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土壤管理及施肥技术

合集下载

水稻大田的管理方法

水稻大田的管理方法

水稻大田的管理方法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大部分水稻都是在大田中种植的。

如何科学地管理水稻大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是每个农民都需要掌握的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水稻大田管理方法。

水稻大田管理方法1:整地在种植水稻之前,首先需要对大田进行整地。

整地的目的是使土壤松软、透气、保湿,并提高土壤肥力。

通常情况下,大田整地的时间是在前一年收割完庄稼后的深秋或冬季进行。

整地时应该先清除地面上残留的根茬、秸秆、杂草等植物残渣,随后进行犁地、耙地等操作,以使土壤细腻。

在犁地时应尽量保持犁深度均匀,避免发生过浅或过深,否则会对土壤产生不良影响。

整地完毕后,还可以进行基础施肥,以利于后期种植水稻。

水稻大田管理方法2:选种为了获得高产量、高质量的水稻,要选择品种好,产量高的水稻种子。

在选择种子时,应该从整体上考虑,包括耐病、稻花期、成熟期、品质等因素。

在选种时,要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选用适合该地的水稻品种。

应该考虑温度、湿度、土壤肥力、水分状况等因素,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水稻品种。

还要注意不要使用杂交种,以免因杂交的不稳定性导致不良后果。

水稻大田管理方法3:微生物肥料水稻的生长需要营养,尤其是对土壤的营养需求较高。

常见的肥料种类包括大量化肥、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等。

在水稻大田管理中,微生物肥料是经常使用的一种肥料。

微生物肥料是以益生菌为主要成分的肥料,可以提高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质量,增强水稻根系的吸收能力,使所种植的水稻更加健康茁壮。

同时,微生物肥料可以有效防止土壤层次结构的退化和土壤酸化,提高土壤肥力。

使用微生物肥料时,应注意肥料的使用方法和时期,不同微生物肥料的使用方法和效果有所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水稻大田管理方法4:灌溉水稻是水生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十分高。

因此,在水稻大田管理中,灌溉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要注意通过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因过度浇水而引起的水浸、淤水等问题。

在灌溉中,要结合气候、土壤肥力、水稻的生长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灌溉量和灌溉时间。

水稻施肥时间与施肥技术

水稻施肥时间与施肥技术

水稻施肥时间与施肥技术一、前言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施肥时间与施肥技术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水稻施肥时间、施肥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水稻施肥时间1. 基本原则在确定水稻施肥时间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合理调整施肥量和种类;(2)根据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3)避免在雨季或低温季节进行大量施肥,以免造成养分流失或积累。

2. 不同生长阶段的施肥时间(1)基础施肥:在播种前或移栽前进行,以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

一般情况下,基础施肥占总量的30%左右。

(2)追肥: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进行。

追肥可以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

(3)叶面喷施:在生长期间,通过叶面喷施肥料来补充作物的养分需求。

三、水稻施肥技术1. 基本原则在进行水稻施肥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求选择适当的肥料;(2)合理控制施肥量和频率,避免过量或不足;(3)结合灌溉和管理等措施,提高养分利用率。

2. 施肥技术(1)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提高土壤质量和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手段。

适当加入有机肥料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2)化学肥料:化学肥料是增加土壤营养、促进植物生长的主要手段。

选择适当的化学肥料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3)微生物菌剂:微生物菌剂可以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增加土壤养分供应能力。

四、总结水稻施肥时间与施肥技术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进行水稻施肥时,应遵循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土壤类型选择适当的施肥时间和技术。

同时,结合灌溉和管理等措施,提高养分利用率,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途径分析

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途径分析

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途径分析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肥料是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保障。

然而,随着化肥使用量的不断增加,肥料利用效率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化肥的施用量,还能增加农民的收益。

本文将从施肥技术、土壤管理和品种选育三方面分析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途径。

一、施肥技术1.科学施肥。

根据土壤类型、水分状况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施肥。

可根据肥料种类、作物品种和生长期等,采用定量施肥、分期施肥、穴施、条施等方式,确保施肥量准确,吸收利用率高。

2.利用有机肥。

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持水能力,在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增加土壤肥料储量。

可采用秸秆、绿肥、动物粪便等作为有机肥,与化肥混施,使肥料的效果更好。

3.使用控释肥料。

控释肥料可以在作物生长期内缓慢释放养分,满足作物的需要。

采用控释肥料,既可以减少追肥次数,又可以减少肥料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二、土壤管理1.合理耕作。

采用积极耕作方式,使土壤松散、保水、保肥、增加通透性,有利于水稻的根系生长,提高肥料利用率。

2.调整酸碱度。

土壤酸碱度的调整直接影响水稻对肥料的吸收。

通过施用石灰、有机肥等方式,调整土壤的酸碱度,使土壤适合水稻的生长,提高肥料利用率。

3.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

土壤微生物可以协助水稻吸收养分,增强土壤肥力,提高肥料利用率。

采用农药的有效添加等方式,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

三、品种选育1.优选适宜品种。

水稻品种的选择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均质度。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对肥料的吸收利用能力。

2.遗传改良。

通过遗传改良,提高水稻的吸收能力、生长速度和根系分布等,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

综上所述,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途径包括施肥技术、土壤管理和品种选育三方面。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提高水稻应用肥料的效果。

同时,还需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推广科学肥料、有机肥、控释肥等高效肥料的使用,为水稻保健增产提供更为可靠的技术保障。

水稻高产栽培实施方案

水稻高产栽培实施方案

水稻高产栽培实施方案一、引言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水稻高产栽培实施方案,从土壤管理、品种选择、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策略,以实现水稻高产高质的目标。

