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翻译十法
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10法
(五)1
①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2014年江
苏联考)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杀
问题 ——你能推断出“刑” 的意思吗? 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
——联想课文推断
(五)
②张苍罢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 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偏爱、偏私
②成益愕,急逐趁之 追逐
•
③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石》 ④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鸿》
考:敲打
•
过:责备
(五)1
①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 ②张苍罢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 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问题 ——你能推断出“刑” “私” 的意思吗? 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
禁止(古):禁令不颁发
如: 1.天下云集而响应(《过秦论》)
响应:回应 / 赞同,支持,追随
2.古之学者必有师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求学的人
3.吾从而师之
因果连词/从,跟从,追随;而,连词,且
4.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泛指武器,比喻战争/兵力
5.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需要/不一定
方法十:合体拆分法
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的辨识 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 义已发生变化,有的扩大或缩小了,有的已发生了转移,
四、实战演练
1、(2016高考全国课标卷1) · · · · · ·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 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 “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 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1、(2016高考全国课标卷1) · · · · · ·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 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 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 临,处之安乎?”
高考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
高考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4、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8、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
9、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10、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11、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12、且尔言过矣。
1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14、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1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1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7、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1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2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2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9、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晏子治东阿》30、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31、沛公曰:“孰与君少长?”3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34、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35、若属皆且为所虏。
3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3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38、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39、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陈情表》40、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4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段太尉逸事状》42、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43、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
44、段公,仁信大人也。
45、敢以状私于执事。
46、《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013年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总结教师 安乡一中 龚德国
2013年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总结一. 保留法保留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
保留特定的术语,如人名、历史地名、民族名、官职名、谥号、庙号、年号、特殊称谓、特殊的学术或专业术语、现在已经消失的事物等;另外,如度量衡等一些名称,既可保留,也可折合。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
