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A基因的克隆及其突变体的构建
作物基因克隆技术应用进展
基因克隆技术是19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项研究技术。
它是研究某一特定基因的表达和功能研究的第一步。
基因克隆技术的发展为作物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和研究方向。
研究人员利用作物基因克隆技术,通过改变基因型实现了农作物产量、品质、抗性等多种性状的改良,显著提高了农作物的质量。
随着基因克隆技术的不断发展并投入实践应用,关于基因克隆的技术研究也在不断改进。
目前几乎作物研究的每个领域,都有基因克隆技术的身影。
作物基因的克隆技术是作物育种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内容是鉴别分离突变体特异基因并得到完整的基因序列种,进行基因定位,筛选有利性状,最后应用到作物生产实践中。
作物基因克隆技术通常分为两种。
相对比较传统的研究途径的是正向遗传学方式。
反向遗传学途径是新型研究方法,它是先获得遗传基因片段,反向研究基因。
本文主要从几种基因克隆技术的角度出发,来介绍作物基因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作物基因克隆技术的发展前景。
1.常用传统基因克隆技术1.1功能克隆功能克隆是出现最早的基因克隆技术之一。
它主要通过研究表达的异常蛋白质,在已知遗传损伤所引起的蛋白质缺陷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基因定位并克隆。
步骤的关键是先已知蛋白质,再将其的mRNA反转录成cRNA,然后作为探针,从而从基因组中克隆到所需基因。
更有趣的是,当获得某一个植株的相似基因,且核苷酸序列高度保守时,也可以通过利用这些已知基因片段,去筛选未知基因库,从而分离出未知新基因。
周兆斓等利用Kond等克隆和测序编码了水稻巯基蛋白酶抑制剂的基因组,之后将其导入甘薯、马铃薯、茄子等多个作物,极大地改善了作物的抗虫能力。
功能克隆是人们在克隆领域摸索出第一种最基本的克隆方法,它在作物基因克隆的研究中有重要地位。
功能克隆是简单实用的方法,但是它需要已知基因信息才能进行克隆,因此最初应用功能克隆方法的时候,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1.2定位克隆定位克隆又叫图位克隆,是人们研究出的可以克服基因编码序列未知对功能克隆限制性的一种克隆方法。
基因图位克隆的策略与途径
基因图位克隆的策略与途径基因图位克隆的策略与途径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是⼀种模式植物,具有基因组⼩(125Mbp ) 、⽣长周期短等特点,⽽且基因组测序差不多完成 (The Arabidopsis Genomic Initiative, 2000)。
同时,拟南芥属⼗字花科(Cruciferae),具有⾼等植物的⼀样特点,拟南芥研究中所取得成果专门容易⽤于其它⾼等植物包括农作物的研究,产⽣重⼤的经济效益,专门是⼗字花科中还有许多重要的经济作物,与⼈类的⽣产⽣活紧密有关,因此⽬前拟南芥的研究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植物学及各国政府的重视。
基因(gene是遗传物质的最差不多单位,也是所有⽣命活动的基础。
不论要揭⽰某个基因的功能,依旧要改变某个基因的功能,都必须第⼀将所要研究的基因克隆出来。
特定基因的克隆是整个基因⼯程或分⼦⽣物学的起点。
本⽂就基因克隆的⼏种常⽤⽅法介绍如下。
1 、图位克隆Map-based cloning, also known as positional cloning, first proposed b y Alan Coulson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in 1986, Gene isolated b y this method is based on functional genes in the genome has a relativel y stable loci, in the use of genetic linkage analysis or chromosomal abnor malities of separate groups will queue into the chromosome of a specific location, By constructing high-density molecular linkage map, to find mole cular markers tightly linked with the aimed gene, continued to narrow the candidate region and then clone the gene and to clarify its function and biochemical mechanisms.⽤该⽅法分离基因是按照⽬的基因在染⾊体上的位置进⾏的,⽆需预先明⽩基因的DNA 序列,也⽆需预先明⽩其表达产物的有关信息。
植物耐盐性的信号转导途径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WUJ n , O GB oa , e u A G Sn ( t e e L brt yBe i aeo r nPsc e i ‘ S N a —r HU D — ,Y N og Sa y a o o r dn B s fGe eid a t y tK ar e g e ti
山 地 农 业 生 物 学 报
关 的信 号转 导途径 及 其相关 基 因进行 综述 , 对 其发 展前 景作进 一 步展望 。 并
21正 01
1 盐 超敏 感 (a vr esi , O ) 号转 导 途径 及 相 关 基 因 s t e ysniv S S 信 lo l te
在 SS O 信号途径及相关基 因的研究 中,h Z u等 一 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研究对象 , 用快 中子轰击 采 (a et nbm a m n) T—D A诱变及化学 突变 ( E S f t u o o br et 、 sn r d N 如 M 诱导 ) 等遗传 突变 的分析手段 , 获得 5组 S S突变 体 , O 并从 中鉴定 出 了 5个 相 关 的耐 盐基 因 ( O 1S S 、O 3S S S S 、O 2 S S 、O 4和 S S ) O 5 。其 中 ,O 1是 S S SS O
液 泡 的过程 J u 等人 的报 道称 , 。R s 在拟南 芥 中 , S S 一 O 3和 HK T双 突变 体植 株 与 S S 突变 体 相 比, O 3单 其
