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进展论文
中医药对乳腺增生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乳腺增生治疗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4d8421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f.png)
中医药对乳腺增生治疗的研究进展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乳房肿胀、疼痛以及乳房肿块的形成。
虽然乳腺增生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导致乳腺癌的发生,但依然给患者带来了不适和焦虑。
传统的中医药对乳腺增生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在乳腺增生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理论基础中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的发生与人体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湿热蕴结等因素有关。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理论基础是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消除湿热蕴结,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具体的治疗手段包括中药内服、外用贴敷等。
二、中药内服在乳腺增生治疗中的应用1. 支气管舒缓剂:相关研究表明,乳腺增生与肺气虚有关。
因此,中药中的一些支气管舒缓剂如防风、桑白皮等可以通过补益气虚的作用来缓解乳腺增生的症状。
2. 消肿散结剂:栀子、赤芍、当归等药物被广泛用于乳腺增生的治疗,这些药物具有消肿散结的作用,能够减轻乳房肿胀、疼痛等症状。
3. 活血化瘀剂:乳腺增生的形成与血瘀有关,因此中药中的一些活血化瘀剂如桃仁、红花等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血瘀,减轻乳腺增生的症状。
三、中药外用贴敷在乳腺增生治疗中的应用中药外用贴敷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药治疗方式,对于乳腺增生也有一定的疗效。
研究表明,将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作用的中药如当归、川芎、益母草等煎煮成药汁,然后敷于乳房局部,可以改善乳腺增生的症状,缩小乳房肿块的大小。
四、中医药联合西医治疗乳腺增生的研究进展虽然中医药在乳腺增生治疗中的疗效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证实,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将中医药与西医药物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发现,中医药联合西医药物治疗乳腺增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不适症状,改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乳腺增生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中药内服和外用贴敷都可以缓解乳腺增生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中医药联合西医药物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乳腺增生中医治疗论文
![乳腺增生中医治疗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e519edb84254b35eefd346f.png)
乳腺增生中医治疗概述摘要:乳腺增生病又称乳腺结构不良,是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既非炎症,也非肿瘤,是乳腺组织与间质不同程度的增生与复原所致的乳腺结构在数量上和形态上异常。
中医在治疗乳腺增生方面有其独特优势,是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治疗。
作为现代中医,应注意自身局限性,不断结合现代西医诊疗手段,拓展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道路。
关键词:乳腺病;乳腺增生;内治法;疏肝健脾;补肾调冲;调周疗法;周期疗法;外治法;情志调节【中图分类号】r65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80-02乳腺增生病又称乳腺结构不良,是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既非炎症,也非肿瘤,是乳腺组织与间质不同程度的增生与复原所致的乳腺结构在数量上和形态上异常。
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和乳痛。
属中医“乳癖`、乳痞、乳中结核”等范畴。
中医认为:乳癖其病位在肝脾肾,病属本虚标实。
因七情所伤,气机不畅,致肝气郁结,肝郁脾虚,气滞痰凝,脉络不和,乳腺组织失却通畅,不通则见乳痛。
肝气郁久,灼津为痰,气滞血瘀痰凝结聚成块,故见乳房肿块。
“外科医案汇编”[1]中曰:乳中结核,虽云肝病,其本在肾。
阐明了肾和冲脉的关系更为密切。
肾气不足,冲任失调,乳房胞宫必受累而发病。
所以在临床上中医治疗多采用疏肝健脾、补肾调冲,辅以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之法。
或随月经周期采用调周疗法治疗。
或辅以中药外敷、灸法等中医外治法治疗,或配以情志疏导治疗。
其临床疗效肯定。
现兹述如下。
1内治法1.1疏肝健脾:高锦庭[2]“疡科心得集”曰:“乳中结核,何不责阳明,而责肝,以阳明胃土,最畏肝木,肝气有所不舒,胃见木之郁,惟恐来克,伏而不扬,肝气不舒,而肿硬之形成……”强调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机不利,则极易出现肝郁脾虚。
临床症见胀痛为主,月经前或生气后加重,即“随喜怒而消涨”。
脉以弦为主。
刘卫华[3]从肝脾(胃),选用疏肝健脾,除痰解郁之药物为主方,根据病情变化,加用化核散结、活血化痰、调和冲任、疏通乳络药物,组方:柴胡、云苓、白术、赤白芍、当归、乌药、香附、川芎、橘核、全瓜蒌、海藻、昆布。
中医内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内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20d1e2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6e.png)
doi:10. 3969 / j. issn. 1008 - 8849. 2021. 08. 025
[中图分类号] R655.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 8849(2021)08 - 0903 - 05
乳腺增生病( hyperplasia diseases of breastꎬHD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21 Marꎬ 30(8)
903
中医内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
陈诗雨ꎬ王 群ꎬ缪 霓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医院ꎬ上海 200021)
散结ꎬ健脾养血、行气散结ꎬ疏肝健脾ꎬ理气通络ꎮ
最高ꎬ两药一温一凉、一散一收ꎬ养血和血ꎬ柔肝缓
4 临床治疗
急ꎬ可成为治疗乳癖病之要药ꎮ 裴正学教授结合自
4 1 周期疗法 根据月经周期治疗又称周期疗法ꎬ
身多年经验认为女子以肝为先ꎬ故该病重责于肝ꎬ肝
是中医治疗妇科疾病一种常用手段ꎮ 目前ꎬ运用该
主疏泄ꎬ若失条达则肝郁气滞ꎬ久而痰凝内生ꎬ阻滞
905
于肾阳不足导致的冲任失调型乳癖灵活运用二仙汤
仁、红花、香附、王不留行、鳖甲、穿山甲等) 对于改
加减方( 以仙茅、淫羊藿、鹿角霜加味) 治疗ꎬ可取得
善气滞血瘀型该病有良好疗效ꎮ 对于痰瘀凝结型患
ꎮ 王国斌教授认为乳癖虚证多因素体
者ꎬ可以从肝脾胃入手ꎬ用药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瘀
阳虚、气血亏虚所致ꎬ故治疗上应以阳和通腠、温补
实践ꎬ总结疾病特点ꎬ为临床提供了治疗本病的宝贵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现状(理论探讨)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现状(理论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fbd9a6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0.png)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现状(理论探讨)乳腺增生病,为中年妇女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要比健康妇女高1.4~1.5倍。
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国内有一定的进展,现报道如下。
1 自拟方制中成药易金莉[1]等用乳康散(仙茅、巴戟天、羊藿叶、留行子、柴胡、莪术各2份,浙贝、川贝、生牡蛎、玄参、丹参、北芪各4份,共为末)50 g/d,加水适量煎煮5 min,顿服,经后5 d开始服用,疗程3个月,治疗乳腺增生病304例,有效率86.2%,与成方逍遥丸组对照P<0.01。
李建华[2]等用自制乳腺增生丸Ⅱ号(柴胡、当归、半夏、香附、肉丛蓉、仙茅、仙灵脾、菟丝子各10 g,赤芍5 g,鹿角霜15 g,制成蜜丸15丸)2次/d,1~2丸/次,口服,疗程45 d,治疗160例乳腺增生病,结果治愈90例,显效45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93.1%,与对照组(口服天冬素片2片,3次/d)比P<0.01。
