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拉梁设置
基础拉梁作用设置及计算
基础拉梁作用设置及计算基础拉梁设置基础拉梁有别于基础梁,基础拉梁一般在下列设置情况设置:1,有抗震设防要求且基础埋置深度不一致时;2,地基土质分布不均匀时;3,相邻柱荷载相差悬殊时;4,基础埋深较大时;5,结构工程师认为有必要设置的其他情形。
基础拉梁作用基础拉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弯矩,调节不均匀沉降等。
拉梁上面无墙体时,没有地基反力的作用。
中低层建筑,基础埋深较浅,宜设在基础顶面;多层建筑,宜结合实际埋置深度等具体情况而定。
基础拉梁设计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础承受柱底弯矩取基础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0.08~0.15)Nmax,作为基础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
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
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
另一种是基础不能承受柱底弯矩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
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钢筋有1/2拉通。
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如拉梁承托隔墙或其他竖向荷载,应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拉梁内力与上述两种方法之一所得内力组合计算。
拉梁截面宽度≥0.03L~0.04L,高度≥0.05L~0.067L。
如按0.1Nmax法计算,配筋应上下相同,且不少于615mm2(2D14)。
此外,当拉梁承受底层墙体荷载时,不管采用上述何种方法计算的,都必须对基础拉梁另行按“梁”或“连续梁”进行验算。
基础拉梁的问题1.拉梁不作为柱底弯矩平衡结构时(柱底弯矩有基础承担):a)拉梁弯矩:由其承担的竖向荷载引起的弯矩;b)拉梁拉力:0.1倍较大柱轴力;c)按偏拉构件,对称配筋,计算纵向受力钢筋;d)不需要按抗震框架梁设计拉梁。
2.拉梁作为柱底弯矩平衡结构时(柱底弯矩不能由基础承担,如柱下单桩基础):尚应考虑拉梁承担柱底弯矩,地震区应按框架梁设计。
此时拉梁设计相对烦琐,不便详述。
拉梁宜设在基础顶面上,无地下室的时候宜设在0。
00处拉梁的计算按下面的两种方法之一算1。
基础系梁设置的若干方面思考
基础系梁设置的若干方面思考一什么情况需设置基础系梁在无地下室框架结构设计中,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时,会遇到设置基础系梁的情况。
一种是规范要求,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6.1.11条要求以下情况需设置基础系梁:一级框架和Ⅳ类场地的二级框架;各柱基础底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压应力差别较大;基础埋置较深,或各基础埋深差别较大;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有软卧粘性土层、液化土层或严重不均匀土层;桩基承载之间。
另一种是首层结构计算层高较高,造成首层抗侧移刚度减小,甚至出现结构薄弱层,为避免此现象而设置基础系梁。
二基础系梁设置在楼地面位置多层无地下室框架结构,由于持力层较深、场地需回填土、室内外高差较大等原因基础需埋置较深;或首层层高较高,造成结构计算高度较高,柱弯矩大且抗侧移刚度弱,甚至一层为结构薄弱层。
此时,可以在楼地面位置设置基础系梁(也称基础拉梁),可以有效减小底层柱的计算长度,增加底层刚度,减小底层位移。
基础系梁设置在楼地面位置时计算要求:根据《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常见问题分析及图示-结构专业》(SG109-1~4),在结构模型计算中,应分情况建立多个空间计算模型,框架梁(含系梁)和柱的最终配筋宜取多个模型计算结构的最大值。
在模型设置基础系梁时,从基础顶面至系梁顶面为一层,从系梁顶面至首层顶面为二层,既结构增加一层进行分析。
此时应注意嵌固端位置设定。
在进行整体抗震计算时,仅假定上部结构嵌固在基础系梁顶面处进行一次性整体计算,这种计算方法虽然可以使底层柱在拉梁顶面以上的配筋较为合理,但系梁层以下基础顶面以上框架柱的配筋、底层顶板框架梁的配筋以及底层拉梁的配筋就未必合理。
因为,柱的真正嵌固在基础顶面。
故此,应再补充一次结构整理计算。
其方法是,仍将系梁层设置在一层,将上部结构嵌固在基础顶面进行计算。
无地下室框架结构设置室外地面附近的系两层后,回填土会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但与真正的地下室有很大的区别,回填土的相对刚度比取多少合适,影响因素很多,很难定量确定。
关于基础拉梁设置与计算的探讨
关于基础拉梁设置与计算的探讨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引言钢筋混凝土基础拉梁广泛应用于独立基础以及桩基础工程中,本文主要从钢筋混凝土基础拉梁的作用入手,分别讨论拉梁的设置方式和计算方法以及构造要求,并就实际设计中拉梁是否参与结构整体分析,结构模型如何选用与建立做进一步的阐述与大家探讨。
二.拉梁的作用拉梁主要作为基础之间的联系梁,其主要作用基本归为以下几种:加强基础的整体性,调节各基础间的不均匀沉降,消除或减轻框架结构对沉降的敏感性。
用拉梁传递、分配柱底弯矩,增强整个建筑物基础协同工作的能力,减小基础由于柱底弯矩引起不利影响。
承托首层墙体或其他竖向荷载。
减少框架柱首层的计算高度和底层的位移,以达到理想的设计结果。
三.拉梁的设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1.11规定:框架单独柱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基础拉梁:1.一级框架和ⅳ类场地的二级框架。
2.各柱基础底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压应力差别较大。
