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8醉翁亭记

合集下载

初中八年级语文第二十八课《醉翁亭记》

初中八年级语文第二十八课《醉翁亭记》

语言特色(1)
——整散结合,富有韵律感。 若下列句子变成整齐句式,会有什 么感觉呢? 日出霏开,云归穴暝,晦明变化, 山间朝暮,野芳幽香,佳木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石出,山间四时。 朝往暮归,四时不同,乐亦无穷。
语言特色(2)
——“也”字文言句式
使得文章回环往复,形成一种 咏叹情调,并富有节奏感。
不久,太阳落山了,(只见)人影 散乱,那是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 林茂密成阴(逐渐阴暗),鸟到处鸣叫, 那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欢乐啊。然而 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 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 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是以他们的快乐 为快乐。酣醉了能和人们一起快乐,酒 醒后(又)能用文章叙述这些事情的, 那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人欧阳 修啊。
(3)课文写了哪 些 “乐”?
山水之乐 游人之乐
宾客之乐 禽鸟之乐 太守之乐
小组讨论欧阳“醉能同其乐 ”的感受。
总结:太守之乐不仅在于自然景色之美, 更重要的还在于与民同乐的这一文章主 旨,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同时也曲折 地反映了他由于政治上失意,仕途坎坷, 怀才不遇,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可倾 诉而又难以排遣的郁闷。 (表面热闹,内在深沉) 主旨:寄情山水,遣被贬之愁绪; 与民同乐,抒高尚之情怀。
第二课时
段落解释;每段相应题目
第一段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 壑 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 者,醉翁亭也。
第一段翻译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那些 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秀美。远看草 木茂盛,(显得)幽深秀丽的,那是琅 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 潺潺的水声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 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回 环,(沿着)山路弯转,有一座亭子四角 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飞架在泉上的, 那就是醉翁亭。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

背着东西的人 应答
休息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
腰背弯曲,这里指代老年人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 壑尤美,望
环绕 全、都
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 行六七里,
茂盛的样子 在山上,名词作状语 走
幽深秀丽
树林
山谷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
拟声词,形容水声 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名词作状语
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醉
回环,曲折环绕
靠近
翁亭也。
环滁皆山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其西南诸峰,林 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它西南方向的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 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山 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 也。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 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翁 去 八 百 年 , 醉 乡 犹 在
北宋 ·欧阳修
山 行 六 七 里 , 亭 影 不 孤
画荻教子
• 北宋时期,有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 叫欧阳修。文章写得很出色,在文学上 有很高的成就。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 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他的母亲一心 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 学呢?她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 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 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这就是历史上 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个亭子四角翘 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 是醉翁亭。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
建造 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情趣 于,介词 取号 称为 取名,命名。 就
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 曰醉翁也。醉翁之意 不来自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8醉翁亭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8醉翁亭记

第28课醉翁亭记冯村初中李桂娥第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2. 技能目标: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3. 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指导学生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使其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肩负民族、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1) 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2)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教课类型:讲读课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情景激趣《醉翁亭记》为千古名文,但却评价不一。

黄震在《黄氏日钞》卷六十一评价“《醉翁亭记》,以文为戏者也。

”王若虚在《滹南遗老集》卷三十六指出:“宋人多讥病《醉翁亭记》。

此盖以文滑稽,曰:何害为佳,但不可为法耳。

”而茅坤在《唐宋八大家文钞》卷四十九却认为:“文中之画。

昔人读此文谓如游幽泉邃石,入一层才见一层,路不穷兴亦不穷,读已令人神骨翛然长往矣。

此是文章中洞天也。

”爱新觉罗·弘历在《唐宋文醇》卷二十六指出:“盖于机畅则律吕自调,文中亦具有琴焉,故非他作之所可并也。

况修之在滁,乃蒙被垢污而遭谪贬,常人之所不能堪,而君子亦不能无动心者,乃其文萧然自远如此,是其深造自得之功,发于心声而不可强者也。

”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本文呢?本节课,我们通过背诵课文加深理解之后再让同学们作出自己的评价:二、合作探究、研讨课文1.根据第一段,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具体位置。

