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南变质核杂岩拆离断层带岩石变形特征研究

合集下载

变质核杂岩

变质核杂岩
在造山带伸展构造成因机制方面,岩浆作用与伸展构造 的关系一直为众多地质学家所关注,其中何者为主动 因素和伸展作用过程中岩浆的生成规模存在较大争议 ,因此,岩浆侵入作用与变质核杂岩以及伸展构造的 关系成为一个比较前沿的研究课题。
两种观点:
1、岩浆作用是伸展作用的结果;
2、伸展构造是岩浆作用诱发形成的。
地球物理研究 高分辨的地球物理资料有助于研究岩体 与伸展构造的深部关系;
拆离断层变形机制的精细研究 运用岩石有限应变测量 等方法和手段,进行精细的定量化的构造变形机制分 析,确定拆离断层的变形过程,进而其与岩浆作用的 关系。
5、变质核杂岩与成矿作用
一、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1.矿源: 核部通常为太古宙结晶岩系(如小秦岭的太 华群的Au);幔源的基性岩墙或岩席(如中条山 的Cu,Au)
伸展构造--力学模式
大陆伸展构造发育的三 种模式(Lister ,1986) :纯剪切模式、简单剪 切模式、分层剪切或滑 动模式。

第2章 水平伸展构
积 盆


3-变质核杂岩




1、基本理论
《 Cordilleran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es》( Crittenden,1980)
3、我国的一些变质核杂岩
北京云蒙山、房山、内蒙亚干、呼和浩特、山西中 条山、湖南幕阜山、河北阜平、赞皇、辽宁医巫闾 山、江西武功山、四川扬子西缘江浪和丹巴等。
形成时代有:元古代,中生代,第三纪。
扬 子 克 拉 通 西 缘 变 质 核 杂 岩 带
云 蒙 山 变 质 核 杂 岩
4、岩浆作用与伸展作用的关系
形 成 过 程
2. Cordilleran变质核杂岩基本特征:

以羊屎沟地区为例浅析剥离断层对周边地层厚度的影响

以羊屎沟地区为例浅析剥离断层对周边地层厚度的影响

以羊屎沟地区为例浅析剥离断层对周边地层厚度的影响摘要:周口店羊屎沟地区发育中元古界蓟县系及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地层,与八角寨-拴马庄同系地层相比厚度明显减薄。

本文通过对该区北面发育官地变质核杂岩的分析,得出由于本区剥离断层的发育,在剥离断层的拉伸剥离作用下,地层减薄甚至消失的结论。

由于后期挤压构造,剥离断层倾角变陡。

关键词:羊屎沟;变质核杂岩;剥离断层;挤压构造;地层减薄周口店处于华北板块中部,近东西向的燕山构造带与北东向的太行山构造带的结合部位。

北部发育官地变质核杂岩。

另有房山岩体对本区地层影响较大,该区岩石变形强烈,地质构造现象十分复杂。

羊屎沟地区发育中元古界蓟县系及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地层,针对其地层研究存在以下问题:地层接触多为正断层接触,该区北面官地地区发育变质核杂岩,该区地层厚度与八角寨—拴马桩、黄院东山梁地区同系地层相比发生较大程度的减薄,有些地层甚至缺失。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通过对该地区地质构造的分析,将地层缺失的边界定为剥离断层,试图通过分析剥离断层造成地层减薄的原理,解释该地区地层发育的特殊性。

1 区域地质概述两地发育地层相同,均为中上元古界:青白口系(景儿峪组、长龙山组、下马岭组),蓟县系(铁岭组、洪水庄组、雾迷山组顶部)。

根据实测数据,羊屎沟地区从北向南依次发育雾迷山组透闪石、硅灰石大理岩,洪水庄组黑灰色千枚岩,铁岭组硅质条带大理岩,下马岭组千枚岩、片岩,长龙山组变质石英砂岩,景儿峪组大理岩。

八角寨地区主要发育雾迷山组白云岩,洪水庄组黑灰色页岩,铁岭组白云质灰岩,下马岭组灰质白云岩,长龙山组石英砂岩。

2实测数据分析八角寨—拴马庄地区中新元古界各地层出露情况大致反应了原始沉积厚度,本文以此为参照,选取五组地层,对比羊屎沟地层厚度和岩性特征的变化。

中新元古界各组间接触关系不再是八角寨—拴马庄路线上见到的整合接触,产生了一系列的正断层接触。

表1 羊屎沟地区与八角寨—拴马桩、黄院东山梁地区五组地层的对比地层名称八角寨—拴马桩、黄院东山梁地区羊屎沟地区厚度(m)岩性特征厚度(m)岩性特征景儿峪组(QbJ)55 上部灰绿色钙质千枚岩、板岩,下部薄—中层大理岩16.6 主要发育大理岩,未见千枚岩长龙山组(QbC)24 上部黄、灰千枚岩,下部厚层石英砂岩,发育有交错层理8.6 底部砂岩、板岩,板岩居多,上部千枚岩下马岭组(QbX)161 顶部黄色砂质千枚岩,上部炭质千枚岩,中部绿灰色砂质千枚岩63.6 主要发育石榴石云母片岩、红柱石石榴石云母片岩、红柱石云母片岩铁岭组(JxT) 186 顶部中层状结晶白云岩,上部白云岩,中部灰黑色薄层灰质白云岩,下部中—厚层结晶白云岩,含少量白色燧石条带,底部见1—3层石英砂岩29.1 略含硅质条带的大理岩,硅质条带与团块含量少于雾迷山组洪水庄组(JxH)38 上部白云质千枚岩夹白云岩凸镜体,下部黑色粉砂质千枚岩 3.2 黑灰色及灰色千枚岩2.1地层减薄原理分析2.1.1正断层减薄原理韧性正断层:发育在地壳深层次,岩层韧性较大,受到拉伸时不易发生断裂,而是被拉长变细(图1)两盘之间不出现破裂和不连续面,这种特性使得岩层厚度减薄。

构造地质学复习题2-答案

构造地质学复习题2-答案

复习题-2(答案)一、名词解释1. 断层:地壳内的岩层或岩体在应力作用下产生的面状破坏或面状流变带,两侧岩石发生了明显位移的构造2. 断层面和断层带,断层几何要素之一:断层面为切断岩石并使两侧岩石发生位移的断裂面,常有擦痕和断层摩擦镜面;断层带为由一系列断层面或由较宽的破碎带组成的大型断层,带内岩石破碎,常发育断层角砾岩、断层泥、超碎裂岩和糜棱岩等断层构造岩。

断裂带一般宽达数米甚至几公里3. 断层线:断层几何要素之一,为断层面与地面交线4. 断盘:断层几何要素之一,为断层面两侧发生位移的岩块。

断层面倾斜时,断层面上侧岩块为上盘,下侧为下盘;断层面直立时,据断层走向将两盘分为东西盘、南北盘、北东、南西盘或北西、南东盘。

根据断层的运动方式:相对向上运动的为上升盘,向下运动的为下降盘5. 相当点:确定断层位移距离的标志物,断层发生之前是一个点,经断层作用并发生位移后形成两个点,这两个点为相当点6. 相当层:确定断层位移距离的标志物,断层发生之前是一个层,经断层作用并发生位移后形成两个层,这两个层为相当层7. 滑距:确定断层位移的一种方式,在断层面上两个相当点位移后的距离为总滑距,可以分解为走向滑距和倾向滑距8. 断距:确定断层位移的一种方式,相当层在垂直地层走向或断层走向的剖面上两盘之间的相对距离,在不同的剖面上度量的断距是不同的9. 地层断距:在垂直地层走向的剖面上相当层之间的垂直距离10. 铅直地层断距:在垂直地层走向或断层走向的剖面上两盘之间的铅直距离11. 水平地层断距:在垂直地层走向的剖面上相当层之间的垂直距离12. 视地层断距:在垂直断层走向的剖面上相当层之间的垂直距离13. 平错:在垂直断层走向的剖面上,上下两盘相当层在断层面上距离的水平分量14. 落差:在垂直断层走向的剖面上,上下两盘相当层在断层面上距离的垂直分量15. 走向断层:走向与所在岩层走向大致平行的断层16. 倾向断层:走向与所在岩层倾向大致平行或与岩层走向大致垂直的断层17. 斜向断层:走向与所在岩层走向斜交的断层18. 顺层断层:与所在岩层面大致平行的断层19. 纵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平行的断层20. 斜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斜交的断层21. 横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垂直的断层22. 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倾向滑移断层23. 正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的倾向滑移断层24. 平移断层:平行断层面走向滑移的走向滑移断层25. 地堑:由两组正断层组成,走向一致,倾向相向,形成槽形地带26. 地垒:由两组正断层组成,走向一致,倾向相背,形成垒形构造型式27. 阶梯状断层:只发育一组正断层,相对于一侧依次下降形成阶梯状断层28. 叠瓦状断层:由一系列产状相近的逆断层上盘依次向上逆冲,在剖面上呈岩片相互叠置构成叠瓦状28. 环状断层:若干条弧形或半环状正断层围绕一个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构成环状断层29. 放射状断层:若干条断层自一个中心呈辐射状分布,构成放射状断层30. 构造岩:在断层带内岩石在断层作用下发生破裂、重结晶,以至产生新矿物,形成具有特征性组构和矿物成分的岩石称为构造岩,分为碎裂岩系列和糜棱岩系列,其中碎裂岩系列由碎裂岩、断层角砾岩、微角砾岩、断层泥和假玄武玻璃等组成。

