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

合集下载

浅谈“蝴蝶效应”在网络传播中的应用及其对策

浅谈“蝴蝶效应”在网络传播中的应用及其对策

浅谈“蝴蝶效应”在网络传播中的应用及其对策蝴蝶效应,即上世纪六十年代,“气象学家洛仑兹(E.N.Lorenz)在他的计算机上计算一个热力场中热对流问题的简化模型。

”结果发现,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使“系统自任意初始状态出发的相轨线成蝴蝶形态,既不重复也无规律。

”为了形象地说明这种现象,洛仑兹打了个比方: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这就是广为人知的“蝴蝶效应”比喻。

而后它作为混沌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被引入经济学,构成了行为金融学的重要分支,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借助混沌理论分析了网络传播中的“蝴蝶效应”,认为网络是一个混沌系统,网络传播是由有序到无序、再到新的有序的循环过程,其结局具有不可预测性,而网络环境恰恰都具备了混沌理论的性质:即有界性、非周期性、非线性、敏感初条件。

一、比比皆是的“蝴蝶效应”事件“蝴蝶效应”反应在网络传播中通常呈现为公共性群体事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成为影响社会的一个重要力量。

尤其以微博、SNS网站、BBS论坛等网络新兴媒体的崛起,为新闻媒体提供了一个丰厚的新闻来源集中地。

细心观察,我们发现这两年出现的很多公共性事件、贪官落马、揭黑揭丑的新闻爆发地都来源于网络,而这些事件都以非线性地爆炸方式传播开来,有的引来民愤导致群体事件的爆发,有的引来看客们的围观和指点,有的在舆论的压迫中亟需解决。

“蝴蝶效应”呈现出它的优势,同时暴露了某些弊端。

1.“虐婴门”2012年6月,实习护士微博@小考拉avi 发布多张虐待婴儿照片,还称“2B孩纸”“小孩装死”,让脖子脆弱的新生儿处于危险姿势,极易折伤颈椎,甚至窒息。

捉弄婴儿,在刚出生没多久的宝宝鼻子上贴猪鼻子。

甚至还用手玩新生儿眼睛。

为逃避责任已删了微博,但网友保留了截图。

而后当事人在微博道歉。

据了解,首先曝光它的是一位网名为“若馨守护神”的年轻母亲,自称在一名为“@小考拉avi”的微博上发现了多批含有虐待初生婴儿的自爆博文,言语轻佻,行为恶劣,使身为母亲的自己无法忍受,便“冒着被报复”的可能将之公之于众。

新媒体传播中“蝴蝶效应”产生的具体原因及应对措施研究分析

新媒体传播中“蝴蝶效应”产生的具体原因及应对措施研究分析

新媒体传播中“蝴蝶效应”产生的具体原因及应对措施研究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在信息获取和传播方面得到了更加便捷和快速的方式,同时也在不断地创造和发掘着新的信息和内容。

然而,在这一持续变化的信息流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蝴蝶效应”。

那么,为何会产生“蝴蝶效应”,又应该如何应对呢?一、“蝴蝶效应”的原因首先,新媒体的全球化特性,使得在一些关键时刻,一些看似不相关的事件或信息却可能对整个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1997年发生在东南亚地区的金融危机,虽然其直接影响范围是东南亚地区,但由于全球金融体系高度联系的关系,其影响却远远超过了东南亚地区,影响到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

同样,近几年来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研究和应用的发展,虽然只是一项科技的进步,但其影响却可能会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等。

这些表明了信息的复杂性和全球性,也说明了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价值和影响程度可能难以预料。

其次,新媒体的快速性,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变得非常迅速。

不仅如此,由于社交媒体等平台的存在,任何人都可以非常容易地发布并分享信息和观点,这样可能会导致信息的不准确和缺乏客观性。

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就可能出现传递信息时的扭曲或误解,而这些误解或扭曲又可能会进一步引发其他错误或负面的影响。

比如,有一些媒体频道或社交网络上经常会出现假新闻、捏造的谣言。

可能因为这些谣言的传播,会导致部分人的误解和误导,从而产生一些无谓的恐慌或忧虑情绪。

再次,新媒体的互联网特性,使得其传播的信息量非常庞大。

而这些信息,又都是千差万别的。

这就增加了信息接收者的选择成本和管控难度。

因为面对过多过杂的信息,人们不仅需要对信息进行筛选、辨别,而且还需要对信息的来源、真实度、质量做出判断。

假如大部分人都无法完成这些筛选,那么他们得到的就是满目繁芜的消息和信息,而不是有效信息。

而这种无效信息,等于是向社会注入无用的信息反噬,从而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

新媒体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要点构架

新媒体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要点构架

新媒体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要点构架张晶晶(海南广播电视总台 570200)摘 要: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传媒模式,其以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传播设备,具有传播时效高、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等特点,新媒体的涌现更是改变了当代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

但是新媒体在传播信息中存在大量的错误或者虚假信息,其所产生的“蝴蝶效应”容易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带来影响,想要实现新媒体事业的健康发展,则要采取科学的对策应对“蝴蝶效应”,在社会中营造良好、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关键词:新媒体;蝴蝶效应;应对对策;要点分析在信息时代下,传媒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媒体的涌现和发展,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并且改变了当代人们的生活、阅读以及工作模式,受到人们的欢迎。

新媒体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为支撑,通过电脑、电视以及手机等终端,通过文字、视频以及音频将信息传递给广大受众,其具有主体多元化、互动性强、传播信息大、内容丰富等特点,在新媒体语境下,人人都可以充当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以及接受者,突破了以往传播主体泾渭分明的界限,加速人们的交流和互动。

但是新媒体中也充斥了大量的虚假信息,容易在社会中造成误导,“蝴蝶效应”的出现会危害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只有采取科学的对策应对“蝴蝶效应”,才能更好的推动行业发展。

一、新媒体传播中的“蝴蝶效应”简述“蝴蝶效应”一词起源于气象领域,最初是在20世纪由美国气象学家提出,对当时天气预报事业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蝴蝶效应”这一概念逐渐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其可以理解为通过细微的条件变化,引发巨大甚至颠覆性的后果。

