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防范金融风险的财政措施

合集下载

金融风险分析及其财政应对措施

金融风险分析及其财政应对措施

金融风险分析及其财政应对措施【摘要】金融风险分析及其财政应对措施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首先对金融风险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介绍,然后探讨了金融风险分析的方法。

接着强调了财政应对措施的重要性,并列举了一些具体措施,如建立应急基金和提高监管力度等。

最后通过对金融风险分析及其财政应对措施的总结,强调了有效应对金融风险的必要性。

在当今多变的金融市场中,及时有效的金融风险分析和财政应对措施能够帮助政府和企业有效应对各种金融风险,维护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金融风险、财政应对、风险分析、财政措施1. 引言1.1 金融风险分析及其财政应对措施概述金融风险分析及其财政应对措施是现代金融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话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风险也越来越复杂多样化,给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对金融风险进行分析和有效的财政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金融风险分析是指通过对潜在风险因素的识别、评估和监控,来预测金融市场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通过深入分析金融市场的动态变化和相关数据,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潜在的金融风险,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在面对金融风险时,财政应对措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财政应对措施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降低风险,保障资金安全。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规范市场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等。

金融风险分析及其财政应对措施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保障金融安全的关键。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金融风险,确保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金融风险的定义及分类金融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过程中面临的可能造成财务损失的风险。

根据风险的来源和性质,金融风险可以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几类。

市场风险是由市场变动引起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等。

利率风险指的是利率变动会对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构成影响,从而导致利润波动。

论防范金融风险的财政措施

论防范金融风险的财政措施

论防范金融风险的财政措施金融风险是指面临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概率。

财政部门是国家安排金融资源分配,防范金融风险的主要组织部门,财政措施是国家应对金融风险的主要政策手段。

本文将探讨财政部门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

财政部门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财政部门通过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督,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

财政部门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审计、财务和风险监管,并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人员的评价和监管。

同时,财政部门还可以对金融机构进行罚款、注销执照、停业整顿等行政处罚措施,推动金融机构按照规范化的经营要求进行经营管理,降低金融风险。

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财政部门还应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在金融市场范围内对所获得的信息披露和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和监查。

应建立统一的国家金融信息系统,加强对金融市场所有参与者的监督,其中也不应忽视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监管。

此外,应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等文件,加强对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保护,增强金融市场对风险的自我控制和自我修复能力。

加大金融风险应急管理能力财政部门应对金融风险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进行加强,及时、有效地应对金融市场的异常波动、金融机构的风险事故等事件,及时打通同时发生的多个金融事件的信息交流机制,加强与监管部门和执法部门的协作与配合。

推动金融开放和金融监管制度改革随着全球化的趋势,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

财政部门应当积极推动金融开放和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加强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的控制和避免,从源头上控制金融风险。

发挥财政投资功能财政部门还可以通过财政投资的方式,降低金融风险的发生。

在缓解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通过政府引导基金、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方式,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金融市场,辅助金融机构解决资金问题,维持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同时,规范政府行为,推进财政投资能够注重中长期价值的投资,避免过度投机,降低金融风险。

总结财政部门是国家针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主要组织部门,采取有效的财政措施,将有助于降低金融风险和保护金融市场的秩序。

金融风险分析及其财政应对措施

金融风险分析及其财政应对措施

金融风险分析及其财政应对措施【摘要】金融风险分析是金融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主要从金融风险的定义、分类、分析方法、财政应对措施和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深入研究金融风险,能够帮助财政部门更好地应对风险事件,保障经济稳定发展。

文章还强调了金融风险分析及其财政应对措施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国际经济的变化,金融风险管理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需要不断更新应对措施,以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金融风险、财政应对、分析方法、案例分析、重要性、发展趋势、展望未来1. 引言1.1 金融风险分析及其财政应对措施金融风险分析是指对金融市场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和分析,以帮助金融机构及投资者更好地应对风险。

财政应对措施是指针对金融风险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防范和化解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等。

金融风险分析及其财政应对措施是金融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议题,对于保障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金融市场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深入剖析和准确评估,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及投资者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风险,从而降低损失、提高收益。

财政应对措施是在金融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通过科学的财政政策、风险管理措施以及监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稳定。

同时也为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提供了一种规范化的风险管理方式,提高了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金融风险分析及其财政应对措施不仅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加重视金融风险分析及财政应对措施的研究和实践,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风险,促进金融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2. 正文2.1 金融风险的定义金融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开展金融活动时面临的潜在损失可能性。

这种损失可能来自市场、信用、操作、流动性等方面。

财政措施和金融措施

财政措施和金融措施

财政措施和金融措施1. 背景财政措施和金融措施是指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应对经济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财政措施主要包括调整税收政策、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以及制定财政规划等,旨在通过有效管理财政收入和支出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

金融措施则主要包括货币政策、利率调整、信贷政策等,通过调整金融领域的政策来引导经济运行。

2. 财政措施2.1 调整税收政策调整税收政策是财政措施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降低税收负担、减免税收优惠和创造税收环境等手段,可以刺激市场活动,提高消费水平和投资意愿,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征收力度,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并实现财富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2.2 政府支出调控政府支出是财政措施中的另一个关键方面。

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医疗等领域的投入,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并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谨慎管理支出,避免财政赤字过大,以免对经济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2.3 制定财政规划财政规划是财政措施中的基础性工作。

通过制定合理的财政预算和规划,政府可以将资源配置和支出计划合理化,提高财政管理效率,确保政府的财政运作符合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

财政规划还可以为国家长远发展提供指导,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稳定。

3. 金融措施3.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金融措施中的核心环节。

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中央银行可以对经济进行调控,影响货币市场和整体经济环境。