陈慕廉[3]等自制乳癖消糖浆每100 ml药液内含有玄参、泽兰各100 g,夏枯草、瓜蒌、制香附、淫羊藿、肉丛蓉各120 g,佛手、柴胡各60 g;自制乳癖消敷贴散,药选青黛、枳壳、沉香、降香各6 g,生大黄、三棱、莪术各100 g,冰片16 g,研末过100目筛,装瓶备用。
乳癖消糖浆,每日早晚各服10 ml,连服15 d,服药同时每日取太乙膏1张,烊化后,均匀撒上乳癖消敷贴散药末,熨贴乳腺结节处,隔日更换1次,每个月经周期内服外敷各30 d为1个疗程。
结果内服外敷治疗1 000例乳腺增生病,痊愈856例(1个疗程痊愈192例,两个疗程痊愈531例,3个疗程痊愈133例),占85.6%,显效82例,占8.2%,有效38例,占3.8%,无效24例,占2.4%。
陈华元[4]等用乳癖Ⅰ号合剂:生熟地、天冬、麦冬、旱莲草、女贞子、当归、白芍、仙灵脾、菟丝子、青陈皮、荔枝核、橘核;乳癖Ⅱ号合剂夏枯草、仙茅、香附、仙灵脾、白芍、肉苁蓉、路路通、青皮、陈皮、白芥子、当归、生熟地;乳癖Ⅲ号合剂:柴胡、郁金、青陈皮、全瓜蒌、荔枝核、橘核、当归、白芍、仙灵脾、菟丝子、香附、夏枯草、路路通。
浅谈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研究进展
![浅谈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d7323164028915f814dc21b.png)
浅谈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研究进展乳腺增生病病机复杂,症状轻重不一,中医药治疗本病从整体出发,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等手法,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积累临床研究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方法灵活,治愈率高,且毒副反应低,已成为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主要手段。
标签:乳腺增生;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它是我国中青年女性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发病率几乎占所有乳腺疾病的70%以上[1]。
患者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乳房胀痛,随月经来潮或情绪异常而加重以及乳房有肿块[2]。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研究乳腺增生的病因、疗法和治疗药物,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积累临床研究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研究现状1.1 诊断标准西医对于乳腺增生的诊断,至今没有明确规定,诊断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①年龄20~55岁;②排除生理性乳房疼痛的乳房胀痛;③触诊可感觉到明显肿块;④B超检查,发现乳房硬块;⑤钼靶检查成像。
乳腺增生在中医上属于”乳癖”范畴,要根据中医辩证结果,并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乳癖”的诊断依据进行诊断。
在我国,乳腺增生的诊断通常是由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确诊,即西医仪器检查配合中医辩证。
1.2 病因研究乳腺增生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西医上比较被认同的观点是与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有关,是由于体内雌激素升高、孕激素分泌不足以及黄体素分泌不足所致[3],另有专家认为此病癌症前期病变,目前医学尚无特效药。
中医对于乳腺增生的病因研究,主要分为四类:肝郁气滞型、肝火旺盛型、肝肾阴虚型和气血两虚型。
2 临床治疗西医治疗乳腺增生主要从控制病情和切除病灶两个方面进行,治疗期间效果不明显,且对于切除病灶的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中医治疗主要采用内服、外用或二者结合的方法,不仅疗效上强于西医疗法,对于患者身体损伤较小,治愈后患者的生活基本不受影响。
中医药在乳腺疾病治疗中的疗效研究
![中医药在乳腺疾病治疗中的疗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49ce09e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f3.png)
中医药在乳腺疾病治疗中的疗效研究乳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包括乳腺增生、乳腺癌等疾病。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医学,具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和疗效,在乳腺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从中医药的角度探讨其在乳腺疾病治疗中的疗效研究。
1. 中医药对乳腺增生的治疗疗效研究乳腺增生是乳腺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中医药在乳腺增生的治疗中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可以缓解乳房胀痛、乳房肿块等症状,同时可有效地控制病情的进展。
中医药具有疏肝理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能够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乳腺组织的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治疗乳腺增生的目的。
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与病情的轻重有关。
对于乳腺增生较为轻微的患者,中医药可以通过中药调理、针灸等方式有效地缓解症状,改善乳腺组织的营养状态,减轻疼痛感。
而对于乳腺增生较为严重的患者,中医药需要结合手术治疗,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乳腺增生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并且其疗效与病情的轻重、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2. 中医药对乳腺癌的治疗疗效研究乳腺癌是乳腺疾病中最为恶性的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但这些治疗方法常常会带来副作用和并发症。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其具有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较小的特点。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主要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控制病情发展的目的。
中医药通过中药汤剂、针灸、中草药等治疗方式,可以减轻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等不适感,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中医药还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促进肿瘤的坏死和消退,减少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研究表明,中医药在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多项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药联合传统治疗,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此外,中医药对于减轻放疗、化疗的副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也具有显著优势。
中医药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研究进展
![中医药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85d18b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3.png)
2.针灸:针灸是中医药疗法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副作用小、疗效稳定的 特点。研究显示,针灸可以改善乳腺增生的症状,如乳房疼痛、乳头溢液等,同 时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内分泌状态。
3.推拿:推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它可以促进乳房血液循环、 缓解乳房疼痛,改善乳腺增生的症状。研究显示,推拿结合中药汤剂治疗乳腺增 生,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结论:本次演示对中成药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应用指南进行了详细阐述, 包括中成药的选择、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等。中成药治疗乳腺增生症具有疗效 稳定、副作用小等优势,因此推广实施该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次演 示所提供的中成药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指南,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有益的参考,有助 于提高乳腺增生症的治疗水平。