新媒体具有较强的跨地域性、效率性、自主性以及开放性,与传统媒体存在较大差异,信息接受者和传输者的界限逐渐模糊,民众能够在新媒体上自由阐述个人观点,如果新闻事件通过新媒体发酵,会在短时间引发民众关注,甚至在社会上造成巨大反响。

网络谣言治理对策

网络谣言治理对策

网络谣言治理对策网络谣言的蔓延与滋生已经成为当前互联网社会中一大难题,给社会秩序和公共舆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地治理网络谣言,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各方应该采取一系列对策。

本文将探讨应对网络谣言的治理对策,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一、法律手段努力构建健全的法律体系对于治理网络谣言至关重要。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谣言的监管,确保合法言论的自由和公正传播信息的环境。

同时,应加大对网络谣言的追责力度,对散布谣言者进行法律追究,从法律角度严惩网络谣言的制造与传播行为。

二、舆论引导舆论引导是治理网络谣言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媒体以及社会组织应积极引导正能量的传播,倡导传媒自律,提倡理性审视信息,以减少谣言的传播。

同时,引导公众提高辨别能力和媒体素养,让社会大众能够客观理性地对待网络信息,有效抵制谣言的传播。

三、技术手段借助技术手段也能够有效地治理网络谣言。

一方面,技术公司可以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管理,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快速监测和删除谣言内容,削弱谣言传播的能力。

另一方面,互联网用户也可以使用反谣言工具,对疑似谣言进行辩析,提供真实的信息数据,促使公众正确认识和判断。

四、教育与宣传教育与宣传是治理网络谣言的长远之策。

学校和社会机构应加强对谣言的辨别教育,培养公众的媒体素养和信息意识,让大家形成正确的信息价值观。

同时,政府、媒体和社会组织也应加强对网络谣言治理的宣传,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和信息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对网络谣言危害的认知。

五、加强国际合作网络谣言的治理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通过加强国际间的信息交流与协商,共同制定规范和对策,携手打击跨国网络谣言的制造和传播。

只有形成国际合作的合力,才能更有效地治理网络谣言。

结语网络谣言治理对策需要法律手段、舆论引导、技术手段、教育与宣传以及国际合作等多个途径的综合应用。

各方应加强协作,共同应对网络谣言问题,构建一个更加和谐、清朗的网络空间。

应对网络谣言的打击策略与方法

应对网络谣言的打击策略与方法

应对网络谣言的打击策略与方法网络谣言在当今社会成为了一种猖獗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虚假信息很容易蔓延,并快速影响着人们的判断和决策。

为了维护公众的对真相的认知和社会的稳定,我们迫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与方法来打击网络谣言。

一、净化网络环境在应对网络谣言的打击中,净化网络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构建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我们要加强对媒体和网络平台的监管,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在网络上的言论。

同时,还需要加强教育宣传,引导公众正确使用网络,提高防范谣言的意识。

只有在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中,才能有效地打击网络谣言。

二、建立及时响应机制网络谣言传播的速度之快,往往超过了辟谣的速度。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建立一个高效的及时响应机制至关重要。

政府、媒体和网络平台等各方应该加强沟通与协作,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准确回应,及时发布真相,迅速辟谣,避免谣言进一步蔓延。

同时,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自动检测和分析谣言信息,以加快辟谣的速度和准确性。

三、提高公众的媒体素养公众的媒体素养水平直接影响他们对谣言的辨别能力。

因此,加强媒体素养教育是有效打击网络谣言的一个重要策略。

学校、社区和企业等应该共同努力,向公众传递正确的信息素养观念,教授他们正确使用媒体和网络的技能,提高对谣言的辨别能力。

只有让公众具备一定的媒体素养,才能够抵御谣言对其产生的不良影响。

四、加强战略合作打击网络谣言需要各方的合作与参与。

政府、媒体、社交媒体平台和企业等应该形成强大的战略合作力量,加强信息共享,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战略联盟。

各方可以共同制定防范谣言传播的技术标准和流程,共同进行谣言信息的筛查和辟谣,形成合力,共同维护网络环境的净化。

五、加强法律制裁对于恶意传播谣言的行为,应该依法进行制裁。

政府应该健全与网络谣言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对于传播谣言的个体,要追究其法律责任,以示警戒。

只有加强法律制裁,才能有效的震慑那些散播谣言的人,减少谣言传播的可能性。

新媒体传播中“蝴蝶效应”产生的具体原因及应对措施研究

新媒体传播中“蝴蝶效应”产生的具体原因及应对措施研究

新媒体传播中“蝴蝶效应”产生的具体原因及应对措施研究新媒体传播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蝴蝶效应”。

所谓蝴蝶效应,是指微小变化可能会引起重大的连锁反应,就像蝴蝶扇动翅膀可能引起飓风一样。

在新媒体传播中,蝴蝶效应的产生是很常见的。

本文将从具体原因和应对措施两个角度对新媒体传播中蝴蝶效应进行研究。

一、产生原因1. 媒体的多端口传播新媒体传播相较于传统媒体,其特点就是多端口传播。

一条消息,可以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多个平台进行传播,这样会带来信息传递的重复和重复转发、分享。

当一条消息在多个平台被不同的人转发后,信息的扩散速度将变得飞快,并且还会出现由于不同平台的特性和不同人的观点和理解,导致信息内容不同,甚至信息被篡改的情况,从而造成信息的虚假和误导。

2.网络舆论的爆发性传播新媒体传播具有瞬时性和爆发性,一旦网络舆论形成,就会在短时间内呈现爆发式传播,特别是当一些话题涉及到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热点话题时,更容易引发舆论热潮,从而形成蝴蝶效应。

有时候一条微博或一篇文章可以引发全国人民的热议,引起重大反响。

3.网络传播的匿名性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也是蝴蝶效应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许多人在网络上可以隐匿自己,把网络看成了一个随意言论和发泄情感的场所。