3.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4.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5.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6.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7.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8.赵惠文...王五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9.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10.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11.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12.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二.补充法文言文省略某一词语(如介词“于”等)或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兼语)的现象很常见,翻译时根据语境要补出。
1.旦日,客从外来,与(之)坐谈……2.距洞百余步,有碑仆(于)道……3.人不知(我)而(我)不愠,(我)不亦君子乎?4.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5.果地震(于)陇西6.(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7.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8.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9.王曰:“(秦)取吾壁,不予我城,(我)奈何?” 10.问之.(那些耻笑别人学习的人)则口:“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11.鞣以(之)为轮。
12.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文言文翻译句子的口诀
古文译句难,技巧在心中。
一、识词义,明句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二、逐字逐句,不增不减,不换不调,准确翻译。
三、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灵活运用,语境为准。
四、句式对译,宾主一致,主语前置,语序不变。
五、古今异义,词义演变,了解历史,审慎翻译。
六、一词多义,辨析上下,上下文义,准确推断。
七、活用词语,语法分析,词性转换,恰当表达。
八、修辞手法,巧用现代,比喻夸张,形象生动。
九、省略虚词,补全句子,文意连贯,语义完整。
十、翻译准确,简洁明了,语言优美,文采飞扬。
口诀详述如下:一、识词义,明句意翻译古文,首先要认识词语,明白句子意思。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只有全面理解,才能准确翻译。
二、逐字逐句,不增不减翻译时,要逐字逐句进行,不增加不减少,保持原文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是翻译的基本方法,意译则是在直译的基础上,根据语境进行适当的调整。
灵活运用,语境为准。
四、句式对译,宾主一致翻译句子时,要使主语和宾语在译文中保持一致,确保句子结构完整。
五、古今异义,词义演变了解历史背景,把握词义演变,准确翻译古今异义词。
六、一词多义,辨析上下一词多义时,要根据上下文义进行准确推断,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七、活用词语,语法分析分析词性,理解活用规律,恰当表达。
八、修辞手法,巧用现代运用现代修辞手法,使译文形象生动,富有文采。
九、省略虚词,补全句子根据语境,补充省略的虚词,使译文文意连贯,语义完整。
十、翻译准确,简洁明了翻译时要准确无误,简洁明了,语言优美,文采飞扬。
总之,翻译古文要掌握以上口诀,才能准确、流畅地翻译古文句子。
通过不断练习,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古文翻译的八种方法
古文翻译的八种方法古文翻译包括文言文和古诗词翻译,古文翻译是对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训练。
近年来,在高考语文试卷上,加大了文言文的主观题。
所以,“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的特别重要。
如何做好文言文的翻译呢?准确、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没有语病;能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力求做到文笔优美、生动、富有表现力是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总结下古文翻译的八种方法。
一起来看看吧!古文翻译的八种方法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一、加。
即加字法。
在单音节词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
(一) 单音节变双音节。
如: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项脊轩志》)译文:前面开辟了四个窗子,障壁围着院子(或“绕着院子砌上围墙”)。
2、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译文: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二) 同形异义词取古义。
如:(1)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赤壁之战》)(2)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4)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
(《赤壁之战》)上述四例中,(!)“妻子”,今义指男子的配偶,即爱人(女方);古义为妻子和儿女。
(2)“绝境”,今义指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为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宣言”,今义是表示政见的公告或声明;古义指公开扬言。
(4)“不过”,今义为转折连词,古义是不超过的意思。
二、减。
对于“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翻译时,要将“陪衬意”去掉。
如:(1)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指南录后序》)(2)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3)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孔雀东南飞》)(4) 备盗之出入也。
文言实词推断十法
• • • •
4.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擢:提拔。zhuó可以组词为“擢升”。 5.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愿:希望。可以组词为“愿望”。
十、邻字借推法