二、土壤管理1. 深耕翻松•使用深耕机械进行土壤的深耕翻松,保证土壤松软通透,有利于水稻根系的发育和养分的吸收。

2. 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等措施,改善土壤质地和肥力,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3. 水田灌溉•合理进行水田的灌溉,保持适宜的水分条件,不过度干旱也不过度积水,以提供充足的水分供给。

三、品种选择1. 适应性强的品种•选用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水稻品种,提高其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性,实现高产稳产。

2. 优质高产的品种•选择具有高产稳产、优质优产特点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3. 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关注国内外水稻品种的培育和研究,及时引进具有高产高抗性的新品种,推广到农田中,以增加农田的产量和效益。

四、施肥技术1. 合理的施肥比例•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水稻生育期的需要,合理确定氮、磷、钾等主要养分的施肥比例,避免施肥过量或不足。

2. 有机肥的应用•加强有机肥的施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持水能力,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化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节约型施肥措施•推广精准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和水稻需求量进行精确施肥,减少施肥浪费,提高施肥效率。

4. 基础施肥与追肥结合•在水稻生长阶段中,结合基础施肥和追肥技术,根据水稻的生长需求进行适时的补充施肥,保证水稻生长的需要。

五、病虫害防治1. 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预测•建立病虫害预测模型,提前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趋势,以便采取预防措施。

2. 综合防治措施•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如合理轮作、适时播种、间断灌水、喷洒药剂等,防治病虫害,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

3. 引导农民科学防治•加强农技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引导农民采用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提高防治效果。

水稻种植的关键养护措施

水稻种植的关键养护措施

水稻种植的关键养护措施水稻(Oryza sativa)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具有巨大的意义。

水稻种植的关键养护措施包括土壤准备、育苗管理、施肥、灌溉、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稻种植中的各项养护措施,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土壤准备水稻对土壤要求较高,一般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田地进行种植。

在水稻种植前,首先需要对土壤进行准备工作。

主要包括翻耕、松土和平整地表等。

翻耕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松土有利于水稻的根系发展和吸收养分;平整地表可以提高水稻的灌溉效果和光合作用效率。

二、育苗管理水稻是通过育苗阶段培育出优质的幼苗,为后续的移栽和生长奠定基础。

育苗的关键养护措施包括选用优质种子、科学施肥、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

选用优质种子可以提高幼苗的生长势头和产量;科学施肥能够提供足够的养分;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可以促进种子的发芽和苗期的生长。

三、施肥施肥是水稻种植中的关键一环,一方面能够提供必要的养分供给,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过量的施肥造成环境污染。

水稻的施肥包括基础施肥和追肥两个阶段。

基础施肥主要在种植前进行,追肥则是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根据需求进行补充。

一般来说,基础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如农家肥或腐熟的绿肥等;追肥时要根据水稻的生长期和地理环境条件进行准确施肥,以确保水稻获得充足的养分供应。

四、灌溉水稻是水田作物,灌溉是水稻种植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养护措施。

合理的灌溉可以提供水稻生长所需的水分,同时也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灌溉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地控制灌溉量和灌溉时机。

水稻的生长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在不同生长阶段要做到幼苗期湿润、分蘖期湿润适中、抽穗期和灌浆期保持一定水位。

合理的灌溉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五、除草水稻生长期间,杂草是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

除草是水稻种植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养护措施。

除草的方法多样,包括物理除草、化学除草和生物除草等。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一、土壤准备1.选择种植土壤:选择肥沃、排水好、土层厚实的土地作为水稻种植基地。

2.耕种准备:在播种前进行深翻耕种,犁翻至30-40厘米深度,翻耕后进行平整,消除土壤硬塊和播种前的杂草。

二、播种阶段1.选择优质种子:选择外观饱满、无病害的优质水稻种子进行播种。

2.适时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播种日期,通常是春季或秋季。

3.播种方法:采用直播法进行播种,每亩播种量为150-200公斤。

三、田间管理1.种植密度:根据水稻品种和当地气候条件确定种植密度,一般每亩密植30-40万株。

2.施肥方法:根据土壤质地和肥力情况,进行适量施肥。

整地前施基肥,分蘖期和灌浆期适量追加追肥。

3.病虫害防治: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定期巡查水稻田,发现病虫害及时喷洒杀虫剂或药剂进行防治。

4.浇水管理:稻田保持适度湿润,每次浇水深度约为5-8厘米,以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四、收割与后续处理1.收割时间:根据品种的生长周期和水稻籽粒的成熟度选择合适的收割期,一般在水稻籽粒成熟时进行收割。

2.收割方法:采用机械收割或手工收割皆可,机械收割时应调整好收割高度,保证收割的整齐和茬齐。

3.粮食储藏:收割后及时将水稻晒干,存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避免霉变和损坏。

五、紧急情况应对措施1.干旱:在干旱条件下,加大浇水量和频率,保持土壤湿润,避免水分缺乏。

2.洪涝:及时排水,保证田间的排水系统畅通,避免积水引起作物死亡。

3.病虫害暴发:发现病虫害暴发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虫剂或药剂进行防治。

六、安全操作措施1.在使用农药或化肥时,应佩戴劳动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吸入。

2.在农田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用火,避免火灾和事故发生。

3.勤洗手,饭前便后及时洗手,确保卫生安全。

七、验收标准1.种子质量:收割后的种子应饱满、完整,无病害和变质。

2.田间管理:水稻苗期健壮,无严重病虫害,整体农田生长均匀。

3.收割质量:成熟期收割时水稻秆稷黄金,籽粒饱满而透明粒。

水稻农田的管理制度

水稻农田的管理制度

水稻农田的管理制度一、水稻农田的基本要求1.土壤要求:水稻对土壤要求较高,一般来说适宜的土壤为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PH值为5.5-7.0,有机质含量在2%-4%之间。

此外,应该避免在盐碱地、重金属污染地、有害微生物区域种植水稻。

2.光照要求:水稻是光合作用植物,对于光照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来说每天要接受8-10小时的光照。