o d ctn Cnefr e ac n e l r m Fn hmcl, u h uU i rt,G i n u hu fE ua , et o Rs r a D v o n o i C e i s G i o n e i o i r e h d ep e f e a z v sy u ag G  ̄ o y
分子生物学检验有什么作用
分子生物学检验有什么作用发布时间:2021-04-08T15:32:39.963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2期作者:王豫川[导读] 分子生物学是以核酸或蛋白质为分析材料王豫川绵阳市人民医院四川绵阳 621000分子生物学是以核酸或蛋白质为分析材料,通过分析基因的结构、表达的变化和由此而导致的基因功能的改变,为疾病的研究和诊断提供更准确、更科学的信息和依据的一门学科。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它在临床上有哪些应用?一、什么是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以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为材料,研究它们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揭示生命规律和疾病本质的一门学科。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为目的的一门学科,它以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正在与其它学科广泛交叉与渗透的重要前沿领域。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认识生命现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也为人类利用和改造生物创造了极为广阔的前景。
所谓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的本质主要是指对遗传、?生殖、生长和发育等生命基本特征的分子机理的阐明,从而为利用和改造生物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新的手段。
这里的分子水平指的是那些携带遗传信息的核酸和在遗传信息传递及细胞内、细胞间通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这些生物大分子均具有较大的分子量,由简单的小分子核苷酸或氨基酸排列组合以蕴藏各种信息,并且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以形成精确的相互作用系统,由此构成生物的多样化和生物个体精确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调节控制系统。
阐明这些复杂的结构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分子生物学的主要任务。
二、分子生物诊断学的临床应用1、病原微生物基因与人类感染性疾病包括结核杆菌、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SARS相关冠状病毒和人禽流感病毒等,对于这些病原生物基因和基因组的研究以及耐药性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分子诊断医学领域的主要内容。
2、单基因病当致病基因核苷酸发生缺失、插入、倒位、易位、点突变等基因突变,并且这种突变改变了基因的编码序列或影响了基因的调控序列时,基因的功能发生异常导致的疾病。
人非小细胞肺癌裸鼠原位种植转移模型的建立实验具体步骤及方法
人非小细胞肺癌裸鼠原位种植转移模型的建立实验具体步骤及方法将表达GFP的质粒pRNAT-U6/Neo转染人肺腺癌细胞A549,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GFP细胞,对比转染前后细胞的生长活性和成瘤性。
将转染后细胞原位种植裸鼠预定标准处死。
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转移灶的位置和数目。
利用KODAK IS2000MM系统检测肿瘤播散情况。
一、实验材料准备1. BALB/c nu/nu裸鼠40只,雄性,4-6周龄,体重18-20 g,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饲养。
2. 肺腺癌细胞株A549,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美国Gibcobrl公司),5% CO237℃培养,常规传代。
3. 质粒和筛选药物质粒pRNAT-U6/Neo(美国Genscript公司),携带Neomycin耐药基因供筛选,在CMV启动子控制下编码cGFP作为转染标记物。
G418(美国Promega公司)800 μg/ml初筛后200 ug/ml维持筛选。
二、细胞的转染1. 哺乳动物磷酸钙转染系统(美国Promega公司),按照操作指南将质粒pRNAT-U6/Neoo转入A549细胞,转染后24~48 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
2. 后培养液内加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
3. 利用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测定细胞克隆形成率>10%后,有限稀释法获得表达GFP阳性细胞。
4. 1月后收获转染细胞,常规传代培养,培养液中加G418(200 ug/ml)维持筛选。
5. 测定转染后A549细胞增殖动力学指标,对比转染前后A549细胞生长曲线,检测转染后细胞的生长活性是否受转染的影响。
6. 待细胞增殖达一定数量后,裸鼠皮下注射转染前后细胞,记录成瘤时间,用公式V=1/2x长x宽计算肿瘤体积,对比转染前后两组裸鼠的瘤体大小以检测成瘤性是否有差别。
三、人肺腺癌A549裸鼠原位种植模型的建立1. 取转染后细胞,用不含血清的RMPI 1640培养液冲洗2次并调整细胞最终浓度为5x106/0.2 ml备用。
基因的克隆方法大全
1.2.3 差异显示PCR〔DD RT-PCR〕
最先由Liang等于1992年报道,目前已广 泛在实验室使用.
主要LY〔A〕结构,在其3`端设计象5`-
T11GA样引物,该引物可与mRNA总数的
十二分之一结合,从而使这部分基因得到
逆转录,同时结合5`端的随机引物〔20条
染色体 T-DNA
染色体 目的基因野生株构建基因组 基因苗构建基因组文 库基因苗
阳性克隆
获得阳性克隆 目的基因
基因序列分析2,4 确定为基因
转座子标签法
转座子又称转座因子或者跳跃因 子,实际上也是DNA片段,它可以在生 物的染色体组中移动,从染色体的一个 位点跳到另一个位点,或从一条染色体 跳到另一条染色体上,引起基因功能的 改变.