这种网络匿名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言论的自由和用户吐槽的欲望,但也让网络传播出现了一些恶意言论,甚至是人身攻击等行为,这些恶意信息的传播可能会导致负面影响和蝴蝶效应的产生。

二、应对措施1.建立健全信息审核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审核机制是预防新媒体传播蝴蝶效应的有效方法。

在新媒体平台上,一旦出现虚假信息,需要及时鉴别并加以制止。

可以考虑建立“双核相冲”机制,即由平台公司自行运作审核机制,同时配合政府管理部门采取监管措施,并要求企业和个人为其发布的内容负责。

2. 提高网民素质在现代社会,网络已成为人们的一大信息来源,而网民的素质则成了新媒体传播中重要的因素。

在提高网民素质方面,可以在教育领域增加对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的设岗和考试,并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对言论自由的引导和规范。

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

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

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
“蝴蝶效应”是指微博传播中一条微博信息在不断被转发、评论的过程中,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

如果一条微博信息在短时间内被大量转发,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事件,进而对社会和个人产生负面影响。

如2011年高考状元因网上谣言被曝光而导致心理承受过大自杀;2013年“随手拍”事件引起网络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导致公众对私人信息保护问题更加敏感,以及一些企业和政府相关政策的调整。

为了避免“蝴蝶效应”的产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

首先,加强信息发布者的责任意识。

微博信息发布者应对发布内容负责,不发布虚假信息和谣言,以减少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其次,加强微博社区管理。

微博平台应采取更加严格的审核机制和制定更完善的规范,删除虚假信息和谣言,保护报道对象的个人隐私权。

此外,还应建立一个公共机构和平台,及时监测和调查微博舆情,预测可能发生的影响,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

最后,社交媒体用户要提高自我媒体素养,如提高自己的信息获取和辨别能力,审慎对待微博信息,不信谣、不传谣,积极参与建设和维护良好的社交媒体环境。

总之,“蝴蝶效应”是微博传播中容易引发的重要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入手,综合施策,才能遏制不良影响,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健康、积极的微博社区。

应对网络谣言问题的七个解决方法

应对网络谣言问题的七个解决方法

应对网络谣言问题的七个解决方法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谣言问题也日益突出,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虚假信息的传播不仅扰乱了公共秩序,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网络谣言问题,以下将介绍七个解决方法。

解决方法一:提高信息识别能力社会大众应增强对谣言的辨别能力,学会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辨别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更要培养批判思维,对传播谣言的逻辑漏洞、表达方式等进行深入分析。

解决方法二:加强信息发布者的责任意识网络平台、个人自媒体等信息发布者要加强对发布内容的审查,不信谣、不传谣,积极传递真实、客观的信息。

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信息发布者的监督与管理,严格追责违规行为。

解决方法三:建立网络谣言举报机制社会应建立健全网络谣言举报机制,鼓励并支持公众主动参与到抵制谣言的行动中来。

相关机构应及时处理和核实举报,对散播谣言的行为进行处罚,加强社会的法制意识。

解决方法四:加强媒体监督与导向媒体是社会舆论引导的重要力量,应积极担负起监督和引导的责任。

加强自律,提供真实、客观、全面的报道,争当公正、权威的信息发布者,引导社会舆论的健康发展。

解决方法五:加强教育宣传学校及社会各界应加强网络谣言防范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谣言意识和辨识能力。

开展相关课程,倡导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培养公民的信息素养,共同构建清朗的网络环境。

解决方法六:加大法律支持力度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增加对网络谣言的法律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规法律体系。

对于散布谣言、炒作谣言等违法行为,要依法严惩,形成对谣言传播者的有力震慑。

解决方法七:加强国际合作网络谣言问题具有跨国、跨区域的特点,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各国可以分享经验,共同应对网络谣言挑战,开展国际合作,以构建更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综上所述,应对网络谣言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提高信息识别能力、加强信息发布者的责任意识、建立网络谣言举报机制、加强媒体监督与导引、加强教育宣传、加大法律支持力度以及加强国际合作,这七个解决方法相互配合才能有效抑制和遏制网络谣言的蔓延,共同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

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

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

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一条微博的内容可以通过关注该微博的用户进行转发,转发后又可以被其粉丝继续转发,如此反复,形成了信息的连锁传播。

一条微博的内容可以引发用户的评论讨论,评论又可以引发更多用户的参与和回复,形成了信息的互动传播。

这两种传播方式相结合,使得一条微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形成了“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在微博传播中并不总是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会引发一些不良后果。

由于微博信息的传播速度快,很容易造成谣言的传播,进而产生社会恐慌和不良影响。

微博传播的连锁反应往往很难控制,一个不恰当的言论或一条不负责任的微博可能会引发社会舆论的极端化以及恶性事件的发生。

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也给个人隐私、虚假广告等问题带来了挑战。

针对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应采取一系列对策。

建立健全的信息监测和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谣言等不实信息,减少其对社会的不良影响。

加强信息真实性的核实,提高用户对信息真实性的辨识能力,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

加强用户的自我约束和社会责任感,鼓励用户进行理性、客观的评论和讨论,避免情绪化和极端化的言论,减少恶性事件的发生。

平台方也应加强对微博内容的审核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投诉机制,及时处理用户的投诉和举报,维护良好的微博生态环境。

提高网络素养和媒体素质,加强对网络言论的引导和规范,培养公民的网络责任感和法律意识,促进网络传播的健康发展。

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不良的一面。

为了充分发挥微博传播的优势,减少其负面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包括加强信息管理、提高用户素质、加强平台监管等。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确保微博传播的良性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有益的信息和价值。

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

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

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博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传递平台,其传播能力之强、传播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然而,微博的特殊性质也为信息的传播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

什么是“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指微博上一条小小的消息,经过转发和评论,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开来,甚至直接引发全网的热议。

这种信息的传播效应类似于蝴蝶在某个地方振动翅膀,引发全球气象系统的一连串连锁反应。

对于微博传播媒介来说,“蝴蝶效应”是一种双刃剑。

一方面,它强化了微博媒介的传播力度,使信息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信息快速传播的高风险,因为微博上任何一条有问题的信息一旦引发热议,就可能对相关人士、机构和品牌造成不可预知的影响和损失。