3.基础埋置较深,或各基础埋置深度差别较大。
4.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液化土层或严重不均匀土层。
5.桩基承台之间。
通过对拉梁的作用分析,以下情况下可不设置拉梁:如无《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1.11所规定的情况且柱距较大(如体育馆、影剧院等),因为基础拉梁刚度相对较小,对调节柱基不均匀沉降作用不明显,则可不设置基础拉梁。
结构为独基加防水板基础时,当板厚≥250mm时,由于防水板对基础约束较大,可不设置基础拉梁。
对于一柱一桩基础,当有地下室并有整体钢筋混凝土防水板时,如板厚≥250mm时,可不另设拉梁,只需在板内沿柱间轴线两个方向设置暗梁。
凡框架层数不超过三层,基础埋置较浅,且无《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1.11情况者,可不设置基础拉梁,但对于大型公共建筑,应另行考虑。
单层工业厂房一般可不设置基础拉梁。
四.拉梁的计算对于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房屋,拉梁设置的位置及其作用决定了拉梁的计算方法。
独立基础间设置拉梁的作用)
独立柱基之间设计中拉梁的作用(原文地址:/jjk.asp?id=12626&c_id=185&s_id= 563)摘要:本文通过一具体工程的设计,引述了地基拉梁的作用及计算要点。
关键词:独立柱基,系梁,拉梁,整体性,整体计算作者在做海南洋浦技工学校实训楼工程时采用设拉梁层方法减少控制框架结构计算位移角,既满足了规范的要求,又做到了经济合理,符合实际。
得到了业主方的认可和好评。
现总结分析如下: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当首层层高较高,独立基础埋深又较深,抗震设计时楼层的弹性层间位移角常常难以满足《抗震规范》5.5.1条的要求,当不考虑设置少量剪力墙时,通常可以采用下列三种措施的一种:①加大框架结构梁,柱截面尺寸,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②可以采用短柱基础,使框架柱嵌固在基础短柱顶面,从而减小框架结构首层层高。
(此短柱基础可以理解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2.6条预制高杯口短柱基础的现浇版。
)③在框架结构±0.000地面以下靠近地面处,设置拉梁层,将框架结构首层分为两层。
在这三种措施里,第一种措施往往因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等,受到限制,不能任意加大梁,柱截面尺寸,从而增加刚度,而仅仅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对改善结构整体侧向刚度来说又不是很明显;所以我们最好在第二种和第三种措施中选择,很多老前辈建议使用受力明确,构造简单,施工也方便的第二种措施即短柱基础。
其截面尺寸及配筋构造要求可参照《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2.6条的规定确定。
1.《抗震规范》6.1.11条规定,框架单独柱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基础系梁:⑴ 一级框架和Ⅳ类场地的二级框架;⑵ 各柱基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差别较大;⑶ 基础埋置较深,或各基础埋置深度差别较大;⑷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液化土层和严重不均匀土层;⑸ 桩基承台之间。
一般情况,基础系梁宜设置在基础顶面,其梁顶标高与基础顶面标高相同,当基础系梁梁底标高高于基础顶面时,应避免在基础系梁与基础之间形成短柱;当基础系梁距基础顶面较远时,基础系梁应按拉梁层(无楼板的框架楼层)进行设计,并参与结构整体计算。
框架输PKPM时,拉梁(基础梁)如何设置
框架输PKPM时,拉梁(基础梁)如何设置框架结构在结构设计输PKPM时,拉梁(基础梁)如何设置?是增设一层标准层?还是单计算传到柱节点上集中荷载,再手算基础梁呢?基础拉梁与基础梁-1001:拉梁的计算方法有两种:1、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
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
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
2、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
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拉通。
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
推荐:关于多层框架基础拉梁的几点看法一、框架计算简图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埋置较深,在-0.05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拉梁按层1输入。
以某学生宿舍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Ⅱ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
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
显然,选取这样的计算生产力简图是不妥当的。
因为,第一,按构造设计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第7.3.11条规定,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
工程设计经验表明,这样的框架结构宜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即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输入,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