3.温度要求: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范围为15℃-40℃,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

在低温或高温的情况下,水稻的生长会受到影响。

4.水分要求:水稻是水稻作物,所以对于水分的需求比较大,特别在生长季节需要充足的水分。

一般来说,通过灌溉的方式保持土壤湿润,同时避免积水。

二、水稻农田的管理措施1.播种管理: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和播种密度是关键。

一般在4月初至5月间进行春播,在9月初至10月间进行秋播。

播种密度视水稻品种和土壤肥力而定,通常为每亩6-9公斤。

2.施肥管理: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在播种前要进行基础施肥,随后根据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追肥。

通常可以采用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结合的方式施肥,确保充足的养分供给。

3.灌溉管理:水稻是水田作物,所以充足的水源是保障水稻生长的重要条件。

要根据土壤的湿度情况和水稻的生长需要合理进行灌溉,同时避免出现水分过多或者缺水的情况。

4.田间管理:包括杂草的清除、病虫害的防治、土壤的松土等措施。

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可以减少杂草对水稻的竞争,同时有利于水稻的光合作用和通风通透。

定期进行防病防虫的管理可以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

松土可以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5.收获管理:水稻收获时间一般在水稻穗部分黄而稻实尚未成熟的时候进行。

及时收获可以避免由于过期导致的粒子散落和粮食损失。

6.农田环境管理:水稻农田的管理制度还应注重农田生态环境的保护。

例如鸟类、无花果和昆虫,这些昆虫在昆虫适应课程中也会得到良好的生长环境,保护昆虫会对耕作和种植有很大影响,昆虫也起到了对微生物进行保护的作用。

水稻栽培技术

水稻栽培技术

水稻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的栽培技术对于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水稻品质、保护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水稻的栽培技术。

一、选种选种是水稻栽培的第一步,选好种子是保证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选种时应选择品种优良、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种子。

同时,还要注意种子的纯度和萌发率,以保证种子的质量。

二、田间管理1. 土壤准备水稻喜欢生长在肥沃、疏松、透气、保水性好的土壤中。

在田间管理中,应注意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及时施肥、翻耕、松土、深耕等措施,以保证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2. 播种水稻的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播种前应先将种子浸泡在水中,使其吸水膨胀,然后晾干,再进行播种。

播种时应注意密度和深度,一般每亩播种量在100-120公斤左右,深度在3-5厘米左右。

3. 灌溉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在田间管理中,灌溉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灌溉时应注意水量和水质,保证水分充足、无污染。

4. 施肥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因此在田间管理中,施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施肥时应注意肥料的种类和用量,根据不同生长期的需要进行施肥,以保证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三、病虫害防治水稻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在田间管理中,病虫害防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有很多,如合理施肥、轮作、间作、喷洒农药等。

四、收割水稻的收割时间一般在秋季,收割时应注意收割的高度和方式,以保证水稻的品质和产量。

水稻的栽培技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注意很多细节。

只有在田间管理中做好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要点1.土壤管理水稻对土壤要求较为严格,需选择疏松、湿润度好、排水良好的土壤种植。

对于干旱地区,应采取灌溉措施,保持土壤湿润度;对于湿润地区,应采取排水措施,防止土壤积水导致水稻根部窒息。

2.施肥管理水稻对养分的需求较大,可通过合理施肥来保证水稻的养分供应。

在肥料选择上,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合理搭配,确保全面均衡的养分供应。

同时,施肥时要注意合理分配施肥量和时间,避免过量施肥引发病虫害。

3.水田灌溉管理水稻是水生作物,所以稳定的水分供应对水稻生长至关重要。

在灌溉管理上,应注意根据水稻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水量调控。

初期种植时,需要湿润的条件,后期则适度干燥,以促进水稻充实。

同时,要定期检查田间水位,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水稻生长遭受不良影响。

4.定植管理水稻定植时要注意合理密植,并进行适当的追肥措施,以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和扎实生长。

定植后要及时整地,保持田间土壤松散度。

同时,还要注意保持适当的田间湿润度,减少根系受挤压和高温的影响。

5.病虫害防治水稻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各种病害和虫害的侵袭,为了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要进行及时的病虫害防治。

在防治上,应采取综合防控策略,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减少农药的使用,避免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还要注意防治技术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6.除草管理水稻生长期间容易受到野草的竞争,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要加强除草管理,确保水稻田间的良好生长环境。

除草方法包括机械除草、化学除草和手工除草等,要根据田间草情和水稻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除草方式。

综上所述,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是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和高产稳产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土壤管理、施肥管理、灌溉管理、定植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除草管理等措施,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助力农民实现丰收。

水稻种植技术与施肥田间管理

水稻种植技术与施肥田间管理

水稻种植技术与施肥田间管理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和施肥田间管理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稻种植技术和施肥田间管理的相关内容,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进行水稻种植。

一、水稻种植技术1. 土壤选择与准备:水稻适宜生长的土壤为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

在选择土地时,应优先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田地。

在土壤准备方面,应进行耕翻、平整和松土等工作,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2.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水稻品种。

常见的水稻品种有早稻、中稻和晚稻等,根据生长周期和抗病虫害能力进行选择。

3. 播种与育苗: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或秋季进行。

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处理,如浸种、热水处理等,以提高发芽率和抗病虫害能力。

育苗时,应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及时除草和病虫害防治。

4. 田间管理:包括水田管理、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水田管理主要包括灌溉、排水和田面平整等工作,保持适宜的水分和氧气供应。

施肥管理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注意施肥时间和施肥量的控制。

病虫害防治要及时发现和防治水稻的病虫害,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病虫害防治轮作等。

