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药材概况.docx
贵州中药资源优势与中药材生产发展概况
![贵州中药资源优势与中药材生产发展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8da3c9ede45c3b3566ec8b76.png)
贵州中药资源优势与中药材生产发展概况贵州中药资源优势与中药材生产发展概况【发布时间】:2009-08-25【部门】:信息咨询部【阅读人数】: 571 贵州中药资源优势1.1 生态优势贵州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地势呈西高向北、东、南三面倾斜,西部海拔1500~2800m,中部1000m左右,东、南、北部边缘河谷地带500m左右,立体高差悬殊形成复杂多变的地型地貌,山丘广布,森林资源丰富,河流纵横,形成强列切割。
且属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7月份平均气温24~26℃,1月份平均气温4~6℃,日均10℃以上气温长达8个月,无霜期在260~280天。
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省内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1500mm,季节分布较匀,光、热、水最佳匹配,适宜于多种药用植物、动物的生长繁衍。
1.2 品种优势贵州省是中药资源大省,特定的气候条件适宜多种药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而且质量好;复杂的地质条件,地下矿藏丰富,蕴藏着许多矿物药。
据中药资源普查统计,全省药用动植矿物资源共有4290种,其中植物药3924种,隶属275科,1384属;动物药289种,矿物药77种。
全国统一普查的363种重点品种中,贵州有产的326种,占89.61%,国家收购的中药材贵州有250种。
珍稀名贵品种:珠子参、虫草、艾片、麝香、牛黄、穿山甲等。
道地品种:天麻、杜仲、石斛、厚朴、黄柏、首乌、胆草、天冬、黄精、银花、桔梗、吴茱萸、黔党参、五倍子、半夏、桃仁、雷丸、南沙参、毛慈姑、马槟榔、仙茅、冰球子、白及、重楼、茯苓、朱砂、水银、明雄黄。
家种(家养)品种:野变家及引种成功,并能提供一定商品的大约有80种。
主要有天麻、杜仲、厚朴、黄柏、吴茱萸、金银花、乌梅、茯苓、石斛、五倍子、白术、云木香、麦冬、山药、菊花、牛膝、桔梗、白芷、瓜蒌、红花、延胡索、女贞子、干姜、大黄、泽泻、生地、玄参、丹皮、香橼、无花果、紫苏、白芍、鱼腥草、艾纳香、板蓝根、砂仁、大力子、枳壳、栀子、木瓜、薏苡、荆芥、火麻仁、莱菔子、三尖杉、喜树等。
贵州省中药资源整理报告
![贵州省中药资源整理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1d6ebd4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3.png)
贵州省中药资源整理报告贵州省中药资源整理报告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位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面积约17万㎞2,境内多高山河谷,地势起伏较大,全省西高东低,西部最高2900m,南部最低河谷137m,平均海拔约1000m;高原山地占87%,丘陵占10%,盆地为3%。
贵州气候垂直差异明显,生态环境复杂,自然植被类型多样,植物种类繁多,境内既含有丰富的暖温带植物成分,又含有丰富的热带植物成分。
因此中药资源十分丰富。
铜仁地区位于贵州东北部,下有6个县、2个自治县、1个县级市和一个特区,总面积18023km2。
区内有武陵山脉,海拔2493m,此外多为8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属中压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湿度大,日照少。
主要土壤类型为红壤、黄壤、黄棕壤、石灰土,主要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等。
其代表性中药为吴茱萸、半夏、杜仲、金银花、天冬、夏冬、百合、栀子、雄黄、石菖蒲、白芍、白芨独活等。
黔东南州位于贵州东南部,下有16个县,总面积为30302km2。
最高海拔达2178.8m,最低海拔为137m,属于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主要土壤为红壤或红黄壤。
黔东南州地处黔中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广西盆地过渡斜坡地带。
由于都柳江、清水江、舞阳河的深度切割,形成了州内十分复杂的地貌结构,使州内的气候、植被有明显的过渡性,并引起了生物气候的变化和水热条件的再分配,使州内的药用植物种类繁多,且具有多种植物区系成分。
1、东南部从、榕峡谷区,此区包括从江县、榕江县(除乐里区)黎平县的龙额、水口区。
区内年均温>18℃,≥10℃,累积温达5600℃以上,无霜期300—330天,年降水量1200毫米左右,土壤南部与桂北接邻处为红壤,中北部为红黄壤,此区为低热微湿润气候区。
植被为南亚热带成份植被地区,常有两广植物区系的加入,原始植被与桂北的常绿栎林相似,为州内盛产药区。
贵州药用植物
![贵州药用植物](https://img.taocdn.com/s3/m/8d24583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9.png)
贵州药用植物贵州,中国南方面积最大的省份,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这里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也融合了本地特有的植物文化。
贵州省本土植物超过6000种,其中药用植物超过400种,其中包括野生、更多的栽培植物,以及独特的栽培方式,这些植物构成了贵州特有的药用植物文化。
贵州的药用植物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比如:芦根、拉立、葛根、大肠草、马兜铃等。
芦根属于湿热性,有清热解毒、补血活血、安胎活表等功能;拉立属于苦涩性,有清火热、调经止痛、消炎止血等功能;葛根是温和的,有缓解痉挛、调经止痛的功能;大肠草属于温热性,有清热解毒、补血助气的作用;马兜铃属于甘苦性,有清热解毒、祛风湿、活血调经等功能。
这些药用植物有着独特的药用效果,在贵州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它们被广泛用于药房、中药饮片制作以及临床治疗中。
贵州本土特有的药用植物有着传统的文化底蕴,还与民族特点,气候及地理环境相结合,形成了贵州特殊的药用植物文化。
在贵州,药用植物不仅仅是用来调理身体健康,他们也是贵州民间传统艺术和文化的一种重要内容,被用于各类文化传唱活动,如民俗曲艺和神话传说等。
贵州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历史也很悠久。
据史料记载,早在汉朝,就有赵青乔、赵嘉逊等著名的药学家提出了一些贵州药用植物的药膳、药方等。
明朝期间,贵州药用植物也开始大量使用,例如:毛婆子草、重楼草、毛斗草等,有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从而得到了极大的推崇。
今天,贵州药用植物已经成为贵州一大宝贵财富,政府也重视药用植物资源的发掘利用,积极支持传统草药的推广应用,同时积极推进药用植物的研究开发工作,发展草药药研发,加强药用植物资源管理,发挥植物药物在贵州传统药物养生和疾病诊治方面的作用。