这样,计算简图的首层层高为H1=4-0.8-0.05=3.15m,层2层高为3.35m,层3、4层高为3.3m。
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规定,框架柱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应行乘以增大系数1.25。
当设拉梁层时,一般情况下,要比较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拉梁处的截面控制。
多层框架基础拉梁设置的几个问题精品资料
多层框架基础拉梁设置的几个问题多层框架基础拉梁设置的几个问题多层框架基础拉梁设置的几个问题提交日期:2003-12-16 浏览: 3676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基础拉梁的几个问题一、框架计算简图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埋置较深,在-0.05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拉梁按层1输入。
以某学生宿舍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Ⅱ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
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 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
显然,选取这样的计算生产力简图是不妥当的。
因为,第一,按构造设计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第7.3.11条规定,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
工程设计经验表明,这样的框架结构宜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即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输入,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
这样,计算简图的首层层高为H1=4-0.8-0.05=3.15m,层2层高为3.35m,层3、4层高为3.3m。
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规定,框架柱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应行乘以增大系数1.25。
当设拉梁层时,一般情况下,要比较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拉梁处的截面控制。
考虑到地基土的约束作用,对这样的计算简图,在电算程序总信息输入中,可填写地下室层数为1,并复算一次,按两次计算结果的包络图进行框架结构底层柱的设计的配筋。
二、基础拉梁层的计算模型不符合实际情况基础拉梁层无楼板,用TAT或SATWE等电算程序进行框架整体计算时,楼板厚度应取零,并定义弹性结点,用总刚分板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
框架结构基础拉梁的设置和计算问题[工程类精品文档]
框架结构基础拉梁的设置和计算问题[工程类精品文档]本文内容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学员问题】框架结构基础拉梁的设置和计算问题?【解答】拉梁设置的四种情况:一级框架和四类场地二级框架、荷载差别大、埋深差别大、土层差别大。
一、多层框架无地下室,独基埋置较深,为了减小底层柱的计算长度和底层位移,在+-0.00以下适当位置设置基础拉梁,从基础顶面至拉梁顶面为一层,从拉梁顶面到首层顶面为第二层,即加层建模整体分析;但地下室层数应设为1.多层框架结构设置拉梁在基础顶面以上时,应定义拉梁层楼板全房间开洞,并采用弹性楼板总刚分析;拉梁的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框架梁的要求,不设箍筋加密区或箍筋间距不符等,都是不正确的。
二、当多层框架结构无地下室,柱下独基埋深较浅而设拉梁,一般应设在基础顶面,此时拉梁的配筋计算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①、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的轴心拉力(或压力),拉梁按轴拉(压)构件计算。
地基土质较好时可用此法,较为经济。
②、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
当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框架结构,柱底组合弯矩设计值尚应分别乘以1.5和1.25增大系数;柱基础按轴心受压考虑。
③、拉梁的配筋构造。
拉梁纵向受力钢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正弯矩钢筋应全部拉通,负弯矩钢筋50%拉通。
三、如果采用增层设计,设地下室层数为1,拉梁的配筋会增大,因为实际上拉梁不是地下室顶层的梁,此处,拉梁的实际配筋还取不定义地下室层数为1时的配筋。
四、关于拉梁下的柱。
拉梁下的柱其长度不长,但与框架结构的短柱概念不同,不必将其作为短柱处理,但箍筋要全高加密,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
基础拉梁计算方法
基础拉梁计算方法拉梁宜设在基础顶面上,无地下室的时候宜设在0。
00处拉梁的计算按下面的两种方法之一算1。
取相连的柱轴力F较大者的10%作为拉梁的轴心拉力,按轴心受拉进行计算。
拉梁饿配金应上下相同,个不壹小于2 D14的,箍筋8@2002。
以拉梁平衡蛛下的弯矩,柱的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
拉梁的钢筋全部拉通,支座的负钢筋要有1/2拉通。
