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

合集下载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最终讲课文档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最终讲课文档
现在六页,总共三百二十六页。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 第二节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目标与方法 第三节 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 第四节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功能要素 第五节 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现在七页,总共三百二十六页。
现在八页,总共三百二十六页。
第一节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
传统机械:主要以力学为理论基础,以经验为实践 基础;
现在三十一页,总共三百二十六页。
第四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 基本功能要素
现在三十二页,总共三百二十六页。
第四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 基本功能要素
现在三十三页,总共三百二十六页。
第四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 基本功能要素
现在三十四页,总共三百二十六页。
第四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 基本功能要素
机械本体(机械系统)
提高生产效率
节约能源,降低能耗
提高安全性、可靠性
现在十三页,总共三百二十六页。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的目标与方法
改善操作性和实用性 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 简化结构,减轻重量 降低价格 增强柔性应用功能
现在十四页,总共三百二十六页。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的目标与方法
机电一体化技术方向
现在三十六页,总共三百二十六页。
第四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 基本功能要素
传感检测单元 对系统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本身和外界环 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进行检测,并转换成 可识别信号,传输到控制信息处理单元, 经过分析、处理产生相应的控制信息。 对其要求是体积小、便于安装与联接、检 测精度高、抗干扰
现在三十七页,总共三百二十六页。
第三节 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机电一体化 系统的目标最佳化。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自动控制技术主要包 括位置控制、速度控制、最优控制、自适 应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PPT课件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PPT课件

11
第二节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
电源中用到的“单相变压器”有一个一次线圈(又称为初 级线圈),有若干个二次线圈(又称次级线圈)。当一次线圈 加全上波交整流流激电磁路电中压,两Ui后个,二将次在线二圈次串线联圈,中总产电生压感等应于电两压个U二O。次在线 圈的电压之和。

请将单相变压 器二次线圈N21、 N22的有关端点按 全波整流电路的要 求正确地连接起来。
(参考中原量仪股份有限公司资料)
滑道
轴承滚子外形
分选仓位
2020/11/29
24
电感式滚柱直径分选装置(机械结构放大)
汽缸
直径测微装置
控制键盘
长度测微装置
滑道
2020/11/29
25
三、电感式不圆度计原理
该圆度计采用旁向式电感测微头
2020/11/29
26
电感式不圆度测试系统
旁向式电感测微头
2020/11/29
如果在输出电压送到指示仪前,经过一 个能判别相位的检波电路,则不但可以反映 位移的大小(的幅值),还可以反映位移的 方向(的相位)。这种检波电路称为相敏检 波电路。
2020/11/29
10
图3-7 相敏检波输出特性曲线
a)非相敏检波 b)相敏检波
2020/11/29 1—理想特性曲线 2—实际特性曲线
上节回顾:
1.电容传感器
本节主要内容:
1.电感传感器
2020/11/29
1
第4章 电感式传感器
本章学习自感式传感器和差 动变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测 量电路以及他们的应用,掌握一 次仪表的相关知识。
2020/11/29
2
第一节 自感式传感器
先看一个实验:

传感器的信号处理

传感器的信号处理
(2)输入新的设计数据库文件名。
系统默认的文件名为“MyDesign.ddb。若 要更改文件名,不要删除数据库文件的扩展名 “.ddb”。
(3)更改设计数据库文件保存的路径。
系统默认的文件保存路径为Protel 99 SE安 装时的安装路径。
(4)设置数据库文件密码,
点击“Password”标签页,进入密码设置 对话框,如下图所示。选择“YES”单选项,输入 密码及确认密码即可。
第4章传感器的信号处理
4.1 传感器信号的预处理 4.2 仪表放大器及A/D转换器的选择 4.3 传感器信号非线性校正及标度变换
4.1 传感器信号的预处理
4.1.1 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
1.传感器输出信号的特点 由于上述特点,再加上传感器在使用时所处环境因素的影
响,就完全有可能影响甚至破坏传感器及其测量系统的正常 工作。因此需要对信号进行处理。信号处理部分常常分为两 个步骤,即在对信号加工之前进行预处理。在进行预处理时, 要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滤波、阻抗变化等手段将信号分离出来 进行放大。当信号足够大时,就可作信号的运算、转换、比 较、取样保持等不同的加工了。最后,一般要经过放大才能 驱动负载,或者经过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才能输入计 算机,由计算机按一定的处理要求对信号进行处理。实现模 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电路系统统称为数据采集系统,而 数据采集系统中最重要的器件是模/数转换器(A/D转换器, 也称ADC)。
4.3.1 传感器信号的非线性校正
在自动检测系统中,利用传感器把被测量转换成电量时, 大多数传感器的输出电量与被测量之间的关系并非线性关系。 造成非线性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目前,由于数字显示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对测量范围 和测量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非线性校正就显得更为现实与 迫切。

