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档案与史志的关系

合集下载

关于档案学与历史学关系的若干问题(最终定稿)

关于档案学与历史学关系的若干问题(最终定稿)
“我国最早的史官,按其实际来说,同时也是负责保管各种档案 的工作人员;最早的史籍,在某种意义上说来,只能算是一些公布档 案的文件汇编。在古代,历史工作和档案工作,不论就其内容以及负 责这些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基本上都是同一的,在它们之间,很难划 出一道明确的区分界线。”这一客观情况决定了该时期我国的档案学 尚寓于史学之中,似有史学即档案学,档案学即史学之意,史学与档 案学囿于一体。诚如学者所言:“我国到底有无治档学说? 有! 而且 极富,皆寓于史学之中,有如浩瀚之长江,只有深入研究古代史才能 看见,外国治档模式理论与之相比,不能不说有些像游泳池。”
(二)档案学独立于历史学
1.档案实体概念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类档案的数量和种类以惊 人的速度增长,我国的档案工作也由简单的、封闭的、经验性的 管理方式发展到复杂的、开放的、科学的管理系统,并成为国家 的一项专门事业。随着我国档案工作实践的发展,20 世纪80 年 代,《中国档案分类法》面世,虽然名为“分类”,却不能具体 指导档案馆、室的实体分类。档案界为了区分档案实体与档案信 息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分类,将其划分为“档案实体分类”和“档 案信息分类”。自此,一个独立的“档案实体”概念在社会上逐 步形成,档案界将档案作为一个既存概念实体(因为其形态、种 类各异)来管理和研究,强调并突出了档案的凭证价值和情报价 值,学者们围绕档案实体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利 用、编研、统计等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档案管理理论。
(一)档案学孕育于历史学
1.档案的史料价值
五千多年以前,当人类发明文字并用以记言记事时档案便 随之产生,在我国漫长的古代社会中逐步形成了甲骨金石、简 牍缣帛、铁卷金册、纸墨文书等多姿多彩、浩瀚瑰丽的档案文 献。明末清初,“档案”一词开始出现,而用法、含义多有不 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 当时人们对其实质和范围的认识并 不清晰, 其应用范围也相当狭窄。因此, 早期的研究者们更多 地把档案称之为“档案史料”,从某种意义上说, 为编史修志 服务是档案价值的主要体现。如“档案是原始记录, 是宝贵史 料, 对编史修志非常重要”,“历代史书, 均系利用大量档案 材料编纂而成。今天的档案,即为未来编史修志的材料”。

关于档案学与历史学关系的若干问题最终定稿

关于档案学与历史学关系的若干问题最终定稿
“我国最早的史官,按其实际来说,同时也是负责保管各种档案 的工作人员;最早的史籍,在某种意义上说来,只能算是一些公布档 案的文件汇编。在古代,历史工作和档案工作,不论就其内容以及负 责这些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基本上都是同一的,在它们之间,很难划 出一道明确的区分界线。”这一客观情况决定了该时期我国的档案学 尚寓于史学之中,似有史学即档案学,档案学即史学之意,史学与档 案学囿于一体。诚如学者所言:“我国到底有无治档学说? 有! 而且 极富,皆寓于史学之中,有如浩瀚之长江,只有深入研究古代史才能 看见,外国治档模式理论与之相比,不能不说有些像游泳池。”
(三)历史学对于档案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1.档案的信息属性
以改革开放为标志,我国进入了由传统型社会向现 代型社会过渡的转型期。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 广泛应用,促使各领域电子文件急剧增加,并以其无可 争议的生命力成为人类社会记录信息、传达信息、留存 信息的重要工具,更有成为未来社会文件主导形态的潜 力和趋势。相应地,档案界纷纷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和 管理理念,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在管理领域,都力图 用信息资源、知识管理的视角来研究和看待档案和档案 工作。
信息概念的确立使人们从全新的角度加深了对档案 属性的认识,档案被更准确地理解为:以文字、音像、 图片等形态记载人类活动所形成的信息集合。档案是由 处理完毕的文件材料转化而来的,这些文件材料又是传 递信息的承载体,所以,信息和档案相互依赖、相互作 用、相互促进。档到扩 大和增值,档案信息资源(包括档案原件和各种档案信 息开发成果)便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
(一)档案学孕育于历史学
1.档案的史料价值
五千多年以前,当人类发明文字并用以记言记事时档案便 随之产生,在我国漫长的古代社会中逐步形成了甲骨金石、简 牍缣帛、铁卷金册、纸墨文书等多姿多彩、浩瀚瑰丽的档案文 献。明末清初,“档案”一词开始出现,而用法、含义多有不 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 , 当时人们对其实质和范围的认识并 不清晰, 其应用范围也相当狭窄。因此 , 早期的研究者们更多 地把档案称之为“档案史料”,从某种意义上说 , 为编史修志 服务是档案价值的主要体现。如“档案是原始记录 , 是宝贵史 料, 对编史修志非常重要”,“历代史书 , 均系利用大量档案 材料编纂而成。今天的档案,即为未来编史修志的材料”。