如果拉梁的承受隔墙等其他何在的时候,则应将竖向的何在产生的内力与上面的两种方法之一的计算的结果相加配筋!基础拉梁计算详解四、基础拉梁1、基础拉梁有别于基础梁,基础拉梁一般在下列设置情况设置:1)有抗震设防要求且基础埋置深度不一致时;2)地基土质分布不均匀时;3)相邻柱荷载相差悬殊时;4)基础埋深较大时;5)结构工程师认为有必要设置的其他情形。
2 、基础拉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弯矩,调节不均匀沉降等。
拉梁上面无墙体时,没有地基反力的作用。
中低层建筑,基础埋深较浅,宜设在基础顶面;多层建筑,宜结合基础实际埋置深度等具体情况而定。
3、基础拉梁设计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取基础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0.08~0.15)Nmax ,作为基础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
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
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
另一种是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
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 拉通。
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如拉梁承托隔墙或其他竖向荷载,应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拉梁内力与上述两种计算方法至一所得之内力组合计算。
拉梁截面宽度大于等于0.03L~0.04 L,高度大于等于0.05L~ 0.067L。
如按0.1N max法计算,配筋应上下相同,且不少于615mm2。
此外,当拉梁承受底层墙体荷载时,不管采用上述何种方法计算的,都必须对基础拉梁另行按“梁”或“连续梁”进行验算。
基础拉梁
基础地梁一般是承受基础的竖向反力,是受力构件.其尺寸和配筋根据竖向反力值确定.基础拉梁是调节基础不均匀沉降及承受一层隔墙的荷载,其尺寸按跨度的1/15确定.在计算模式中,拉梁可以考虑为仅承受自重和底层墙体总量并且将之传给两边基础的两边铰支(或者有时可以考虑是弹性支座)的单跨梁(即在两边基础内钢筋不连续而是达到锚固长度),它的计算同一般的上部结构两边铰支梁;然而,拉梁在实际施工及使用中,由于其基底下层土为老土或者施工中形成的压实土层,而且在协调变形的过程中会承受一定的两边基础的变形差异带来的影响,所以完全没有土反力是不可能的。
因此,保守地说,拉梁计算应考虑上下部均配置受力钢筋以应付两种可能性的发生。
一般可以使上下部钢筋配置一致。
至于实际计算,1/15的长跨比在底层层高以及拉梁埋深总和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会小点。
拉梁是基础之间的联系梁,其主要作用如下,计算方法依其作用而异1.仅为加强基础的整体性。
调节各基础间的不均匀沉降,消除或减轻框架结构对沉降的敏感性。
取拉梁拉结的各柱轴力较大者的1/10,按受拉计算配筋,钢筋通长,按受压计算稳定;此时基础按偏心受压基础考虑。
基础上土质较好时,建议采用该方法2.用拉梁平衡柱底弯矩。
按受弯构件计算,考虑到柱底弯矩的方向的反复性,钢筋通长。
此时基础按中心受压基础考虑。
3.上两相并兼承托首层墙体或其他竖向荷载。
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拉梁内力与上两种结果之一组合进行计算。
4.构造措施梁宽b=1/25~1/35L,梁高h=1/15~1/20L,配筋上下相同,并满足构造要求001:拉梁的计算方法有两种:1、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
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
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
2、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
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拉通。
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
什么时候设置基础梁
什么时候设置基础梁什么时候设置地框梁,什么时候设置基础拉梁?1、基础拉梁和地框梁可以认为是同一类型的梁,主要区别在于:一是位置不同,拉梁的位置一般位于基础顶(梁底),而地框梁一般在正负0.000(梁顶);二是功能上有差别,地框梁除了承受底层墙体荷载、平衡柱底弯矩以外,还同时起到了降低底层层高的作用。
工程设计中,一般当基础埋层浅、底层层高不大时设置基础拉梁,基础埋层深、底层层高过大会引起底层刚度过小时设地框梁。
2、基础梁和基础拉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梁”。
基础梁是基础,要承受地基反力,把上部结构的荷载传给地基。
而基础拉梁不是基础,它是拉结基础的梁,除了1条中的功能外,还可以起到减少各独立基础间沉降差的作用,也就是合各个独门的基础一起沉降,另外基础拉梁是不承受地基反力的。
3、一般根据地基承载力和上部结构的荷载情况,框架结构多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当独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的条件下,采用柱下条形基础,也就是基础梁。
在施工图审查过程中发现有些设计人对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拉梁(承台或独立柱基间的联系梁)的构造和使用范围不清楚,从而导致使用不当。
现结合规范、标准图集和构造手册对这个问题加以说明。
1、连梁和框架梁: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3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
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高规7.1.5,连梁跨小截面大,抗扭能力超级差;主梁不宜搭其间,否则遇震易散架)。
基础拉梁设计
