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城市中心区合理人口规模估算
地域合理规模的评价标准
![地域合理规模的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c28624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11.png)
地域合理规模的评价标准
"地域合理规模"通常涉及到对某一地区内某一事物或活动规模的合理评估。
这个评价可能基于多个因素,具体标准可能因评估的对象而异。
以下是一些可能用于评价地域合理规模的通用标准:
1.人口规模:评估地域的人口规模是一个关键因素。
这可能涉及
到对该地区居民数量的合理估算,以确保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的平衡。
2.经济活动:考虑地区内的经济活动的规模,包括产业、商业和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这有助于确定地区内的就业机会、经济增长潜力
等。
3.基础设施建设:评价地域规模时,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也是
重要的考虑因素。
这可能包括道路、交通、医疗设施、教育设施等。
4.社会服务需求:确定地区内的社会服务需求,如医疗、教育、
文化等。
这有助于确定地区内合理的规模,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5.环境可持续性:考虑地区内的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确保规模
合理可持续。
这包括对土地利用、水资源、能源等方面的评估。
6.社会文化因素:考虑地域内的社会文化特征,以确保规模的合
理性符合当地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7.政府政策和法规:了解并遵守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确
保规模符合法律规定和社会期望。
这些标准可能根据具体的评估对象和背景而有所不同。
例如,一个城市可能有与乡村不同的评估标准。
评价地域合理规模时,需要全面考虑多方面因素,确保达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平衡。
如何解释人口合理容量?
![如何解释人口合理容量?](https://img.taocdn.com/s3/m/f67db73c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a.png)
如何解释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环境可以持续支持的人口数量,以保持资源供给、生态平衡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稳定状态。
这是一个基于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负荷的考量,旨在确保人口数量与地区可提供的资源和环境容量之间的平衡。
解释人口合理容量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和环境可持续性:人口合理容量需要基于可持续性原
则,即保证地区资源供给和环境承载的稳定性。
这包括土
地、水资源、能源、食物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
保护生态系统、减少污染和废物排放的环境健康。
2.经济和社会因素:人口合理容量的解释还需考虑社会和经
济因素。
这包括就业机会、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教育等
社会保障和发展因素,以维持人口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3.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进步和创新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解释
有重要作用,因为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和
环境保护的能力。
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人口合理容量可
以在适应环境和资源变化的同时得到提升。
4.当地文化和价值观:人口合理容量的解释还应考虑当地文
化和价值观的因素。
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价值观对人口的容
量承载有不同的看法,因此解释人口合理容量需要尊重当
地的文化特色和社会价值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人口合理容量并非是一个固定的数字,它是一
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合理容量取决于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容量、科技进步和当地社会文化等多个因素的综合效果。
因此,解释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各种因素进行评估和权衡。
城镇人口规模预测
![城镇人口规模预测](https://img.taocdn.com/s3/m/9017db50be1e650e52ea9923.png)
专题五:城镇人口规模预测专题研究姓名:***学号:***********目录一、前言 (1)二、城镇人口规模增长因素分析 (2)(一)经济快速发展,中心集聚能力增强 (2)(二)各产业园区的发展 (2)(三)地形、地貌特征 (2)三、我国现状城镇人口规模预测存在的主要问题 (2)(一)预测人口发展的基本原理 (3)(二)人口预测方法 (3)(三)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6)四、人口基本特征 (8)(一)年龄结构 (8)(二)性别结构 (8)(三)空间分布 (8)(四)城乡结构 (9)(五)迁移状况 (9)五、镇域人口规模预测 (9)(一)现状人口及人口变动趋势分析 (10)(二)镇域总人口预测 (11)(三)镇域总人口预测结论 (13)六、镇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13)(一)城镇化水平预测 (13)(二)城镇化水平预测结论 (14)(三)镇域城镇体系城乡统筹规划 (15)七、镇区人口规模预测 (17)(一)现状人口分析 (17)(二)人口发展趋势 (17)(三)城镇人口预测 (17)(四)城镇人口预测结论 (17)八、城镇人口发展对策 (18)(一)城镇人口的来源 (18)(二)对城镇人口规模的理解 (18)(一)对我国城镇人口规模的几点看法 (18)(一)城镇人口发展的主要对策 (20)一、前言人口规模的分析和预测是城镇规划中影响全局的关键问题。
所以进行城镇规划之前,必需在搜集基础资料的基础上,才能比较准确合理地预测出城镇的人口规模,我国现在处于城镇快速发展的阶段,有很多外地人口在城镇定居或者暂居,外来暂住人口很是难以掌握。
在探索人口规模预测的简便方法中,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是我们当前急需研究的课题。
城镇人口规模决定了城镇用地规模,也直接影响着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如果城镇人口规模把握不准,预测规模偏低,就会造成城镇用地紧张,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欠账,影响城镇正常有序地发展。
但如果城镇人口规模预测值偏高,片面追求人口多、楼层高、贪大求洋的倾向,就会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使部分基础设施闲置或利用率很低,造成极大的浪费。
城市人口相关问题及人口预测
![城市人口相关问题及人口预测](https://img.taocdn.com/s3/m/2230e0ca4028915f804dc216.png)
Pt=a+bYt