变质核杂岩名词解释

变质核杂岩名词解释

变质核杂岩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变质核杂岩不?这可不是一般的玩意儿啊!变质核杂岩就像是大地妈妈怀里的一个独特宝贝。

想象一下,大地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而变质核杂岩就是舞台上最耀眼的明星!它通常有一个大大的核部,那可是由古老的变质岩组成的呢,就像一颗珍贵的宝石镶嵌在那里。

比如说,那古老的变质岩就像是家族里最受尊敬的长辈,有着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气质。

核部的周围呢,常常有一些拆离断层,这些断层可重要啦,就像是守护着宝石的卫士一样!它们把核部和上盘分开,让变质核杂岩呈现出一种特别的结构。

然后呢,在上盘还经常会有一些相对年轻的地层,哇,这就像是舞台上活力四射的年轻人在围绕着明星舞动一样。

你看,变质核杂岩不就是这么神奇又有趣的东西吗?它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出现的,那是大地经过漫长岁月的雕琢才形成的杰作呀!我们研究变质核杂岩,不就像是在探索大地妈妈的秘密宝藏吗?这多让人兴奋啊!
我觉得变质核杂岩真的是地质学里超级有趣的一部分,它让我们看到了大地的神奇和复杂,难道不是吗?它就像一本永远翻不完的神秘书籍,等着我们不断去探索、去发现其中的奥秘。

所以呀,我们可不
能小瞧了变质核杂岩,要好好去了解它、研究它,说不定会有更多惊人的发现呢!。

变质核杂岩与岩浆作用成因关系综述

变质核杂岩与岩浆作用成因关系综述

第17卷 第1期1998年 3月地质科技情报Geolog 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 y Information Vol.17 No.1M ar. 1998变质核杂岩与岩浆作用成因关系综述¹张进江 郑亚东(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100871)摘 要 对岩浆与伸展作用的关系、伸展作用中岩浆的成因和需加强的工作进行了讨论,并重点论述了变质核杂岩形成机制与侵入作用的关系。

在造山带重力势能差和深部作用等各种因素导致的拉伸应力场作用下,岩石圈地幔和地壳通过减压或深部热活动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岩浆,岩浆的上涌强化了地壳伸展,对地壳的弱化作用触发伸展构造的发生。

岩浆作用是变质核杂岩形成的主导因素之一,其主要包括对地壳的加热、弱化导致拆离断层的形成及由其浮力和密度产生不均一隆升而形成穹隆。

关键词 伸展作用 岩浆作用 变质核杂岩 成因机制分类号 P588.3自70年代后期以来,大陆岩石圈特别是造山带伸展构造形成了一个研究热点。

岩浆作用和伸展构造的关系一直为众多地质学家所关注,对其中两者何为主动因素以及伸展作用过程中岩浆的生成模式尚存在较大争议,特别是作为伸展构造的特征产物,变质核杂岩一般都与大型岩浆侵入体相伴生,使岩浆侵入作用与变质核杂岩形成机制的关系成为一个较为前沿的研究课题。

近年来国际地质学界开展的研究,对伸展作用过程中岩浆作用的认识日趋深入,并逐步认识到地幔活动在岩浆作用中的重要性。

但由于世界各地地质情况不同,所得结论也存在差异。

对于伸展构造与岩浆作用的成因关系的认识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岩浆作用是伸展作用的结果;另一种观点认为伸展构造是岩浆作用诱发形成的。

目前总趋势认为:区域水平拉伸应力场为伸展构造和岩浆作用提供了条件,但未必是先决条件,也不一定是伸展构造发育的直接原因,而岩浆作用则是形成伸展构造的必要因素,并且可能是产生拉伸应力场的原因之一。

关于变质核杂岩与岩浆侵入体的关系,以前倾向于以伸展构造为主导,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岩浆侵位在变质核杂岩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

辽西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特征及其对金矿床的控制作用

辽西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特征及其对金矿床的控制作用

维普资讯
第 2期
朱大岗 , : 等 辽西 医巫闻山变质桉杂岩构造特征及其对金矿床的控耕作用
17 5
可 将 医 巫 闾 山变 质 核 杂岩 的 变 质 核 分 为 内 、外 两 层。 内层越靠 近花 岗岩体夹 未 变形 的花 岗岩脉 、 晶 伟 岩 脉越多 , 脉体也 越厚 , 应 的糜棱 岩化 的程 度也较 相 弱, 主要 由强烈变 形的糜棱 岩 化 片麻岩 、 初糜 棱岩 和
核北 面和 东面 以拆离 断层 与盖层 下部 中新 元古界 相 接触 ,并 为 中新 元古界 组成 的韧性流 变 的中间层 所 环绕 。 其西 面 以阜新盆 地东 南缘 边界 正断层 ( 家湾 孙

区具典 型 的地 台特征 :中 生代 该 区发 生 了强 烈 的构 造 一热 事件 [9 9 18 ,辽 宁 地质 矿 产 局 J 崔盛 芹 等 。
, Leabharlann 稍 户营子 正断 层)与 盖层 上部 以脆 性变 形为特 征
的 白垩纪 碎 屑岩相 邻 。区 内 出露 的地层 剖面 具有 3
层结构 特点 ( 2。 医巫阎 山变质核 杂岩 类型属 偏 图 ) 对称 型变质 核杂 岩 [99 马寅生 , ] 19 , 等 。 11 变 质核构 造特征 . 变 质核 由太古 宇结 晶岩组 成 ,分 布在 医巫 同 山
辽 西 医巫 间 山变 质核 杂岩 构 造 特 征 及 其对金矿床 的控 制作用
朱大 岗 , 孟宪 刚 马寅 生 邵兆 刚 1 . , ,冯 向阳 1 , 曲纬 , 张贺朋 ,付 海涛 杨美玲 , ,王建平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1 北京 10 8 : 辽 宁省 地质 矿产勘 查局 , 宁 沈 阳 10 3 ) 0 0 12 辽 102

岩石力学特性研究 – 试验和模型分析

岩石力学特性研究 – 试验和模型分析

(平、剖面图)
数学、
力学
分析

水压力、地震力等)
(现场试验、模拟试验)
开挖后的重分
布应力、大小
力学模型建立(介质模型、应力、岩体力学参数、变形破坏机理…..)
稳定性分析计算(刚体极限平衡理论、有限元…..)
安全系数
工程设计要求
综合评价
稳定、合理
反馈分析
监测
工程设计
施工



不稳定、不合理
处理方案或修改角
岩浆岩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可作为各种建筑物良好的地基及天然建筑石料。但
各类岩石的工程性质差异很大。如喷出岩: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侵入岩:
花岗岩,橄榄岩,闪长岩等。
2. 沉积岩
─ 碎屑岩的工程地质性质一般较好,但其胶结物的成分和胶结类型影响显
著;
─ 粘土岩和页岩的性质相近,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低,受力后变形量大,
✓ 不规则试样
Rt
Pm ax
V 2/3
V :所试验试件的体积(m3)

