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掌声》教案(9篇)

《掌声》优秀教案(9篇)《掌声》优秀教案篇一教材分析小学语文课文《掌声》是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生动地记叙了一个原本自卑的残疾女孩在同学们鼓励与爱的掌声中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
这篇感人至深的课文为我们提供了情感教育的素材。
为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从文本出发,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揣摩与体会,去感知小英掌声前后的变化,使他们在爱的熏陶下感情得到升华,也在掌声中经历成长的喜悦。
学情分析1、说学情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生活优越。
对于身患残疾的小朋友在生活与学习中会有多大的困难,需要用多大的努力去克服,他们是很难,甚至根本无法体会到的。
再者,由于独生子女的普遍现象,造成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会去主动关心周围的人或事,特别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能够体会课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样一种同学间的互相支持与鼓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2、设计理念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设计好疑难点,给学生一台阶。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参与,自主学习。
我在这堂课内,每个环节仔细考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的难易度,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可能。
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应该让孩子在课堂上尽情展示自己,还孩子发展的空间。
3、教具准备歌曲《掌声响起》、《爱的奉献》;小红花一朵;学生准备卡片。
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平息、情绪、讲述、普通话、动听、鼓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4、抄写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响起的前后内心的变化。
2、难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掌声》优秀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
《掌声》获奖教案

《掌声》获奖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掌声的来源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掌声的感知和理解。
(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掌声的尊重和珍视,明白掌声对他人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鼓励他们在困难面前不轻言放弃。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理解掌声的来源和意义,培养学生对掌声的尊重和珍视。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掌声》2. 生字词卡片3.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4.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文原文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可以查阅字典或向教师请教。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词,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理解词义。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讨论掌声的来源和意义。
(3)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将课文中的场景表演出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拓展练习(1)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运用所学的生字词,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口语表达。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分享自己对掌声的理解。
2. 家长协助学生查阅字典,巩固所学的生字词。
3.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掌声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发言积极性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拓展练习评估:通过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评估他们对掌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掌声教学反思(优秀7篇)

掌声教学反思(优秀7篇)《掌声》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壹五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2.通过多元的识字方法,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犹豫、赦免、稚拙”等词语的意思重难点1.会认、会写生字,理解新词意思。
2.通过多元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办法1.用开火车读、抢答、游戏等方法理解词语、熟记生字。
2.用小组赛PK赛的形式识记字形。
教学流程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掌声》和《一节特殊的课》两课文,同学们可以尽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自学生字。
争当记字“小明星”师板书课题二、读文识字,培养能力1.学生默读课文,画己喜欢的词语和生字2.组内交流,互学互助展示词语,理解意思,不懂的词查找词典、字典互考认字,互助组词3.汇报展示,多元认读(1)生汇报字词(师板书)(2)学生齐读,指读,轮读字词并组词,强调多音字字音(3)抢答词语的意思(优者奖星)4.板前检测,认字注音(1)开火车式给读字注音(2)学生5.识记字形,争夺明星(1)学生汇报记字方法(2)评出“记字小明星三、重点指导,关注书写(1)找出易错的字“圈、英、刷”(2)书写时主笔的定位。
(3)学生书写在写字本上四、作业,书写写字书教学反思《掌声》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子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在这掌声的激励下,由原来的忧郁自卑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赞美了同学们的善解人意,也说明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地关心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
课文是以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的,情节感人,描写细致。
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在第一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不同的语气朗读,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小英的不同性格,并在朗读当中表现出对小英的同情和对小英改变后的开心心情,通过这样的对比读,无疑为后文学生解读“掌声”的魔力和魅力蓄积了更多的精神能量。
《掌声》教学反思

《掌声》教学反思掌声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激励学生,还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需要对掌声进行反思,以确保其发挥最大的效果。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掌声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
一、激励学生1.1 掌声可以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1.2 学生在得到掌声的鼓励后,会更加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1.3 掌声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从而增强自信心。
二、增强师生互动2.1 教师在得到学生的掌声时,会感到受到肯定,激发其教学热情。
2.2 掌声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更加融洽的师生关系。
2.3 通过掌声,学生可以表达对教师教学的认可和支持,增强师生之间的互信。
三、掌声的时机和方式3.1 掌声应该在学生表现优秀或者教师讲解精彩的时候给予,避免过度使用。
3.2 掌声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鼓掌、喝彩等形式,根据不同情况选择。
3.3 教师应该及时回应学生的掌声,表达感谢和鼓励,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四、掌声的管理4.1 教师需要在课堂管理中合理安排掌声的使用,避免过度或者不足。
4.2 掌声应该是自发的,不能通过强迫或者奖励的方式来获取。
4.3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掌声,避免在不适当的时候打断教学节奏。
五、反思与改进5.1 教师应该定期对自己的掌声使用进行反思,了解其效果和不足。
5.2 学生也可以参与掌声的反思,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5.3 教师可以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掌声的使用方式和时机,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掌声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和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掌声这一教学工具,激励学生,增强师生互动,提升教学效果。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所帮助。
《掌声》教学设计及反思2篇