8
已发展的相应基因克隆方法:
差减杂交〔SH〕 抑制性差减杂交〔SSH〕 差异显示PCR〔DD RT-PCR〕 DNA代表性差异分析〔DNA RDA〕 扩增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样性〔AFLP〕 cDNA微阵列
9
差减杂交〔SH〕
最早由Lamar和Palmer于1984年提 出并用于雄鼠Y染色体的DNA研究.
10-mer〕,可m以RN使A不同长度的基因得到扩
增5. `
RP
A T C G
AAAAAAAA
A C
TTTTTTTTTT
G
3`
15
mRNA
5` RP
A T C G
AAAAAAAA
A C
TTTTTTTTTT
G
3`
AATTTTTTTT
ACTTTTTTTT
AGTTTTTTTT
TATTTTTTTT
TCTTTTTTTT
41
十字花科黑腐病菌一个致病相关基因的鉴定
第34卷增刊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01.34,Sup.2009年7月Journal of G u a n g x i U n iv er s it y:Na t Sci E d July 2009文章编号:1001—7445(2009)增一0358-07十字花科黑腐病菌一个致病相关基因的鉴定何勇强1,赵露金1,陈博雯1,孙伟1,张穗生2,刘丹1,王兵1,唐纪良1(1.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412.广西科学院,广西南宁530003) 摘要: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anthomo nas c a m pe s t ri s pv.c ampestris,简称Xcc)8004菌株的一个转座子插入突变体186807,其Tn59usA5插入位点位于一个推测的双组分调控系统的感受蛋白基因XC2229中。
该突变体对寄主植物满身红萝卜的致病力显著降低。
为了进一步证实XC2229基因与该菌致病力之间的相关性,本工作构建了该基因的缺失突变体DM2229。
DM2229与186807在寄主上的致病力基本一致,均显著低于野生型Xcc 8004。
生化及表型检测结果表明,DM2229的胞外多糖(exopolysac charides,EPS)产量降低t细胞运动能力减弱。
用带有完整XC2229基因的pLALR6互丰bDM2229,互补菌株CDM2229在EPS合成、细胞运动能力以及致病力方面与野生型X c c8004基本一致。
这些实验结果表明.XC2229是一个与EPS合成、细菌运动相关的基因.推测该基因通过调控EPS的生成和运动能力而影响Xcc的致病力。
关键词:十字花科黑腐病菌;突变体;致病力;感受蛋白基因;胞外多糖;运动能力中围分类号:Q754 文献标识码:AIden tif ica tio n of a virulence gene of X an t h o m o n a s campe strispv.c am pe str isH E Yong—qian91,ZHAO Lu—jinl,CHEN Bo—wenl,SUN Weil,Z H A N G Sui—shen92,LIU Danl,WANG Bin91,TANG Ji—li an91(1.C o l le g e of Life S ci e n ce and Te ch no log y,G ua ngx i U ni ve rs ity,Na nni ng530004,Chi na2.G u an g xi A c a d e m y of S ci en ce s,Na nn in g 530003,C hin a)Abstrac t:A t r a n s p o s o n mut an t186807of X an t h om o n as c a m p es t H s pv.campestris(here after,Xcc)h as a Tn59us A5i n s er t e d in the c od in g seque nce(C DS)of XC2229,w hi c h showed a s i g n if i c a n t r e d u c t i o n in v i r u l e n ce o n the hos t pl an t C hi ne s e r ad is h Manshenhong.The ded uc ed pr od uct of XC2229is a putative s e n s o r of a two c om po ne nt re gu la to ry system.To conf irm the in vo lv e me nt of X C2229in v i r ul e n c e of Xc c,t h e d e l e t i o n mutant of X C2229gene,DM2229,was ge ne ra te d b y u sin g the pK l8mo b v e c t o r system.Th e r e su l t s of plant a s s a y 。
植物基因克隆的策略及方法
植物基因克隆的策略与方法基因的克隆就是利用体外重组技术,将特定的基因和其它DNA顺序插入到载体分子中。
基因克隆的主要目标是识别、别离特异基因并获得基因的完整的全序列,确定染色体定位,说明基因的生化功能,明确其对特定性状的遗传控制关系。
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由于植物发育,生理生化,分子遗传等学科的迅速开展,使人们掌握了大量有关植物优良性状基因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知识,再运用先进的酶学和生物学技术已经克隆出了与植物抗病、抗虫、抗除草剂、抗逆,育性、高蛋白质及与植物发育有关的许多基因。
我们实验室对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作了功能克隆的研究(舒群芳等,1995;舒群芳等,1997),为了克隆植物基因也探讨了其它克隆方法,本文论述基因克隆的策略、方法及取得的一些进展。
1 功能克隆(functional Cloning)功能克隆就是根据性状的根本生化特性这一功能信息,在鉴定和基因的功能后克隆(Collis,1995)。
其具体作法是:在纯化相应的编码蛋白后构建cDNA文库或基因组文库,DNA文库中基因的筛选根据情况主要可用二种方法进展,(1)将纯化的蛋白质进展氨基酸测序,据此合成寡核苷酸探针从cDNA库或基因组文库中筛选编码基因,(2)将相应的编码蛋白制成相应抗体探针,从cDNA入载体表达库中筛选相应克隆。
