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红楼梦》与中国民俗文化(2010投影)

合集下载

红楼梦与民俗文化

红楼梦与民俗文化

《红楼梦》中的民俗描写,数量之大、范围之广、描摹之细,独秀于林。

正因如此,我们简直无法在这样一篇论文中一一细述。

但为了说明本文的意旨,又不得不撮其要者列十例,以窥一斑。

1.小说开卷第1回讲了一段“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接着作者又讲了一个美丽的传说——“绛珠还泪”。

这两个神话故事,都能找到它们的所本,追根溯源又都属于“民俗”的范畴。

在整部小说中,这两则神话故事是贯穿始终的两条重要线索。

前者,那块补天不成的遗石是远古传下来的“石头”崇拜的风俗。

它幻化为宝玉脖子上的那块晶莹的玉坠,随身而藏,是“护身符”。

“石头”(玉)在,宝玉就聪明灵秀,“石头”(玉)不在,宝玉则浑浑噩噩、疯疯颠颠,最后归于青埂峰下。

出于青埂归于青埂,有始有终。

以往的研究中,人们没有重视,忽略了这条线索。

后者,“绛珠还泪”的故事,从西方灵河岸(神界)写到现实(红尘)的贾府,幻化(投胎)成林黛玉以泪水还报神瑛侍者(贾宝玉)的浇灌之恩。

这则故事取之于舜死,其妃娥皇、女英哭舜而泪化斑竹的传说。

林黛玉居处以竹掩映潇湘馆,以潇湘妃子为号,就是暗示这段姻缘,最终黛玉泪尽而亡,欠债的还了债。

民俗(神话传说),在曹雪芹的生花妙笔下敷演出一段美丽动人的小说故事,民俗资料成为了曹雪芹创作的源泉之一。

2.小说第2回,作者借冷子兴之口又讲出一个刚满周岁的贾宝玉“抓周”的故事。

所谓“抓周”,又曰“抓取”,这就是民俗的艺术再现。

早在南北朝时期,民间就有了这种民俗活动。

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风操》中,已经有了“抓周”的记载。

又如小说第3回,贾宝玉与林黛玉初会时,他身上戴的“寄名锁”、“护身符”;第8回写到的“长命锁”、“记名符”;薛宝钗胸前挂的绣有“芳龄永继”、“不离不弃”八字的“金锁”和史湘云佩带的“金麒麟”,都属于民俗事象的艺术描写。

这种“民俗”,世代皆有,《清稗类钞·风俗》类中就作过记载。

3.小说中写了不少死人的情节,前四十回有秦可卿、秦钟、贾天祥、金钏儿、晴雯等人;中四十回有尤氏姊妹、贾敬等人;后四十回有林黛玉、贾母等人。

《红楼梦》与民俗文化

《红楼梦》与民俗文化

《红楼梦》与民俗文化摘要:伟大作家曹雪芹在《红楼梦》这部伟编巨制中对时代的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作了充分的、艺术的展示,被誉为18世纪中叶中国封建社会的风俗画卷。

他为我们后人了解和认识这一时代的风俗民情的全貌,提供了一面珍贵的“风俗宝鉴”。

关键词:民俗文化. 红楼梦“千载红楼梦,再话一千年”,这是高中语文老师在讲黛玉葬花这一节的结束语。

至今不曾记得,这使我对红楼梦这部可再话一千年的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是什么使得这部小说能流传千古?民俗文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清代的民俗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生活文化事象。

由于它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受到时代、地域、民族等诸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清代的中国民俗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必然在巨大的社会变动之中受到它赖以生存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所影响并发生变化。

从这一历史视角来观察、探讨,清代的民俗事象就不仅具有一般民俗的集体性、变异性、神秘性、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等共有的特点,而且还出现了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特点。

这些新的特点概括起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民俗的民族性方面,满汉民族相互交汇,互相吸纳,走向融合。

2.南北民俗的互动与融合。

民俗有鲜明的地域性,南北地域不同,出现北方的粗犷、南方的柔弱等多方面的差异性。

3.西学东渐,中外文化碰撞,外来民俗文化渗透到华夏民俗之中。

自汉唐以来,外来民俗文化一直不断地输入中国,为古老的华夏民俗文化所吸纳。

总之,综观这一时代的中国民俗文化的构成是极为复杂而丰富的。

它既有中国民俗构成、发展中的共同性,又有它所处历史时代的特殊性。

二、红楼梦中的礼仪民俗按我国的传统习惯,婚姻这一人生大事,一般要经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程序,称为“六礼”。

《红楼梦》中也同样依此习俗,为贾宝玉举办了婚礼,订婚时要“吃茶”,这在《红楼梦》中就反映了比较复杂的婚俗现象。

《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中,凤姐对黛玉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这是一句双关语,缘起于凤姐:“前儿我打发了丫头送了两瓶茶叶去。

5、《红楼梦》与中国民俗文化(2010投影)

5、《红楼梦》与中国民俗文化(2010投影)

第五讲《红楼梦》与中国民俗文化民俗是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一、《红楼梦》中的民俗事象1、岁时节日之俗:(《元妃省亲》)1.1《红楼梦》中写到的岁时节日有元宵节、清明节、芒种节、端阳节、七巧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过年等。