《掌声》教学设计及反思 (2)《掌声》教学设计及反思 (2)精选2篇(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掌声》这首诗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演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掌声》的音频,让学生听一遍。
2. 学生集体商讨并回答问题:这首诗有哪些特点?你对这首诗的印象是什么?展示与解读:(10分钟)1. 教师将《掌声》的诗歌内容和意义进行解读。
2. 教师提供相关背景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含义。
朗读训练:(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朗读《掌声》,并指导学生注意抑扬顿挫、语调变化等朗读技巧。
2. 学生小组进行练习,相互指导和纠正朗读。
表演与创作:(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创作: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选择适合的表演形式(朗诵、舞蹈、影视等),将《掌声》进行再创作和呈现。
2. 学生进行排练和表演,教师提供指导和反馈。
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进行总结:通过学习《掌声》,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反思:这个教学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表演能力是比较有效的。
通过让学生首先听诗歌音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然后再进行解读和朗读训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和掌握朗读技巧。
最后通过表演创作,让学生主动参与并展示自己的才艺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掌声》这首诗歌的理解并不深入,他们更多地只是停留在对诗歌表面的把握上,对于诗歌的内涵和情感无法很好地感知和理解。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注重对诗歌内涵的解读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感受。
此外,学生在表演创作方面的展示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创作意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在表演过程中,我也应该更多地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表演效果。
《掌声》获奖教案

《掌声》获奖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和情感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培养坚强的意志。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和情感变化。
2.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3. 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音频、视频等辅助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进行导入。
(2)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和语调。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展示生字词卡片,介绍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点评,总结生字词的学习要点。
4. 分析课文内容:(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和情感变化。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感受课文情感:(1)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所传达情感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类似的场景,并运用所学生字词。
(3)思考:课文中所描述的掌声对自己有何启示?如何在生活中传递正能量?六、教学拓展:1.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课文相关的主题,如友谊、鼓励、成长等,进行讨论和分享。
《掌声》教学反思 《掌声》教学反思(优秀4篇)

《掌声》教学反思《掌声》教学反思(优秀4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4篇《掌声》教学反思,希望在《掌声》教学反思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掌声》教学反思篇一《掌声》一文写的是一位原本内心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在同学们鼓励与爱的掌声中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
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爱的课文给了我们一次出色的爱的教育机会。
让爱的掌声响起在课堂的每个角落。
整堂课通过师生共学、自主探究、发散想象、主动积累等学习方法;体会人物心理,懂得且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在学习时,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索,让学生找到描写小英的神态、举动的句子。
学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后创设情境,当学生读到英子犹豫时,我及时设计对话情境:英子,你为什么低头呀?你能说说你的心里话吗?学生这时走入文本,猜想英子是怎样想的“我害怕,别人会歧视我。
”“我到底上去,还是不上去。
”“不上去,才来的新老师老师要批评,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么办?”此时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感受到英子害怕、犹豫的忧郁的心理。
当英子鼓起勇气一摇一摆地走上去时,我鼓励学生说:“难道我们不该为英子这样的勇敢鼓掌吗?”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但是这一部分也有不足的地方,英子心里活动的3个句子,虽然找出来了,但是我没有即时好好地让学生通过朗读去品味。
特别是“低下头”“犹豫”“眼圈红了”“慢吞吞站起来”还没有好好突出,没能深刻体会英子此时的心态在慢慢发生变化。
这一部分处理太匆忙了,还需多指导学生朗读,为下面学生为何自发地送给英子的掌声做好铺垫。
《掌声》教学反思篇二文章题目是作者反复斟酌才定下来的,或点明中心,或概括全文内容,下面的千言万语往往从上面的课题就可见端倪。
因此,一课时教学中,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大意,切莫忽略了文题的作用。
《掌声》教学反思(1)