一、框架计算简图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埋置较深,在-0.05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拉梁按层1输入。
以某学生宿舍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Ⅱ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
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房屋的抗震等级为级。
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
显然,选取这样的计算生产力简图是不妥当的。
因为:第一,按构造设计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第7.3.11条规定,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
工程设计经验表明,这样的框架结构宜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即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输入,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
这样,计算简图的首层层高为H1=4-0.8-0.05=3.15m,层2层高为3.35m,层3、4层高为3.3m。
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规定,框架柱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应行乘以增大系数1.25。
当设拉梁层时,一般情况下,要比较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拉梁处的截面控制。
考虑到地基土的约束作用,对这样的计算简图,在电算程序总信息输入中,可填写地下室层数为1,并复算一次,按两次计算结果的包络图进行框架结构底层柱的设计的配筋。
二、基础拉梁层的计算模型不符合实际情况基础拉梁层无楼板,用TAT或SATWE等电算程序进行框架整体计算时,楼板厚度应取零,并定义弹性结点,用总刚分板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
有时虽然定义楼板厚度为零,也定义弹性结点,但未采用总刚分析,程序分析时仍然会自动按刚性楼面假定进行计算,与实际情况不符。
房屋结构的平面不规则时,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无地下室的基础拉梁(地梁)的设计
日志规范中“特征值”的概念无地下室的基础拉梁(地梁)的设计结构设计2010-05-11 14:33:19 阅读17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无地下室的基础拉梁(地梁)的设计【前言】在多层建筑和小高层建筑中,往往不设计地下室。
在主体结构为框架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工程项目中,基础形式多为柱下独立基础和桩基础。
结构设计时,出于抗震的需要和建筑功能(地上一层有填充墙)的要求,在基础之间、埋置于地下的框架柱之间都会设置拉(地)梁(例如中竣商城项目和集美广科花园项目),对该拉(地)梁如何进行结构设计,规范并没有很明确的规定,结构设计人员往往有不同的意见。
先就该问题提出笔者的设计思路和看法,供设计人员参考。
【设计荷载和内力的组成】无地下室时的柱下基础拉﹝地﹞梁,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考虑以下荷载及设计内力:(1)拉梁承担的柱底弯矩:拉梁分担的柱底最大弯矩设计值可近似按拉梁线刚度分配;(2)拉梁承担的轴向拉力:取两端柱轴向压力较大者的1/10;(3)拉梁上的荷载:当需拉梁承担其上部的荷载(如隔墙自重、楼梯梯板荷载等)时,应考虑相应荷载所产生的内力(确有依据时,可适量考虑拉梁下地基土的承载能力)。
一般情况下,上面第(2)和(3)荷载是必须考虑叠加组合的,但是第(1)荷载如何考虑其取值大小、是否需要与第(2)和(3)荷载进行叠加组合,下面详细说明。
【拉﹝地﹞梁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考虑柱底弯距】一般情况下,如果存在以下情况时,拉﹝地﹞梁设计时需要考虑柱底弯距:①、单柱单桩的承台之间的拉﹝地﹞梁:其原因是单柱单桩的承台往往自身刚度较小,桩与承台之间设计一般按照绞结考虑,而上部柱子的嵌固面往往在承台面,上部柱子传来的弯距必须由拉﹝地﹞梁来承担。
②、两桩承台的短方向:原因同上。
③、拉﹝地﹞梁的梁顶标高设置于基础承台面标高以上时:这种情况主要是当基础埋置深度较大时,设计经常会在室外地坪处设置一道地梁,该地梁除承担两端柱轴向压力较大者的1/10、其上部的荷载(如隔墙自重、楼梯梯板荷载等)外,必须考虑承担柱底弯距。
基础拉梁设计方法
拉梁的计算方法有两种:1)、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
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
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
2)、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
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拉通。
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
推荐:关于多层框架基础拉梁的几点看法一、框架计算简图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埋置较深,在-0.05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拉梁按层1输入。
以某学生宿舍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Ⅱ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