5. 收割与储存:根据水稻的生长周期和成熟度,选择适宜的收割时间。

收割后,应及时晾晒、脱粒和储存,以保证水稻的质量和食用价值。

二、施肥田间管理1. 施肥原则:合理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施肥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生长需求,合理配置有机肥和化肥。

一般来说,水稻生长初期需要较多的氮肥,中期需要适量的磷肥和钾肥,后期需要适量的钾肥。

2. 施肥方法:施肥方法包括基肥和追肥。

基肥是在整地前或整地时施入土壤中的肥料,追肥是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根据需要追加的肥料。

基肥和追肥的施用量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生长需求进行调整。

3. 施肥时间:施肥时间的选择要根据水稻的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进行调整。

水稻土地力分级与培肥改良技术规程

水稻土地力分级与培肥改良技术规程

水稻土地力分级与培肥改良技术规程一、土地准备1. 土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2. 土地整理:在种植前,应对土地进行整理,包括耕翻、耙平、耢地等,使土地达到松软、平整的状态。

二、土壤测试1. 土壤养分检测:通过对土壤进行养分检测,了解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为施肥管理提供依据。

2. 土壤酸碱度检测:通过检测土壤的酸碱度,了解土壤的酸碱环境是否适合水稻生长。

三、土地改良1. 土壤改良: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对土壤进行改良,包括增加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等。

2. 酸碱度调节:根据土壤酸碱度检测结果,调节土壤酸碱度,使土壤环境更有利于水稻生长。

四、施肥管理1. 肥料种类:根据水稻生长需要和土壤养分状况,选择适当的肥料种类,如有机肥、化肥等。

2. 施肥量:根据水稻生长阶段和土壤养分状况,确定合理的施肥量,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3. 施肥方式:采用适当的施肥方式,如穴施、条施等,确保肥料均匀分布。

五、灌溉管理1. 灌溉量:根据水稻生长阶段和土壤湿度状况,确定合理的灌溉量,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2. 灌溉方式:采用适当的灌溉方式,如喷灌、滴灌等,确保水分均匀分布。

3. 水质管理:加强对灌溉水质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水质符合水稻生长要求。

六、病虫害防治1. 病虫害监测: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采取防治措施。

2. 生物防治: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放养天敌、使用生物农药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3. 化学防治:在必要时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需注意使用量和安全间隔期。

七、收获与储存1. 收获时间:在水稻成熟后及时收获,避免因过熟而影响品质。

2. 储存方式:选择干燥、通风好的仓库储存水稻,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防止霉变和虫害。

八、环境保护1.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2. 废弃物处理:对田间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可回收利用的尽量回收利用,避免污染环境。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一、基础环境条件1. 土壤: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2. 水源:确保水源充足、清洁,便于灌溉。

3. 气候:选择气候适宜、温度稳定、光照充足的地方,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二、品种选择和种子管理1.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品种。

建议选用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

2. 种子处理:将选好的种子进行晾晒、消毒和浸泡等处理,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性。

3. 播种: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

一般在水田土壤化冻后进行播种,播种时要保证均匀播种,避免漏播和重复播种。

三、栽培技术1.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点,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

建议多施有机肥,适当搭配化肥,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2. 灌溉:根据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和气候条件,采取适当的灌溉方式。

在返青期、分蘖期和孕穗期等关键时期,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

同时要注意排水,防止水淹和湿度过大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3.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防,及时发现和治疗病虫害。

可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4. 田间管理:及时进行田间除草、松土和扶苗等工作,保持田间整洁和水稻的良好生长态势。

四、收获与储存1. 收获:在水稻成熟后及时进行收获,避免过熟和霉变。

收获时要保证收割整齐,避免损失和浪费。

2. 储存:将收获的水稻运送到干燥、通风、防虫防鼠的仓库中进行储存。

同时要注意控制储存温度和湿度,保持水稻的新鲜度和品质。

水稻种植管护方案

水稻种植管护方案

水稻种植管护方案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管护方案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土壤管理、水分管理、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水稻种植管护方案。

一、土壤管理1. 土壤改良:选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种植水稻,并进行适度的土壤改良。

可通过添加有机肥、石灰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 深松耕作:在播种前进行适度的深松耕作,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二、水分管理1. 灌溉管理:根据水稻生长不同阶段的需水量,合理安排灌溉。

注意避免积水和干旱,及时排除积水,保持土壤湿润。

2. 节水灌溉: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分蒸发和浪费,提高用水效率。

三、施肥管理1. 基肥追肥结合:在水稻生长初期施足基肥,包括有机肥和矿质肥。

随后根据生长期的需要进行追肥,注意施肥量和施肥时间。

2. 控释肥料:使用控释肥料,可减少养分的损失和环境污染,提高养分利用率。

四、病虫害防治1. 预防为主: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工作,保持田间环境清洁,及时清除杂草和病虫害源。

2. 综合防治: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五、田间管理1. 针对不同生长阶段采取不同措施:包括整地、松土、中耕、插秧、拔节、灌浆等,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进行合理的田间管理。

2. 病虫害巡查:定期巡查水稻田,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水稻种植管护方案主要包括土壤管理、水分管理、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保证稻谷的稳定供应。

希望本文对水稻种植者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水稻施肥技术要点

水稻施肥技术要点

水稻施肥技术要点引言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而水稻施肥是保证水稻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稻施肥的技术要点,包括施肥原则、施肥时机、施肥方法以及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等。

施肥原则1.适宜性原则: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生长需求,合理调整施肥量和比例,以满足水稻各个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

2.均衡性原则:合理配置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并注意微量元素的供应,以保证水稻各项生理代谢正常进行。

3.科学性原则:根据土壤类型、水质情况和品种特性等因素,科学选择施肥方案,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环保性原则: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采用精准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农田环境质量。