• 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有 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 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 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 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 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 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 • 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 “强”的意思 • 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 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 之意。 • ⑤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由成语“行将就木”推知是“靠近”之意。
• 4.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 “少”字联系成语“少安毋躁”,可推知为 “稍微”义 • 5.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 • 有的放矢, 的:箭靶 • 6.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狐假虎威,假:借助 • 7.其文约,其辞微。 • 我们可和成语“微言大义”相联系,就可解 为“精微,含蓄”之意
• 8.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jīn • “顽鲁”一词的含义,我们可以参照原文, 找到与这句话相对应的句子“贤俊者自可赏 爱”,从而可得出“顽鲁”是相对“贤俊” 而言的,即“才德不出众,愚昧蠢笨”之意, 而非“顽皮”、“固执”抑或“鲁莽”。 • 9.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 结构整齐,“忠”“贤”近义,“用”和 “以”处于同一位置,那么语法功能应该一 致,并且词义相近。那么“以”也解释为 “任用”,这种解释虽不常见,但却可以据 此推断出来。
• 5.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 • “居”有的同学译为“居住”,有的同学译 为“待过”,放在全文语境中考查都不太确 切,应为“做官”才合理 • 6.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 “遇”解为“优待”,“遇”在句中处于谓 语的位置,“优待”虽为动词,但从语境来 看是译不通的,只能是“对待”。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古文翻译,特别是文言文翻译,一直是对于许多人来说的一大难题。
在现代汉语和文言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为了能够准确的理解和翻译文言文,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文言文翻译的十大方法:一、全面深入的了解原文意义在进行文言文翻译之前,我们必须对原文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语境、意义和背景等。
只有通过这种深入理解,我们才能够对文言文进行合理的解释和翻译。
二、捕捉关键词文言文翻译通常伴随着许多冗长的词汇和繁琐的语句。
为了准确地理解意义,我们需要从中挑选出关键词,并加以分析和解释。
这样能够使我们更准确的翻译文言文。
三、学会借助现代汉语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感到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之间存在巨大的隔阂。
然而,在翻译时,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汉语,结合文言文的语法规则,进行适当的转化和调整,使翻译更加顺畅和自然。
四、认识典故和常用词汇文言文翻译需要对典故和常用词汇进行认识,因为这些典故和词汇往往体现着文言文的特点和重要意义。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五、结合语境和背景文言文翻译之所以困难,主要是因为文言文语言结构复杂,表达方式独特,需要结合背景和语境,才能进行准确的翻译。
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才能够完整地呈现文言文的内涵和意义。
六、善于运用词典和工具为了进行更准确和准确的文言文翻译,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运用词典和其他语言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和主题意义。
七、注意文句的主谓宾结构文言文的语言结构比较复杂,尤其是在主谓宾的结构中。
正确的处理这种结构,可以在文言文翻译中获得巨大的优势。
八、了解动词和副词的用法在文言文中,动词和副词是非常重要的词汇。
了解它们的用法和用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九、分清文言文的修饰关系文言文的修饰关系非常重要,它可以把几个词元连接成为一个意义巨大的词汇。
了解这种修饰关系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十、掌握术语和专业知识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我们还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术语和专业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解释和翻译文言文。
文言翻译(马钧传)
马钧传一、文言翻译的原则1、译文做到“信.”“达.”“雅.”●信,即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达,即译文明白通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雅,即译文用词造句比较考究,文笔优美。
2、翻译时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即严格按照原文字句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特点,力求表达方法一致。
●意译,即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
二、翻译的方法:1、“字字落实”之“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器物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2、“字字落实”之“删.”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句首发语词、陪衬语素、结构助词、个别只起语法作用的连词等衬词、虚词删去。
3、“字字落实”之“换.”主要是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古今同形异义词换成今义,通假字换成本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在。
4、“字字落实”之“对.”逐字对译,字字落实5、“文从句顺”之“调.”把文言句中的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按现代汉语的要求调整过来。