岩石的抗拉强度比抗压强度小的多,约为抗压强度的1/10~1/4,根据
岩石的类型而异。
31
二、岩石室内常规试验
3. 单轴压缩试验
岩石的抗压强度:岩石试件在单轴压力下达到破坏的极限值,它在数值上等
于破坏时的最大压应力。岩石的抗压强度一般在实验室内用压力机进行加压
•岩体流变与长期强度问题
•岩体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像自动生成处理
19
3.著名期刊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主办的国际岩石力学与采
矿科学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探讨变质核杂岩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探讨变质核杂岩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探讨变质核杂岩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作者:左青龙校轶陈航来源:《西部资源》2016年第04期摘要:变质核杂岩发育结构主要有双层、三层两大类。

双层结构的特征主要是由拆离断层分开的下盘变质核与上盘脆性域构成。

而三层结构特征主要是由变质核杂岩体、中间韧性流变层以及盖层与山前半地堑沉积盆地等上部脆性变形层构成。

通过对上述两种特征进行的分析与总结,可以对其标志进行判别,且根据中国变质核杂岩出露的大地构造位置,可以将其划分成两大类:板内变质核杂岩与板缘变质核杂岩。

无论是哪类都和岩浆活动以及热异常联系紧密。

通常变质核杂岩核部均会出现多期次岩体侵入,这是探矿、寻矿的最佳构造区。

关键词:变质核杂岩;拆离断层;糜棱岩;成矿作用最初是由Coney与Davis提出变质核杂岩这一概念,其将变质核杂岩定义为在北美西部科迪勒拉造山带中一类具有特殊伸展构造与岩石的组合。

Lister等提出可将科迪勒拉变质核杂岩视为在大规模缓倾角断层之下的、在伸展与破裂的上地壳岩石下被拉出来、中地壳或下地壳岩石组成的地质体。

而Crittenden亦在对于北美西部科迪勒拉造山带中的伸展构造研究时采用了变质核杂岩一词。

直至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对变质核杂岩的研究才得到了快速的进步,并不断深化了对变质核杂岩的认识,且对变质核杂岩的成因有了新的见解。

但是,因为变质核杂岩形成所处地质情况、形成时间、构造特点都各不相同,因此,对于变质核杂岩的定义、特征在众多学者间也出现了诸多版本。

1. 变质核杂岩的基本特征就现阶段而言,众多学者对于变质核杂岩的特征与构造持有不同观点,在学术界上并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定论变质核杂岩的特征与定义。

这里笔者对我国部分区域变质核杂岩的特征进行了总结,具体如下:①呈现出椭圆状、长垣状、穹状孤立隆起的空间形态,常常形成区域内的最高山。

通常情况下,耽搁变质核杂岩表现为非线性的育状地貌,而部分变质核杂岩则呈现出珠状、带状定向展布。

②变质核杂岩发育结构主要有双层、三层两大类。

地质科学(DIZHI KEXUE)2008年第43卷总目次

地质科学(DIZHI KEXUE)2008年第43卷总目次
… … … … … … … … … … … … … … … … … … …

王有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低 幅度构造 天然气 成藏 的 闭合度下 限探 讨—— 以柴达木 盆地 三湖地 区 为例 …… …… ……… …… ……… 郭 泽清 李本 亮 张 林 李熙 豁 孔 骅 ( )4 1 3 断 陷湖盆超 压封存 箱形 成机 理与油 气成 藏机 制—— 以渤 海湾 盆地 东营 凹陷为 例 … … 陈中红 查 明 ( ) 0 1 5 营 口一 潍 坊 断 裂 带 新 生 代 走 滑 拉 分 一 裂 陷 盆 地 伸 展 量 、 降 量 估 算 沉 … ……… … ……… …… 曹 忠祥 ( )5 1 6 塔 里 木 盆 地 中 央地 区 的 断 裂 系 统 : 何 学 、 动 学 和 动 力 学 背 景 … … … … … … … … … … … … … … … … … 几 运 李 日俊 吴根耀 孟 庆龙 杨海 军 韩剑 发 李新生 董 立胜 ( )2 1 8 阿 尔 泰 额 尔 齐 斯 构 造 带 岩 石 应 变 特 征 及 其 构 造 意 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陈 柏 林 张 招 崇 闫 升 好 何 立 新 周 刚 陈 正 乐 王 祥 张 小 林 杨 文 平 ( ) 1 1 19 南海 西部海 域新 生代构 造古 地理演 化及 其对 油气 勘探 的意义 ……… …… … 谢锦龙 黄 冲 向 峰 云 ( ) 3 1 13 塔里 木盆地 西部 吐木休 克断 裂带 的主要 特征 和构 造演化 …… ……… …… … 朱德 丰 刘 和甫 吴 根耀 ( ) 0 2 29 塔 河 油 田奥 陶 系 油 藏 地 层 水 赋 存 分 布 … … … … 朱 蓉 楼 章 华 云 露 李 梅 金 爱 民 张 慧 婷 ( ) 2 2 28 营 口一 潍 坊 断 裂 带 对 辽 东 湾 坳 陷 东 部 凸 起 的形 成 及 构 造 分 段 的 控 制 作 用 — — 来 自 物 理 模 拟 实 验 和 断 层 几何学 特征 的证据 … … … … … … … … … … … … … … … … 曹 忠 祥 任 凤 楼 宋 国奇 漆 家 福 ( ) 3 2 28 鄂 尔 多 斯 西 缘 北 段 大 型 陆 缘 逆 冲推 覆 体 系 … … … … … … 张 家 声 何 自新 费 安 琪 李 天 斌 黄 雄 南 ( ) 5 221 塔里 木盆地 西部 色力布 亚 断裂和康 西 断裂 的主要 特征及 活动 时代 … …… …… ……… …… ……… …… … 孟 庆 龙 李 日俊 师 骏 敬 兵 冯 晓 军 赵 岩 ( ) 8 2 22 郯庐 断裂带 巢湖一 庐江 段 晚中生代 火 山岩 的锆 石 U P -b年代 学 …… …… …… ……… …… ……… …… … 谢 成 龙 朱 光 牛 漫 兰 王 勇 生 向 必 伟 胡 召 齐 ( ) 9 2 24 新 疆 北 部 哈 拉 阿 拉 特 山 走 滑一 冲 断 复 合 构 造 特 征 与 油 气 勘 探 方 向 … … … … 孙 自明 洪 太 元 张 涛 ( ) 0 2 39 塔 里木盆地 轮西 地 区奥 陶 系潜 山油藏 : 一个 海西期 充注 并降解 的稠 油油 藏成藏 实例 分析 … …… ……… … 潘 文 庆 赵 孟 军 张 宝 民 韩 剑 发 柳 少 波 秦 胜 飞 ( ) 2 231 柴 达 木 盆 地 三 湖 地 区储 盖 组 合 有 效 性 对 生 物 气 富 集 的 控 制 作 用 … … … … … … … … … … … … … … … … … 程 付 启 金 强 林 会 喜 张 水 昌 苏 爱 国 曹 倩 王 力 ( ) 3 2 33 湘 西北花垣 县下 寒武统 清 虚洞组 浊积 岩沉积 特征 及其 地质 意义 … 匡文龙 杨绍 祥 余 沛然 劳可通 ( ) 4 2 37 赣 中宁都北 部地 区新 构造 活动初探 …… …… ……… …… …… ……… …… …… ……… …… 张万 良( ) 5 2 39 龙 门 山 断 裂 带 北 段 晚新 近 纪 以 来 的 右 行 走 滑 运 动 及 其 构 造 变 换 研 究 — — 一 以 青 川 断 裂 为 例 … … … … … 樊 春 王 二 七 王 刚 王 世 锋 ( ) 1 3 47 羌 塘盆地侏 罗 系低渗 透碎 屑岩储集 层 特征 … …… ……… …… …… 许 建华 张世 奇 罗 晓容 王准备 ( )3 3 44 青 藏 高 原 东 北 缘 若 尔 盖 盆 地 晚 新 近 纪 沉 积 的 岩 石 地 层 学 … … … … … … … … … … … … … … … … 盛 海 洋 ( ) 4 3 45 塔 里木盆地 西 部地 区主要 石油地 质特 征及 油气远 景 …… 朱 德 丰 刘 和甫 萧德 铭 蔡希 源 郭 占谦 ( ) 7 3 43 新疆 库 车新 生代 前陆褶 皱 冲断带 的变 形特 征 、 时代 和机 制 …… …… ……… …… …… ……… …… ……… … 李 日 俊 吴 根 耀 雷 刚 林 张 敬 洲 王 月 然 刘 亚 雷 ( ) 8 3 48 库 车坳 陷大北地 区下 白垩 统巴什基 奇 克组储 层成 因地 质分析 …… ……… …… …… ……… …… ……… … 张荣虎 张 惠 良 寿建 峰 沈 扬 李 昌( ) 0 3 57 川东 宣汉地 区 天然气地 球 化学特 征及 成因 … …… ……… 朱 扬 明 王 积宝 郝 芳 邹华耀 蔡 勋育 ( ) 1 3 58 黄 骅坳 陷中区新 生代 断裂 系统及其 成 因分析 …… ……… …… …… 何 书 杨 桥 漆家福 王家鼎 ( ) 3 3 53 渤 海 湾 盆 地 新 生 代 各 坳 陷 沉 降 的 时 空 差 异 性 … … … … … 任 凤 楼 柳 忠 泉 邱 连 贵 韩 立 国 周 丽 ( ) 4 3 56 松辽 盆地 尚家一 太平川 地 区石油地 质 条件及 勘探 方 向分析 … ……… …… …… ……… …… …… ……… … 施 立志 林 铁锋 吴海 波 王卓卓 祁 越 ( ) 5 3 58 东 营凹 陷北 部 陡坡带 丰 1 背斜 的特征 、 因及其 与油气 的关 系 …… …… …… ……… …… …… ……… … 扇 成