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词:充分注重 总结词:基本注重
详细描述: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 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详细描述:我有时会让学生回答问题或进行小组讨论, 但频率不高,也没有特别强调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总结词:未注重
详细描述:我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没有关注学生语言表 达能力的培养,缺乏让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机会 。
04
教师自我反思
课堂掌控能力如何
课堂氛围
在《掌声》教学中,我努力营造了一个积极 、互动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们能够积极参 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堂互动环节
总结词
生动、有趣、参与度高
详细描述
生动、有趣、参与度高
优化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结词
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
详细描述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计划在《掌声》一课中 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式等多种教学策略。通过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 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之间 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例 如,设计一个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围绕掌声的主题 展开深入探讨,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总结词
内容略显单调
详细描述
在教学过程中,我过于注重对课文本身的讲解,而忽略了 与其他相关内容的联系和拓展,导致教学内容略显单调。
总结词
内容深度不够
详细描述
在讲解课文时,我对某些内容的挖掘不够深入,未能引导 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掌声》教学反思

《掌声》教学反思《掌声》教学反思「篇一」《掌声》是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
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完美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读来十分感人。
在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又设计了给课文补白。
一、扣牢"变化"产生情感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主要把第1小节与第5小节比较教学。
我先引导学生自由读第1小节,透过自由读,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去体会,感悟。
然后我说:"同学们,应对孤独的小英,应对忧郁的小英,应对自卑的小英,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生自由说)你们的愿望实现了,请同学们看这段文字DD(文字投影):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她不再忧郁,她和同学们一齐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自然引入到第5小节的研读。
在学生比较阅读后,感知小英的忧郁,自卑和开朗,快乐之后,我问:"是什么使小英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样关键性的问题自然引入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二、精心设计,用浓浓爱意打动学生的心灵。
为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我精心设计了每一个教学环节。
在朗读教学的设计中,我安排了要求明确,层次清晰,形式多样的朗读,如:自读,检查读,小组合作读等多种读书方法。
我还个性注重了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如领会同学们两次掌声的不同好处时,我引导孩子把课文中叙述的语言转变成自己的话,用:"如果你在这些同学中间,你的掌声想表达些什么""如果你是小英,你想对同学们说什么"的生动情境帮忙孩子体会人物心理,透过这次空白点的挖掘,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三年级公开课《掌声》教案和教学反思

三年级公开课《掌声》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声》。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掌声背后的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情感。
(3)学会珍惜友情,关爱他人,懂得感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2)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情。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掌声背后的情感。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课堂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件或展示黑板,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掌声》。
(2)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板书生字词。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掌声背后的情感。
(2)教师通过细节描写,让学生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4. 实践训练(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2)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进行语言实践。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友情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实践训练等环节,让学生深刻体会了掌声背后的情感,培养了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的精神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在时间分配上,可以更加合理,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探讨和实践。
《掌声》教学反思

《掌声》教学反思掌声是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反馈方式,它可以激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然而,掌声也有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掌声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反思。
一、掌声的积极作用1.1 激励学生:掌声可以激励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从而增强学习动力。
1.2 增强自信心:通过掌声,学生可以感受到成功的欢跃,增强自信心,更有信心面对学习中的挑战。
1.3 促进团队合作:掌声不仅可以激励个人,也可以促进团队合作,让学生更加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二、掌声的局限性2.1 可能导致压力:过多的掌声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压力,让他们觉得必须向来表现出色才干得到认可。
2.2 可能导致浮躁:过于频繁的掌声可能会让学生变得浮躁,只追求表面的成绩而忽略了深层次的学习。
2.3 可能造成差异化对待:有时候,掌声可能会造成差异化对待,让一部份学生感到被忽视或者被歧视。
三、改进掌声方式3.1 多样化反馈方式:除了掌声,教师可以尝试其他形式的反馈,比如表扬、奖励、建议等,让学生感受到多样化的关心和支持。
3.2 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让他们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进步。
3.3 培养学生独立思量能力:通过掌声的反思,教师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独立思量,培养他们的批评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的角色和责任4.1 做好示范:教师应该做好示范,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学生,让他们明白何为真正的成功和价值。
4.2 耐心引导:教师应该有耐心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而不是只追求外在的表现。
4.3 善于倾听:教师应该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及时调整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受益。
五、全面发展学生5.1 注重综合素质: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而不仅仅是追求表面的成绩和评价。
小学二年级语文《掌声》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掌声》⼀课⽣动地记叙了⾝患残疾⽽忧郁⾃卑的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起⽣活的勇⽓,从此变得乐观开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的掌声献给别⼈。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掌声》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掌声》原⽂ 上⼩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的同学。
她很⽂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
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总是最后⼀个离开。
因为她⼩时候⽣过病,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看见她⾛路的姿势。
⼀天,⽼师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讲故事。
轮到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光⼀齐投向了那个⾓落,英⼦⽴刻把头低了下去。
⽼师是刚调来的,还不知道英⼦的情况。
英⼦犹豫了⼀会⼉,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摇⼀晃地⾛上了讲台。
就在英⼦刚刚站定的那⼀刻,教师⾥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
在掌声⾥,我们看到,英⼦的泪⽔流了下来。
掌声渐渐平息,英⼦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的⼀个⼩故事。
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也⼗分动听。
故事讲完了,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英⼦向⼤家深深地鞠了⼀躬,然后,在掌声⾥⼀摇⼀晃地⾛下了讲台。
从那以后,英⼦就像变了⼀个⼈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她和同学们⼀起游戏说笑,甚⾄在⼀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年以后,我们上了不同的中学。
英⼦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
⼤家的掌声给了我极⼤的⿎励,使我⿎起勇⽓微笑着⾯对⽣活。
”【篇⼆】⼩学⼆年级语⽂《掌声》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
2、学会本课⽣字,其中⽥字格上的上⾯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内容,知道⼈与⼈之间都需要关⼼、⿎励。
要主动的关⼼、⿎励别⼈,也要珍惜别⼈的关⼼和⿎励。
《掌声》教案及教学反思