浅谈档案与志书编撰

浅谈档案与志书编撰

2 碱 姑凌・02 第 期 6 照 21年 5
二 、以 志 书编 撰 为 契 机 ,切 案部分全宗区分不合理 、分类归卷不 材料 ,同时也可为编志史料的考证工 妥当 、档案保存期限划分不准确等问 作提供辅证 ,既发挥了档案的作用也 实强化档案管理
当前各地都在纷纷修编志书 , 各 题 ,相 关档 案工作 也及 时进行 了调 提升了群众对于档案重要性的认识。 种专业志书也层 出不穷。编志工作利 整。档案鉴定工作要严格加强组织领 同时 ,方志学在突出地方特色 、资料 用档案 范围广 、数量大 、时 间长 , 导 、建立健全鉴定工作制度 ,分阶段 收 集 、整理 和考证 等方面 的理 论 、 是对档 案工作 的一次大 检查 ,能发 做好鉴定工作。同时对于需要销毁的 原则和 方法 ,可 资档案 学学 习 ;档 现不 少薄 弱环 节和缺 点 ,大大 促进 档案要按程序及时销毁。整理好 的档 案学在档 案整理 、价值鉴定 、档 案 和改 善档案 工作 。充分 利用档 案学 案应及时移交 ,确保档案的安全 ,也 检 索 、编研 及提供 利用等 方面 的理 与方志 学的密切 关系 ,正确认 识编 扩大档案的利用范围 ,保障档案的归 论 、原 则和方 法 ,也可 供方志 学借 志对档 案管理的推动 作用 ,既满足


档 案与志书编撰 的关系
( ) 一 档案为志书编撰提供 了丰 供历史经验和决策依据 。编志使档案 情人记忆 中和群众 口头流传的资料。 资源得到了全面和系统的利用。通过 在对志书资料 的收集过程 中,常常发 富的资源 资料是修 志 的基 础 。是 志 书的 对具有原始性、真实性的档案的全面 现未收入馆藏的宝贵材料 ,大大充实 生命。从某种意义来说 ,志书编纂的 有序 利用 ,充分发挥 了档案 的凭证 了馆藏的内容 ,使得众多的未知的资 过程 ,就是资料的征集 、整理、考证 和参 考作 用。 《中山市规划 志 》编 源也成为了新的档案。通过志书编撰 的过程。志书编撰要 求资料搜集 “ 全 写过程 中利用档 案的卷次 和人次 , 的窗 口,更进一步拓展 了档案征集的

论档案工作、文史工作和地方史志工作的关系

论档案工作、文史工作和地方史志工作的关系

作者: 董一博[1,2]
作者机构: [1]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办公室;[2]中国地方史志协会
出版物刊名: 中国地方志
页码: 1-2页
主题词: 档案工作;史志工作;文史工作;中国档案学会;学术讨论会;文史资料;全国政协;地方史志
摘要: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和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办公室,对中国档案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档案学术讨论会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刚才,曾三、高登榜、王伏林、于光远、茅以升、廖盖隆等几位领导同志和专家给我们作了重要讲话,历述了档案工作的历史。