例如,通过降低利率,中央银行可以提供更多的流动性,鼓励借贷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相反,通过提高利率,中央银行可以抑制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维护经济的稳定。

3.2 利率调整利率是金融领域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通过调整利率,可以直接影响到市场的借贷成本和投资回报率。

当经济增长需要刺激时,中央银行可以降低利率,促进信贷流动,增加投资和消费。

当经济过热或通胀压力上升时,中央银行可以提高利率,收紧信贷环境,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

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方面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

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方面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

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方面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为了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财政金融支持政策。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这一主题进行全面评估,并展开探讨。

一、政策解读1. 财政支持政策:地方债务风险防范需要财政部门的支持。

财政部将加大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监测力度,并在必要时提供财政拨款支持,以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2. 金融支持政策:金融机构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金融机构需要积极参与地方债务的融资工作,同时加强对债务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监测。

二、政策落实1. 多层次、多渠道融资:政策落实中,要求地方政府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方式来满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需要,并确保融资结构合理、风险可控。

2. 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政策还要求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地方债务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监测,防止资金流入高风险项目,同时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融资支持力度。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财政部门和金融机构都要积极参与其中,通过提供财政支持和加强监管来共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另外,地方政府也要在融资方面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确保融资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可控性。

总结回顾本文从政策解读、政策落实、个人观点和理解等几个方面对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方面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展开了深入探讨。

财政部门和金融机构在政策落实中都需要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以保障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深刻理解了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方面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对政策的落实和个人在其中的作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希望这些观点和理解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地方债务风险也逐渐凸显。

随着宏观政策转向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浅谈金融风险向财政转化的防范对策

浅谈金融风险向财政转化的防范对策

浅谈金融风险向财政转化的防范对策引言金融风险是指在金融运作过程中可能遭受的各种不确定性和潜在损失。

金融风险不仅对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产生影响,也对财政部门造成潜在负担。

一旦金融风险向财政转化,将对国家财政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

因此,制定和执行有效的防范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风险向财政转化的原因金融风险向财政转化主要有两个原因: 1. 金融体系中的金融机构出现严重危机导致其无法承担相关风险,需要财政部门提供救助资金。

2. 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导致财政收入减少,财政部门需要增加支出来稳定经济。

防范对策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向财政转化,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防范对策:1. 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

财政部门应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确保金融机构的合规运作。

此外,还应加强对市场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

2. 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建立风险评估模型、设立风险备用金等。

通过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可以减少金融机构发生风险的概率,降低金融风险向财政转化的可能性。

3. 加强财政预算管理财政部门应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并维持财政的稳定。

特别是在经济增长周期中,需要合理规划财政预算,避免财政过度扩张,从而降低金融风险向财政转化的风险。

4. 加强金融风险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公开和透明的金融信息能够提高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意识,并促使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因此,财政部门应加强金融风险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使市场参与者能够全面了解风险状况,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5. 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金融风险是全球性的问题,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共同应对金融风险。

国际金融组织和跨国金融机构应加强信息交流和合作,共同制定防范对策,降低金融风险向财政转化的风险。

结论金融风险向财政转化对国家财政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潜在影响。

论防范金融风险的财政措施

论防范金融风险的财政措施

论防范金融风险的财政措施1. 引言金融风险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增加,金融风险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严峻。

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财政部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范金融风险。

本文将探讨防范金融风险的财政措施,包括监管政策、风险预警、应急救助等方面。

2. 监管政策财政部门是金融市场监管的重要部门之一。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财政部门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

首先,财政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监管框架,包括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明确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其次,财政部门应加强监管机构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其执行监管职责的公正性和效果性。

最后,财政部门还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日常监管,包括监测资金流动、资本充足性、风险管理等方面。

3. 风险预警风险预警是及时发现和识别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

财政部门应与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和其他相关部门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财政部门还应建立风险预警模型,通过对市场、经济和金融数据的监测和分析,提前预警可能存在的风险。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财政部门应及时采取措施,以减轻风险对金融市场和经济的影响。

4. 应急救助面对突发的金融风险事件,财政部门需要采取应急救助措施,以保护金融市场和经济的稳定。

首先,财政部门应建立应急救助基金,用于向受到金融风险影响较大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

其次,财政部门应加强危机管理能力的建设,包括加强危机处理能力、提高应对危机的决策能力等。

最后,财政部门还应建立和完善金融风险应急预案,明确各方的责任和行动方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事件。

5. 风险防控体系为了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财政部门应建立健全的风险防控体系。

这包括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建立风险评估和监测制度,完善风险报告和反馈机制等。

同时,财政部门还应加强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宏观调控,积极引导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金融风险的发生和传播。

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方面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

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方面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

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方面的财政金融支持
政策
近年来,随着地方债务规模的不断增加,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已经成为当前财政金融工作的重要任务。

为了保障地方债务的健康发展,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财政金融支持政策,旨在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地方债务的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地方债务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定期披露地方债务情况、加强对债务使用的审计监督等方式,实现对地方债务问题的及时发现和预警,避免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其次,政府加大对地方债务的支持力度。

为了缓解地方债务偿还压力,各级政府通过发行专项债券和提供贴息政策等方式,为地方政府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还鼓励地方政府积极开展债务置换和债务重组等工作,通过优化债务结构,减轻债务负担。

另外,政府还加强了地方债务信息公开透明度。

建立地方债务信息公开平台,向社会公开地方债务相关信息,提高债务透明度,为投资者、市场监管机构和公众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有利于市场的自律和有效监管。

此外,政府还进一步完善了地方债务风险处置机制。

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处置地方债务风险,加强对地方债务违约风险的研究和预判,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地方债务风险对金融体系的冲击。

总之,面对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任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财政金融支持政策,旨在加强对地方债务的监管,提供适当的支持,增加信息透明度,并完善风险处置机制。