七、结论
通过对1600例乳腺增生症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系统性的回顾和分析,我们发现 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应注意患者的心理疏导和生活方式 的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未来应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 乳腺增生症的治疗效果。
谢谢观看
四、治疗
乳腺增生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 方面,我们采用了激素治疗和中药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激素治疗主要使用抗雌激 素药物如他莫昔芬等,中药治疗主要使用调节内分泌、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中 药;物理治疗主要采用高频乳腺微波治疗仪进行治疗;手术治疗主要针对病情较 重、肿块较大或疑有恶变的患者。
三、中医药疗法的发展前景
随着中医药疗法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研究,未来中医药疗法在乳腺增生的治疗 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具体来说,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期待:
1.加强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研究,以验证 中医药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医药对乳腺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乳腺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3f0efca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26.png)
中医药对乳腺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乳腺疾病是指发生在女性乳房组织中的各种疾病,包括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纤维腺瘤以及乳腺癌等。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度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中医药在乳腺疾病治疗领域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对乳腺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一、乳腺增生的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的一种乳腺疾病,主要表现为乳房肿胀、乳房胀痛以及乳房肿块等症状。
传统中医药认为,乳腺增生与体内湿热郁滞、气血不畅有关。
因此,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主要方法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研究发现,一些中药可以有效改善乳腺增生的症状。
例如,黄连、黄芩等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减轻乳腺增生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另外,桃仁、红花等中药能够活血化瘀,帮助消除乳腺增生引起的肿块。
这些中药的应用为乳腺增生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二、乳腺炎的中医药治疗乳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乳腺组织炎症,主要表现为乳房红肿、乳房疼痛以及乳房发热等症状。
中医药治疗乳腺炎的方法包括清热解毒、温经散寒以及活血化瘀。
中医药中有许多具有抗菌、抗炎作用的药物,如连翘、薄荷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清除体内的病原微生物,缓解乳腺炎的症状。
此外,桂枝、川芎等药物可以温经散寒,改善局部气血循环,促进乳腺炎的康复。
中医药治疗乳腺炎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乳腺纤维腺瘤的中医药治疗乳腺纤维腺瘤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主要表现为乳腺肿块、乳腺胀痛以及乳房不适等症状。
中医药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方法是调养气血、活血化瘀。
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可以有效缓解乳腺纤维腺瘤的症状。
例如,当归、川芎等中药可以调节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减少乳腺肿块的形成。
另外,桃仁、红花等中药可以活血化瘀,帮助缩小乳腺纤维腺瘤。
中医药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疗效受到了广泛关注。
四、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是乳腺组织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的身体健康。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方法主要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以及调养气血。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e2b173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a.png)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研究进展【摘要】中药和针灸作为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主要手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它们能够通过调节人体的内分泌、免疫和神经系统,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对于乳腺增生的预防也非常重要。
建议女性朋友们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的影响,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及早发现乳腺增生等病变,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调理,以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增生;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它的主要病变为乳腺导管和腺体增生,导致乳腺肿块、乳房胀痛、乳头溢液、月经失调等症状。
乳腺增生是女性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高发年龄段主要在20-50岁之间,尤以30-40岁的女性为多。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治疗方式,其疗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尽管中药和针灸治疗乳腺增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中药的口味苦涩,使用过程中容易引起患者的不适,需要严格掌握剂量和用法。
针灸治疗需要专业的医师进行操作,同时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因素,因此,需要严格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此外,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治疗手段也不断涌现。
例如,微创手术、激光治疗、射频消融等,这些治疗手段不仅具有疗效显著,而且对患者的身体损伤较小,恢复期也较短,逐渐成为治疗乳腺增生的主要手段之一[1]。
本文将综述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研究进展,以期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理论支持。
一、乳腺增生的中医病理认识中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肾亏不固、痰湿凝滞、情志不畅等。
肝气郁滞是乳腺增生的主要病因,其原因在于女性由于生理特点,容易受到情志的影响,导致肝气郁结,影响气血运行,导致乳腺的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形成血瘀,乳腺增生的病因即由此产生。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2fc70194431b90d6c85c7ea.png)
徐 勇、 国海 用 加味 柴胡 疏肝 汤治 疗乳 腺增 生 病 10例 , 施 0 “ 加味柴胡疏肝汤 ” 汤基本 方 : 柴胡 1 、 附 1 、 5 g香 0g 陈皮 6g 、
A h i dcl n h r aet a Junl 2 1 e ;5 1 ) n u Mei dP am cui l o ra 0 1D c1 (2 aa c
经前半期用疏肝补 肾调 冲任药物 即逍遥散合二仙汤加味 。月
经后半期用舒肝活血行气药物 , 即逍 遥散合 柴胡疏 肝散 加味。 每 日一剂 , 月为 1 一 个疗 程 , 2个疗 程观察 疗效 。9 8例 病人 中, 痊愈 6 .% , 2 3 总有效 率为 9 .% 。 84
1 1 辨证 治疗 .