浅谈档案在史志编修中的作用

浅谈档案在史志编修中的作用
证 ,档案 也就 有存 在 的价值 ,史 志也 就有 可读 性 。
档 案 的 连 续 性 奠定 史 志 编 修 基 础
5 7 1 9 工厂 自建厂 以来 就开 始 注重 挖掘 、收集 、保
档 案 的 规 范 性 提 高 史 志 编 修 效 率
近 年 来 ,5 7 1 9 工 厂 坚 持 对 档 案 工 作 实 行 依 法 治 档 、规 范 管 理 ,按 “ 专 业 化 分 工 、系 统 化 管 理 ”要
修 进程 。2 0 1 3 年1 月 ,该 厂 在 本 系统 内率 先完 成 厂 史
编修 任 务 。
档 案 的原 始 性 确 保 史 志编 修 质 量
史 志 编 修 要 求 实 事 求 是 ,要 求 所 述 史 实 务 必 真 实 .以维护 历史 的真实 面貌 。档 案 既然 是史 志编 修 的 基础, 反 过来 它 也 就 成 为 史 书 的 凭证 。5 7 1 9 工 厂 史 志 办对 工 厂第 一部 厂史 ( 1 9 7 0 -1 9 8 5 )有 疑 点 的事 项予
浅谈档案在史志编修中的作用
口 龙振华 马 华 军
2 0 1 2 年 .5 7 1 9 工厂史 志办在 编修厂史 ( 1 9 7 O 一
向庆兴 砖厂 “ 价 拨 ” 了价 值2 O 万元 的 钢材 、水 泥 、木 材 。这 就是 原始 档案 记载 错误 ,导 致 了厂 史跟 着 出错 的典 型 例子 。新 编 的厂史 在征 求意 见过 程 中 ,读者 可 能会 对 厂史 中的一 些 内容 提 出疑问 ,这 就需 要 利用 档 案室 现存 的档 案 资料作 为解 答 的依 据 。实践 证 明 ,档 案 的原始 性是 史 书 内容 真伪 的有 效 凭证 .直 接影 响 到

试论档案与修志的关系

试论档案与修志的关系

试论档案与修志的关系摘要:档案与编史修志有着密切的关系。

档案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它真实、准确、可靠,具有凭证价值,是编史修志的主要资料来源。

在编史修志时,通过广征博采,收集资料,又可丰富馆藏档案,进一步促进了档案的建设。

古代的史官把王室及诸侯列国的政事活动记载下来便成为文书,积存收藏起来便成为档案,再纂成史册便成为史书或方志。

由此看来,档案与史志既有明确分工,又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档案馆档案编研档案资料史志区别联系档案馆的编研工作,是以馆藏档案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会利用档案的需要为主要目的,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编辑史料,编写档案参考资料,参加编史修志,撰写专门著述。

由此看来,档案工作与编史修志有着天然的“血缘”联系。

可以说编史修志是在档案工作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档案工作者从事历史研究,是我国档案工作的一个优良传统。

古代档案工作者,往往同时也是历史学者,许多历史名著出于档案工作者之手。

在古代,收藏档案与编修史志一般由史官统一掌管,这些史官既管档案又编修史志,十分方便。

老子任守藏史而著《道德经》,孔子据宝书档案而作《春秋》,司马迁任太史令而修《史记》,班固当过兰台令史而编《汉书》。

周恩来就曾倡导把档案工作和编修史志结合起来。

修志需要积累档案,是对档案利用价值的最好体现。

修志一般是指编修地方志,记载地方的发展、风俗、人文等。

它是通过对大量的情报资料进行加工、消化后,用编著者自己的语言,按地方志的体例重新记述而成的资料性记述,按照文献情报学的文献层次分类,其主体部分是二次性的文献。

在这个过程中,提供编纂者消化、加工的是来自各个方面的零散资料,利用这些资料编纂成的地方志相对于这些资料而言是成果,但相对于使用地方志者而言它又是一种资料。

我国古代,文书工作、档案管理与编史修志,三者是结合在一起的。

这三者的分工,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复杂,各项事务的繁多而逐渐形成的。

这三者的结合,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有限,分工不可能很细;另一方面,是由档案与史志的内在联系,互相密不可分。