贵州药用植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及中国现代药物发展的重要资源,应该受到充分重视,得到全面支持和发展。
科学研究贵州药用植物资源,发挥传统文化在药物发展方面的作用,不断优化贵州药用植物的质量结构,进一步提高药用植物的药效活性,将贵州药用植物发挥出更好的传统文化价值,为贵州乃至全国的疾病预防和治疗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中药资源
![中药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4bee5267f5335a8102d220c7.png)
• • •
•
• • •
•
• • •
• •
3 实现贵州中药长足发展的建议 3.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组织机构 省政府、各有关部门将中药材作为一个经济支柱产业来建设,充分认识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 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和组织管理,落实发展中药现代化产业的相关政策,积极组织实施,保证中药材产业的持续稳步发展。 3.2 切实落实有关政策,保持长期稳定 抓好道地药材基地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挥优势,重点结合农业产业化 经营、生态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重点选择适宜地区发展各具贵州道 地药材种植专业户、专业村、专业合作社,鼓励 和扶持有条件的企业立足贵阳、面向全省,采取“政府+企业+农户”的模式发展种植规范化、集约化、规模化的药 材生产基地, 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原料保证。 3.3 加快建立“科技兴药”的激励机制 充分发挥近临省会城市科技、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依托科研机构、高等 院校和科技人员抓好农民的技术培训。鼓励和支持省内外医药专家和科技人员以 科研成果转让、技术入股、资金注入、联合协作 等方式参与基地建设和产品开发;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选择适宜地区建设规模化中药材基地,发展跨地域、跨行 业、跨所有制 的经济技术协作;鼓励支持各类协会、学会和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参与基地建设。 3.4 加大建设投入力度 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机遇,积极争取生态建设资金建设地道中药材生产基地;立足优势资源选好 项目,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扶持企业、农户争取信贷资金;有计 划地安排部分退耕还林药、水土保持、农业开发等资金用于药材 基地建设,加大财政投入。 3.4.1 加快公司化运作步伐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开放资源,敢于让利于外,努力扩大 对外开放,抓好引资建设。创新多种组织形式和建设模式,采取优 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利互惠的方式面向全省规划 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为推进全省中药现代化进程提供基础保障。 3.4.2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认真抓好舆论宣传和引导,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投资环境。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现 行法规和政策落实的调查研究,及时配套完善相关规章和政策措 施,努力为制药企业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加大宣传力度,抓好 典型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搞好协调服务,及时化解和排除各种矛盾,努力为制药企 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 件。 3.5 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上,原则上用25%以上退耕的土地发展,要进一步 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科学决策,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 续发展。中药材产业发展要在充分调查 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当地优势、市场需求、社会经济状况等条件,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充分发挥贵州省民族特色药的优势和 特 点。同时在发展中坚持高起点的建设标准,按国家GAP、GMP、GSP的标准规范实施,逐步建立和扩大生产基地、开拓市场,增 强市场竞争力,实现中药材 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6 加强宣传培训,做好试点示范 3.6.1 加强宣传 用多种方式宣传教育广大群众,让农户充分认识到发展中药材种植是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逐步转变落后的传统农业观念,宣 传落实退耕还林(药)的有关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激 发种植生产中药的热情。 3.6.2 大力开展培训工作 一是要加强对干部培训,让干部懂行;二是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熟悉和掌握GAP、GMP、 GSP,形成一支专业过硬的技术队伍,在具体实施中,负责组 织和技术指导;三是要大力培训农民,使其掌握中药材种植的基本 知识、栽培管理技术要点、按GAP标准的操作技术等知识,培训一支种植中药材的农民骨干和带 头人队伍,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 水平,确保中药材种植质量。 3.6.3 做好试点,建设苗药标本园 建立1个苗药标本园,专人负责进行规范种植和管理,完成种质收集、整理、保存、观察研 究等工作,并与相关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合作,使之成为GAP展示 基地的一个集种质收集、整理、保存、观察研究、开发展 示、培训、参观学习的一个展示基地。
贵州药材有哪些
![贵州药材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dd829fb7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d.png)
贵州药材有哪些贵州地处中国的西南部,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草药资源。
药材作为中医药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生长在贵州地区的常见药材,以及它们的药用价值。