辨证论 治能从整体 出发 同时体现个 体化治
1 3 自拟方治疗 .
王勇 等 自拟解 郁散结 汤治疗乳 腺增生
疗 的特色 , 中医药 治疗乳腺 增生 病最普 遍应 用的方 法 。邱 为
病6 4例 , 解郁散结汤 的组成 : 肉苁 蓉 3 , 地黄 3 , 0g 熟 0 g 当归 1 , 5g 柴胡 1 , 2g茯苓 1 , 5g醋青皮 9g浙 贝母 1 , , 2g郁金 1 , 2g 全瓜蒌 1 , 5g牡蛎 3 。血瘀加 桃仁 、 0g 红花 、 芎 、 芍 ; 川 赤 气滞
中药膏 ( 1 ) 置 于浸透 药液纱 布上 , 电极 头 与纱 布紧 约 0g , 将 密接触 , 利于导电。时间 3 5 i, O一 0 mn 1次/ , d 连续 1 0 d为一 疗程 , 重症者可延长 1~ 2疗程。疗程 结束后 治疗组 与对照组 比较疗效显著 。
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研究分析论文
![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研究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b8122c56c175f0e7cd137e5.png)
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研究分析论文【摘要】从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治疗研究概况,以及动物实验模型和药效学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介绍了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中医药疗法;实验研究乳腺增生(Hyperplasticdiseaseofbreast,HDB)以乳房部肿块和疼痛为两大主症,属乳腺结构不良(mammarydysplasia)病变。
该病主要包括单纯性乳腺增生症(mazoplasia)和乳腺囊性增生症(cysticdisease)两种。
乳腺增生病约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以上,其发病的高峰年龄为30~35岁,在30岁以上的女性发病率达90%以上,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首位。
由于本病病程长,进展缓慢,易复发,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因此乳腺增生病,越来越受到众多专家的重视。
1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又名“乳痞”“乳中结核”“奶积”等。
“乳癖”之名始见于华佗《中藏经》[1],至明清渐详,《疡医大全》引陈实功言:“乳癖乃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坠重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
”[2]《诸病源侯论》中称为“乳中结核”[3],均描述了“乳癖”的临床症状。
1.1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病的病因与情志、饮食、劳倦等因素有关。
情志不畅,郁久伤肝,致气机郁滞,蕴结于乳房脉络,经脉阻塞不通,轻则不通致痛,重则因肝郁气滞气血失常而致气滞、痰凝、血淤结聚成块发为本病。
概括其病因病机有如下几方面:1.1.1肝气郁结高锦庭《疡科心得集》曰:“乳中结核,何不责阳明而肝,以阳明胃土,最畏肝木,肝气有所不舒,胃见木之郁,惟恐来克。
伏而不扬,肝气不舒,而肿硬之形成……”,强调了乳癖的发生与肝气郁结有关。
肝主疏泄,肝气宜舒畅条达。
若情志不畅,郁久伤肝,则气机郁滞,蕴结于乳房脉络,致经脉阻塞不通,不通则通,故见乳房疼痛;若肝气郁久化热,灼津为痰,加之肝郁气血运行失常,气滞痰凝血淤结成块,则成乳房结块。
乳腺增生患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乳腺增生患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2c1dd5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69.png)
乳腺增生患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结节、乳房肿块等症状。
传统的中医药治疗在乳腺增生的研究和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乳腺增生患者的中医药治疗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中医对乳腺增生的认识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的形成与情志不畅、气血运行不畅、肝郁气滞相关。
情志不畅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影响乳腺组织的生长与代谢,最终引发乳腺增生。
因此,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核心是调理情志、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二、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方法1. 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常用的方剂包括护肝养胃汤、逍遥丸等。
这些方剂主要通过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功效来缓解乳腺增生的症状,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可以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改善乳腺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乳腺增生的吸收和消散。
3. 中药外治法:中药外治法是将中药药物外用于治疗乳腺增生。
常用的方法有中药泡脚、乳腺贴敷等。
这些方法可以直接作用于乳腺组织,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从而减轻乳腺增生的症状。
三、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研究进展目前,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研究发现,中药复方治疗乳腺增生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一些新型的中药制剂和中药外治方法也获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
研究还发现,与传统的西药治疗相比,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调节患者的整体气血状态,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的效果。
然而,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首先,中医药治疗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效,对于患者来说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坚持。
其次,中药治疗的特异性和剂量效应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此外,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总结起来,中医药治疗在乳腺增生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调理情志、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方法,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研究分析论文
