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光的折射》公开课教案(6篇)

《光的折射》公开课教案(6篇)

《光的折射》公开课教案(6篇)【学习目标】1、能识别光的折射现象。

2、通过试验探究,熟悉光的折射规律。

3、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4、知道光路可逆【导学过程】1学问回忆:光在同种匀称介质中沿传播。

光的反射定律:2演示试验⑴在空玻璃杯的内壁(侧壁中部)做一个标记,用激光发出的光斜射到标记处(让标记点正对着学生),如下图。

保持玻璃杯和激光笔不动,向玻璃杯里加满水,激光笔发出的光还照在标记处吗?⑵把一根筷子斜插在盛水的碗中,你会看到什么现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光的折射现象(演示试验)活动1:利用右图所示的试验装置,让激光束从空气(有烟雾)斜射向水中,观看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路径。

1、请写出你的发觉:2、在右图中画出光传播的大致路径。

并仿照光的反射光路图,画出法线,标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

总结一:⑴光的折射现象: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⑵折射角是与的夹角。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活动2:试验探究1、光从空气射入玻璃⑴如下图,让激光束先后以不同的入射角射向半圆形玻璃砖O点,观看并记录激光束的偏折方向。

⑵读出每次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填入下面的表格。

试验次数123入射角折射角⑶依据观看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2、光从玻璃射入空气⑴如下图,让激光束通过玻璃砖先后以不同的入射角射向O点,观看并记录激光束的偏折方向。

⑵读出每次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填入下面的表格。

试验次数123入射角折射角⑶依据观看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⑷将光具盘的上半局部沿直线NN向后折转一个角度,在光具盘上半局部还能看到折射光线吗?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3、在试验中你还有其他发觉吗?请简要记录在下面:总结二:(光的折射规律)(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

(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转变而: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

初中物理电阻和变阻器公开课教案

初中物理电阻和变阻器公开课教案

初中物理电阻和变阻器公开课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初中物理电阻和变阻器公开课教案初中物理电阻和变阻器公开课教案5篇变阻器可以调节电阻大小的装置,接在电路中能调整电流的大小。

光的折射物理教案(7篇)

光的折射物理教案(7篇)

光的折射物理教案(7篇)《光的折射》公开课教案篇一《光的折射》公开课教案【学习目标】一、知识技能: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2.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由光的折射引起的视觉现象,能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感受折射现象,增强热爱自然的情感和尊重科学,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学习重点】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学习难点】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学习过程】一、知识准备:(小组内讨论后抢答下列问题)[问题]:光在均匀介质中沿_____传播。

[问题]:若介质不均匀光会怎样传播呢?二、新知识学习:知识点一:光的折射现象1、设疑:如果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教师演示:使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路径。

每组同学仔细观察,看看光的传播方向是不是还是直的?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现象。

补充:折射现象发生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并且是“斜射”,当光由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方向不改变,折射现象的发生是有条件的。

知识点二:光的折射规律演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实验,此实验现象不易观察,最好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

补充:折射光线、折射角的定义。

(如图)[问题]:1、折射光线是向法线偏折?还是向界面偏折?2、改变入射角大小,折射角怎样变化?(根据现象回答)结论:讨论总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参照光的反射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掌握光的折射规律应注意:(1)一点(入射点)、二角(折射角、入射角)、三线(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法线的作用非常重要。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物质的密度-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物质的密度-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3,让学生记住,并通过水的密度让学生知道密度的物理意义。

3、密度公式计算
师:同学们学习了密度的公式,能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吗
课件展示例题,同学们用ipad展示,教师在此环节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并充分利用ipad让学生互查互判。

4、课堂小结
(1)、密度的定义,单位,单位换算
(2)、水的密度以及物理意义。

(3)、密度公式的计算应用。

(4)、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5、密度的应用
师: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请同学把本节课的三杯液体混合,感受分层饮料的制作。

三、预学任务。

八年级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优秀10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优秀10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教案(优秀10篇)八年级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4、常识性了解回声和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从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2)发声体在振动;(3)声音靠介质传播;(4)回声。

教材从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出发,提出声音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问题,点明了这节知识的中心。

为阐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材安排了用音叉弹起泡沫塑料球用来说明“发声体在振动”的实验,同时安排了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

由实验得出结论后,又列举了人、鸟等发声器官发声时都在振动的事例,既加深对实验结论的印象,又扩展学生的知识。

教材中通过课本图3-2音叉的实验说明声音靠空气可以传播,为了解释此现象,教材类比石块激起水波讲了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让学生对波动这种运动形式有个初步印象。

而后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讲解液体、固体能够传声,告诉学生“真空不能传声”,教材中没有选用真空铃的实验。