传感器接口电路

传感器接口电路
UOUT
U R4 R3 R2 R1 ( ) = R3 R2 R1 4 R4
如果R1=R2=R3=R4时,则电桥电路被称 为四等臂电桥,此时输出灵敏感度最高,而 非线性误差最小, 因此在传感器的实际应用中多采用四等臂 电桥。

2)交流电桥 如图 2所示。其中Z1和Z2为阻抗元件,它们 同时可以为电感或电容,电桥两臂为差动方式, 又称为差动交流电桥。在初始状态时, Z1=Z2=Z0电桥平衡,输出电压等于UOUT =0。 测量时一个元件的阻抗增加,另一个元件的 阻抗减小,假定Z1=Z0+ΔZ,Z2=Z0-ΔZ,则电桥 的输出电压为:
UOUT = -
RF R1
Uin
图3 放大电路
2)同相放大器 图3b是同相放大器的基本电路。 同相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为:
RF UOUT = ( 1 )Uin R1
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而且其绝对值也比反 相放大器多1。 3)差动放大器 图10-3c是差动放大器的基本电路。 差动放大器 的输出电压为:
N D1 2
D2 2
Dn 2

D 2
i i 1
n
i
图6
比较型转换器原理框图
2.积分型A/D转换器
积分型A/D转换器是先将输入的模拟电压 转换成相应的时间间隔,然后采用计数器对 时间间隔计数。 在积分型A/D转换方式中,有单积分、双 积分和多级积分等形式,其中应用最广的是 双积分转换方式,其线性和噪声消除特性好, 而且价格低。 图7是双积分型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图。

图7 双积分型A/D转换器工作原理图
电压—频率转换电路 电压—频率转换电路也是模/数转换接口 电路的一种,它将电压或电流转换成脉冲系 列,该脉冲序列的瞬时周期精确地与模拟量 成正比关系。 虽然V/F转换电路是一种模拟─模拟转换 电路,但由于频率可用数字方法进行测量, 因而也可以实现模/数的转换,所以它是一种 准数字化电路。 V/F转换电路的形式较多,但以积分式 V/F转换电路应用最为广泛。如图8所示。

传感器原理与测量电路

传感器原理与测量电路

传感器原理与测量电路传感器是指将待测量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信号或其他形式输出的装置,其原理和测量电路是传感器技术的核心。

传感器原理和测量电路的研究和应用广泛存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医疗诊断等。

温度传感器是最常用的传感器之一,其原理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特性变化来实现温度的测量。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有热电偶、热敏电阻和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等。

热电偶是利用两种不同金属的接触产生的热电效应来测量温度的传感器。

热电偶由两个不同材料的导线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回路,当热电偶的两端温度不一致时,就会产生一种电动势。

通过测量电动势的大小,可以计算出温度的值。

热电偶具有响应快、测量范围广的特点,在工业过程中广泛应用。

热敏电阻是利用材料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传感器。

在常见的热敏电阻材料中,铂电阻和镍电阻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

热敏电阻的基本原理是随温度的升高,电阻的值也会增大,利用这个性质可以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来计算温度。

半导体温度传感器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传感器。

常见的半导体温度传感器有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和集成式温度传感器。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原理类似于热电偶,集成式温度传感器则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电属性来实现温度测量。

无论是哪种温度传感器,都需要将其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数据处理等步骤,才能得到最终的温度值。

