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全导师制度,促进新型教学
——关于我校导师制现行状况分析及发展前程问卷
摘要:
本文通过对问卷调查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整理,重点分析了我校学生对于导师制的看法和态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良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通过加强交流,并强化指导的质与量,减少学生生活、学习以及人生的规划问题的选择的迷茫,争取做出符合自己未来的选择
关键词:导师制交流导师辅导导师制宣传
一.调研目的
导师制是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目的是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导师制在我校实行时间不长,还在不断发展和改善阶段,需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导师制在我校施行的矛盾,在学校内建立一种完善的新型教学制度。本文从导师制的落实情况和学生的反馈情况出发,探讨导师制的落实情况,完善的方向,学生接受导师指导后的反馈情况及要求,由此提出问题和建议。
二. 调研对象
对象: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法律系全体学生
三.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1、本次调研人口学特征:
1.1象的年级结构
通过对样本中人口学特征数据统计可知:大一的有67人,在该层中的比例为27.13%;大二有44人,占该层的17.81%;大三的有95人,占该层的38.46%,;大四的有36人,占该层的14.57%
2、学生对我院导师制(全称: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背景与目的的了解
程度
对于学生对我院导师制的了解程度,我们了解到不太了解的占首位,有91人,占总数36.84%;基本了解的有90人,占总数36.44%;比较了解的有50人,占总数的20.24%;完全了解的最少,仅有16人,占总数的6.48%。出现这种调研结果的原因,我们也将在调研结果总结中具体分析。
3、导师实际指导次数
在第3题中我们对导师的指导次数进行了调查,发现多为见面一次或两次,分别有82和85人,分别占33.2%和34.41%,另外还有21人未曾见面的,占8.51%。
4、学生建议导师指导人数状况
通过第四题,我们很容易发现学生建议导师辅导人数为10人以内的占绝大多数,有204人,占总数的82.59%,体现学生对导师辅导人数不宜过多也不宜单独的心理特点。
5、指导途径的选择
谈到指导途径问题,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希望通过社会实践指导的人数最多,占31.58%,其次是通过个别辅导,占总数25.91%。
在当代大学生中,对于在实践中探求真理、获取知识的意识较为强烈,是由于多年接受科学教育的成果。
6、学生希望的交流方式与实际交流方式的对比状况
通过第六、第七题的对比发现,在学生期望中的和实际中的交流方式中,面对面都占首位,分别占49.39%和53.44%,并且现实与希望相吻合,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导师制在我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7.与导师相处的情况如何
通过对回收问卷的数据分析可知:7人次相处亲密,占总数2.83%,66人次相处融洽,占总数26.72%,101人次选择一般,占总数40.89%,选择有些疏远的有67人次,占总数27.13%,比较糟糕的有6人次,占总数2.43%.
8学生遇到问题时是否会找导师谈心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当遇到问题时学生是否会找老师谈心倾诉呢?在调查数据分析中发现,有101人次选择”从不”选项,占总比例的45.96%,其次遇到问题偶尔找导师的有82人次,占总比例的33.2%,:“经常”这个选项有28
人次选择,占总比例的11.34%,而有找过导师的有21人次,占总比例的8.5%,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将在调研结果中总结出来。
9在与导师的交流过程中,学生的积极程度
在说到学生对于在与导师交流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度时,我们从学生与导师交流的经常性程度入手进行调查,从问卷分析中得出,不积极主动与老师说话的有33人次,占总比例的13.36%,而比较不积极的有47人次,占总比例的19.03,“一般”这个选项选择的人数最多,有122人次,占总比例的49.39%,另外有35人次积极与导师交流,占总比例的14.17%,而非常积极这一选项仅有10人次选择,仅占总比例的4.05%。学生缺乏与导师交流的热情,积极度不高,除学生自身问题之外,还存在其他原因,具体将会在调研总结中说明。、
、
、
10导师制实施落实后学生的反馈及要求
接受导师指导都学生自身的进步
在导师实施的大半年中,落实成果如何,未来的完善方向如何,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其一就是11题中,接受导师指导后学生的受益方面,调查发现,学会学习,知道学习方法;认识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了解专业学习,科研,分别有125人次,115次,135人次选择,分别占总比例的50.61%,46.56%,54.66%。其次分别有96人次,72人次,68人次选择了建立比较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了解学习之外的事,增强社会经验的选项,分别占总比例的38.87%,29.15%,27.53%、而学习成绩进步、增强与其他同学的联系,扩大朋友圈、解决心理困惑方面的选择相对较少,分别有53人次,55人,47人次,分别占总比例的21.46%,22.27%,19.03%。
11根据学生需求,希望导师指导的内容
在问卷分析是发现,高达146人选择生活、思想、心理方面的指导,占总比例的59.11%,选择与课程相关内容的有139人次,占总比例的56.28%,而选择适应大学生活,了解专业和学校、就业指导的分别有121人次和128人次,分别占总比例的48.99%,51.82%,而在选课指导、考验和其他考试方面、科研,竞赛或实验室等实践活动的人数相对较少,分别有68人次,93人次,81人次,分别占总比例的27.53%,37.65%、32.79%。
四、调查问卷结果总结
根据数据发现,导师制在我校宣传和实施工作较为欠缺,力度较为薄弱,从众多的反馈中发现对学生的指导作用不强,导师与学生之间见面交流的次数过少.
1、在学生对导师制理解程度上,无论哪个年级,对于导师制的状况以及历史、作用了解程度较低,基本了解的和不太了解的分别占36.44%和36.84%。
这一结果的形成,我们认为有这些原因:
(1)导师制在我国施行时间不长,在各个方面的宣传欠缺,尚未达到普及的阶段,普通民众甚至在读大学生接触有关导师制内容机会和时间不足,使得学生对于导师制理解不足。
(2)学校重视和宣传力度不够,在一些大一新生的调查者中,没有和导师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