一、薏苡仁薏苡仁,又称苡米,在贵州地区广泛种植。
薏苡仁是一种黄色的小颗粒,可以作为食物也可以入药。
它有清热利湿、健脾止泻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腹痛、脾胃湿滞等病症。
此外,薏苡仁还可以用于美白和祛斑,是一种常见的美容食材。
二、黄芪黄芪,是贵州常见的中草药之一。
黄芪具有补气养血、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于治疗体虚乏力、气短乏力等病症,对于改善人体的免疫力和缓解疲劳具有显著作用。
此外,黄芪还可以用于促进伤口愈合,加快身体康复。
三、当归当归,又称女药、川芎,是一种常见的贵州药材。
当归具有补血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对于月经不调、经期疼痛等妇女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同时,当归还可以用于改善面色暗黄、肌肤不光滑等问题,是女性美容常用的草药之一。
四、石斛石斛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贵州地区是其主要产地之一。
石斛具有滋阴养肺、益气补肾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病、肾病等疾病。
石斛还被广泛应用于美容领域,其提取物可以用于护肤品的制作,具有保湿、抗衰老等效果。
五、川贝母川贝母是一种常见的贵州药材,也是中国传统草药中的名贵药材之一。
川贝母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在中医药学中经常用于治疗咳嗽、哮喘等病症。
此外,川贝母还可以用于消食化痰、提高消化功能。
六、柴胡柴胡是贵州地区常见的一种中草药,具有理气解郁、活血化瘀的功效。
中医药学认为,柴胡可以用于治疗气滞、肝胆湿热等疾病,对于调节情绪、改善情绪不稳定有一定的作用。
柴胡还可以用于改善肝功能、降低胆固醇,是一种保肝药材。
以上所介绍的仅仅是贵州地区药材的冰山一角,贵州拥有众多的草药资源,其中许多药材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了解和利用好这些药材,可以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并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贵州中药资源优势与中药材生产发展概况
![贵州中药资源优势与中药材生产发展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4936cc953968011ca30091aa.png)
贵州中药资源优势与中药材生产发展概况【发布时间】:2009-08-25【部门】:信息咨询部【阅读人数】: 571 贵州中药资源优势1.1 生态优势贵州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地势呈西高向北、东、南三面倾斜,西部海拔1500~2800m,中部1000m 左右,东、南、北部边缘河谷地带500m左右,立体高差悬殊形成复杂多变的地型地貌,山丘广布,森林资源丰富,河流纵横,形成强列切割。
且属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7月份平均气温24~26℃,1月份平均气温4~6℃,日均10℃以上气温长达8个月,无霜期在260~280天。
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省内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1500mm,季节分布较匀,光、热、水最佳匹配,适宜于多种药用植物、动物的生长繁衍。
1.2 品种优势贵州省是中药资源大省,特定的气候条件适宜多种药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而且质量好;复杂的地质条件,地下矿藏丰富,蕴藏着许多矿物药。
据中药资源普查统计,全省药用动植矿物资源共有4290种,其中植物药3924种,隶属275科,1384属;动物药289种,矿物药77种。
全国统一普查的363种重点品种中,贵州有产的326种,占89.61%,国家收购的中药材贵州有250种。
珍稀名贵品种:珠子参、虫草、艾片、麝香、牛黄、穿山甲等。
道地品种:天麻、杜仲、石斛、厚朴、黄柏、首乌、胆草、天冬、黄精、银花、桔梗、吴茱萸、黔党参、五倍子、半夏、桃仁、雷丸、南沙参、毛慈姑、马槟榔、仙茅、冰球子、白及、重楼、茯苓、朱砂、水银、明雄黄。
家种(家养)品种:野变家及引种成功,并能提供一定商品的大约有80种。
主要有天麻、杜仲、厚朴、黄柏、吴茱萸、金银花、乌梅、茯苓、石斛、五倍子、白术、云木香、麦冬、山药、菊花、牛膝、桔梗、白芷、瓜蒌、红花、延胡索、女贞子、干姜、大黄、泽泻、生地、玄参、丹皮、香橼、无花果、紫苏、白芍、鱼腥草、艾纳香、板蓝根、砂仁、大力子、枳壳、栀子、木瓜、薏苡、荆芥、火麻仁、莱菔子、三尖杉、喜树等。
(完整word版)贵州中草药资源概况
![(完整word版)贵州中草药资源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60399c5b49649b6649d74742.png)
贵州中草药资源概况贵州药用动植矿物资源共有4290 种,其中植物药3924 种,动物药289 种,矿物药77 种。
全国统一普查的363 种重点品种中,贵州有产的326 种占89.61%,国家收购的重点药材贵州有250 种。
在贵州有分布,具有较高药用价值,在国内外有一定地位、影响、质量佳的中药,代表品种有:天麻、吴茱萸、金果榄、南沙参、毛慈菇、白芨、黄连、石斛、南沙参、竹节人参、杜仲、黄柏、半夏、天冬、首乌、银花、虫草等等。
特有种药用植物:特有种是指目前在贵州省境内发现有分布并具有药用价值而我国其它地区乃至世界各地无分布的物种,其代表物种有:银背叶党参、梵净山冠唇花、梵净山火绒草、梵净山紫苑、梵净山石斛、梵净山小檗、梵净山蒲儿根、短茎淫羊藿、黔蒲儿根、贵州柴胡、贵州地黄连、长苞景天、小檗、小叶淫羊藿、德务淫羊藿、贵州鹿蹄草、贵州缫丝花、花溪娃儿藤、黔苣苔、花叶菝葜、淫羊藿、德务淫羊藿、贵阳鹿蹄草、贵州橐吾、贵州金丝桃等。
栽培药材:是指贵州野生变家种,引种成功并具有一定规模及产量的中药材,其代表品种有:天门冬、天麻、杜黄柏、仲黄柏、吴茱萸、金银,石斛、火麻仁、枳壳等。
大宗药材:是指我省产量较大,分布较广,其经济效益较高的中药材,其代表品种有:天门冬、大青叶、银花、桔梗、白芍、瓜篓、首乌、板蓝根、淫羊藿、泡参、白芨、半夏、夜交藤、女贞子、三颗针等。
道地药材:天冬、天麻、杜仲、石斛、厚朴、黄柏、何首乌、龙胆草、黄精、金银花、吴茱萸、黔党参、五倍子、半夏、桃仁、雷丸、南沙参、毛慈姑、马槟榔、仙茅、冰球子、白芨、重楼、茯苓等。
其它经济价值的中药材:是指既有药用价值,又有其他重要经济价值的中药材。
其代表品种有:五倍子、山药、土茯苓、女贞子、鱼腥草、蜘蛛香、魔芋、银杏、木姜子、山苍子、百合等。
省内各地区药材资源分布:1. 铜仁地区内有武陵山脉,海拔高达2493 米,此外多为800 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湿度大,日照少。
贵州药材
![贵州药材](https://img.taocdn.com/s3/m/98dde64be45c3b3567ec8bb6.png)
四、茯苓的功能主治
