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储备文献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食储备文献综述

粮食储备的定义国际上公认的是FAO(联合国世界世界粮农组织)给出的定义:即在新的作物年度开始时,可以从上一年度收获的作物中得到(包括进口)的粮食库存量,因而也称作“结转储备量”。结转储备量由周转储备和后备储备两部分构成。周转储备是保证从产地或从进口地平稳顺利、连续不断地供应并周转到加工厂,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储备。所以一般而言,周转储备是流通领域的商业性粮食存量的最低规模,它表现为一般商业库存、在售粮食和在途粮食以及在加工粮食。后备储备是一个国家除去周转储备和完全用于战略目标的储备以外的全部粮食储备,它主要表现为政府储备,此外还包括生产者储备和消费者储备,这里的生产者储备就是农户粮食储备。实际上,农户储备既具有后备性的安全储备性质,也具有商业性的周转储备性质,建立这样的储备是农户自主决策的结果,在客观上可以起到稳定粮食供给和确保农户自身粮食安全的效果。

关于农户储备的变化方面:刘立峰(2006.2)认为,“粮改”以来,我国农户粮食储备行为已经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农户家庭储备量普遍下降,以及有越来越多的农户的粮食需求要依赖市场供给,这两个现象尤其在粮食主销区表现得更为明显。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的这些变化,会给国家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带来更大挑战。政府要关注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的变化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以采取适当有效的措施来增强我国的粮食安全。主要措施包括:国家制定的粮食安全战略,要充分考虑农户粮食储备下降的可能的影响,同时要发挥国家专项储备的作用,以专储的吞吐来抵消农户储备下降对市场的冲击。

1关于粮食储备的作用:建立中长期粮食供求总量平衡机制和市场预警机制。具体就是稳定价格、备荒救灾、应付突发事件和开展国际贸易。关于粮食安全的问题,既包括粮食的供给问题,也包括流通的问题。同时还包括粮食价格的稳定。但是最主要的目标是粮食安全,但是作为价格支持和和稳定生产者收入日益成为粮食储备的主要目标,后果在于过度平抑粮价波动,季节性差价过低,导致周转储备无利可图,粮食商业储备减少用于自身的周转的粮食库存,导致政府作为不但要承担后备储备的全部责任而且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

2关于国家粮食储备规模方面,要综合考虑国内粮食供求状况,政府的财政支付能力,国际粮食市场状况、储备需求和储备供给能力及其他的粮食市场调节手段。部分专家认为中央储备规模过大,根据有关资料粮食安全储备大约是粮食消费总量的18%,缓冲储备占5%,周转储备占13%。超过了我国实际需要,地方储备规模不到位。

3关于粮食储备库的区域分布问题。合理布局粮食储备库的分布,适当向主销区倾斜。储备粮承储库点布局和储备粮资源布局。规模小,仓储设施落后。

4关于粮食市场流通的问题:2004年我国全面放开粮食收购的市场,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粮食的流通对于实现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所以了除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之外,但是粮食综合流通体系建设也是必不可少,包括市场体系建设、物流体系建设。主体的建设农业合作社、粮食经营商、市场经纪人,其次是粮食市场交易中心,包括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产销区粮食利益分配的问题,缺乏购销协作,中央政府应该成立粮食风险基金分配。中央和地方关于粮食权利与责任的划分。粮食流通信息化建设滞后,形成条块分割,同时信息建设不对称,缺乏直接面对粮农的信息服务。科技支撑不足。在当前粮食供求进入紧平衡的形式下,充实、加强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白美清2011,12)5关于粮食市场的调控手段问题。储备粮对于市场的调控责任是两个方面:一是对于粮食市场价格波动的调控,二是对于粮食市场危机情况的调控。包括储备粮的动态管理机制和市场调控的动力系统和组成。

6关于粮食储备的体系问题:完善中央和省两级粮食调节制度。中心城市为主的省市

储备为核心,农户储备和中央储备为支撑,企业储备为补充的、多元化面向市场的立体粮食储备结构(和春军。2010,6)。关于农户储备的问题,万光华认为(2007,5)农户粮食储备粮约占全年产量的30——40%,大约2.7-3.15亿吨,如此庞大的粮食储备及其变化对于粮食市场的调控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同时对于我们的粮食进出口行为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市场调控在很大程度上要考虑农户的粮食储备和空间分布。但是相关研究文献很少,所以针对农户粮食存储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但是地方储备实力不足,尤其是中西部和贫困缺粮地区,企业储备下降,农户储备减少,在粮食主产区鼓励发展“粮食银行”。

2000年6月份,中国粮食储备总公司成立,并上收部分地方粮食储备库为其直属库,对中央储备粮实行垂直管理。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授权的经营管理部门、和中央储备承储企业。中储粮总公司对中央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和储备安全负总责,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的动、用得上完成国家下达的有关粮食宏观调控的任务,维护农民的利益、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目标就是首先实现粮食安全,其次是价格稳定和保障粮食紧急供给。对于中储粮实行财政包干,这样就会出现追求自身经济利益与市场调控之间的矛盾。

标志着中央储备粮管理系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国事实上就存在管理国家储备粮的中央储备粮系统和管理地方储备粮及商品粮经营的地方国有粮食系统。在涉及到粮食储备和市场调控方面,起决定左右的是中央储备粮。国家粮食库存包括: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和国有粮食企业的商品库存)

7关于中储粮总公司的管理和经营问题:总公司与直属粮库的关系,对于市场效率,运行成本支出较大。可以考虑市场的承储企业。中储粮承储企业是市场的调控者而不是流通者,正常情况和危机时,都会出现承储企业与粮食经营企业的竞争。中央储备与地方储备事权不清,宏观调控方面不协调,中储粮在轮换、收购与地方的冲突、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度,同时开展粮食加工弱化地方粮食调控的力度,同时中央对于中储粮和地方粮食储备支持力度不同。

8关于储备粮的种类和结构: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和食用油。储备结构不合理,都是原粮,而成品粮储备规模不足,食用油储备不足

9关于储备粮轮换对市场的冲击。轮换损失最小化,和对市场冲击价格最小化。每年轮换的数量占总量的20%——30%。企业要兼顾社会效益和自身的经济利益。目前主要是承储企业自行轮换,原因是政府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同时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不成熟,对于公开拍卖认识不足。公开采购。承储企业没有轮换权,需要报批行政色彩浓厚。

10收购方式。直接入市、委托粮食经营者收购、公开竞标收购

11危机管理

12关于承储企业的问题:费用补贴的平均化,不利于调动承储企业的积极性,没有形成有力的约束激励机制。

13.国外粮食储备制度和管理:从自然条件、经济运行体制和粮食生产方式来看。分为生产过剩和生产能力不足型。分别形成了私人储备和政府储备并举型与政府储备主导型两种粮食储备管理体系。由于美国大农场的特点以及成熟的市场体系和市场主体,促成了农场主自由储备和政府储备并举型的粮食储备特点,由此形成了粮食储备调控的两道防线,除了粮食生产者和加工商经营的周转性库存之外,发挥粮食调控作用的储备主要包括政府储备和农场主自有储备粮(参加自有储备计划的农场主储存的粮食)。美国粮食年产量一般是3.3亿吨——3.8亿吨,农场主使用自己的仓储设施,几乎可以控制整个美国粮食流通市场。农场主可以根据市场情况作出储存或销售的决定,但是仅限于其拥有的周转性库存,农场主对自有储备的任何决定受到来自于政府的控制,其自有储备客观上起了市场调控的义务,形成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