功能克隆是一种经典的基因克隆策略,很多基因的别离利用这种策略。
Hain等从葡萄中克隆了两个编码白藜芦醇合成的二苯乙烯合成酶基因(Vst1和Vst2),葡萄中抗菌化合物白藜芦醇的存在,可以提高对灰质葡萄孢(Botrytis cinerce)的抗性,在烟草和其它一些植物中无二苯乙烯合成酶,因此克隆该基因经过转基因后,对有些植物产生对灰质葡萄孢的抗性很有意义(Hain等,1985)。
Kondo等1989年对编码水稻巯基蛋白酶抑制剂的基因组DNA做了克隆和序列分析(Kondo 等,1989)。
周兆斓等构建了水稻cDNA文库,别离了编码水稻巯基蛋白酶抑制剂的cDNA(周兆斓等,1996)。
分子生物学大实验——目的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分子生物学大实验——目的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第一节基因操作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质粒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凝胶电泳...................................................................................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重组质粒的连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SDS-PAGE蛋白质电泳...........................................................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材料、设备及试剂..................................................................... 错误!未定义书签。
CaMKⅡα(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和神经细胞特异性Cre表达载体的构建
C a g— e ,删 hn wn
Z a ha,K ( ua ei lU i r Ff nM dc n e i i a v sy uh u30 0 )
Ab ta :Obet e o co e a d c aatrz h a Ic rmoe n o c n t c e rn — s eic v co ih C e src t ici :T ln n h rce e te C MK l t o tra d t o sr ta n uo v i p u p cf e trw t r i rc mbn s .Meh d :8 1c f a 5 l n igrg lt nrgo so tie yP R.T i f g n a u co e , p r a- eo ia e to s . bo MK l l C I f kn uai einwa ban db C a e o hs r me tw ssb ln d a at l i
u o t e r s ach o ev u y t m eae iea e . f lt h e e r fn r o s s se r ltd ds s s
Clnn fteCa r moe n o sr cin o e r n—s e icv co t e rc mbn s o ig o MK1a p o tr dc n tu t fn u o h I a o p cf e t r hCr e o ia e. XU y, ,Z i wi f HOU
一种利用CRISPR-Cas相关的转座系统实现目的基因的多拷贝整合——MUCICAT系统的原理和优势
利用CRISPR-Cas相关的转座系统,在细菌染色体上实现目的基因的多拷贝整合,以提高基因表达盒的表达剂量。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些基本的概念:•基因表达盒是一段含有启动子、编码区和终止子等元件的DNA片段,可以在细胞中控制目的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基因编辑是一种技术,可以在细胞的基因组上精确地增加、删除或替换特定的DNA序列,从而改变细胞的性状或功能。
•转座是一种遗传现象,指一段DNA片段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可以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或不同染色体之间发生。
•CRISPR-Cas是一种基因编辑工具,可以利用特定的RNA分子(称为crrna)来引导Cas蛋白(一种核酸酶)切割目标DNA序列,从而实现基因组的修改。
•同源重组是一种DNA修复机制,可以利用同源的DNA片段(称为供体DNA)来修复双链断裂(DSB)或填补切割掉的DNA序列。
•MUCICAT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的基因编辑系统,它利用CRISPR-Cas相关的转座系统,在细菌染色体上实现目的基因的多拷贝整合。
首先优化目的基因表达盒的表达剂量是构建高性能生物催化剂(例如用于生产生物燃料或药物等物质的微生物)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常用的方法存在很多问题和局限性。
例如:o使用质粒作为载体,在遗传上容易不稳定,并且拷贝数受多种因素影响,难以精确控制。
o使用CRISPR-Cas将基因表达盒整合到染色体上,需要依赖于同源重组,但这种机制效率很低,并且每次操作耗时较长。
o使用其他方法(如CICHE、MU复制型转座等)实现染色体上基因表达盒的高拷贝插入,但这些方法也有缺点,如留有抗性标记、插入位置随机等。
•2019年两个研究组分别发表在Science和Nature上的两项相似的研究成果,它们都利用了细菌转座基因(即含有转座酶和转座序列等元件的DNA片段),将DNA序列精确地插入基因组而不切割DNA。
这两个系统分别被命名为CAST和INTEGRATE。
它们都可以利用CRISPR-Cas引导转座酶将目标DNA片段(称为cargo)插入到预设的位点上,并且不依赖于同源重组,也不留有抗性标记或双链断裂。
基因克隆的基础知识