式中 Pt—预测目标年末城市人口规模; Yt—预测目标年份 a 、b—参数 通过一组年份与城市人口的历史数据,拟合上述回归模型,如回归模型通过统计检验, 则视为有效模型可以进行预测;否则,应视为不相关或相关不密切,不能用该方法进行 预测。 时间序列法适用于城市人口有长时间的统计,人口数据起伏不大,未来发展趋势不会有 较大变化的城市。 6.3 增长曲线法 增长曲线模型用来描述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性,跟之前的方法一样,这种模型需要在 以往数据找出这种规律性。增长曲线模型包含众多形式,用以描述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 的发展规律,常见的有多项式增长曲线、指数型增长曲线、逻辑增长曲线和龚珀兹增长 曲线。 时间序列法中线性方法其实就是多项增长曲线中一种形式。逻辑增长曲线和龚珀兹增过采用不同的方法、分类预测、对参数及自变量采用不同赋值、引用相关预测 值等,获得多个预测方案。我国城市类型多,劳动构成和人口增长又各有特点,各地有 关人口资料的完备程度也不同,预测城市人口规模的方法不能强求一致,可以以某几个 方法为主,辅以其他方法校核,特别是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容量相校核,最终 确定城市未来人口规模。 城市人口预测的主要方法简介如下: 6.1 综合增长率法 综合增长率法是以预测基准年上溯多年的历史平均增长率为基础,预测规划目标年城市 人口的方法。根据人口综合年均增长率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
5. 城市人口构成 5.1 年龄结构 年龄构成是指城市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一般将年龄分成六组:托儿组 (0~3 岁) 、幼儿组(4~6 岁) 、小学组(7~11 岁) 、中学组(12~17 岁) 、成年组(男: 18 或 19~60 岁,女 18~55 岁)和老年组(男:61 岁以上,女:56 岁以上) 。 为了便于研究,常根据年龄统计作出百岁图(俗称人口宝塔图)和年龄构成图。
城市规模与人口密度的合理规划
![城市规模与人口密度的合理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23cb353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b.png)
城市规模与人口密度的合理规划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是城市规划中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一个城市的规模和人口密度的合理规划能够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带来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的合理规划,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一、城市规模的合理规划城市规模的合理规划应综合考虑城市的发展需求、资源利用和环境承载力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建议:1. 人口规模的控制:控制城市的人口规模是合理规划的首要任务。
城市承载能力是城市规模的重要限制因素,必须确保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境资源能够满足居民的需求。
因此,制定合理的人口规模控制政策非常重要,可以通过限制人口迁入、调控经济发展和推动产业转型等手段来实现。
2. 空间规划的合理利用:合理利用城市的空间资源可以增加城市的发展潜力和效率。
城市规划应该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建设用地和空地,优化土地利用方式。
鼓励建设高层建筑和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系统,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3. 发展可持续城市:建设可持续城市是未来城市规模发展的重要目标。
可持续城市的规划应包括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
鼓励发展绿色建筑、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及改善城市的垃圾处理和水资源管理等措施,能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人口密度的合理规划人口密度的合理规划是保障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合理规划人口密度要考虑到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根据人口的分布特点,合理规划医疗卫生、教育、交通和文化设施等公共服务的建设,保证每个居民都能够便利地享受到这些服务。
2. 城市交通的规划:合理规划人口密度要考虑到城市的交通状况。
城市交通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受到人口密度的制约,特别是在高峰时段。
应该结合城市的交通规划,合理规划人口密度,减少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
3. 住房条件的改善:城市人口密度过大会导致住房紧张和居住环境恶化。
因此,合理规划人口密度需要考虑到住房条件的改善。
区域发展规划中的城市规模与人口控制
![区域发展规划中的城市规模与人口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0033ce5e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0a.png)
区域发展规划中的城市规模与人口控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和人口控制成为了区域发展规划中的重要议题。
城市规模和人口控制的合理安排,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护环境资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规模和人口控制的角度,探讨它们在区域发展规划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一、城市规模的控制城市规模是指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城市面积的大小。
在区域发展规划中,合理控制城市规模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可以避免城市过度拥挤和资源过度消耗。
城市过度拥挤会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问题,而资源过度消耗则会加剧环境压力和资源短缺。
其次,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质。
城市规模适中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居住、工作、娱乐等需求,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最后,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过大的城市规模可能会导致资源过度集中,经济发展不平衡,而适中的城市规模可以更好地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和经济规模效应。
那么,如何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呢?首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
城市发展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承载能力、资源利用效率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城市规模目标和发展路径。
其次,需要加强土地利用管理。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城市过度扩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再次,需要加强城市间的协同发展。
通过推动城市间的合作和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避免城市规模过大导致的问题。
最后,需要加强城市规划的执行力度。
城市规划只有得到有效的执行,才能实现城市规模的合理控制。
二、人口控制的重要性人口控制是指通过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控制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和总量。