这些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保障地方债务的健康发展,维护经济的稳定运行。

财政金融风险防范工作总结

财政金融风险防范工作总结

财政金融风险防范工作总结
财政金融风险是指在金融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财政金融风险防范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总结。

首先,加强风险识别和评估。

对于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我们需要及时进行识
别和评估,包括对市场变化、信用状况、流动性等方面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确保对潜在风险有清晰的认识。

其次,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

在识别和评估风险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建立
起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建立风险管理部门和团队,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

再次,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管。

内部控制和监管是防范财政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需要加强对各项财务活动的监管和控制,确保各项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最后,加强风险教育和培训。

对于全体员工来说,风险教育和培训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加强对员工的风险意识培养和风险管理知识的传授,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在工作中做到风险防范。

总之,财政金融风险防范工作需要我们在识别和评估风险、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管、加强风险教育和培训等方面做好工作。

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有效地防范各种风险,确保财政金融活动的安全和稳定。

金融风险财政化问题及对策

金融风险财政化问题及对策

金融风险财政化问题及对策On February 12, 2022, investing in oneself is the best way.我国金融风险财政化问题及对策简介:潜在债务是我国财政风险的主要来源,而在整个潜在债务链条中,金融业又占了绝大比重,所以控制金融风险就成了防范和化解我国财政风险的重要一环.作为当前处理金融风险问题的特殊模式,金融风险财政化不仅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期对政府职能的一项客观要求,也是现行财政金融管理体制下的一种制度安排;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一事一议”的金融风险化解方式正逐渐暴露出其体制性缺陷和不尽合理的地方,存在着诸如“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以及地方“倒逼”中央财政等问题;因此,如何借鉴国际相关经验,构建相关法律框架,建立潜在债务风险监控体系,进而弥补我国金融风险财政化运作模式之不足是本文的分析重点;改革开放20年来,投资一直是使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巨大引擎,而此引擎的动力源却又来自于财政与金融;在为国民经济发展“输血”、“供氧”的同时,财政与金融又因边界不清、职能模糊、体制摩擦等问题而给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带来了极大的系统性风险;尤其是在加入WTO后,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全球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将会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等途径传人中国,这不仅增添了国家财政金融政策的执行难度,也使国民经济运行环境变得日趋复杂;一般情况下,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生作用,外来风险能否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还需视我国经济运行体系是否健康、安全而定;因此,理清我国财政风险的主要来源,以及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防范和化解国家宏观经济风险的前提与条件;一、引言:由理论界对我国财政危机问题争论引发的思考对于我国是否存在财政危机这一问题,目前国内外理论界有着不同的观点和解释;按照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可将这些观点大致分为3类:一是存在论,二是不存在论,三是局部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童振源博士的“存在论”认为,中国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其主要论据有:中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不断下降;中国财政负担沉重,隐性支出严重;积极财政政策对财政危机起了推波助澜作用;中央财政扩大收入有严重障碍,等等;该观点主要是从目前我国财政境况窘迫、隐性负债规模巨大等方面分析问题的,因其角度是静态的,所以得出了当前我国财政问题十分严重的结论;而以国内学者余永定为代表的“不存在论”则认为,我国目前并无财政危机之实;事实上,一直居高不下的国民储蓄率,为政府国债的顺利发行提供了债源上的保障;而且,近几年来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也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而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支持了财政收支状况的改善;只要财政可持续性的内外部条件能够保持动态均衡,财政危机就不会发生;我国持续多年的快速经济增长,不仅为我们逐步化解财政风险赢得了时间,也为我们化解财政风险提供了物质基础;该观点主要是从财政的可持续性来分析问题的,所以得出我国目前不存在财政危机的结论;以赵晓为代表的“局部论”认为,即使在总体上可以证明我国不存在财政危机,但也不能排除爆发局部、地区性财政危机的可能;由于研究问题的出发点、角度、假设前提不同,所以观点的相左或不同并不奇怪;但他们都从各自的角度看到了我国财政领域存在的问题,这对我们更加全面地研究财政风险问题提供厂借鉴意义;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财政活动主体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的特殊性,政府债务是否会恶化到危机的程度,还得视具体情况而定;因为政府除了可以通过增收节支、扩大举债规模等来缓解财政困境之外,往往还可以通过加快印钞机转速来解决债务问题;因此,从管理和效率的角度出发,在源头上搞清引发财政风险危机的主要原因,要比危机爆发后,再“开处方”更有实际意义;二、财政风险的涵义及主要来源一财政风险的涵义及分类所谓财政风险就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政府债务均衡状态遭受破坏的可能性;目前,我国财政体制正逐步从“吃饭”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与传统意义上的财政风险相比较,现代财政风险或公共财政风险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前者的研究,主要涉及财政赤字、国债规模、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等问题,而对后者的研究,除了要涵盖以上几个方面外,还要涉及公共财政体制下政府职能的方方面面;凡是涉及体制转轨过程中的社会、政治、经济矛盾,都需囊括到现代财政风险的研究之中;借助世界银行提出的政府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概念,可将我国的总体债务划分为四大类:直接显性债务、直接隐性债务、或有显性债务、或有隐性债务等;直接显性债务是任何情况下政府都要承担的债务,不以任何事件的发生为条件;由于直接显性债务的