此外,还有立春、饯花神、小阳春、九九消寒会等。

1.2民俗节日:这些岁时节日是由中国古代历法和季节气候变化相结合而排定的节气时令,自古至今世代相传,1.3北温带人种《忧郁的热带》,没有三日粮,缺水,块状茎,蛙肚有水1.4中华文化,东方文明除夕、过年:大年初三,盖茨访问中国,日程一年前定,中国春节五千年前定了书法中医治未病;戏曲,京剧、昆曲,三大体系2、衣食住行之俗(1)《红楼梦》中的服饰①人物衣着,不清不明②传统服装:节庆,不拘形式③传统服装不方便,胡服骑射之赵国;末班公交车后排汉服美眉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朱和平《中國服飾史稿》袁杰英《中国历代服饰史》(2)饮食(后文重点茶文化、饮食文化)①饮食南北之别六十二回芳官江南风味的饭菜:“一碗虾丸鸡皮汤,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并一碗热腾腾、碧莹莹绿畦香稻粳米饭”②红楼宴,是扬州西园饭店、扬州宾馆在中国红学会的热情帮助下,根据《红楼梦》中所描写菜肴名称、用料和烹调方法,查阅了明末清初饮食习俗和典故,在扬州菜的基础上烹调出的美味佳肴邓云乡《“茄鲞”试诠》(秦一民)“鲞”字乃浙江省的方言。

舟山群岛渔民历来有晒鱼干的习惯,并把干鱼称作鲞。

③邓云乡《高鹗的汤》(3)居住(建筑)①民居:四合院②家族中位置:贾政居中,贾赦东北角,贾母中轴线后端(4)“行”的民俗事象。

①贾府的女眷出行或坐轿或坐车②男人大多是骑马或坐车出行3、婚丧嫁娶之俗(1)婚约①《红楼梦》诞生的时代,青年男女还没有自由恋爱的权利②这个时代还存在纳妾制度③贾府还残存着奴隶制(2)婚俗①《红楼梦》中具体写到婚嫁的民俗事象,有庚贴、三媒六聘、放定(下茶)、通书、合婚、过礼,这些都是议亲订婚时的事;女儿出嫁时,有开脸、上头、拜堂、拜天地、入洞房、交杯盏、揭盖头、坐床撒帐等仪式;婚后则有回九之俗,称谓也由小姐改呼某太太、夫人了。

浅谈《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

浅谈《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

浅谈《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浅谈《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生活文化项。

民俗是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也是民族生活在历史中积淀的宝贵财富。

它包括有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说,民俗文化是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上层文化一同构成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整体。

研究民俗文化对于认识民族文化的全景式图像具有重要意义。

一、节令与民俗文化节日,也称岁时节日,具有历史悠久,流传面广的特点,有极强的群众性。

节日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大致说来,节日是人们在生产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是以天文、历法为基础的,因而,节日具有相对固定的节期。

同时,某一日期或某一段时间之所以成为节日,还在于它伴有相应的民俗活动。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

这些节日都伴生了许多民俗活动。

《红楼梦》也对节日进行了描写,大致说来有三项内容:其一,叙述节日中的民俗活动。

第十八回"贾元春归省庆元宵"写贾府在元宵节迎接贵妃元春"归省"的盛典,接驾的礼仪胜过节日风俗。

书中写到:"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景象,富贵风流。

"五十三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写了贵族家庭欢度元宵节的过程,重点叙述人物活动。

其二,揭示节日文化的内涵。

二十七回描写大观园芒种节的文化景观。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芒种节。

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摆设各色礼物,祭奠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这主要是女孩子的事。

所以,在这一天,大观园内的小姐们都"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旄尾执事的,都用彩线系了。

"一时也道不尽。

《红楼梦》中民俗、风俗杂谈

《红楼梦》中民俗、风俗杂谈

《红楼梦》中民俗、风俗杂谈《红楼梦》是中国⽂化的⼀个⾼峰,它的成就不仅在⽂学⽅⾯,它包罗了中国的⽂化的⽅⽅⾯⾯,是⼀部中国⽂化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当中涉及到的民俗、风俗描写,是红楼⽂化的⼀个缩影。

作为历史⽂化的伴随物,民俗事象在《红楼梦》中的作⽤,犹如⼀缕缕七⾊丝线,将⼈物与故事⼀个个贯穿起来,编织出⼀幅幅绚丽多彩的⼈物图、风情画。

最终使它合成⼀幅万象纷呈、浑然⼀体的'风俗画卷',再现出⼗⼋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的真实风貌!⼀、岁时节⽇之俗《红楼梦》中写到的岁时节⽇,有元宵节、清明节、芒种节、端阳节、七巧节、中秋节、重阳节、除⼣、过年等。

此外,还有⽴春、饯花神、⼩阳春、九九消寒会等。

这些岁时节⽇是由中国古代历法和季节⽓候变化相结合⽽排定的节⽓时令,⾃古⾄今世代相传,成为⼀种民俗事象。

《红楼梦》有六回故事中写到元宵节和元宵节的活动。

⼩说开卷即写甄⼠隐抱⼥⼉英莲'看那过会的热闹',后来在看花灯中英莲被拐⼦拐⾛,伏下⼀幕令⼈感叹不已的动⼈故事。

元妃省亲的故事安排在元宵节期间,⼩说中写到元妃命太监送灯谜,贾府上下忙于猜灯谜、制灯谜的景象。

端午节,贾府上下蒲艾簪门、臂系虎符、喝雄黄酒、吃粽⼦;中秋节,贾母率全府眷属赏⽉、联诗、吃⽠果⽉饼;除⼣,宁国府祭宗祠、吃年饭、喝屠苏酒……都是岁时节⽇的民俗事象。