排山楼金矿简介 辽矿的控制_孟宪刚

排山楼金矿简介    辽矿的控制_孟宪刚
" —糜棱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及角闪斜长片麻岩; ! —角闪斜长初糜棱岩; < —钙质糜棱岩; = —黑云斜长糜棱岩; > —二云斜长糜棱岩; ? —煌斑岩; @ —石英闪长玢岩; A —花岗斑岩; B —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 "C —金矿体及构造滑脱带; "" —碳酸盐化
致, 长 约 ? D*, 宽 " E"&! D*, 走 向 近 FG, 倾 向 H— 倾角<CIE@>I , 带内发育的构造岩类型有角闪 HHG, 斜长糜棱岩、 黑云斜长糜棱岩、 白云质糜棱岩、 千糜 岩, 带内赋存有高品位小型金矿床, 上两家子金矿 即是其中之一。
!
变质核杂岩组成系统中金矿床 的分布及特征
在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系统控制的不同层
次的剥离断层带中, 呈串珠状依次分布着: 产于拆离 断 裂 中 深 层 次 韧 性 剪 切 带 内 的 矿 床 —排 —— 山 楼 金 矿,产于拆离断裂中浅层次韧性剪切带内的矿 床—— —大板金矿,产于盖层下部韧 & 脆性构造层中 的矿床—— —大樱桃沟金矿,产于盖层上部脆性构造 层中的矿床—— —五家子金矿( 图%) 。
456’ % 1789:;58 <)798= *>? :@ 9=7 4AB5; >C7>, D7<97C; E5>:;5;6 ?C:F5;87
G —第四系; H!—上白垩统; H%—下白垩统; I!&0—中上侏罗统; IB —蓟县系; J=—长城系; KC. —太古宙大营子组; KC/ —太古宙
瓦子峪组; KC0 —太古宙小塔子沟组; L%—太古宙混合岩;
图% 阜新地区构造纲要略图
间 分 布 可 将 其 划 为0个 带 : 位 于 排 山 楼— !北带: 北营子一带, 向东延出矿区, 发 育 于 太 古 宙 112 岩 系 及 中 元 古 界 长 城 系 之 中 , 呈 $+ 向 展 布,宽 %-! 出露长度3’3 )*, 排山楼大型金矿就赋存在该带 )*, 内, 带内叶理走向近 $+ , 倾向 #—##+, 倾角 03/,"/。叶理面上的拉伸线理倾伏方向大体与叶理倾 向一致( 图 !) ; 分 布 在 尖 山—石 门 沟 一 带 , "中 带 : 呈 $+ 向展布,与北带近于平行,长约 %" )*,宽 ! 倾向 #, 倾角 03/-,"/ , 带内变形强度表现强弱不 )*, 一, 主要由角闪斜长糜棱岩、 黑云斜长糜棱岩、 长英 质初糜棱岩组成; 分布于寨子沟—上两家子 #南带: 北山一带,向东延伸出矿区外,产状与北带基本一

构造地质学作业 一(答案)

构造地质学作业 一(答案)

姓名班级学号构造地质学作业(一)一、名称解释1、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广义构造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各类地质体(岩石、岩层、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形成的各种构造现象;主要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

2、构造尺度——构造尺度主要是指构造的规模,地壳与岩石圈中的构造规模相差极大,大至全球,小至纳米。

3、微型构造——主要指偏光显微镜下显示的构造,如云母鱼、亚颗粒、变形纹等。

4、产状——指面状或线状构造的方位和空间状态,即指其与水平参考面和地理方位之间的关系。

5、侧伏向——构成侧伏锐角的走向线那一端的方位。

6、面向——是指成层岩层顶面法线所指的方向,是成层岩系中岩层有老变新(由底面至顶面)的方向。

7、软沉积变形——是指沉积物尚未固结成岩时发生的变形,如卷曲层理、滑塌变形等。

8、“V”字形法则——倾斜岩层在穿越沟谷和山脊时,其在地表的出露界线的平面投影呈“V”字形态,倾斜岩层在地表出露界线的这种分布规律,称为“V”字形法则。

9、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之间不但有地层缺失、产状不同,而且构造(褶皱、断裂等)型式、变形强度、变质程度、岩浆活动不同,反映两套地层经历了不同的地质发展历史。

10、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有缺失地层。

二、填空1.地质构造学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构造的_几何学_、运动学和_动力学_三方面的内容。

2. 朱志澄根据深度变化引起岩石物性物态的变化和相应产出的构造,将构造层次划分为分表构造层次、浅构造层次、中构造层次、深构造层次。

3.沉积岩中可以用来确定岩层顶底面的原生构造主要有_交错层理、_递变层理(粒序层理)_、_波痕_、_暴露构造(泥裂、雨痕)、底面印模或生物标志_等.4.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_走向_、_倾向_和_倾角_.5.岩层的产状类型包括_水平岩层_、倾斜岩层_、直立岩层、_倒转岩层_.6.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_相同_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_小于_等高线的弯曲度.7.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_岩层的厚度_、_岩层倾角_、_地面坡度_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8.地层的接触关系按成因可分为_整合接触_、_不整合接触_两种基本类型.9.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_下降、沉积_→_褶皱、断裂、变质作用或岩浆侵入、不均匀隆起、沉积间断并遭受剥蚀_→再下降接受沉积.10.确定不整合存在的标志主要有_地层的沉积间断_、_沉积-侵蚀标志(风化壳、古侵蚀面、古土壤、底砾岩)_、_产状不同或变形样式不同_、_岩浆活动或变质作用不同_等.11.视倾角小于或等于真倾角。