为了避免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力的对策。

1. 建设健全的危机处理机制首先,为了避免信息的误传和不实传播引起的危机,我们需要建设健全的危机处理机制。

这需要涵盖信息采集、处理、发现和反应等全过程的信息管理体系,使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播等环节能够及时与准确地响应各种危机事件,及时纠正谣言和误传,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判断。

2. 加强信息安全另一方面,为了避免信息泄露、信息劫持和信息被篡改等问题,需要加强信息安全,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防范和控制微博传播中的安全风险。

特别是在数据存储和传输方面,需要采取更加完善的措施,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3. 实行精准营销策略最后,为了避免信息传播引起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实行精准营销策略,尽量让用户对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产生正面的评价和反馈。

这需要我们在产品设计和服务品质方面保持高度的调查和保持对客户需求的关注,通过积极的互动和有效的传播方式赢取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也需要巧妙地利用社交媒体的互动特性,建立好的客户群和传播渠道,通过口碑营销和社会推广等方式,将正面信息传播出去,抵御负面信息的传播和危害。

网络舆情:自媒体的“蝴蝶效应”

网络舆情:自媒体的“蝴蝶效应”
和发 酵 的新 宠。与西 方微 博 多谈论 网
级点击率 ”的网络舆论事 件屡见不鲜 。
友 日常起 居 不 同,中国微 博 强烈 关注
时事 。网友 通过 “ 跟从 ”链 接 而成 的 微博群 落 ,相 当于一 个小 型的 时政 新
闻 平 台 和 论 坛 。 由 普 通 网 民 临 时 客 串
私 人 化 、 平 民 化 、 普 泛 化 、 自主 化 是
势 下 的新 旧媒体 融 合 ,切 不可 形成 网
上 网下 两 个 舆 论场 割 裂 的 局 面 。
种 种 蛛 丝 马 迹 ,具 有一 般 事 物 产 生 、 酝 酿和 生发 的过 程 。在 面 对 由此产 生 的网络 舆 论时 ,通过 积 极应 对、合 理
蝴 蝶效 应本 是 指在 一个动 力 系统
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 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可 以用 来形
容 网络舆论在 自媒体聚合效应下的 “ 龙 卷 风 ”现 象。 三联 生活周刊 主编朱
伟指出 : 微博推 动了信 息公开 、透明 , “
耳 ,网络舆论 的监督功 能再次被放 大。 可 以感知 ,在传 统媒 体 的视 野之 外 民 意 表 达有 了更 为 高 效 与畅 通 的 渠 道 。 与此 同时 ,对 于微 博等 自媒 体碎 片 化 传播的局 限和弱势 也应有清醒 的认识 , 怎样 避 免热 点事 件的 一时 虚 热?怎样 避 免后 续追 踪与 深度 报道 的 缺乏? 怎 样 在汹 涌甚 至理 性滞 后的 网络 民意 中 正确 引导舆论 ?作 为 自媒体 的主导者 ,
疏 导 等 适 应 新 媒 体 时 代 传 播 规 律 的 做
网络 传播 的便 捷性 ,特 别是 社交 应用 平台 强大 的互 动功 能加 剧了 信息

网络谣言的“蝴蝶效应”与危机管控

网络谣言的“蝴蝶效应”与危机管控

网络谣言的“蝴蝶效应”与危机管控网络谣言的“蝴蝶效应”与危机管控网络谣言的“蝴蝶效应”与危机管控张彦军a,李丽b(河西学院 a.教师教育学院;b.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摘要:南美热带雨林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引起数千里外的太平洋风暴,这是开放的大气系统所天然具有的连锁效应。

同样,开放的互联网也有类似的特点,任何一点小小的浪花都有可能借助媒体发达之便利演变成轩然大波,而网络谣言似乎更容易被追随,被放大;网络谣言具有散布风险小、传播成本低、扩散迅速、把关薄弱等特点。

其特点决定了网络谣言一旦被广泛传播,其后果往往很难预料与控制。

进行危机预防与管控的方法有:法律强制与信息公开;网民自律;网络控制;媒体补救。

关键词:网络谣言;蝴蝶效应;危机管控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xx)02-0073-02 谣言自古有之,先秦《吕氏春秋·察传》一文曾生动描绘了谣言传播的奇景[1]。

如今,随着手机及网络等电子通讯手段及电子媒体的普及,谣言随之电子化。

一、网络谣言及其特征互联网技术及通讯技术的发展是现代社会物质及文明高度发达的产物,这些技术的出现客观上方便了人们资源共享与交流,但这些技术同样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网络谣言便是网络技术发展的负面结果之一。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微博)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

近年来,多起网络谣言对社会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影响,其中较为典型的有:20xx年9月,四川部分柑橘产区橘子生蛆,到了10月下旬,一条提醒人们不要吃橘子的消息通过手机短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广泛传播,造成当年柑橘严重滞销[2];20xx年3月日本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后,浙江某数码公司员工在QQ群上发布消息称核辐射已经影响到中国,而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此消息被广泛转发,造成全国范围内的辐射恐慌与抢盐风波[3]。

二、互联网时代网络谣言的“蝴蝶效应”(一)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Lorenz)于1963年提出来的。

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

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

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微博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每天都有数以亿计的用户在上面发布信息、交流互动。

微博传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在微博传播中表现为一个微不足道的事件在网络上迅速扩散,最终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并提出一些对策来应对这个问题。

一、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1. 事件传播迅速微博作为即时信息传播的平台,事件的传播速度非常快。

一旦有热点事件发生,相关信息就会在微博上迅速传播,甚至引发热议。

这种迅速传播的特点使得微博成为了新闻事件的首发地,也让微博在事件传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 信息失实化微博传播也存在着信息失实化的问题。

由于信息传播的速度快,很多时候大家只看到事件的表面,很少去了解事件的全貌。

有时候甚至是没有经过核实的信息也会在微博上迅速传播,导致谣言满天飞。

3. 社会影响深远微博传播的蝴蝶效应往往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些无心之举甚至可能会对某些群体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社会矛盾。