测量电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由放大器、滤波器、模数转换器等组成。

放大器将传感器输出的微弱电信号放大到合适的范围,以便后续的处理。

滤波器用于去除噪声信号,提高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

模数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便于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第一章:传感器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1.2 教学内容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1.3 教学方法讲授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分析实际案例,讲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动手实验,演示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传感器定义和分类的理解分析案例,评估学生对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特性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传感器选用和安装方法的掌握程度第二章:温度传感器2.1 教学目标了解温度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理解温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温度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2.2 教学内容温度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温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温度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温度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分析实际案例,讲解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动手实验,演示温度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温度传感器定义和分类的理解分析案例,评估学生对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特性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温度传感器选用和安装方法的掌握程度第三章:压力传感器3.1 教学目标了解压力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理解压力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压力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3.2 教学内容压力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压力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压力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压力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分析实际案例,讲解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动手实验,演示压力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压力传感器定义和分类的理解分析案例,评估学生对压力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特性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压力传感器选用和安装方法的掌握程度第四章:流量传感器4.1 教学目标了解流量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理解流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流量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4.2 教学内容流量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流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流量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4.3 教学方法讲授流量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分析实际案例,讲解流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动手实验,演示流量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流量传感器定义和分类的理解分析案例,评估学生对流量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特性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流量传感器选用和安装方法的掌握程度第五章:位移传感器5.1 教学目标了解位移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理解位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位移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5.2 教学内容位移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位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位移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5.3 教学方法讲授位移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分析实际案例,讲解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动手实验,演示位移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位移传感器定义和分类的理解分析案例,评估学生对位移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特性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位移传感器选用和安装方法的掌握程度第六章:光学传感器6.1 教学目标了解光学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理解光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光学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6.2 教学内容光学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光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光学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6.3 教学方法讲授光学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分析实际案例,讲解光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动手实验,演示光学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光学传感器定义和分类的理解分析案例,评估学生对光学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特性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光学传感器选用和安装方法的掌握程度第七章:超声波传感器7.1 教学目标了解超声波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理解超声波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超声波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7.2 教学内容超声波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超声波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超声波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7.3 教学方法讲授超声波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分析实际案例,讲解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动手实验,演示超声波传感器的选用和安装方法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超声波传感器定义和分类的理解分析案例,评估学生对超声波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特性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超声波传感器选用和安装方法的掌握程度第八章:无线传感器网络8.1 教学目标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选用和安装方法8.2 教学内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义和分类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选用和安装方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分析实际案例,讲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动手实验,演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选用和安装方法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义和分类的理解分析案例,评估学生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工作原理和特性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无线传感器网络选用和安装方法的掌握程度第九章: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9.1 教学目标了解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作用理解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和技巧9.2 教学内容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特性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和技巧9.3 教学方法讲授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分析实际案例,讲解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动手实验,演示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和技巧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分析案例,评估学生对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特性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传感器信号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第十章:传感器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0.1 教学目标了解传感器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理解传感器在不同工程领域的应用案例掌握传感器在工程应用中的选型和应用方法10.2 教学内容传感器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传感器在不同工程领域的应用案例传感器在工程应用中的选型和应用方法10.3 教学方法讲授传感器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分析实际案例,讲解传感器在不同工程领域的应用动手实验,演示传感器在工程应用中的选型和应用方法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传感器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的理解分析案例,评估学生对传感器在不同工程领域应用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传感器在工程应用中的选型和应用方法的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重点关注传感器定义和分类的理解,以及传感器的功能和作用。

《机电液一体化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电液一体化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电液一体化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JD0311课程中文名称:机电液一体化基础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1sofE1ectromechanica1-hydrau1icIntegrationTechno1ogy课程性质:选修课程学分数:2课程学时数:32授课对象: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机械类基础课程、控制工程,电工电子。

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机械类本科生,尤其是机电一体化方向学生的主要专业可之一。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机械和电子技术的能力,使学生对前3年的知识能够记忆不得理解,并学会灵活应用。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习者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知识和共性关键技术,通过专业课教学及相应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实质及机电一体化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从而能够灵活地综合运用这些技术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析、设计与开发,达到知识能力结构的机电一体化。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一章机械系统课程教学内容:1.1.机械系统建模中基本物理量的描述:1.2s机械系统中的制动与加速控制:课程的重点、难点:质量和惯量的转化、弹性系数的转化、减速齿轮传动链中基本物理量的计算。

转动惯量、力矩及其动力学关系机械系统的制动控制、机械传动中的计算。

课程教学要求:了解:建模技术的一般理论和方法,机械传动系统模型的建立。

理解:建模技术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电器控制系统模型的建立,液压、气压装置及系统模型结合先修课程进行简单的介绍。

掌握:传动系统设计中的齿轮和滚动丝杠间隙消除的基本理论和常用方法;滚动及塑料导轨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执行机构中的微动机构和特种执行机构。

第二章机电一体化中集成电路的作用课程教学内容:2.1、集成电路的应用基础课程的重点、难点:触发器、计数器、编码器与译码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常用的模数转换芯片的原理与应用、多路模拟开关的原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幻灯片PPT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幻灯片PPT