施肥时机1.基肥施用:在播种前或移栽前适时施用基肥,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

一般在深翻整地后,施入有机肥和磷、钾肥。

2.追肥施用:根据水稻生长需求,在生长期适时追施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主要追施氮肥,分为苗期追氮、分蘖期追氮和灌浆期追氮三个阶段。

3.叶面喷施:在水稻生长期间,适时进行叶面喷施,补充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并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利用。

施肥方法1.底膜施肥:将化学肥料置于水稻根系附近,与土壤接触更紧密,提高养分利用率。

常见的底膜施肥有嵌入式、沟埋式和穴盖式等。

2.穴施法:将化学肥料直接放入水稻栽植孔中,然后埋土覆盖,使肥料与根系接触更密切,提高施肥效果。

3.灌溉施肥:通过灌溉水中添加化学肥料,使养分随水流进入土壤,并通过根系吸收利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灌溉条件的水稻田。

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1.幼苗期(播种至分蘖期):在幼苗期,水稻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需求较低。

适量施用基肥即可满足需求。

2.分蘖期(分蘖至抽穗期):分蘖期是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对氮的需求较大。

适时追施氮肥,以促进分蘖和增加产量。

3.抽穗期(抽穗至灌浆期):抽穗期是水稻形成籽粒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氮、磷和钾等营养元素。

水稻田氮、磷、钾养分均衡施用技术

水稻田氮、磷、钾养分均衡施用技术

水稻田氮、磷、钾养分均衡施用技术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

而影响水稻产量、机器、品质和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水稻田的养分供应。

氮、磷、钾是水稻生长所必需的主要养分,但是不同的氮、磷、钾配比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也不同,因此,水稻田需要均衡的施用氮、磷、钾养分,来提高产量,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品质和保持稳产稳定性。

一、氮肥施用技术1、氮肥种类水稻田通常用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等氮肥。

氮肥的种类应根据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水稻品种和肥料价格等方面进行选择。

2、氮肥施用时间水稻生长期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氮肥,例如,在水稻生长的初期,步入光合作用旺盛期,氮肥需求量逐渐增加,施肥量要逐渐增加;在水稻分蘖、拔节、抽穗期需要多施氮肥以增加水稻感光器官(叶片和叶耳)的数量,从而增加光合作用量,使水稻产量更高。

3、氮肥施用量氮肥的施用量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水稻品种和气候状况等不同而异。

一般来说,在播种前施用60%的氮肥,水稻分蘖期前施用30%,开花期前施用10%的氮肥。

4、氮磷比例氮肥的施用不仅要关注量,还要关注比例。

氮磷比例是决定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夏稻的氮磷比例一般为5:1~8:1,秋稻的氮磷比例为3:1~5:1。

使用有机肥能改善氮磷比,因为有机质可以提供慢效氮,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和肥料利用率,是一种为水稻增产的可行方法。

二、磷肥施用技术1、磷肥种类磷肥种类不多,有单超磷酸、三钙磷和磷肥等三种;其中,三钙磷往往更耐旱、耐缺水。

2、磷肥施用时间磷肥能提高水稻的生长速度,均匀生长,提高水稻的抗病性。

现在水稻栽培中,磷肥多在播种时同种地施入。

可补足播种前土壤中机械作业带来的磷盐流失。

3、磷肥施用量磷肥的施用量标准化,提高了精施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能够提高水稻的生长速度和肥料利用率。

磷肥的施用量应根据不同土壤的条件、水稻品种和气候的需要而定。

通常在夏季主要的施用量为10~15kg/hm2,秋季为3~8kg/hm2。

水稻的田间管理与施肥

水稻的田间管理与施肥

水稻的田间管理与施肥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田间管理与施肥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田间管理和施肥两个方面,对水稻的种植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田间管理是指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土壤管理、灌溉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措施。

首先,水稻的土壤要求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

在水稻田中,要实行旱育、水育交替的灌溉制度,即在水稻拔节前期进行干旱处理,促进其深根系的发育,提高耐旱能力;随后,及时灌水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水分。

此外,要定期除草,保持水田整洁。

及时铲除杂草不仅可为水稻提供充足的阳光和养分,还有利于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施肥是水稻生产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养分,因此合理施肥至关重要。

首先,要进行土壤的养分测试,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确定施肥方案。

一般而言,水稻种植的基础施肥要以有机肥为主,如畜禽粪肥、绿肥等,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保水保肥能力。

此外,还要根据土壤测试结果,适量添加氮、磷、钾等元素肥料,满足水稻各生育期的养分需求。

在水稻各个生长阶段,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追施,确保养分供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此外,还要注意病虫害防治。

水稻易受到白叶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的侵袭,对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要及时巡田观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可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阻隔、化学药剂等方法进行防治,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综上所述,水稻的田间管理与施肥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和施肥方案能提高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增加产量,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因此,水稻种植者要根据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管理措施和施肥方案,科学有序地进行田间管理与施肥。

只有如此,方能保证水稻的生长良好,实现丰收,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食物需求。

水稻正确施肥方法

水稻正确施肥方法

水稻正确施肥方法一、施肥原则1.要求施肥适时、适量;2.要求施肥有计划地、分步骤地进行;3.要求施肥有规律地、有细心地进行;4.要求施肥不过量、不拔根;5.要求服从实际,适应技术要求。

二、施肥量1. 水稻的施肥量要根据土壤的性质,施肥土壤的营养状况和水稻品种的性状,以及水稻施肥环境的条件确定。

2. 水稻的施肥量一般分三次:(1)耕地前施肥:在耕地前,主要施超级复合肥(N:P:K=3:1.5:1.5),根据土壤的营养状况,酌情增减复合肥的用量,一般施200-400公斤/亩,施肥时要均匀,尽量达到肥料的充分混合,深耕至15厘米左右,以提高肥料和土壤之间的接触面,有利于肥料的有效利用。

