金属材料的改性方法3
材料的改性
材料的改性材料的改性是指通过对材料的物理或化学处理,改变其性质和特性的过程。
改性材料可以具有更好的机械、热学、电学、光学等性能,以满足特定的需求。
以下是关于材料改性的一些常见方法和应用。
1. 聚合物改性:聚合物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可以通过掺杂、共聚、交联、化学修饰等方法来改性。
例如,在聚合物中添加纳米填料,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和抗磨损性;通过共聚反应,可以改变聚合物的化学结构,使其具有特定的功能,如光学透明性、高温耐性等。
2. 金属改性:金属是一种常见的结构材料,可以通过热处理、表面处理、合金化等方法来改性。
例如,通过热处理可以改变金属的晶体结构,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通过合金化可以改变金属的化学成分,使其具有特定的性能,如耐腐蚀性、耐高温性等。
3. 纳米材料改性: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通过控制纳米结构的大小、形状和组成来改变其性能。
例如,通过纳米颗粒的掺杂可以增强材料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通过纳米层的覆盖可以改善材料的光学透过性和光学效应。
4. 复合材料改性: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材料组合而成的新材料,可以通过控制材料的成分和结构来改变其性能。
例如,通过在聚合物基质中添加纤维增强剂,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刚度;通过在金属基质中添加陶瓷颗粒,可以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材料的改性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汽车制造中,可以通过改性材料来提高汽车的轻量化和节能性能;在电子器件制造中,可以通过改性材料来提高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在环境保护中,可以通过改性材料来提高废水处理和废气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但是,在材料的改性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改性过程可能会改变材料的其他性能,导致性能的退化或不稳定;另一方面,改性过程可能需要复杂的工艺和设备,增加生产成本和复杂度。
因此,在进行材料改性时,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特性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改性方法和条件,以实现最佳的改性效果。
总之,材料的改性是一项重要的技术,通过改变材料的结构和组成,可以使其具有特定的性能和特性,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金属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及应用
金属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及应用导言金属材料是重要的工程材料,其特性直接影响着工程结构的性能和寿命。
然而,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常常遭受腐蚀、磨损和疲劳等损伤,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和使用寿命。
为了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延长其寿命,人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表面改性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表面改性的意义金属材料的表面改性是通过改变金属表面的化学、物理性质或结构来提高材料性能的方法。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延长使用寿命: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往往受到氧化、腐蚀、磨损等因素的限制。
通过表面改性,可以形成耐蚀、耐磨等保护层,延长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
2.提高强度和硬度: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直接影响其性能和应用范围。
通过表面改性,可以在金属材料表面形成高硬度的层,从而提高整体的强度。
3.改善摩擦和润滑性能:在金属材料的表面引入润滑剂或涂层,可以降低摩擦系数,提高摩擦性能,减少能量损耗。
4.实现功能性要求:通过表面改性,可以为金属材料赋予特殊功能,如防尘、抗菌、阻燃等,满足特定应用需求。
二、表面改性的研究方法目前,对金属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材料方法。
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效果。
1.物理方法:物理方法包括喷涂、喷粉、电弧喷涂、激光熔覆等。
这些方法通过物理能量改变金属表面的结构,形成不同的表面层,改善材料性能。
2.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气相沉积、电镀、离子注入等。
这些方法通过在金属表面引入新的元素或分子,改变金属表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高材料性能。
3.材料方法:材料方法主要包括涂层和薄膜技术。
在金属表面形成特定的涂层或薄膜,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功能。
三、表面改性的应用表面改性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以几个典型领域为例进行讨论。
1.航空航天领域:航空航天领域对材料的性能要求极高。
通过表面改性,可以为金属部件提供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等特性,提高整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汽车制造领域:汽车制造中,金属材料经常接触到恶劣的工作环境,容易发生腐蚀和磨损。
化学技术中常见材料的表面改性方法
化学技术中常见材料的表面改性方法引言: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各种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
表面改性是指对材料表面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处理,以改变其表面性质,增强其性能或实现特定功能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化学技术中常见的材料表面改性方法。
一、溶液法溶液法是最常见的表面改性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材料浸泡在特定溶液中,使溶液中的成分与材料表面相互作用,从而改变其表面性质。
比如,将金属材料浸泡在酸性溶液中,可以去除表面的氧化层,获得更干净的表面。
此外,溶液法还可以利用离子交换的原理,将溶液中的某些金属离子沉积到材料表面,形成一层新的保护层,从而增强材料的耐腐蚀能力。
二、氧化法氧化法是一种常用的表面改性方法,适用于金属、陶瓷和非金属材料。
通过在材料表面形成氧化层,可以提高材料的耐热性、耐腐蚀性和绝缘性能。
比如,将铝材料经过氧化处理,可以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保护内部铝材料不受环境气体的侵蚀。