![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研究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739441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6.png)
患者,女,42岁,右侧乳腺肿块较大,中医治疗1个月后,乳 腺肿块缩小不明显,但疼痛、瘙痒等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治 疗3个月后,乳腺肿块进一步缩小,疼痛、瘙痒等症状消失, 疗效显著。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病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 关。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酚 酸类、苯丙素类和生物碱类等化合物。
乳腺增生病的发病机制为气滞血瘀、痰浊凝结和冲任 失调。
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在乳腺增生病的治疗中 具有积极作用。
研究不足之处
01
02
03
现有的研究样本量较小,需要进一步 扩大样本量以提高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
现有研究方法较为单一,需要结合多 种方法进行研究,以更全面地了解乳 腺增生病的发病机制和中药治疗的作 用机制。
、增生。
痰瘀互结
痰湿内生,与瘀血相互搏结, 形成肿块,使乳腺增生病进展
。
肝肾不足
长期情志失调、肝肾亏损,导 致乳腺组织增生、肿块形成。
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预防调护
情志调护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减 轻精神压力。
饮食调理
合理饮食,避免过食辛辣、油腻、 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清淡 易消化食物。
定期检查
对于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评价 标准尚不统一,需要建立更加科学的 评价体系。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加强乳腺增生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深入探讨其发病危 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加强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安全性和质量控制研究, 提高中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以验证中药治疗 乳腺增生病的疗效和作用机制。
乳腺增生病的病因
情志失调
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论文
![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d8880a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ac.png)
《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论文》xx年xx月xx日•引言•乳腺增生病的概述•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研究•临床案例分析目•研究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录01引言乳腺增生病是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给女性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中医在乳腺疾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且越来越受到关注。
因此,对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机制和效果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与意义探讨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机制和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研究目的通过对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总结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方法和经验,提出今后研究方向和建议。
研究任务研究目的与任务研究方法收集和整理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文献资料,采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等方法对相关研究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
研究思路通过对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和筛选,选择符合要求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研究方法与思路02乳腺增生病的概述乳腺增生病定义乳腺增生病是指女性乳腺组织在结构、数量及形态上出现异常,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
乳腺增生病症状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乳房包块、乳头溢液等,部分患者可出现月经不规律、痛经等症状。
乳腺增生病的定义及症状女性在青春期、孕期和更年期等激素水平变化较大的时期,容易出现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病的病因分析激素水平乳腺增生病有家族聚集现象,其发病可能与遗传有关。
遗传因素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增加乳腺增生病的发病风险。
生活习惯乳腺增生病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乳房检查医生通过乳房检查和询问患者症状,可以初步诊断乳腺增生病。
病理组织学检查对于疑似恶性病变的患者,需要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其他辅助检查如B超、X线摄影等也有助于乳腺增生病的诊断。
03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研究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病与肝气郁结、痰瘀互结、冲任失调等因素有关。
乳腺增生中医外治疗法研究进展
![乳腺增生中医外治疗法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b91221caef8941ea66e0579.png)