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 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 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 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 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 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 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 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 用。但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 服。
石斛
三、石斛的生活习性
石斛属植物为附生植物,生境独特,对小气候环境 要求十分严格。多生于温凉高湿的阴坡、半阴坡微 酸性岩层峭壁上,群聚分布,上有林木侧方遮阴, 下有溪沟水源,冬春季节稍耐干旱,但严重缺水时 常叶片落尽,裸茎渡过不良环境,到温暖季节重新 萌发枝叶。常与地衣、苔藓植物以及抱石莲、伏石 蕨、卷柏、石豆兰等混生。石斛以其密集的须根系 附着于石壁砂砾上吸收岩层水分和养料,裸露空中 的须根则从空气中的雾气、露水吸收水分,依靠自 身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因此,石斛受小气候环境 中水分,尤其是空气湿度的严格限制,分布地域极 为狭窄。
四、天麻的功能主治 天麻为兰科天麻属,天麻的块茎有补脑强身、降 压安神、增益力气等功效,主治头晕目眩、眼花、 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高血压等症。有天 麻制成的药品和保健品是旅游的馈赠的佳品。
杜仲
一、杜仲在中国的分布及形态特征
杜仲为杜仲科落叶乔木植物杜仲 的树皮。为中国特有植物,主产 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 如将树皮折断时,可看见皮中有 银丝如绵,故又名绵杜仲。 杜仲高达20米,小枝光滑,单叶 互生;椭圆形或卵形,先端渐尖, 基部广楔形,边缘有锯齿,幼叶 上面疏被柔毛,下面毛较密,老 叶上面光滑,下面叶脉处疏被毛; 叶柄长1~2厘米
五倍子
一、五倍子的分布
我国五倍子的主要产地 集中分布于秦岭、大巴 山、武当山、巫山、武 陵山、峨眉山、大娄山、 大凉山等山区和丘陵地 带。垂直分布为海拔 250-1600米,以500600米较为集中。
贵州十大道地中药材排行榜
![贵州十大道地中药材排行榜](https://img.taocdn.com/s3/m/491fe744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c.png)
贵州十大道地中药材排行榜贵州地处中国西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植物资源,其中包括众多珍贵的中药材。
这些道地中药材以其独特的药性和药用价值,在中医药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贵州十大道地中药材的排行榜,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长的宝贵财富吧!一、黄芪黄芪,又名黄精,是贵州最重要的道地中药材之一。
其根部富含黄酮类、异黄酮类、皂苷类和多糖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固表的功效。
贵州产的黄芪质量上乘,广泛应用于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中。
二、川贝母川贝母,是贵州地区最著名的中药之一。
它生长在贵州的高山地区,叶片厚实,质地坚韧,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
贵州的川贝母品质优良,药效显著,受到了中医界的高度认可。
三、当归当归,在中医药中是一味极为重要的药材,被誉为“女人之药”。
贵州生产的当归,因其生长环境独特,品质上乘,养血活血、调经补气的功效更为显著。
许多中药饮片和养生品中都少不了当归的身影。
四、百合百合,被誉为“花中之王”,是贵州地区的特产之一。
贵州的百合质地鲜嫩,味道香甜,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清心润肺、益肾养阴的功效。
广泛用于炖汤、煲粥等食疗方面。
五、石斛石斛是中药中的名贵药材之一,贵州是其主要产区之一。
贵州的石斛生长在高海拔、阴湿的山区,具有滋阴养颜、清热解毒的功效。
在中药市场上,贵州的石斛备受青睐。
六、苦参苦参,是贵州著名的道地中药材之一。
苦参是豆科植物,其种子具有清热解毒、祛瘀止痛的疗效。
贵州的苦参质量优良,因此备受中医界的推崇和喜爱。
七、黄连黄连,被誉为“草本黄金”,在中医药中具有重要地位。
贵州的黄连品质上乘,富含苦味成分,具有清热燥湿、消炎解毒的功效。
广泛应用于中药方剂和中药制剂中。
八、党参党参,属于五加科植物,是贵州重要的中药材之一。
贵州的党参质量优良,具有益气补脾、生津止渴的功效。
不仅应用于中药饮片,还在保健品、食品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贵州省中药材种植
![贵州省中药材种植](https://img.taocdn.com/s3/m/509dac4f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f.png)
贵州省中药材种植贵州省是中国中药材种植的重要基地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植物资源,成为中药材种植的理想地区。
下面将从贵州省中药材种植的潜力、特点、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贵州省中药材种植具有巨大的潜力。
贵州地处亚热带和温带交界地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均降雨量丰富,这为中药材的种植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
此外,贵州山多地少,土壤贫瘠,适合大部分中药材的生长。
另外,贵州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有很多品种适合进行中药材种植,比如黄花菜、何首乌、知母等。
这些优势为贵州省中药材种植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贵州省中药材种植具有独特的特点。
贵州省分布着大量的山区,特别是黔东南地区,山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60%以上。
这些山区往往海拔较高,气候凉爽,有较为丰富的植物资源。
农民可以在山区进行中药材的种植,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民收入,同时保护山区生态环境。
此外,贵州省还拥有丰富的野生中药材资源,可以进行科学规范的采集,提高野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再次,贵州省中药材种植的发展现状。
贵州省中药材种植的规模逐年扩大,种植品种也在不断丰富。
目前,贵州省中药材种植以黄花菜、何首乌、知母等品种为主,种植范围广泛,品种较为单一。
贵州省政府积极支持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加大对中药材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种植中药材的技能和技术水平。
同时,贵州省也不断加强对中药材的质量监管和标准制定,提高中药材的质量水平,提升产品竞争力。
最后,贵州省中药材种植面临的挑战。
一是市场需求不足。