三、涂覆法涂覆法是通过将特定材料涂覆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来改变材料的表面性质。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涂料、防锈漆等领域。
例如,在汽车产业中,常使用聚合物涂料对汽车表面进行涂覆,以提供良好的耐候性和外观效果。
此外,涂覆法也可以利用功能性材料的特殊性质,如抗菌、防火等,为材料表面赋予特定的功能。
四、离子注入法离子注入是一种将离子注入到材料表面的方法,以改变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这种方法常用于改善材料的表面硬度、抗磨损性和耐腐蚀性等。
通过选择适当的离子种类和注入条件,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致密的硬质层,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
离子注入方法广泛应用于金属、陶瓷、塑料等材料的表面改性。
五、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法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法是一种使用等离子体来处理材料表面的方法。
等离子体是由气体或气体混合物在特定条件下通过电离产生的带电粒子的集合体。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法可以通过等离子体的强氧化、改性和清洁作用,对材料表面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处理。
先进合金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先进合金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的需求多样化,新材料的研发迫在眉睫。
特种合金作为先进材料的代表之一,由于其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温耐久等优异的物理性质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能源等领域。
因此,先进合金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一、先进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先进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一般可以分为化学合成法、物理合成法和改性法三种。
1. 化学合成法: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溶胶-凝胶法(Sol-Gel),该方法通过浸泡、蒸发、热处理等一系列步骤制备合金材料。
尤其在纳米科技领域,溶胶-凝胶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获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
2. 物理合成法:主要分为电弧溅射法、磁控溅射法、分子束外延法等。
这些方法主要通过高温或高能量对金属材料进行处理,利用生长或沉积机制来制备先进合金材料。
3. 改性法:该方法是将现有合金材料中的某些元素进行修改,以改变其性能。
例如,把合金中的一部分元素进行置换或添加,以赋予其更好的弹性变形能力。
改性法可以使原有材料获得全新的应用价值,同时也降低了原有材料的成本。
以上制备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各有利弊。
不同的应用领域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以达到最优的制备效果。
二、先进合金材料的性能研究1. 机械性能研究先进合金材料的机械性能是合金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为先进合金材料的优异性能让它在高负荷环境下具有卓越的抗切削、抗剪切、抗耐材力、耐低温性、耐腐蚀性等优势。
因此,在机械性能方面的研究尤为重要。
机械性能研究方法包括拉伸、压缩、扭转、剪切等多种方式。
随着测试技术的不断更新,机械性能的研究手段也不断多元化。
例如,材料表面形貌观察技术、外延测试技术、纳米压痕测试技术等,都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性能数据。
2. 化学性能研究先进合金材料在化学稳定性能上也表现出了卓越的性能。
然而,不同的化学环境下,合金的性能表现也会存在差异。
因此,在针对性能指标中,同时要研究合金材料的化学性能。
金属材料的改性处理
5.1金属材料的改性处理理论基础
5.1.1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Fe-Fe3C相图中,PSK、GS、ES三条线是钢的固
态平衡临界温度线,分别以A1、A3、Acm表示 但在实际加热时,相变临界温度都会有所提高。
为区别于平衡临界温度,分别以Ac1、Ac3、 Accm表示 实际冷却时,相变临界温度又都比平衡时的临 界温度有所降低,分别以Ar1、Ar3、Arcm表示
2. 奥氏体晶粒大小及影响因素
钢的奥氏体晶粒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冷却后 所得的组织和性能。奥氏体的晶粒越细, 冷却后的组织也越细,其强度、塑性和韧 性愈好。因此在用材和热处理工艺上,如 何获得细的奥氏体晶粒,对工件最终的性 能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奥氏体晶粒度
晶粒度是表示晶粒大小的一种指标,奥氏 体晶粒度有三种不同的概念
含碳量大于1.0%时,马氏体呈片状或针叶状,如 图5-13所示
含碳量介于0.2%~1.0%的马氏体,则是由板条状 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混合组成,且随着奥氏体含 碳量的增加,板条状马氏体数量不断减少,而片 状马氏体逐渐增多
板条状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性能比较见表2-1-2。
当温度降到350℃~Ms之间时,铁素体晶核 首先在奥氏体晶界或晶内某些缺陷较多的
地方形成,然后沿奥氏体的一定晶向呈片
状长大。因温度较低,碳原子的扩散能力
更小,只能在铁素体内沿一定的晶面以细
碳化物粒子的形式析出,并与铁素体叶片 的长轴成55°~60°。这种组织称下贝氏体 (B下),在光学显微镜下呈暗黑色针叶状, 如图5-9、图5-10所示
核、晶核的长大、残留渗碳体的溶解和奥氏 体的均匀化四个阶段组成,图2-1-2示意说明 了转变的整个过程。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完全奥氏体化过程 与共析钢基本相似。亚共析钢加热到Ac1以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的制备及应用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的制备及应用金属材料作为工程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工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金属材料表面容易出现氧化、腐蚀等现象,从而导致材料性能的下降。
为此,表面改性技术应运而生,通过改变金属材料表面的化学、物理性质,从而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文将探讨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的制备及应用。
一、金属表面改性的常见方法1.化学氧化:金属材料表面化学氧化是通过利用金属表面吸附氧气并在氧气中形成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反应来实现的。
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氧化层密度不均匀。
2.物理氧化:物理氧化可以通过高温氧化、阳极氧化等方式来实现。