对声音的发声和传播有了基本认识之后,简介了回声现象,教材最后通过“想想议议”再次激发出学生探索的欲望。

教法建议1.本节为声现象的第一节课,简要简述声音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从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和声现象在技术声的应用(如超声波探伤等)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也可简介几个奇妙的声现象(如回声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本节是典型的现象教学,应以实验为主。

声音是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

对声音,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

但仍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它是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的(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 公开课教案 机械效率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   公开课教案   机械效率

班级;姓名:组别: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能说出机械效率的含义,知道机械效率是小于1的。

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及关系。

2.机械效率的简单计算。

三..教学过程:1.知识复习:1.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有力的作用,二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W=FS 单位:J2.引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到碰到“效率”这个词,例如学习,如果你总共花了10小时,其中6小时是在学习,而4小时在干其他的事,总时间是,起作用的时间是,浪费的时间是,你的学习效率应该是。

同样的道理,我们用机械帮助我们完成工作的时候,也会涉及到效率问题,我们称之为机械效率。

要研究机械效率,就要先研究机械做功的情况。

3.新课教学思考:为了达到目的,人们通常要借助于机械来完成某些任务,在此过程中所做的功都是有用的吗?例1:一个人用水桶从井里打水,都对谁做了功?对谁做的功是我们的目的,是有用的?对谁做的是没有用的功?回答:对水做了功,对桶做了功。

对水做功是我们的目的,是有用的功,对桶做功不是我们的目的,对我们而言是没有用的功,但为了打水又不得不对桶做功。

在这里我们引出三个概念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也就是我们工作的目的。

用 W有用额外功:对人们没用的,又不得不做的功。

用W额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用W总例2:若桶掉在水中,把装满水的桶捞起来,目的是什么?则有用功又是什么?额外功又是什么?找同学回答。

教师补充:目的是把桶捞上来,对桶做的功为有用功,对水做的功为额外功。

例3:P85页,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阅读5分钟回答问题)(1)如图12.3-1甲,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匀速)地提升0.1m,拉力所做功应该等于物体克服重力所做得功。

(2)如图12.3-1乙,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匀速)地提升到相同(0.1m)的高度,此时,拉力小于(大于、小于或等于)钩码的重力,拉力所做的功大于(大于、小于或等于)图甲拉力所做得功。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精选篇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的核心,它是在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研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得出清晰的凸透镜成像规律。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归纳、动手、创造等多方面能力,以及培养了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发光体位置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师和学生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做这样一组小实验:(幻灯)你看到什么:①用凸透镜近距离的看书上的字;②用凸透镜远距离的看屏幕;(用凸透镜近距离看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用凸透镜远距离的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同样是凸透镜,所成的像却有如此大的差别。

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疑问,请把你的疑问写下来,然后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①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②为什么会有时成放大的像,有时成缩小的像?③什么时候成放大的像,什么时候成缩小的像?……)当然,同学们一定还有许多其它的问题,今天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幻灯)课题: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提出猜想同学们想一想:凸透镜成像的不同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这样猜想的根据是什么?(与物距有关;与像距有关……当放大镜靠近物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放大镜远离物体时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初中物理教师公开课教案

初中物理教师公开课教案

初中物理教师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2. 学会使用折射率表,计算光的折射角;3. 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2. 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折射定律;3. 学会使用折射率表,提高解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2.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折射率表的应用。

教学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折射率表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教师用:PPT、实验器材(如玻璃棒、水、光具座等)、折射率表。

学生用:笔记本、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提问:光在不同介质中如何传播?引入光的折射现象。

2. 光的折射现象:(1)实验演示:将玻璃棒插入水中,观察玻璃棒在水中的弯曲现象。

(2)解释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3. 折射定律:(1)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光在折射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2)数学表达:根据实验结果,推导出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4. 折射率表的应用:(1)讲解折射率表的构成和使用方法。

(2)举例说明:如何利用折射率表计算光的折射角。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和折射率表,解决实际问题;(2)互相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6. 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和折射率表的重要性;(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理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和折射率表的应用。

初中物理公开课

初中物理公开课

初中物理公开课篇一: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岚城中学崔永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以“提出问题”为重点的科学探究型课,内容则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插。

每一部分都是以问题开始,通过实验与观察,得出结论,再与生活和自然相联系。

对于声音的产生,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声现象创造声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声音的产生等问题。

接着通过实验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反过来再用归纳出的结论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现象,以进一步检验结论的可靠性。