中药材市场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政策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可能出现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中药材种植需要农民具备相应的技术和知识,但贵州省的农民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限制了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
三是生产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一些中药材种植户缺乏科学的种植管理经验,导致产量和质量难以保证。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贵州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贵州药材介绍
![贵州药材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4ed6f3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68.png)
贵州药材介绍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形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尤其在药材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贵州药材,以及它们的产地、特点和功效。
一、鸡血藤鸡血藤是贵州药材中的瑰宝,其主要生长在贵州的木黄山地区。
其茎蔓延于山间,形成了壮观的藤蔓景观。
鸡血藤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剂中,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等功效。
同时,它还是一种优质的中药材,味道独特,香气扑鼻。
二、苦丁茶苦丁茶是贵州地区的特产,主要产于贵州南部的雷山、罗甸等地。
苦丁茶属于花草茶的茶类,具有清热解毒、消暑解渴的功效,尤其适合夏季饮用。
苦丁茶呈棕褐色,茶叶带有微苦的口感,口感醇厚。
三、金银花金银花是中国著名的中药之一,而贵州的金银花以质优价廉而闻名。
贵州的黔西南等地种植了大量的金银花,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产业。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解热退烧的功效,尤其适用于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
四、川贝川贝是贵州重要的中药材之一,主要产于贵阳附近的盘县。
川贝是一种名贵的草本植物,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具有润肺止咳、清热化痰的功效。
川贝的内部有着类似珍珠的颗粒状物质,质地坚硬,因此也被称为“川贝母”。
五、板蓝根板蓝根是贵州特有的中草药,主要产于贵阳市区以及毕节、都匀等地。
板蓝根是一种呈蓝色的中药材,因此得名。
它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并且常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等疾病。
板蓝根还可以制成板蓝根颗粒剂、板蓝根口服液等制剂,方便患者服用。
总结:贵州作为中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地理优势和药材资源。
鸡血藤、苦丁茶、金银花、川贝和板蓝根等药材具有独特的地域特点和功效。
贵州的药材产业正逐渐发展壮大,为中药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希望贵州的药材产业能够进一步发展,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概貌(一)
![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概貌(一)](https://img.taocdn.com/s3/m/d3142d1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71.png)
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概貌(一)贵州自古就有“夜郎无闲草,黔地多灵药”的美誉,近年来,依托丰富的药材资源优势,贵州省大力开发以苗药为主的中药民族药品牌。
“十二五”期间,以苗药为代表的中药民族药产业已成为拉动贵州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
贵州是中药资源大省,现有中药材品种资源4802种,占全国中药材种类总数的40%,居全国第2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药独家品种共有154个,占全省药品品种总数16%。
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优势,2014年,贵州省苗药产业的产值达到180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48.5%。
,是全国销售额最大的民族药。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进行解析,以期为读者展示其概貌。
一、产业发展态势(一)中药材种植领域1、中药材人工种植及野生保护抚育总面积(单位:万亩)2、种植面积达10万亩的中药材品种数量(单位:个)3、近年来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中药材品种数量(二)医药工业方面1、近年来医药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单位:亿元)2、品种销售收入上亿元的品种数量(单位:个)(三)中药民族药科技方面1、中药民族药产业领域专利申请数量(单位:个)2、主要医药企业、中药领域院所机构科技项目经费总支出(单位:亿元)二、贵州省主要医药产业园区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围绕18个道地特色中药材大品种,贵州省在全省38个重点县(市、区)打造规范种植及良种繁育基地。
四、中成药、民族药制药企业概览与分布1、部分中成药民族制药工业企业概览2、中成药民族制药工业企业分布版权声明:本文为中药大品种联盟(BBTCML )原创发表。
作者:李振坤。
编辑:轻安。
欢迎转载,转载请标注作者和出处。
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概貌(二)
![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概貌(二)](https://img.taocdn.com/s3/m/cf78c906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2.png)
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概貌(二)导读产业发展态势贵州省主要医药工业园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中成药、民族药制药企业概览与分布本文将从其他角度继续深入解读。