其制备的氧化层密度、颜色和成分均可调控,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3.化学镀层:化学镀层是将金属置于含有金属离子的溶液中,利用还原-氧化反应在表面形成金属薄层。
该方法制备的材料表面平整度好、质量均匀、附着力强,但环境要求较高,难以应用于大规模生产。
4.物理镀层:物理镀层包括真空镀层、喷涂镀层等方法。
该方法制备的可降解性“纳米壳”具有高度可控性和良好的稳定性,可被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高分子材料和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
二、金属表面改性的应用1.防腐材料:金属腐蚀是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大敌。
利用表面改性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很强防腐和耐酸碱性能的金属材料。
在国防、化工、航空、航天等多个工业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2.材料复合:表面改性技术可以将不同性质的材料表面改性,制备出具有多种性质的复合材料。
例如,在化工、航空、汽车等行业中,利用表面改性技术可以将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进行复合,制备出具有优异性能的复合材料。
3.制造新型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可以将磁性、光电性、催化性等性能引入到金属材料中,制备出一系列具有特殊性质的新型材料。
在电子材料、化学材料、医学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4.金属材料加工:利用表面改性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优异性能的钢铁、铝材等金属材料,用于汽车、火车、高速公路等交通运输领域,能够大大提高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和寿命。
金属材料的改性方法
第三章 金属材料的改性方法
第三章 金属材料的改性方法 3.1 整体热处理
渗 碳
第三章 金属材料的改性方法 3.1 整体热处理
渗 碳
第三章 金属材料的改性方法 3.1 整体热处理
渗 氮
第三章 金属材料的改性方法 3.1 整体热处理
渗 氮
第三章 金属材料的改性方法 3.1 整体热处理
电弧喷涂
第三章 金属材料的改性方法 3.1 整体热处理
金属材料的改性方法
3.1 退火温范围 3.2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3.1 正火温度范围
3.1 淬火温度范围 3.1 淬火过程 3.1 回火
3.2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3.2 激光淬火 3.2 渗碳
3.1 整体热处理工艺曲线
3.1 重要零件工艺
3.2 渗氮 3.2 电弧喷涂 3.2 离子喷涂
3.1 板簧淬火
3.1 高频淬火
正 火 温 度 范 围
第三章 金属材料的改性方法 3.1 整体热处理
淬火问题:1、淬火加热温度及冷却方式 2、常用冷却介质 3、淬透性和淬硬性
淬 火 温 度 范 围
第三章 金属材料的改性方法 3.1 整体热处理
淬火过程
第三章 金属材料的改性方法 3.1 整体热处理
回火问题:1、回火主要目的 2、回火种类 3、回火脆性 4、调质
回火种类
低温回火
加热温度
150-200°C 350-500°C 500-650°C
达到的硬度
HRC60 HRC35-50 HRC20
应用范围刃具、模具 弹簧中温源自火高温回火重要结构件
第三章 金属材料的改性方法 3.1 整体热处理
整 体 热 处 理 工 艺 曲 线
化学材料的改性方法
化学材料的改性方法化学材料的改性是指通过对原有的化学材料进行化学、物理或生物等方面的处理,以改变其特性和性能的一种方法。
化学材料的改性可以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导电性等特性,使其更适合于特定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材料改性方法。
一、聚合物材料的改性方法聚合物材料是一类重要的化学材料,其改性方法较为多样,常见的改性方法有以下几种:1. 共聚改性: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单体进行共聚反应,生成具有新特性的聚合物。
例如,通过共聚改性可以调整聚合物的硬度、强度、透明度等性能。
2. 掺杂改性:将无机或有机物掺杂到聚合物基体中,以改变聚合物的性能。
例如,将导电材料掺杂到聚合物中,可以提高聚合物的导电性,使其具备导电功能。
3. 化学交联改性:通过引入交联剂,使聚合物发生交联反应,从而提高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等。
例如,将二烯类化合物用于交联改性可以增加聚合物的强度和耐热性。
4. 交联剂改性:在聚合物基体中加入交联剂,使其与聚合物发生交联反应,形成网络结构。
这样可以提高聚合物的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二、金属材料的改性方法金属材料是一类常用的结构材料,其改性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1. 合金化改性:将两种或多种金属元素按一定比例熔炼混合,形成新的合金材料。
合金化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硬度、强度、耐腐蚀性等性能。
2. 表面处理改性:通过对金属材料表面进行处理,如电镀、化学处理等,形成一层附着在金属表面的新材料,从而改善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抗磨损性等性能。
3. 热处理改性: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或冷却处理,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晶体状态,从而调整金属材料的硬度、韧性等性能。
4. 喷涂改性:将一种材料通过喷涂技术涂覆在金属材料表面,形成一层新的材料层。
喷涂改性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耐热性、耐腐蚀性等性能。
三、无机材料的改性方法无机材料是一类多种多样的化学材料,其改性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表面改性:通过对无机材料表面进行处理,如溶液处理、离子注入等,形成新的表面层,从而改变无机材料的表面性能,如耐磨性、抗腐蚀性等。
材料表面改性技术
离子渗氮法是由德国人B. Berghaus于1932年发明的。 原理:在0.1~10Torr的含氮气氛中,以炉体为阳极,被处理工件为阴极, 在阴阳极间加上数百伏的直流电压,由于辉光放电现象便会产生象霓虹 灯一样的柔光覆盖在被处理工件的表面。此时,已离化了的气体成分被 电场加速,撞击被处理工件表面而使其加热。同时依靠溅射及离子化作 用等进行氮化处理。
3、喷丸表面质量及影响因素
(1)喷丸表层的塑性变形和组织变化
金属表面经喷丸后,表面产生大量凹坑形式的塑性变形,表层 位错密度大大增加,而且还会出现亚晶界和晶粒细化现象。喷 丸后的零件如果受到交变载荷或温度的影响,表层组织结构将 产生变化,由喷丸引起的不稳定结构向稳定态转变。
如:渗碳钢表层存在大量残余奥氏体。喷丸后,这些残余奥 氏体转变成马氏体而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一)感应加热基本原理
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在工件表面产生密度很高的感应电流,并 使之迅速加热至奥氏体状态,随后快速冷却获得马氏体组织的 淬火方法。
• 当感应圈中通过一定频率交流电时, 在其内外将产生与电流变化频率相同 的交变磁场。将工件放入感应圈内, 在交变磁场作用下,工件内就会产生 与感应圈频率相同而方向相反的感应 电流。感应电流沿工件表面形成封闭 回路,通常称之为涡流。
化学热处理渗层的基本组织类型:单相固溶体;化合物;同时存在 固溶体、化合物的多相深层
形成扩渗层的3个基本条件:
(1)渗入元素必须能够与基体金属形成固溶体或金属间化合物。 要满足这一要求,溶质原子与基体金属原子相对直径的大小、 晶体结构的差异、电负性的强弱等因素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
(2)欲使渗入元素与金属之间直接接触,必须创造相应的工艺条 件来实现
金属材料表面电化学性能改性研究
金属材料表面电化学性能改性研究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各种金属材料的需求逐渐增加。
与此同时,对于其表面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一些高精度的应用场景中,如飞机、汽车、电子设备,表面质量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一些研究人员开始关注金属材料表面电化学性能改性,以期初步改善其表面性质。
首先,需要清楚金属表面电化学性质的定义。
在常温下,由于金属表面存在电荷分布,一些阳离子或阴离子可能附着在金属表面上,造成表面电势的变化,从而影响金属表面性质,如耐腐蚀性能、光滑度等。
因此,采取一些措施改变金属表面电化学性质,可以进一步改善其应用性。
那么,目前针对金属材料表面电化学性能改性方面,主要有哪些研究手段呢?下面,我们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1. 表面处理技术表面处理技术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改善金属表面电化学性质的方法。
采用化学方法进行表面去污,以及机械方法进行表面抛光等手段,可以达到一定的改善效果。
比如,在汽车行业中,常采用切削和研磨的方式对零部件进行加工,以获得良好的表面加工质量。
但是,由于表面处理技术存在一定的成本和技术门槛,也有其适用范围受到限制的问题。
2. 阴极保护技术阴极保护技术是一种将阴极金属安装在被保护的金属上,通过电位差阻止金属表面电化学反应的方法,以提高金属材料的耐蚀性、降低表面电荷等级。
这种技术在船舶、管道等领域应用很广泛。
在跨海长足的管道上,由于海水中会存在一定的导电性,这种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阴极保护技术,可以有效缓解金属表面受到海水的腐蚀损害。
3. 电解电容法电解电容法是指将金属材料浸入钝化盐溶液中,然后在外部添加正、负极电源,从而使金属表面产生氧化层或陶瓷层,进而提高其电子传导性能和抗腐蚀性能的方法。
该技术具有可控性强、过程简单和效率较高的特点,应用领域涵盖了机械制造、电子器件等领域。
总的来说,金属表面电化学性能改性技术在实践中已经被广泛应用。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根据不同金属材料的特点,进行制定改性方案、严格执行细节处理等工程环节,以确保能够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
金属材料的表面改性及其机理分析
金属材料的表面改性及其机理分析金属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经常会遭受各种环境和使用条件的影响,如高温、高压、腐蚀、磨损等。
此时,金属材料的表面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如表面粗糙、氧化、腐蚀、疲劳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开始研究金属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
表面改性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化学和物理手段改变材料表面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而改善其表面性质,以满足特定工程需求。
一、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1.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改性金属材料表面的最常见方法之一。
它可以通过在金属材料表面进行氧化、硫化、氮化等处理,从而形成一层稳定的表面结构。
化学方法可分为光化学方法、电化学方法、溶液法等。
其中光化学方法是利用光子能量使化学反应产生变化,电化学方法是利用电子来调节反应,而溶液法则是用溶液来改良表面结构。
在改性表面上,化学方法大大降低了金属材料表面的纹理,使之更加均匀,并提高了材料的表面硬度、结构稳定性。
2.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在改性金属材料表面时加入物理因素—如激光、磁场、光学等。
物理方法可以增强材料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改善其表面粗糙度。
物理方法可分为激光照射、离子注入、磁控溅射、等离子体涂层、喷涂、画线等。
其中激光照射是将激光束直接照射表面,并通过产生热能来切割、熔融或焊接材料。
离子注入是从离子源中排出气体,使其与金属材料表面发生反应,从而改变其表面属性。
磁控溅射则是将固体材料熔化,然后用离子束从材料表面喷涂,从而形成一层致密的金属涂层,对金属材料表面进行改性。
3.生物方法生物方法是一种新兴的金属表面改性方法,该方法将生物科技与材料科学相结合,利用细胞、细菌等生物机制来改性金属材料表面。
生物方法能够精确地控制材料的表面形状和结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生物方法包括生物铺膜、生物酶反应法、细胞操作法、生物晶体生长法等。
其中生物铺膜将生物大分子镀到金属表面上,从而形成一层具有生物响应性的涂层。
生物酶反应法则是利用生物酶来改变材料的表面结构,进而改性金属表面。
金属材料的改性处理
金属材料的改性处理引言金属材料的改性处理是指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或机械处理,以改变其性能和性质的方法。
这种改性处理可以使金属材料具有更好的强度、韧性、耐腐蚀性和耐磨性等特性,以满足特定的工业需求。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金属材料改性处理方法。
1. 加热处理加热处理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材料改性处理方法。
通过控制金属材料的加热温度和冷却速度,在固溶体、时效、固溶强化等过程中对金属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
加热处理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相组成,从而改变其硬度、强度和韧性等性能。
加热处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固溶处理是将金属材料加热至合金元素完全溶解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后迅速冷却。
这种处理方法可以增强合金的韧性和可加工性,同时减少内部应力和晶粒尺寸。
1.2 时效处理时效处理是指将固溶处理后的金属材料迅速冷却至室温,并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
这种处理方法可以使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得到提高,同时改善其抗热、抗腐蚀性能。
1.3 固溶强化固溶强化是通过在固溶处理过程中加入一些合金元素,使其在晶界和金属内部形成固溶物。
这种处理方法可以增加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和耐蚀性。
表面处理是通过对金属材料表面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或电化学处理,以改变其表面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
表面处理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粘接性,同时改善其外观和润滑性。
常见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方法包括:2.1 镀层镀层是将金属材料浸泡在溶液中,利用化学反应使金属材料表面形成一层附着牢固的金属或合金层。