〔3〕集成化
〔4〕采用“驱动电缆〞(双层屏蔽等位传输)技 术
〔5〕采用运算放大器法;
S&M Ch4
4.4 电容传感器的设计要点
4.防止和减小外界干扰
屏蔽和接地。
增加原始电容值以降低容抗。
导线和导线要离得远,以减小导线间分布电 容的静电感应。导线要尽可能短,最好成 直角排列,必须平行排列时可采用同轴屏 蔽线。
C 2 l
ln(r2 / r1)
l—外圆筒与内圆柱覆盖部分的长度; r2、r1 —圆筒内半径和内圆柱外半径。
当两圆筒相对移动Δl时,电容变化量ΔC为
2 l2 (l l) 2 l l
C ln r 2/r 1 ()ln r 2/r 1 () ln r 2/r 1 () C 0l
S&M Ch4
尽可能一点接地,防止多点按地。地线要用 粗的良导体或宽印刷线。
尽量采用差动式电容传感电路,可减小非线
性误差,提高传感器灵敏度,减小寄生电
容的影响和干扰。
S&M Ch4
4.5 电容式传感器的转换电路
1. 电桥电路
图4-13 电容式传感器构成交流电桥的一些形式
S&M Ch4
4.5 电容式传感器的转换电路
u0 11(jjC Cx)uC Cx u
C
Cx
∑ -A
~u
uo
代入 Cx (S)/
u0
uC S
运算放大器式 电路原理图
S&M Ch4
4.6 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举例
❖压力测量:差压传感器、变面积传感器、 荷重传感器
❖水分检测:粮食、油 ❖液位测量 ❖加速度测量
S&M Ch4
4.6 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举例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第六讲-1028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第六讲-1028
4.6 机电液接口技术(传感检测接口)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
4.6.1 传感器 4.6.2 位移测量传感器 4.6.3 速度、加速度传感器 4.6.4 力、力矩传感器 4.6.5 位置传感器 4.6.6 传感器前期信号处理 4.6.7 传感器接口技术
2
4.6.1 传感器
一、传感器技术
定义:传感器是借助于检测元件接收一种形式的信息,并 按照一定规律将它转换成另一种信息的装置。目前大多数 的传感器将获取的信息转换为电信号。
(4-3)
式中: ΔHm——输出值在正、反行程间的最大差值。 迟滞特性一般由实验方法确定,
如图4-4所示。
8
(4) 重复特性
传感器在同一条件下,被测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连 续多次重复测量时,所得的输出/输入曲线不一致的程度, 称为重复特性,如图4-5所示。重复特性误差用满量程输 出的百分数表示,即
5
(1) 线性度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在静态标准条件下,利用一定 等级的标准设备,对传感器进行往复循环测试,得到的 输入/输出特性(列表或画曲线)。
通常希望这个特性(曲线)为线性,这对标定和数 据处理带来了方便。但实际的输出与输入特性只能接近 线性,与理论直线有偏差,如图4-3所示。
图4-3 传感器的线性度示意图
快速、准确、可靠、经济的获取信号。传感器的选择所要考 虑的问题主要包括: (1)足够的量程; (2)与测量或控制系统匹配、转换灵敏度高; (3)精度适当、稳定性高; (4)反应速度快、工作可靠; (5)实用性和适应性强; (6)使用经济; (7)接口简单,调整便利,连接可靠。
12
4.6.2 位移测量传感器
6
线性度可用下式计算:
(4-1)
式中: ; γL——线性度(非线性误差); Δmax——最大非线性绝对误差; yFS ——输出满度值。

传感器及其接口

传感器及其接口

(1) 接触式位置传感器
这类传感器用微动开关之类的触点器件便可构成, 它分以下两种 a. 由微动开关制成的位置传感器
二维矩阵式配置的位置传感器
1、柔软电极 2、柔软绝缘体
(2) 接近式位置传感器 接近式位置传感器按其工作原理主要分:①电磁 式;②光电式;③静电容式;④超声波式;⑤气 压式等。其基本工作原理可用下图表示出来。
采样定理 设信号最高频率为fc, 在采样频率fs>= 2fc为的条件下, 设信号最高频率为fc, 在采样频率fs>= 2fc为的条件下, 采样后的信号能无失真的恢复为原来的模拟信号。 (2) 数值断续 数值断续的过程叫量化,所谓的量化就是把采样信号 的幅值与某个最小数量单位的一系列整数倍数比较,以最 接近于采样信号幅值的最小数量单位的倍数来代替该幅值。 最小单位叫量化单位,它定义为量化器的满量程电压FSR 最小单位叫量化单位,它定义为量化器的满量程电压FSR 与2n的比值; q=FSR/2n 例 当FSR=10V, n=8时 q = 39.1mv n=8时 当FSR=10V, n=12时 q = 2.44mv n=12时 当FSR=10V, n=16时 q = 0.15mv n=16时 完成量化的器件叫量化器,即A/D转换器。 完成量化的器件叫量化器,即A/D转换器。
代码型传感器又称编码器,它输出的信号是 代码型传感器又称编码器,它输出的信号是 数字代码,每一代码相当于一个一定的输入量之 值。
3 模拟型 模拟型传感器的输出是与输入物理量变化相 对应的连续变化的电量。输入与输出可以是线 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
1.5 机电系统对传感器的基本要求 1. 精度和灵敏度高、响应快、稳定性好、信噪比 高; 2. 体积小、重量轻、对整机的适应性好; 3. 安全可靠、寿命长; 4. 便于与计算机连接; 5. 不易受被测对象性(如电阻、导磁率)的影响,也 不易受被测对象性(如电阻、导磁率) 不影响外部环境; 6. 对环境条件适应能力强; 对环境条件适应能力强; 7. 现场处理简单、操作性能好; 8. 价格便宜。