《掌声》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掌声的来历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和人物。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掌声的认识,理解掌声背后的意义。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3)激发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勇敢追求梦想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掌声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如何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掌声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掌声声音,引导学生关注掌声。
(2)提问:“掌声通常在什么场合响起?它代表着什么?”(3)学生分享回答,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教师讲解并板书。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和人物。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掌声的来历和意义。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体会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心理和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5. 实践拓展:(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2)学生运用所学,进行课后练笔:描述一次自己经历的掌声。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是否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是否掌握了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年级上册《掌声》优秀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掌声》优秀教学设计《掌声》是董宝纲写的一篇短文,文章叙述了一个患小儿麻痹症的女孩英子,由于第一次上台时获得了同学的掌声而逐渐更改抑郁性格的故事。
下面是整理的三班级上册《掌声》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共享一下给您最好的伙伴。
三班级上册《掌声》优秀教学设计篇一学前准备1、查找有关小儿麻痹症的资料。
(师生)2、预习生字,制作生字卡片。
(同学)3、制作多媒体课件。
(老师)课时布置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得1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认得生字,正确书写词语。
学前准备1、制作教学课件。
(老师)2、预习课文。
(同学)教学环节一、谈话交流,导入课文(用时:5分钟)1、同学们平常肯定听过掌声吧!在哪儿听过?你给别人鼓过掌吗?为什么要鼓掌?别人给你鼓过掌吗?当时你心里有什么感受?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同学交流平常听到过的掌声,并谈感受。
2、齐读课题。
1.文中是谁获得了掌声?大家为什么要把掌声送给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初读感悟,识字学词(用时:20分钟)1、同学自读课文,引导同学学习新字新词。
“落”和“调”是多音字,“姿”是平舌音,“势”是翘舌音。
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激励”和“姿态”的书写。
2、请同学们看出示的生字:“掌”“班”“腿”“晃”察看它们的字形,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好这几个字。
3、老师示范书写。
1.同学听课文后交流看法。
2、同学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小组之间利用识字卡交流识字方法,自同学字、新词。
用巧记来记忆“姿、势”。
用形声字的方法来记忆“烈、述”等字。
3、同学察看出示的生字,交流写字时注意的地方。
4、同学看老师书写。
5、同学本身练习书写。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落下残疾(luòlào)姿态(zīzhī)叙述(shùsù)3、看拼音,写词语。
《掌声》教学反思优秀6篇

