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分析一,试卷评价今年的期末考试试卷符合课程标准理念和学业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试卷注重于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与思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重视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考查,阅读题重视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在具体语言环境与实际生活中语言的理解分析、概括运用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题量适中,涵盖知识面广,难易适中,知识点由浅入;分值分配合理。
二,结构分析(一)积累与运用。
主要考查了汉字的拼音书写、成语的运用、经典诗文默写、名著的知识等几个方面,很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综合性学习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创设场景,瞧设题目,进行口语交际考查,贴近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
(三)阅读现代文阅读以课外阅读为主,安排记叙文和说明文各一篇。
其实应该课内外相结合,这样有利于提醒老师用好教材,避免出现老师有“学业考试不考课内,课文可教可不教”的想法。
题目的设计难度把握较好,材料也很富有教育意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古诗文阅读考查的是经典篇目《三峡》和诗文各一篇,题目设计既有对文言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有理解提升。
(四)作文作文题目设计接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言,有事可写。
三.考试情况分析从学生得分失分情况来看,基础知识1——3题,得满分站百分之八十以上,古诗文默写第五题有难度失分者较多。
名著阅读以读书卡的形式呈现,重在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百分之十左右得满分。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做的较好,分值事15分,百分之五十左右能得8分以上。
失分多在第九题,细节描写及分析及作用。
说明文完成较差,得6分仅在百分之三十以上。
四,建议(一)课内外结合,做好阅读训练“语文课标”提出,阅读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实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一、总体评价本次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检测。
从总体上看,试题设计科学,难度适中,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
二、具体分析1.基础知识部分:这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字词、语法、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从答题情况看,学生在字音、字形、近义词辨析等方面表现良好,但在文言文实词理解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失分较多。
这表明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掌握程度还需加强。
2.阅读理解部分:阅读理解题目包括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
从答题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对关键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和概括。
但在一些深层含义的理解上,学生的答题情况并不理想,需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训练。
文言文阅读着重考查学生的实词理解、文意把握和句子翻译能力。
部分学生在这部分出现了较大的失误,主要是因为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不够准确和深入。
这表明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还需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训练。
3.写作部分:本次写作题目为命题作文,要求学生以“我的成长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从学生的作文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紧扣主题,结构清晰,语言表达流畅。
但也有部分学生在审题、选材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部分学生没有准确把握题目的要求,对“成长”的理解过于表面化;在选材方面,部分学生选取的事例过于普通,缺乏深度和独特性;在语言表达方面,部分学生的文字表达不够准确和生动。
三、教学建议根据本次考试情况,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教师需要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字词、语法、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特别是对于容易出错和混淆的知识点要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
同时,应该增加文言文的阅读和练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理解和鉴赏能力。
2.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他们的信息筛选、理解和概括能力。
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篇一:一、试卷题型结构分析。
这次考试试卷包括两卷,第一卷选择题(24分)两大版块:一、基础知识5个,考查语音、字形、成与运用、语病和文学常识。
二、文言文阅读3个,考查文言实词、虚词用法意义及内容理解。
第二卷(96分),五大版块:一、翻译、默写(10分),二、诗歌赏析(5分),三、现代文阅读(25分)包括一篇课内和一篇课外,四、名著阅读和语言的运用(6分),五、作文(50分)题目都是紧紧围绕课本,充分体现了回归课本的命题方向。
从难易程度上说,此次命题难度适中,但学生落实不够。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选择题:1—8,有待下一步才能了解。
翻译:9题,共两句,每句2分,共4分。
优点是都翻译了,不好的是:(1)重点译词不准确:如“棹"有部分学生翻译为“召集",“固”翻译失误最多,较多的学生不翻译或翻译为“当然”,“下流"不能正确翻译为“下游”,较多学生没有翻译。
(2)特殊句式的翻译不规范“求之下流”不能将状语提前翻译.(3)“之”翻译时,略去的较多,“数”误翻译为“很多"的较多。
默写:10题,共6空,6分。
缺点是错字明显,还有就是“吹面不寒杨柳风”有较多的学生误写。
得分不高(得分率70%左右)诗歌赏析11题:学生存在“修辞手法”模糊问题(得分率40%左右)12题:常见问题在于学生对全诗的整体把握差,导致无法说清其道理(得分率45%左右)课内阅读13-16题:老师讲得多但学生把握不够.得分6分左右。
13题相对较好,基本能找准。
14-15题不能运用答题技巧解决问题,答题步骤混乱,得分不高。
16题知识点不明确,不知道什么是表达方式,大部分未能得分。