基因克隆的基础知识:1、一般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依赖于RNA聚合酶II,但它和DNA序列的结合以及转录的开始并不是随机的,它只有通过识别目的基因的特定序列(启动子)并与之结合后方能开始正确转录,基因组的结构大致如下:==GC区===CAAT box==TATA box==TSS=============AATAAA==其中启动子主要跨越CAAT box和TATA box,RNA聚合酶II和启动子结合后就可以正常转录,不同的box作用不同,其中GC区和CAAT区主要调节转录的效率,去除这两个部分后将大大降低转录效率;而TATA box主要作用是参与转录起始位点(TSS)的确定,所以基因预测以及基因确定时可以看基因组中有无TATA box,但TATA box等序列并不是确定基因的充分必要条件,一些基因并不一定有TATA box,也未必全含上述三个box。
2、基因转录后,形成核不均一RNA(hnRNA),即mRNA的前体,其经过5加帽3加尾和内含子剪接后形成成熟mRNA。
TSS--5UTR--ATG=exon=gt-intron-ag=exon=……=TAA-3UTR-AATAAA-poly (A)内含子剪接位点有特异性序列(gt/ag),内含子剪接后,使介于起始密码子(ATG)和终止密码子(TAA,TGA,TAG)的外显子连在一起,它们是编码aa序列的ORF(open reading frame),也称为CDS(coding sequence)。
从TSS到ORF为5UTR(5'Untranslated Region)区,从TAA 到poly(A)为3UTR(3' Untranslated Region)。
TSS--5UTR--ATG===ORF(CDS)===TAA-3UTR-AATAAA-poly(A)site3、在确定ATG起始密码子时,可以用到KOZAK序列,它主要指有AXXATGG结构,即ATG 前-3位一般为A,ATG后为G,不过现在有一些现成的软件可以直接预测ORF,如ORF finder。
突变体构建流程
突变体构建流程
一、初始设定
1.确定突变体目标
(1)确认所需的变异类型
(2)设定变异体的特定特征
2.选择适当的基因组编辑工具
(1)考虑CRISPRCas9、TALENs等工具(2)根据变异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
二、设计变异序列
1.分析目标基因组
(1)定位目标基因在基因组中的位置(2)分析目标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2.设计编辑引物或核酸序列
(1)设计特异性引物或核酸序列
(2)确认引物或序列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三、基因编辑操作
1.提取细胞或组织样本
(1)提取目标细胞或组织的DNA
(2)确保DNA提取的纯度和完整性
2.应用基因编辑工具
(1)转染CRISPRCas9或TALENs等工具至细胞(2)优化编辑条件和参数
四、细胞或组织培养
1.细胞培养
(1)将编辑后的细胞进行培养
(2)提供适当的培养条件和培养基
2.组织培养
(1)将编辑后的组织进行培养或移植
(2)提供适当的培养条件和环境
五、突变体筛选与鉴定
1.PCR验证突变
(1)进行PCR扩增目标序列
(2)分析PCR产物,确认是否存在突变
2.测序确认突变
(1)对PCR产物进行测序验证
(2)确认突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六、突变体性状评估
1.生物学性状评估
(1)观察突变体生长发育状况(2)分析突变体生理特性
2.分子学性状评估
(1)检测突变体基。
girentuximab结构
Girentuximab结构1.引言G i re nt ux im ab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单克隆抗体,因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在肿瘤治疗中表现出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介绍G ire n tu xi ma b的结构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2. Gi rentuximab的概述G i re nt ux im ab,也称为cG250,是一种与肿瘤相关的抗原(c ar bo ni ca nh yd ra s eI X,C A-I X)结合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它由人源I gG1恒定区和鼠源变异区域组成。
Gi r en tu xi ma b通过与C A-IX结合,靶向肿瘤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
3. Gi rentuximab的结构G i re nt ux im ab的结构是一个由两个轻链和两个重链互相连接的Y形分子。
重链由Fa b(抗原结合片段)和F c(恒定片段)组成。
其中F ab部分含有特异性的抗原结合位点,用于结合C A-IX抗原,启动抗肿瘤反应。
Fc部分负责与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结合,引发免疫反应。
4. Gi rentuximab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G i re nt ux im ab在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靶向肿瘤细胞:Gir e nt ux im ab通过与C A-I X抗原结合,选择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表面,达到靶向治疗的效果。
-免疫效应:F c部分的G ir en tu xi ma b能够结合免疫细胞,激活免疫效应,包括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 DC C)和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 D C),从而增强抗肿瘤效应。
-抑制肿瘤生长:Gir e nt ux im ab的结合能够抑制C A-I X的活性,从而阻断肿瘤细胞的代谢通路,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5. Gi rentuximab的临床应用G i re nt ux im ab已经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很大的潜力,主要用于肾细胞癌(R CC)的治疗。