可控性,与之相对应的直接财政风险也是可控制的;直接隐性债务、或有显性债务、或有隐性债务下面将三者简称潜在债务是政府的条件债务,它是否构成政府的现时义务,还要以条件是否发生及政府是否会最终确认为前提;又由于它们大多是由准财政行为或非财政行为引发的,有着很强的不确定性,所以很难对其进行量化和估计,因此与之相对应的财政风险具有可测性差、可控性低等特征;二我国财政风险的主要来源从以上的分析可知,我国财政风险是由直接显性债务和潜在债务均衡状态遭到破坏而引起的,根据中国人民大学陈共教授2003年4月所完成的一项科研课题结果表明:由直接显性债务和潜在债务组成的国家综合负债水平约占DDP的115%-118%,而其中潜在债务又约占CDP的90%左右…,可见潜在债务构成了我国财政风险的主要来源;财政风险范畴的大小与财政运行体制有着极大的关系;我国目前的财政体制,既非过去那种包打天下的统收统支的计划财政,也非严格意义上的公共财政;由于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常常出现政府管理职能缺位、越位、错位的现象;根据我国现行财政活动所涉猎的范围看,各级政府不仅生产“公共晶”,同时还生产着大量的“非公共品”;从表现形式上看,潜在债务主要包括:部分外债主要是指“巧借”、“巧还”没有登记的外债、处理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所形成的或有债务、社会保障资金缺口所形成的债务、国家政策性银行及其它公共部门发行债券所形成的债务、国债投资项目配套资金形成的或有债务、国有企业亏损所形成的债务、对供销系统及农村合作基金组织援助所形成的或有债务,以及由地方层级所形成的隐性与或有负债等主要包括地方政府乱担保、乱集资,地方金融机构支付缺口与金融机构关闭、重组所引起的隐性和或有负债等;从整体来看,外债、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社会养老保障欠款是我国隐性和或有债务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体制转型期,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部门到企业,由各种债务所组成的链条之所以能够延伸下去并没有断裂,就在于金融在时刻给这个债务链“供氧”;为了保证不因债务链条断裂而产生危机,金融体系尤其是国有金融机构自愿或不自愿的首先担起了“救火队”的角色,通过进一步“输血”以保障原有债权、债务关系的正常维持;只有到了金融无血可输或不愿输血时,财政才作为最后的兜底买单人出场;在我国,绝大部分经济风险包括各类改革成本先是通过金融领域集小,然后再通过财政显性化;所以有人说,在中国金融风险就是财政风险,有一定的道理;三我国财政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引发风险主体不同,财政风险的表现形式也不同;根据我国现实情况,财政风险可以分为:大类:一类是由财政活动引起的风险,这是严格意义上的财政风险,主要表现为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远大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政府债务规模不断膨胀等;第二类是由国有金融机构的准财政活动引起的风险,这类风险虽然首先表现为金融风险,但因国有金融机构的出资人是财政,它们也常常行使部分财政职能,金融风险最终还是要转化为财政风险;第三类就是由非财政活动引起的社会经济风险包括金融机构因利己行为而引发的金融风险;尽管这类风险初看与财政风险无关,但由于在社会经济转型期,弱化的计划与扭曲的市场并存,有关约束制度处于真空状态,使一些权力得到扩张的地方、部门以及经济组织在追逐自身利益时,既有可能摆脱原有计划手段的管束,又有可能逃脱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市场制度的约束,为了社会的稳定,国家往往不得不背负起它们造成的某些不良后果,所以这类风险最终还是会转化为财政风险的;本文主要围绕后两类情况研究金融风险的转化问题;三、金融风险财政化的主要途径及成因分析一我国金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家“簿记”机关的银行,长期在金融领域是“一花独放”,直到改革开放初期依然如此,虽然当时还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但其业务范围很小,所以当时的金融业很难算得卜是现代意义上的金融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代金融业的主体框架已经搭建完毕,从监管机构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到经营主体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财务公司等再到金融市场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基金市场等均已到位;我国金融业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发展质量问题;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后,为了“跑马圈地”、“抢滩布点”,各金融机构已无暇“精耕细作”,原来不良资产存量问题未及解决,新的增量资产问题又出现了;除此之外,还有诸如:监管法律不健全、不完善;经营主体违法、违规现象严重;缺乏开放条件下金融业管理经验;金融市场结构不完善、流动性差等问题,这些问题也都在累积着金融风险;虽然证券等直接融资方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其比重还很小,融资渠道仍以银行为主,所以金融业的主要问题都集中在银行业上,而银行业的问题又主要集中在它的不良资产上;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我们第一次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危机给所在国带来的严重后果:国际资本外逃、货币贬值、金融机构倒闭、国际收支严重恶化、资产大幅缩水等;我国之所以躲避过了这次金融危机,其主要原因是我国资本项目还没有开放,受国际资本冲击小;虽然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出现过货币危机或大面积的银行倒闭事件,也没有出现系统性支付危机,但并不能说明我国不存在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而恰恰相反,我国金融业目前蕴藏着巨大的风险;作为存、贷款均,占全部金融机构60%以上的工、农、中、建4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构成了我国金融业的主力军,它们目前的资产质量状况尤为令人担忧,其经营与管理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问题;1.不良贷款比例过高;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到底有多少,一直众说纷纭,并出现了官方和非官方之间、非官方之间估计数字不一致的情况;目前,人们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占其整个贷款余额比例的估计数从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几十不等,但大多研究者的估计数均在20%~30%之间,其绝对值应数以万亿计是没有争议的;不管这一比例的准确数字是多少,它肯定已经远远超过了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贷款相关比例的要求;根据该协议,不良资产占贷款余额的比重不能超过15%,其中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帐贷款的比重分别为8%、5%、2%;如果按此要求去比照,恐怕没有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符合相关要求;2.资本金严重不足;资本充足率低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遇到的又一个“软肋”;根据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的要求,目前四大行还没能完全达标;3.盈利能力差;多年来,国有银行历史包袱沉重,盈利能力不强且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经过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国有银行部分不良资产、实施国有企业三年脱困、降低营业税率等措施后,四大行的盈利水平才略有回升;考虑到四大行人员包袱大、新的不良贷款的产生、应收未收利息不断增加、贷款收益率不断下降,以及分支机构亏损大等综合因素,它们的盈利能力依然不容乐观;。