这种处理方法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防腐蚀性、耐磨性和抗氧化性。
2.2 化学镀化学镀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在金属材料表面沉积一层金属或合金。
通过控制镀层的成分和厚度,可以改善金属材料表面的耐腐蚀性、硬度和外观。
2.3 高能表面处理高能表面处理是通过使用高能束流(如离子束、激光束等),对金属材料表面进行物理冲击和改性。
这种处理方法可以增加金属材料表面的硬度、耐磨性和抗腐蚀性。
化学技术中常见材料的表面改性方法
化学技术中常见材料的表面改性方法在化学技术领域中,材料表面的改性对于改善材料性能和实现特定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材料表面进行调控和改变,可以使其具备诸如耐磨、防腐、抗菌、导电等特性,从而扩展材料的应用领域。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材料表面改性方法。
一、化学改性方法化学改性是通过在材料表面引入化学物质进行改变,以改善材料表面性能。
常用的化学改性方法包括表面涂层,表面氧化处理和功能化修饰。
1. 表面涂层表面涂层是将一层材料覆盖在材料表面上,以改变其外观和性能。
涂层材料可以是聚合物、金属、陶瓷等,通过涂覆工艺将其粘附在材料表面上。
涂层可以起到增加材料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改变材料的光学、导电等性质。
2. 表面氧化处理表面氧化处理是通过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物薄膜来改变材料性能。
常见的表面氧化处理方法包括阳极氧化、氧化硫磷化等。
例如,阳极氧化是将材料浸入电解液中,通过电化学反应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物薄膜,从而提高其耐腐蚀性能和硬度。
3. 功能化修饰功能化修饰是通过在材料表面引入特定的功能基团,使其具备特殊的性能。
常见的功能化修饰方法包括表面聚合、化学修饰等。
例如,可以在材料表面引入羟基、氨基、硅烷等基团,从而使其具备亲水性、抗菌性、抗污染性等特性。
二、物理改性方法物理改性是通过改变材料表面的物理结构和形态来改善材料性能。
常见的物理改性方法包括离子注入、电子束辐照和等离子体改性等。
1. 离子注入离子注入是将高能离子束注入到材料表面,使其表面形成亚微米级的改性层。
离子注入可以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硬度和光学性质,从而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2. 电子束辐照电子束辐照是利用电子束对材料表面进行辐照处理,从而改变材料的表面形貌和结构。
辐照后的材料表面可以形成纳米级的结构,提高材料的抗菌性、抗腐蚀性和疏水性等性能。
3. 等离子体改性等离子体改性是利用等离子体在材料表面产生化学反应,改变材料表面的结构和性能。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的新技术和应用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的新技术和应用金属材料是各类工业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面性能对于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提高金属材料的表面性能,人们不断研究和开发各种表面改性技术,其中不乏一些新颖而高效的方法。
一、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技术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技术是应用等离子体在金属表面产生化学反应、氮化、硬化、涂层等改性处理的技术。
通过等离子体的离子轰击和离子注入,使金属表面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氮化层,改善金属表面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和疲劳强度等性能。
改性后的金属表面能够适应各种工况的使用要求,提高工件使用寿命。
二、激光表面改性技术激光表面改性技术是应用激光束在金属表面进行加工、熔覆、热喷涂等表面改性的技术。
在激光束的照射下,金属表面形成一定深度的溶液区和高温熔融层,通过液相扩散和凝固形成新的组织和相结构,使金属表面性能得到变化和提高。
激光表面改性技术具有加工速度快、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可以应用于各种金属、合金、复合材料的表面加工和改性。
三、离子注入表面改性技术离子注入表面改性技术是利用离子轰击技术将离子注入金属表面达到表面涂层、氮化、硬化等目的的技术。
离子注入会改变金属表面的结构和化学成分,产生一定的亚表面致密层,使金属表面的硬度、耐腐蚀性、疲劳寿命和摩擦系数等性能得到提高。
离子注入表面改性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明显、耐磨性好等特点,适用于各种金属、合金、陶瓷、复合材料等的表面改性。
四、金属氧化膜表面改性技术金属氧化膜表面改性技术是利用复杂氧化物薄膜在金属表面形成后进行化学或物理处理,达到改善金属表面性能的目的。
金属氧化膜层具有优异的机械、化学和光学性能,可以应用于涂层、纳米加工、生物医学等领域。
通过化学溶解、阳极氧化、热处理、UV光照、激光加工等技术对金属氧化膜进行改性处理,可以得到不同功能的金属表面涂层或化学成分。
以上仅仅是几种表面改性技术,实际上还有许多新型的表面改性技术正在不断探索和研究中。
镁合金表面改性及其耐腐蚀性能研究
镁合金表面改性及其耐腐蚀性能研究镁合金是一种重要的轻质结构材料,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高比刚度等优异特性,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较差,容易受到大气、水分、盐等环境因素的侵蚀。
因此,镁合金的表面改性是提高其耐腐蚀性能的重要途径。
一、镁合金表面改性的方法目前,镁合金表面改性的主要方法包括化学处理、涂层处理、阳极氧化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等。
下面针对这些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1.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一种常用的镁合金表面改性方法,其主要作用是清除表面膜、消除微观腐蚀、构建保护膜等。
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有酸洗、碱洗、表面成分改性等。
其中,酸洗可以清除表面氧化膜、氢化膜等,提供清洁的表面,便于进一步处理;碱洗可以消除表面杂质、微观腐蚀等,提高表面质量;表面成分改性可以在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起到保护作用。
2. 涂层处理涂层处理是一种将防腐材料涂覆在镁合金表面的方法,常见的涂层材料有涂料、油漆、树脂等。
涂层可以覆盖镁合金表面,防止镁合金与大气、盐等腐蚀环境接触,从而保护镁合金。
但是,涂层处理的耐腐蚀性受到涂层材料本身性能的限制,较难达到理想的防腐效果。
3. 阳极氧化处理阳极氧化处理是一种利用氧化膜形成的表面改性方法。
在阳极处理中,镁合金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均匀的氧化膜,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此外,阳极氧化处理可以改善镁合金表面的耐磨性、耐热性等性能。
4. 等离子体处理等离子体处理是一种将气体放电离子化后,使离子流在加速电场作用下施加在阳极表面的表面改性方法。
等离子体处理可以改善镁合金表面的耐腐蚀性、表面硬度、摩擦性等性能。
二、镁合金表面改性对耐腐蚀性的影响表面改性对镁合金的耐腐蚀性有着显著影响。
经过表面改性处理的镁合金,在腐蚀环境下能够形成更加致密、均匀的保护膜,从而提高耐腐蚀性。