这种社会影响一旦扩大,很难挽回。

二、对策1. 提倡理性传播在微博传播中,我们需要提倡理性传播,即在传播信息时要进行核实,不要盲目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只有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才能减少蝴蝶效应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2. 加强自媒体监管自媒体现在已经成为了微博传播的主要力量,他们的言论和行为往往影响着公众的思想和态度。

我们需要加强对自媒体的监管,严格要求他们在发布信息时要进行客观、准确、中立的报道。

对于违规行为,要进行严肃处理。

3. 加强舆论引导政府和媒体要加强对舆论的引导,引导公众形成客观公正的认知。

对于一些可能引发社会负面影响的事件,要加强舆论引导,引导公众理性看待事件,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恶化情况。

4. 提倡网络道德微博传播的蝴蝶效应关键在于信息的传播速度快,因此我们要提倡网络道德,教育公众在微博上言论和行为要负责任。

政府应该如何利用网络舆情监测手段突破舆情危机“蝴蝶效应”

政府应该如何利用网络舆情监测手段突破舆情危机“蝴蝶效应”

政府应该如何利用网络舆情监测手段突破舆情危机“蝴蝶效应”网络舆情传播的“蝴蝶效应”引爆舆情危机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在其发表的论文中指出: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这一描述带来了著名的“蝴蝶效应”概念,此后该理论被运用与金融、社会等各领域。

在网络信息传播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舆情发展的“蝴蝶效应”也表现为越来越突出,尤其是突发事件效应表现更为强烈。

蝴蝶效应是指对初始条件敏感性的一种依赖现象。

就网络舆情传播来说:一条负面消极的信息,如果不及时的发现、分析、引导和调节处理,可能由于某个不经意的行为引发一场网络舆情灾难,会给当事者甚至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我们称之为“舆情龙卷风”或“舆情风暴”;而一条正面积极的消息,如果发现及时,并通过有效的策略手段对其加以积极的引导和利用,经过一定的时间,将可能会产生积极的轰动效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网络营销”。

当下,我国在网络管理与网民结构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方面,社会管理机制缺失,导致法律和道德对网络行为的约束力减弱,网络舆情环境混乱复杂。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网民结构尚处于三低状态,网民自律意识缺乏,言论与信息传播缺少自律性,对于负面信息的好奇心大,对突发网络事件认识不理性,观点意见往往表现的情绪化,个人感官化和偏激化。

而这些因素都是引爆舆情危机的“蝴蝶效应”那只蝴蝶扇动翅膀的动力。

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应对能力不足随着网络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泛,网络与地方政府工作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现今,我国网民数量在逐年增加,2011年我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人,而网络的信息传递的便捷性,网络应用平台的不断创新,这些使得现代网民越来越多的依赖网络发表观点意见,表达诉求,网络舆情成为反映民意的“晴雨表”、“放大镜”,网络舆情也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

与网络舆情重要性骤增相反的是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应对能力滞后。

蝴蝶效应全解

蝴蝶效应全解

网络舆情传播的“蝴蝶效应”引爆舆情危机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应对能力不足随着网络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泛,网络与地方政府工作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现今,我国网民数量在逐年增加,2011年我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人,而网络的信息传递的便捷性,网络应用平台的不断创新,这些使得现代网民越来越多的依赖网络发表观点意见,表达诉求,网络舆情成为反映民意的“晴雨表”、“放大镜”,网络舆情也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

与网络舆情重要性骤增相反的是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应对能力滞后。

由于地方政府缺乏网络舆情监控意识,没有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控手段,而网络舆论的产生具有不确定性、易爆发性和传播迅速性,这导致了地方政府对网络舆情危机爆发预警滞后,处理决策缺乏有效的数据分析支持,因此引发的处理失当则把舆情危机推向高潮。

在网络环境日益复杂化的今天,网络舆情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蝴蝶效应”越来越强烈,网络舆情危机爆发对地方政府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加深远。

近段时间发生了表哥事件、广州房叔事件、浙江幼师虐童事件、云南PS锦旗事件等多起网络舆情事件,其中不少危机事件但映出一些政府部门应对危机的经验和能力不足,导致政府公信力受损。

因此,如何实施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控,第一时间掌握网络舆情动态信息,了解网情民意;第一时间发现引爆危机风暴的信息苗头;第一时间对舆情危机做出反应,把危机控制在可管控范围内,甚至是在潜伏期化解成为地方政府的目标和期望。

第一时间法则从源头遏制舆情危机“蝴蝶效应”舆情危机具有爆发的突然性和传播的迅速性,因此要想妥善处置舆情危机,化解矛盾于无形,地方政府就必须了解并重视网络危机事件处置的第一时间法则。

第一时间法则要求:地方政府应在第一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对突发危机事件进行澄清、回应和答复,防止因为真实信息、正面意见、理性话语传播不及时而使得舆情发生畸变并不断发酵引发危机。

传播学专家曹劲松在其《政府网络传播》一书中从发现危机信息、发布准确信息、进行权威评论、设置传播议程、落实责任主体回音质询议题、坦诚对待公众和开展民意互动等八个方面对“第一时间法则”如何实施作了说明。

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

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

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微博作为当今社交媒体平台中备受热议的一种,其独特的传播特点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在微博传播中,常常出现了一个现象,即小事件经由微博平台传播后,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引发更大范围的关注。

这种现象常被称为“蝴蝶效应”。

本文将从了解蝴蝶效应的定义开始,讨论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蝴蝶效应最早源自于混沌理论,描述了一个非线性系统中微小变化可能引起系统非常大变化的现象。

在微博传播中,蝴蝶效应意味着一个微小事件只要引起足够关注,就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产生大范围的影响。

这是因为微博平台的特点使得信息传播速度极快,通过关注、分享、评论等行为,用户可以快速将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

蝴蝶效应在微博传播中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例如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一些重要的社会事件,并促使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和讨论这些事件。