在区域发展规划中,人口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合理控制人口可以缓解城市的人口压力。
城市人口过多会导致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而合理控制人口可以减轻这些问题的压力。
其次,合理控制人口可以提高城市的社会保障水平。
人口过多会给社会保障带来巨大压力,而合理控制人口可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城市规划设计的人口研究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的人口研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aa18f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d.png)
城市规划设计的人口研究分析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规划设计成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其中,人口研究分析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之一,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人口规模、结构、分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人口研究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与意义。
一、人口规模分析人口规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数据,对于城市规划的目标、方向和规模的确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城市现有人口规模的研究分析,可以为合理设置城市功能区域、确定城市战略定位提供科学支撑。
在人口规模分析中,需要考虑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增长速度以及人口密度等因素。
例如,根据人口增长速度可以预测城市未来的发展潜力,从而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并制定相应的城市建设规划。
二、人口结构分析人口结构是指城市人口在性别、年龄、职业等方面的组成情况。
人口结构的分析对于城市功能与服务设施的布局、城市建设的规划与设计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例如,在人口结构分析中,可以通过研究不同年龄段人口的比例来确定教育、养老、就业等方面的需求,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决策依据。
三、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研究是了解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必要手段。
人口集聚和迁移对城市规划设计具有重要影响,可以为城市功能区划、交通规划等提供参考依据。
例如,在人口分布分析中,可以研究人口密度、人口流动等指标,掌握城市不同区域的发展状况,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支持。
总结起来,人口研究分析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城市规划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建议。
通过对人口规模、结构和分布的综合研究,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更好地把握城市发展的脉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因此,加强与深化人口研究分析,提高研究水平和应用层次,已成为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未来的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应进一步推动人口研究与城市规划设计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人口研究的作用,为城市规划者提供精准数据支持,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发展。
城市镇人口规模预测总结
![城市镇人口规模预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ab9ed3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ad.png)
详细含义
使用范围
劳动平衡法
(两个平衡法原理相同:“按肯定比例安排社会劳动”)以社会经 济进展方案确定的基本人口数和劳动构成比例的平衡关系来估算 城镇人口规模
区域人口安排法
以区域国民经济进展为依据,对镇域总人口增长采纳综合平衡法进 行分析猜测,然后依据区域经济进展水平猜测城镇化水平,将镇域 人口依据区域生产力布局和镇村体系规划安排给各个城镇和基层 居民点
职工带眷系数法
职工人数与部分职工带眷状况技术
新建的工矿小城镇
用于校核的方法:环2b(比):比(比例)、比(类比)
环境容量法
比例安排法
当特定地区的城市化依据肯定的速度进展,该地区总 人口确定的前提下,依据某一城市的城市化比例确定 城镇人口。
各级行政范围内城镇体系确定的各个 城市的城市人口规模可以看做按此方 法
三、相关学问中第六篇第六章主要的人口猜测方法
名称
详细含义
使用范围
适用于大中城市规模猜测的数学模型(分项、增长、回归)
回归模型
增长率法
分项猜测
适用于小城市的定性分析模型(区域、区位、类比)类比二区
区域人口安排法
依据上一层次中确定的城镇人口规模对下一层次城 市人口规模进行安排
类比法
找相像
区位法
依据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作用对城市人口进行分 析
适用于相对封闭、历史长、进展稳定 的城市
相关分析法
(间接推算法)
找出与人口关系亲密的、有较长时序的统计数据,且 易于把握的影响因素(就业、产值)。与人口增长和 时间变化区分
影响因素的个数及作用大小较为确定 的城市,工矿、海港
区位法
依据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作用对城市人口进行分析
人口的合理容量
![人口的合理容量](https://img.taocdn.com/s3/m/75e4fb2c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c.png)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空气污染
人口增长导致能源消耗增 加,进而产生大量的废气 和烟尘,造成空气污染。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 业化肥、农药等污染物排 入河流湖泊,造成水体污 染。
土壤污染
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以 及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导 致土壤污染和生态破坏。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排放
海平面上升
人口增长导致能源消耗增加,进而产 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全球变 暖。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对沿海城市和岛屿国家构成威胁。
极端气候事件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如 暴雨、洪涝、干旱、台风等,对人类 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03
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资源可利用量
资源可利用量
对未来的展望与建议