档案资料在志书撰写中起到的作用

档案资料在志书撰写中起到的作用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其他三个文明古国都走向了消亡,只有中华文明获得了传承,绵延至今。

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有修史的传统,“以史明鉴”“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思想流淌在中国文人的血液之中。

我们既有国史、正史也有地方志,从中央到地方,我们的历史被记载并传承下来,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力量。

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等事业空前繁荣,百花齐放,留下大量的档案资料。

古训言“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档案资料在志书编撰中的作用与意义,充分利用档案资料做好志书编撰工作,使地方志成为地方各项事业发展的历史见证,让人们铭记历史智慧,牢记历史嘱托,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输送更多更好的文化力量。

一、档案与志书概述(一)档案与志书的渊源。

档案是指人们在各项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

志书,又称地方志,《周礼·春官》有“外史掌四方之志”的说法,志为记录之意,方志为记录四方之意,地方志便是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记录了一个地方政治、社会、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历史变迁。

两者虽有区别,但是却有着一定的渊源。

“档案”在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的叫法,商代档案称“册”,周代称“中”,秦汉称“典籍”,汉魏之后有“文书”“文案”“案牍”“档子”“案卷”等多种名称。

一直到清朝嘉庆年间,才将“档子”和“案卷”融合,称之为“档案”。

历史上很多史学家担任过档案管理员,比如西汉武帝时期的太史令的司马迁和东汉明帝时期的兰台令史班固,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的成书,都是查阅并利用了大量的档案资料的结果。

编写地方志也是同样的道理,历史上著名的《华阳国志》《括地志》《临安志》等志书都离不开当地档案资料的作用。

(二)档案资料与志书编撰的关系。

档案资料与志书编撰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档案资料在志书撰写中起到的作用

档案资料在志书撰写中起到的作用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其他三个文明古国都走向了消亡,只有中华文明获得了传承,绵延至今。

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有修史的传统,“以史明鉴”“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思想流淌在中国文人的血液之中。

我们既有国史、正史也有地方志,从中央到地方,我们的历史被记载并传承下来,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力量。

在21 世纪的今天,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等事业空前繁荣,百花齐放,留下大量的档案资料。

古训言“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档案资料在志书编撰中的作用与意义,充分利用档案资料做好志书编撰工作,使地方志成为地方各项事业发展的历史见证,让人们铭记历史智慧,牢记历史嘱托,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输送更多更好的文化力量。

一、档案与志书概述(一)档案与志书的渊源。

档案是指人们在各项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

志书,又称地方志,《周礼•春官》有“外史掌四方之志”的说法,志为记录之意,方志为记录四方之意,地方志便是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 ,记录了一个地方政治、社会、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历史变迁。

两者虽有区别,但是却有着一定的渊源。

“档案”在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的叫法,商代档案称“册” ,周代称“中”,秦汉称“典籍”,汉魏之后有“文书”“文案”“案牍”“档子”“案卷” 等多种名称。

一直到清朝嘉庆年间,才将“档子”和“案卷”融合,称之为“档案”。

历史上很多史学家担任过档案管理员,比如西汉武帝时期的太史令的司马迁和东汉明帝时期的兰台令史班固,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的成书,都是查阅并利用了大量的档案资料的结果。

编写地方志也是同样的道理,历史上著名的《华阳国志》《括地志》《临安志》等志书都离不开当地档案资料的作用。

(二)档案资料与志书编撰的关系。

档案资料与志书编撰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档案与修志的关系

档案与修志的关系

修志工作与档案工作,自古以来就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研究与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同时,对于志书的编纂和内容的选择,对于提高志书的价值和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志与档案的亲缘关系方志与档案,最早都由史官掌管。

中国奴隶社会的周代职很高的史官,负责起草官府的文件,还负责记述最高统治者活动的史事,这些文字记述,可以说是我国最甲的地方史志,是我国地方志书的最早起源。

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统治阶级的需要,方志和档案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律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两者的关系仍很密切。