在声音的传播部分,通过真空不能传声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进而通过实验与分析,归纳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本节强调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入到物理知识的探究中,在观察、感知、举例和实验等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学情分析对于声音产生的问题,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与振动有关的体会”,并且在小学常识课中也已涉及过,所以本节开始即以上课铃声创造出声音的情景,让学生从好奇心出发,自然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引入新课。

在教学中充分体验与自然科学有关的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真正理解科学和规律的含义。

着重强化过程,简化概念,着眼于用逐渐渗透的方式使学生领悟概念的形成及内涵,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插需要介质。

(2)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利用身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观察声音发生时的振动现象,体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初中物理,公开课)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身边的声现象,对物理有亲近感。

八年级上册物理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测量小电灯的功率”的活动,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了解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大小之间的关系。

加深对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理解。

(2)进一步熟练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实验素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测量小电灯的功率”的探究实验活动,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了解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大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用多种方法测量用电器的电功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投入“测量小电灯的功率”的活动,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和兴趣。

(2)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和探究学习过程,进一步培养科学素养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通过实验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实际电压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关系。

【教学难点】自己设计实验,排除各种故障测量小电灯的功率。

【教学器材】学生电源、开关、导线、小灯泡(2.5V)、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知识准备:①是电功率,电功率的大小表示是电流做功的物理量。

②电功率的计算式P==。

③是额定电压,是额定功率。

④一只灯泡标有“220V40W”,它的含义是。

另一只灯泡标有“220V60W”,它的含义是。

2.演示实验:取一标有电压和功率的小灯泡,分别接在额定电压、高于额定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的电路中,观察发光情况。

分析:灯的亮暗会发生变化,说明相同时间内消耗电能转化成内能、光能的多少不同,即电功率不同。

3.问题讨论:常用的小灯泡标有额定电压(如1.5V,2.5V,3.8V)而未标明额定功率,那么它的额定功率,以及工作时的实际功率如何知道呢?二、导学新课(一)测量小电灯的功率1.测量小电灯的功率:师生共同讨论:(1)实验目的:学会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不在额定电压时的实际功率并加以比较。

(2)实验原理:P=UI。

光的折射物理教案(优秀3篇)

光的折射物理教案(优秀3篇)

光的折射物理教案(优秀3篇)《光的折射》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下一章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一些光的折射现象,说出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说出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现象,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动手做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培养对自然现象热爱、亲近的情感。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

3. 难点和重点(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二、学生分析光的折射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选用的教具及设备1. 选择教具依据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

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 教具: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1【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3.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

能用速度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平均速度。

【知识结构】运动图像:有两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2米/秒、4米/秒,请分别画出它们的图像一、热身训练:1.运动员在跳伞过程中,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的, 选择降落伞作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____的。

2.飞机作俯冲飞行时,飞行员说:“大地迎面而来”,这是以______________作参照物的。

3. 5米/秒=_____________千米/时4. 54千米/时=______________米/秒二、典型例题: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2.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迎面走来的行人B.路旁的树木C.小红骑的自行车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3.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秒内经过1米,在二秒内经过2米,在3秒内经过3米,在4秒内经过4米,则对此摩托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4.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和B,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运动路程 S/m 汽车A 0.1 0.2 0.3 0.4汽彻B 0.2 0.4 0.8 1.2运动时间t/s 汽车A 1 2 3 4汽车B 0.5 1 2 3(1)试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右图5-11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根据数据分析,比较出汽车A和汽车B的快慢程度.(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分析出两车处于什么运动状态?(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A和汽车B谁运动的路程长?三、课堂巩固:1.两个同学并肩走在林荫路上,若相对于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来说两人都是____________的;而相对于其中的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是_________的。

物理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

物理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

物理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物理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希望你喜爱物理优秀教学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任务分析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基础。

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基础。

从观察生活与实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情况,认识到需要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体动画的辅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创设平台,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几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学会合作与交流,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

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学习和研究圆周运动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认识类比方法的运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从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懂得合作、交流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尊重同学的见解,善于与人交流。

八年级物理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5篇八年级物理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二、基本情况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八(1)(2)学困生较多。

一部分学生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太高,不够灵活,加之,初二学生刚接触物理,开始有一些两极分化,这就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本期内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7—12章,包括力、力和运动、压力压强、浮力、简单机械、功和功率。

四、教改措施:五、具体措施: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①、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②、使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

③、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

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2、帮助学生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①、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

②、在阅读理解,收集信息,观察记录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

③、尽可能让学生得用身过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

让物理贴近生活,让学生用物理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生产、生活及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收集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信息,使收集信息的能力得到锻炼。