《传感器检测技术及仪表》第4章PPT

《传感器检测技术及仪表》第4章PPT

4.4.2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
1.光电管
图4-4-2 光电管基本电路
图4-4-3 光电管的基本特性
2.光电倍增管
图4-4-4 光电倍增管的结构及电路
I I0 M I0 (C )
n
图4-4-5 光电倍增管的基本特性
4.4.3 光敏电阻
一、光敏电阻的原理和结构 1、原理:光照时,光敏电阻的阻值下降, 光线越强,阻值越低, 光照停止,阻值又恢复原值 2、基本电路:
①铁芯平移型 ②铁芯旋转型
e ANB cos 2 t
二、恒磁通式结构——永久磁铁与线圈相对运动
动铁式 动圈式 平移型 动圈式 旋转型
二、恒磁通式结构——永久磁铁与线圈相对运动
动铁式 动圈式 平移型 动圈式 旋转型
4.1.3 接口电路
图4-1-3 磁电式传感器接口电路方框图
4.2 压电式传感器
3、 全压电效应——多应力同时作用 常见实例——体积压电效应 在液体中Tj=T
图4-2-2 压电效应的几种类型
Qx d11Fx
Qx d11 Fy
l h
图4-2-3 石英晶片上电荷极性与受力方向的关系
三、力——电荷转换公式
Q=d × F
4.2.2 压电材料 一、石英晶体
d11 [dij ] 0 0
I j Q
.
.
二、电压放大器
U0 U0 Kd . F C F
.
1 0 1
2
三、电荷放大器
U0 U0 . F F
.
d CF 0 1
2
4.3 热电偶传感器
4.3.1 热电效应
一、热电势的产生 1.单一导体的温差电势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PPT共78页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PPT共78页

谢谢!
78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第六讲-1028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第六讲-1028
21
(1)变极距式电容传感器(续)
这种处理的结果,使得传感器的相对非线性误差增大,如图4所式。
为改善这种情况,可采用差动变极距式 电容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的结构,如图5 所示。它有三个极板,其中两个固定不 动,只有中间极板可产生移动。当中间 活动极板处于平衡位置时,即d1=d2=do, 则C1=C2=Co,如果活动极板向右移动 ⊿d,则d1=do-⊿d,d2=do+⊿d,采用上述相 同的近似线性处理方法,可得传感器电 容总的相对变化,为
快速、准确、可靠、经济的获取信号。传感器的选择所要考 虑的问题主要包括: (1)足够的量程; (2)与测量或控制系统匹配、转换灵敏度高; (3)精度适当、稳定性高; (4)反应速度快、工作可靠; (5)实用性和适应性强; (6)使用经济; (7)接口简单,调整便利,连接可靠。
12
4.6.2 位移测量传感器
二值型
行程开关)
无接点型(光电开关,接近开关)
电量
电阻型(电位器,电阻应变片) 模拟型 电压,电流型(热电偶,Cds电池)
电感,电容型(可变电容)
数字型
计数型(二次型+计数型)
代码型(旋转编码器,磁尺)
4
三、传感器性能与选用原则
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传感器变换的被测量的数值处在稳定状态时,传
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称为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描述传 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技术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 迟滞性、重复性、分辨率、漂移和精度。
传感器的相对非线性误差γo为
22
(2)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角位移)
图6是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结构示意图,它由两个电极构成,其 中一个为固定极板,另一个为可动极板,两极板均成半圆形。 假定极板间的介质不变(即电介质常数不变),当两极板完全 重叠时,其电容量为