五、重点培育的中药材大品种、中成药大品种(一)重点培育的中药材大品种(二)重点培育的中成药民族药大品种(三)中成药民族药品种分布(四)2017版医保目录新增品种在中成药增加206(民族药43)个品种中,贵州省13家企业的18个品种新进目录,其中新进独家专利品种12个,独家剂型品种6个;贵阳市10家企业13个品种新进目录,其中新进独家专利品种7个,独家剂型品种6个。
六、近年来产业支持情况(一)财政支持1.省内企业成功并购省外企业并将工厂搬迁到贵州的,省级一次性奖励200万元,项目所在地市、县政府奖励300万元;2.省内优强企业并购省内企业的,省级一次性奖励100万元,项目所在地市、县政府奖励200万元;3.通过国家中药再评价的大品种,省级一次性奖励100万元,企业所在地市、县政府奖励200万元;4.进入中国药典(2015年版或增补本)的品种,省级一次性奖励50万元;5.取得国家新药证书的品种,省级一次性奖励100万元,企业所在地市、县政府奖励200万元;6.对首仿专利到期的原研药转移到贵州生产且获得新版GMP认证的,每个品种省级一次性奖励50—80万元;7.并购、激活省内“休眠”、“半休眠”品种且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元的,省级一次性奖励50万元。
8.企业外包研发成果在贵州投产后年销售收入达到3000万元的,企业所在地县级政府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9.对投资超过5000万元的专业化公共研发技术服务平台,项目所在地市级政府认定后给予投资额5%的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二)税收支持1.新投资注册的医药企业,投资额在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上的,从企业投产之日起3年内,企业所交纳的增值税地方分成部分,由企业所在地市、县政府全额补助给企业,用于支持企业发展。
贵州毕节市及赫章县中药材种植基本情况介绍
![贵州毕节市及赫章县中药材种植基本情况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c790a6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7.png)
贵州毕节市及赫章县中药材种植基本情况介绍第一篇:贵州毕节市及赫章县中药材种植基本情况介绍智纲智库(王志纲工作室)大富得道健康项目贵州毕节市及赫章县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情况目录一、毕节市中药材产业概况 .......................................... 2 (1)总体情况................................................... 2 (2)特色县区 (3)二、赫章县中药材产业概况 .......................................... 4 (1)种植情况................................................... 4 (2)园区基地................................................... 5 (3)重点企业 (5)三、毕节特色刺梨种植情况 .......................................... 6 (1)发展概况................................................... 6 (2)基本功效................................................... 6 (3)产品应用 (7)1 智纲智库(王志纲工作室)大富得道健康项目一、毕节市中药材产业概况(1)总体情况毕节与贵阳和遵义构成贵州金三角,乌蒙山腹地,川、滇、黔之锁钥,长江珠江之屏障,是乌江、北盘江、赤水河发源地。
自古历史悠久,夏为梁州献域,殷周至元朝,属古夜郎、罗施等国。
毕节地区盛产核桃、茶叶、生漆、油菜、辣椒、大蒜、天麻,杜仲、五倍子等农特产品,享有“中国竹荪之乡”、“中国天麻之乡”、“中国皱椒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中国漆城”、“天然药园”之誉。
贵州作为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地之一
![贵州作为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地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7b6f375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1.png)
贵州作为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地之一贵州作为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地之一,现有中药材品种资源4802种,占全国中药材种类总数的40%,居全国第2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94.64万亩,居全国第3位。
目前,该省医药产业已涵盖中成药、中药饮片、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生物制品、医疗器械、药用包装材料和卫生材料、中药种植业等七大门类。
全省医药工业企业已达254户,其中药品生产企业155户,医药高新技术企业36户,建立医药科研平台38个,涌现出益佰、百灵、信邦、汉方、神奇、同济堂等一批重点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药独家品种154个,占全省药品品种总数16%。
2014年,全省苗药销售产值突破150亿元,是全国销售额最大的民族药。
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
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该省不断加大中药材种植资金投入,中药材种植面积及规模增长迅速,中药材种植及野生保护抚育面积大幅增长,仅2014年扶贫资金投入2亿元,共完成中药材种植面积35.8万亩,全省中药材面积达494.64万亩。
中药材基地建设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第一车间”。
在中药材基地建设中,各地结合地域特点和资源禀赋,采取林药结合、草药结合、粮药结合、果药结合等模式,集中人力物力,加快基地建设步伐,增强了中药材品种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
截至目前,该省已建成规范化、标准化中药材品种种植试验示范基地40余个,山银花、太子参、杜仲、花椒4个品种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刺梨、生姜、厚朴、薏苡仁4个品种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天麻、太子参、薏苡仁、山银花、石斛、刺梨、艾纳香、钩藤等拳头产品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该省提出将着力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中药材现代化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大宗药材品种和中药材、名牌中成药骨干企业,全面提升中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把贵州省建设成为全国中药材大省和中药民族药强省。