课外阅读17—20题:总体是本题容易得分但得分不高,平均分在7分左右17题:满分3分,能去的3分的不多,基本都在2分左右,失分原因在于不能够根据内容概括,只能抓住关键的3个词“颜色香气姿态”18题: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这是以得分的题,但是对于7年级的学生而言,找不准修辞手法或者多回答两种,标准答案是“拟人”,但多数学生找到的是“比喻”“对比"。
七年级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学科考试成绩分析

七年级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学科考试成绩分析一、所任教班级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3班共有70名学生参加期末考试。
平均分42.2分;七年级4班共有69名学生参加了期末考试。
平均分42.11分。
相关表格如下:二、造成分值偏低的原因(一)基础知识部分1、字音字形题,混淆形似字而失分或不经常查阅工具书拼读错误而失分。
2、上课老师在部分语法知识教学时的淡化,学生课外知识狭窄而失分。
3、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或没有落实语文积累习惯而失分。
(二)文言文阅读部分1、平时没有注重对课文中的虚词的背诵,记忆等,掌握不到位。
2、在背诵默写中添字、漏字、错别字而失分。
3、对古诗内容理解上不足,答题技巧完全不知道,造成理解失分现象更为严重。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1、学生阅读文本的质量不高,不能有效地筛选出答题时有用的信息。
2、学生做题时审题不认真。
3、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严重不足。
4、开放性试题缺乏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四)综合实践活动部分1、学生读题能力较弱(或者基本上没有),审题不清。
2、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佳。
(五)作文部分学生基本上都能写够字数,但由于书写马虎潦草,或不能根据作文要求有效地选择相对的材料而失分。
作文题目不懂而丢分(如:题目明确为命题作文,但是还有8各学生自形更改或者偷换作文题目)。
还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地联系生活经历,或不能挖掘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来抒发自己的真情而捏造事实,用假空事件来表达中心思想。
甚至有局个别学生还去照抄阅读题中的材料来充当作文。
二、采取措施(一)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
(二)加强学生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上课过程中穿插强调知识的考点;并及时检查学生上课的笔记。
(三)加强开放性试题的训练,让更多的学生掌握开放性试题的解题能力和技巧,多做题,多讲题。
(四)帮助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如认真审题,仔细读题,细心检查,善于思考等,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七年级语文试卷分析总结

七年级语文试卷分析总结七年级考试语文试卷分析篇一:初一语文试卷分析(一)本次期末考试的语文试卷从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较全面的检测。
整份试卷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的实际,题量和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
下面就三方面来分析一下:一、总体分析:纵观整份试卷,它是一份有价值的试卷。
以教材为基本点,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主要对象,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与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心灵,较好地渗透新课程理念。
总的来说,本次试题有以下两个明显特点:1、试题类型的多样性。
这份试题注重题型的多样性,力求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一是尽可能多地涉及到课本的各个知识点;二是体现习惯、情感、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
试题中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从词语、成语、句子、段落、篇章等等方面的有机融合。
还有诗词、名著、文言文、说明文、叙事类文章的考察,考查知识点较全面。
2、突出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统一。
语文教学不是空中阁楼,要根植于生活,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试题中的一些题目就来源于学生的社会生活。
如:综合性学习,你喜欢的名星是谁,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这种试题,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生活性。
特别是本次考试的作文,“如星星划过天空”,回忆自己幸福的小学生活及印象深刻的人或事,学生更是有内容可写。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基础: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是掌握不牢固,学生在试卷上的错字比较多,如:“谆谆教导”的“谆”,错的尤其多,其中默写《论语》十则其中的五则,因为错字多,很多学生得分很少。
还有名著题考到的《伊索寓言》知识,学生在总结寓意方面也出了不少错。
2、阅读:尽管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侧重对阅读理解进行了训练,并贯穿了很多方法进行了引导,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依然没有大的提高。
主要原因是很多学生在读不懂的情况下就开始做题。
说明文阅读做的还可以,最后的叙事类文章学生因为答的不全面失了很多分。
3、作文:从学生作文情况来看,好的方面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叙事清楚;二是内容丰富多彩,语句优美流畅;三是中心明确,结构比较完整。
语文试卷分析报告范文

语文试卷分析报告范文一、试卷内容。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确凿(záo)脑髓(suǐ)气氛(fèn)倜傥(tì tǎng)B. 殷红(yīn)骊歌(lí)讪笑(shàn)炽痛(zhì)C. 澎湃(pài)屏障(zhàng)诧异(chà)祈祷(qí dǎo)D. 崎岖(qū)污秽(suì)深邃(suì)荒谬(miù)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3分)A. 锋芒必露妇孺皆知心会神凝彷徨。
B. 一反既往慷慨淋漓惹人注目重荷。
C. 博学多识一拍既合鞠躬尽瘁仰慕。
D. 杂乱无章潜心贯注契而不舍踌躇。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 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B. 正因为他具有海誓山盟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C. 它们发现自己陷入了峰回路转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蹦跳。
D. 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4. 古诗文默写。
(8分)5. 名著阅读。
(4分)6. 综合性学习。
(4分)在“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校准备开展一次“走进名著”的读书活动。