最新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

最新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教学准备】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课件导入【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1.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发现: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3.认识到感觉不可靠,要想获得准确结果,应该进行测量.二、新课讲授1.长度的单位(1)长度单位的符号(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3) 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2.长度的测量(2)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过渡】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布置自学】1.阅读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2.阅读“长度的单位”部分(P10-P11).(时间2分钟)【提出问题】1.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现在又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反馈练习一】指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1.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①中学生身高大约15.7②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2、完成单位换算:③人头发直径约7×10-5m=μm④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nm【温馨提示】要注意换算格式,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示范如下:7×10-5m=7×10-5×106μm=70μm。

八年级优秀物理教案5篇

八年级优秀物理教案5篇

八年级优秀物理教案5篇教案取材内容合理,切合课程宗旨,符合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适应现实需要,讲述内容观点正确,有实际应用价值。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八年级优秀物理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八年级优秀物理教案篇1学习目标A、知识与技能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A、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A、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姿多彩的简单机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物理学原理。

通过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广泛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装配及省力情况。

教学方法:综合启发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用具:滑轮、细线、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长木板、长方体木块。

学习过程:一、复习巩固1、省力杠杆的特点,费力杠杆的特点,等臂杠杆的特点?二、创设情境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杠杆,认识到了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其实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还有其他的一些机械对我们还有帮助。

如升旗时,我们站在地面上就能把五星红旗升到高高的旗杆上,这里就应用到了滑轮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展示汇报一、仔细阅读课本的内容,找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并回答问题.1.什么是定滑轮,什么是动滑轮,它们有什么区别?2.结合实际生活,思考一下,在你周围哪些地方能见到定滑轮或动滑轮?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1.分别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并在下面画出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示意图.2.按照上图图示进行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实质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质_____________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实质_____________三、阅读课本关于滑轮组的知识,然后解决下列问题:1.使用滑轮组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仔细看课本图,了解组装滑轮组时应该怎样绕线.除了课本上这中绕法,你还能有其它绕法吗?试着在下图中画出两种绕法.3.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滑轮组的特点是:使用滑轮组既能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且有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拉绳子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_____.四、阅读课本的科学世界中的文章“其他简单机械”,完成下列任务.1.指出图中各个轮轴的“轮”和“轴”2.使用轮轴和斜面时,是省了力还是费了力?省了距离还是费了距离?它们属于省力机械还是费力机械?四、拓展提升1.如果忽略滑轮重和摩擦,则下列各图中,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力的大小分别是多少?(已知被提升重物的重力均为1000N)F1=_________N; F2=________N; F3=________N; F4=________N.2.(选作)如图所示,物体重20N,忽略滑轮重和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是( )A 10NB 20NC 30ND 40N五、课后记八年级优秀物理教案篇2知识能力1、理解物体浮沉条件2、知道密度计、气球、飞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本节教学内容安排以科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历典型的科学研究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问题——猜测——验证——结论{检验、应用、推理、解释}——创造——发现,使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物体沉浮现象的乐趣,获取物体沉浮的经验认识,增长探究物体沉浮的本质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思考等科学能力,为后续乃至终生学习能力及达到高级的思维水平准备认识基础。

八年级物理杠杆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八年级物理杠杆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八年级物理杠杆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杠杆的概念及其应用;2.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原理;3.理解杠杆的类别和特点;4.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杠杆问题。

二、教学重点1.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原理;2.杠杆的类别和特点;3.杠杆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和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原理;2.如何区分和运用各类杠杆。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杠杆的概念(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常见的哪些器械或日常生活中含有杠杆?请举例说明。

2.介绍杠杆的定义:杠杆是一种用来放大力量或改变力量方向的简单机械装置。

3.展示不同类别的杠杆实物并解释其构造和原理。

Step 2 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原理(25分钟)1.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当一个杠杆达到平衡时,左右两边所受到的力矩相等。

2.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演示,让学生理解杠杆平衡条件的具体运用。

3.引导学生讨论杠杆的原理:杠杆原理是基于力的平衡,通过调整力臂和力矩的大小来实现平衡。

Step 3 杠杆的类别和特点(30分钟)1.介绍第一类杠杆:支点在杠杆的两端,力作用在支点两侧。

讲解其特点和应用。

2.介绍第二类杠杆:支点在一端,力作用在支点的另一端。

讲解其特点和应用。

3.介绍第三类杠杆:力在支点的一侧,支点位于力的另一侧。

讲解其特点和应用。

4.通过实例演示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区分和运用各类杠杆。

Step 4 杠杆的应用(20分钟)1.分享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撬棍、平衡器、剪刀等。

2.让学生尝试设计一个简单的杠杆装置,使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3.讨论学生设计的杠杆装置,评价其有效性和改进空间。