蝴蝶效应也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

虚假信息、谣言等不实内容在微博传播中往往更容易引起关注和传播。

蝴蝶效应也可能导致一些本来可以通过逐渐沉淀和深度讨论解决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因为大量的争论和情绪化的讨论使得解决问题更加困难。

面对大量信息的过度曝光,人们可能会感到信息过载,进而导致选择过滤和信息选择的困难。

为了应对蝴蝶效应在微博传播中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媒体和用户应该提高信息辨识能力,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实,避免转发和传播虚假信息。

媒体和用户应该更加关注和传播有价值的信息,推动社会讨论和积极参与。

媒体平台可以加强对信息的审核和管理,设立机制来屏蔽不实信息,提供可信度评估等方法来引导用户传播真实的、有价值的内容。

个人应该保持理性思考,在信息过载时,学会选择性地获取和筛选信息,避免过度参与情绪化的争论和讨论。

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负面的问题。

通过提高信息辨识能力、关注有价值的信息、加强平台管理以及个人的理性思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应对这些问题。

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

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

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微博(weibo)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社交媒体之一,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在微博平台上传播。

而在这庞大的信息网络中,往往会发生一些未经思考的话题或者事件,却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引发巨大的影响。

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

本文将探讨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

微博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条有争议性的话题或者事件往往只需短短几分钟就能在整个平台上热传,引起数万甚至数十万人的关注和讨论。

这种快速的传播引发的影响被称为“蝴蝶效应”,即微小的变化可能引起系统内部的不可预测的复杂变化。

而在微博传播中,这种效应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舆论热度骤升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或者言论在微博上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和讨论,迅速形成舆论热点,吸引着大量的用户参与讨论,甚至会影响到社会上相关的话题和事件。

2. 舆论情绪波动3. 社会事件受影响微博上的舆论传播不仅仅是一些娱乐化的话题,还涉及到一些重大的社会事件,比如突发的灾害、事故等,这些事件往往会受到微博平台上舆论的直接影响,甚至对应急事件处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面对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减轻这种影响,并有效地引导舆论的传播。

1. 提高媒体素养媒体素养的提高是非常必要的。

用户应该学会正确地获取信息,对各种信息进行过滤和判断,不盲目相信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避免因为一些虚假信息而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和情绪波动。

2. 增强自我审查能力用户在参与微博舆论传播时,应该增强自我审查能力,不盲目跟风,不轻信传言,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在关注或者参与某一话题时,应该保持理性,客观,不要轻易被一些言论或事件所左右。

3. 加强信息发布监管微博平台本身也应该加强信息发布的监管,对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进行及时的屏蔽和删除,避免其继续传播引发一系列的后果。

也要对一些散布谣言,煽动情绪的信息进行严厉打击,保障平台上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

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

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所谓蝴蝶效应,是指微博中的一条信息或事件,可能会在微博上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进而影响到更广泛的社会范围,从而产生不良影响。

这种现象很难预测和控制,一旦出现就会对当事人造成很大的损失。

蝴蝶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传播的超级快速和超级广泛,一条微博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被转发、评论和点赞数倍甚至数十倍,从而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并且,微博上的信息审查和监管也相对较弱,涉及敏感话题和事态时容易造成社会矛盾和舆论压力,引起社会其他方面的人对其的热议和担忧,从而升级成更大的事件,给当事人带来影响和压力。

针对蝴蝶效应,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一、加强信息发布者的责任认识信息发布者应当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会对社会产生影响,因此在发布信息时需要认真思考、审慎选择,特别是在敏感话题上,应当引起更高的重视。

同时,信息发布者也应当承担自己发布信息的后果和责任,对违规行为和言论进行严格处罚,杜绝不良影响的产生。

二、加强信息传播的可控性和透明度为了避免信息传播的不可控性,相关部门应当加强信息的监管和审查,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和传播制度,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使用微博平台。

同时,微博平台也应当注重信息传播的透明度,及时公布有关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的身份和信息,方便公众评判和监督。

三、加强公众对信息的理性认识和解读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公众也应当具备更高的理性认识和解读能力,对信息进行准确分析和判断,以避免信息传播的误导和误解。

同时,公众也应当加强对社会事件和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以建设一个更加和谐和理性的社会。

综上所述,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问题,要想有效遏制和控制其不良影响,需要政府、微博平台和公众共同努力,加强责任认识、拓展信息监管、提高公众素质,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和有序的微博传播环境。

如何应对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

如何应对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

如何应对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如何应对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成为了现代社会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它们给人们的生活、社会以及政治等各个领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的危害,并提出一些有效应对策略。

一、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的危害1.1 误导公众判断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能够迅速传播,当公众在信息的海洋中无法准确判断真伪时,往往会被其所误导,影响正常判断和决策能力。

1.2 破坏社会稳定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往往具有煽动性和恶意,一旦被大规模传播,容易引发社会恐慌、民间纷争甚至不良行为,破坏社会的稳定和团结。

1.3 损害个人利益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可能针对个人、企业和组织进行攻击,造成名誉受损、经济损失等直接财务损失。

二、应对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的策略2.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网络信息监管机制,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来打击制造和传播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的行为,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2.2 提升公众媒体素养提升公众对网络媒体的辨别能力和批判思维,加强媒体素养教育,让公众能够辨别不实信息并拥有正确的信息获取途径。

2.3 加强技术手段和创新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开发智能辨别系统和算法,能够快速识别和拦截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提高网络信息的准确性。

2.4 建立信任体系加强政府、媒体、企业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建立多元化的信息发布渠道,使公众能够获得可信、可靠的信息来源。

2.5 强化社会共治社会各界应主动参与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的监测和举报工作,形成多方合力,在信息传播的关键节点进行及时干预和矫正。

三、案例分析:新冠疫苗谣言的应对以新冠疫苗谣言为例,各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包括加强疫苗信息的发布和宣传,开展科学普及教育,同时坚决打击虚假信息的传播,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罚。

四、结论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是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谣言的蝴蝶效应及应对之策2005级传播学专业张丽丽内容摘要:当网络邂逅谣言,网络的优势和弊端都因谣言的传播而突显,谣言的生成与蔓延也都难逃网络的烙印。