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分)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
(2分)(二)阅读理解(45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4分)不亦说乎()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2. 翻译下列句子。
(4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 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做老师?(3分)(二)现代文阅读(30分)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分析【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分析【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字不属于形声字?()A. 跑B. 跳C. 看见D. 听2. 下列哪个成语的用法是正确的?()A. 鱼贯而入(形容人一个接一个地进入)B. 一举两得(形容做一件事情得到两个好处)C. 风马牛不相及(形容两件事物毫不相干)D. 一日千里(形容速度极快)3.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诗句?()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D.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4.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词语解释?()A. 聪明(形容人机智,有才智)B. 勤奋(形容人努力工作,不懈怠)C. 坚强(形容人意志坚定,不易被打败)D. 谦虚(形容人虚心谦让,不自满)5.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标点符号用法?()A. 句尾用句号B. 句中用逗号C. 句首用冒号D. 句中用顿号二、判断题1. 成语“画蛇添足”是形容做事过分,反而不好。
()2.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杜甫的诗句。
()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形容事情有了转机。
()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李白的诗句。
()5.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王之涣的诗句。
()三、填空题1.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
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5.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四、简答题1. 请简述《静夜思》的主题思想。
2. 请简述《登鹳雀楼》的主题思想。
3. 请简述《春晓》的主题思想。
4. 请简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主题思想。
5. 请简述《画蛇添足》的寓意。
五、应用题1. 请用“画蛇添足”造一个句子。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分析一、命题指导思想1、试题表达期末考试性质,所考查的内容是以今学期的教学内容为主,表达基础性和综合性。
期末考试表达素养教育和《语文课程标准》思想,全面提高同学的语文素养。
2、考查兼顾课内外,从多角度、多侧面考察同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着重考查同学的语言表达技能、文化积累水平。
4、突出对阅读技能的'考查。
5、为了全面贯彻《语文课程标准》,依据学校的教学实际,进一步提高同学的综合素养,适应将来社会竞争的需要,应着重考核同学的听说技能。
二、试卷分析1、试卷结构积累巩固(45分) ②理解鉴赏(25分) ③创作表达(40分)2、试卷评价(1)关于试卷命题科学性分析试卷在命题的科学性方面比较符合要求,知识点、技能点符合要求。
各小题设计合理,答案较明确。
在题目内容的编排上,紧扣课本,知识点掩盖面广,课内外结合、基础与技能结合、传统题与创新题结合,也设计有一些开放性题目,很好表达新课标精神。
(2)关于命题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分析试卷的基础知识部分,包括了听说技能和语言积累与运用两部分,知识掩盖面较广,考查的知识包括正确辨别读音、听读古诗正确书写汉字、分析语病、依据情景说话、默写名句、填写名著、词语积累与运用等。
阅读技能部分考查的2个文段有1个选自课内,1个选自课外,做到各类文体兼顾,这部分试题综合考查同学的阅读理解、整体感知、把握文意、筛选信息、了解写作特点、运用语言精确表达的技能。
其中文言文阅读部分考查了1个课内文段,主要考查同学对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以及对一些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作文属于话题性质及命题的作文,要求同学依据提示,以“往事”为作文的内容范围进行写作,写作提示较为清楚,内容范围放得较宽,对同学束缚不大,在文体上较相宜写记叙文,能让每个同学“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能较好地考出同学的实际写作水平。
(3)试题的特点难度一般:从卷面,可以发觉如下问题:1)同学对名著导读这一块学得不够扎实,丢分较多。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一、试卷及命题评价1、指导思想:本次试卷以新课标为指导,注重学生的积累、感受与思考,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突出试题内容的人文特性,给学生以人文薰陶。
同时,重视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在具体语言环境与实际生活中语言的理解分析、概括运用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2、命题范围、目标要求本次试卷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为出题范围,内容涉及学生的积累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
同时,课内文段选的是《宇宙里有些什么》,课外语段选取的是《幸福大道145号》小说,试题内容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3、试卷结构:本次试卷延续了上一年的期末考试试卷的形式,共有四个大题,分别是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
能比较全面的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试题卷上的提示语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4、难度系数:本次试卷的得分率是98.3,基本符合0.8的难度,易于检查学生的整体情况。
5、题型、题量:本次试卷题量适中,便于学生在120分钟内完成。
6、命题自创或使用成题:本次试卷的命制上,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基本含盖了七上的研究范围,现代文阅读能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来命制,这种考察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语句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能从最基本阅读能力的建构上出题,这一点无疑是命题者的良苦用心。
文言文的考察注重文言词语的积累与迁移,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语段内容的整体理解,把握了文言考察的立足点,有利于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