司马迁做过西汉王朝的太史,他不但掌管过档案,还负责掌管各郡国报送的“地志”。

东汉的兰台,亦保管地志。

班固作为兰台令史,才有条件和机会,利用志书写成了著名的《地理志》。

由此可见,两汉时期的档案部门与方志的关系仍然是密切的。

唐宋以来,方志在社会上和学术上取得了一定的地位。

档案作为历史的真实记录,在方志的撰写中越来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宋代的档案工作,由于从中央到地方比较普遍的建立了架阁库(即档案库),使档案的保管条件得到了改善,这些档案,为修志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来源。

南宋史学家郑樵做过阁库官员,提出了修志“非老于典故者不能为也”。

这里所说的“老于典故者”是指好些熟悉典章故事或掌管档案的人。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修志与档案的关系。

明清时代的志书,很多内容取材于档案。

清代张之洞等主编的《顺天府志》在“修志略例”中规定:“以官文书为据”。

到了近代,一些方志学者,也十分注意档案在志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几百年来修志实践的经验总结。

建国后,全国各地建立起档案馆、档案室,储藏着浩如烟海的档案资料。

如今,我们编纂的各类志书,也应注意发挥档案的作用,使各级档案部门成为编修地方志书的取材之地。

二、修志工作与档案工作结合的必然性曾三同志在中国档案学会筹委会第三次会议上曾指示:“把档案工作同编修地方志的工作结合起来”,这是非常正确的。

为什么要把修志与档案工作结合起来呢?1、修志工作与档案工作结合起来,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周恩来的指示。

刍议档案资料与文史资料的关系

刍议档案资料与文史资料的关系

刍议档案资料与文史资料的关系作者:卢春云来源:《卷宗》2012年第09期摘要:文史资料和档案都属文化的范畴。

档案文化不仅指“作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记录与反映的档案信息及其载体即档案实体文化”“还包括人类有效管理和利用这种实体文化成果所采取的活动方式及其创造出来的档案事业文化”,而文史资料本身就是文化,它是历史文化的一种。

严格地讲档案文化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文史资料则是档案文化中的精神载体。

二者是相互包容的特殊关系不分孰轻孰重都在“文化”的大树下得以滋润与发展。

关键词:档案文史资料关系文史资料和档案资料都是具有特殊价值的史料。

想明确它们二者的关系,先要知道什么是文史资料?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人民政协已完成了代行人大职责的历史使命。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它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调动政协委员的积极性,扩大统一战线工作,在做好政协各方面工作的同时,周恩来同志提出了一项新的任务,就是征集文史资料,他希望过了60岁的委员都能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留下来,作为对社会的贡献。

由此可见,它以一种标志性的理念、生活印记、事迹遗存、人文关系等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性记载,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校样。

这些人物、事件、故事、史实、经历、经验等等,都在“文史资料”编写的范围。

无疑文史资料是属于人文范畴的一种特殊文化。

然而,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音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由此可见,二者都偏重于对已发生过的史实的记录或记载,只不过文史资料更重视历史的沉积,并将零碎的、散见的资料加以整合、梳理、编辑、出版,已供其它组织或个人借鉴性地收藏,更具交流和运用。

档案资料更具完整性和史料价值,但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交流起来带有好多的限制条件。

只有把二者兼顾起来,才能充分体现史料的价值和应用效益。

档案与史志业务座谈会交流材料18

档案与史志业务座谈会交流材料18

档案与史志业务座谈会交流材料18
一、加强制度和流程管理,扎实推进文件及时归档
制定和完善了档案管理制度。

根据财务、检验、现场技术服务等各类业务特点,及时督促资料归档。

档案工作人员对归档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进行认真审核。

对于重要档案信息,利用多种灵活方式进行备份。

二、持续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
完成馆藏历史档案的数字化工作,新归档的档案均要求实行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时归档的做法。

积极推进统建档案管理系统应用,及时归档、上传数字化档案。

鼓励使用系统借阅、查询,促进档案电子化管理。

三、坚持服务为先,促进档案资源利用
配合完成授权资质评审、领导离任审计、项目调研、成果汇编、组织史和发展史编制、企业年鉴等多项工作的档案查阅、整理工作。

四、重视档案宣传工作
每年组织对档案工作相关制度和要求进行宣贯,强化员工归档和档案利用意识。

制作展板对档案相关知识进行宣传。

五、档案利用成果
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为科研成果汇编、组织史、院发展
史、年鉴等编制提供档案信息。