浅谈金融风险向财政转化的防范对策

浅谈金融风险向财政转化的防范对策

浅谈金融风险向财政转化的防范对策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风险也愈发凸显。

面对金融风险的挑战,财政部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将金融风险向财政进行转化,以确保国家财政和经济的稳定运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金融风险向财政转化的意义金融风险是指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投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种类型。

一旦金融风险爆发,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就会面临损失,这也会间接地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因此,将金融风险转化为财政收入是一种有效的风险规避手段,可以降低金融行业的风险,保障财政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

二、金融风险向财政转化的方式1.建立金融风险准备金制度建立金融风险准备金制度是一种常见的金融风险转化方式。

该制度要求金融机构把部分资金留作准备金,用于应对金融市场可能出现的风险。

当金融机构面临风险时,可以使用准备金进行风险缓冲,从而降低风险对财政造成的影响。

2.换股收购和并购换股收购和并购是一种将金融风险转化为股权的方式。

通过换股或收购其他公司的股份,可以将金融风险转化为企业风险,从而降低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此外,通过并购可以实现公司的规模扩大和利润增加,对企业进行整合和重组,进一步降低财政风险。

3.处理不良资产处理不良资产是一种将金融风险转化为资产的方式,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不良资产的风险,回收资产,从而保障财政稳定。

在处理不良资产时,需要财政部门与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及其他相关部门紧密合作,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不良资产的处置。

三、财政部门如何有效进行风险转化财政部门在进行风险转化时,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的变化和风险情况,同时正确预估将金融风险转化为财政收入的可能性和额度。

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稳妥地处理金融风险,防范风险的转移和滋生。

财政部门还需要与金融机构加强沟通和协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合力打造金融安全和财政稳定的核心区域。

四、结论金融风险向财政转化是一种有效的风险规避方式,对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保障财政安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如何应对金融不稳定对经济发展的风险

如何应对金融不稳定对经济发展的风险

如何应对金融不稳定对经济发展的风险金融不稳定是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挑战之一,它可能导致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和市场信心崩溃。

针对金融不稳定对经济发展的风险,政府、企业和个人都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

本文将探讨如何应对金融不稳定对经济发展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制度为了稳定金融市场,政府应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制度。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确保它们遵守相关法规,不进行不当交易和风险投机行为。

其次,要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对金融市场的风险进行及时监测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金融市场的信息披露力度,提高市场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二、加强财政政策的调控在金融不稳定时期,财政政策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政府应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财政政策,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稳定经济发展。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减税和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市场信心。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控制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来维护财政稳定,避免财政危机对经济的冲击。

三、推动结构性改革金融不稳定时期,结构性改革是应对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

政府应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提高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首先,政府可以加大对创新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支持,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其次,政府可以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增强劳动力市场的适应能力。

此外,政府还应推动减少行业垄断,促进市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四、加强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在金融不稳定时期,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加强对金融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管理。

首先,政府应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和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

其次,企业和个人应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合理规划和分散投资,避免将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此外,政府和企业还应制定应急预案,提前做好应对不稳定因素的准备工作,确保经济的平稳运行。

综上所述,金融不稳定对经济发展的风险是不容忽视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制度、加强财政政策的调控、推动结构性改革和加强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来应对这些风险。

金融风险分析及其财政应对措施

金融风险分析及其财政应对措施

金融风险分析及其财政应对措施一、金融风险增大的原因1、经济增长速度快,结构体制不完善。

从金融发展至今来看,70年代开始,东南亚的国家经济相继发展,其增长速度相当快。

正是由于这种经济发展速度太快,导致经济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出现资源效益不佳的状况。

这些国家看重的只是经济的发展,却忽略了完善经济结构,因此在发展中没有及时解决结构问题导致风险出现。

2、银行呆账坏账严重。

在过去经济发展的几十年里,高速增长的经济使得东南亚各国的房地产价格暴增,这种价格的暴涨恰恰就吸引了各个银行向房地产大量的投资,进而导致银行存在很多呆账坏账,这些呆账坏账的增加也就严重影响了东南亚各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在金融风险来临以前某些金融机构竞相倒闭破产。

3、发达经济国家导致的金融动荡。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日本股市复苏,美元持续走强,这两者的发生使得一部分原本已经流入东南亚的外资全部撤离,这些外资的撤离给东南亚国家的货币造成了强大的压力。

这种形势下,发达国家的巨资流动便掀起了空前的金融动荡。

4、国际间的金融危机具有广泛和巨大的影响。

由于金融危机的发生,各个国家的处理方式手段不同,对其国家的金融的负面影响程度不同。

而我国之所以影响程度较低是因为,当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我国政府调控和管理得当。

二、我国金融风险的特征1、隐蔽性。

基于我国的国情,在我国,大多数金融业的倒闭其预期的前兆风险是隐蔽存在的,不像西方国家,商业性银行如果经营不善就会直接面临破产、倒闭或者被兼并的风险,其承担风险的主体是很明确的。

金融业不同于别的行业,在我国金融业的自有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非常小,其特殊地位也明显可见,这种情形下,我们国家的金融业不管经营的有多差,也不会存在风险自担的问题。

金融风险的隐蔽性存在,使得我国的金融行业不得不更加稳步发展,因此,我国应该针对我们国家这种金融风险的隐蔽性实施更加完善的金融制度。

2、累积性。

金融风险的存在总是相对而言的,一旦一方发生损失,那么必定有一方盈利,这就是说金融风险并不是针对于某一方面而存在的。

我国防范金融危机的措施

我国防范金融危机的措施

有关我国“防范金融危机”的措施
有关我国“防范金融危机”的措施如下:
1.强化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防范金融危机的首要措施。