传感器检测电路

传感器检测电路

2003年,美国科学家就制造出一个名叫K年 美国科学家就制造出一个名叫 bot的机器人,它能表达 种面部表情,包括 的机器人, 种面部表情, 的机器人 它能表达28种面部表情 微笑、嘲笑、皱眉甚至是扬眉。此外, 微笑、嘲笑、皱眉甚至是扬眉。此外,它的 嘴唇、脸颊和鼻子都能移动。 嘴唇、脸颊和鼻子都能移动。K-bot机器人的 机器人的 眼睛里装有两部照相机, 眼睛里装有两部照相机,以便对眼前的人进 行观察并对其表情作出辨别,随后模仿出悲 行观察并对其表情作出辨别, 高兴或惊讶等不同的面部动作。 伤、高兴或惊讶等不同的面部动作。
R1 R1 U 0 = (U 2 − U 1) = US R2 R2
US/2
扩大输入共 模电压范围
4)电荷放大器 电荷放大器
仪用放大器
测量放大器由两级组成, 测量放大器由两级组成,两个对称的同相放大器构成 第一级,第二级为差动放大器—— ——减法器 第一级,第二级为差动放大器——减法器
V4 − V5 V1 − V2 IG = = RG RG
U0=―Rf·is
放大电路的精度 取决于R 取决于Rf的稳定性
IS
i1
io -

Rf A U0
R1 R
2
+
差动放大
增益 特点: 特点: 提高电路共模抑制比,减小温度漂移。 提高电路共模抑制比,减小温度漂移。
US/2 + U1 R2 + UC + + - - R2 U2 R1 R1 U- U+ A + U0
2、常用电路 、 1)阻抗匹配器 ) 半导体射极输出器作为阻抗变换电路和前后 级隔离电路; 级隔离电路 场效应晶体管 R1 R2 运算放大器 RL U 2)电桥电路 电桥电路 0