写作能从学生熟悉的课文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身边的点滴,便于学生动笔,利于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7、评分标准是否科学:本次试卷主观题的参考答案大都有“意思相符合即可”,体现了答案与思维的多样化,易于学生表达个性化的答案。
二、定量分析本次试卷平均分为93.5,及格率为100,优秀率为32,特优率为7.3,总成绩为57.13.各题平均分及难度统计如下:题目:一1 2 3 4 5 6 7 二(一)8 9 10 11 12 二(二)号应得分:27 22 48 33 5 13 22 33 16实际得分:13 22 33 31 6 13 23 33 16本次试卷整体难度适中,考察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够客观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素养。
2023年秋季学期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分析

2023年秋季学期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分析
一、概述
本次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质量检测的目标是评估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掌握情况。
试卷的内容和结构均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进行设计,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二、试卷分析
基础知识:这一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字词、文学常识、语法的掌握情况。
题目内容涵盖了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文学常识和语法知识,难度适中,能够准确评估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部分包含了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旨在测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现代文阅读材料内容贴近生活,语言优美;文言文阅读材料难度适中,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言文理解能力。
写作:写作题目设计开放,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提示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这样的设计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写作技能,包括组织语言、构建篇章等能力。
三、总结与建议
总体来说,本次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设计合理,覆盖面广,难易程度适中,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学生
的学习状况。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阅读理解题目设计较为简单,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部分的评分标准还需进一步完善。
针对本次分析的结果,建议在未来的试卷设计中增加更具挑战性的阅读理解题目,提高写作部分的评分标准,使试卷更能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语文水平。
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还应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写作技巧。
同时,对于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并加以改进。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相信能够进一步提高七年级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学习效果。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析 (2)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剖析一、整体评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充分表现新课程理念,促使实行语文课程改革的进度,它联系了我们的语文教课实质和教课成效。
七年级本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的组织和编写充分表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一致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特色,按照了语文教育教课的规律,使学生领会到了应当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突出了学生语文实践活动,没有故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好性,特别着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形式的查核,拥有必定的开放性和弹性,给地方,学校,老师留有必定的开放性和弹性,更给学生留有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促使了学生自主地学习和发展。
二、详细剖析1、试题剖析七年级本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试题设计“累积与运用”、“阅读”、“作文”三个大题,合计 120 分。
设计的三个大题与教材联系较为密切,也联合了我们营口地域语文教育教课的实质。
(1)第一大题:累积与运用,观察了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观察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成语运用的观察,在观察学生对成语理解的同时也观察了学生考试的审题的仔细程度;观察了学生对语句连接地理解,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浸透的优秀教育,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等方面都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自然成效;观察学生诗词朗读达成状况的程度,又观察了语文与科学关系及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的方式;综合性学习地观察,真实观察了综合性,同时更表现了时代特色和现代意识,表现了热点话题。
(2)第二大题,阅读部分观察了课内文言文和课外文言文的比较阅读,有的检测了学生们的学习达成状况及学习态度,有的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检测学生课内的记诵能力和课外的理解能力,但更多的是着重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
特别现代文的两个语段观察,诸若有的小题观察了学生的判断是非的能力及自己所受的启迪教育。
有的小题给了学生资料链接的现代文阅读,谈到了“爱心”这个不朽的话题,对学生的心灵赐予一次清洗,也给学生的在现代文的阅读上着重了感情的深入。