6、“文从句顺”之“补.”指补出句中省略的成分(省略的成分常见的有主语、宾语、介词宾语、介词等)及跳跃的内容,句子之间的省略,应根据上下文补充完整通顺。
7、“文从句顺”之“变.”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
注意:我们是在“直译”--“留删换调补”不能解决问题时,才用“意译”。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
8、“文从句顺”之“分.”有时可以把一句分成两句翻译9、“文从句顺”之“合.”有时可以把两句合成一句翻译,如互文。
10、“文从句顺”之“扩.”文言语言简练,翻译时有的意思要加以扩充,使句子连贯,语句通顺。
总结:二标准十方法●字字落实,留删换...对.●文从句顺,调补.....变.分合扩三、坚持四个步骤,确保翻译准确1、审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
文言文助读翻译 十
文言文助读翻译十与韩荆州书我听说天下谈士聚在一起议论道:“人生不用封为万户侯,只愿结识一下韩荆州。
”怎么使人敬仰爱慕,竟到如此程度!岂不是因为您有周公那样的作风,躬行吐哺握发之事,故而使海内的豪杰俊士都奔走而归于您的门下。
士人一经您的接待延誉,便声名大增,所以屈而未伸的贤士,都想在您这儿获得美名,奠定声望。
希望您不因他们富贵而放纵他们,不因他们微贱而轻视他们,那么您众多的宾客中便会出现毛遂那样的奇才。
假使我能有机会显露才干,我就是那样的人啊。
我是陇西平民,流落于楚汉。
十五岁时爱好剑术,谒见了许多地方长官;三十岁时文章成就,拜见了很多卿相显贵。
虽然身长不满七尺,但志气雄壮,胜于万人。
王公大人都赞许我有气概,讲道义。
这是我往日的心事行迹,怎敢不尽情向您表露呢?您的著作堪与神明相比,您的德行感动天地;文章与自然造化同功,学问穷极天道人事。
希望您度量宽宏,和颜悦色,不因我长揖不拜而拒绝我。
如若肯用盛宴来接待我,任凭我清谈高论,那请您再以日写万言试我,我将手不停挥,顷刻可就。
如今天下人认为您是决定文章命运、衡量人物高下的权威,一经您的品评,便被认作美士,您何必舍不得阶前的区区一尺之地接待我,而使我不能扬眉吐气、激厉昂扬、气概凌云呢?从前王子师担任豫州刺史,未到任即征召荀慈明,到任后又征召孔文举;山涛作冀州刺史,选拔三十余人,有的成为侍中、尚书。
这都是前代人所称美的。
而您也荐举过一位严协律,进入中央为秘书郎;还有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等人,有的因才干名声被您知晓,有的因操行清白受您赏识。
我每每看到他们怀恩感慨,忠义奋发,因此我感动激励,知道您对诸位贤士推心置腹,赤诚相见,故而我不归向他人,而愿意托身于您。
如逢紧急艰难有用我之处,我当献身效命。
一般人都不是尧、舜那样的圣人,谁能完美无缺?我的谋略策画,岂能自我夸耀?至于我的作品,已积累成为卷轴,却想要请您过目。
只怕这些雕虫小技,不能受到大人的赏识。
若蒙您垂青,愿意看看拙作,那便请给以纸墨,还有抄写的人手,然后我回去打扫静室,缮写呈上。
文言文翻译六大方法
文言文翻译六步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步及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文史常识等,带有较强的综合性,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根据“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习得六种兵法,方能顺利过关。
1——留。
“留”,即翻译文句时,文言文中的古今词义相同的词语,不再翻译,直接保留在译句中。
(1)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特殊称谓等专有名词,可保留不译。
(2)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不翻译。
如《鸿门宴》中的“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劳苦而功高”是成语“劳苦功高”的意思,所以“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
例、阅读下面的文段,将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8年高考江苏卷)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
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①,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译文:伯夷、柳下惠那样的高洁风尚,百代之后的听到了,也能奋发,更何况亲身受到熏陶的人呢?译句对原句的绝大部分文言词作了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翻译,“伯夷、柳下惠”等专用名词保留在译句中,这便是所谓的“留”。
2——换。
“换”,即将文言词语换成现代词语。
(1)将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换成相对应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如文言词“将”,换成现代词“将领”。
(2)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如“说”换成“悦”。
(3)将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如“臣活之”的“活”译为“救活”。
例、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语句。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鲁)芝坐(曹)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
宣帝嘉之,赦而不诛。
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文言文翻译十字法———抄、删、补、损、调、选、译、意、缩、扩
广州铁路一中陈暾高考中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之一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以往高考的形式是在第一卷中作为客观选择题出现,《2002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告诉我们,在第二卷中增加了一道文言文翻译的主观题,这就要求考生要能准确无误地翻译文言文。
要翻译好文言文、除了要有扎实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功底外,掌握好翻译的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现将古文翻译方法归纳如下,供老师和同学们参考。
一、抄。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职称、器物等,可照抄下来,不翻译。
如:1、“德祜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德祜”为年号,“右丞相枢密使”为官名,照抄下来,不翻译。
2、“和氏璧,天下所传宝也”。
“和氏璧”物名,不翻译。
3、“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
“督相”官名“忠烈公”谥号不翻译,照抄下来。
4、“卢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卢陵”籍贯、“文天祥”人名,均照抄下来,不翻译。
二、删。
将无法翻译或译出来之后、读起来反而不通顺的虚词,可以删掉。
如:“夫战,勇气也。