概要说明伸展构造的类型及特点

概要说明伸展构造的类型及特点

概要说明伸展构造的类型及特点。

伸展构造是岩石圈拉伸与减薄背景下形成的特殊构造组合系统。

其类型及特点为:(1)地堑与地垒地堑由两组走向近平行且倾向相向的正断层组成,两个正断层拥有同一个上盘(下降盘)。

地垒由两组走向近平行且倾向相反的正断层组成,两个正断层拥有同一个下盘(上升盘)。

通常情况下,地堑和地垒相伴发育,正断层多呈阶梯状,形成盆岭型构造-地貌单元。

盆岭构造:由不对称的纵裂单面山、山岭及期间列的盆地组成的构造-地貌单元。

(2)断陷盆地断陷盆地是在伸展背景下受基地及边缘正断层控制发育的沉积盆地。

如果断陷盆地一侧断层发育,形成一侧由主干弧形或铲形正断层控制的不对称盆地,则称为箕行断陷或半地堑盆地。

一般来说,断陷盆地规模越大,盆缘及盆内构造越复杂,控制其发育的因素也越多,往往是多次(正或负)构造反转甚至与大型走滑作用联合形成的符合盆地。

(3)裂谷裂谷是区域伸展隆起背景上形成的巨大狭长断陷,两侧由正断层限定,切割深,发育演化时间长,常具地堑型式。

按照裂谷发育的区域构造部位及其地质构造特征,可分为大洋裂谷、大陆裂谷和陆间裂谷,它们构成一个威尔逊旋回。

大陆裂谷特征:①有一系列正断层为主的地堑、半地堑组成的复杂地堑系,通常发育与区域性隆起的轴部,表现为断陷谷和断陷盆地等构造-地貌景观,反映岩石圈的伸展作用。

②裂谷中往往沉积一套巨厚的包括磨拉石之类的碎屑沉积,常伴有蒸发岩、火山熔岩和火山碎沉积。

常包含重要沉积矿产。

③裂谷往往是浅源地震带和火山带。

④大陆裂谷带发育的岩浆岩有两类共生组合:大陆溢流玄武岩和双峰系列。

⑤深部结构上,裂谷下地幔升高,地壳变薄,玄武岩层下普遍存在着波速较低的壳-幔物质混合组成的裂谷垫。

(4)变质核杂岩变质核杂岩是构造上被低角度正断层拆离的、呈孤立的平缓穹形或拱形强烈变形的变质岩和侵入岩构成的隆起,往往出现在造山带的核部。

基本特征:①变质核杂岩由深层抽拉抬升的变质基底(下盘)和变质变形较弱的盖层(上盘)组成,外形近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十余公里至数十公里,呈分散孤立的穹窿状和短轴背形状产出。

变质核杂岩的形成及结构研究

变质核杂岩的形成及结构研究

变质核杂岩的形成及结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从变质核杂岩的结构和构造、形成时代、分类、形成的主导机制、背景、与成矿的关系以及最近的研究进展和目前仍旧存在的问题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研究。

关键词:变质核杂岩;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引言Davis GH和Coney PJ于1979年首次将广泛分布于北美西部科迪勒拉造山带中一套独特的伸展构造和岩石组合命名和定义为变质核杂岩[1-2]。

1980年,由Crienden MD,Coney PJ和GH Davis出版的《Cordilleran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es》对科迪勒拉变质核杂岩作了比较系统地总结。

1分类Malavieille(1993)根据造山作用晚期伸展形成的变质核杂岩的几何学,将变质核杂岩分为两类:对称型和非对称型。

对称型变质核杂岩的两侧被两条低角度伸展剪切带所限,两条剪切带(拆离断层)分别向两个方向倾斜,其中线理的运动指向也分别指向两个方向;非对称型变质核杂岩的外缘只有一条伸展剪切带,两侧线理倾向相反,但运动指向相同。

这说明伸展剪切带原是一条因变质核杂岩的上拱而弯成弓形或穹状,从而使倾斜和运动指向一致的线理改变成倾斜不同但运动指向仍保持一致。

两类变质核杂岩几何学上的差异反映了其变形机制和形成过程是不同的。

2 变质核杂岩的结构和构造2.1 伸展变质核杂岩的特征2002年,Davis GA和郑亚东,对变质核杂岩系统地给出了定义,并进行了分类和构造背景的研究。

他们指出伸展变质核杂岩(MCC)的基本特征包括:(1)缓倾至中等倾角的具有大规模位移的(几十千米)区域至准区域性延伸的主拆离断层;(2)与断层相关的糜棱片岩和片麻岩下盘(包括可能出露更深层次的非糜棱化结晶岩)。

拆离断层具有特征的构造岩系,即糜棱岩化岩石、绿泥石化角砾岩、微角砾岩(含假熔岩)、断层角砾和断层泥。

它们自下而上顺序产出,向上变新且发生后者对前者的叠加。

(3)上盘上地壳基底岩和表壳岩层。

中国变质核杂岩的基本特征

中国变质核杂岩的基本特征

中国变质核杂岩的基本特征释义变质核杂岩是构造上被低角度正断层拆离的、呈孤立的平缓穹形或拱形强烈变形的变质岩和侵入岩构成的隆起,往往出现在造山带的核部。

发展变质核杂岩概念最早是由Davis和Coney在1979年提出的。

他们将广泛分布于北美西部科迪勒拉造山带中一套独特的伸展构造和岩石组合命名和定义为变质核杂岩。

Crittenden(1980)在研究该区伸展构造时也用了变质核杂岩一词。

Coney(1980,1984)提出:科迪勒拉变质核杂岩是一群由异常变形的变质岩和侵入岩组成的窄形或拱形的孤立的隆起,其上为构造滑脱和扩张的不变质盖层。

Seyfert(1987)对Coney的定义作了修正和补充,认为科迪勒拉变质核杂岩一般是呈近圆形或椭圆形的,由强烈变形变质的岩石组成的孤立隆起,有岩体侵入其中,或者被远比核部岩石变形、变质轻的岩石覆盖,或被覆以拆离并远距离运移的盖层。

Wernicke(1981)初步建立起变质核杂岩伸展构造模式,后来在20世纪80年代发表的许多论文又进一步扩展和修改了Wernicke的成因模式。

Lister 等(1989)认为可以把科迪勒拉变质核杂岩看作是从破裂和伸展的上地壳岩石下被拉出来的、位于大规模缓倾正断层之下的、中或下地壳岩石组成的地质体。

1993年法国造山带晚期伸展作用?学术会议对变质核杂岩的成因分类和形成过程又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强调变质核杂岩是晚造山阶段的产物,经历过早期挤压造山、地壳增厚过程,强调变质核杂岩最重要特征是普遍出露一套中地壳(高温-低中压)变质-变形岩石、部分熔融岩石和花岗岩体(Malavielle,1993)。

从20世纪70年代末发现和研究北美科迪勒拉变质核杂岩以来,到目前为止,已在世界许多地方发现了与其相似的变质核杂岩。

国内对变质核杂岩的研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有比较迅速的发展,对变质核杂岩的成因也有新的认识。

在我国境内先后报道了一系列不同时代、不同地质环境、不同构造特色的变质核杂岩,如内蒙古亚干变质核杂岩;云蒙山变质核杂岩;江西的武功山变质核杂岩;扬子西缘的江浪变质核杂岩;呼和浩特大青山变质核杂岩;河南小秦岭变质核杂岩;辽宁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西藏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等。

各种地质构造现象的描述

各种地质构造现象的描述

地质资料要点1.变质核杂岩目录概念:特征:变质核杂岩变质核杂岩是构造上被低角度正断层(剥离断层)拆离的、呈孤立的平缓穹形或拱形强烈变形的变质岩和侵入岩构成的隆起、其剥离上盘是年轻的沉积岩系,往往出现在造山带的核部。

编辑本段概念:由于岩石圈的伸展拆离基底隆升和地表的剥蚀作用使地壳深部的变质岩和深成岩逐渐上升而出露地表,这套深部岩石称为变质核杂岩。

也称为火山侵入杂岩。

编辑本段特征:(1)形态特征:外形近圆形或椭圆形(2)结构特征:上拆离盘,拆离断层,下拆离盘。

(3)拆离断层特征:分隔上拆离盘与下拆离盘,由下之上断层岩由糜棱岩变为断层角砾岩(4)变质特征:下拆离盘岩石变形变质程度深,上拆离盘岩石基本未变质变形相对较弱(5)地层缺失:盖层底部缺失部分地层或地层厚度减薄开放分类:2.剪切带剪切带shear zone发育在岩石圈中具剪切应变的强烈变形带。

这一变形带可以是应变不连续的面状构造(断层),或者在露头尺度上见不到几何不连续性而呈连续应变的韧性剪切带。

自然界存在不同尺度的剪切带,可以从微观的剪切带剪切面到几十米、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长的巨型剪切带。