2.第二段描写的是什么景,抒发的是什么情?3.第三段写了哪些内容?4.第四段如何衬托太守之乐的?5.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学生讨论后探究1.(1)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山-泉-亭观察顺序(远—近大—小全景—局部)作用:有助于引起读者身临其境和探胜索幽的(2)得名:建亭人-命名者-亭名的由来-山水之乐作用;引出“乐”,为下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作铺垫(3)第一自然段:介绍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得名,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八年级下册语文28课醉翁亭记原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28课醉翁亭记原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28课醉翁亭记原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醉翁亭记》原文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

小编整理了关于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醉翁亭记的原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八年级下册语文28课醉翁亭记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八年级下册语文28课醉翁亭记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

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 28《醉翁亭记》重点语段训练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8《醉翁亭记》重点语段训练 (新版)新人教版

重点语段训练28 醉翁亭记(一)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与“宴酣之乐”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 B.辍耕之垄上 C.邻人之孀妻 D.渔人甚异之2.对第一段文字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髻”均指老人和小孩。

B.“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事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地写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3.第二段紧扣一个“乐”字来写,用____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句中表达的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有()A.“滁人游”的欢悦情景侧面反映了太守治下的政治清明;写“滁人游”,衬托了“太守醉”。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句的意思是: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老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C.“醉能同其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意为:太守说的谁?就是庐陵欧阳修。

(二)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__ ___,__ ___,___ __,___ __山间之四时也。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8课《醉翁亭记》课件 公开课获奖课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8课《醉翁亭记》课件 公开课获奖课件

欧阳修石刻像
5
作者简介及出处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 又号六一居士。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6
林壑 hè 翼然 yì
i 蔚然 wè 晦明 huì
潺潺 chá n 辄醉 zhé
环滁 chú 野蔌 sù 觥筹交错 gōng 伛偻 yŭ lǚ 琅琊 lá ngyá 阴翳 yì
全文以“乐”字为线索,通过 描写琅琊山的美景以及人们游山的 欢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旷达 情怀。
37
本文共用25个“而”,表示前后词句并列、承接、递进、修 饰、转折等关系。说说下列语句种“而”字的用法,体会它 们各自语气的轻重。
1.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2. 云归而岩穴冥。 3.朝而往,暮而归 4.溪深而鱼肥
“日出而林霏开”(朝)
16
“云归而岩穴暝”(暮)
17
“野芳发而幽香”
18
“佳木秀而繁阴”
19
“风霜高洁”
20
“水落而石出”
21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2
这两段的内容可以用哪 一 个字概括?
(1)课文那些地方 写了“美”?
23
诗情画意,秀丽多姿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
24
其二,朝暮变化之美。
39
(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应有陶醉语气)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 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 翁亭也 。
13
4、这段有一个名句,也是文章点题句,请将它 找出来。
5、点明文章主线的是哪句话?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8课 醉翁亭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8课 醉翁亭记

背着东西的人 腰背弯曲,这里指代老年人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
休息 应答 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搀扶,带领,这里指代小孩子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 宴也。 清 野味 错杂的样子 菜蔬 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 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 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 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 滁州的人们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 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 泉水香甜而酒水清,山中的野味野 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的,这是太 守的酒宴啊。
山-泉-亭(远—近 大—小
全景—局部)
醉 有助于引起读者身临其境和探胜索幽的兴致 翁 亭 建亭人—命名者—亭名的由来—山水之乐
引出“乐”,为下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 乎山水之间也”作铺垫
第一自然段:介绍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得名,并指 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开篇点题,由“醉翁亭”引出“乐”这一全文主 线。
修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
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
识。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与范仲淹等共谋
革新。晚年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思想渐趋保守,对王
安石部分新法有所抵制和讥评;但比较实事求是,和司
马光等人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
六一居士来历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 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 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变化不一,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野花
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
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秋高气爽,
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 里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时作业2:第28课 醉翁亭记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时作业2:第28课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醉翁亭记(一)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临溪而渔身临其境 B.山间之朝暮暮色苍茫C.杂然而前陈推陈出新D.觥筹交错一筹莫展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①云归而岩穴暝()②佳木秀而繁阴()3.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②③4.用简洁的语言归纳第②段的段意。