网络谣言的蝴蝶效应并非毫无章法可寻,它有自己独特的传播逻辑。

而蝴蝶效应的形成也能够暴露出传播生态中的诸多问题。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最后提出了应对网络谣言蝴蝶效应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网络谣言蝴蝶效应传播逻辑传播生态应对之策网络赐予人们一种公开传播信息的渠道,这是一次值得群体欢呼的媒介革命。

然而,网络自身的传播特点,又成就了谣言易于滋生、迅猛蔓延的“辉煌”时代。

在网络谣言的种种表现之中,网络谣言所呈现的蝴蝶效应是其高度杀伤力和强大破坏性的最好解释。

生态学中有一种蝴蝶效应,南美热带雨林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引起了千里之外的太平洋风暴,这是开放的大气系统所天然具有的连锁效应。

同样,开放的互联网也有类似的功能,任何一点小小的浪花都有可能借助媒体发达之便利演变成轩然大波,而网络谣言似乎更容易被追随,被放大。

1.当谣言搭上网络的快船谣言的传播由来已久,如今冠以网络的新兴头衔,不禁多了一分信息时代的气息。

但谣言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在网络这片旷野呈现出更为惊人的生命力,网络谣言被列入“网络10大罪状”之中,集中反映了人们对其深恶痛绝的心理,也体现出人们面对新兴媒体冲击时的恐慌与无助。

网络谣言之所以如此猖獗,又往往容易形成蝴蝶效应,与网络自身特点密不可分。

1.1 风险小:匿名心理,为所欲为网络匿名使网民隐去了真实身份,不必为自己的言行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人人如同身披隐形衣行走于公众之间,利用网络赋予的极度自由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可以畅所欲言,当然也出于各种目的肆无忌惮的散布谣言,在赢得公众关注甚至信任的同时,却没有法律和道义上的顾忌。

在这样一种媒介传播形态之中,谣言蓬勃生长就不足为怪了。

1.2 成本低:复制容易,瞬时传递在网络平台上,复制是极其简单又很了不起的技术。

过去,谣言很难在把关严格的传统媒体中风行,主要流于口头传播的形式。

口头传播要受到物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个人的言论在一定时空下的作用范围还是非常有限的。

而在网络的国度中,单位时间的效率大幅度提高,空间也显得辽阔无边,一则谣言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被复制粘贴,以几何倍速向外传播,在以分秒计的时间里到达世界各地。

1.3覆盖面广:全球一体,一损俱损网络的一个本质特征是信息共享,客户计算机终端实际上存在于一个彼此相连的网络之中。

网络无中心、无边界,是开放的世界性网络,它使地球村的梦想成为现实,同时,网络中一切有益或有害的东西都具有全球传播的特点,网络谣言可以被译为多种语言版本,进行跨国、跨洲、跨语言和种族的超大规模传播。

如此一来,网络谣言的蝴蝶效应被加速,一则谣言的煽动很有可能引起全球系统的龙卷风。

1.4 渠道畅通:把关薄弱,难辨真伪网络媒体较传统媒体而言把关相对薄弱,网络给予人们相对平等自由的话语权,无论是精英群体还是草根平民,都可以通过网络发布信息,相互交流平等对话。

网上信息不需事前经过必要审查,事后又常常疏于追查,致使信息的真实性无从考证。

人们在获取信息时更难对信息辨别真伪,有研究资料显示,即使是知识精英群体,在面对网络谣言时也常常存在不防信一次的盲从心理。

可见,在把关薄弱的网络空间,人们拥有了说话的权利,而谣言也获得了畅通的渠道得以生根发芽。

2.蝴蝶效应中的传播逻辑网络谣言能够形成蝴蝶效应,不仅与网络本身的特殊性质有关,还有赖于谣言在网络中所呈现的特殊的传播逻辑。

2.1 广泛覆盖 + 集中的舆论场 + 放射性再传递网络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大家耳熟能详、广泛接触的是门户网站、电子邮件,BBS和各类论坛,聊天场所等。

谣言也是通过这些渠道散布出去,而形成蝴蝶效应的谣言大致都会经过“广泛覆盖+集中的舆论场+放射性再传递”的线性过程。

广泛覆盖。

前文提到网络有瞬时全球传递的特点,很多谣言首先会通过电子邮件群发、OICQ里反复粘贴传递或者在门户网站上漏出来的方式,进入相当一部分网民的视线。

这样一种广泛覆盖的行为使谣言能够迅速蔓延,同时也为谣言的升温提供了强大的舆论基础。

当人们收到谣言的同时,在各类BBS和论坛上该谣言也已经安家落户了。

集中的舆论场。

对谣言好奇、恐慌、无所适从的人们为了证实谣言的真伪或者想了解更加详细的内容,一般会在网络上搜寻较为权威的解释,极有可能误打误撞进入谣言早已生根的论坛。

而有些人只是想表达自己对于谣言的看法和态度,也会进入相关论坛发表高见。

于是,围绕该则谣言所引发的讨论甚至会变成一场轰轰烈烈的激辩,每个置身于该论坛的网民都会受到某种思想或情绪的感染,这就是集中的舆论场的强大作用。

放射性再传递。

当这些网民离开论坛的时候,在一种思考和心情的指引下,成功的转变为该谣言潜在的一名传播者。

他们也很有可能成为谣言再次传递过程中的意见领袖和中心人物,将该则谣言以放射性的传播模式再次传递。

这样一种“分散—集中—再分散”的传播模式循环作用,最终会将该则谣言推向直指某些人或事的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

网络谣言引发蝴蝶效应的例子很多。

如2004年6月,针对台湾著名歌手张惠妹在大陆做宣传时流露出的“台独”思想的网络谣言,从开始广为流传的网友捏造的“大陆政府指定的台湾绿色艺人”名单和网友杜撰的“张惠妹专访”,到网络论坛中每天平均300多条公开反对张惠妹的帖子,再到张惠妹被迫取消宣传活动,台湾当局抨击大陆民主,扬言封杀大陆艺人,最后大陆国台办专门举行记者会澄清,终于形成了可怕的蝴蝶效应,使艺人风波上升到政治层面。