小者仅见于岩石薄片中,大者可延伸上千千米。

按照剪切应变发生时的岩石的力学行为不同和应变速率的差异,剪切带可以分为3种类型:①脆性剪切带。

即断层。

一般在不高的温度、压力和高应变速率的条件下形成,碎裂岩系列代表地壳7~10千米以上脆性剪切带的产物。

②韧性剪切带。

产在较深部位的剪切应变带,其伴生的长英质糜棱岩的形成深度通常不小于15千米。

③脆-韧性剪切带。

宏观上在一韧性剪切变形带内,但可见到把剪切带岩石错开或带内出现羽状拉张裂隙。

一般认为,此类剪切带的形成环境介于前两者之间的过渡带内。

对这类剪切带发育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对脆-韧性的转化及地震带和非地震带的存在边界等问题的认识。

通常认为,从脆性到韧性剪切带是不同构造层次之间剪切滑动的表现。

1977年R.H.西布森提出剪切带双层模式,将剪切带自上而下划分为脆性域和准塑性域,两域之间也就是地3.剪切应变shear strain剪切时物体所产生的相对形变量。

变质核杂岩的定义、基本特征概述

变质核杂岩的定义、基本特征概述
1 概述 的香肠构 造。变薄地 壳的表 面下 沉成盆 , 而在相邻 的相对厚 的地壳部分 从 2 世纪 7 年 代末发 现 和研究 北美科 迪勒 拉 变质 核杂 岩 以来 , 隆升成 山。侗 2 O 0 ) 到 目前为止 , 已在世界 许多地方发 现了与其相 似的变质 核杂岩 。 同学 不 者对变质核 杂岩 的基 本特征理解 又有所不 同。 C ny18 ,94把 变质 核杂 岩定 义 为 : 群 由异 常变 形 的变质 oe(9 018 ) 一 岩 和侵入 岩组成 的窄 型或拱形 的孤立 的隆起 ,其上为 构造滑 脱和扩 张 的不 变质盖 层。Sy r18) C ny ef t 97 e ( 对 oe 的定 义作 了修正 和补充 ' 认为科迪 e ̄ F Ha d r y㈣ ㈨ h … 勒拉变质核杂岩一般是呈近圆形或椭圆形的' 由强烈变形变质的岩石组 ㈨ 成的孤立隆起, 有岩体侵入其中威 者被远比核部岩石变形 、 变质轻的岩 图2 石 覆盖威 被覆 以拆离并远距 离运移 的盖层 。Ls r ( 8), 以把 ie等 1 9)为可 t 9 3 科 迪 勒拉 变质 核 杂岩 看作 是 从破 裂 和伸 展 的上 地壳 岩 石下 被拉 出来 变 质核杂 岩呈穹状 而不是 线状隆 升 ,也不是 呈现盆 地或者 香肠构 的 、 于大规模 缓倾正 断层之下 的 、 位 中或下地壳岩 石组成 的地 质体 。( 如 造 。说 明其成 因除 了伸展 作用应该 还有其他 的因素 。 图 1 ) 2 . 2核部杂岩 最 重要特 征 ,总 的来 说大 家的观点 比较 致, 即认为: 核部由深层地壳的中、 深变质岩组成, 其中常有岩浆岩体 的侵入( aai l,93朱志澄 , 9 ; M lv l 19 ; ee 1 4宋鸿林,9 5D v 等,02 。 9 19 ;ai 20 ) s 然而在细节上仍然有出入。主要反映在物源, 年代学, 岩浆岩体三 个 方面 。 2 . 源 21物 2 核杂岩 的物源特征是 反映变 质核杂 岩形成环 境 的重 要依据 , 当 应 在定 义 中有所 表述 。 朱志澄 (94 19 )认为 核部变 质岩 是从 深部抽 拉抬 升 的 ; a vee M l il a l (9 3 、ai等 (0 2及宋 鸿林 (95认 为变质岩产 于中下地壳 。 19 ) v D s 20 ) 19 ) 而李 武昱等(95 , 19 )楼法生等(05所总结没有反映核杂岩的深源特点。 20) 2 2 年代 .2 2. 核杂岩的形成年代与上面盖层的年代显著差别是变质核杂岩的突 出特点之 一 , 提出变 质核杂岩形 成机制 必须考 虑的重要 因素之 一 。 也是 然而在表述变质核杂岩特征时有不少学者没能反映出核部杂岩的年代 图 1 特征 。仅宋鸿林 (9 5用“ 19 ) 古老 的” 一词作 为限定 , 李武昱 等 (9 5也 只 19 ) 国内对 变质核 杂岩 的研 究是在 2 世 纪 9 年 代 以后 才有 比较 迅速 提及 核部与盖 层中岩石时代 差别可 以很 大。 0 O 的发 展 ,对 变质核 杂岩 的认 识 也不 断的深 化 ,对其 成 因也 有 了新 的认 2. 入 . 2 3侵 岩浆 识 。由于这 些变质 核杂岩形 成于不 同时代 、 同地 质环境 、 同构 造特 不 不 岩浆的是 否必 然存在 和岩浆侵入 的期次是争论 的焦点 。 l il Ma v l a ee 19 ) 花  ̄ 色 ,导 致变 质核杂 岩的性质 和定义 一直都 存在许 多不 同的版本 ( 朱志 (9 3¥ 3 岗岩 的存在 是变质 核杂岩 的重要 特征之一 。然 而研究 表 澄,9 4宋鸿林, 9 , 0 ; 19 ; 1 52 2李武昱等,9 6 良树等, 9 ;ai 郑亚 明华 北云 蒙山变质 核杂岩 的下盘 没有发 现同伸展 的岩浆活 动 ,位于前 9 0 19 舒 1 8D v , 9 s

高中地理第5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高中地理第5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1 GPa=103 MPa=10 kbar=109 Pa, 1 MPa=106 Pa, 1 kbar=100 MPa
1bar≈1atm(100万因达/cm2=0.986923标准大气压)
1Pa=1N/m2(≈100g/m2)=100g/10000 cm2=0.01g/ cm2
1GPa≈30-40km地壳岩石静压力
3.3
2.76
3.52 (相对密度)
(2) 石英 → (30kbar) 柯石英 → (12GPa) 斯石英
2.65
2.93
4.35 (相对密度)
2. 交代作用 (metaso-metamorphism, replacement)
◆定义:固态下,岩石中物质成分被带进带出的交换作用。 ◆原岩变化:中酸性岩浆侵入冷的灰岩时,其SiO2、Al2O3等热流体 就会进入灰岩,并从灰岩中将CaO、MgO带出,于是在接触带形成矽 卡岩。多富矿! 3. 重结晶作用 (recystalization)
◆ 超高压岩=含柯石英、金刚石的榴辉岩 (eclogite) 。 压力很大,埋藏很深(3~4GPa, >100km); 全世界只有中国大别山、法
意边境西阿尔卑斯极少数地区被保存。诞生了大陆深俯冲的科学新理念。
3. 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 (Liquids with chemical activity)
二、变质作用的三大因素 (Three factors of metamorphism)
1. 温度 (temperature): 150~900°C 低于150°C为常温, 高于900°C则地壳岩石被熔化。
◆ 温度的三作用:非晶体→结晶体; 结晶体→重结晶增大; 物质与结构重组,使一种矿物→另一种矿物。
板岩岩井冈山舒良树摄舒良树摄千枚岩舒良树摄黑云母片岩肥东法国中央高原黑山矽线石片岩sillimanite舒良树摄新疆冰达坂眼球状花岗片麻岩舒良树摄舒良树摄新疆阿克苏蓝片岩舒良树摄变质环境极其与温度压力的关系示意图用三动力变质作用dynamicmetamorphism包括脆性和韧性两种

