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根据新课改理念研究了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策略,我认为初中数学教师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设温馨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方能获得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策略
新课改的发展逐渐改变了初中数学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现今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更能够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目标与教学方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逐渐转变为能够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与综合素质的良师益友,教师与学生共同接受新的理论知识,共同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一、新课标的改革形式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根据初中数学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概念、性质的理解,培养其思维能力;并通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实验型思维情境,设计开放性试题,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有效地获取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及解答问题的能力。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怎样将数学实践活动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并很好把握,促使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就成为当前数学教学中的研究课题了。
二、设置趣味课堂
在教学中,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改善自身的教学。由于初中生尚未成年,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一定的学习自觉性,往往对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情况,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手段,设置一些充满趣味性的课堂环节,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融洽且充满乐趣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课堂中,并与教师进行互动和交流,进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及质量。
三、以学生为主体
这是数学课程改革中的"重中之重",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反复强调"归纳与创新",学生思维的过程远比简单的数学结果重要。2006年9月6日和7日,"中美数学教育的高层交流"在北京举行,美国学者介绍了他们的数学课上教师讲得很少,主要是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探索,在我国偏远的农村学校,数学课堂上仍是教师讲为主,学生的自主性很难发挥,他们自小就养成被动接受的习惯,而新课标下的教材在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为农村数学教育提供了方便,给学生给了更多的思维空间。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由于教材中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体现了螺旋上升的原则,要创制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之间相互帮助进行薄纸的旋转)。
四、采用小组式的合作教学方法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可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合作学习重点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并通过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将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便于理解。同时,能把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同时能够强化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交流思想,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五、优化目标
教学设计的理念与实践在当今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流背景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课程实施以来,初巾数学进行“启发式”教学,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本质,倡导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运用“变式”进行练习,加强解题规律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不过也存在着两种误区:一是老式的套题型教学,把学生陷入题海;二是新式的挤牙膏式的“启发”,并没有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上述两种教学实质上都低估了学生的潜能,简单地用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笔者认为比较好的教学设计要具备“五个一”,即:一条清晰的教学思路;一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一套递进的课内练习;一次有效的学习小结;一个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其中,“一条清晰的教学思路”为教学确定目标;“一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_套递进的课内练习;一次有效的学习小结”是在目标指引下的具体实施;“一个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是贯穿教学始终的情感主线。
六、让学生形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勤于思考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勤于思考才能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才能不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学习数学知识更需要良好的思维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发现蕴含其中的问题,才能对数学定义、概念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具体而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反思的习惯,让其自觉反思解题思路,反思自己对定义及概念的理解,反思各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并创设条件让学生展开联想:问题的条件能否增加?得出的结论能否不断加强,问题的答案能否进一步推广。勉励学生大胆讨论。遇到问题进行讨论的习惯是一种良好的自学方法,在讨论中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有效措施引导学生针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大胆的发言,对于那些极易混淆的定义与概念,不能确定的结论以及各种疑问,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则针对学生讨论中的不足适时点拨,最终那些难以理解的定义、概念以及各种疑难问题会在学生的讨论中变得更加清晰,同时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也将逐渐增强。
总之,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学校和教师都必须加大对其的重视力度,努力做好相关的教学工作。教师们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能力,彻底改变初中数学教学薄弱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夏雪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
[2]许才荣.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吉林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