⼆、祭祀风俗《红楼梦》第五⼗三回。

宁国府除⼣祭宗祠的描写可以看出:“众⼈围随着贾母⾄正堂上,影前锦幔⾼挂,彩屏张护,⾹烛辉煌。

上⾯正居中悬着宁荣⼆祖遗像,皆是披蟒腰⽟,两边还有⼏轴列祖遗影。

贾荇贾芷等从内仪门挨次列站,直到正堂廊下。

槛外⽅是贾敬贾赦,槛内是各⼥眷。

众家⼈⼩厮皆在仪门之外。

每⼀道菜⾄,传⾄仪门,贾荇贾芷等便接了,按次传⾄阶上贾敬⼿中。

凡从⽂旁之名者,贾敬为⾸。

下则从⽟者,贾珍为⾸。

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

左昭右穆,男东⼥西,俟贾母拈⾹下拜。

众⼈⽅⼀齐跪下,将五间⼤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两丹墀内,花团锦簇,塞的⽆⼀隙空地……”《红楼梦》中所描写的贾府祭祀宗祠的习俗是满汉相结合的产物。

红楼梦中的民俗传统文化

红楼梦中的民俗传统文化

红楼梦中的民俗传统文化《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是一部反映了清朝封建社会的小说。

在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民俗传统文化的描写。

下面是一些在《红楼梦》中出现的民俗传统文化的例子。

象征富贵的元宵灯笼在《红楼梦》中,元宵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在这一节日里,人们会放灯笼来庆祝。

灯笼被认为是象征着富贵和吉祥的象征物。

作者曹雪芹巧妙地通过描述“灯谜”游戏表达了人们对于元宵节的热情和欢乐。

婚俗文化中的嫁妆婚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红楼梦》中多次出现的情节之一。

在小说中,嫁妆被赋予了很大的意义。

它代表了女方家庭对新娘的祝福和期望,也是家族传承的一种体现。

通过对婚俗文化中嫁妆的描写,作者展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的依附性和家族结构的重要性。

儿童的游戏和玩具在《红楼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关于儿童的游戏和玩具的描写。

例如,贾宝玉小时候喜欢玩橄榄球和纸鹞,这些都是古代儿童常玩的游戏和玩具。

这些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儿童生活的一面,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儿童成长和童年记忆的关注。

穿越时空的民歌在《红楼梦》中,有很多美丽动听的民歌出现。

这些民歌不仅仅是为了文学效果,更是传承了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描写这些民歌,作者展现了封建社会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和独特韵味。

赌博文化中的牌局赌博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存在的一种现象,而在《红楼梦》中也有对赌博文化的描写。

例如,贾宝玉和林黛玉在小说中下象棋和掷骰子,这些都是当时人们喜欢的赌博方式。

通过描写牌局,作者不仅展示了人物性格和命运的赌博般的变化,更间接反映了社会风气和人性本质。

这些是《红楼梦》中出现的一些民俗传统文化的例子。

通过这些描写,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态度,也能够欣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细腻的描写、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首先,红楼梦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礼教观念。

小说中的贾府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家族,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受到严格的等级和礼仪约束。

贾府的婚姻制度也是按照封建礼教的规范进行安排的。

例如,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婚姻被迫解除,正是因为他们的婚姻违背了封建礼教的规定。

这种封建礼教观念在红楼梦中被深入地揭示和批判,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思考和反思。

其次,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观念。

小说塑造了一大批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各具特色,形象鲜明。

例如,贾宝玉是一个多愁善感、情感丰富的人物,他对艺术和美的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情趣。

林黛玉则是一个独立自主、聪明才智的女性形象,她的形象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赞美和尊重。

再次,红楼梦中的诗词描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学艺术追求。

小说中穿插了大量的诗词描写,这些诗词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意境,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文学艺术的追求。

例如,贾宝玉与黛玉相识时,他们以诗词为媒介,表达了彼此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以诗词为表达方式的描写,不仅增加了小说的艺术性,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文学的崇尚和推崇。

最后,红楼梦中的命运观念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宿命思想。

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多是由于家族背景、社会地位和个人性格等原因所决定的。

例如,贾宝玉作为贾府的继承人,他的一生注定要面对家族的命运。

这种宿命思想在红楼梦中被深刻地揭示和探讨,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命运的思考和认知。

综上所述,红楼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封建礼教观念、美学观念、文学艺术追求和命运观念的描写和探讨,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思考。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表达方式。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部重要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展示出它们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首先,我们可以从《红楼梦》的叙事角度来看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红楼梦》以贾、史、王、李四大家族为主线,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生活、情感和命运的描绘,反映了中国古代家族观念的特点。

家族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强调家族的延续和传承。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都与家族的兴衰荣辱密切相关,表达了中国传统家族观念的内核。

其次,我们可以从《红楼梦》的价值观角度来看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引发了人们对于爱情、亲情、友情等情感关系的深思。

这些情感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是重要的价值取向。

传统中国人注重道德伦理、家庭和谐,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助。

《红楼梦》通过对爱情的描绘,表达了对于人情世故和情感纠葛的深刻洞察,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情感价值的追求相吻合。

再次,我们可以从《红楼梦》的宗教与文化符号的使用角度来看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红楼梦》中出现了大量的宗教和文化符号,如西天佛教的故事、道教的神仙传说等。

这些符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代表着吉祥、祈福和希望。

通过使用这些符号,作者在小说中渗透了对于人生意义和命运安排的思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宗教信仰和符号意义的重视。