《掌声》教学反思优秀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下是编辑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掌声》教学反思优秀6篇,欢迎参考阅读。
《掌声》教学反思篇一这节课我注意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感同身受,才能真正理解英子的内心感受,真正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从而理解两次掌声的不同含义,有效突破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整堂课,以“情”贯穿始终。
一、以形象思维激情。
生动具体的形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这就要求教师将文中感人的信息调动出来,内化成自己充沛的激情,然后酿化成强大的感染力,去感动学生,使学生通过感悟,形成自己的知识和感情。
带着这种知识和感情,学生再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
这也符合语文新课改的理念。
我利用配乐旁白、学生想象的形式,将一次掌声响起时的情景,再现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学生有了真切的感受,情感被充分激发,对掌声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二、以灵活引读唤情。
引读能将情融于读,成为课堂情感升温的有效方法。
引发学生反复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的中心句。
那些情感未被唤醒的学生也逐渐地随着旋律的回转,随之盘旋上升,调整到审美的、优雅的、极富震撼力的状态中。
三、以品味语言煽情。
我抓住关键词“一摇一晃”渲染情感,伴随着感人的音乐,触发学生较敏锐的感官:“英子走下讲台时的“一摇一晃”和刚走上讲台时“一摇一晃”的还一样吗?”这一小小的细节却突显了浓浓的语文味。
人文性和语言的学习同时落到实处。
四、以生活体验冶情。
对英子掌声前后变化的深切感受,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发现,离不开对英子同学美丽心灵的发掘,这个过程是与学生的自身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那一刻’英子的心情怎样?她较需要的是什么?”“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在这掌声中对英子说些什么呢?”“你想怎么称赞英子呢?”……这些发现、发掘的过程,都注重触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情感的升华。
《掌声》教学反思

《掌声》教学反思掌声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对学生表现的肯定和鼓励,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反馈。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掌声的使用也需要教师们进行反思和调整。
本文将从教学反思的角度出发,探讨掌声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如何更好地利用掌声来提高教学效果。
一、掌声的作用1.1 学生表现的肯定和鼓励掌声是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一种肯定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1.2 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掌声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反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情况。
1.3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适时的掌声,可以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加投入到学习中。
二、掌声的使用原则2.1 适时而不过度掌声应该是适时的,不能过度使用,否则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和不真实。
2.2 区分不同类型的掌声应该根据学生表现的不同类型给予不同的掌声,比如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和强度来表达对于学生不同表现的肯定和鼓励。
2.3 鼓励学生互相给予掌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给予掌声,让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和合作关系。
三、掌声的不足之处3.1 可能导致学生依赖性过度的掌声可能会让学生产生依赖性,认为只有得到外部的肯定和鼓励才能继续努力。
3.2 可能掩盖问题有时候教师过于依赖掌声来评价学生表现,可能会掩盖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3.3 可能降低掌声的意义如果过度使用掌声,可能会让学生对于掌声的意义产生麻木和淡化,失去了对于掌声的珍惜和重视。
四、如何更好地利用掌声4.1 结合其他形式的奖励除了掌声外,可以结合其他形式的奖励,比如表扬信、奖状等,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肯定和激励。
4.2 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表现,不仅依赖外部的掌声来评价自己。
4.3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让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够及时沟通和交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掌声》教学反思优秀9篇

《掌声》教学反思优秀9篇《掌声》教学反思篇一《掌声》这篇课文描述的是残疾小女孩小英透过同学们给她的两次掌声,从一个内心自卑的人变成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应对生活”。
这篇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谈的叙述后面饱含着一个充沛的情感主题:文章中“掌声”代表着鼓励、尊重,代表着“爱”。
全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多次写到英子的神态与动作。
因此,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怎样透过英子的外在动作、语言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这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学习这一课,我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的:一、前后比较,感受小英的变化。
1、初读课文,想想:小英是一个怎样的人?(胆小、自卑、没有勇气应对现实)你从课文的哪个地方看出来的?“抓重点句: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反复让学生朗读这句话,理解“默默地”、“总是”说明什么?2、但是不久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她变得怎样样了?(活泼、开朗、自信)“说也奇怪,从那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她和同学们一齐交谈、做游戏、排练节目……”)是什么使小英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掌声)二、感悟重点,领会两次“目光”和两次“掌声”的内涵。
课文的2----5自然段写出了小英的变化,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1)同学们给了小英几次掌声?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表示掌声语句。
1、抓重点句子:(1)一天,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讲故事。
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
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2)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
教学中,对以上两个句子反复指导朗读,对两次“目光”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第一次“目光”包含着关注、期盼,也有少数学生准备看笑话的意思。
而第二次的“目光”中更多地包含着鼓励、支持和信任。
(3)就在小英刚刚站立的那一刻,不知在谁的带动下,教室里骤然响起了掌声。
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的流下了眼泪。
(4)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掌声教学反思优秀9篇