第二个语段持续观察现代文,不一样的是,这个现代文的内容更切近学生的生活实质,直接观察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指引学生经过语文学习,认识、理解、体验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卷面解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卷面剖析一、试卷的整体评论本试题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努力表现新课程的教课理念,力争指导教课,提高语文教课质量。
试卷总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试卷构造由语言累积与运用( 27 分)、现代文阅读( 28 分)、古诗文阅读( 15 分)、作文( 50 分)四大版快构成。
从考察内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表现,且表现得较为灵巧,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主。
本试卷既有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提升初中语文教育教课质量,指引学生不停提升语文修养,更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试卷的导向性较好。
二、学生成绩剖析班级参照学生 226 人,及格 181 人,及格率为 72%,优异 53 人,优异率 23%最高分116。
学生成绩整体优异,但已有两极分化的趋向。
三、答题状况剖析(一)语言累积与运用1、基础知识不扎实。
第2 小题的找读音有错误的一项,第 3 小题找有错别字的一项,主要考察学生识字的能力,但部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落实不够。
2、综合性学习回答不完好,缺少必需的累积。
第七小题考察了研究题,一些学生对这种题,掌握不够正确,本题失分许多。
3、部分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有错填或不填的现象。
(二)阅读现代文阅读本题选用了两个语段,一个在课内,一个选自课外。
依照新课标精神,设题选点较合理,全面考察了学生的一般阅读理解能力,归纳能力,挑选能力和推测语言、修辞等方面的掌握状况。
1、第 11 题学生对原由的论述不正确。
第 13 题对句子的赏析和理解不到位,回答不够透辟,失分许多。
2、第 14 考察学生从一个独到的角度进行归纳,理解文意,领会作者感情等方面的能力。
此大题学生得分率不很高。
主要原由在表达能力差成为学生广泛的短处。
言不达意甚至是不知所云的学生不在少量。
文言文阅读本题选用了《三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依照了课标对文言文的阅读要求。
七年级语文试题质量分析报告

七年级语文试题质量分析报告七年级语文试题质量分析报告(通用8篇)现如今,我们都离不开试题,试题是考核某种技能水平的标准。
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语文试题质量分析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试题质量分析报告篇1一、试卷分析(一)试卷总评:本次试卷的试题依据课标,源于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成长。
试卷反映的命题思想和导向,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转变观念,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既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更重视能力的培养,从而把语文素质教育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试卷的结构有四部分组成:一、积累与运用25分(包括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成语使用选择3分、古诗文默写8分、课内文言文字词翻译6分、名著4分)。
二、现代文阅读25分(共2篇,课内是魏巍的《我的老师》14分、课外是贾平凹的《我的老师》11分)。
三、古诗文阅读15分(古诗欣赏4分,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世说新语》中有关陈元方的故事,11分)。
四、语言运用(小作文:写一条短信5分,大作文:,有我!30分)。
(二)试题特点1.强调语文基础。
试卷强调语文基础,既考查简单识记的知识,更注重考查学以致用的能力,出示的问题不少都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辨析,但个别题难度逼近中考,如课外文言文第16题(2)小题以及17题,对刚入学不久的七年级新生来说实在有点难。
2.题型与新课程理念接轨,关注学生对文本的认真研读。
题型与新课程理念接轨,关注学生对文本的认真研读,具体体现在不少题型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不仅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还增加了评价型、探究型的题型。
不仅考查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创新能力。
3.试卷重视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
如:1、2、3、4小题重视课本知识,考查名著《繁星·春水》的常识,又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现代文阅读,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分析一、基本情况本次考试参考124人,最高分109分,96分以上15人,及格85人。
二、试题分析本次期末试卷注重于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与思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突出试卷内容的人文特性,给学生以人文熏陶;注重于能力这个核心点,重视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考查,尤其重视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在具体语言环境与实际生活中语言的理解分析、概括运用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一)积累与运用1-5题考查了字词、古诗文默写、排列语序、综合性学习和名著。
难度较大的是排列语序,出错较多。
(二)阅读6-7题古诗词赏析考查的是《钱塘湖春行》。
平时练习中学生多分析“几处”和“谁家”两个词的妙处,对于“争”和“啄”的妙处,有些同学想的太过复杂,反而分析不到位。
文言文阅读,大部分同学做得较好,尤其是能就原文联系实际说出自己的体会。
主要问题是词语解释记得不牢,“学而不厌”的“厌”应解释为“满足”,反复强调练习过,但仍然有同学出错。
记叙文阅读,13-17题,题量适中,难易适度。
难度较大的是16题句子赏析,学生能理解到句子的表达作用,但分析不出赏析角度,以后阅读时要强化这方面的训练。
做得较好的是15题,关于“修”这个词语在文中的理解其实就是换个词来代替,好学生反而把这个问题想复杂了而丢分。
散文阅读,18-20题,读起来有难度,学生的思维不容易走进去,所以18、19题都有丢分,尤其19题理解不了,这是阅读题普遍丢分的一道题。
20题做批注,虽然相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但是基于平常讲解赏析句子,学生也能找到突破口,个别同学是没有读懂题,没有选文段中的句子批注,这是不仔细造成的。
(三)写作本次作文写“亲情”,学生有话可说,多数能写自己的切身体验,能从平凡的琐事中发现亲情,抒写真情实感。
书写比较整洁美观。
主要问题是思路狭窄,缺乏文采。
也有个别同学审题失误,把师生情、朋友情也作为亲情来写而失分。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试卷分析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试卷分析一、对试题的评价全卷共分三个板块,即一:语文积累、二:阅读、三:综合性学习与实践、四:作文。