浅谈档案对志书编纂的影响

浅谈档案对志书编纂的影响

浅谈档案对志书编纂的影响【摘要】档案是志书编纂的重要信息支持和数据来源,其记录的证据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志书的编纂提供了重要依据。

档案所包含的丰富内容为志书编纂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历史的了解。

档案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为志书编纂提供了深度和广度。

档案对志书编纂具有积极意义,不仅提高了志书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还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认识到档案对志书编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重视档案的保护和整理工作,对于志书编纂和历史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志书编纂、档案、信息支持、数据来源、准确性、可靠性、内容丰富度、历史研究价值、积极意义、必要性、重要性1. 引言1.1 志书编纂的背景志书编纂是指对某一特定领域或主题进行系统整理、梳理和编纂的活动。

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志书编纂起着重要的作用。

志书编纂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某一领域的发展历程、重要事件和人物,从而增进知识,并促进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承。

是指志书编纂活动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在古代,志书编纂主要由国家或官方机构来组织和实施,目的是记录历史事实、著录文化传承。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志书编纂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和专业化的趋势。

现代志书编纂不仅包括政府主导的大型志书项目,还包括学术团体、个人学者和民间组织自发开展的志书编纂活动。

志书编纂的背景反映出社会需求和学术发展的要求,也反映出志书编纂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对于理解档案对志书编纂的影响,有必要了解志书编纂的背景,以便更好地认识档案在志书编纂中的作用和意义。

1.2 档案与志书的关系档案与志书编纂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档案是记录历史、事实的载体,包括各种文字、图片、资料等,是研究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源。

而志书编纂则是以这些档案为基础,对历史、文化进行整理、梳理、研究,并形成专题性、系统性的著作。

档案提供了志书编纂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和数据,是编纂工作的重要依据。

浅谈档案对志书编纂的影响

浅谈档案对志书编纂的影响

浅谈档案对志书编纂的影响【摘要】档案在志书编纂中具有重要性,其可靠性、完整性和多样性对编纂工作有显著影响。

保护和利用档案资源也直接影响志书编纂的质量。

在志书编纂过程中,档案整理和筛选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合理利用档案资源可以提高志书编纂的质量和深度,进而促进志书领域的发展。

加强档案工作对志书编纂领域具有积极意义,档案在志书编纂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对提升编纂水平和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档案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有效丰富志书内容,为读者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信息,推动志书事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档案,志书编纂,可靠性,完整性,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整理与筛选,资源,质量,深度,发展。

1. 引言1.1 档案对志书编纂的重要性档案是记录历史、保存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志书编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档案是志书编纂的源头和基础,能够为编纂者提供丰富的史料和资料。

档案记录了过去的事件、人物和事物,可以为志书编纂者提供详实的史实和背景资料,使得志书内容更加真实、全面。

档案还能够帮助志书编纂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从而提高志书的学术水平和研究价值。

档案对于志书编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志书编纂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档案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档案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合理利用档案资源能够提高志书编纂的质量和深度,使得志书具有更大的学术和历史意义。

加强档案工作对于志书编纂领域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推动志书编纂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为社会和历史记录留下更为珍贵的瑰宝。

我们应当重视档案工作,注重档案的保护与利用,以促进志书编纂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档案的可靠性对志书编纂的影响档案的可靠性对志书编纂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可靠性是指档案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只有确保档案的可靠性,才能保证志书编纂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可靠性直接影响着志书编纂的内容真实性。

如果档案不可靠,其中的信息可能存在错误或偏差,这样就会在志书中产生误导性的内容,影响读者对历史事实的理解。

档案与史志业务座谈会交流材料13

档案与史志业务座谈会交流材料13

档案与史志业务座谈会交流材料13
一、全面实现档案数字化
公司库藏档案已全部实现数字化管理。

档案数字化项目建成后,档案资料可在网上查询利用,提高了档案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最大限度方便和满足了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利用需求,同时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二、开展文物征集工作
公司启动历史展览馆建设。