为此,省政府提出了中药材产业发展目标,即到2017年达到600万亩,在未来三年,将以每年新增50万亩的速度推进。
贵阳市药用植物概况
![贵阳市药用植物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50aefb77c281e53a5902ff6f.png)
药用植物系指上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其的全部或一部分供药用或作
为的原料。
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约有11146 种,贵州药用植物资源约2987种。
贵阳市药用植物资源约1792种。
这些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及皮入药后具有不同的药用功效。
例如具有清热解表、利湿、祛风散
寒功能的药用植物有马桑、苦参、山矾、忍冬、黄连木、六月雪、十大功
劳等467种。
具有活血化瘀、镇痛、止痛、止血功能的药用植物有苏铁、梾木、灯台树、飞龙掌血、蓝果蛇葡萄、卫矛等424种。
具有治蛇、虫咬伤的药用植物有厚叶栒子、南赤瓟、算盘子、泡花树、百两金等71种。
具有止
咳化痰平喘功能的药用植物有八角金盘、桃叶杜鹃、长叶胡颓子、南天竹、土人参、桔梗等136种。
具有消食功能的药用植物有木姜子、野山楂、贵州连蕊茶、黄荆等37种。
具有治癌、抗癌功效的药用植物有:三尖杉、南方
红豆杉、红车轴草、白车轴草、胶股蓝、硬毛猕猴桃、旱莲草、白英、龙葵、独角莲等15种。
此外有一批著名的药用植物如天麻、杜仲、黄柏、吴
茱萸、淫羊藿、白及、贵州忍冬、马鞭草、何首乌、续断、头花蓼、鱼腥草、贯众、岩乌头、菖蒲等均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在贵阳市
均有分布。
近年来,贵阳市许多野生中草药资源呈现产藏量下降的趋势,
制定相应的政策和保护措施,合理开发和保护贵阳市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是
实现贵阳市中草药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
中药材概况8.民族风情
![中药材概况8.民族风情](https://img.taocdn.com/s3/m/819dcd43b307e87101f696c6.png)
1.中药材概况1.1道地药材天麻、杜仲、石斛、厚朴、半夏、吴茱萸、黄柏、野党参、何首乌、龙胆草、天冬、黄精、金银花、桔梗、五倍子、朱砂、雄黄等35种。
1.2药材规模中药产业的发展,给农民带来了实惠。
如今,黔东南州初步建立起贵州特色药材生产基地与产业化经营模式,建起17个品种的GAP试验示范基地5.83万亩,在凯里和施秉两地投资750万元,建成了贵州省最大的组培中心和种苗快繁基地。
2010年,仅施秉县就完成中药材种植面积5.2万亩,实现产值预计3亿元以上。
通过种植中药材,该县农户现有资产100万元以上的有8户,50万元以上的36户,10万元以上的有219户,多数农民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
1.3药材出产比重黔东南州林区因其生物的多样性,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是贵州省的药材主产区。
全州共有药材资源2831种,其中:药用植物2656种,占全国药用植物的25.4%,占贵州省的67.7%。
全国普查的363种重点中药材中,黔东南州有328种,占90.35%。
大宗药材总蕴藏量为1080万吨,占贵州省中药材总量的60%。
目前全州有制药,中药材种植企业11家,全州已种植中药材基地近30万亩,种植品种近80个,其中太子参、头花蓼、何首乌、淫羊藿四个品种已通过国家GAP认证。
8.民族风情凯里最具特色的是其浓郁的民族风情,由于一年中有130多个民族节日,所以,凯里素有“百节之乡”的美称。
在这片土地上,聚居着苗族、侗族等众多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他们独特的节日。
8.1 苗年苗年是苗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具体举行时间在各个地方不尽相同,集中在农历十二月初一至十五。
主要活动有踩鼓、吹唢呐、跳芦笙、赛马、斗牛、游方、对歌、爬竿等。
节日前期,每家每户都备有丰盛的酒肉菜肴,缝制新衣,节日期间互相走村串寨探亲访友,互相祝贺节日。
8.2 侗乡灯节侗乡的元宵灯会非常热闹。
其龙灯、花灯造型栩栩如生,玩灯者逐个村寨走,龙灯队还要编唱龙灯歌;而各种花灯则配以谜语,谜语有天文地理、动植物等,吸引众多参与者。
贵州三宝药材
![贵州三宝药材](https://img.taocdn.com/s3/m/680822054a7302768f993902.png)
1、天麻。
为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干燥块茎。
天麻原系野生,生长于1000米以上高海拔的山谷林地。
目前人工栽培天麻已获得成功。
天麻作为珍贵名产,身价可与茅台酒齐名;作为地道药材,名气堪与人参媲美。
日本药学博士难波恒雄在其《汉方药人门》专著中,断言“天麻佳品出贵州”。
天麻“神奇”之处,从它的别名中可见一斑。
例如,天麻地上茎全株不含叶绿素,单一直立,宛如箭杆,药谚云:“赤箭钻天,有风不动能定风,无风自动可驱风。
因此又名赤箭、定风草、独摇、神草;天麻的种子细微如粉状,体轻似绒毛,成熟种子多随风飘去,不易收植,所以药农有“天麻、天麻,天生之麻,神仙播种,凡人采挖”的传说。
因此,又称鬼督邮、白龙皮等。
天麻是著名中药材,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入药。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天麻(当时名称赤箭),味甘,性平,有医治惊风、平肝息风、神志昏迷、提气益神的功能。
善治头晕目眩、眼花、肢体麻木、神经衰弱、风寒湿痹、小儿惊风、癫痛、高血压病、耳源性眩晕等症。
临床应用证明,对血管神经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等有显著疗效。
贵州著名的“人参再造丸”、“大活络丹”等中成药都用天麻作主料。
近年一些卷烟和饮料酒也往以天麻配料,运用范围越来越广。
贵州是我国天麻的主产地,所产天麻个大、肥厚、色黄白、半透明状、饱满、体重质坚实、无空心,为野生中之佳品。
功能主治天麻-中药材天麻润而不燥,主入肝经,长于平肝息风,凡肝风内动、头目眩晕之症,不论虚实,均为要药。
1.平肝息风。
天麻质润多液,能养血息风,可治疗血虚肝风内动的头痛、眩晕,亦可用于小儿惊风、癫痫、破伤风。
2.祛风止痛。
用于风痰引起的眩晕、偏正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天麻适合用于内风所致的头晕。
内风引起头痛的三种类型:一、肝阳上亢型,表现症状:头痛头晕同时出现;二、痰浊中阻,表现症状:经常感觉头偏沉;三、肾虚病人,表现症状:头痛头晕同时伴有记忆力减退的症状。
天麻对感冒引起的头痛头晕不合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中药材概况
品种优势贵州省是中药资源大省,特定的气候条件适宜多种药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而且质量好;复杂的地质条件,地下矿藏丰富,蕴藏着许
多矿物药。
据中药资源普查统计,全省现有中药品种4802 种,其中植物药
材 4419 种、动物药材 301 种、矿物药材 82 种,中药材种类数位居全国首列。
中药材蕴藏量达 6500 多万吨,民族药品种 1500 余种。
属贵州省的道地药材有天麻、杜仲、厚朴、黄柏、半夏、石斛、何首乌、天然冰片、重楼等数十个品种。