掌声教学反思优秀9篇《掌声》教学反思篇一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五册课文《掌声》一课主要叙述了残疾小女孩小英通过同学们给她的两次掌声,从一个内心自卑的人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课文通过小英的变化表现了同学间的鼓励和关爱。
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
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突破:一、引领学生在掌声中走进文本课堂伊始,我便问:“孩子们,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听咱们上课,我们怎么表示欢迎呢?”于是我带头鼓掌,孩子们在我的提示下也纷纷鼓掌表示欢迎,在热烈的氛围中我们走进了课堂。
二、整体感知文本,达到情感的共鸣《掌声》是一篇情感体验很丰富的文章,要让学生快速的融入文本,达到角色的互换,去感受文中“英子”的内心世界,从而认识“掌声”的真正内涵,那么就要充分的调动孩子们的情感。
在教学这一环节的过程中,我采用范读的方式,用自己深情并茂的朗读打动学生,并配合以舒缓的音乐。
音乐在其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孩子们的情感一下子达到了共鸣。
我朗读完毕,孩子们不由自主的鼓起了掌。
三、品读领悟,把握文本整堂课以两次掌声为线索,采用对比的教学方式,如原来的英子和后来的英子的对比,第一次掌声和第二次掌声的对比,由浅入深,删繁就简。
通过前后英子变化的对比,孩子提出疑问:“为什么英子会有那么大的变化呢?”引领我们走进课文的重难点,感悟两次掌声,我通过提问:“你觉得英子做出走上讲台的决定容易吗?你从哪些词语里体会到的?”让孩子分小组进行交流,找出“犹豫、慢吞吞、终于”。
于是我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体会读这两句话,他们充分感受到了英子的矛盾心理。
当同学们给予英子鼓励安慰的掌声后,我又问:“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会用掌声告诉英子些什么?”角色交换后,孩子们的回答精彩纷呈:“我要告诉她:英子,你要相信自己。
”“英子,我们不会歧视你的,勇敢些。
”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了“理解、尊重和关爱”。
于是我提议:让我们也把这鼓励的掌声送给英子吧!教室里再次响起热烈的。
小学三年级语文《掌声》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掌声》⽣动地记叙了⾝患残疾⽽忧郁⾃卑的⼩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起⽣活的勇⽓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掌声》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三年级语⽂《掌声》教案 第⼀课时 【⽬的要求】初读课⽂,学习⽣字词。
⼀、导⼊揭题 1、我们⿎掌时发出的声⾳叫什么?(板:掌声) 2、我们常常会在什么情况下听到掌声? 3、预习了渴望呢,知道⽂章写谁为谁⿎掌?为什么事⿎掌? ⼆、初读课⽂ 1、师范读。
2、⽣⾃读课后⽣字词。
3、师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班⾥ 愿意 投向 调来 情况 持久 讲述 交谈 珍惜 慢吞吞 困境 残疾 犹豫 骤然 鞠躬 舞蹈 理解: 持久:保持的时间长。
困境:捆那的处境。
犹豫:拿不定注意。
骤然:突然。
4、读课⽂。
5、指名分节朗读课⽂,概括每个⾃然段的意思 6、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①写⼩英因患有残疾⽽忧郁、⾃卑。
②⽼师由于不了解情况⽽让⼩英上台演讲,⼩英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上台演讲,获得成功。
③同学们的掌声使⼩英⿎起了⽣活的勇⽓,不再忧郁了。
④点明中⼼:⼈⼈都需要掌声。
7、每组各读⼀段。
三、书写⽣字 1、师指导写“班”“境”“愿”。
2、⽣习字,师巡视指导。
第⼆课时 【⽬的要求】精读课⽂。
⼀、复习 1、认读词语。
2、说出⽂章各段的内容。
⼆、精读训练 1、揭⽰句⼦: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英像变了⼀个⼈似的。
2、⾃由读课⽂,思考: ①“说也奇怪”,你认为奇怪还是不奇怪?为什么? ②“那次”,指的是哪次? ③“像变了⼀个⼈似的”,⼩英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3、讨论: ①(不奇怪。
在⼤家的掌声⿎励下,⼩英不再⾃卑,⿎起了⽣活的勇⽓,并不奇怪。
⽤“说也奇怪”,表达的是⼀种为⼩英的转变感到⾼兴的⼼情。
) ②(略) ③⼩英以前是什么样⼦?默读课⽂,画出有关的语句。
后来呢?练读“像变了⼀个⼈似的……⾛进了舞蹈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声》教案设计(初案)执教老师:毛利荣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3、培养学生学会关心、鼓励他人,正确看待自己的良好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及掌声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由(掌)字导入、揭题二、前后对照,感受小英的变化1、英子在掌声前给同学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习第一段)抓住词语在读中体会。
2、掌声后的英子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对比朗读、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3、你喜欢哪个英子?4、小英这种巨大的变化,是由什么带来的?三、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学习二到四自然段)1、演讲前的小英是什么样子的?(默读课文二至四段),边读边用直线画出描写演讲前小英神态、动作、心理的句子。