下面以阳极氧化处理为例,简要分析了阳极氧化处理对镁合金耐腐蚀性的影响。
阳极氧化处理是一种通过在电解液中将阳极处的金属表面氧化制备一层致密、均匀的氧化膜的处理方法。
金属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研究
金属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研究金属材料一直是重要的结构材料,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面临腐蚀、磨损、疲劳等问题,因此需要对金属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以提高其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
本文将对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1.1 热处理技术热处理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材料改性技术,它通过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技术包括退火、淬火、正火等。
热处理可以使金属材料获得更好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其耐腐蚀能力。
1.2 表面合金化技术表面合金化是一种通过在金属材料表面形成合金层来改善其性能的技术。
常见的表面合金化技术有化学气相沉积、电镀、扩散合金化等。
这些技术可以在金属材料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合金层,提高金属材料的抗磨损、耐腐蚀和耐高温性能。
1.3 表面涂层技术表面涂层技术是一种将覆盖物涂覆在金属材料表面的改性技术。
常用的表面涂层技术包括喷涂、电泳涂覆、物理气相沉积等。
涂层可以提供额外的保护层,防止金属材料与外界环境接触,延缓金属材料的腐蚀、磨损过程。
1.4 表面纳米结构化技术表面纳米结构化技术是一种通过控制金属材料表面的纳米结构来改性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形成纳米级的颗粒、膜层或纳米结构单元,改变金属材料的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能。
常用的表面纳米结构化技术有电化学刻蚀、溅射、离子束处理等。
二、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2.1 研究现状在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领域,国内外学者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他们通过优化改性工艺参数、开发新的改性材料和方法,不断提高金属材料的表面性能。
例如,应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了高性能的硬质涂层,提高了金属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能。
另外,表面纳米结构化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的改性研究中,通过调控纳米结构单元的尺寸和形貌,进一步提高了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2.2 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钛合金的表面改性研究
钛合金的表面改性研究钛合金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金属材料,具有高强度、低密度、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生物兼容性等优良特性。
然而,由于钛合金表面固有的化学惰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质,限制了其在许多领域的应用。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对钛合金表面进行改性处理。
本文将围绕钛合金的表面改性展开探讨。
一、表面改性技术表面改性是针对钛合金表面进行的一系列处理方法,目的是改善钛合金的表面性质。
现有的表面改性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化学表面改性此类表面改性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学方法改变钛合金表面的化学成分或形成化学吸附层,包括阳极氧化、阳极电析和化学气相沉积等。
2.物理表面改性此类表面改性方法主要是利用物理方法对钛合金表面进行改变,包括电子束表面处理、激光表面处理和电弧喷涂等。
3.生物表面改性此类表面改性方法主要是利用细胞和组织的生物活性,改变钛合金表面的形貌和化学成分,从而实现良好的生物兼容性。
这种方法主要包括骨组织工程和组织工程等。
二、表面改性的应用钛合金表面改性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下面以医疗、汽车、航空航天为例进行介绍。
1.医疗应用钛合金在医疗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例如,钛合金的生物兼容性和对骨组织的生物活性,使得它是一种非常优秀的人工髋关节和人工牙齿的材料。
表面改性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钛合金的生物兼容性,从而使其更加适用于医疗领域。
2.汽车应用钛合金在汽车领域中可以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材料。
表面改性技术可以提高钛合金的抗疲劳性和抗氧化性,使其更加适用于汽车引擎的材料。
3.航空航天应用钛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钛合金可以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叶片。
表面改性技术可以提高钛合金的热稳定性和耐磨性,从而使其更加适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叶片材料。
三、表面改性的挑战钛合金表面改性技术虽然在许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挑战。
下面针对这些挑战进行简要介绍:1.改性膜的制备和稳定性改性膜作为一种表面改性方法,需要制备合适的膜,并且膜的稳定性也非常重要。
材料改性方法
材料改性方法材料改性是指通过对原材料进行化学、物理或表面改性,以改善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范围的过程。
在各个领域,材料改性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材料改性方法,以及它们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首先,化学改性是常见的一种方法。
通过在原材料中引入化学添加剂,改变材料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从而改善材料的性能。
例如,聚合物材料的改性可以通过在聚合反应中加入不同的交联剂来实现。
这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扩大其应用范围。
其次,物理改性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材料进行物理处理,如拉伸、挤压、压延等,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形貌,从而改善材料的性能。
例如,金属材料的冷加工可以显著提高其强度和硬度,改善其塑性和韧性,使其更适合于制造高强度零部件。
另外,表面改性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通过在材料表面形成覆盖层或改变表面形貌,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