”“夫”为发语词,不译“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不译。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中的“以”字相当于“而”,译出来,反而不通顺,也可删去不译。
三、补。
一是在翻译时,补出原文省略成分,如1、“公之视廉将军与秦王(威)。
”翻译时在秦王后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威”。
2、“(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齐宣王曰‘不若与人。
’”《孟子二章》两人对话,主语全省略,这在现代汉语中是不允许的。
二是在翻译时,补出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如“不治将益深”这是一个假设句,可补上“如果”。
四、换。
一是换词,把古词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
如“岁征民间”中的“岁”应换成“年”;“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中的“而翁”、“汝”应换成“你爹”、“你”;“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善”换成“擅长”“者”换成“的人”。
二、将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换成现代词或结构:如1、“何以………?”换成“根据什么……?”、“凭什么……?”2、“何……为?”译成“……干什么呢?”3、“无乃……乎?”译成“恐怕……吧?”4、“独……哉”译成“难道……吗?”五、调。
文言文翻译方法口诀
文言者,古人之言也,简练而意深。
欲解其意,非翻译不可。
翻译之道,繁复而微妙,然有口诀,可助学者一臂之力。
兹录《文言文翻译方法口诀》如下:一、字字推敲,意译为宗。
翻译文言,首重字义,一字一句,皆须推敲。
意译为主,直译为辅,使文意通顺,不失原意。
二、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翻译文言,须将词置于句中,句置于篇中,前后连贯,方显文意。
不可断章取义,孤立解读。
三、词性辨析,句式识破。
文言文词性变化多端,句式亦复杂。
翻译时,需辨析词性,识破句式,准确翻译。
四、虚词翻译,注意语境。
文言文虚词丰富,翻译时需注意语境,虚词用法多样,不可一概而论。
依语境而定,方为上策。
五、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直译词义,使文意明确。
意译,即意会文意,使文意流畅。
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两者相辅相成。
六、增删润色,保持文风。
翻译文言,有时需增删润色,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同时,保持原文文风,使译文更具可读性。
七、注重音韵,保持节奏。
文言文讲究音韵,翻译时注意音韵搭配,保持原文节奏。
使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具美感。
八、典故引用,注重考据。
文言文中典故繁多,翻译时需注重考据,确保典故准确无误。
同时,可适当引用典故,丰富译文内涵。
九、成语翻译,注意搭配。
文言文中成语丰富,翻译时需注意搭配,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同时,保留成语原意,使译文更具韵味。
十、文化差异,注意传达。
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翻译时需注意传达。
尽量使译文符合原文文化背景,避免误解。
《文言文翻译方法口诀》共十句,简明扼要,便于记忆。
学者若能熟记并运用,定能在翻译文言文的道路上,事半功倍。
以下为具体口诀:1. 字字推敲,意译为宗。
2.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3. 词性辨析,句式识破。
4. 虚词翻译,注意语境。
5.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6. 增删润色,保持文风。
7. 注重音韵,保持节奏。
8. 典故引用,注重考据。
9. 成语翻译,注意搭配。
10. 文化差异,注意传达。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十
郑人见一履,式样奇特,颜色鲜艳,心悦之,欲试之。
店主见郑人有意,遂取履与之试。
郑人试履,觉得颇合脚,然心中尚有疑虑,曰:“吾买履,必欲得之精良者,此履虽佳,然不知其底之厚薄,吾恐步履不坚。
”店主闻言,笑曰:“此履底之厚薄,吾已试之,坚实耐用,君可安心。
”郑人信之,遂以高价购得此履。
归家后,郑人试履于地,行走自如,心甚喜。
然未几,履底渐薄,行走不便。
郑人悔之,曰:“吾乃郑人也,岂不知买履之理?何至为店主所欺?”遂叹曰:“吾固知履之重要,然不知其贵在底之坚实也。
”郑人思虑再三,决意再入市中,寻一履店,以购坚实之履。
及至市中,郑人见一履店,门额上书“诚实履店”。
郑人入其中,见店主年迈,面容慈祥,遂问:“老丈,汝店之履,皆坚实否?”店主答曰:“吾店之履,皆坚实耐用,君可放心购买。
”郑人曰:“吾前日所购之履,底已薄,行走不便,故来求购坚实之履。
”店主闻言,笑曰:“君不必忧,吾有一法,可试履之坚实与否。
”店主取履,置于地,以足踏之,履底坚实,不变形。
郑人试之,亦觉坚实,遂购得此履。
归家后,郑人行走自如,心甚喜悦。
自此后,郑人每入市,必至诚实履店,购坚实之履。
郑人因履之坚实,行走方便,心中喜悦,遂广为传播。
邻里闻之,亦效仿郑人,至诚实履店购履。
一时间,诚实履店声名远扬,成为市中之名店。
郑人买履之事,传至远方,人皆称颂。
有诗云:“郑履坚实,行走无阻;诚实为店,名扬千里。
”此诗传颂甚广,郑人买履之事,遂成为千古佳话。
郑人买履,虽始因履之坚实,然其精神所在,实为诚信。
郑人知履之坚实,方能行走自如;知诚实之可贵,方能名扬千里。
此乃郑人买履之真谛,亦为世人所共仰。
夫诚信者,人之所以立身之本也。
郑人买履,虽小事,然其蕴含的道理,却深远而伟大。
夫诚信之道,不可不察也。
郑人买履,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令人深思不已。
文言文翻译详解
三、掌握文言翻译的方法
对
换
留
删
补
调
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 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 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 译,原样保留。
就是删去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如发语词等
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01
例4: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02
译: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
03
(定语后置、省略)
04
例5: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05
译:我被拘留不能回来,国家的事情于是无法收拾。
06
(无标志的被动句)
07
例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08
译:老师,是靠(他)来传播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
其……乎(邪) 译为“难道……吗”
1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真没有千里马吗?是他们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啊!