题型设置以主观题为主,分为识字与写字、古今诗文默写,名著导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实践、写作实践等内容。
这套试题总体遵循中考命题原则,并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命题,试题与教材及中考衔接自然,紧扣课标。
重难点突出,题量适中。
既注重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又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检验,并且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社会应用性。
如9,14,19,20等试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能让学生将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不足之处:我们感觉对于七年级来说,两篇课外现代文偏难,虽然选的文章不错都是名家所写,但是对于刚上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他们对文章整体内容也很难理解的那么透彻,如第10小题,所以主要内容难以概括全面。
所以,最好能出一篇课内的现代文阅读最好,即达到检测的目的,也掌握了学生的复习情况。
总之,这套试题展现了新教材的特点,给教师的教学以正确的引导,使我们受益匪浅,对指导今后语文课教学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语文积累1、基础知识不扎实。
第2、3小题主要考查学生默写诗文的能力,所选诗文出自课文课后古诗词欣赏,但部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落实不够,得分率不高,这题共十分,最高的9分,最低不得分,平均分是5分。
2、综合性学习回答不完整,缺乏必要的积累。
第七小题考查了“探索月球奥妙”的综合性学习,一些学生对有关月亮的美称与雅号以及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把握不够准确,此题失分较多。
3、部分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重视程度不够。
有写同学根本背不过去,因而有错填或不填的现象。
(二)现代文阅读此题选取了课外名家文章一是席慕容的《杜鹃》,二是林清玄的《幸福的开关》。
按照新课标精神,设题选点较合理,全面考查了学生的一般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筛选能力和揣摩语言、修辞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1. 考试内容覆盖范围分析本次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的内容主要覆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诗歌鉴赏:包括对于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考察,以及对于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的考察。
-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文章,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
- 语法知识:考察学生的语法知识掌握程度,包括词汇、词义、句法等方面的知识。
- 写作能力:通过命题作文,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考试难度分析整体而言,本次考试的难度适中。
以下是对各个方面考试难度的分析:- 诗歌鉴赏:诗歌鉴赏题目选取了一些常见的古代和现代诗歌,难度适中,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掌握主要内容。
-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的文章内容比较多样化,有一些主题较为简单,有一些主题稍微复杂,但整体难度适中。
- 语法知识:语法知识考查主要集中在常见的词汇、词义和句法知识上,对于掌握较好的学生来说不算困难。
- 写作能力:命题作文的题目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平时有作文训练的学生应该能够应对。
3. 考试优势和改进方向分析根据本次考试情况的整体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增强诗歌鉴赏能力:在课堂上可以加强对古代和现代诗歌的研究和欣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 阅读理解技巧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技巧,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 加强语法知识的讲解与练:在语法知识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加强学生的语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提高写作训练机会:在课堂上增加写作训练的机会,鼓励学生多写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具体建议针对以上分析内容,给出以下具体建议:-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可以通过课外活动、诗歌欣赏会等方式增加学生对诗歌的接触和研究。
- 针对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阅读理解练,培养学生的推理和理解能力。
- 提供丰富的语法知识讲解,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并加强语法知识的练。
七上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七上语文期末试卷分析七上语文期末试卷分析一、试卷的总体评价三、答题情况分析(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基础知识很不扎实。
,第2小题找有错别字的一项,主要考查学生识字的能力,但部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落实不够。
2、综合性学习回答地不完整,缺乏必要的积累。
第6小题考查了探究题,一些学生对这类题,把握不够准确,此题失分较多。
3、部分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重视程度还不够,因而有错填或不准确、不完整的现象。
(二)阅读现代文阅读此题选取了两个语段,按照新课标的精神,设题选点较合理,全面考查了学生的一般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筛选能力和揣摩语言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第13题、第15题、19题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到位,阐述不准确。
回答不够透彻,失分较多。
文言文阅读(三)作文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他们写作基本功还不够扎实。
或字迹潦草,或错别字较多,或语句不通顺,语言不流畅。
不能给阅卷老师带来愉悦的心理体验。
同时,部分学生审题不准,选材范围狭窄,缺乏创新性。
四、对教学的几点反思作为语文教育,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彻底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严格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因地制宜,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1、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