为打造具有历史记忆的展览馆,全面开展了文物、史料征集工作。

通过翻阅史料、重走旧址、走访老员工和后期筛选,挖掘了一批具有历史性、代表性的珍贵文献资料。

三、统筹规划,属地管理
充分利用各二级单位的地域管理优势,更好的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及时发现和解决档案管理中的问题,有效缩短管理链条,简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四、倡导“工匠”精神,把档案做精做实
提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理念,从档案的源头、过程、结果,把每件档案找准、找齐,严格把好质量关;从文件的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盒,把档案有序化的过程
做精做实。

五、加强档案安全管理
通过健全安全制度,开展宣传教育,切实履行公文收发、传递、借阅、归档和销毁等各个环节的登记手续,改善档案保管条件,配备安全防护设施,实施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开展档案数据化备份等多种手段,不断提高对档案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有效确保了档案安全。

试谈档案与史志的关系

试谈档案与史志的关系

试谈档案与史志的关系
雷隆燕
【期刊名称】《理论观察》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我在企业工作20余年,曾经管理过档案,而今做史志的编写工作,因为档案管理与撰写史志不是一回事,但也不是没有联系的,故写短文一篇,试谈一下二者的关系。

【总页数】2页(P174-175)
【作者】雷隆燕
【作者单位】贵州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贵阳,5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7
【相关文献】
1.试谈企业档案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2.试谈档案工作者的素质与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系
3.试谈照相明胶性能与银盐胶片档案耐久性的关系
4.试谈房产档案信息的反腐功能和两个效益的关系
5.试谈档案和档案工作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档案与修志关系密切

档案与修志关系密切

档案与修志关系密切
王悦
【期刊名称】《兰台内外》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志书与档案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纵观我国历史,档案工作与修志工作早有密切关系。

古代的史官把王室及诸侯列国的政事活动记载下来便成为文书,积存收藏起来便成为档案,再纂成史册便成为史书或方志。

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印证,互为促进。

【总页数】1页(P41)
【作者】王悦
【作者单位】吉林省方志馆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盛世修志档案出彩——云南省档案局荣获云南省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档案服务修志修志积累档案
3.山西省大同市档案馆藏民国修志档案价值初探
4.口述材料的档案属性及档案在修志中的利用
5.修志问道留乡愁主动服务振乡村——福建省莆田市“乡村记忆档案”示范项目建设综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谈档案与史志的关系
[我在企业工作20余年,曾经管理过档案,而今做史志的编写工作,因为档案管理与撰写史志不是一回事,但也不是没有联系的,故写短文一篇,试谈一下二者的关系。

史志和档案都是具有特殊价值的史料。

弄清史志和档案的内涵及二者的关系,对搞好史志编纂与保管和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史志,狭义的理解就是对人、单位,乃至国家或民族过去的事实加以整理编纂,用精确文字记录并表现出来。

它以一种标志性的理念、生活印记、事迹遗存、人文关系等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性记载。

或者说,是回过头来看自己所走的路,或单位、企业等所经历的艰辛,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校样。

这些人物、事件、故事、史实、经历、经验等等,都在史志编写的范围。

无疑史志是属于人文范畴的一种特殊文化。

然而,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音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由此可见,二者都偏重于对已发生过的史实的记录或记载,只不过史志更重视历史的沉积,并将零碎的、散见的资料加以整合、梳理、编辑、出版,已供其它组织或个人借鉴性地收藏,更具交流和运用。

档案资料更具完整性和史料价值,但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交流起来带有好多的限制条件。

只有把二者兼顾起来,才能充分体现史料的价值和应用效益。

史志和档案都属文化的范畴。

所谓文化,在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是“指精神生产的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

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


档案文化不仅指“作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记录与反映的档案信息及其载体,即档案实体文化”;“还包括人类有效管理和利用这种实体文化成果所采取的活动方式,及其创造出来的档案事业文化”。