最后,我们可以从《红楼梦》的文学表达形式来看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红楼梦》采用了中国传统文学的叙事方式和修辞手法,如写意画的表现形式、对音韵的追求等。

小说中的对白、诗词的运用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学艺术的风格与特点。

通过这种形式的运用,作者成功地将一部家族史写成了一部千秋传世之作,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与启示。

《红楼梦》的民俗文化

《红楼梦》的民俗文化

浅谈《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典范,以百科全书式的容量,反映了封建王朝时期四大家族的盛衰,展现了丰富广阔的社会内容,刻化了几十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其中无疑蕴藏着反映当时社会的丰富的民俗内容。

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列举:一、《红楼梦》中的服饰民俗《红楼梦》中的服饰, 更多地反映的是满、蒙习俗。

《红楼梦》中的袍子是满洲袍,与蒙古袍同源, 有袍子、箭袖、纱衫、皮袄之别。

例如北静王水溶眼里的宝玉“穿着白蟒箭袖”(第15回), 这“袖”便是袍子袖口带马蹄袖的满洲服装, 原为射箭时遮盖手背之用, 后来凡正式礼服的袍子都带箭袖,这与当时满洲礼服基本相似。

“史湘云来了, 穿着贾母与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

”(第49回)这“褂子”也是一种清代满、蒙束, 罩在袍子外面, 对襟, 比袍子略短,特别是史湘云的褂子,被林黛玉一见就指她像个蒙古人。

而且《红》中的女人也穿靴子:史湘云“穿着鹿皮小靴”(第49回),“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

鹿产在满洲之地, 红香羊皮也出在蒙古一带。

第63回还写了芳官穿的是绣云头的“厚底镶鞋” , 这更是旗装的明证, 因而起了个犬戎之名, 宝玉叫她“耶律雄奴”。

在《红》中芳官“结一根鹅卵粗细的总辫, 拖在脑后”。

(第63回)宝玉也“编一根大辫”(第3回)与芳官完全相同, 为清代满洲世家子弟幼年时的发式。

男子梳辫本是自拓跋魏以来北方民族之俗, 经契丹、女真、蒙古大同小异, 到清代又保留了下来, 反映着民族自身审美意识的追求。

二、《红楼梦》中的语言文化民俗1、满语:《红》中一般把年长仆妇通称为“麽麽”,这本是满俗称乳母为meme的汉译音。

书中常出现“××家的”等语, 实际出自满语“booi”一词, 还有一些“烧胡了的卷子”、“小蹄子”等也都是满人的惯用语。

2、谚语:谚语是民间文学形式的一种, 在《红》中的谚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红楼梦与民俗文化研究报告

红楼梦与民俗文化研究报告

红楼梦与民俗文化研究报告1. 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它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记录了中国传统社会民俗文化的瑰宝。

本报告将对《红楼梦》中所展现的民俗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2. 民俗文化在《红楼梦》中的体现2.1 家族文化《红楼梦》以贾府为主要舞台,通过对贾府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方方面面。

从贾府的宏伟建筑、仪式性的祭祀活动到家族内部的婚嫁、丧葬等传统仪式,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特点。

2.2 婚嫁习俗婚嫁是中国传统社会中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而在《红楼梦》中,婚嫁的描写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

其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婚嫁过程被描写得尤为详细,展现了当时的婚嫁习俗和礼仪。

从婚嫁仪式的准备、婚庆活动的举办,到婚后新娘的入府,这些细节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婚嫁习俗的独特之处。

2.3 宴会礼仪宴会是中国古代社交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自己社会地位和文化修养的机会。

在《红楼梦》中,贵族成员之间的宴会被频繁地描写。

宴会上的宾客来往、礼仪动作、菜肴摆设等方面,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交宴会的规矩和仪式,彰显了贵族阶层的身份和品位。

2.4 节日庆典节日庆典是中国传统社会中重要的民俗活动,也是人们释放压力,展示情感的重要时刻。

《红楼梦》中描写了许多节日庆典,如元宵节、寿诞庆典等。

通过对节日庆典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中人们对节日的重视,以及庆典活动所体现的吉祥和祝福。

3. 红楼梦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红楼梦》中所展现的家族文化、婚嫁习俗、宴会礼仪和节日庆典等传统民俗,成为后来古代小说中常见的元素,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这些传统民俗也被其他文学作品所借鉴,继续影响着中国文化。

其次,《红楼梦》通过对贾府中不同社会阶层和角色的描写,展现了社会等级和身份的重要性。

这种社会的等级观念和身份意识影响了后来的文化观念,形成了一种传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从红楼梦看中国民俗》

《从红楼梦看中国民俗》

从红楼梦看中国姓名:***班级:****** 学号:********从红楼梦看中国民俗——浅谈《红楼梦》与中国民俗文化【内容提要】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曾被誉为“形象的百科全书”。

负此盛名不仅源于曹公创造了一个红楼的世界,更在于他将传承于民间的民俗事象融入到小说的背景与氛围中,再通过其中的细节一一展现出来。

所以,当我们在研究《红楼梦》的“时代精神”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它所属时代的“风俗概况”和“宗教信仰”。

试看《红楼梦大辞典》开列的细目:语词典故、服饰、器用、建筑、园林、饮食、医药、称谓、职官、典制、礼俗、岁时、哲理宗教、诗歌韵文、戏曲、音乐、美术、游艺、红楼人物(命名)、文中人物、地理,等等,共21项。