(2)秧苗生长期施肥:在秧苗生长期,主要施氨氮肥,根据土壤的营养状况,大多施20-30公斤/亩,施肥时要均匀,深耕至10厘米左右。

(3)成熟期施肥:在水稻成熟期,一般施氨氮肥,适量施大肥,施肥量可根据不同的品种来确定。

三、施肥方法1. 表面施肥:主要施氨氮肥和大肥,施肥时要均匀,深耕至10厘米左右,依据土壤营养状况确定施肥量。

2. 埋地施肥:主要施酸性性肥料,如硫酸钾,在播种前埋地施肥,施肥量可根据土壤的营养状况确定,一般此法仅用于沙土等病虫害和营养肥料缺乏的土壤。

3. 穴施肥:主要施硝酸钾、磷酸钙等肥料,在秧苗生长期施肥,施肥量根据土壤的营养状况确定,用穴施肥,可以保证肥料的充分混合和有效利用。

四、施肥管理1. 在施肥前,应充分了解本基地的土壤营养状况,熟悉本地水稻品种的特性及水稻因营养不良造成的病虫害,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2. 施肥时要注意肥料的混合、均化和表面肥力,以及把控土壤的pH值,正确掌握施肥量,时宜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

3. 在施肥期间,要充分考虑本地的气温、降水量、湿度等,采取针对性的施肥方法和施肥管理措施。

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

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

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保证水稻的高产稳产,需要进行科学的种植技术与管理。

下面就是有关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的详细介绍。

一、地块选址水稻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较高的温度、充足的阳光、大气中适量的湿度和较长的日照时间。

所以在选址之前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调查和分析,选取适合水稻种植的地块。

适宜种植水稻的土壤一般是肥沃松软、排水良好的河滩地、湖滨地、沿海盐碱地、平原地等。

二、田间管理1.田间施肥施肥是保证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应根据当地土壤质量和作物需要而定。

水稻的生长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生长初期、吐秧期、灌浆期。

生长初期施肥以氮磷钾为主,比例为1:1:1;吐秧期需增加氮肥的用量,比例为2:1:1;灌浆期应增加钾肥和微量元素的用量。

2.田间除草水稻的生长速度较慢,对光照和营养的需求比较高,因此不善于和杂草竞争。

在田间应及时除草,一般采用化学草剂。

使用化学草剂时,要注意时机和浓度,不可过量施用,以免对水稻造成伤害。

3.病虫害防治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尤其是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比较常见的病虫害。

田间管理时应加强病虫害的防治,采用农药进行喷洒或者增加生物防治措施,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三、灌排水管理水稻生长需要较多的水分,在田间要注意及时的灌水。

但是灌水的量要根据土壤的含水量和水稻的需要量而定,保证土壤湿润而不过度。

灌水一般分为浅灌和深灌两种方式,轻轻浅浅地灌水能够让水稻的根部更加密集,增强吸水能力,从而提高产量。

水稻的根部不耐水浸,灌水时要保证地面不积水,以免对水稻造成损伤。

同时,在雨季或者地下水较多的地区,要注意排水工作。

排水时应采用高效出水的方法,即打开排水沟,让水自行流出。

四、收割管理1.收割时机水稻的收割时机要根据水稻的生长周期与气候条件而定。

在稻谷的颗粒内部充实,颗粒外包裹稻壳后,秋季熟期进入成熟期,应该开始收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土壤管理及施肥技術水稻土壤管理及施肥技術文圖/賴文龍前言作物需肥量深受作物種類、品種、生理特性、氣候、土壤性質、土壤肥力情形、栽培管理及病蟲害發生情形等因素影響。

因此,對作物合理施肥推薦用量,避免施用過量的肥料,致作物無法全部吸收,而污染環境及水源。

肥料施用於水稻田中,三要素肥料之氮肥的有效性約30~40%,磷肥約5~20%,鉀肥約20 ~ 40%,顯示大部肥料施用後造成揮發、淋失及固定沖蝕等損失,降低肥料效果。

增加稻作單位面積產量,施用適量的肥料為最佳方法之一,肥料效果深受到水稻品種,氣候、病蟲害及土壤肥力與特性等因素影響。

由於,過去農民對水稻施肥,均依經驗法則來施用,所施用的肥料常常超過水稻生育期間養分吸收需要量,造成土壤酸化劣變,污染生態環境。

要使肥料充分發揮增產及提升品質,依水稻生育期反應情形,適時、適量靈活調節施肥。

配合水分管理,增加對土壤中養分有效性及肥料效果、降低損失等關係,合理化施肥與合理灌排水管理互相配合,才能發揮增產目標。

土壤管理土壤酸鹼度對土壤中養分有效性之影響土壤中之各要素養分有效性,在不同土壤酸鹼度下,變成大量溶出或不溶性被固定降低效果;因而,造成強酸性土壤中有些養分元素缺乏或過剩造成毒害等障礙。

強酸性土壤中之磷被固定力增加,降低磷的有效性。

酸性土壤中之鈣、鎂、硼易流失,而降低其有效性。

硝化作用減低,致使銨離子濃度增加,降低作物對鉀、鈣、鎂等元素吸收,硝酸態氮降低作物對氮素吸收,降低土壤氮素的有效性。

酸性土壤之微量要素錳、鐵、鋅、銅等要素溶性增加,易造成過剩對作物產生毒害,淋失過量反而會造成缺乏。

矽素為水稻必需要素,可使水稻莖葉強硬,抗倒伏和病蟲危害。

矽酸能促使水稻根部生長正常,提高對磷之吸收率,緩和氮肥過多之害。

由於水稻對矽素需求量高,可根據土壤肥力分析矽酸含量推薦施用矽酸爐渣用量,於整地前均勻撒施稻田表面,再行耕犁碎土混入土層中增加效益。

一般酸性稻田土壤有效性矽酸含量較低,故於酸性稻田土壤施用矽酸爐渣(每公頃1~3噸用量)稻穀產量可獲5-15%顯著增產;矽酸爐渣施後對後作亦有殘效,可停施1-2年後,根據土壤肥力測定結果再推薦施用量。