传感器信号检测及数字处理接口电路

传感器信号检测及数字处理接口电路

PS202
参量
符号 最小值 最大值 单位 备注
电源电压 操作温度 存储温度
VDD
-0.3 5.5
V
TST
-20 70
°C
TST
-40 125 °C
超过上述表中数值可能会导致对装置的永久性损坏。长期使用在最大绝对额定值可能会影响
器件的可靠性。
工作条件 (T=25°C, Vdd=5V)
参量 电源电压 工作电流 数据输出接口 输出低电平 输出高电平 灌电流
引脚排列
插头编号. 1 2 3 4 5 6 7 8
名称 VDD IN1 IN2 Vss DOCI TEST TCLK Vss
说明 电源正极 信号输入1 信号输入2 电源接地 串行数字输出 保留的测试方式, 正常时连接到Vss 测试时钟,不用时悬空 电源接地
最大绝对额定值
1
Digital Signal Detector Interface IC
μV μV μV μV 11000
数值
10
Hz
256
1/FCLk
2
Digital Signal Detector Interface IC
时间
内部时钟频率
FCLK
60
70
90
kHz
*)由设计担保,不在产品之内测试. **)在评价或赋予资格的时候检测及表示其特性,不在产品之内测试. 除非另有专项说明,否则所有的电压参照工作条件. 除非另有专项说明,否则温度定为25°C. 除非另有专项说明,否则参数在运行条件以内取值才能得到保证.
3
Digital Signal Detector Interface IC
PS202
生产数据锁存器。如果微控制器读入寄存器的速度比滤波器的更新速度快,那么数据将显示 全部为 0。 读取循环的启动周期表示,是由 PS202 拉高数据输出时钟输入数值。微控制器 必须等待 25μs 接着他会在 DOCI 线上产生一个由低到高的跃迁。在它抽取瞬间数据之前, 读 出的第一个瞬间数据是经常为 0 的最高有效位,这个过程将不停的重复直到 14 个瞬间数据 被读完。最后一个瞬间数据被读完以后,微控制器必须强加低标准随后释放 DOCI。当一个 新的滤波器数值产生后将会把 DOCI 拉高,显示出一个新的数值字节。如果显示被多于 256 个系统时钟和低标准的 DOCI 界面打断时,输出数据锁存将更新为一个新的滤波器数值。同 时,当 DOCI 界面被强加高的时候,显示也会中断。这种条件下,输出锁存将不再更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
(1)鉴相式工作法 滑尺的两个励磁绕组分别施加相同频率和相同幅值,但相位相差 90o的两个电压,设
U A Um sin t
' " U2 U2 U2
U B Um cos t
KU m sin t cos KU m cost sin KU m sin(t )
第3章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
影响因素:线圈与金属板间距离;金属板的电阻率;磁 导率;线圈激磁源频率等。
变化线圈与金属板间距离,可作为位移、振动测量。变 化金属板的电阻率、磁导率,可作为材质鉴别或探伤等。
应用:可用于动态非接触测量。用作涡流式位移计、振 动测量仪、无损探伤仪、测厚仪等。
特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受油污等介质的影响。
第3章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
2. 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
原理:它与变极距型不同 的是,被测量通过动极板 移动,引起两极板有效覆 盖面积A改变,从而得到 电容的变化。
这种传感器的输出特 性呈线性。因而其量程不 受线性范围的限制,适合 于测量较大直线位移和角 位移。
第3章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
3.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
原理结构如图。图中两平行极板固定不动,极距为δ 0,相对 介电常数为ε r的电介质以不同深度插入电容器中,从而改变 电容。
应用:这种电容传感器有较多的结构形式,可以用来测量纸 张、绝缘薄膜等的厚度,也可以用来测量粮食、纺织品、木 材或煤等非导电固体的物质的湿度。
第3章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
二、电感式传感器
图3-2 传感器的组成框图
第3章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
(1)敏感元件: 是一种能够将被测量转换成易于测量的 物理量的预变换装置,其输入、输出间具有确定的数学关系 (最好为线性)。如弹性敏感元件将力转换为位移或应变输 出。 (2)传感元件: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物理量转换成电 信号(如电阻、电感、电容等)形式。 (3)基本转换电路:将电信号量转换成便于测量的电量, 如电压、电流、频率等。
第3章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
三、光栅
光栅是一种新型的位移检测元件,它的特点是测量精确高、 响应速度快和量程范围大等。
第3章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
第3章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
把指示光栅平行地放在标尺光栅上面,并且使它们的刻线相互倾斜 一 个很小的 角度,这时在指示光栅上就出现几条较粗的明暗条纹,称为莫尔条绞。它们是 沿着与光栅条纹几乎成垂直的方向排列,如图3-18所示。
第3章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
2)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可分为:开关型、模拟型和数字型传 感器(计数型和代码型)。 3)按传感器的用途分为:位移、位置、速度、加速度、力 /力矩、温度、湿度、压力等传感器。 4)按传感器的原理分为:电阻式、电感式、电磁式、电容 式、光电式。
第3章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
第3章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
2、互感型 差动变压器式
原理:将被测位移转换成线圈互感变化。 注意:1、输出交流电压、幅值与铁心位移成正比。只反映铁心位移 大小,不反映移动极性。 2、零点残余电压。原因:两次级线圈结构不对称;初级线圈 铜损电阻、铁磁材质不均匀、线圈间分布电容等形成。铁心处在中 间位置时,输出不为零。 解决办法:后接电路。 应用:位移测量仪。
第3章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
图3-5 重复特性
第3章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
(5)分辨力。 (6)漂移。由于传感器内部因素或在外界干扰的 情况下,传感器的输出发生的变化称为漂移。 (7)精度。精度表示测量结果和被测的“真值” 的靠近程度。
动态特性: 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测量动态信号时,输出对输入的响应 特性。 传递函数、时间响应函数、频率响应函数、脉冲响应函 数。
第3章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
四、感应同步器
感应同步器是一种用电磁感应原理把两个平面绕组间的位移量 转换成电信号的一种检测元件,有直线式和圆盘式两种,分别用 作检测直线位移和转角。 直线感府同步器由定尺和滑尺两部分组成。定尺一般长为 250mm,上面均匀分布节距为2mm的绕组;滑尺长100mm,表 面布有两个绕组,即正弦绕组和余弦绕组,如图3-12所示。当余 弦绕组与定子绕组相位相同时,正弦绕组与定子绕组错开l/4节 距。
第3章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容是由两个金属电极和中间的一层电介质构成的。 当两极板间加上电压时,电极上就会贮存有效电荷,所 以电容器实际上是一个储存电场能的元件。平板式电容 器在忽略边缘效应时,其电容量可表示为
第3章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
1. 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 当动极板因被测量变化而向上移动使减小时,电容量增大 。 注意:传感器输出特性是非线性的,规定在较小间隙变化范 围内工作。
非电量 电量
显示
第3章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
检测系统组成原理如下图:
非电量 电量 信号处 U0(I0 ,f) 理电路
显示器 数据处 理装置 执行 机构
传感器
传感器的作用:用于检测各种物理量(如位移、速度、角度、力、力矩 压力、温度等),并转化为电量信号(如电压、电流、电容、电感)输 出;传感器又称为一次仪表。
信号处理电路的作用:将传感器输出的电量变成具有一定功率的电压、 电流或频率信号,以推动后级的显示电路、数据处理电路等;电信号处 理系统通常被称为二次仪表。
数据处理装置:用来对测量结果处理、计算、分析,数据处理信号通常 送到执行机构或显示器中去,以控制被控对象及显示处理的各种数据。
第3章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
将被测量转换为电感量变化的装置。电感式传感器结 构简单,输出功率大,输出阻抗小,抗干扰能力强,但它 的动态响应慢,不宜作快速动态测试。
变换原理:电磁感应原理。 按变换方式的不同分为自感型(可变磁阻式与涡流式) 互感型(差动变压器)
第3章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
1、自感型 (一)可变磁阻式
W 2 W 2 0 A0 L Rm 2
第3章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
(3)迟滞性。传感器在正(输入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行 程中输出/输入特性曲线的不重合程度称为迟滞,迟滞误差一 般以满量程输出yFS的百分数表示:
式中:

ΔHm——输出值在正、反行程间的最大差值。
第3章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
迟滞特性一般由实验方法确定,如图3-4所示。
图3-3 传感器的线性度示意图
第3章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
线性度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 ; γL——线性度(非线性误差); Δmax——最大非线性绝对误差; yFS ——输出满度值。 (2) 灵敏度。传感器在静态标准条件下,输出变化对输 入变化的比值称为灵敏度,用S0表示,即
对于线性传感器来说,它的灵敏度S0是个常数。
U 2 U 2 U 2 KU cos KU sin A B
U" KU sin L 360o KU sin 2 B B W
式中 : K——定尺与滑尺之间的耦合系数; θ ——定尺与滑尺相对位移的角度表示量(电角度);
( L )360o 2L
W
W
W——节距,表示直线感应同步器的周期,标准式直线感应同步器的节 距为2mm。 利用感应电压的变化可以求得位移L,从而进行位置检测。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静态特性: (1) 线性度。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在静态标准条件下, 利用一定等级的标准设备,对传感器进行往复循环测试, 得到的输入/输出特性(列表或画曲线)。通常希望这 个特性(曲线)为线性,这对标定和数据处理带来方便。 但实际的输出与输入特性只能接近线性,与理论直线有 偏差,如图3-3所示。
图3-4 迟滞特性
第3章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
(4) 重复特性。 传感器在同一条件下,被测输入 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连续多次重复测量时,所得的输 出/输入曲线不一致的程度,称为重复特性,如图3-5所示。 重复特性误差用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数表示,即
式中: ΔRm——最大重复性误差。
重复特性也由实验方法确定,常用绝对误差表示,如 图3-5所示。
第四章 微机控制系统 及接口设计
第3章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
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传感器的分类、性能和选用原则 了解常用的位移测量传感器及其原理 了解速度及加速度传感器及其原理 了解位置传感器及其原理 理解传感器前期信号处理方法 了解传感器接口技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
各种传感器及信号处理
第3章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
由此可见:只要改变空气隙厚度或改变气隙截面积,即可改变线圈的电感 量。 注意:改变空气隙厚度传感器输出特性是非线性的,规定在较小间隙变化 范围内工作。
第3章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
(二)涡流式 原理:金属板在交变磁场中的涡电流效应。金属板置于 一线圈附近,相互间距为。当线圈中有高频交流电流通 过时,便产生磁通。此交变磁通通过相邻近的金属板, 金属板上便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在金属体内是闭合 的,称为涡流。这种涡流将产生交变磁通1,根据楞次 定律,涡流的交变磁场与线圈的磁场变化方向相反。由 于涡流磁场的作用使原线圈的等效阻抗发生变化,变化 程度与距离有关。
第3章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
在两个相对放置的板上刻有如图所示的 绕组,当在滑尺的两个绕组中分别加上激 励电压时,则在定尺绕组中就产生感应电 势,其幅值决定于绕组的相对位置。
第3章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
感应同步器的工作原理 设正弦绕组供电电压为UA,余弦绕组供电电压为UB,移动距离为L, 节距为W,则正弦绕组单独供电时,在定尺上感应电势为 U'2 KU cos L 360o KU cos 余弦绕组单独供电所产生的感应电势为 A A W 由于感应同步器的磁路系统可视为线性,可进行线性叠加,所以定尺上 总的感应电势为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