这些详尽的记载也揭示了《红楼梦》与中国民俗文化宗教信仰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红楼梦;宗教信仰;民俗文化;【正文】“有创见的书籍传布在黑暗的时代里,犹如一些太阳光照耀在荒凉的沙漠上,为的是化黑暗为光明。

这些书是人类精神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人们凭借它们的原则,向种种新的发现迈进。

书本是将圣贤的心照射到我们心里的忠实的镜子”——吉本在封建社会时期,《红楼梦》是一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弘中华之传统文化于海内外的华夏瑰宝。

人都说,《红楼梦》是一部稳如泰山,五岳之首的不朽名著,集当时文明成果之精华的百科全书。

在我看来,《红楼梦》如同一朵兀自从百花园中绽放出来的光鲜艳丽、艳冠群芳的百花之最,不同于昙花的转瞬即逝,却有如梅花的傲骨红梅,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红楼梦》被列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原因除了其自身所拥有的艺术成就之外,更因为它是一本包罗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各基本层面的巨著。

《红楼梦》是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的回顾、总结、浓缩和艺术的表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生活文化的集大成者,已经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化石和标本了。

一.《红楼梦》中的宗教文化宗教信仰贯穿于《红楼梦》的始末。

宗教信仰也被称为一种“心理民俗”,它也是人类心理活动和信息的传承。

红楼梦和中国文化传统的关联

红楼梦和中国文化传统的关联

红楼梦和中国文化传统的关联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以其丰富的内容、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红楼梦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与中国文化传统之间的紧密联系。

首先,红楼梦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观念。

在小说中,贾府作为一个大家族,以它的兴衰荣辱为线索,展开了一幅家族的兴衰史。

贾府的每个成员都有着明确的身份和角色,他们之间的关系紧密而复杂。

这种家族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的重视,强调了家族的传承和延续。

其次,红楼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观念进行了深入的揭示。

小说中的人物行为举止都受到严格的礼仪规范约束,无论是贾府的宴会还是日常生活,都要遵循着一定的礼仪程序。

这种礼仪观念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视,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和谐。

再次,红楼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婚姻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小说中的婚姻关系错综复杂,涉及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之情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贾宝玉和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等婚姻关系的描写,小说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婚姻的复杂态度,既有传统的包办婚姻,又有个人的自由选择。

此外,红楼梦还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观念。

小说中的贾母作为贾府的家长,以其高尚的品德和伟大的母爱形象,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孝道楷模。

贾府中的其他人物也都对孝道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追求。

这种孝道观念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伦理和道德规范的重视,强调了子女对父母的敬爱和孝顺。

红楼梦还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的描写,展示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审美观念。

小说中的诗词歌赋不仅是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抒发,更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通过对这些诗词歌赋的欣赏和赏析,读者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美的追求和表达的独特方式。

总的来说,红楼梦与中国文化传统紧密相连,它通过对家族观念、礼仪观念、婚姻观念、孝道观念和诗词歌赋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研究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研究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研究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作为一部描绘贾府荣辱兴衰的小说,红楼梦不仅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阴暗面,更融合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从人物形象、宴席礼仪、诗词对联等各个方面,深刻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特色。

首先,红楼梦塑造了一批独特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无疑是具体的传统文化符号的载体。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核心人物,他不仅是一个感情细腻、聪明伶俐的少年,更代表了封建礼教中的男性形象。

贾宝玉纵横于大观园之间,通过自己的修养和才情,展示了传统文化所崇尚的文人风采。

而林黛玉则是红楼梦中另一个备受关注的女性形象,她是一个充满激情和独立思考的女子,也代表了中国文化中女性的叛逆和挣脱束缚的意义。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红楼梦巧妙地刻画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女角色的特点与内涵。

其次,红楼梦中的宴席礼仪也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

小说中的婚宴、寿宴、祭祀等场景,无一不体现了礼仪之重要。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宴会礼仪以及其中的繁杂细节,通过红楼梦的描写得到了很好地展示。

例如,贾府的大小宴席常常会有觐见、上香、祭文、诗词对联等环节,这些无一不是中国古代传统宴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红楼梦中的这些描写,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和体会到古代中国人宴会礼仪的庄重与严谨。

再者,红楼梦中的大量诗词、对联等艺术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红楼梦中,诗词是人物情感的表达工具,也是情节推进的重要元素。

诗词既是红楼梦中人物之间心灵交流的方式,也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雅俗共赏之物。

通过丰富多样的诗词对联,红楼梦更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贾宝玉的《葬花吟》,还是林黛玉的《黛玉脂粉充斥院,宝钗金钏逗黄莺》,都成为了红楼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无疑是紧密相连的。

通过对贾府人物形象、宴席礼仪以及诗词对联等元素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看到红楼梦作为一部伟大的作品,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写照。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为一部长篇小说,红楼梦凭借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刻画而深受读者的喜爱。

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使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楼梦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一群年轻人在封建社会中的爱情、友情和家族纷争。

通过对这些人物命运的描写,红楼梦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情感、家族和道德观念的特点。

首先,红楼梦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情感观念。

小说中的爱情主题贯穿全书,展现了人们对真挚、纯洁爱情的向往。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是红楼梦的核心,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和最终的离别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复杂和人性的脆弱。

这种对情感的讲述和探索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感情和家庭价值观的特点相一致。

其次,红楼梦描绘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观念。

小说中,贾、史、王、薛等家族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中国传统家族制度下的家族关系和责任。