展望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发展,人类对资源的 利用效率将不断提高,同时环境保护意识也将进一步 加强,这为人口合理容量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建议
政府应加强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鼓励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以实现人口、资源 、环境的协调发展。此外,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 对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均所需资源量。消费水平越高,人均所需资源量越多,人口容量就越低。因此,适 度降低消费水平可以提高人口容量。
生活方式
不同的生活方式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也不同。例如,城市化生活相比农村生活需要更多的能源、交通等资源。因 此,改变不合理的消费习惯和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人口容量。
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
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是实现人口合理容 量的重要手段,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减少 污染、保护生态系统,可以提高环境质
城市中心区合理人口规模的估算
![城市中心区合理人口规模的估算](https://img.taocdn.com/s3/m/0c2df9f84693daef5ef73d97.png)
浅议城市中心区合理人口规模的估算摘要:通常情况下,城市合理人口规模估算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均为增长型模型,较适于大范围的人口总量估算,此类推算方法虽然保证了较强的实用性,但不能通过合理人口规模来指导规划对城市用地功能结构的调整,是基于居住用地现状的一种妥协方案。
而对于城市中心区等过密疏解型人口规模测算,则较缺乏相应的理论模型支撑,本次规划将尝试通过中心城区用地空间约束、生态环境约束以及近几年对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的最新研究成果综合分析,来预估锦州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以求较明确的锦州市中心城区人口发展目标。
关键词:城市中心区人口规模疏解估算1 背景综述辽宁省“五点一线”构想的提出,给锦州市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滨海新区的发展建设如火如荼,而中心城区作为锦州市的核心功能区,因人口密度过大及历史发展所形成的大量城市问题,使其已无法适应未来城市的快速发展。
2005年3月16日,辽宁省专门出台了《全省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将辽宁省棚户区改造推向了高潮。
面对全新的历史机遇,如何巩固和强化辽西五市传统中心城市优势,锦州市中心城区的更新发展尤为重要。
2 研究方法针对锦州市中心城区人口发展现状,基于多种单因子约束分析,估算适宜人口规模,并通过多种方法及指标校核,最终判定锦州市中心城区合理人口规模,并在此基础上,寻找适宜的人口疏解及调配方案。
1)两种疏解型人口规模估算方法:空间用地瓶颈约束法;环境品质瓶颈约束法。
2)两种人口规模校核方法:社区规模校核法;就业岗位校核法。
3 人口现状3.1 人口构成锦州中心城区共含两大区12个街道。
两区为凌河区和古塔区,凌河区下辖5个街道,分别为凌安街道、龙江街道、菊园街道、榴花街道、锦铁街道,人口约22.5万人;古塔区下辖7个街道,分别为站前街道、保安街道、天安街道、饶阳街道、北街街道、南街街道和士英街道,人口约17.5万人。
两区总面积约12.7平方公里,其中规划范围面积约10.16平方公里,规划区内总人口约39.03万人,18岁以下人口约5.2万人,18-35岁人口约9.2万人,35-60岁人口约18.1万人,60岁以上人口约6.6万人。
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3aba239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6.png)
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社会,特别是一个城市承受得起、自然资源可满足、产业可建立和发展可能性比较大、城市环境空气、水质能得到保护并能发挥出自身的优势的理想的最适合的人口容量体系。
它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总体人口数量以及一个城市的人口含量及分布情况,城市应以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为依据,建立适宜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口容量体系,使得城市有序发展,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首先,人口容量是按照自然资源及城市环境空气、水质保护来确定的。
例如,自然资源及空气、水质数量及质量,均不容许越过自然承受的负荷,尤其是针对有污染的行业,自然资源的消耗更加严格,也就是说,在自然资源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配置好相应的人口容量。
其次,依据社会资源及对城市发展的需求来确定人口容量。
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市场结构,政府政策,城市管理等的具体情况,这些情况可以决定某个城市的发展成败,也决定了人口容量的极限。
此外,还应尊重城市自身的优势,即城市有自己的资源和特色。
通过对城市优势的分析和挖掘,确定一个合理的人口容量,从而带动城市的发展。
综上所述,人口合理容量应该以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为依据,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口容量体系,以保证城市有序发展,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人口密度分析与城市人口规模预测
![人口密度分析与城市人口规模预测](https://img.taocdn.com/s3/m/3ede84c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c.png)
人口密度分析与城市人口规模预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全球范围内的城市人口规模不断增长。
人口密度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反映了城市内人口的分布情况以及城市的发展状况。
本文将探讨人口密度的意义,并通过分析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以及运用数据模型进行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
一、人口密度的意义人口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它可以反映城市的人口集聚程度和土地利用效率。
高人口密度的城市通常意味着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给。
此外,高人口密度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创新,因为人口集聚会带来更多的人才和资源。
然而,过高的人口密度也可能导致城市问题的加剧,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短缺等。
因此,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人口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等。
下面将重点介绍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
1.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影响人口密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控制人口密度。