乳腺增生中医外治疗法研究进展近年研究及临床结果表明中医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为探讨中医外治法对乳腺增生的优势,对近年来运用中医外治法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标签:乳腺增生;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乳腺增生病(hyperplastic disease of breast,HDBA)是指乳腺小叶在成熟期或周期变化中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而造成的乳腺正常结构紊乱,是以乳房肿块和疼痛为特征的既非肿瘤,又非炎症的一种疾病。
多见于25~45岁女性,其发病率约占育龄女性的40%,占所有乳房疾病的75%,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并具有一定的癌变率,约为10%~20%,与健康妇女相比,乳腺增生患者发生乳癌的危险性机率高1.4~2.5倍[1],西医对于HDBA 的治疗多采用激素类制剂如雄激素、黄体酮、三苯氧胺、溴隐亭、达那唑,还有碘制剂等。
但因其疗效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且容易复发,许多学者呈反对态度,患者的依从性也相对较差。
乳腺增生病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近年来中医药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得到越来越多的医生及患者的肯定,其中中医外治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直达病所、毒副作用小等显著优势而成为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法。
笔者现将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临床研究1.1 中药制剂外用治疗1.1.1 中药敷贴药物敷贴是临床治疗乳腺增生最常用的中医外治法,具有疗效显著、无痛苦、依从性好等优势,深受临床医患的认可。
药物敷贴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张氏医通》中就有使用卿鱼膏外敷治乳癖的记载。
乳房位于患者的体表,局部敷贴药物治疗,药物可通过皮肤渗透直达病灶。
HDBA在临床上多以肿块、疼痛和肿胀等症状为主。
而敷贴具有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的药物能起到消肿散结、通络止痛、活血祛瘀的作用。
刘世泽等[2]观察乳腺康贴剂(组成:元胡、天葵子、山慈菇、凤仙子、香附、皂角、木鳖子、三棱、橘皮)通过乳房贴敷靶向治疗乳腺增生85例,将贴剂贴于85例乳腺增生患者乳房的肿块和痛点显著处,每2d更换1次,30 d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中医周期性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周期性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44779fe10a6f524cdbf8596.png)
中医周期性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研究进展标签:中医周期性疗法;乳腺增生症;研究进展乳腺增生症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的常见多发病,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的40%,占整个乳腺疾病的70%~80%,并有恶变的倾向,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目前西医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
而大量临床与实验研究表明中医药周期性疗法对该病的治疗有效率高(可达90%以上),疗效确切,已逐渐成为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
目前该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研究日益深入并趋于多元化。
现概述如下:1中医周期性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理论基础中医学认为,乳头属肝,乳房属胃,冲为血海,任主胞宫,胞脉系肝肾,关系脾胃。
冲任与肾相并而行,得肾滋养;而肾气化生天癸,天癸源于先天,藏于肾可激发冲任脉盛。
冲任下起胞宫,上连乳房。
冲任能促进胞宫、乳房有序地发挥其生理功能。
肾气-天癸-冲任相互影响,构成了中医学独特的女子“生理生殖性轴”,成为妇女月经、乳房周期性变化的调节中心,肾气是这个性轴的核心,冲任是这个性轴枢纽,而乳房与胞宫是这个性轴的靶器官。
冲任为气血之海,上荣为乳,下行为经,冲任血海在肾的主导与天癸的作用下由盛而满、由满而溢、由溢而渐虚、由虚而渐复盛,具有先充盈后疏泄的特点,冲任的生理变化直接影响乳房与子宫的变化。
乳房也随着冲任的生理变化在月经周期中表现为经前充盈和经后疏泄。
经前之阴血充足,肝气旺盛,冲任之气血充盈,使乳腺小叶发生生理性增生;经后随着经血外泄,肝气得疏,冲任处于静止状态,使乳腺小叶由增殖转为复旧。
若此肾气-天癸-冲任平衡被打破,周期性的增殖旺盛而复旧不全,久而久之即可导致乳腺增生症。
而现代医学认为,乳腺作为靶器官受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多种因素作用。
乳腺增生症发生与周期性内分泌失调密切相关。
在生理情况下,月经的前半期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刺激乳腺组织增生;排卵后孕激素水平升高,其通过加速雌激素的代谢而降低雌激素,并可减少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转化,从而起到对抗雌激素对乳腺组织的过度刺激;月经来潮后,雌、孕激素水平降低,乳腺组织萎缩复旧。
中西医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a72964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e2.png)
190*基金项目:2021年南通市科技社会民生项目(MS12021046)作者简介:季佳文(1991.10-),男,硕士,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学△通讯作者:张严锋(1978.05-),男,本科,副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外科,邮箱********************中西医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研究进展*季佳文.施玲玲.季艳.张严锋△(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外科,江苏 南通.226300)【摘要】乳腺增生症为临床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在对该病治疗中,西医治疗(药物口服、手术治疗、物理疗法)、中医治疗(药物口服、中药外敷、中医特色治疗方案)均为该病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中西医联合治疗应用频率逐渐增加。
本次对乳腺增生症中西医治疗方案做一综述,旨在为该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乳腺增生症;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3)8-0190-04乳腺增生症从组织学表现看,属乳腺组织增生及退行性病变,其发病因素与内分泌紊乱密切相关。
随增生组织增长,会影响乳房外观及乳腺功能,出现疼痛、乳头溢液、乳房肿块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