土壤有機質的地力維持土壤有機質之來源來自植物、動物及微生物殘體經過土壤微生物分解及合成。

由於台灣位於高溫及多濕的環境下,土壤有機質分解快。

台灣約有65%之土壤缺乏有機質,農民為增產而增加化學肥料用量,造成能源浪費,增加土壤病害發生及環境污染。

因此,為使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必需施用有機質肥料或掩施農作物殘體,以提高土壤生產潛力。

土壤有機質的功效甚多,如改善土壤團粒構造,促進通氣及排水,有機物質經土壤微生物分解礦化釋出養分提供作物營養所需。

土壤有機物質可增加土壤緩衝能力,緩和土壤酸鹼度反應。

土壤有機質可吸附及交換營養要素,提高土壤肥力,提供土壤微生物活動增加族群密度,減少土壤中有毒物質。

為解決土壤缺乏有機質,農田施用作物殘體、有機肥料等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同時,亦可於冬季裡作休閒期間種植綠肥作物如苕子、埃及三葉草、油菜。

減少耕作次數,儘量減少耕犁,減少土壤有機物質消耗,或栽培系統中採輪作制度栽培,有助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

稻作施肥管理施肥量水稻肥料用量受水稻品種的特性、栽植密度、土壤肥力、排水狀況、氣候、病蟲害、栽培管理及輪作制度等而決定肥料用量。

水稻所需的養分大部分來自土壤,土壤中養分供給不足時或利用土壤肥力分析後,依土壤肥力及水稻生育期不同適時、適量施肥補足需求之肥料,有助於稻作正常生長。

土壤中供給養分多時,則減少施肥量;土壤中供給養分量少時,應增加肥料施用量。

所以必須了解土壤中肥力情形及提供水稻生育期養分吸收量,靈活調節肥料用量。

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或土壤氮素供給之效果,深受複雜環境及氣候因子影響,目前無法作為氮肥用量推薦,只能根據一般推薦量及氣候因素,利用肉眼觀察水稻葉色及葉姿靈活調整氮肥用量。