[1]而整个事件也是依照“广泛覆盖+集中的舆论场+放射性再传递”的循环过程展开,其中电子论坛舆论场的作用非常突出。

2.2 主题式占领与反复性攻击网络谣言相对于传统谣言,从发生、发展、高潮、消退的进程角度来看有较为明显的差别。

网络迅捷的传播方式,使网络谣言从发生到高潮的时间大大缩短,而正当网络谣言沸沸扬扬炒作之时,它已呈现走向消退的迹象。

因此,很多网络谣言只是昙花一现就销声匿迹了。

如此短命,形成蝴蝶效应似乎有些难度,但网络谣言常常通过主题式占领的方式壮大队伍阵容,或反复性攻击的手段延长自身寿命。

如台湾一度网络流行的网络谣言造成饮食恐慌,出现了“吃柠檬虾会产生砒霜”、“可乐加味精等于FM2”、“蜜饯、金针、果糖含高量二氧化硫,造成气喘”、“吃多了猪脖子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吃花枝、鱿鱼就不要吃红萝卜”、“烤的玉米不能吃,百分之百有毒”、“吃半熟的蛋会致命”、“可乐加烤肉等于骨癌”等二十二个与饮食有关的网络谣言,引起消费者恐慌,最后台湾政府不得不发布新闻辟谣。

[2]网络谣言虽然短命,但网络谣言的反复性常常让其起死回生又大放异彩。

如从2001年起,关于艾滋病患者在很多大城市用毒针扎人的谣言在网上和口头传播中广泛流行。

2001年谣传案件发生在天津,后来警方辟谣。

而在2005年艾滋病日之后不久,艾滋病患者用毒针扎人的谣言又一次出现,涉及上海、深圳、福州、温州、南京、西安、银川、济南、兰州、南宁等大城市。

上海传闻说,来自新疆的艾滋病感染者,在火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场所用带有病毒的针管扎人;南京传言城内有一帮艾滋病感染者把自己的血打进针筒,看谁不顺眼就戳谁;深圳盛传不法分子使用艾滋病针袭击城东门几所学校并造成两名学生感染艾滋病病毒。

虽然都是无中生有,但2005年的谣言所涉及的城市数量及人口规模远远超过2001年。

然而,迄今为止全国还没有发生过一起艾滋病感染者故意用针具造成他人感染的事件。

在整个谣言编造、散布过程中,网络再次充当了帮凶的角色,其反复性攻击的威力如此强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那么,为什么网络谣言会反复出现,长期蛊惑人心呢?这通常是由于公众所关心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疑问没有得到深刻的解释,或者是长期以来人们形成的某种情绪和偏见难以摆脱(下文提到),给谣言提供了反复出现的可能。

[3]3.蝴蝶效应与传播生态分析生态学领域的著名学者汉斯·萨克塞曾提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观点,他认为:生态理论可以理解为“研究关系的学说”。

这种“关系”是一种整体性关联,在这个意义上,生态观念形成了特殊的系统思维,成为“生态思维”。

我们将这种思维方式引入传播学,试图在传播生态的整体关照下,考察传播中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3.1 媒介偏见主导的传播生态与实在环境不同,传播生态不是一种物理性环境,而是充满着符号互动的意义环境。

在当代社会中,符号环境也许是更重要的社会存在,因为它指引着人们的行为,给行为提供意义维度。

在网络出现之前,传播生态的形成有赖于传统媒体的灌输,而如今网上各大网站也都有自己相对成熟的采编队伍,人们接触的信息绝大部分还仰仗媒体的供给。

媒介自身因为无法摆脱人为选择、“组装”信息的模式,必然会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的流露出一定的偏见。

媒体的偏见有舆论引导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传播生态环境和现实生存环境的不完全对等。

网络谣言能够形成蝴蝶效应还有赖于大部分人群的心理认同。

当人们用司空见惯的传播生态视角,即便它固着一定角色偏见和问题偏见,去主观推断现实生存环境时,难免会产生谬误。

然而,一旦这种谬误通过网络广泛的传递出去,常常会因为人群的心理契合而拥有较高的信任度。

如,媒体不断报道艾滋病感染者意欲报复社会,通过性行为或用隐蔽的突然袭击方式伤害老百姓,这种媒体诱导是公众听信“艾滋针”谣言的直接原因。

另外,现实环境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如果没在传播生态中抛头露面,人们会将焦躁不安的情绪通过谣言的方式倾泻出去,而网络会因为交互性强的特点成为谣言栖息的最佳场地。

如,过去几年之中关于手机单向收费的谣言就多次流传,而且每一次还都声势浩大。

这反映了群众的心声。

媒介只有将倡导单向收费问题充分而深刻的暴露出来,指引有关部门对现状进行改善,谣言才能最终息止。

3.2 蝴蝶效应与传播生态的相互促成网络谣言产生强大的蝴蝶效应,预示着传播生态的某一部分并没有达到平衡状态。

而蝴蝶效应集中反映了问题所在,只不过是用谣言的方式对不平衡的传播生态进行一次有力的调协,使公众、媒介、社会团体以及政府都能意识到传播生态中这种有待处理的因素,最终促成一定程度的改变,也使传播生态走向平衡。

反之,即使谣言已经浮现,却遭到冷遇或搁置而没有导致传播生态的变化,谣言自然就会通过反复出现、不断轰炸的形式诱发大规模的蝴蝶效应。

由此可见,传播生态与网络谣言的蝴蝶效应之间存在相互促成的辨证关系。

4.如何应对网络谣言的蝴蝶效应抑制网络谣言的蝴蝶效应的确是一个复杂而有难度的工程。

因为网络触角不仅伸向全球各地,而且对网络的监管也相当棘手。

如果对其实行传统媒体那样的严格管制,很可能扼杀掉网络自由、共享的内质而使其丧失活力;如果放任自流,又难免会出现肆无忌惮的言论,更何况网络谣言常常装扮真实,大大加强了控制的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