贾府的衰落和人物的兴衰都与家族的历史和命运息息相关。

而对于家族观念的重视也贯穿于整本书,贾宝玉作为贾府后人,对于家族的荣誉和家族的利益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这种家族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家庭和亲情关系的价值观相契合。

最后,红楼梦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

小说中的众多人物塑造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准则和审美观念。

例如贾宝玉被赋予了“纯真”的形象,林黛玉则被赋予了“痴傻”的形象,这些形象都在展现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对人物品行和行为的要求。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的行为都在向读者传递着道德观念的信息。

红楼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不仅表现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还表现在其对情感、家族和道德观念的充分阐述上。

它通过对命运和人性的描绘,使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红楼梦中,我们看到了爱情、家族与道德观念的交织,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性、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的重视。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分析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分析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分析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著名和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红楼梦》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同时也承载着丰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本文将探讨《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它在文化传承中所起到的作用。

1. 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了解《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之前,我们先来简要了解一下文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在中国古代,文学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和精神意义。

古代中国人认为文学可以传达美的情感与价值观,同时也是一种培养个人素养和完善人性的工具。

2. 《红楼梦》的文化背景《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贾府的兴衰为背景,描述了贾宝玉一生的爱恨情仇。

《红楼梦》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包括儒家思想、佛教观念、道家哲学以及古代文学等等。

这使得《红楼梦》成为了一个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宝库。

3. 儒家思想在《红楼梦》中的体现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

在《红楼梦》中,许多角色的行为和价值观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比如贾府中的众多宗族成员都注重亲情和家族责任,体现了儒家家庭伦理观念。

同时,小说中也有一些角色追求道德修养和仁义道德,塑造了儒家士人的形象。

4. 佛教观念在《红楼梦》中的体现佛教是古代中国的重要宗教之一,注重修身养性和超脱尘世的境界。

在《红楼梦》中,作者通过一些角色的塑造和情节的展开,展示了佛教思想对人性的冲击和启示。

例如,林黛玉就是一个具有佛陀般悲悯之心的角色,她对世俗纷扰的痛苦深感无奈,通过佛法来寻求解脱。

5. 道家哲学在《红楼梦》中的体现道家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学派,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自由。

在《红楼梦》中,作者通过一些意象和描写,表现出道家哲学的思想。

比如,贾宝玉的世界观与道家追求自由自在的态度比较相似,他不满现实世界的局限和束缚,渴望自由自在地生活。

红楼梦与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关联

红楼梦与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关联

红楼梦与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关联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对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深入探索和反思。

通过对红楼梦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与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紧密关联,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首先,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伦理、孝道和礼仪之道,这些价值观念在红楼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例如,贾母作为贾府的家长,她以孝道为重,对待子女非常慈爱,同时也注重家族的传承和家族的荣誉。

贾宝玉则是一个典型的儒家贵族形象,他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对待亲人和朋友都非常关心和体贴。

这些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塑造,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儒家伦理观念。

其次,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红楼梦独特魅力的体现。

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不仅是情感的宣泄,更是对人生哲理和人情世故的思考。

例如,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诗词对唱,表达了他们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纯真爱情的向往。

而贾宝玉的《葬花吟》则是对人生无常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生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另外,红楼梦中的宴会和婚嫁场景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礼仪观念。

中国古代的宴会和婚嫁仪式都非常讲究礼仪和规矩,体现了社会等级和地位的差异。

在红楼梦中,贾府的宴会场面热闹而庄重,每个人的座位和礼仪都有严格的规定,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礼仪之道。

而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婚嫁场景,则是对中国古代文化中婚姻制度和婚姻观念的再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婚姻的重视和对家族传承的追求。

此外,红楼梦中的宫廷生活和女性地位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的性别观念。

中国古代社会中,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女性地位较低。

红楼梦中的贾府宫廷生活中,女性地位虽然较高,但仍受到男性的控制和限制。

例如,贾母和贾宝玉作为贾府的家长,对女性亲属的生活和婚姻都有着决定性的权力。

而林黛玉作为一个聪明才智的女性,她的命运也受到了男性权力的制约和摆布。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一,也被誉为中国大学问巅峰之作。

它不
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个缩影,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观。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巧妙地融合了众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首先,
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主线,描绘了中国封建社会家族制度的繁杂
关系。

这体现了传统儒家思想中重视家庭、亲情和血缘关系的观念。

其次,《红楼梦》中充满了对古代诗词歌赋的借鉴和运用。

作者通过人物对诗
词的吟唱、引用古文经典等方式呈现出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风采和才艺,进
一步表达了对古代文化传统的敬仰。

此外,《红楼梦》还融入了许多道教思想和象征意义。

书中把林黛玉比喻为红
墙黛瓦,寓意她的美貌、聪慧和魅力等。

这种象征性语言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中
国传统文化中崇尚自然、借物抒情的思想。

再者,《红楼梦》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宗族制度与女性地位问题。

通过对贾府命
运和女性命运的描绘,作者触及到了中国传统家族制度对个人命运的决定作用,以及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压迫。

总之,《红楼梦》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精湛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成功地融合并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它不仅成为一部让人流连忘返、引发
无数评论和研究的经典之作,更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长久传承下来的珍贵瑰宝。

(字数:28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红楼梦》与中国民俗文化民俗是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一、《红楼梦》中的民俗事象1、岁时节日之俗:(《元妃省亲》)1.1《红楼梦》中写到的岁时节日有元宵节、清明节、芒种节、端阳节、七巧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过年等。