2
得无……乎,得无……耶 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
3
例: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不免穷困吧?
4
无乃……乎(与),得无……乎,得无……耶, 译为“恐怕……吧”
02
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03
这句话的难点是这样几个词:“说”,应译为“话”或
04
“教诲”;“达”在句中是“切中”、“切合”或“理解明白”的
05
意思;“微”在句中是谦词,指“微小的”、“卑微的”。“趣”
06
在句中应解为“志趣”、“情趣”、“志向”等;“规”,在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翻译十法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是语文高考大纲明确规定的一个重要考点。
翻译文言文有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
原则上讲,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且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但是从高考的实际情况来看,直译乃重中之重,文言文阅卷讲究采点扣分,意译难以体现。
所以我们这里讲文言文翻译方法,主要是讲直译。
下面就文言文翻译的十大方法做简单例说。
1、留(原词保留)。
也有的同行用另一字表示曰“抄”。
“留”即保留法,也叫抄录法,意思是在翻译时,有些文字可以一字不改的照抄。
一般来说,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专有名词、官名、国号、年号、地名、爵名、谥号、庙号、书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度量衡单位等,可原文照录。
例一:《陈涉世家》“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中,划线部分都是官名,照录不翻译。
例二: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乔玄、南阳何颙异焉。
(划线部分是官名或地名,照录不翻译)
例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铙之德兴尉。
(划线部分是年号名、时间名、地名、人名、官名等,照录不翻译)
例四:噌洪者,周景王之无射也;款坎镗嗒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划线部分是象声词、人物名、器物名等,照录不翻译。
)
2、换(古今词代替)(也有同行把这里的2和4合二为一的):
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等。
例一:吾本布衣,汝亦黎民。
这里“吾” “汝”直接换为“我””你”;“布衣” "黎民” 换为“百姓”即可。
例二: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这里“而”“翁”“汝”应分别换成“你”“爹”“你”。
例三:“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这里的“余”“舟”换成“我”“船”
例四:“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这里的“以”“虽”“乎”换成“把”“即使”“呢”
例五: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这里的“莫”“至”换成“暮”“到”
例六:有一老父衣褐。
这里的“衣”换成“穿”
例七: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这里的“水”换成“游泳”,“而”换成“却”,“绝”换成“横渡”。
例八;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轻锐”换成“轻装精锐的部队”。
3、对(对应翻译):
古代汉语单音词占绝大多数,而现代汉语双音词占绝大多数。
我们翻译时,要尽量把文言文里的单音词找到一个与之相对应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一般词语最好翻译为一
个包含此语素的现代汉语常用词语)
例一:商君佐之。
这里的“佐”翻译为“辅佐”较好,帮助,辅助也可。
例二: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这里的“尝”,翻译为“曾经”,“游”翻译为“游玩”。
例三:是说也,人常疑之。
对应翻译为“这种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
4、转(转词意译):
文言文中有一些习惯用语(如下车),运用比喻、借代(秋毫)等修辞用语,形象描绘的词语(乞骸骨、山陵崩)等,要根据语境转换词语,这里好像是意译,其实可看着是直译的要求。
例一;上书乞骸骨:“乞骸骨”翻译为“请求退休,回家养老”。
例二:一旦山陵崩:“山陵崩”翻译为“万一有意外”(有个三长两短,有个好歹)例三:为刎颈之交:“刎颈之交”翻译为“能以生死相托的朋友”。
例四:世无孔子:翻译为“当世没有像孔子那样的智慧贤人”。
例五:秋毫不敢有所近。
(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例六:坐縻廪粟而不知耻。
(直译:白白地浪费粮仓里的粮食却不知道可耻。
意译:白白地消耗国家的俸禄却不感到可耻。
)
5、调(调整语序):
文言文句式殊异于现代汉语,其中不少句子的顺序与现代汉语有别,因此翻译时就必须把它们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一般来说,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亦称为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句式,都需要我们在翻译时作的语序调整。
例一: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要调整为“公子能急人之困在安!”