目前在对该病治疗中,西医主要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如他莫昔芬、托瑞米芬等,通过调节患者雌激素水平,以减少激素紊乱对其乳腺刺激作用;物理疗法,通过红外线热疗可活血化瘀、促进局部炎症反应消除[2]。
但若经药物治疗、理疗治疗无效,且患者存在癌变风险时,一般建议通过手术治疗满足治疗需求。
中医治疗为乳腺增生症提供更多重要治疗方案,通过中药口服、中药外敷、针刺等治疗,可活血化瘀、散结止痛[3]。
近年来对该病治疗中,中西医联合治疗应用频率逐渐提升,可提升患者乳腺肿块消除效果,改善预后。
1 乳腺增生症流行病学乳腺增生症多发生于25~45岁女性,其发病原因与内分泌变化有关。
基于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研究进展
![基于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801d01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ff.png)
基于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04-26T12:17:53.29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6期作者:陈宇鸽王鼎臣[导读] 近年来,乳腺增生的患病率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女性对此感到不适,陈宇鸽王鼎臣河南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176班河南洛阳 471000摘要:近年来,乳腺增生的患病率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女性对此感到不适,严重者甚至影响到其生活与工作。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多见于25~45岁的女性,其癌变率约为10%~20%。
其中,乳腺囊性增生病,亦称乳腺病,是妇女的多发病,常见于中年妇女。
由于对本病的不同认识有多种命名,如乳腺小叶增生症。
乳腺结构不良症,纤维囊性病等。
此病在中医上称之为“乳癖”。
关键词:乳腺增生中药乳癖乳腺囊性增生病其病理形态呈多样性变化。
增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并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
囊内含淡黄色或棕褐色液体。
或腺管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乳头状增生,伴乳管囊性扩张,也有发生于小叶实质者。
主要为乳管及腺泡上皮增生。
历代文献中有“乳嘛”“乳中结核”“乳容”等病名。
明代龚居中在《外科活人定本·卷之二》中指出:“乳癖,此症生于正乳之上,乃厥阴,阳明经之所属也…何谓之癖,若硬而不痛,如顽核之类”,首次将乳癖定义为乳房肿块。
1.发病机制关于病因,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系雌,孕激素比例失调,使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部分乳腺实质成分中女性激素受体的质和量异常,使乳房各部分的增生程度参差不齐。
中医认为由于情志不遂,久郁伤肝,急躁易怒,导致肝气郁结,气机阻滞于乳房,经脉阻塞不通,不通则痛,引起乳房疼痛;肝气郁久化热,热灼津液为痰,气滞、痰凝、血瘀即可形成乳房肿块。
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乳房胀痛和肿块。
部分病人具有周期性,乳房胀痛一般于月经前明显,月经后减轻。
严重者整个月经周期都有疼痛。
此系因月经周期导致雌孕激素含量改变所致。
体检发现一侧或双侧乳房内可有大小不一,质韧的单个或为多个的结节,可有触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5期中图分类号:R65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3-0103-03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王红梅*田春芳**耿刚****内蒙古医学院2009级研究生(010020)**内蒙古医学院2010级研究生(010020)***指导老师,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医院(010020)2011年10月14日收稿摘要:对近几年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病因病机、内治法、外治法、综合疗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乳腺增生;中医治疗;综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ammary Gland HyperplasiaWANG Hong-meiTIAN Cun-fangGENG GangWANG HONG MEI In Inner Mongolia Medical College graduate level 2009In Inner Mongolia Medical College graduate level 2010[Abstract]From the TCM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breast hyperplasia understanding of the research overview of Chinese medicine are reviewed,from the governing law,external,and so co mbinatio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hyperplasia introduced in recent years,research prog ress,provide a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Key words]:hyperplastic;disease of breast;Chinese Medicine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乳癖”范畴,是一种既非感染亦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是女性的乳腺良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乳房胀痛和乳房肿块,且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
本病约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0%以上,其发病的高峰年龄为30-40岁,在30岁以上的女性发病率达90%以上,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首位。
由于本病病程长,易于复发,严重的危害了女性的身心健康。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对近几年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中医对乳腺增生的认识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学的“乳癖”范畴,与肝、胃、肾、冲任诸经有密切关系。
肝主疏泄,情绪失调、肝郁气滞,气滞则血瘀,导致乳络不通,引起疼痛,所谓不通则痛;思虑伤脾,脾虚生痰浊,阻于乳络,与瘀血相结形成肿块;血络瘀滞与气滞、痰凝结聚成块或硬或肿。
因此,肾气不足、肝郁气滞、血海空虚、肝失所养、冲任失调是乳腺增生病之“因”,是病之“本”;而气滞、痰凝、血瘀所造成的乳房肿块和疼痛,是其“果”,是病之“标”。
本病的病机既有肝肾不足之本虚,又有气滞、血瘀、痰凝之标实。