此外,还有立春、饯花神、小阳春、九九消寒会等。

1.2民俗节日:这些岁时节日是由中国古代历法和季节气候变化相结合而排定的节气时令,自古至今世代相传,1.3北温带人种《忧郁的热带》,没有三日粮,缺水,块状茎,蛙肚有水1.4中华文化,东方文明除夕、过年:大年初三,盖茨访问中国,日程一年前定,中国春节五千年前定了书法中医治未病;戏曲,京剧、昆曲,三大体系2、衣食住行之俗(1)《红楼梦》中的服饰①人物衣着,不清不明②传统服装:节庆,不拘形式③传统服装不方便,胡服骑射之赵国;末班公交车后排汉服美眉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朱和平《中國服飾史稿》袁杰英《中国历代服饰史》(2)饮食(后文重点茶文化、饮食文化)①饮食南北之别六十二回芳官江南风味的饭菜:“一碗虾丸鸡皮汤,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并一碗热腾腾、碧莹莹绿畦香稻粳米饭”②红楼宴,是扬州西园饭店、扬州宾馆在中国红学会的热情帮助下,根据《红楼梦》中所描写菜肴名称、用料和烹调方法,查阅了明末清初饮食习俗和典故,在扬州菜的基础上烹调出的美味佳肴邓云乡《“茄鲞”试诠》(秦一民)“鲞”字乃浙江省的方言。

舟山群岛渔民历来有晒鱼干的习惯,并把干鱼称作鲞。

③邓云乡《高鹗的汤》(3)居住(建筑)①民居:四合院②家族中位置:贾政居中,贾赦东北角,贾母中轴线后端(4)“行”的民俗事象。

①贾府的女眷出行或坐轿或坐车②男人大多是骑马或坐车出行3、婚丧嫁娶之俗(1)婚约①《红楼梦》诞生的时代,青年男女还没有自由恋爱的权利②这个时代还存在纳妾制度③贾府还残存着奴隶制(2)婚俗①《红楼梦》中具体写到婚嫁的民俗事象,有庚贴、三媒六聘、放定(下茶)、通书、合婚、过礼,这些都是议亲订婚时的事;女儿出嫁时,有开脸、上头、拜堂、拜天地、入洞房、交杯盏、揭盖头、坐床撒帐等仪式;婚后则有回九之俗,称谓也由小姐改呼某太太、夫人了。

②交杯盏和上头(3)丧葬之俗:①天文生,又称阴阳生,写殃榜②出殡陈百戏③悬影与拜影(喜神,徐复祚《一文钱》,马槽,背影)4、宗教信仰之俗4.1原始思维,野性思维,原始宗教。

人类社会发展必经阶段(1)萨满教贾府中之宁府里,确有未露名的女萨满。

萨满很像贾珍儿媳秦可卿。

萨满的责任:①维系氏族和睦团结。

秦氏人缘深得贾宅两府上下人心;②萨满是人与神的中介,有“敏知”、“预言”等奇能。

萨满天职“先知先觉,未雨绸缪”,“凡事不预,临渊何悲”,一心为氏族兴衰系念。

秦氏与凤姐预卜未来,显出奇能睿智;③萨满善引领族人,在祝祭或梦幻中谒拜某些神 或魂灵。

宝玉进秦氏房中梦游“幻境”④萨满擅治病,又擅于导引应婚男女健康媾合,传房术,助氏族人丁兴旺;⑤萨满又能死后灵魂示警,预报吉凶;⑥在实际生活中,穆昆(族长)与萨满是族权与神权的施行者,互为左右臂,彼此依赖,关系非同寻常。

(2)巫婆跳神:二十五回(3)寄名4.2祖先崇拜4.3宗教情怀,一僧一道,淡化教派人要有所敬畏,否则“本我”会膨胀。

自我、超我无法养成5、人生家庭礼仪之俗5.1晨昏定省5.2《红楼梦》中写宝玉“抓周”到成年订婚、结婚也是人生礼仪的一部分5.3命名取字号贾家五代人是按“范”字来取名的。

第一代贾演、贾源是水字旁,第二代是取“代”字在中间,第三代是“文”字旁,第四代是“玉”字旁,第五代是“草”字头。

女孩子则“范”春字,有“元迎探惜”四位小姐。

各种人物身份、地位不同,有的本名之外还有乳名(小名)、字、号,本号之外有别号、绰号(外号)、法号、谥号种种。

如小戏子们一律是艺名。

5.4“间接请安”①《红楼梦》第24回,贾赦生病,贾母命宝玉前去探视②《那桐日记》有关“间接请安”的记载6、游艺娱乐之俗斗草、斗鸡走马、赶围棋、解九连环、抹骨牌、抓瓜子儿、掷骰子、斗叶、放风筝、赏雪、打公番、打天九、打双陆,抢新快、玩影戏人子、唱莲花落、拈龟儿、击鼓传花、听像生儿、打围、射圃,酒桌上还有拇战、占花名、酒令、唱小曲儿、猜谜说笑话,等等。

7、语言之俗(1)谜语、谚语、俗语、歇后语、偈语、歌谣、行业语,等等。

(2)满汉合璧,中外相间。

二、《红楼梦》中的民俗事象特点三、《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科学家们在有关茶结构的报告中指出,茶叶中存在着种类繁多的化学成分,如有机化学成分中就包括“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色素”及“脂多糖”、“咖啡碱”等化合物。