目前,全省已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 77 个,种植面积达
200万亩。
珍稀名贵品种:珠子参、虫草、艾片、麝香、牛黄、穿山甲等。
道地品种:天麻、杜仲、石斛、厚朴、黄柏、首乌、胆草、天冬、黄
精、银花、桔梗、吴茱萸、黔党参、五倍子、半夏、桃仁、雷丸、南沙参、毛慈姑、马槟榔、仙茅、冰球子、白及、重楼、茯苓、朱砂、水银、明雄黄。
家种(家养)品种:野变家及引种成功,并能提供一定商品的大约有
80种。
主要有天麻、杜仲、厚朴、黄柏、吴茱萸、金银花、乌梅、茯苓、
石斛、五倍子、白术、云木香、麦冬、山药、菊花、牛膝、桔梗、白芷、瓜
蒌、红花、延胡索、女贞子、干姜、大黄、泽泻、生地、玄参、丹皮、香橼、
无花果、紫苏、白芍、鱼腥草、艾纳香、板蓝根、砂仁、大力子、枳壳、栀
子、木瓜、薏苡、荆芥、火麻仁、莱菔子、三尖杉、喜树等。
贵州中药材发展现状目前,贵州省中药材家种栽培品种在原有 40余种基础上,又增加了如下近40 个品种:淫羊藿、半夏、太子参、天冬、黄精、重楼、百合、薏苡、瓜蒌、姜黄、射干、玉竹、冰球子、毛慈姑、
银杏、喜树、丹参、头花蓼、芦荟、五倍子、薯蓣、玫瑰、百合、浙贝母、
北板蓝根、白花前胡、柴胡、白及、灵芝、草乌、知母、猫爪草、花椒、
姜、山苍子、大果木姜子、金铁锁、倒提壶、苦荞头、乌骨鸡、鹿、乌梢
蛇等。
其中,经国家中医药局考察后在贵州建立定点药材生产基地13 个品种,18 个基地,这些品种是石斛、半夏、杜仲、龙胆、茯苓、吴茱萸、天冬、黄精、金银花、苦荞头、冰球子、白芍、桔梗,支持资金达250 万元(不含地方匹配资金)。
"十一五 "期间,我省中药材种植面积拟达150 万亩。
大方县中药材发展概况
大方特殊的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孕育着极其丰富的中药材资
源,是贵州乃至我国著名的传统药材产区。
按上世纪 80 年代大方县中药普查资料记载,全县自然分布的中草药植物就达1583 种,另外还有药用动物62 种、药用矿物15 种,同时,由于自然环境
特殊,大方县的原产中药材品质普遍较好,如天麻、龙胆草、半
夏、杜仲等知名地道药材在上世纪就被批准属于国家出口免检产
品,“大方天麻”更是驰名海内外。
2008年,“大方天麻”被正式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产品,2009 年,大方县被国家食品工
业协会授予“中国天麻之乡”称号。
一、大方县中药产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 ,大方县成立了中药办等管理机构,并相继出台了《关于
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意见及补充意见》、《关于推动中药产业发
展的意见》和《关于推进天麻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 ,表明我县中药材的发展十分重视。
同时也得到了上级各部门和农工党省委的关心支持,《大方县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及天麻、刺梨、半夏三个专项规划
(2010-2020 )》已出台 ,并通过省科技厅及农工党省委组织的专
家论证,并通过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和批准执行。
大方历史上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习惯,种植经验比较丰富,截
止目前,全县共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 4.64 万亩,其中:杜仲、黄柏、桃、银杏等大桩乔木药材 1.2 万亩;仿野生天麻种植 1.7 万亩;刺梨种植 1.4 万亩;半夏400 亩;草乌、金银花、前胡、独
活等 3000 亩。
部分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企业也相继成立并逐步发展壮
大,如:九龙天麻公司、云龙天麻公司、高源天麻种植药场、青草湖公司、绿色产业公司、金维宝公司等,全县已有 4 个专业合作社或协会组织,这标志着我县中药材个体私营商户正在蓬勃发展。
我县中药材产品开发已现雏形,成功开发了礼品盒装天麻、
天麻胶囊、天麻粉、天麻酒、天麻饮料、天麻素、天麻颗粒、食
得乐颗粒、保鲜天麻等产品,一些产品已获得省卫生厅食卫字批
准文号。
2009 年,大方中药材产量达到2000 吨,中药材及其产品累计销售收入达到 1 亿元。
在建设方面,加紧建设年加工刺梨 3 万吨的刺梨加工厂,积
极筹建以半夏加工为主的中药材加工厂、天麻饮料加工厂、天麻深加
工厂和天麻酒厂技改扩能等项目;在科研方面,精心引进“贵农 2 号”、“贵农5 号”、“贵农7 号”三个优良刺梨品种,积极开展野
生
3
刺梨选育、天麻仿野生种植、天麻伴生菌生产、刺梨规范化种植
和野生药材驯化种植等课题研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县中药材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是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水土保持。
从
2010 年至 2015 年,每年发展林下种植天麻3000 亩,实行滚动发展,到 2015 年达到 1.5 万亩;每年发展半夏种植1000 亩,实行滚动发展,到2015 年达到 5000 亩;每年发展生态刺梨种植2
万亩,到 2015 年达到 10 万亩以上;每年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每年种植金银花 0.3 万亩以上,到 2015 年达到 1.5 万亩以上;每年发展钩腾、草乌、前胡等种植 2 万亩,到 2015 年达到8.5 万亩。
二是以加工业带动种植业的发展,确保农户不受损失。
从 2010 年至 2015 年,逐年建设和扩建半夏、天麻、刺梨、中药饮片等加工项目,并建设物流中心和集贸市场。
三是创造优良的种质种源,通过 GAP 、地理标识保护产品等认证,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为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四是加强中药材种植基地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药材种植基地水源供应和交通便利。
国家项目投资方向:
一是扶贫开发项目。
省扶贫办已下达了大方县羊场镇的整村推进试点项目,投资 1000 万元支持农户的天麻种植。
依托这一项目的机遇,大力推进天麻的规模种植,同时加大深度加工开发,壮大全县
天麻产业。
二是依托企业带动。
“贵州金维宝刺梨开发有限公司”首期投
资 6000 万元,计划建年加工能力 3 万吨的刺梨加工厂,现已开工建设。
我们将结合该项目的启动,依托有关的种植项目,紧抓
刺梨基地建设,到 2015 年达到 10 万亩以上。
三是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毕节生态功能区建设等项目,推
进金银花基地建设。
大方县金银花自然分布广,有些优良的品种资
源,据科研部门的专门调查,其中有一品种的有效成分之一绿原酸
含量是国家药典的 4 倍以上,是道地的优良种源。
我们将依托毕节
地区生态功能区项目建设、石漠化治理工程和水土保持
工程建设,大力推进道地金银花的种植,到2015年建基地 1.5万亩以上。
四是农工民主党帮扶的支持,推进半夏基地建设。
大方县半
夏品质优良,要积极从扩大地方种源建设入手,推动半夏种植发
展,力争 2015 年达到 5000 亩以上的种植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