构造复习题答案全解

构造复习题答案全解

1总复习概念1、石香肠构造boudinage原先存在的比围岩强硬的岩层在垂直层理的挤压作用下被分割成一系列彼此平行的拉长体亦称香肠布丁构造。

布丁的延长方向平行于B轴方向将之划归b线理。

2、窗棂构造mullions由强硬岩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线理构造。

棂柱体的边界可以是层理面或原先存在的面也可以是新生面如节理、劈理等。

窗棂延长方向代表了应变椭球体的丫轴属b线理3、褶劈理crenulation cleavage发育于有先存面理的岩石中。

先存面理被褶皱成微型褶皱对称或不对称。

它由褶皱的平行翼或平行于褶皱翼发育的微断层所确定。

发育于各种变质程度的含层状硅酸盐的岩石中。

4、伸展褶劈理ecc为韧性剪切带中的近平行的间隔性剪切条带以小角度切割糜棱面理常呈单组有时成共轭组出现。

5、A线理Alineation 即拉伸面理拉长方向平行于应变椭球体的长轴a方向。

常见有拉伸矿物及矿物集合体对称压力影柔性层中拉伸的刚性体如拉伸黄铁矿、圆形化石拉伸砾石及鲕粒。

6 S-C-C面理S-C-C' fabrics韧性剪切带内经常发育两种面理平行于剪切带内应变椭球面的呈形展布的剪切带内面理平行于剪切带边界的间隔排列的糜棱岩面理C。

糜棱岩面理实质是小型强剪切应变带常由微细颗粒或云母等矿物组成。

面理和面理的锐夹角指示对侧的剪切方向7、A型褶皱A-fold又称a型褶皱是指褶皱轴枢纽与拉伸线理a线理方向大致平行的褶皱一般发育在剪切带的强烈剪切部位。

8、鞘褶皱sheath fold 最早是Carreras等1977年提出的是特殊的A褶皱因形似刀鞘而得名是韧性剪切带的标志性构造之一其规模一般几米到几百米有的可达数公里。

大多呈扁圆状、舌状或圆筒状多数为不对称褶皱沿剪切方向拉的很长。

9、眼球构造augen structure 混合岩化过程中外来物质沿着片状、片麻状岩石注入时形成眼球状或透镜状的团块断续分布常有定向排列眼球多为碱性长石组成大小不一有时晶形较好呈卵形长方形有时眼球为长英质的长石石英集合体所组成当此眼球含量增多时可成串珠状断续连接并逐步过渡为条带状构造。

变质核杂岩的定义_类型及构造背景_G_A_Davis

变质核杂岩的定义_类型及构造背景_G_A_Davis

第 !" 卷 第 #$% 期
变质核杂岩的定义、 类型及构造背景 D) >) *+C’: 等:
"MF
现在上盘的底部。总之, 变质核杂岩的下盘岩石揭 示了构造抬升至韧性过渡带之上的递进过程和越 来越冷及越来越脆性的叠加过程。
[ "K] 和希腊哥林斯湾 中部地震性活动正断层( 约 ?@L )
北的地震性活动正断层( 约 !@L ) , 都是低角度, 并沿
$3] 部 活 动 的 456789:;<= 低 角 正 断 层 [ 或科罗拉多河伸 $%] , 其上、 下盘 展 区 的 中 新 世 >?9/9?@9A; 拆 离 断 层 [
并不构成一变质核杂岩。 随着下盘糜棱岩抬升至较高的地壳层次,那些 最贴近拆离断层的糜棱岩则经历退化变质的剪切作 用, 在更浅的一些层次上则发生角砾化, 结果形成变 质核杂岩的绿泥石化角砾岩,其厚度可达几十至几 百米( 显然, 绿泥石化角砾岩的形成要求糜棱母岩含 有铁镁矿物) 。在更高和更冷的一些层次上, 最邻近 拆离断层的绿泥石化角砾岩遭到强烈的碎裂作用, 而被微角砾岩( 一般厚度小于$米) 叠置。 如果保存下 来, 微角砾岩直接位于拆离断层之下。沿拆离断层, 断层泥则可有可无。 但据我们的经验, 断层泥往往出
;
;K!
变质核杂岩
定义和基本特征 在中国也不例外,对变质核杂岩的性质和定义
收稿日期: ;II!Q!!Q;I 作者简介: 男, 美国加州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兼职教授, 长期从事构造地质学研究。 $K LK +,-./, !"=< 年生,
$&3
地 质 通 报 !"#$#!%&’ $ ()$$"*%+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南变质核杂岩拆离断层带岩石变形特征研究∗关会梅,刘俊来,赵胜金,纪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E-mail:guanhuimei2001@摘要:本文通过宏观与微观构造分析研究了辽南变质核杂岩拆离断层带岩石的变形特征。

它们是一套以糜棱岩为主的反映地壳深部岩石在隆升过程中不断演变的构造岩组合。

拆离断层带内岩石宏观和显微构造现象丰富,这些构造现象指示出拆离断层带变形岩石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递进变形的特点,是拆离断层在地壳不同层次对变形岩石改造的叠加效果。

断层带内角闪岩相变质岩的出现揭示出辽南变质核杂岩是从中部地壳伸展而形成的。

年代学数据表明拆离断层的作用时限为130~113 Ma。

关键词:辽南变质核杂岩,拆离断层带,显微构造,递进变形中图分类号:P541 序言拆离断层(detachment fault)是当前地质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脆性剪切变形域中的高角度正断层,向深处常成铲形而变缓,最后可联合成一个较大规模的水平伸展的低角度正断层,即拆离断层[1~3]。

本文通过宏观及显微构造观察,对辽南变质核杂岩的拆离断层带内岩石的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拆离断层带岩石具有递进变形特点,并通过年代数据及岩相学分析得出拆离断层的作用时限及形成深度。

2 辽南变质核杂岩的组成辽南变质核杂岩位于华北地台东部辽东半岛南部,郯庐断裂的东侧。

作为典型的科迪勒拉型变质核杂岩,具有三层结构(上盘弱变形沉积岩层、下盘的深成变质岩和中部的拆离断层带),由五部分(上盘弱变形沉积岩层、上盘的上叠伸展盆地(Supradetachment basin)、中部拆离断层带、下盘的深成变质岩和同构造(Synkinematic)花岗质侵入岩体)构成[4~6](图1)。

上叠伸展盆地规模很小,仅局限于局部地段。

盆地具有显著的东断西超的特点,其东部和南部与拆离断层带接触;下盘的深成变质岩由太古宇片麻岩组成,它们被晚中生代时期同伸展就位的花岗岩所侵入。

辽南变质核杂岩的核部和主拆离断层带内发育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点的同构造深成侵入岩体,主要包括朝阳寺岩体、北部饮马湾山岩体、古道岭岩体和分布面积很小的赵屯岩体及赵房岩体。

其中赵屯岩体为片麻状花岗岩,岩石具有明显的晶质塑性变形特点,说明岩体的就位时间早于拆离断层的伸展作用;饮马湾山岩体具有明显的同伸展特征,尤其是拆离断层带附近的部分岩体,具有发育的岩浆流动形成地面理和线理,而且上诉面理和线理与拆离断层带中的面理和线理产状具有一致性[6, 7];赵房岩体侵位于拆离断层带内,岩石具有明显的岩浆流动特征,说明岩体并未受到拆离断层的影响,是伸展期后就位岩体[8]。

∗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2105)的资助。

图1 辽南变质核杂岩构造简图1-新元古代-古生代地层;2-太古代深成片麻岩;3-白垩纪上叠伸展盆地;4-中生代花岗质侵入岩(晚期);5-中生代花岗质侵入岩(早期);6-中生代花岗质侵入岩(伸展后期)7-韧性剪切带;8-拆离断层带3 拆离断层带的基本特征辽南变质核杂岩的主拆离断层带由金州拆离断层带和董家沟拆离断层带组成,在空间上呈“V”字形向北东敞开(图1),面理外倾呈穹隆状。

金州以东呈NNE延入黄海,金州以北呈NE经普兰店进入花岗岩之中[4],并沿着万家岭一直向北延伸。

拆离断层面局部表现为平整光滑的断层面(图2)。

断层面上经常发育镜面和擦痕构造,并时见阶步构造出现。

擦痕构造总体产状为300°35°∠,与区域拉伸线理一致。

阶步构造显示断层下盘向SEE方向位移。

断层带内发育了以糜棱岩为主的多种构造岩类型。

辽南变质核杂岩的拆离断层带发育典型的波瓦状构造[9]。

3.1拆离断层带的岩石学特征拆离断层带从主拆离断层面向着下盘角闪岩相深变质岩石,依次出现了具有不同特点,反映不同地壳层次变形环境的构造岩系,共同构成拆离断层带(图3)。

拆离断层带内发育的构造岩包括:片麻岩、糜棱片麻岩、糜棱岩(图3a)、角砾糜棱岩(图3b)、微角砾岩(图3c)、假玄武玻璃(图3d)和断层泥。

除假玄武玻璃和断层泥通常发育在断层面上,与其他构造岩之间经常以显著的间隔性界限出现外,其他构造岩带之间以及糜棱片麻岩与区域片麻岩之间均呈渐变过渡关系,分布在断层带内。