细胞生物学(第三版)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266条)A1、癌基因(oncog ene):通常表示原癌基因(p roto-oncog ene)的突变体,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使细胞的生长失去控制,并转变成癌细胞,故称癌基因。
2、氨酰-t RNA合成酶(ami noacy l-tRN A syn theta se):将氨基酸和对应的tRN A的3’端进行共价连接形成氨酰一tRNA的酶。
不同的氨基酸被不同的氨酰一tRNA合成酶所识别。
3、暗反应(1igh t-ind epend ent r eacti on):光合作用中的另外一种反应,又称碳同化反应(carbo n.Ass imila tionreact ion)。
该反应利用光反应生成的ATP和NADPH中的能量,固定CO2生成糖类。
4、AB C超家族(ABC s uperf amily):ABC(ATP-bindi ng ca ssett e)超家族是一类AT P驱动的膜转运蛋白,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多肽及多种小分子物质进行跨膜转运。
5、Ap af-1(apopt osisprote ase a ctiva tingfacto r):线虫凋亡分子C ed4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同源蛋白,与细胞色素c结合后发生自身聚合,形成凋亡复合体。
招募Ca spase-9的前体并使之活化,引起细胞凋亡。
6、ATP合酶(ATP synt hase):位于线粒体内膜或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通过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催化A DP和无机磷合成AT P的酶,由F1头部和嵌入膜内的F0基都组成,也常见于细菌膜上。
B1、白介素-1β转换酶(inte rleuk in-lβconve ningenzym e,ICE):Cas pase-1,Cas pase家族成员之一,线虫Ce d3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同源蛋白,催化白介素-lβ前体的剪切成熟过程。
介导心肌肥大的一条新的信号通路_Calcineurin通路
介导心肌肥大的一条新的信号通路———C alcineurin通路3符民桂 刘乃奎 唐朝枢(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研究所,北京100034)摘要 心肌肥大是心肌细胞对外界刺激,如工作负荷、神经体液因子及内在心肌蛋白遗传突变的一种基本应答。
已知胞内Ca2+浓度升高在各种刺激诱导心肌肥大的信号传递中起重要作用,但对Ca2+信号下游的传递机制一直不甚清楚。
新近研究证实,由Ca2+活化的钙调神经磷酸酶(CaN)在心肌肥大的信号传递中起重要作用,其可能是Ca2+信号致肥大基因活化的偶联环节。
抑制CaN活性可阻滞各种因素诱导的心肌肥大的发生与发展,提示Ca2+2CaN依赖的信号通路可能是介导心肌肥大的一条新的、重要的信号通路。
关键词 钙信号;心肌肥大;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通路学科分类号 Q42;R364.3心肌肥大是指心肌细胞增大而无细胞分裂,是心肌细胞对高血压、瓣膜病、急性心肌梗塞及先天性心脏病等常见临床疾病的一种基本应答。
由心肌肥大发展到心衰,由心衰而死亡是临床病人的主要死因之一。
目前对心肌肥大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
很多研究表明(Hongo等. 1995),胞内Ca2+是致心肌肥大的最基本信号,但胞内Ca2+升高诱导核内肥大基因活化的信号传递机制一直不甚清楚。
最近的研究表明[1],心肌细胞内Ca2+升高可通过活化一种Ca2+/钙调素依赖的蛋白磷酸酶—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而启动一条向核内传递的信号通路,这条CaN依赖的信号通路可能在心肌肥大的发生、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重大发现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因为它提示应用阻断信号传递的药物即可能达到防止或逆转肥厚的目的。
这一发现也提出了许多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现简要综述如下。
一、发现经过CaN在T淋巴细胞活化的信号传递中起重要作用已被广泛认识。
尽管很早知道心肌中存在CaN,然而对其确切作用一直不清楚。
1997年,Hasegawa等发现转录因子G A TA4可调节多种肥大基因(如β2MHC)的转录活化,同时发现G A TA4必须与另一种因子协同才能起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MA基因的克隆及其突变体的构建1冯惟萍,韩跃武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兰州(730000)E-mail: fengwp05@摘要:目的 构建 CA-MA 杂合肽基因的克隆载体,用反向 PCR 定点突变法构建其突变体。
方法 构建 CA-MA 杂合肽重组克隆载体,采用 PCR 体外定点突变技术,设计一对方向相反的引物,其中一个引物引入突变点,应用高保真的 Polybest DNA 多聚酶进行重组克隆质粒 pUC-18–CA-MA 的 PCR 扩增,使 CA-MA 杂合肽第 16 位密码子由 AGT 变为 TGG ,将扩增片段自身连接,构建 CA-MA 杂合肽突变重组克隆质粒。
结果 DNA 测序结果表明在预期位点发生突变。
结论 CA-MA 杂合肽基因的克隆载体及其突变体成功构建。
关键词:CA-MA;杂合肽;聚合酶链反应;定点突变中图分类号:Q7860. 引言天蚕素 A (1~8) - 蛙皮素(1~12) 杂合基因抗菌肽为天然抗菌肽 Cecropin A 第1~8 位氨基酸与蛙皮素第1~12 位氨基酸融合的抗菌肽片段,它既保持了天蚕素 A 的广谱抗菌活性,而且获得了蛙皮素的抗微生物活性[1]。
CA-MA 杂合肽与其亲代肽比较,抗微生物活性明显提高,而其毒性显著降低[1]。
国外有学者以 CA-MA 杂合肽作为模版肽设计了几种类似物,发现在抗菌、抗病毒方面,其类似物的活性均明显高于 CA-MA 杂合肽[2]。