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3.15m,层2层高为3.35m,层3、4层高为3.3m二、基础拉梁层的计算模型不符合实际情况基础拉梁层无楼板,用TAT或SATWE等电算程序进行框架整体计算时,楼板厚度应取零,并定义弹性结点,用总刚分板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
有时虽然定义楼板厚度为零,也定义弹性结点,但未采用总刚分析,程序分析时仍然会自动按刚性楼面假定进行计算,与实际情况不符。
房屋结构的平面不规则时,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三、基础拉梁设计不当多层框架房屋基础埋深很大时,为了减小底层柱的计算长度和底层的位移,可在±0.00以下适当位置设置基础拉梁,但不宜按构造要求设置,宜按框架梁进行设计,并按规范规定设置箍筋加密区。
但就抗震而言,应采用短柱基础方案。
一般来说,当独立基础埋置不深,或者埋置虽深但采用了短柱方案时,由于地基不良或柱子荷载差别较大,或根据抗震要求,可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构造基础拉梁。
基础拉梁截面高度可取柱中心距的1/12~1/18,截面宽度可取1/20~1/30。
多层框架基础拉梁设置的问题
多层框架基础拉梁设置的几个问题提交日期:2003-12-16 浏览: 3676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基础拉梁的几个问题一、框架计算简图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埋置较深,在-0.05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拉梁按层1输入。
以某学生宿舍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Ⅱ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
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
显然,选取这样的计算生产力简图是不妥当的。
因为,第一,按构造设计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第7.3.11条规定,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
工程设计经验表明,这样的框架结构宜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即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输入,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
这样,计算简图的首层层高为H1=4-0.8-0.05=3.15m,层2层高为3.35m,层3、4层高为3.3m。
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规定,框架柱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应行乘以增大系数1.25。
当设拉梁层时,一般情况下,要比较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拉梁处的截面控制。
考虑到地基土的约束作用,对这样的计算简图,在电算程序总信息输入中,可填写地下室层数为1,并复算一次,按两次计算结果的包络图进行框架结构底层柱的设计的配筋。
二、基础拉梁层的计算模型不符合实际情况基础拉梁层无楼板,用TAT或SATWE等电算程序进行框架整体计算时,楼板厚度应取零,并定义弹性结点,用总刚分板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
有时虽然定义楼板厚度为零,也定义弹性结点,但未采用总刚分析,程序分析时仍然会自动按刚性楼面假定进行计算,与实际情况不符。
关于基础系梁设置的规定汇总与解读
建筑结构规范中关于基础系梁(拉梁)设置的规范汇总与解读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6.1.11 框架单独柱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基础系梁:1 一级框架和Ⅳ类场地的二级框架;2 各柱基础底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压应力差别较大;3 基础埋置较深,或各基础埋置深度差别较大;4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黏性土层、液化土层或严重不均匀土层;5 桩基承台之间。
二.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4.2.6 承台与承台之间的连接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一柱一桩时,应在桩顶两个主轴方向上设置联系梁。
当桩与柱的截面直径之比大于2时,可不设联系梁。
2 两桩桩基的承台,应在其短向设置联系梁。
3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柱下桩基承台,宜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联系梁。
4 联系梁顶面宜与承台顶面位于同一标高。
联系梁宽度不宜小于250mm,其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1/10~1/15,且不宜小于400mm。
5 联系梁配筋应按计算确定,梁上下部配筋不宜小于2根直径12mm钢筋;位于同一轴线上的相邻跨联系梁纵筋应连通。
4.2.6 本条说明承台与承台之间的连接构造要求。
1 一柱一桩时,应在桩顶两个相互垂直方向上设置连系粱,以保证桩基的整体刚度。
当桩与柱的截面直径之比大于2时,在水平力作用下,承台水平变位较小,可以认为满足结构内力分析时柱底为固端的假定。
2 两桩桩基承台短向杭弯刚度较小,因此应设置承台连系梁。
3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柱下桩基承台,由于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各桩基承台所受的地震剪力和弯矩是不确定的,因此在纵横两方向设置连系粱,有利于桩基的受力性能。