例二:人或问之:“何为泣乎?”这里的“何为”要调整为“为何”。
例三: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要调整为“能不易其志之缙绅,”
例四: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要调整为“齐王使淳于髡于楚献鹄”
例五:惟弈秋之为听要调整为“惟听弈秋”
例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要调整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例七:《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之谓”要调整为“谓李将军”
例八: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
“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要调整为“于祁连天山击匈奴右贤王”
例九: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6、合(繁笔简合)亦有同行用一“缩”字表述此种翻译方法。
有些句子为了某些需要,故意用繁笔,翻译时只要译出意思即可。
这种情况一般不大会出现在高考试卷中。
例一: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这里可以译为:有统一天下的心意(志向)。
例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此句为互文句,即:“不以物喜、物悲,不以己悲、己喜。
”翻译成:“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即可)
7、分(语意分承)亦有同行用一“扩”字表述此种翻译方法。
有些特殊的句子,翻译时需要扩充,才能使语意丰厚。
如:
例一:朝服衣冠:穿好衣服,戴好帽子。
例二:怀敌附远,何招不致?
使敌人降顺,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8、补(成分补充)
文言文省略某一词语(如介词“于”等)或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兼语)的现象很常见,翻译时一定要根据语境恰当补出。
例一: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补出省略为:人不知(我)而(我)不愠,(我)不亦君子乎?
例二: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补出省略为(庞涓)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例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补出省略为“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例四:民说之,使王天下
补出省略为:民说之,使(之)王天下
例五:林尽水源。
补出省略为:林尽(于)水源。
例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补出省略为: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例七: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补出省略为:(村人)见渔人,(村人)乃大惊,(村人)问(渔人)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
例八:赐之彘肩
补出省略为:赐之(以)彘肩
例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补出省略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例十: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补出省略为:每字为一印,火烧(之)令(之)坚。
9删(删除省略)亦有同行用一“去”字表述此种翻译方法。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
如:句首的发语词(夫)、感叹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均可略去不译。
例一:夫战勇气也。
这里的“夫”“也”可以删去。
10套(套用固定套式):
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很常见,遇此情况可以套用翻译。
例一: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这里的“无乃┅┅乎”就是固定句式,可以套用为:这恐怕(太晚了)吧?
下面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
它的语法特点就
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就值得我们注意:
⑴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⑵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⑶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⑷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
“留、换、对、转、调、合、分、补、删、套”这十字翻译方法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说明,在具体的运用中,需要我们灵活掌握,综合运用。
任何方法,用活了,则大有裨益;用死了,就贻害无穷。
一般来说,要很好的翻译出文句,大体上应遵循以下顺序;
(1)结合上下文,读懂原文大意。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关键字词(通假、古今异义、活用类词、偏义复词,一词多义等)。
(4)对文句中的一些特殊情况(特殊句式、特殊说法等)进行处理。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
(6)翻译完毕,要通读译文,看是否顺畅,准确,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