它的无机化学成分,如矿质元素,包括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都是抗衰老与营养价值。

(一)焙茗:一个与茶史有关的小人物1、茗。

茶,古书上所载其名很多荈、蔎、葭萌、荈诧、槚、茶、茗,2、“焙”皮日休《茶舍》诗:湖上汲江泉,焙前蒸紫蕨。

乃翁研茗后,中妇拍茶歇。

诗中的“焙”、“蒸”、“研”、“拍”,都是制茶工艺的程序。

二、贾母:“我不吃六安茶”1、中国茶叶分类1.1根据制造方法和品质分类(1)绿茶----不发酵的茶(发酵度为零)绿茶的特性,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

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

(2)红茶----全发酵的茶(发酵度为80-90%) 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

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

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

红茶较适于冬季饮用(3)青茶----半发酵的茶(发酵度为30-60%) 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

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冻顶乌龙茶(4)白茶:我国福建省独有(5)黄茶:黄茶----微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20%)“黄芽茶”(系采摘单芽或一芽一叶加工制作而成,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银针、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黄内芽)“黄小茶”(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在、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浙江平阳的平阳黄汤、湖北远安的鹿苑)“黄大茶”(包括的大叶青、安徽的霍山黄大茶)。

(6)黑茶----后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0%)亦称紧压茶砖茶、沱茶、普洱茶等1.2再加工茶花茶、紧压茶,液体茶、速溶茶及药用茶1.3以其生长环境来分:平地茶高山茶丘陵茶2、茶叶命名(《闲闲堂茶话》)2.1产地命名:杭州龙井苏州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六安瓜片恩施玉露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信阳毛尖屯溪绿茶祁门红茶君山银针都匀毛尖太平猴魁天山绿茶顾渚紫笋平水珠茶峨眉毛峰2.2以茶叶的形状命名以其外形亦可分为条形茶、尖形茶、片形茶、针形茶等。

参2.1茶名2.3其他独特命名(1)大红袍(2)铁观音(3)太平猴魁传说:2.4民间有“茶叶学到老,茶名记不了”的俗谚。

据统计,《红楼梦》全书中有273处,写到的茶名就有好几种贾母不喜吃的“六安茶”、妙玉特备的“老君眉”、暹罗国进贡的“暹罗茶”、怡红院里常备的“普洱茶”(“女儿茶”)、茜雪端上的“枫露茶”、黛玉房中的“龙井茶”。

三、妙玉:“这是旧年蠲(juān)的雨水”1、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也说到茶与水的关系。

他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2、陆羽在《茶经》中把自然界的水分为三个类型:即“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3、《红楼梦》中写到煎茶用水的情节第41回:第23回宝玉写了《冬夜即事》诗云“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唐人陆龟蒙在《煮茶》诗中就有“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之句。

近代科学分析证明,自然界中的水只有雨水、雪水为纯软水,而用软水泡茶其汤色清明,香气高雅四、茶具:“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1、茶具(如盛茶用具、煎水用具、选茶用具等),陆羽《茶经》列了24种之多。

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就作过转述:陆羽“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储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

”这24种茶具,即:风炉、筥(jǔ)、炭挝(即“抓”)、火策、鍑、交床、夹、纸囊、碾、罗合、则、水方、漉水囊、瓢、竹夹、鹾(cuó,盐的别名)簋(guǐ,古代盛食物的器具)、熟盂、碗、畚(běn)、札、涤方、滓、方、巾、具列。

2、唐宋时代茶具以黑釉茶盏为时尚,明清则多用白瓷和青花瓷明代以来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制茶壶(紫砂图片)3、贾府茶具:(1)茶房与煮茶的用具(2)一般茶具(3)“品茶栊翠庵”中的茶具:“斝瓟匏”(斝jiǎ,古代青铜制的酒器;瓟bó,小瓜;匏páo,葫芦的一种,即匏瓜)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

“点犀盉(hé古代酒器,用青铜制成)”。

五、茶俗:(1)“以茶祭祀”《红楼梦》中写到“以茶祭奠”多处,(2)“以茶论婚嫁”明人郎瑛在《七修类稿》:“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

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

”我国许多农村仍把订婚、结婚称为“受茶”、“吃茶”,把订婚的定金称为“茶金”,把彩礼称为“茶礼”②《红楼梦》中“以茶为媒”、“以茶论婚嫁”有两处第15回写宝玉、秦钟到馒头庵,让智能儿倒茶事,虽是调笑之意,但是以茶论婚的风俗的表现。

第25回“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

”(3)家常饮茶(4)客来敬茶坐请坐请上座茶上茶上好茶苏轼,解缙,郑板桥六、茶入诗词(1)晋代就有左思等人写下了咏茶诗赋多篇。

唐代以降,如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皮日休等人的咏茶诗白居易一生嗜茶成癖,留下了五十余首咏茶诗,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诗·茶》,宝塔形的诗。

茶,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苏东坡写过几十首咏茶诗,把“佳茗”比作“佳人”。

《记梦回文二首并叙》以回文诗的形式咏茶“空花落尽酒倾漾,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辗斗晴窗。

”回读,则成为:“窗晴斗辗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

江涨雪融山上日,漾倾酒尽落花空”(2)以歌颂茶的情性来抒发个人的襟怀,借茶喻己,借茶明志。

韦应物的《喜园中茶生》“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3)《红楼梦》写到“茶”的诗词:①回前诗:《红楼梦》第2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回前诗有一首:一局输赢料不真,香消茶尽尚逡巡。

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