4 连系粱顶面与承台顶面位于同一标高,有利于直接将柱底剪力、弯矩传递至承台。
连系梁的截面尺寸及配筋一般按下述方法确定;以柱剪力作用于梁端,按轴心受压构件确定其截面尺寸,配筋则取与轴心受压相同的轴力(绝对值),按轴心受拉构件确定。
在抗震设防区也可取柱轴力的1/10为梁端拉压力的粗略方法确定截面尺寸及配筋。
独立基础间设置拉梁的作用)
独立柱基之间设计中拉梁的作用(原文地址:/jjk.asp?id=12626&c_id=185&s_id= 563)摘要:本文通过一具体工程的设计,引述了地基拉梁的作用及计算要点。
关键词:独立柱基,系梁,拉梁,整体性,整体计算作者在做海南洋浦技工学校实训楼工程时采用设拉梁层方法减少控制框架结构计算位移角,既满足了规范的要求,又做到了经济合理,符合实际。
得到了业主方的认可和好评。
现总结分析如下: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当首层层高较高,独立基础埋深又较深,抗震设计时楼层的弹性层间位移角常常难以满足《抗震规范》5.5.1条的要求,当不考虑设置少量剪力墙时,通常可以采用下列三种措施的一种:①加大框架结构梁,柱截面尺寸,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②可以采用短柱基础,使框架柱嵌固在基础短柱顶面,从而减小框架结构首层层高。
(此短柱基础可以理解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2.6条预制高杯口短柱基础的现浇版。
)③在框架结构±0.000地面以下靠近地面处,设置拉梁层,将框架结构首层分为两层。
在这三种措施里,第一种措施往往因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等,受到限制,不能任意加大梁,柱截面尺寸,从而增加刚度,而仅仅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对改善结构整体侧向刚度来说又不是很明显;所以我们最好在第二种和第三种措施中选择,很多老前辈建议使用受力明确,构造简单,施工也方便的第二种措施即短柱基础。
其截面尺寸及配筋构造要求可参照《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2.6条的规定确定。
1.《抗震规范》6.1.11条规定,框架单独柱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基础系梁:⑴ 一级框架和Ⅳ类场地的二级框架;⑵ 各柱基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差别较大;⑶ 基础埋置较深,或各基础埋置深度差别较大;⑷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液化土层和严重不均匀土层;⑸ 桩基承台之间。
一般情况,基础系梁宜设置在基础顶面,其梁顶标高与基础顶面标高相同,当基础系梁梁底标高高于基础顶面时,应避免在基础系梁与基础之间形成短柱;当基础系梁距基础顶面较远时,基础系梁应按拉梁层(无楼板的框架楼层)进行设计,并参与结构整体计算。
基础拉梁设置
框架结构在结构设计输PKPM时,拉梁(基础梁)如何设置?是增设一层标准层?还是单计算传到柱节点上集中荷载,再手算基础梁呢?基础拉梁与基础梁-1001:拉梁的计算方法有两种:1、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
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
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
2、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
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拉通。
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
推荐:关于多层框架基础拉梁的几点看法一、框架计算简图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埋置较深,在-0.05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拉梁按层1输入。
以某学生宿舍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Ⅱ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
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
显然,选取这样的计算生产力简图是不妥当的。
因为,第一,按构造设计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第7.3.11条规定,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
工程设计经验表明,这样的框架结构宜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即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输入,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
这样,计算简图的首层层高为H1=4-0.8-0.05=3.15m,层2层高为3.35m,层3、4层高为3.3m。
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规定,框架柱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应行乘以增大系数1.25。
当设拉梁层时,一般情况下,要比较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拉梁处的截面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框架结构在结构设计输PKPM时,拉梁(基础梁)如何设置?是增设一层标准层?还是单计算传到柱节点上集中荷载,再手算基础梁呢?