我国通过建立监管机构、制定
监管政策和法规,确保金融机构的合规和风险把控。

这包括加强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建立健全的法规和政策框架,以及对金融机构进行全面监管等。

2.加强金融风险管理:金融机构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强调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
对能力。

我国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并控制潜在风险,同时采取合理的风险分散化策略,降低金融系统的整体风险水平。

3.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我国通过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扩
大投资与消费,降低房价,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灾区重建、“三农”、中小企业等贷款,促进对外贸易,增加出口退税,人民币升值等措施,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4.改善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我国通过改善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提高金融机构的稳健
性和抗风险能力。

这包括提高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推进金融创新和改革等。

5.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我国积极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亚洲有关国家的援助,与其他
国家共同应对金融危机。

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金融合作和协调,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财政局风险防范措施

财政局风险防范措施

财政局风险防范措施财政局风险防范措施随着经济的进展和全球化的进程,财政风险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一大挑战。

在此背景下,加强财政局的风险防范措施具有重点意义。

本文将探讨财政局风险防范的策略和措施,并提出实在建议。

一、财政风险的定义及类型1. 定义财政风险是指财政收支情形的变化,可能对财政政策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的实际或潜在的经济、政治、社会及管理风险。

2. 类型(1)资金流动风险:指财政金融资产及负债的资金流出与回收的风险,包括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

(2)信用风险:指因债务人不能偿还债务而导致的损失风险。

(3)市场风险:指由于市场波动和价格变动等因素导致的损失风险。

(4)管理风险:指由于内部管理不善、制度漏洞和行为不端等因素导致的损失风险。

二、财政局风险防范策略1.提高财政局的基本素养财政局作为全球紧要机构,应当始终坚持自身职责,不断提升财政业务的专业、精密和高效。

2.完善生物安全银行制度建立健全生物安全银行机制,对收入支出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管,确保相关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

3.强化风险监测和分析紧密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政策变化、行业动态和金融市场情况,适时进行风险监测和分析,发觉和解决风险问题。

4.适应和引领市场进展捉住市场机遇,积极参加市场竞争,发挥财政业务优势,推动财政局业务拓展和改革。

5.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强化风险防范意识,规范操作程序,确保财政金融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安全性。

三、财政局风险防范的实在措施1. 风险分类、评估和预警机制财政局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建立相应的分级分类、评估和预警机制,适时把握风险情况,实行相应的应对措施。

2. 金融监管机制加强对财政金融活动的监管,建立健全财政金融市场的监管机制,强化风险防范工作。

3.风险防范技术手段采纳现代科技手段,提升财政局的风险防范本领。

如人脸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智能监控技术等,以防范信息泄露和恶意攻击。

4. 财政业务风险管理对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放缓,开支增长速度快,与高度服务式经济进展速度不匹配的现状。

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实施方案

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实施方案

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实施方案一、加强风险预警和监测机制建立健全财政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评估潜在的财政风险,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同时,加强对财政收支、资金运用等方面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化解。

二、严格财政管理制度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建立健全的财政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规范各项财政支出,防止财政资金的滥用和挥霍现象的发生。

同时,加强对政府债务的管理,确保债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三、加强政府预算管理完善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严格执行预算法律法规,加强对政府预算的监督和审计,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防止因预算执行不当而导致的财政风险。

四、加强对金融领域的监管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对财政的影响。

同时,加强对金融产品和金融交易的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防止金融风险对财政造成不利影响。

五、提高财政风险应对能力加强财政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能力建设,提高应对财政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财政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类财政风险。

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财政合作,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财政风险,保障国家财政安全和经济稳定。

七、加强风险防范宣传教育加强对财政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财政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共同维护国家财政安全和经济稳定。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财政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工作,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确保国家财政安全和经济稳定。

希望通过本实施方案的贯彻执行,能够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财政防范金融风险应急预案

财政防范金融风险应急预案

一、前言为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障财政资金安全,维护经济金融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金融风险防范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各级财政部门及其所属单位,以及参与财政金融风险防范的相关部门和机构。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一)成立财政金融风险防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督促落实财政金融风险防范工作。

组长:财政局局长副组长:副局长成员: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财政风险防控科,负责具体实施和协调相关工作。

主任:财政风险防控科科长成员:各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四、应急预案启动条件(一)金融机构发生重大风险事件,可能对本地区财政资金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二)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发现重大违规操作、诈骗等风险隐患。

(三)经济金融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对财政资金安全造成影响。

(四)其他需要启动应急预案的情况。

五、应急处置措施(一)信息报告1. 发现风险隐患后,相关单位应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2. 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并根据情况启动应急预案。

(二)应急处置1. 立即成立应急处置小组,负责具体实施风险化解工作。

2. 采取以下措施:(1)冻结相关资金,防止资金流失。

(2)对违规操作、诈骗等行为进行追责。

(3)协助金融机构开展风险化解工作。

(4)加强风险监测,密切关注风险变化。

(5)加强沟通协调,及时上报风险化解进展情况。

(三)风险化解1. 对已发生风险事件,采取以下措施:(1)积极配合金融机构进行风险化解。

(2)根据需要,申请财政资金支持。

(3)对违规操作、诈骗等行为进行追责。

2. 对潜在风险,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风险预警,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2)督促相关单位加强风险防控。

(3)对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六、应急响应等级根据风险程度,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一)一级响应:针对重大风险事件,启动本预案。

财政金融办工作风险防控措施

财政金融办工作风险防控措施

财政金融办工作风险防控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在开展财政金融工作时,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案,避免风险扩大化。

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规范业务操作,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确保各项制度和流程得到有效执行。

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业务能力和风险意识,增强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能力。