磷鉀肥則利用土壤分析了解農田土壤磷、鉀含量多寡,來決定磷鉀肥的需要量。

並依分析值分別區分為極低、低、中、高等四級,為向農民推薦磷鉀肥施用量之依據。

水稻生育時期對三要素肥料需要量各異,三要素肥料施於土壤後,部分水稻吸收外,另外亦造成部分損失程度不同。

因此,依水稻生育期養分需求施用氮、磷、鉀三要素肥料補充。

氮肥水稻對氮肥反應最敏感,施肥不當,影響水稻產量至鉅。

缺氮時葉綠素含量低、葉變黃,秈稻可能呈現黃紅或褐色,葉狹小、分蘗少、植株矮小、生育不良、抽穗稍早、穗粒數減少、收量低。

水稻生育初期氮肥過多,莖葉茂盛、葉色濃綠、無效分蘗數增多;抽穗期氮肥過多,莖葉軟弱易得稻熱病、青米多、米質低劣、品質降低。

水稻生育期各階段均可吸收氮素,各時期氮素吸收對稻穀的生產效率,以分蘗盛期及幼穗形成期,其對氮肥需求效果最大。

分蘗盛期氮素充足與否,直接影響穗數。

幼穗形成期則影響一穗粒數,稔實率、千粒重。

因此,水稻栽培欲求高產,必須在分蘗盛期及幼穗形成期施足夠氮肥供給。

穗肥必須在幼穗長達0.2公分之日為中心二天內施用,若提前施肥則增加每穗粒數,降低稻穀稔實率,同遇到稻莖節間伸長時期,會使下部節間過長,易倒伏,降低稻穀產量。

延後施肥時,因一穗粒數已決定,無法增加粒數,降低穗肥效果。

穗肥施用量應視水稻當時葉色,葉片姿態,病蟲害發生情形,氣候狀況而定。

葉色濃綠、葉片下垂、植株軟弱、病蟲害發生、陰雨日照不足等均不宜施用穗肥。

因此,幼穗形成期前晒田使水稻葉色轉黃,葉片直立才能夠施用足夠氮肥,以達到增產效果。

水稻幼穗形成期前實施晒田,使土壤中多餘銨態氮氧化為硝酸態氮,再灌溉水後引起揮發。

晒田期間水稻不再吸收多量氮素,開始貯藏澱粉,使葉片逐漸直立,葉色逐漸變淡轉黃綠色。

晒田對水稻後期根部的健全有幫助,故晒田必須晒到表土面發生龜裂為止。

磷肥農田經年大量施用過磷酸鈣之磷肥後,土壤中存有多量磷素,累積的磷素不易溶解。

因此農民把磷肥施入土壤後,可溶性磷部分進入土壤溶液,部分被固定成為不穩性或穩定及不易交換的磷,使有效性磷轉為無效性,降低施用磷肥效果,且不易被作物吸收利用。

水稻缺乏磷時,分蘗數減少,葉狹窄而短,直立似劍形,葉色濃綠,老葉先端開始出現褐色斑點而死亡。

磷在植物體移動容易,缺磷時在老葉出現缺磷徵狀,植株生育受阻,根系發育不良,根數少呈赤褐色,成熟期延遲,穗短且多青米,死米、白米粒小,食味劣。

鉀肥無機鉀肥如氯化鉀、硫酸鉀、硝酸鉀、硫酸鉀鎂等,鉀肥施用方法依土壤特性、作物別、栽培方式不同而異,可採條施、撒施、點施等方式。

水稻用氯化鉀肥料採撒施於稻田表土層,鉀肥施入土中後,經溶解進入土壤溶液中,大部分鉀離子被土壤膠體直接吸附。

作物根吸收土壤中的鉀離子後,會釋於出氫離子及有機酸,長期下來易造成土壤酸化。

施用過量鉀肥時,造成鈣、鎂等陽離子減少吸收。

水稻缺鉀時,植株生長受阻而矮,葉片狹小,呈青綠色,稻株軟弱、稈細小、抗病蟲力弱、易倒伏或折斷。

缺鉀由下葉開始而後逐漸往上葉移動,新葉呈暗綠色。

根發育不良,呈根腐的症狀。

無效分蘗數增加、提早抽穗、成熟、穗短、死米、腹白米多、品質不良、食味差。

矽肥矽素為水稻必需要素,使水稻莖稈、葉片強硬,抗倒伏、抗病蟲害,防止爛根,使水稻根部生長正常,提高磷素之吸收率及緩和氮肥過多之害。

矽酸爐渣的主要成份為氧化矽、氧化鈣、氧化鎂等,矽酸爐渣施用後至第二年仍有殘效之效果。

水稻缺矽素時,生長衰退,葉色淡,葉先端之葉脈間呈淡黃色條紋,而後褐變,葉部捲起成螺絲狀,延遲抽穗,呈白穗,畸形穀粒,稔實障害,莖葉軟弱,易倒伏,易罹稻熱病。

施肥法基肥氮肥施用於稻田表面後,易因土壤性質不同而異,造成脫氮作用損失或流失。

因此,基肥施用於耕耘機第二次碎土整地前把肥料施下,混入表土0~12公分土層中才能減少損失。

磷肥施用於稻田土壤中,不易流失。

水稻生育初期對磷肥吸收量較多,磷素效率出現約在插秧後15天左右,因此,磷肥全量於基肥施用。

追肥氮肥施用次數依稻田的保肥力而定,一般稻田的追肥施用次以2~3次(包括穗肥)。

鉀肥在土壤中移動性或固定性及損失量介於氮磷之間,施用次數分2~4次,一般著重於分蘗盛期施用。

氮肥施用時期與水稻生育之關係生育期施肥時期備註插秧前施用基肥於耕耘機第二次碎土前把肥料均勻撒施,混入0~12公分土層中。

分蘗初期插秧後一期15天二期10天施第一次追肥。

分蘗盛期插秧後一期30 天二期20天氮肥用量調節,若分蘗少,葉色淡綠時用量增加,分蘗多葉片下垂,葉色深綠時應減少用量。

施第二次追肥有效分蘗終止期插秧後一期35~40 天二期25~30天分蘗數已足,開始間歇灌水,停止施肥。

晒田始期插秧後一期50~55 天二期32~37天1.一般梗稻不可再施肥料。

2.實施晒田,晒至土面發生小龜裂為止。

需要時再灌水2~3天再排水晒田。

3.視氣候及稻株發育情形,於晒完田後灌水經3~5天後,水稻進入幼穗形成期。

幼穗形成期到田間檢查母莖,幼穗長達0.2公分前後二天內,施用穗肥。

水稻水稻三要素用量(作物施肥手冊1996,農委會農林廳編印) 1.氮素推薦量(公斤/公頃)品種地區期作別備註一期二期一般梗稻(以臺農67號為例)中南東部110~14090~1201.漏水田北部一、二期作各130及120,中南東部一、二期作各160~190及150~180公斤/公頃。

2.水田直播用量比照一般栽培增加10~20%。

3.中南東部一期作強酸性土壤減施20公斤/公頃,石灰性土壤增加20~40公斤/公頃。

北部100~12090~110秈稻(以臺中秈10號為例)中南東部130~150100~120註:1. 較易倒伏之梗稻,早熟稻及圓型糯稻,比照一般梗稻減施10~20%。

2. 長粒型糯稻推薦量與秈稻同。

3. 生產良質米時,氮素用量應較原推薦量酌減10~15%。

2.磷酐推薦量(公斤/公頃)根據土壤肥力分析結果磷酐推薦如下表土壤有效性磷(p) (白雷氏第一法)磷酐推薦量(公斤/ 公頃)含量(ppm)等級一期作二期作0~1.670~80 50~60 1.7~5.0 低60~70 40~50 5.1~12.0 中40~6012.1~30.0高20~400~30大於30.0極高0~300~203.氧化鉀推薦量( 公斤/公頃)根據土壤分析結果氧化鉀推薦如下表土壤有效性鉀(K)(孟立克氏法)氧化鉀推薦量(公斤/ 公頃)備註含量(ppm)等級一期作二期作*排水不良土壤按推薦量每公頃增加氧化鉀(K2O) 30公斤。

**新竹及臺北地區砂頁岩沖積土和紅壤其「中」及「高」改為「中」30~70ppm,「高」大於70ppm。

0~15極低60~70 80~90 16~30 低50~60 60~80 **31~50 中30~50 40~60**大於50高0~300~404.矽酸爐渣推薦量( 公斤/公頃)根據土壤肥力分析結果矽酸爐渣推薦如下表土壤有效氧化矽含量(ppm)矽酸爐渣推薦量(公斤/ 公頃)<40300040~901500~2000肥料分配率(%)施肥時期肥料別基肥第一次追肥一期插秧後15天二期插秧後10天第二次追肥一期插秧後30天二期插秧後20天穗肥(幼穗形成期)氮肥25203025*45-50 -3025-20 磷肥100---鉀肥-40 60 -矽肥100 ---※細質地(粘質或坋質壤土)氮素施肥法①基肥施用於第二次耕耘前撒施,肥料混入表土12公分內土層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