基础拉梁与基础梁-1
001:拉梁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1、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
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
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
2、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
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拉通。
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
推荐:关于多层框架基础拉梁的几点看法
一、框架计算简图
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埋置较深,在-0.05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拉梁按层1输入。
以某学生宿舍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
为Ⅱ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
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
显然,选取这样的计算生产力简图是不妥当的。
因为,第一,按构造设计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第7.3.11条规定,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
工程设计经验表明,这样的框架结构宜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即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输入,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
这样,计算简图的首层层高为H1=4-0.8-0.05=3.15m,层2层高为3.35m,层3、4层高为3.3m。
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规定,框架柱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应行乘以增大系数1.25。
当设拉梁层时,一般情况下,要比较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拉梁处的截面控制。
考虑到地基土的约束作用,对这样的计算简图,在电算程序总信息输入中,可填写地下室层数为1,并复算一次,按两次计算结果的包络图进行框架结构底层柱的设计的配筋。
二、基础拉梁层的计算模型不符合实际情况
基础拉梁层无楼板,用TAT或SATWE等电算程序进行框架整体计算时,楼板厚度应取零,并定义弹性结点,用总刚分板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
有时虽然定义楼板厚度为零,也定义弹性结点,但未采用总刚分析,程序分析时仍然会自动按刚性楼面假定进行计算,与实际情况不符。
房屋结构的平面不规则时,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三、基础拉梁设计不当
多层框架房屋基础埋深很大时,为了减小底层柱的计算长度和底层的位移,可在±0.00以下适当位置设置基础拉梁,但不宜按构造要求设置,宜按框架梁进行设计,并按规范规定设置箍筋加密区。
但就抗震而言,应采用短柱基础方案。
一般来说,当独立基础埋置不深,或者埋置虽深但采用了短柱方案时,由于地基不良或柱子荷载差别较大,或根据抗震要求,可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构造基础拉梁。
基础拉梁截面高度可取柱中心距的1/12~1/18,截面宽度可取1/20~1/30。
构造基础拉梁的截面可取上述限值范围内的下限,纵向受力钢筋可取上述所连接柱子的最大轴力设计值的10%作为拉力或压力来计算,当为构造配筋时,除满足最小配筋率外,也不得小于上下各2#14
(二级钢),箍筋不得小于Ф8@200。
当拉梁上作用有填充墙或楼梯柱等传来荷载时,拉梁截面应适当增加,算出的配筋应和上述构造配筋叠加。
构造基础拉梁顶标高通常与基础顶标高或智短柱顶高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基础可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
当框架结构底层层高不大或埋置不深时,有时要把基础拉梁设计得比较强大,以便用拉梁平衡柱底弯矩。
这时,拉梁正弯矩钢筋应全部拉通,负弯矩钢筋至少应在1/2跨拉通。
拉梁正负弯矩在框架柱内的锚固、拉梁箍筋的加密及有关抗震构造要求与上部框架梁完全相同。
此时拉梁宜设置在基础顶部,不宜设置在基础顶面之上,基础则可按中心受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