例如,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系统和居住区域,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住房紧缺问题,从而改善人口密度分布。
2.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对人口密度产生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通常会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从而增加人口密度。
例如,一些发达城市如纽约、东京等,由于其良好的经济环境和丰富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的人口。
3.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决定人口密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人口容纳量。
例如,高层建筑和城市绿地的合理布局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从而增加人口密度。
三、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预测城市人口规模对城市规划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数据模型和算法,可以对城市人口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
1. 基于历史数据的模型基于历史数据的模型是预测城市人口规模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分析过去几年的人口增长趋势,可以预测未来的人口规模。
这种方法适用于人口增长相对稳定的城市。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控制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f2bd633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db.png)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控制城市规划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它涉及到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规模以及人口密度等方面。
在规划方案中,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在规划方案中如何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以期为城市规划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城市规模的控制城市规模是指城市的面积和人口数量。
合理控制城市规模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首先,城市规模的控制要考虑到城市的资源承载能力。
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需要依赖自然资源的支持。
如果城市规模过大,资源供给可能无法满足需求,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
因此,在规划方案中,应该根据城市的资源情况和环境容量来合理确定城市规模。
其次,城市规模的控制还要考虑到城市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规模过大会导致交通拥堵和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
因此,在规划方案中,需要综合考虑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保证城市的交通运输和公共服务的顺畅进行。
最后,城市规模的控制还要考虑到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
城市规模过小可能会限制城市的发展潜力,而规模过大可能会导致资源过度集中和经济不平衡。
因此,在规划方案中,需要根据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来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以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人口密度的控制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合理控制人口密度是保障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之一。
首先,人口密度的控制要考虑到城市的居住条件。
人口密度过大会导致居住条件恶化,居民生活质量下降。
因此,在规划方案中,需要合理规划住宅区的布局和建设,以保证居民的居住条件。
其次,人口密度的控制还要考虑到城市的公共服务。
人口密度过大会导致公共服务设施不足,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
因此,在规划方案中,需要合理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和建设,以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最后,人口密度的控制还要考虑到城市的社会管理。
人口密度过大会导致社会管理的难度增加,容易出现社会问题。
浅议城市中心区合理人口规模估算
![浅议城市中心区合理人口规模估算](https://img.taocdn.com/s3/m/a6771294daef5ef7ba0d3c8e.png)
浅议城市中心区合理人口规模的估算——以锦州老城区更新规划为例王向坤Wang Xiangkun【摘要】通常情况下,城市合理人口规模估算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均为增长型模型,较适于大范围的人口总量估算,此类推算方法虽然保证了较强的实用性,但不能通过合理人口规模来指导规划对城市用地功能结构的调整,是基于居住用地现状的一种妥协方案。
而对于城市中心区等过密疏解型人口规模测算,则较缺乏相应的理论模型支撑,本次规划将尝试通过中心城区用地空间约束、生态环境约束以及近几年对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的最新研究成果综合分析,来预估锦州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以求较明确的锦州市中心城区人口发展目标。
【关键词】城市中心区人口规模疏解估算1背景综述辽宁省“五点一线”构想的提出,给锦州市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滨海新区的发展建设如火如荼,而中心城区作为锦州市的核心功能区,因人口密度过大及历史发展所形成的大量城市问题,使其已无法适应未来城市的快速发展。
2005年3月16日,辽宁省专门出台了《全省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将辽宁省棚户区改造推向了高潮。
面对全新的历史机遇,如何巩固和强化辽西五市传统中心城市优势,锦州市中心城区的更新发展尤为重要。
2研究方法针对锦州市中心城区人口发展现状,基于多种单因子约束分析,估算适宜人口规模,并通过多种方法及指标校核,最终判定锦州市中心城区合理人口规模,并在此基础上,寻找适宜的人口疏解及调配方案。
1)两种疏解型人口规模估算方法:空间用地瓶颈约束法;环境品质瓶颈约束法。
2)两种人口规模校核方法:社区规模校核法;就业岗位校核法。
3人口现状3.1人口构成锦州中心城区共含两大区12个街道。
两区为凌河区和古塔区,凌河区下辖5个街道,分别为凌安街道、龙江街道、菊园街道、榴花街道、锦铁街道,人口约22.5万人;古塔区下辖7个街道,分别为站前街道、保安街道、天安街道、饶阳街道、北街街道、南街街道和士英街道,人口约17.5万人。
城市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的规范措施分析
![城市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的规范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a7696c549649b6649d7470d.png)