5.第三段“太守之乐其乐”中太守的“乐”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太守为什么“醉”呢?用自己的话概括。

7.欧阳公记①成,远近争传……凡商贾②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③,以赠官,可以免税。

注:①“记”指《醉翁亭记》;②“商贾”:商人;③“关征”:查税征税醉翁亭记(二)甲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琅琊.(yá)酒洌.(lì)饮少辄.醉(zhé)
B.林霏.开(fēi)伛偻.(lǒu)云归而岩穴暝.(míng)
C.山肴野蔌.(sù)晦.明变化者(huì)林壑.(hè)
D.树林阴翳.(yì)水声潺.潺(cán)觥.筹(gōng)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而深秀者()
(1)蔚然
..
(2)伛偻
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
(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4)负者
歌于途()
..
而幽香()()
(5)野芳发
..
(6)醉翁之意.不在酒()
3.下面加点的“而”字表修饰的一项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按要求填空。

(1)《醉翁亭记》以“____”和“____”二字提挈全篇。

结尾部分用“________________”一句就把二者统一起来,点明了全文主旨。

(2)从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脱化出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7.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负/者歌于途
B.已而夕阳/在山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庐陵/欧阳修也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9.选文第①段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用意?
10.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怎样的?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第11~13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

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

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

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①,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选自[清]郑燮《游江》)注:①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2)名.之者谁()
(3)心窃乐.之()
(4)学者诚.能八面玲珑()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13.读懂山水。

(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

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了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

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表达交流
14.本单元学过的三篇文章《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都写到了“乐”,请结合课文,谈谈你对三人“乐”的理解。

体验中考
15.(2013·四川资阳中考)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材料二: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每年浪费的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千克,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即使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

与此同时,饥饿却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

全球平均每年有一千万人因饥饿丧生,每六秒就有一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

(1)从以上两则材料中我们发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解决办法是______________。

(2)黄先生对一个叫“徐侠客”的网友发起“光盘行动”特别不理解。

他认为,请客就是要让餐桌上的菜剩得越多越有面子。

针对黄先生这一说法,如果你是“光盘行动”的发起者,请你写几句话劝诫黄先生。

(3)将材料一的前两句话扩展成一段话。

(要求50字左右,并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1.C 解析:A项的“洌”应读“liè”;B项的“偻”应读“lǚ”;D项的“潺”应读“chán”。

2.(1)茂盛的样子(2)腰背弯曲,这里代指老人(3)尽兴地喝酒(4)背着东西的人(5)香花;开放(6)情趣
3.D 解析:A项的“而”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B项的“而”表示顺承关系;C 项的“而”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却”;只有D项表修饰关系。

4.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5.(1)醉乐醉能同其乐(2)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用意或别有用心课内品读
6.B 解析:B项,加点词意思均是“离开”。

A项,断绝/极;C项,知道/通“智”,智慧;D项,命中/里。

7.D 解析:A项,至于/负者歌于途;B项,已而/夕阳在山;C项,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8.(1)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2)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

9.众人游宴之乐,揭示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

10.解析: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谈看法。

参考答案: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

在实际生活中,我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

他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课外拓展
11.(1)靠近(2)命名(3)以……为乐(4)确实
12.(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第二天,我拜访了这户人家,静静地坐了很久。

13.(1)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2)示例: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
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14.示例:柳宗元被贬,寄情山水排遣郁闷,“乐”是暂时的,“悲”才是感情的主调,他没有走出个人忧乐的囹圄,属于“以物喜,以己悲”的“迁客骚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这种心怀天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厚重的责任感千百年来令人敬仰;欧阳修能在逆境中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更多了一分潇洒与轻松,令人欣赏。

15.(1)粮食来之不易,我国餐饮浪费食物现象非常严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2)黄先生:你好!粮食来之不易,请客够吃就行。

“爱惜粮食,厉行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吃光盘中餐这并不失面子。

如果能用多余的粮食去拯救饥饿的人群,那才是最好的面子。

希望你爱惜粮食,更欢迎你加入到我们的“光盘行动”队伍中来。

(3)夏日的中午,太阳像一个火球,高高挂在空中,把大地晒得滚烫,一位老农在地里辛勤地锄草。

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面颊不断地往下流,滴在泥土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