所以,乳腺增生病是一种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疾病。
2中医内治疗法2.1辨证治疗:辨证治疗是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文献报导的分型尚未统一,治疗方法也各异。
黄淑兰[1]等将乳腺增生病分为2型:肝郁气滞型用柴胡、当归、赤白芍、桃仁、红花、香附、夏枯草、连翘、川楝子、延胡索、瓜蒌、丹参、穿山甲、半夏、海藻、昆布;冲任不调型用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鹿角胶、菟丝子、夏枯草、海藻、昆布、杭芍、红花。
总有效率为93.3%。
韩宜容等[2]将乳腺增生病分为肝郁气滞、冲任失调、痰瘀凝结3型,以疏肝理气、散结止痛(柴胡、香附、青皮、陈皮、当归、白芍、川芎、橘叶、橘络、益母草、王不留行、)治疗肝郁气滞型患者200例;以补益肝肾、调摄冲任(仙茅、仙灵脾、柴胡、当归、白芍、熟地、锁阳、巴戟、香附、青皮、王不留行、山慈姑、郁金)治疗冲任失调型患者40例;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当归、柴胡、丹参、益母草、三棱、莪术、牡蛎、茯苓、白术、白芍、桃仁)治疗痰瘀凝结型患者60例,治愈180例,显效100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有效率96.7%。
2.2按月经周期治疗:陈名星[3]等根据患者的月经周期用药,即月经干净至排卵期用消癖1号(鹿角霜、巴戟天、仙灵脾、生地、熟地、山萸肉、柴胡、香附、菟丝子、玄参、丹参、夏枯草);排卵至下次月经来潮用消癖2号(柴胡、浙贝、补骨脂、桃仁、青皮、陈皮、香附、海藻、白花蛇舌草、丹参、沙苑子、丹皮、麦芽),总有效率为93.3%。
易维真[4]以自拟消核饮为基本方,随月经周期变化加减用药治疗乳腺增生病,取得较好疗效。
药物组成:柴胡、香附、淫羊藿、菟丝子、当归、白芍、青皮、瓜蒌、半夏、夏枯草。
月经结束后(卵泡期)加用丹参、郁金、丝瓜络,服7~10剂;月经来潮前(黄体期)加用生麦芽、延胡索、蒲公英,服7-10剂有效率为90.7%。
洪丽[5]认为乳腺增生病的治疗应按月经周期用药。
经前(柴胡、王不留行各9g ,郁金、当归、三棱、莪术、白芥子各10g ,白芍、白术、茯苓、全瓜蒌各12g ,丹参、益母草各20g ,生牡蛎、生山楂、生麦芽各30g ,陈皮6g ,薏苡仁15g )疏肝理气,健运水湿,活血化痰散结。
经后(肉苁蓉、菟丝子、北黄芪各15g ,仙灵脾、鹿角霜、枸杞子、何首乌、白术各12g ,天冬20g )补益肝肾,健脾益气,调摄冲任。
治疗乳腺增生病患者40例,痊愈28例,显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全程服用乳增宁胶囊)治疗患者30例,痊愈10例,显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
祁国荣等[6]于经期用生化汤合金铃子散加味(当归25g ,川芎10g ,桃仁10g ,炮姜6g ,川楝子10g ,延胡索10g ,香附15g ,郁金15g ,浙贝6g ,生牡蛎20g ,牛膝10g ,益母草20g ,焦三仙各15g );经后期予二仙汤合逍遥散加减(菟丝子30g ,何首乌20g ,柴胡10g ,炒白芍15g ,当归15g ,云苓15g ,香附15g ,玄参15g ,浙贝6g ,生牡蛎20g ,莪术15g ,生姜5g ,炙甘草5g );排卵后期与经前期予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10g ,炒白芍15g ,青陈皮各10g ,当归15g ,香附15g ,郁金15g ,川芎10g ,玄参15g ,浙贝6g ,生牡蛎20g ,穿山甲10g ,王不留行10g ,莪术15g ),在临床治疗中疗效满意。
2.3专方验方:曾艺文[7]采用乳腺增生散结粉治疗乳癖,方药组成:露蜂房、浙贝、夏枯草、牡蛎、海藻、甘草、白术、柴胡、郁金、茯苓等,总有效率为93.8%。
和国英[8]用自拟消癖汤治疗乳癖,药103内蒙古中医药用:夏枯草、枳壳、三棱、莪术、三七、甲珠、石斛、龙骨、牡蛎、沙参、麦芽、陈皮、当归,总有效率为90%。
杨氏[9]用乳胀消结汤(当归10g,柴胡9g,赤白芍各10g,郁金10g,香附10g,白芷10g,全瓜蒌15g,桔核10g,路路通15g,王不留行10g,牡蛎30g,仙灵脾15g)为基本方,乳房胀痛明显加延胡索、川楝子;结块质硬加荔核、穿山甲;痰结加浙贝母、夏枯草;气虚加黄芪、山药;血虚加鸡血藤,临床运用于乳腺增生病的治疗,取得了理想的疗效。
赵献萍等[10]用逍遥散为主方,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者加栀子12g,牡丹皮15g;乳房胀痛明显者加延胡索15g,川芎10g;病程较长或肿块明显,彩超检查乳腺腺体组织内可见单个或数个囊性或实性结节者加三棱10g,莪术10g,海藻10g,昆布12g;月经失调者加女贞子10g,益母草6g,淫羊藿10g,龟版6g,治疗乳腺增生病患者84例,治愈62例,好转16例,无效6例,有效率92.9%。
对照组(口服乳癖消胶囊)治疗患者70例,治愈34例,好转19例,无效17例,有效率75.8%。
孙亚凤[11]自拟疏肝行气散结汤(柴胡15g,香附15g,川芎10g,白术15g,穿山甲10g,皂角刺10g,鹿角霜15g,丝瓜络10g,昆布10g,夏枯草10g,天花粉15g,浙贝母15g)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在临床上治疗乳腺增生病取得了较好疗效。
朱艳等[12]自拟健乳方(柴胡12g,当归15g,川芎15g,郁金15g,丹参15g,仙灵脾10g,仙茅10g,巴戟天10g,八月札10g,青皮12g,穿山甲8g,甘草10g)治疗乳腺增生病患者129例,治愈103例,好转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1%。
3其它疗法中医对于乳癖的治疗多根据辨证论治,以内服汤药为主,而外治疗法等其它治疗方法也多有运用,文献报导也不尽相同。
3.1药物外治:张秋万[13]运用中药煎汤局部热敷治疗乳癖。
药用以理气散结、活血化瘀为主的药物:香附、路路通、地龙、白芥子、玫瑰花。
用中药浸湿纱布垫,置于病变部位(疼痛或肿物所在部位),玻璃瓶中灌以热水。
噩于纱布垫上按摩病变部位。
总有效率为94%海志刚[14]用乳瘤消膏(牛蒡子、川芎、附子、草乌、肉桂、赤芍、白芷、僵蚕、红花、木鳖、穿山甲、生半夏、生南星、血竭、乳香、没药、麝香)贴于患处治疗乳癖。
总有效率为91.1%。
崔氏[15]乳结消膏(青核桃枝80g,七叶一枝花30g,黄药子30g,公丁香10g,皂角刺60g,青皮60g,戟天30g,泽漆60g,仙灵脾30g,山慈姑30g,天葵子30g,制香附30g,蟾皮10g,薄荷脑适量、樟脑适量等)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取得了满意疗效。
买建修等[16]乳癖祛痛贴(乳香、没药、三棱、莪术、三七、血竭、冰片、鹿角、人工麝香、红花、延胡索、薄荷脑等)治疗乳腺增生病患者100例,治愈69例,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有效率98.0%。
3.2针灸治疗:王美芝[17]等用针刺配合艾灸、电针辨证治疗乳腺增生。
取穴:主穴取乳根、足三里、太冲、三阴交。
肝郁者加俞;脾胃弱者加脾俞、胃俞;胸胁不舒者加膻中、曲池。
操作:用毫针刺患侧膺窗、乳根,手法平补平泻,足三里平补平泻,太冲用提插捻转泻法,三阴交平补平泻。
然后接G6805电针仪,用连续波,通电20min,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同时采用艾条温和灸,以局部出现红晕为度。
总有效率为92.1%。
司海军等[18]以阿是穴为主,气郁痰凝者用足三里、丰隆、膻中、肝俞;肝肾阴亏者用太溪、肾俞、肝俞、天宗;冲任失调者用合谷、三阴交、肾俞、肩井。
阿是穴采用平刺法,电针选用疏密波,配穴除了肝肾阴亏型要用补法外其他型皆用平补平泻法,治疗患者186例,治愈43例,有效60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8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