城市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的规范措施分析摘要:城市人口预测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首要工作,合理的预测城市人口对于城市合理的规划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我国城市规划人口规模预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了城市规划人口规模预测中应进行规范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规划;人口规模;预测;人口预测是指以人口现状为基础,对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提出合理的控制要求和假定条件——即参数条件,从而获得对未来人口数据提出预报的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精神生活同步提高,人口不断的向城市集聚,致使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因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城市人口规模密切相关,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主要是根据城市人口规模来确定的,因此,人口规模预测成为城市规划的核心问题。
人口规模预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城市人口规模预测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预测的不准确性。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目前人口规模预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做法,对其中人口规模预测的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评定以后主要概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基本概念不统一一般来说,提到城市人口规模,往往会涉及到两种概念:人口概念以及空间概念。
从现有的城市总体规划的案例来看,两种概念的运用出现不规范、不统一的现象。
就人口概念来说,就有总人口、常住城市人口以及非农人口实际居住人口、暂住人口、户籍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等概念。
就城市空间范围的概念来说,就有规划区、市区、主城区、建成区、中心城区、市域等多个概念。
那么将人口概念与空间概念相结合以后,组合起来的概念就更加复杂,而就目前的城市规划而言,“城市人口”的概念非常的笼统、模糊,在人口规模统计中常常会出现很多的分歧,由于运用的不一致,与统计部门的数据结果缺乏相应的统一。
统计口径不一致,基础数据误差较大除了运用的概念过多、过于复杂、不统一所导致的概念的混乱之外,还存在统计口径不一致的情况,导致同一城市的不同部门统计出不同的数据。
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第一,现行的统计口径的设置主要是以行政区范围为主要标准,但是行政区范围常常将非农业人口包括在内,这样的话就与城市建成区人口统计有分歧;第二,农业人口以及非农业人口的统计问题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果只将非农业人口作为城市人口来统计,很显然的忽略了农转非人口,这些人口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已经是城市人口了;第三,暂住人口的统计有很大的困难,暂住人口的数据统计资料主要来自公安局的统计数据,而这种统计数据常常忽略那些未办理暂住证的人口。
合理确定城市规模的规范化探讨
![合理确定城市规模的规范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8e7cda4af01dc281e53af0c4.png)
合理确定城市规模的规范化探讨陈伟前摘要:合理确定城市规模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定要求,但如何确定长期却没有统一法定的规范,使得城市规模的控制越来越困难,自我膨胀的规划倾向越来越严重,城市规模的伪性论证也成了较为普遍现象,本来法定规划的严谨内容,往往成了搏弃的数字游戏。
直到现在,我们对此似乎还是束手无策。
为此,本文从“规范城市人口规模衡量指标、规范城市人口规模预测方法选用、规范统计数据采用、规范人口规模推导用地规模”等四个方面分别提出“一主一辅双指标衡量”、“必选法与可选法分类”、“两原则一防止”、“分类推导”等规范化的思路与建议,以期对合理确定城市规模的科学回归有所促进。
这些探讨,更多是从管控的角度而非通常的技术角度来思考,这也是本文的新颖之处。
关键词:城市规模,合理确定,规范化1、规范城市人口规模衡量指标预测城市人口规模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定内容,也是合理确定城市规模的重要前提,但是用什么样的规模衡量指标,不仅在城乡规划法没有明确,在最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版)里也没有做出规定。
探究起来,在很长一段时期,我国城市规划的人口规模惯常以户籍人口作衡量指标的,但不知不觉,或许从有了常住人口的统计后开始,以常住人口作衡量指标就成了地方上不二的选择,这种突变,无疑是给城市规模急剧膨胀注入了催化剂。
实际上,常住人口统计存在着较大的混乱与失实的可能性,以下面一张附表(某派出所常住人口情况统计表)为例作分析,它是一张由统计部门设计,并实际由公安部门最基层的派出所填报的表格,首先从它设计的填报指标看,除2栏的户籍人口有档可查外,外来人口多数指标基本是无据可究,以笔者的实际了解,除人口普查的年度外,一般年度主观填报的成份要大于客观填报,数据的失实显然难以避免,这种失实统计本不可怕,最怕的是出于利益考虑来人为放大这种失实。
另外,在派出所的报表一级一级往上汇总统计时,容易出错的是用各统计单元的汇总数据同栏简单相加,因为一个行政区域内在不同辖区的派出所之间隐含着外来人口互流量,如果不把这个互流量剔除,以此来反映域内的真正的外来人口就会有很大误差,我想,这也许是各地统计的常住人口往往都偏大和混乱的可能原因之一。
城市人口规模估算方法
![城市人口规模估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acb0f1755270722192ef7ca.png)
1.75 1.75 1.72 1.69 1.67 1.65 1.62 1.61
1.63 1.63 1.60 1.58 1.56 1.54 1.51 1.50
1.67 1.67 1.61 1.61 1.60 1.58 1.55 1.54
1.74 1.74 1.71 1.68 1.66 1.64 1.61 1.60
• 4.3 资源环境承载力预测法 • 4.3.1 土地承载力法 • 根据建设用地潜力和有关人均用地标准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式中: 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Lt——根据土地开发潜力确定的预测目标 年末城市建设用地规模;lt——预测目标年宜采用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 • 4.3.2 水资源承载力法 • 根据规划期末可供水资源总量,选取适宜的人均用水标准预测人口规模, 按下式计算: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Wt——预测目标年可 供水量;wt——预测目标年人均用水量。 • 4.3.3 环境容量法 • 根据规划期末城市生态用地总面积,选取适宜的人均生态用地标准预测人 口规模,按下式计算: • 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St——预测目标年生态用地面积; st——预测目标年人均生态用地面积。 • 4.3.4 电力承载力法 • 根据规划期末城市的供电能力,选取适宜的人均用电标准预测人口规模, 按下式计算: 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Et——预测目标年可 供电总量;et——预测目标年人均用电量。 • 4.3.5 经济承载力法 • 根据规划期末的GDP总量和人均GDP目标值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 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Yt——预测目标年末GDP总量;Ut— —预测目标年末人均GDP。