例如,对金属材料进行表面镀层可以提高其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另外,通过表面处理改善材料的润滑性、导电性和光学性能也是表面改性的重要应用。
最后,纳米材料的改性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调控纳米材料的粒径、形貌和结构,可以显著改善材料的力学、光学、电学等性能。
纳米材料的改性不仅可以提高材料的性能,还可以拓展材料的应用领域,如纳米复合材料、纳米传感器等。
综上所述,材料改性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可以显著改善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化学、物理、表面和纳米材料的改性方法各具特点,可以根据不同材料的特性和需求进行选择和组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材料改性技术也将不断创新,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材料支持。
金属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
金属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金属材料作为重要的结构材料,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然而,金属材料的表面性能常常限制了其在某些特定领域的应用。
为了改善金属材料的表面性能,人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表面改性技术上。
本文将探讨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一、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的意义金属材料的表面性能直接关系到其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
例如,在汽车制造领域,金属零件的耐腐蚀性能对于汽车的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而在航空航天领域,金属材料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则决定了航空发动机的可靠性。
因此,通过表面改性技术来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至关重要。
二、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1. 表面涂层表面涂层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方法。
通过在金属表面涂覆一层具有特定性能的材料,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性能。
例如,将陶瓷材料如氧化铝、氮化硼等涂覆在金属表面,可以增强其硬度和耐磨性,适用于制造高速切削工具等。
2. 表面喷涂表面喷涂是另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方法。
通过喷涂特定的涂层材料,可以形成一层可靠的保护层,提高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能。
例如,在海洋工程中,金属结构常常需要面对海水的腐蚀和氧化环境,喷涂具有抗腐蚀和抗氧化性能的聚合物涂层可以有效地延长金属结构的使用寿命。
3. 表面改性处理表面改性处理是一种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改变金属表面性质的技术。
例如,通过阳极氧化处理可以在铝合金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层,提高其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而通过等离子体表面硬化处理,可以形成表面硬度较高的金属层,提高材料的抗磨损性能。
三、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研究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研究也在不断发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具有多功能性的涂层研究传统的表面涂层主要用于单一性能的提升,如硬度、耐磨性等。
而现在的研究趋势则是开发具有多功能性的涂层,如同时具有抗紫外线、防水性、自洁性等特性。
这种研究不仅可以满足更多领域的需求,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高温回火——把淬火后的工件加热到 高温回火 把淬火后的工件加热到 保温后冷却的处理工艺。 500~650℃ ,保温后冷却的处理工艺。获得 回火索氏体,综合力学性能很高, 回火索氏体,综合力学性能很高,对重要结 构零件必须进行高温回火。 构零件必须进行高温回火
回火脆性——回火过程中,保温温度应避开 回火过程中, 回火脆性 回火过程中 否则钢的韧性明显下降, 250~350℃ ,否则钢的韧性明显下降,工件 脆性显著。 脆性显著。
三、淬火
淬火——把钢加热到组织转变温度(A3或A1)以上 把钢加热到组织转变温度( 淬火
保温后快速冷却的处理工艺。 30~50℃ ,保温后快速冷却的处理工艺。 目的——获得马氏体组织,使钢具有高硬度和高耐 获得马氏体组织, 目的 获得马氏体组织 磨性。是强化钢材的重要方法。 磨性。是强化钢材的重要方法。
扩散退火后的组织,成分均匀了, 扩散退火后的组织,成分均匀了,但存在过热 现象。为保证性能,应再一次完全退火或正火, 现象。为保证性能,应再一次完全退火或正火,以 消除过热带来的影响。 消除过热带来的影响。 5、去应力退火 把钢加热到低于A 线的某一温度( 把钢加热到低于A1线的某一温度(一般为 ),保温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保温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600~650℃ ),保温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加热温度比完全退火低,故氧化损失少, 加热温度比完全退火低,故氧化损失少,无脱碳现 象,工件不会产生过大变形。 工件不会产生过大变形。
3、等温退火 加热温度与完全退火相同, 加热温度与完全退火相同,但保温后快速冷 却到A1线以下再进行保温, A1线以下再进行保温 却到A1线以下再进行保温,使奥氏体的转变于稍 低温度时进行,这样可以缩短转变时间, 低温度时进行,这样可以缩短转变时间,提高生 产率。 产率。 主要适用与奥氏体稳定的合金钢工件和高合 金钢件的处理。 金钢件的处理。 4、扩散退火 把钢加热到A3线以上150~250℃ 长时间保温后, 把钢加热到A3线以上150~250℃ 长时间保温后, A3线以上 缓慢冷却。 缓慢冷却。目的是为了消除铸件中存在的偏析缺 使成分均匀化。 陷,使成分均匀化。
根据回火加热的温度不同,可分为三种: 根据回火加热的温度不同,可分为三种: 把淬火后的钢加热至150~200℃ 1、低温回火——把淬火后的钢加热至150~200℃ , 低温回火 把淬火后的钢加热至 保温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保温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对工件的硬度没 有大的影响,但应力小很多。因此, 有大的影响,但应力小很多。因此,低温回火是对 刃具类、摸具类及渗碳等工件必须进行的处理。 刃具类、摸具类及渗碳等工件必须进行的处理。 2、中温回火——把淬火后的工件加热到 中温回火 把淬火后的工件加热到 保温后冷却到室温的处理工艺。 350~500℃ ,保温后冷却到室温的处理工艺。回 火后应力基本消除,工件的弹性和韧性很高,因此, 火后应力基本消除,工件的弹性和韧性很高,因此, 对弹簧类、热变形模具类工件必须进行中温回火。 对弹簧类、热变形模具类工件必须进行中温回火。