目前的研究均是用人工合成肽的方法来改造抗菌肽的结构以达到增强抗微生物的作用,但人工合成的方法成本过高。
本文通过 PCR 体外定点突变技术,寻找合适的突变位点,成功构建突变体。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 1. 1 目的基因、质粒与菌株CA-MA杂合肽基因片段由上海生物工程公司合成。
克隆载体pUC-18、工程菌 E.coli DH5α均由本室保存。
1. 1. 2 主要生化试剂限制性内切酶及其配套缓冲液、TaKaRa MutantBEST Kit 、质粒抽提试剂盒以及胶回收试剂盒均购自大连 TaKaRa 公司。
DNA Marker 购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
1.2 方法1.2.1 目的基因片段的复性、酶切及回收纯化:参照文献[3] 进行。
1.2.2. 克隆载体pUC-18双酶切、去磷酸化及琼脂糖凝胶电泳胶回收:参照文献[3] 进行。
1.2.3克隆重组体的构建:(1)、 CA-MA杂合肽基因与克隆载体pUC-18的连接:参照文献[4] 进行。
1本课题得到国家“863”计划项目(2006AA10A208-1-4 ) 资助。
(2)、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细胞的制备、连接产物的转化及Amp和α互补筛选:参照文献[3]进行。
1.2.4 克隆重组体的鉴定:阳性重组体送上海生工测序鉴定。
1.2.5 定点突变(1)、PCR 引物设计 按照突变引物设计原理,根据 CA-MA 杂合肽基因序列设计一对方向相反的引物 Primer 1 和Primer 2 , ,并利用 Primer Premier 5 引物设计软件对引物进行分析,确保引物内无发夹结构,引物间无二聚体形成,引物与模板其它部位无特异性结合。
然后送交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合成。
Primer 1 引入突变位点,即 CA-MA 第 16 位氨基酸密码由AGT 突变为 TGG 。
(2)、PCR 扩增 按照 PCR 体外定点突变法[5,6],用携带突变碱基的引物 Primer 1 和Primer 2 以 CA-MA 杂合肽重组克隆载体为模板进行扩增,反应成分为: Polybest DNA polymerase (5U/µL),0.25 µL;10×Polybest buffer Ⅱ ,5 µL ;dNTP Mixture(各2.5mM) , 4 µL ; Primer 1 (20µM) 和Primer 2 (20µM) 各 1 µL ;pUC-18-CA-MA(1ng/µL), 1µL; 加 ddH2O 至 50µL 。
扩增条件为: 94 ℃ 30 sec, 55 ℃ 30 sec ,72 ℃ 5 min ,共进行 30 次循环,末次循环后置 72 ℃延伸 10 min。
取 PCR 产物 100 µL ,做 1 % 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切取 3 kb 左右片段进行胶回收。
(3)、Blunting Kination 反应 DNA 片段 5 µL , 10× Blunting Kination buffer 2µL, Blunting Kination Enzyme Mix 1µL , 加 ddH2O 至 20µL ,37 ℃ 10min。
将反应液用酚-氯仿抽提后乙醇沉淀。
再用高效连接试剂Ligation Solution I 进行自身连接(环化反应)。
1.2.6 突变重组体的构建及鉴定将自身连接后的突变重组质粒 pUC-18- W16-CA-MA 转化入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中(方法同前)。
阳性重组体送上海生工测序鉴定。
2. 结果2.1 连接反应物的转化结果蓝色菌落为不含重组质粒的阴性菌落,白色菌落为含重组质粒的阳性菌落。
图 1 pUC-18-CA-MA 重组体转化 E.coli DH5α2. 2 PCR 扩增、质粒克隆2. 2. 1 pUC-18-CA-MA 突变 PCR 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将 1.2.5 中 PCR 扩增产物行 1% 琼脂糖凝胶电泳, 扩增产物在 3000 bp 附近出现单一条带, 符合预期目的基因片段大小(图 2)。
图 2 突变 PCR 产物电泳M: 15 000 bp DNA Marker1~2:pUC-18- W16-CA-MA PCR2. 2. 2 突变质粒克隆自身连接转化后的质粒经抗氨苄青霉素筛选,获得阳性菌落,抽提突变质粒,做质粒酶切及 PCR 鉴定。
将 1.2.6 中抽提的突变体质粒及双酶切后的突变体质粒行 1% 琼脂糖凝胶电泳。
突变体质粒出现三条带,为超螺旋、线状、以及半开环三种不同状态,双酶切后的突变体质粒在 3000 bp 附近出现单一条带, 二者均符合预期目的基因片段大小(图3)。
图 3 突变质粒抽提及酶切电泳M: 15 000 bp DNA Marker1~2:pUC-18- W16-CA-MA3:pUC-18- W16-CA-MA / EcoR Ⅰ+ Sal Ⅰ2. 2. 3 突变重组质粒的测序鉴定测序结果证实, 重组质粒 pUC- W16-CA-MA 第 16 位氨基酸的碱基序列为 TGG ,其余碱基序列全部一致, 在预定点发生突变,达到预期构建目的(图4)图 4 重组质粒测序图3. 讨论重组基因抗菌肽与人工设计合成的抗菌肽在保持高效抗微生物活性的前提下,具有热稳定性、没有抗原性、没有溶血作用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7]。
天蚕素A-蛙皮素杂合基因抗菌肽〔CA (1~8) - MA (1~12) 〕由天蚕素 A 和蛙皮素的 N 端区域组成,与它们的亲代肽比较,其抗微生物活性明显提高,而其毒性显著降低[1]。
Lee DG 等发现 CA-MA 杂合肽第 16 位的丝氨酸对抗微生物活性具有重要作用,其疏水性对于 CA-MA 杂合肽抗微生物活性有重要影响[2]。
本实验运用不同的生物学软件对 CA-MA 杂合肽基因进行分析,模拟 CA-MA 杂合肽结构,寻找合适的突变位点[8],用色氨酸取代 16 位的丝氨酸,以增强其抗微生物活性。
定点突变有寡核苷酸介导的定点突变、盒式诱变和以 PCR 为基础的定点突变等方法[9]。
近几年来,以 PCR 为基础的定点突变得到不断的创新和改进。
PCR 体外定点突变技术是研究 DNA 结构和功能关系的重要途径,可在 DNA 片段的任何位置定点突变[6]。