2013-8-4
17
H tgh L
H H1 H 2
预测城市人口规模方法
![预测城市人口规模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5ebe63e5727a5e9856a61ac.png)
(1)以建成区的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作为基数计算其自然增长率。
(2)以建成区内的非农业人口为基数计算其机械增长率。
(3)暂住人口:各地确定暂住人口时,对暂住时间的规定并不一致,有的是3个月以上,有的是半年以上,有的是1年以上。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暂住3个月以上的和半年以上的往往还要继续住下去。好多人是到时间后再续办手续。根据人口普查的统计口径,在某一城市居住1年以上即视为常住人口,所以统计暂住人口应以居住1年以上为标准。
(二)微观系列
1、中心城现状人口
首先要确定中心城建成区的范围,这在具体做某一城市总体规划时是很容易划定的,因为城市建设总是相对集中于一定的地域范围之内。其次调查这一范围之内的人口,这要在公安机关的配合下,逐个村委会(如果建成区内含有农村)进行调查,就可以获得这一范围内的人口数字。所统计的人口包括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和暂住人口。
1.42
55.75
64.34
吉林
40.13
41.07
41.58
41.81
1.68
47.09
55.34
黑龙江
40.39
41.22
41.43
41.98
1.59
61.06
58.65
上海
66.14
67.68
69.34
70.00
3.86
江苏
21.69
22.60
23.55
24.37
2.68
38.99
47.92
浙江
17.07
17.62
18.12
18.63
1.56
42.25
55.49
安徽
15.52
15.64
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分析与预测
![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分析与预测](https://img.taocdn.com/s3/m/f3cd847310a6f524ccbf8596.png)
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分析与预测本专题论证报告是在充分分析论证城市发展的外部区位条件和自身的优劣条件的基础上,立足现实,从全省和全县经济发展战略出发,依据某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结合某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全县的现状发展基础,把握节约用地和科学合理用地的原则,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合理预测城市人口发展目标及规模,合理确定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预测城市新世纪加快发展的可能,为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留有余地。
一、某某市概况某某市位于####中部,东经114°02”;-114°19”;,北纬33°46”;-34°14”;。
东西宽20.87km,南北长57.5km,总面积868.5km2,其中耕地面积100.5万亩,总人口61.37万人。
全县辖****五镇七乡,382个行政村,2292个自然村。
某某市位于333等四地市交汇处,地方铁路某某省铁路和某某省由西向东横贯,**省道、***省道,8***省道,****省道,从境内穿过。
距规划的**高速10公里,某某市位于某某省经济辐射圈之内,发展前景良好。
二、分析与预测依据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某某省城市化“十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发展规划》;3、《某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4、《某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5、《某某市县城总体规划》。
三、规划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分析与预测某某市全县总面积868.5平方公里,2001年底,全县人口总数为61.37万人,人口密度为707人/平方公里,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5.7万人,农业人口55.7万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1.8亩。
(一)县域人口增长规模预测2001年底某某市总人口为61.37万人,非农业人口56673人,城镇人口11.1万人,城镇化水平18.1%。
某某市域总人口,1995-2001年变动情况见下表表1某某市域总人口历年变动情况表从总的看来,人口增长速度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同时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以及生育观念的转变,结合县政府制定的人口发展速度,确定近期人口自然增长率5‰,中期人口自然增长率5‰,远期人口自然增长率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城市中心区合理人口规模的估算
——以锦州老城区更新规划为例
王向坤
Wang Xiangkun
【摘要】通常情况下,城市合理人口规模估算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均为增长型模型,较适于大范围的人口总量估算,此类推算方法虽然保证了较强的实用性,但不能通
过合理人口规模来指导规划对城市用地功能结构的调整,是基于居住用地现状
的一种妥协方案。
而对于城市中心区等过密疏解型人口规模测算,则较缺乏相
应的理论模型支撑,本次规划将尝试通过中心城区用地空间约束、生态环境约
束以及近几年对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的最新研究成果综合分析,来预估锦州中心
城区的人口规模,以求较明确的锦州市中心城区人口发展目标。
【关键词】城市中心区人口规模疏解估算
1)背景综述
辽宁省“五点一线”构想的提出,给锦州市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滨海新区的发展建设如火如荼,而中心城区作为锦州市的核心功能区,因人口密度过大及历史发展所形成的大量城市问题,使其已无法适应未来城市的快速发展。
2005年3月16日,辽宁省专门出台了《全省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将辽宁省棚户区改造推向了高潮。
面对全新的历史机遇,如何巩固和强化辽西五市传统中心城市优势,锦州市中心城区的更新发展尤为重要。
2)研究方法
针对锦州市中心城区人口发展现状,基于多种单因子约束分析,估算适宜人口规模,并通过
多种方法及指标校核,最终判定锦州市中心城区合理人口规模,并在此基础上,寻找适宜的人口疏解及调配方案。
3)两种疏解型人口规模估算方法:空间用地瓶颈约束法;环境品质瓶颈约束法。
4)两种人口规模校核方法:社区规模校核法;就业岗位校核法。
5)人口现状
a)人口构成
锦州中心城区共含两大区12个街道。
两区为凌河区和古塔区,凌河区下辖5个街道,分别为凌安街道、龙江街道、菊园街道、榴花街道、锦铁街道,人口约22.5万人;古塔区下辖7个街道,分别为站前街道、保安街道、天安街道、饶阳街道、北街街道、南街街道和士英街道,人口约17.5万人。
两区总面积约12.7平方公里,其中规划范围面积约10.16平方公里,规划区内总人口约39.03万人,18岁以下人口约5.2万人,18-35岁人口约9.2万人,35-60岁人口约18.1万人,60岁以上人口约6.6万人。
b)人口分布
规划区内实际人口密度为3.84万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最高的为古塔区天安街道,达到7.04万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最低的为凌河区菊园街道,但也达到了1.7万人/平方公里。
规划区内人口密度超过4万人/平方公里的共有8个街道,人口密度在4万人/平方公里以下的有四个街道。
(表1、图1)