史志本身就是文化,它是历史文化的一种。

严格地讲,档案文化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史志则是档案文化中的精神载体。

二者是相互包容的特殊关系,不分孰轻孰重,都在“文化”的大树下得以滋润与发展。

就广义的档案文化来,它是一个产业,一种不规则的特殊文化产品,既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

可以开发、建设,也可以租赁、买卖,所收的效益不亚于其他有形或无形产品,如各种纪念馆、博物馆等,都属于某种产业了;狭义的档案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纯文化形态,或某种精神实体,一旦经过挖掘性的研究和探讨,会给予某些精神上的支持与帮助。

如对历史档案的研究和利用,就可以去对照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矛盾,予以分析与解决等。

它可以是人们超长的精神食粮或隐蔽的思想武器。

这一点上与史志有类似之处,史志也是以静态的文字来彰显其丰富的精神内涵。

档案与史志有联系,但也有很大区别:
一是档案和史志受政治影响不太相同。

档案文化是公务活动的产物,具有较
强的政治性和权威性,是统治阶级不可或缺的工具,因而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和排它作用。

如“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横扫“四旧”、“批林批孔”等等.有些“资料”全部销毁了。

史志虽然也受政治、权威的影响,可它本身更强调客观因素和对历史的回顾,相对受限少一些,往往是去掉历史的浮尘,而还历史的真面目。

二是档案和史志都强调管理,但各自的管理方式、方法不完全一样。

档案的管理有静态的一面,如将档案材料整理好后,安全地放置到档案柜里,需要时,可以打开档案柜把某些档案取出来查阅或借阅,完了再放回去。

可更多的是动态的管理,即在群体的关照下,进行分类、整理、编号、存藏、借阅等一系列工作,才能完成整个管理秩序和管理任务。

特别是那些具有产业化或商品化的档案管理,除了要报专利申请外,还要注意档案的保密、保管和封存等工作,绝不是某种点缀或无价值的摆设。

就其作用来说,它是机关工作的凭据;是生产建设的参考依据;是科学研究的可靠资料;是国家或企事业单位制定规划、决策重大事件的参考材料;也是进行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

作为史志的管理更静态化了。

它是在文字的记载下,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有时也有篡改历史、掩埋历史的时候)。

它的作用有与档案相一致的地方,但更多的是起到“一面镜子”的作用。

所谓的回顾历史,多半是借鉴过去,启导未来,让历史为现实服务,绝不能复辟历史,重蹈历史的覆辙。

所以史志的编写至关重要,必须遵循客观的原则,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来不得半点虚假或想象;必须遵守公正的原则,不能先人为主,也不能受任何权威、势力的干扰与制约,方能使人信服和景仰;必须作到科学的原则,也就是让它充分地体现自然的、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规律,即马克思所指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只有这样的史志出版,方能真正体现“史”的价值和“志”的作用。

它虽然要在馆里永远地“躺着”,但它的“心脏”是永远按自己的“脉搏”不停地跳动着。

虽说是历史的“老人”,可它的“童颜”永远不会更改的。

是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管理模式下进行的。

三是档案和史志在研究与应用上各有侧重。

档案学分为理论档案学和应用档案学。

理论档案学与史志学很类似,多注重在理论层面的研究上,再把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或“产品”,就产生出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了。

而应用档案学则包括:档案事业管理、档案资源管理与开发、档案工作应用技术研究等。

所属学科有:档案事业管理学、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统计学、档案目录学、档案保护技术学、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档案缩微复制技术等。

它十分强调实践性,因为管理实践和业务实践占很大比重,也非常注重技术性。

因为档案的发展离不开保护的现代化、管理的自动化、复制的缩微化和信息传递的网络化。

可见,档案的应用面很广泛,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所以有人说:“档案学”是个综合性很强的独立学科。

综上所述,“档案”与“史志”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档案是历史文化的财富,如何收藏、整理、编辑和利用档案史料,是档案学者和史志学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研究史志离不开历史资料,档案是史志的原始记录,对研究史志尤为重要。

史志是对档案的整理与局部的集中,更表现出档案史料的精华和实用价值。

二者永远不可偏废,有着特殊的“因缘”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