本次考试中,部分学生字词、默写等失分仍然较多,说明学生未认真、系统地去掌握。
对此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继续重视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计划地采用分散与集中的办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多积累。
同时,不能忽视对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2、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人的语言发展是人一切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应把发展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置于中心的地位。
学生的言语能力主要通过学生听说读写等实践学会的,而不是主要依靠教师的“讲”和分析来获得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分析七年级语上册期末试卷分析第一部分阅读(共分)一、言部分(共26分)(一)默写(12分)三班有6人失分:303失3分,306、3、360、364、367分别失1分;八班有7人失分:816失2分,806、819、81、89、860、868分别失1分。
原则上默写题目是不能失分的,考前已经做过很多次训练,再次失分,说明对自己复习中出现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弄明白。
(二)孙权劝学(10分)11、12、13题在复习中做过很多遍,三班只有307失1分,八班没有人失分。
失分多的是14题(3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理由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出2点即可)”这个题目与本学习建议里的题目很相似,但多了“用自己的话”这个要求。
一看到这个题目,我就很担心,怕大家不审清题目直接把本上的答案写上。
考后侧面问了几个同学,果然不出所料。
下面是这道题目的评分标准:(1)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2)指出希望吕蒙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丰富经验;(了解往事)(3)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学习的好处。
(4)忙碌不是推辞学习的借口,我比你忙,也有时间读书。
()要创造条,抓住机会,提高并改变自己。
(6)开卷有益。
(7)一个人只要发奋读书就学有所成。
(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3分。
如两点都较空洞简单,如答学习的重要性,目的3分得1分)从评分标准上看,这道题是非常容易得满分的,遗憾的是因为与我们复习过的题目太相似,导致很多同学没有灵活变通。
这给大家提了个醒,考试时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也给我提了个醒,讲时一定要再细致些。
这道题能灵活答题并得满分的同学有:三班20人,八班22人。
(三)《庾公不卖马》(4分)1题考查两个实词的解释,一个是“语”,这个字《为学》中学过,是“告诉”或“对。
说”,一个是“谈”,这个字《川之美》中学过,意思是“谈论”或“议论”。
这个题得满分的有:三班20人,八班21人。
16题考查的是对人物行为的评价,题目比较容易,得分率很高,其中失分的有三班8人,八班8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桃溪初中七年级语文备课组一、试卷及命题评价1、指导思想:整份试卷以新课标为指导,试题注重于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与思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突出试题内容的人文特性,给学生以人文薰陶;依然注重于能力这个核心点,重视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考查,尤其重视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在具体语言环境与实际生活中语言的理解分析、概括运用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2、命题范围、目标要求整份试卷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为出题范围,内容涉及学生的积累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课内文段选的是《宇宙里有些什么》,课外语段选取的是《幸福大道145号》小说,试题内容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3、试卷结构:试卷结构延续了上一年的期末考试试卷的形式,共有四个大题,分别是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
能比较全面的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能较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素养。
试题卷上的提示语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4、难度系数:本次抽样的得分率是98.3,基本符合0.8的难度,易于检查学生的整体情况。
5、题型、题量:题量适中,便于学生在120分钟内完成。
6、命题自创或使用成题:在试题的命制上,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基本含盖了七上的学习范围,现代文阅读能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来命制,这种考察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语句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能从最基本阅读能力的建构上出题,这一点无疑是命题者的良苦用心,文言文的考察注重文言词语的积累与迁移,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语段内容的整体理解,把握了文言考察的立足点,有利于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
写作能从学生熟悉的课文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身边的点滴,便于学生动笔,利于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7评分标准是否科学:主观题的参考答案大都有“意思相符合即可”,体现了答案与思维的多样化,易于学生表达个性化的答案。
二、定量分析平均分:93.5 及格率:100 优秀率:32 特优率:7.3 总成绩:57.13各题平均分及难度统计(样本容量=100)从上表可以看出:1、整份试卷的得分率为98.3,基本符合难度系数0.75—0.8左右的要求。
2、得分率较低的是5,12,22,23小题,说明初一学生在阅读能力特别是整体把握能力及对文中有效信息的筛选能力欠佳。
三、定性分析(答题情况分析)(一)答题错误及其原因分析第一大题题1:识别加点字注音,很多学生把浸读成“qin”而错选为B。
题3:考察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学生答题错误的关键第2小题中的“降低”一词用词不当学生看不出来。
题4:古诗文默写,考查学生对本册书中规定篇目的诗句的识记。
主要错误是:“海日生残夜”一句中的“生”字学生误写成“升”,“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句许多学生写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原因分析:学生对诗句的掌握程度不高,其次是对诗句中的字词默写未过关。
题5:考查学生对课后名著的熟悉程度,不少学生对《汤姆索亚历险记》不够清楚,理解有错误。