数据来源:2007年锦州市公安局人口数据
图1 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分布
6)人口规模估算
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是受诸多因素所决定的,但主要包括建设用地因素及环境因素等,可建设用地总量是确定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的基础,而中心城区的环境容量又决定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两者相辅相成。
a)基于用地空间约束的人口规模测算
根据城市规划法规,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在规定范围内调整,现状人均建设用地小于等于60平方米的时候,允许调整幅度在0.1~25平方米/人之间。
锦州市中心城区现状人均建设用地为26.68平方米/人,则最大调整为51.68平方米/人。
锦州中心城区规范范围面积约10.16平方公里,以中央大街为界,东西分为凌河区和古塔区,两区面积分别为5.95平方公里和4.21平方公里,按照调整后最大人均建设用地标准51.68平方米/人计算,则中心城区可容纳的人口规模为19.66万人,而根据国家最小人均建设用地标准60.1平方米/人计算,则中心城区可容纳的人口规模为16.91万人。
中心城区现状居住用地面积为629.27公顷,占中心城区规划总面积的61.92%,人均居住用地面积15.86平方米。
根据中心城区改造更新建设需要以及居住建筑质量评价建议,中心城区可调整的居住用地约149.38公顷(表2、图2),如除去道路规划所占约29.01公顷用地之外,将其余约120.37公顷左右居住用地完全转化为其他功能用地,则中心城区居住用地约为508.9公顷,即约占规划区总面积的50.09%,根据《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中规划人均居住用地指标18~28平方米/人,则中心城区可容纳的人口规模在18.18万人-28.27万人之间。
图2 去除规划道路占地之外的可调整居住用地
取以上三种测度人口规模的平均值作为适宜人口规模,则锦州中心城区适宜人口规模为
20.76万人,最大人口规模为28.27万人。
b)基于环境品质约束的人口规模测算
对中心城区环境品质的评价,主要基于中心城区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三项指标。
至2007年,锦州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4.45%,绿地率为20.85%,人均公共绿地5.33平方米,根据《辽宁省园林城市基本指标表》,锦州市绿地率应不小于25%,《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中也明确指出,锦州市人均绿地面积应不低于9平方米,以此两项最低标准作为锦州中心城区绿地指标,按此计算,中心城区最大人口规模为28.22万人。
对于锦州中心城区较为适宜的人均绿地指标选择,我们以《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检查评分标准》中的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指标≥5㎡作为参考。
现状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公共绿地面积约为36.91公顷,规划新增道路及街头绿地面积约48.37公顷,另根据锦州市绿化发展需求,将规划调整现状居住用地120公顷中的15%,即约18公顷作为规划中心城区公共绿地,中心城区规划公共绿地面积共约101.28公顷,则中心城区适宜人口规模为20.66万人。
c)综合测算结果
两种影响因素下的各自人口规模预测结果见(表3),以上分析表明,用地空间对锦州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的限制作用想对于生态环境较弱,根据木桶原理,环境品质因素是影响锦州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的“最短边”,因此,锦州中心城区适宜人口规模为20.66万人,最大人口规模为28.22万人。
7)合理人口规模校核
a)社区规模校核法
根据最新研究,在城市中心街区的人口密度参考值为1.8-2.0万人/平方公里;现代大型居住社区的用地规模约为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10万人,人口密度约为2.0万人/平方公里,而锦州中心城区亦是锦州重要的居住核心,据此推算,锦州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为20.32万人,与适宜人口估算值20.66万人基本一致。
b)就业岗位校核法
中心城区人口调整不仅是过密人口的向外疏解过程,还包括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人才再配臵过程,一部分人将疏解到中心城区周边区域,而还将有一部分人从周边区域进入中心城区,因此,中心城区的适宜人口规模将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假定中心城区最终人口调整的动态平衡将实现中心城区就业岗位与就业人口的平衡,即中心城区内工作岗位完全由中心城区工作人口就任,而现状中心城区18-60岁适宜工作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考虑未来中心城区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发展趋势,中心城区居住人口将更趋于年轻化,则未来中心城区就业人口将高于中心城区总人口的70%。
现状锦州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为29%,考虑未来发展和其他城市经验,未来中心城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将高于60%,发达国家平均为65%,从国际情况来看,商业就业人口比重占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40%左右。
第三产业尤其是商业将占未来中心城区就业岗位的主要提供者。
锦州中心城区规划商业用地面积为99.09公顷,综合容积率约为1.5,另规划有42.4公顷的商住综合用地,按照商业占其中20%,综合容积率1.0计算,锦州中心城区商业总建筑面积约157.1万平方米。
通常情况下,每40平方米商业面积产生一个工作岗位,按此计算,中心城区商业可提供就业岗位约3.9万个,则中心城区就业岗位共约15.5万个,按照就业人口占居住人口的75%计算,中心城区总人口约21.8万人。
与适宜人口估算值20.66万人比较接近。
8)合理人口取值
综合此上两个测度,并保证居民生活质量在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得到最大提高,规划建议中心城区适宜人口规模按照2.0万人/平方公里标准进行控制,并以环境品质约束作为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最大值,即中心城区适宜人口规模约20.32万人,最大人口规模约28.22万人。
9)结语
城市规划是一门动态发展的学科,而作为城市规划基础的人口规模测算,更需要保持其实操性,随着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未来的城市更新改造必将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流,而城市建设也将从与土地的关系演化为更多的与人的关系,而在这种预期之下,合理的城区人口规模将对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本文也只是对疏解型人口规模研究的一次简单尝试,其中定还有诸多影响人口发展的因素未予考虑,而不同的城市现况,又给人口疏解研究带来了不同的发展要素,因此,疏解型人口规模估算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值得我们每一个规划人倾力研究。
参考文献
10)李侃桢,童本勤,程同升,南京主城人口合理容量研究,城市人口,2003年第27卷第5期
11)李宁,从人地关系原理和可持续发展观点论合理开发国土资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7(3)
12)曹传新,黄大平,金明川,张晓燕,长春市中心区人口解密外疏总体方案研究,规划师,2001(6)
作者简介
王向坤,德国佩西规划建筑设计事务所(上海),主任规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