强化信息安全意识: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确保财政金融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建立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和风险,建立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责任人,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风险。

定期开展风险排查:定期对财政金融工作进行全面的风险排查,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和防范。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积极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作,共同应对财政金融领域的风险和挑战,形成合力,提高整体防控效果。

总之,财政金融办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工作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加强风险防控和管理,确保财政金融工作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财政金融风险防范工作总结

财政金融风险防范工作总结

财政金融风险防范工作总结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财政金融风险也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不断加强监管和管理,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对财政金融风险防范工作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工作。

首先,要加强对财政金融市场的监管和监测。

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测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化解潜在的风险。

同时,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确保其合规经营,防止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

其次,要加强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监管和管理。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各种新型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层出不穷,给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风险。

因此,需要加强对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审批和监管,防范各种金融风险的发生。

再次,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

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中的主体,其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因此,金融机构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提高风险识别和化解能力,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国金融风险。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之间的金融风险也日益相互关联。

因此,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国金融风险,共同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总之,财政金融风险防范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管理,化解各种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建立一个更加安全和稳定的金融市场,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国金融风险的各种表现从我国以下金融风险的表现中就可以看出,有许多问题与财政有关。

1.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比例过高我国的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逾期、呆滞和呆账贷款之和)的比例较高,这是我国金融风险的首要特征。

2.金融机构资本金严重不足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四大商业银行)1998年末的资本充足率大约是4%—6%,远达不到8%的国际标准,信托投资公司、城乡信用社的资本充足率更低。

一些金融机构更是资本金不实,如借款注资、虚假增资、股东贷款返还资本、虚假股东等等。

3.金融信息失真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财务会计、统计数据失真,金融机构的账外账和虚假报表较多,信息透明度不够等现象,这是很大的风险隐患。

4.部分金融机构挂账甚至亏损这当中以信托投资公司、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为甚。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帐面盈利水平也在下降,如果把呆账全部冲掉,利润就更少了。

实际上,部分金融机构的亏损已经吃掉了相当部分的存款,这很危险的。

5.部分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危机从法人机构看,主要是部分地区的信托投资公司、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

另外,一些金融机构的汇款不能按时支付,压票、压单严重。

6.隐蔽外债数量大从外债统计上看,我国的外债数量、期限结构、偿债率等指标都不错。

但有相当部分外债没有进入统计,例如,有些投资名义上是外商直接投资,但实际中,地方政府或部门(项目单位)却许诺每年给予固定收益率并在若干年后还本金。

此外还有未经批准的信托投资公司国外借款、非居民在境内的人民币存款和有价证券、以对外贸易支付名义的境外融资等。

7.某些债券不能按期兑付1995年以前发行的地方企业债券在这两年已经逐步进入偿还期,在一些城市出现了企业无力兑付债券的情况。

另外,某些国债代保管单不能兑付,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信托投资公司和证券公司的证券营业部,以及一些财政部门办的国债服务部。

这些机构利用国债代保管单的形式吸收了个人存款,但资金并没有购买国债,而是用于贷款、炒房地产和股票,结果导致到期兑付不了。

[!--empirenews.page--]8.一些地方的证券交易中心在柜台交易股权类凭证,引起混乱这些所谓的“场外”股票交易在上市公司、市场监管、资金清算、证券托管等方面都不规范,容易引起内幕交易和价格操纵。

9.其他问题与风险这包括:第一,农村合作基金会问题严重。

目前正在清理整顿之中,局部地区已出现支付危机。

第二,非金融企事业单位乱集资、乱发各种债务凭证和乱办金融业务,引起兑付风险。

第三,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挪用股民保证金从事股票自营和房地产投资引起支付风险。

第四,大量金融诈骗犯罪以及账外账等金融机构内部违法行为引起的风险。

第五,政策性银行的亏损和不良贷款较多。

例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中,粮食企业挂账;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可能没有充足还款能力。

二、防范金融风险的财政性措施近两年以来,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积极的对策,其中财政性措施引人注目,主要有:(1)1998年上半年以来,商业银行和其持股的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脱钩,其股权采取无偿划拨的方式。

(2)1998年开始在广东实行新的贷款资产分类方法,由原来的“一逾两呆”改为五项分类法,对不良贷款资产的定义由期限原则改为(3)偿还性原则。

这一方式于1999年下半年在全国推广,这对未来中央财政收入是有影响的。

1998年3月,财政部发行特种国债2700亿元,用来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本金。

(4)1997 年开始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呆账冲销。

1997年冲销了300亿元,1998年冲销了400亿元。

与此同时改革了提取和冲销银行呆账准备金的方法。

(5)1998年开始,将商业银行应收未收利息的计收年限,由原来的两年改为一年。

这意味着,贷款逾期一年以后,其应收未收利息不计入商业银行营业税税基。

(6)对农业发展银行逾期贷款的利息,由地方政府财政从1998年起在10年内偿还。

(7)财政部已经禁止发行任何形式的国债代保管单,并开始清理财政部门的国债服务部。

目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财政措施还有:金融机构的营业税税率8 %可否降低,贷款应收未收利息的核算年限可否进一步减少为6个月,以贷款余额1%计算的呆账准备金制度可否改进,如依据五项贷款资产分类法建立特别准备金,提高呆账准备金比例,再增加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或采取其他增资办法。

[!--empirenews.page--]三、金融机构重组方面的财政性措施有关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方面的金融监管,是目前我国金融监管中最难的问题,而难点就在于偿付资金的来源。