五、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提问、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展示教学:通过实物展示、示意图和实例演示,直观地展示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3.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小组间合作,共同解决杠杆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评估1.课堂提问:通过提问学生对杠杆的概念、平衡条件和特点进行回答,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八年级物理课程教学设计5篇

八年级物理课程教学设计5篇

八年级物理课程教学设计5篇八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下来是关于八年级物理课程教学设计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八年级物理课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杠杆;(2)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认识杠杆,会分析杠杆的几个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杠杆。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浮力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有两项:浮力问题与杠杆平衡问题。

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置疑: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 ? 你认为这可能吗?阿基米德用来撬动地球的工具就是杠杆,也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杠杆1、认识杠杆要求学生观察书上图12-2-3:生活中的常见的杠杆。

要求学生举出其他生活中的杠杆。

进行讨论,找出图中杠杆的共同特征——都绕一固定点转动。

教师出示羊角锤,分析使用时有一固定点。

要求学生分析其余杠杆的固定点。

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硬杆”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的受力的杆状物体,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以是各种各样,可是方的、圆的等。

要求学生再举其他例子。

例如:用来拧螺母的扳手可以使我们轻易地将螺母拧紧或拧松。

订书机可以很方便地把纸装订在一起。

2、与杠杆有关的概念首先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支点 ( O )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 ( F1 )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 ( F2 )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 ( L1 )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 ( L2 )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作力臂的步骤:( 1 )找准支点;( 2 )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 3 )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 4 )标出力臂。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第1课时光的反射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知道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及其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教具准备光的反射定律演示器。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设疑:你知道滑雪运动员为什么要带眼镜吗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光的反射定律1.认识光的反射现象演示实验:教师实验镜面反射平行光,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试着自己总结光的反射定义,接着教师完善定义。

问题:大家能不能试着找找我们身边的光的反射例子呢结论: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向同学们展示实验器材:平面镜、带刻度的白纸板、激光笔。

先介绍与光的反射有关的几个术语:法线:过入射点并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猜测: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及其法线有什么关系入射角与反射角有什么关系实验过程:1.先将白纸板垂直放于镜面上。

2.用激光笔从一侧发射光线到镜面,观察反射光线的走向,记下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位置所在,并让同学们记下此时的入射角与反射角并填入表格。

实验序号入射角i反射角r123提问:若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即入射角减小时,反射光线会有什么变化,反射角有什么变化实验证实并记下变化后的角度。

点评:反射光线也会靠拢法线,反射角也会减小。

提问:当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时,即入射角为零,反射光线会有什么变化,反射角有什么变化实验证实并记下角度。

结论:反射光线与法线也重合,反射角也为零。

提问:当入射光线逐步偏离法线位置时,即入射角增大时,反射光线如何变,反射角如何变化实验证实并记下变化后的角度。

结论:反射光线逐步偏离法线,即反射角也会增大。

活动:我们沿着法线来转动纸板,看看有什么发现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归纳以上实验结论,得出光的反射定律。
任何光的反射现象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
2.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为60°,则反射光线与镜面间的夹角为________.
3在下图中根据入射光和反射光的位置,确定反射面的位置.
1.光的反射定律
2.补充光路和添加镜子的一般做法
听讲
回答并猜想:以上现象遵循什么规律呢?
观察转动半屏的过程中呈现反射光的现象
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一学生测量并向其他学生汇报,分析得出结论
思考,并说说具体做法,看教师示范图1,学生分层完成图2、3
学生完成
学生思考讨论,部分学生完成即可
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P56—58A层:1、2、4、5、6、7、8、13
1.光的反射五要素(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法线: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ON)
入射角:入射光线跟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反射光线跟法线的夹角。
2.演示实验
(1).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位置关系
如右图,前后转动光屏F在什么位置时我们会看到反射光线?
结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时间:2008.11.26
班级:八(5)班
课题:光的反射(第一课时)
授课人:茹武年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2).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定律;(3).会应用光的反射定律画简单的光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归纳概括出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光的反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以上实验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相对于法线,处于什么位置关系?
结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2).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让光线分别沿着EO、CO、AO方向入射,观察反射光线将沿什么路径射出?让学生测出∠EON、∠GON,∠CON、∠DON,∠AON、∠BON大小,分析此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得出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激光笔、小平面镜、硬纸板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主要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探究光的
反射规律
学生练习
总结
由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利用光的反射烧毁敌船的故事,引出光的反射现象。(板书课题)
小实验:用一块平面镜把窗口的阳光反射到对面墙上,转动镜面,观察墙上光斑位Fra bibliotek是否发生改变?
B层:10、14、15
教学札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