2、英子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深入情境体会文本)3、假如你就在现场,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掌声告诉她什么呢4、当小英结束了演讲的时候,同学们又给了她经久不息的掌声,你又想通过掌声告诉她什么?5、英子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四、总结(升华掌声、拓展掌声)1、讨论交流:你从掌声中体会到了什么?2、联系生活,说说自己或身边的人关心,帮助别人的事。
3、欣赏歌曲《掌声响起》。
4、你想说些什么呢?五、板书掌声忧郁爱开朗鼓励/赞扬各位同事:以上只是一草案,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以待弥补。
看完后,请你们在下周四的业务学习会上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掌声》集体研讨记录毛利荣今晚备课的课题是人教实验班三年级上册的《掌声》一课,之前我们已经把课文及教案发在了共享里,希望大家各抒己见。
毛利荣:哪些老师看过教案了?李老师:我看了,为你鼓掌侯老师:我看过了!王老师:我也看了!党老师:看过了。
毛利荣:大家先说说整体感受吧侯老师:我觉得第一环节不怎好,毛利荣:沾出第一环节,然后说你的意见毛利荣:你们的意见呢?党老师:怎么开场,我们的确也没想到巧妙的方法庄老师:我给一个个人意见一、谈话激情,导入课题。
1、教师谈话引入。
()2、在大家的掌声里,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是:掌声。
板书课题。
何老师:第一环节平淡了点张老师:太平淡了毛利荣:希望各位老师多提意见林老师:第一部分氛围创设的不够侯老师:怎样创设好呢?王老师:1、教师谈话引入。
(??)一、谈话激情,导入课题。
1、教师谈话引入。
()2、在大家的掌声里,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是:掌声。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掌声给我们带来了信心,带来了快乐。
课文中的阵阵掌声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一遍课文。
有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周老师:到底这个谈话引入要谈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谈话引入要谈什么第一环节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曾老师:对,谈话的内容是什么,可写出来,大家来推敲,要把它引到掌声里去毛利荣:怎么开场,我们的确也没想到巧妙的方法,希望各位老师多提意见王老师:课的开始,你想激趣,这个就需要谈出来的话与这个主题相关的,那是用什么样的话语来谈才会更好呢?王老师:现在问:谈话的内容是什么,你先说说自己的想法毛利荣:关键是教师谈话内容,留下空白,是想请大家各谈自己的高见,想出更贴近生活与课题的谈话内容,我写出来,大家来推敲王老师:你想怎样谈呢侯老师:如果我是借班做课,我想我会先和孩子们谈谈我紧张的心情,引发他们给我点掌声,然后:谢谢大家的掌声,我现在已经充满了信心庄老师:如果你是个音乐方面比较好的话,你可以先唱那首<掌声>李老师:我看了教学设计,整体感觉挺不错的. 我认为《掌声》这首歌放在最后比较好袁老师:这篇课文贴近学生生活,或者让学生在自我介绍与展示中,受到大家的掌声鼓励陈老师:我觉得袁老师的看法很好侯老师:如果用歌似乎比较不自然,入题自然就好庄老师:不过这都是一种导入的方法,可据教师本人,学生而定。
毛利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掌声给我们带来了信心,带来了快乐。
课文中的阵阵掌声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一遍课文。
掌声给我们带来了信心,带来了快乐。
课文中的阵阵掌声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一遍课文。
有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王老师:希望在整体把握上听听大家的见解,掌声给我们带来了信心,带来了快乐。
课文中的阵阵掌声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毛利荣:我们设计过,通过学生给老师的掌声,或者同学之间的掌声,来导入林老师:旨在引入课文,语言的过渡何老师:以学生为主体. 不妨让一个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然后请这个同学来谈谈感受.接着问掌声还能给人带来什么呢?由此引入新课.梅老师:让学生对课题提问,顺势引入新课,刚才我粗略看了一下教案,感觉主线不够清晰,丝雨,你是想抓英字的变化还是想抓什么?王老师:课题质疑,比较简便哦!但是没有营造一个比较好的氛围我也觉得梅的设计好陈老师:从大家的讨论中我们都再找更好的思路毛利荣:让学生谈谈何时何地听到掌声以及感受,这样导入钟老师:我也赞成先组织活动,如是借班上课,可以让学生来介绍一下自己,再引出掌声蒋老师:我也觉得毛老师的设计好,更贴近本课内容,英子的变化是主线陈老师:引出掌声以后,如果是我,我会让学生质疑,一个是先把两次掌声拎出来再一种是先观察小英的变化梅老师:我个人觉得初读课文时还是应该先理一理文章脉络的,如果学完生字马上提出几次掌声的字句,对中下生似乎比较难党老师:感悟掌声内涵,这样就没有把第二部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到位了陈老师:掌声只是人与人之间关爱的方式之一李老师:慢读,读顺课文.再慢读,理解大意.细读,体会掌声的内涵这样的设计不错.侯老师:我的看法是这样,问题也是据此预设的毛利荣:很多大赛规定的就是上第一课时,我们不可能象随堂课那样,所以第二课时的东西浓缩一下也是可以的庄老师:设计怎样的读书目的引领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三、掌声切入,走进小英。