淬火过程是一个典型的非平衡冷却的过 工件内部存在较大的温差, 程。工件内部存在较大的温差,必将产生热 应力,同时组织转变的前后结构不同, 应力,同时组织转变的前后结构不同,应此 会相应产生组织应力。两种应力如果叠加, 会相应产生组织应力。两种应力如果叠加, 势必引起工件变形,并容易形成开裂废品。 势必引起工件变形,并容易形成开裂废品。 金属材料经淬火处理的效果如何, 金属材料经淬火处理的效果如何,可用 淬透性和淬硬性来表示和衡量 来表示和衡量。 淬透性和淬硬性来表示和衡量。
(3)对过共析钢,可消除网状二次渗碳 对过共析钢, 体,为球化退火和后续淬火做组织准备。 为球化退火和后续淬火做组织准备。 (4)对某些高合金钢件,正火的冷却速 对某些高合金钢件, 度有可能大于获得马氏体的临界冷却速 度,因而正火起到了淬火作用,故此时 因而正火起到了淬火作用, 应把正火处理称为空淬。 应把正火处理称为空淬。
四、回火
回火---把淬火后的钢加热到A 回火---把淬火后的钢加热到A1线以下某一温 ---把淬火后的钢加热到 保温后冷却至室温的处理工艺。 度,保温后冷却至室温的处理工艺。 这是淬火必须进行的一个工序, 这是淬火必须进行的一个工序,它决定了该 工件在使用状态时的组织和性能, 工件在使用状态时的组织和性能,也可以 说是决定了工件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说是决定了工件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回火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淬火时因冷却过快 回火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淬火时因冷却过快 而产生的内应力,降低淬火工件的脆性。 而产生的内应力,降低淬火工件的脆性。
一、退火
退火——把钢材加热到某一温度,经保温后缓 把钢材加热到某一温度, 退火 把钢材加热到某一温度 慢冷却( 慢冷却(随炉冷却或在导热能力差的介质中冷 ),已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方法 已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方法。 却),已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方法。 目的——降低硬度以便于切削加工;提高塑性 目的 降低硬度以便于切削加工; 降低硬度以便于切削加工 以利于塑性加工成型;细化晶粒以提高力学性能; 以利于塑性加工成型;细化晶粒以提高力学性能; 消除裂纹以防止变形或开裂。 消除裂纹以防止变形或开裂。
正火的作用因钢种的不同有很大差别。 正火的作用因钢种的不同有很大差别。 (1)对普通结构钢件或低碳钢、低合金钢。正火 对普通结构钢件或低碳钢、低合金钢。 的目的是消除过热组织、细化晶粒、提高硬度、 的目的是消除过热组织、细化晶粒、提高硬度、改 善切削加工性能, 善切削加工性能,为保证后续加工质量和满足使用 性能的要求奠定基础。 性能的要求奠定基础。 (2)对中碳结构钢工件,正火可消除成形工艺过 对中碳结构钢工件, 程中产生的某些组织缺陷,保持合适的硬度( 程中产生的某些组织缺陷,保持合适的硬度(HB 不超过250),便于切削加工,为后续热处理作好 不超过250),便于切削加工, 250),便于切削加工 准备。 准备。
几种热处理工艺示意图
3.2
表面热处理方法
许多零件(如齿轮、机床主轴、凸轮、曲轴、活塞销等) 许多零件(如齿轮、机床主轴、凸轮、曲轴、活塞销等)在工 作中,表面层承受着比零件心部更高的应力和受到磨损。 作中,表面层承受着比零件心部更高的应力和受到磨损。因此对 零件表面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磨和抗疲劳能力,而心部则应 零件表面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磨和抗疲劳能力, 保持较好的塑性和韧性。表面热处理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保持较好的塑性和韧性。表面热处理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一、表面淬火-通过改变钢的表层组织,不改变钢的表层化学成分 表面淬火-通过改变钢的表层组织, 的处理方法。 的处理方法。 表面淬火的特点:可快速加热使工件表层奥氏体化, ①、表面淬火的特点:可快速加热使工件表层奥氏体化,不等心部 组织发生变化,立即快速冷却,表层起到淬火作用。 组织发生变化,立即快速冷却,表层起到淬火作用。淬火后表层 获得马氏体组织,而心部仍保持塑性、韧性均好的组织, 获得马氏体组织,而心部仍保持塑性、韧性均好的组织,工件各 部性能均能满足使用要求。 部性能均能满足使用要求。 表面淬火的方法:电感应、火焰、电接触、浴炉、电角液、 ②、表面淬火的方法:电感应、火焰、电接触、浴炉、电角液、脉 冲能量等加热方法。我国采用较多的是电感应加热和火焰加热。 冲能量等加热方法。我国采用较多的是电感应加热和火焰加热。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把工件置于通有一定频率电流的感应器中, 1、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把工件置于通有一定频率电流的感应器中, 表面快速升温达淬火温度, 表面快速升温达淬火温度,随即将工件放入淬火介质中冷却的处 理工艺。 理工艺。 感应加热原理:工件在感应器产行的交变磁场中, ⑴感应加热原理:工件在感应器产行的交变磁场中,形成涡流加热 工件。通入感应器中的电流频率越高, 工件。通入感应器中的电流频率越高,感应电流越向工件表面集 集肤效应),被加热的金属层厚度越小, ),被加热的金属层厚度越小 中(集肤效应),被加热的金属层厚度越小,淬火后的淬硬层深 度越小。 度越小。
6、再结晶退火
把钢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150℃ 左右, 把钢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150℃ 左右,保 温后缓冷的处理工艺。 温后缓冷的处理工艺。主要适用与冷变形塑性加 工件。用以消除加工硬化, 工件。用以消除加工硬化,获得较好的综合力学 性能。 性能。
二、正火
把钢加热到A 线或A 把钢加热到A3线或Am以上 30~50℃ ,保温后在静止空气中冷却 的热处理工艺。 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快、 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快、得到的是 非平衡组织, 非平衡组织,因此钢的性能有很大改 变。
第三章
金属材料的改性方法
金属材料的原始性能不能满足各种零件 工作条件的要求, 工作条件的要求,必须采用某些工艺方法 如热处理、塑性变形等) (如热处理、塑性变形等)使之具有理想 的性能。 的性能。 金属性能主要取决于内部结构, 金属性能主要取决于内部结构,一切改 变内部结构的手段均属改性方法。 变内部结构的手段均属改性方法。
3、分级淬火法 将加热后的钢件放入温度稍高于点Ms的盐浴或碱 将加热后的钢件放入温度稍高于点Ms的盐浴或碱 Ms 浴槽中,停留2~5分中,然后取出空冷的方法。 2~5分中 浴槽中,停留2~5分中,然后取出空冷的方法。工 件内外温差小,淬火应力减至最小。 件内外温差小,淬火应力减至最小。 4、等温淬火法 将加热后的工件放入温度稍高于Ms的盐浴或碱浴 将加热后的工件放入温度稍高于Ms的盐浴或碱浴 Ms 槽中,保温足够的时间, 槽中,保温足够的时间,待奥氏体转变为贝氏体后 取出空冷的工艺。工件的内应力很小, 取出空冷的工艺。工件的内应力很小,不易变形和 开裂。 开裂。
根据钢种的不同, 根据钢种的不同,淬火时所使用的冷却介质也 有所不同。 有所不同。 常用的冷却介质——水、油及盐或碱的溶液。 水 油及盐或碱的溶液。 常用的冷却介质 水便宜,腐蚀作用小, 水便宜,腐蚀作用小,适用于奥氏体稳定性 较小的碳钢的冷却 碳钢的冷却。 较小的碳钢的冷却。 盐碱溶液激冷作用强, 盐碱溶液激冷作用强,淬火后钢的硬度高而 且均匀,但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 且均匀,但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容易使工件的内 应力增大,淬火后工件必须加以清洗。 应力增大,淬火后工件必须加以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