这几年我国在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方面的案例有:中银信托整顿(1995年,先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责令停业整顿,1年后由广东发展银行收购其债务和分支机构),中农信公司关闭(1997年1月关闭,由中国建设银行托管其债权债务和分支机构),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合并(1996年,合并新设),光大国际信托公司转让(1996年,债权转股权),永安保险公司重组(1996年,人民银行托管、重组,增资扩股),海口的33家城市信用社被收购(1997年,关闭并由海南发展银行收购并承付债务),中创信托投资公司关闭(1998年1月关闭,人民银行托管,正在清算中),海南发展银行关闭(1998年1月关闭,中国工商银行托管,正在清算中),君安证券公司合并(1998年内部整顿和合并,与国泰证券公司合并),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破产(1998年10月关闭,1999年1月进入破产程序),中国投资银行收购(1999年2月由国家开发银行收购,1999年3月其分支机构由光大银行收购)。

其他的还有,广西北海的城市信用社关闭、广东恩平县的农村信用社重组等等。

从各国的实际情况看,金融机构和银行的重组都需要财政予以支持。

典型有:80年代末,美国国会拨款1300 亿美元给重组信托公司(RTC),解决了800多家储蓄贷款机构在破产关闭后的债务偿还问题;日本政府计划在近3年出资3200亿美元解决银行业的重组,主要用于冲销坏账,注资有问题商业银行和扩大存款保险;1997年以来,韩国、印尼、泰国在解决银行破产、冲销坏账方面也动用了大量预算资金。

从过去几年看,我国在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或重组方面采取的财政性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注资(再资本化)1998年3月,中国财政部发行了2700亿特别国债,用于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这一次30年期的国债也是由这四家商业银行购买的。

因为当时存款准备金率由13%降到8%,商业银行正好用这笔资金购买国债。

地方政府在地方性信托投资公司、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的增资扩股中也注入一部分资本金,以缓解支付困难,但数量非常小。

2.债权转股权1996年10月,中国光大信托投资公司不能支付到期债务,而其中最大的债权人是一家国有石油公司和两家国有商业银行。

于是,中央银行就决定把这些债权转为股权,约[!--empirenews.page--]50亿元人民币,从而避免了这家信托公司的倒闭。

实际上,信托投资公司在未来3年也不会有收益,这种做法使债权人蒙受了损失。

因为这两家商业银行和石油公司都是中央财政独资的,这一损失也是中央财政的损失。

3.中央银行贷款损失在处理金融机构关闭、破产,或者为了化解金融机构的支付危机中,中央银行往往要损失部分过去的老贷款或增加新贷款支持。

这是我国处理金融机构重组的一个特点,因为要财政(特别是地方财政)出钱十分困难,要中央银行出钱相对容易,但实际上这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中央银行借款的损失实际上属于中央财政资助(下面还要分析)。

4.地方财政的支持地方财政的支持形式多样,主要有:(1 )在地方金融机构破产后出钱偿付自然人的存款债务,例如广东省政府支付了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境内自然人存款。

(2 )动员地方国有企业注资有问题的金融机构,缓解支付危机。

(3 )对本地存在支付危机的金融机构予以税收减免。

(4)在农村基金会整理关闭后,由于没有足够资金偿付存款,乡政府同意延期支付,并同意存款者可以存单做抵押来上交款项。

(5 )某地方金融机构关闭后,为了保证资金偿付个人存款,地方政府不得不牺牲本地的单位存款,甚至财政性存款,有时还以其他优惠条件让本地企业收购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

(6 )地方财政偿还本地信托投资公司的部分外债。

5.中央财政的暗补例如,某国有商业银行在接受被关闭信托投资公司的资产债务后,减免该银行一定期限内应交的中央银行贷款利息,这实际上接受财政补贴;或者,某国有商业银行偿付了被关闭信托投资公司的外债后,该银行上交的利润减少了。

6.中央财政直接偿付中央财政偿付被关闭金融机构的外债,这些外债多为应付国际金融机构的主权债务。

四、资产管理公司的财政问题目前,国务院已经决定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处置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而且第一家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已经于1999年4月成立。

这是我国金融改革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大举措,但关键的问题仍然是财政问题,而且这次完全是中央财政问题。

无论资产管理公司(下称AMC)以何种方式处置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AMC最后会[!--empirenews.page--]有一块损失。

这一损失谁来补?怎么补?会对我国未来的财政产生多大影响?这些都十分重要的问题。

我们把可能的各种方式列举如下。

1.AMC发行金融债券,财政部担保该债券,国有商业银行购买此类债券假设该债券期限很长,AMC可能10年内不用兑付该债券,其利息(市场利率)由AMC支付不会有问题,因为每年不良资产处置中有收益,但10年后的兑付压力(实际是财政部的压力)很大。

2.财政部向国有商业银行发行特种债券债券筹集的资金用于AMC收购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其结果与是第一种方式相同,但利息由财政部支付,增加了每年的预算负担。

3.采取铸币税方式假设上述债券期限特别长(例如30—50年),发行后第二年,国有商业银行就可以把此类债券卖给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交易品种)。

再假设中央银行每年增加持有此类债券1000亿元,并因此吐出等量基础货币。

7—10年内这些债券会全部(或绝大部分)作为中央银行的资产。

AMC或财政部每年要支付利息,7—10年以后也主要是付给中央银行,压力不大。

这种方式的实质是:以铸币税(货币发行收入)来支付处置不良资产的损失,其代价是未来几年可能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

一般认为,目前我国处于负通货膨胀率时期,以这种方式处置的余地较大。

而且可以根据未来几年的物价变化,计算出每年中央银行可卖入的债券数量,也就是铸币税可以用来冲销不良贷款资产的数量。

4.国有商业银行把不良贷款资产(按面值)划给AMC的同时,在负债方也把欠中央银行的贷款(存量)划给AMC。

两者的数量不可能相同,因为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持有的中央银行贷款余额小于不良贷款,但因此可以减少AMC或财政部的债券发行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