通过定点突变 DNA 片段可以达到改造蛋白结构和功能的目的;与人工合成肽的方法相比,成本较低,同时还可为用生物法大规模制备蛋白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10]。
本研究采用 PCR 体外定点突变技术[11],成功地对其进行定点突变。
实验表明,该方法且快速、简便、准确、突变率高,是一种较为实用的定点突变方法。
本实验成功构建了CA-MA 杂合肽的克隆载体及其突变体W16-CA-MA ,初步研究了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天蚕素A-蛙皮素杂合基因抗菌肽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希望能开辟一条生产新型抗菌药物的路子。
参考文献[1] Shin SY, Kang JH, Lee MK, et al. Cecropin A - magainin 2 hybrid peptides having potent antimicrobial activity with low hemolytic effect. Biochem Mol Biol Int. 1998 May;44(6):1119-26.[2] Lee DG, Park Y, Jin I. Structure-antiviral 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cecropin A-magainin 2 hybrid peptide and its analogues. J Pept Sci. 2004 May;10(5):298-303.[3] 萨姆布鲁克J, 拉塞尔 D W.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4] LU S D(卢圣栋) . Current Frotocols for Molecular Biology (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Beijing :High Education Press ,1993[5] Andreas Urban ,Susanne Neukirchen ,Karl-Erich Jaeger. A rapid and efficient method for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using one-step overlap extension PCR [J] .Nucleic Acids Research ,1997 ,25 (11) :2227 - 2229. [6] Yang YX, Feng Y, Wang BY, et al. PCR-based site-specific mutagenesis of peptide antibiotics FALL-39 and its biologic activities. Acta Pharmacol Sin 2004 Feb; 25 (2): 239-245[7] 陈菲; 严明;韦萍. 从Granulysin 抗菌机理出发合理设计抗菌肽,生物加工过程,2005,3(1): 66-70[8] Shin SY, Kang JH, Jang SY Effects of the hinge region of cecropin A(1-8)-magainin 2(1-12), a synthetic antimicrobial peptide, on liposomes, bacterial and tumor cells. Biochim Biophys Acta. 2000 Feb15;1463(2):209-18[9] 罗师平,冷希冈. 基于PCR 的体外诱变技术[J] .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5 ,3 (28) :188 - 192.[10] 黃春晓, 段学军.以PCR为基础的定点诱变方法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 2006,12:5-8[11] 许小霞;徐兴耀;金丰良等. 家蝇抗菌肽天蚕素基因的定点突变和高效表达质粒的构建. 蚕业科学, 2004 ;30 (1) :90-93.Cloning and Mutation of CA-MA Hybrid PeptideFeng Weiping,Han Yuewu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 School of Basic Medicine ,LanzhouUniversity,Lanzhou (730000)AbstractAIM: Construct recombinant pUC-18-CA-MA,make full use of the technology of PCR to make a mutation. METHODS : A one step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was used for the point directed mutation. The primers (P1, P2)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 encoding CA-MA Hybrid Peptide, and mismatch was introduced into P1 with TGG for AGT substitution at position 16. PCR product of W16-CA-MA gene was performed in a one step PCR, and inserted into pUC-18 vector. RESULTS : DNA sequenc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ected site mutations. CONCLUSION: The recombinant pUC-18-CA-MA and it\'s mutant were constructed successfully.Keywords:cecropin A (1–8)-magainin (1–12) (termed CA-MA) hybrid peptid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PCR ); rite-directed mutagene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