第二(一)大题:本题得分率最低的是第10、11题,尤其是第11题,分析如下:题10:学生对说明方法学习不到位,有表述错误现象。
题11:学生对写探究结果这类题回答很不理想,表明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还有很大欠缺。
第二(二)大题:题15:考察学生对小说内容及写作技巧的理解。
典型错误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准确,从而导致学生在解题时解答不全面。
好在评分尺度较松,否则本题失分会较多。
题17:由于设问贴近生活实际和文本,学生便于回答,而且评分尺度较宽,因此得分率较高。
第三大题:题18:考查文言文重要实词的理解能力。
第①题的“虽”在文中应是“即使”;“引”的意思是“延长”,部分学生解释成“不断”,放宽要求也可以。
题19: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大多数学生在整句的翻译上大概意思对了,其准确性是值得推敲的。
可以看出在平时的教学中,对语句的翻译的要求是比较宽松的,但是有时翻译考察的就是学生能否准确翻译整句的能力。
第四大题24题:题目二选一,要求学生作文。
可以说题目的设计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易于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便于考察学生的真实的写作能力。
现将本次作文解析如下:错误及原因分析:一、审题上:①从题目(1)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命题者想让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与情感,而部分学生却选取了自己并不熟悉的东西来写。
②题目(2)有的选材不够典型,缺乏积极意义。
二、结构上:①作为考场作文,许多学生的作文切入正题太慢,往往用上200字左右后才转入正题,似乎是可以经营的开头结果让文章的主体部分显得头重脚轻。
②形式单一,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三段式,采用第一段开头,中间一段叙事,结尾一段。
③部分学生的作文还是出现了一段到底的现象,却少必要的过度。
④许多学生事情叙述完毕,自然也就结束文章的内容,缺少必要的点题,以深化文章的中心。
三、选材上:①题材陈旧,不会去挖掘日常生活中感人的细节,缺乏创意,只有少数同学颇有创意。
②写作内容大同小异,缺少真情实感。
四、语言表达上:部分学生采取叙述性的语言,缺少具体、生动、传神的描写,文才不够,甚至有病句连篇;同时有些同学的文章中,标点一逗到底,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
对今后教学与命题的建议:(一)学科教学方面:关于基础和习惯1、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答题时主要集中在写错别字、古诗词默写错误、学生的概括能力等方面,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落实字词的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去强化学生字词积累的语境运用意识,把字词教学真正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教学,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根据语境理积累词语的能力,又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字词的兴趣。
2、加强学生概括、理解、分析、阐释等语言运用能力与解题技能的训练。
在平时的课文时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有意地注重一下这方面的训练,只有把工夫放在平时,考试时才不会出现很多的失分。
3、教师要关注综合性活动的开展,落实好教材的教学要求,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于阅读(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考察的是“整体阅读能力、直指语言表达中心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概括能力、词句的含义与作用的理解、评价和赏析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思想感情的能力”等。
在阅读教学时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出发点。
个人以为现代文教学要把握好以下几点:1、注重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不管是哪种形式的读,都是以建构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为基础的。
2、注重筛选与概括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筛选与概括的方法。
不管是平时的教学或者是阅读指导课,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原文意识,即所有阅读题的答案都来源语段中。
在平时的对话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是以问题或话题为媒介实现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的是:①要求学生在原文中捕捉到与题目或话题切合的中心语句或语句的中心部分。
②要求学生概括出语句中的表述对象,动作行为、结果是什么。
3、关注文章的思路教学。
注意与不同的文体相结合,注意蛛蛛文中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语来沥青行文的思路。
4、加强课内的阅读量,每片课文确定一个方面作为训练的点,不要求面面俱到,并以此为出发点,加大课内阅读的量,因为在现实中我们只能从课堂上去想办法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如果指望于课外基本上就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二)文言文阅读1、加强诵读和背诵,增加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文言文书面材料,克服因架空分析而剥夺学生读书的时间和机会的弊端。
背诵不仅要求背得出,还要要求默写正确。
2、文言文的字词教学还需要踏踏实实地落实到位。
决不能不闻不问。
帮助学生适时的归纳与迁移训练,以达到积累的目的。
3、强化文言文的人文主义教学,注意从这些文学典籍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
关于写作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人生,关注自身周围的事,扩大阅读面,多读报刊杂志,为作文提供源头活水。
1、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确立一个观念:即平时阅读优秀作文选等刊物时,要求借鉴的是文章的写作思路,而非文章的内容。
因为在平时许多学生手中的的读物只是起到了应急之用。
2、加大作文指导课、讲评课的次数,提高作文指导课、讲评课的质量。
在平时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极少有教师认真准备平时作文的讲评内容,随意性太大。
3、加强学生的审题、立意训练,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去选材的习惯。
4、关注细节描写,培养学生叙事能力,以表达真情实感。
(二)命题与阅卷方面1、命题方面:①增加原创题目的分量,提高命题教师的命题水平,最好能体现试卷的风格与主题,提高试卷的质量。
②试题命制时尽量避免从同一层面上去考察学生,可以适当参考每年的中考说明。
2、阅卷方面:在阅读的主观题的评分上,阅卷教师应该以参考答案为依据按照“能给分则给分”的原则,尽量做到客观公正,不能死板地以参考答案去评定学生的答题。
在作文的批阅上应该统一尺度,而不是以个人的想法为中心去评判学生的作文,以避免人为化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