12、走近演讲之前的英子3、走近演讲之后的英子。
王老师:1、直奔主题(1)孩子们,又读了一遍课文,读书中你们感受到那阵阵热烈的掌声了吗?(2)掌声在文中响起了几次?、直奔主题《掌声》教学设计(祥案)毛利荣《掌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作者是以回忆的语气来写这段小学的经历的。
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给了她鼓励的掌声,从此这阵阵掌声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教学要求: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4.抄写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英子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内容:谈话导入,扫除障碍;掌声切入,前后对比;聚焦掌声,学文悟理。
第二课时内容:指导积累,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情,导入课题。
1、教师谈话引入。
()2、在大家的掌声里,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是:掌声。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掌声给我们带来了信心,带来了快乐。
课文中的阵阵掌声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一遍课文。
有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前老师已经要求大家预习了,刚才我们又读了一遍课文。
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生字新词。
老师这有几个词,你们能读准吗?字词卡片出示:小儿麻痹症姿势落下了残疾情况镇定讲述情绪鼓励3、学生开火车朗读。
解释小儿麻痹症;提示“落”是多音字,读“lào ”。
4、齐读。
5、检查读书。
三、掌声切入,走进小英。
1、直奔主题(1)孩子们,又读了一遍课文,读书中你们感受到那阵阵热烈的掌声了吗?(2)掌声在文中响起了几次?(3)出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齐读。
a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b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热烈持久的掌声改变了文中小姑娘---英子一生的命运。
让我们走近小英,看看原来的英子是个怎样的小姑娘。
2、走近演讲之前的英子。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文字投影: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
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上课前她总是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他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
(1)你从“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这句话读出了什么?学生交流。
(英子忧郁自卑)你能把英子的默默无语、忧郁自卑读出来吗?(指名读)(2) 多么忧郁的小姑娘呀!英子的这种自卑与忧郁还表现在哪儿呢?(3)生默读2到3节,边读边画出最能表现英子忧郁自卑的词句。
指导朗读,读出小英的胆怯与无助。
3、走近演讲之后的英子。
(1)但不久,英子变了,她变得怎么样了?快从文中找到答案。
(从4、5节引领学生感悟掌声之后的英子)(2)后来的英子是那么自信开朗。
我们为英子的变化而感到高兴,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吧。
(指导读)三、聚焦掌声,感悟内涵。
(1)演讲前的英子忧郁自卑,演讲后的英子开朗自信。
是什么让她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让我们再来看看着两次掌声。
(再次出示两次掌声响起的句子)(2)创设情景,引领感悟。
A在这骤然间响起的掌声中,就有你的掌声。
孩子,你想通过掌声告诉英子什么?学生交流。
(相信学生在情境中更能切身感受到对英子的关怀与鼓励)B掌声再次响起,英子感激不已,她向大家深鞠一躬。
此时的她,千言万语已涌上心头。
如果你就是英子,面对关心你的同学们,你会说些什么?(3)掌声使英子战胜了自己,找到了自信。
让我们把对掌声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4)读到这里,你对掌声有新的理解了吗?(掌声中包含着大家的爱)(5)同学们的掌声一声声鼓励着英子走上讲台,同学们的掌声使英子有了自信。
这不是普通的掌声,这掌声里包含着孩子们的一颗颗童稚的爱心。
但爱心不仅仅就是掌声,在我们的生活中,爱还是什么?(爱是一杯热茶;爱是给爷爷奶奶捶背;爱是帮助别人;爱是陪孤独的小伙伴聊聊天;给孤独的小伙伴带去快乐。
此时,《爱的呼唤》的乐曲轻轻响起,画面播放在爱心中成长的画面。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1、爱可以有许多,请大家读这首小诗。
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爱是一句友善的讲话爱是炎炎夏日一缕清凉的风爱是寒冷严冬一杯温热的茶爱是瓢泼大雨中一把小花伞爱是……2、爱还是什么,请把你心中的爱写出来一起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