其中糜棱片麻岩中保留部分早期的片麻状构造;糜棱岩包括角闪质糜棱岩和花岗质糜棱岩;角砾糜棱岩中则保留糜棱叶理(图3b)。

它们的依次出现与过渡关系为下盘的逐渐剥露与隆升提供了依据。

图2辽南变质核杂岩拆离断层带的宏观构造特点a-大王水库拆离断层面,其中断层面上黑色光滑的部分分布着假玄武玻璃,黄色的部分为薄层状微角砾岩;b-莲山拆离断层面,断层面上发育两组剪节理构造测量资料揭示出,无论是主拆离带、上盘或下盘岩石、还是核部的花岗岩中,普遍发育一组特征的伸展线理构造,线理具有统一的方向性,并且具有相同的运动方式(上盘向着NWW方向运动)。

由此也证实了核部花岗岩岩体的就位具有同构造就位性质。

图3 拆离断层带内构造岩a-糜棱岩,黑云母及长英质分异脉定向形成面理,长石形成眼球构造,长英质脉形成剪切条带;b-角砾糜棱岩,可见糜棱岩发生碎裂作用,形成角砾糜棱岩,糜棱叶理明显;c-微角砾岩,具有绿泥石化现象;d-脉状假玄武玻璃及微角砾岩3.2拆离断层带岩石变形特征拆离断层带内岩石的构造现象丰富。

主拆离断层带内发育了变质核杂岩各个部分中变形变质最为强烈的多种构造岩,岩石类型以糜棱岩为主,由于受到强烈的韧性剪切作用,岩石中普遍发育多种宏观及微观构造,如:眼球构造、σ组构、压力影构造、剪切条带、S-C组构、石香肠构造、鞘褶皱、骨牌构造等,这些构造清楚的指明了上盘由SEE向NWW的运动特征。

角砾糜棱岩和微角砾岩碎裂现象明显,岩石有不同粒级的角砾组成。

3.2.1拆离断层带岩石的露头变形特征糜棱面理是拆离断层带中最为显著的面状构造,主要由细粒的石英、长石及暗色矿物绿泥石、云母以及变质分异细脉形成(图3a)。

拉伸线理在韧性剪切带中上部强应变域中表现明显,由糜棱面理面上拔丝状石英、黑云母及帘石类细粒矿物集合体定向排列以及长石、角闪石等碎斑拖尾显示出来。

S-C组构中的S面理由串珠状石英、暗色矿物的斜向排列以及长石、角闪石的偏转及旋转显示;C面理由细粒的石英、黑云母条带及新生和重结晶的矿物定向排列显示。

露头上的微型断裂表现为切割糜棱面理的同倾向陡倾微型正断层,沿裂隙有绿泥石充填,表明伸展构造由深部向浅部运动的连续性。

糜棱岩带内褶皱复杂且变形强烈,主要由变质分异细脉、新生矿物条带状集合体显示,在XZ面上表现为程度不等的斜歪褶皱,因剪切而在短翼部拉断,统计褶皱轴面倒向西,YZ面上褶皱形态复杂,褶皱构造为上下剪切面理所限制,并可见被其截切,变形强烈地段发育有鞘褶皱。

变质分异细脉在受剪切的过程中,逐渐拉长减薄,在进一步剪切作用中形成剪切条带或无根钩状褶皱。

以上这些宏观构造均为发育在拆离断层下盘,受剪切作用形成的,它们的存在为判断拆离断层带剪切运动方式提供了依据。

3.2.1拆离断层带岩石的显微变形特征拆离断层带的不同部位,由岩石的变形环境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岩石类型。

不同矿物在同一类变形岩石中也具有不同的表现,尤其在糜棱岩和角砾糜棱岩中不同矿物的差异表现更加明显。

在糜棱岩带中由于矿物细粒化程度不同,矿物表现出糜棱岩化程度的显著变化。

石英具有强烈的晶质塑性变形特点,发育动态重结晶、单晶丝带和多晶条带等(图4c、e、f),形成相应的变形-恢复和重结晶结构型式。

斜长石类矿物则可以保存从晶质塑性变形至微破裂变形的不同显微构造组合,普遍发育有“曲颈状”构造、眼球构造、σ组构、δ组构、剪切条带、晶体的扭折、多米诺构造、晶内裂隙、穿晶裂隙等多种显微构造(图4b~d、f),反映了在地壳不同深度的不同变形温压条件下斜长石的表现差异。

云母类矿物发育云母鱼、S-C组构和扭折等韧性变形为主的构造(图4a、e)。

角砾糜棱岩中则由石英保存的从晶质塑性变形至微破裂变形的不同显微构造组合反映岩石不同的变形环境,如多种形式的不均匀消光(扇面状消光、带状消光等)、核幔结构等显微构造(图4d、g、h),长石只表现出脆性变形,如多米诺构造、穿晶裂隙及碎裂等显微构造(图4g、h)。

云母类矿物也以碎裂等脆性变形为主。

上述各种宏观和微观构造都清楚的指明了上盘SEE→NWW的运动特征。

面状构造具有统一向西的倾向,倾角多小于20°,局部倾角较小,接近水平。

图4变形显微构造现象a-黑云母的扭折;b-长石的扭折;c-长石的曲颈化现象,长石颗粒波状消光,周围石英呈条带状;d-长石的晶内裂隙,可见图中三条晶内裂隙沿裂隙面两侧断距从上到下逐渐变小直至尖灭;e-黑云母鱼及由其表现的S—C面理;f-长石的δ-型旋转残斑及石英的拔丝条带;g-长石残斑的穿晶裂隙,周围的基质为碎裂形成的岩屑角砾,长石残斑的右下方可见石英集合体仍保留早期的糜棱叶理;h-角砾糜棱岩中斜长石的多米诺构造;(a、e、f为单偏光照片,b~d、g、h为正交偏光照片)4拆离断层带的构造岩的时空演化与递进变形过程拆离断层带的构造岩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递进变形的特点。

我们通过对拆离断层带内构造岩显微构造现象的观察分析可以得到岩石发生递进变形作用的证据。

其中,糜棱岩中保留了早期片麻岩中高温变形的痕迹;碎裂岩和碎裂岩化糜棱岩中保留了早期糜棱岩中发育的叶理及变形现象。

剪切带的脆性变形阶段以碎裂岩和低角度或高角度断层的发育为标志。

拆离断层带构造岩在从深部到浅部的抬升过程是递进变形过程,具有时间和空间的演化。

浅部构造岩中保留了早期构造岩的构造型式,是由于早期变形的深部层次构造岩被后期浅部层次构造叠加所致。

拆离断层带内片麻岩与糜棱片麻岩中角闪石发生细粒化,塑性变形表明变形环境为角闪岩相温压条件,岩石的片麻理以及糜棱片麻粒与糜棱面理的区域一致性。

糜棱片麻岩与糜棱岩的低角闪岩相,证明了辽南变质核杂岩的拆离断层切割深度到达中地壳。

拆离断层的发展和演化为区域伸展提供了证据。

4.1拆离断层带的时空演化图5 碎裂化糜棱岩的多阶段演化通过显微构造分析,我们发现碎裂化的糜棱岩具有递进变形的特点(图5),反映了拆离断层带内变形岩石的时空演化过程。

我们从图5中可以看出:具有裂隙的斜长石残斑为片麻岩的重结晶作用下形成的。

在下盘的抬升过程中片麻岩中的长石发生双晶滑移形成机械双晶。

进一步的抬升过程中,岩石中的石英发生塑性拉长、拔丝,形成与剪切方向有一个小的交角的石英条带,同时长石表现为脆性破裂。

同一薄片其它位置长石破裂和骨牌式构造的周围有石英条带的调节作用(图4h),而不是石英也发生破裂,说明长石的脆性变形与石英的韧性变形是在同一时期形成的。

抬升到此,岩石已由片麻岩发展成为糜棱岩。

长石与石英条带之间以及周围区域的石英碎屑和石英基质(石英碎基)为更浅层次下的表现,这时石英也表现了脆性变形――碎裂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