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序和跋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写作《家》以及《激流三部曲》的目的。

(2)培养学生读书要有读序文的兴趣和习惯,知道这是了解书中内容和作者思想等的捷径。

2.过程与方法

(1)讲述《家》的故事梗概,让学生对这部小说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作为学习序、跋的准备。

(2)用概括得是否准确、精练来检查学生默读的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真体会生活是勇往直前、永不停止的;是充满力量无可阻挡的,是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的。对待生活的态度应该是搏斗,是征服。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难点:《序》与《跋》风格稍有变化。

教学过程

一、预习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1.妥当:稳妥适当。

2.累赘:使人感觉多余或麻烦。

3.说教:比喻生硬地、机械地空谈理论。

4.掩饰:使用手法来掩盖(缺点,错误等)。

5.魔爪:比喻凶恶的势力。

二、导入

《家》的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27--1928年旅居巴黎期间开始文学创作,一生写了大量的作品中,主要有《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憩园》《寒夜》《第四病室》等中长篇小说。解放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职。1982年获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块丰碑。小说中的许多人物、故事以至细节都是作者极为熟悉或深有感触的。作品中的高老太爷就有作者祖父的影子;觉新是以作者的大哥为原型加以塑造的;觉民和觉慧的某些故事就有作者的三哥和自己生活的某些痕迹。由于巴金把自己熟悉和了解的、正在走向崩溃的封建家庭故事加以艺术概括,深刻揭露了封建专制的腐朽本质,控诉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恶,歌颂了“五四”时期新青年敢于斗争,敢于反抗的革命精神,批判了“作揖哲学”和“不抵抗主义”。小说情节生动,结构宏大而缜密,语言明快流畅,笔调抒情热烈,人物心理刻画细腻,读起来真挚感人,动人心魄。

三、阅读课文《序》,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作者对生活本质的认识。

第二部分(第5段):写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第三部分(第6--7段):表明了自己的写作动机。

四、学习课文

(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说说为什么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在当时来说还是先进的?

《序》写于1931年4月,是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反映了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作者对生活的看法是积极的。他虽然在读托尔斯泰的《复活》后产生过“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的感想,但他很快就有了新的认识。他认为“生活并不是悲剧”,“它是一场‘搏斗’”;虽然“周围是无边的黑暗”,却仍然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而且“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应该说,巴金当时的这种思想认识是先进的,看到了

生活的本质。

(二)、阅读第二部分,为什么说作者是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斗的战士?

正因为有对生活本质的认识,他的生活态度也是积极的。“我跟所有其余的人一样,生活在这世界上,是为着来征服生活。我也曾参加在这个‘搏斗’里面。”可见作者不是一个生活的悲观论者,也不是一个旁观者,他是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斗的战士。

(三)、阅读第三部分,说说作者用什么去和黑暗搏斗呢?

他走上了一条当时许多进步青年所走的道路——用文学来展示生活,激励人们前进。这就是他写作《家》乃至《激流三部曲》的动机。“在这里我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的一幅图画。自然这里只有生活的一小部分,但我们已经可以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痛苦所构成的生活的激流是如何地在动荡了。”展开生活的图画,让读者看生活的激流如何在动荡,这就是作者“搏斗”的内容。应该说,作者的《激流三部曲》以及后来的大量创作,实践了他的思想。

(四)、作者把生活比作激流有什么作用?

“激流”“生活中的激流”,既形象又含义深刻。生活就是像激流那样一往无前,充满力量;生活中有爱,有恨,有欢乐,有痛苦;生活中有清流,有泥沙,也有沉滓……我们来做什么?我们“为的是来征服它”。这就是序文中要表述的意思。这一思想贯穿全文,把生活这一内涵丰富的概念,表述得准确而又生动形象。作者把生活比作激流是鉴于他对生活的深刻认识,是他写作《家》乃至《激流三部曲》的目的。当然,这也是理解《序》和《家》的一把钥匙。作者认为,生活是勇往直前、永不停止的;是充满力量无可阻挡的;是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的。对待生活的态度应该是“搏斗”,是“征服”。

(五)、阅读课文《跋》

1.《跋》中哪些地方对自己写作动机的表述比《序》更加明确?

《跋》写于1953年3月,时隔二十二年,作者的思想有了一些变化。《跋》再一次表述了自己创作动机。“我很早就说过,我不是要做作家才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我控诉。’”“我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块受苦,跟一些人一块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在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家》的创作意图就是揭露、控诉旧制度旧社会的。作者写《跋》正是新中国成立第五个年头,所以“《家》已经尽了它的历史任务了”。这比在《序》里表述得更明确、更犀利。

2.时隔二十余年,作者指出了《家》的哪些不足之处?

《跋》第一次指出了《家》的不足之处。“我本可以更明确地给年轻的读者指出一条路,我也有责任这样做。然而我当时还年轻,幼稚,而且也太重视个人的爱憎了。”正因为如此,以至于《家》和其后的一些作品,只见到青年们在“搏斗”而“搏斗”的目的是什么却比较朦胧。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大的缺憾。这个认识,是巴金先生二十余年“冷静的思考”,思想有了提高的体现。

3.《跋》与《序》有什么异同点?

《跋》与《序》一样充满激情,但“冷静的思考”淅趋主流。文中有热情奔放的陈述,也有切中要害的分析,文章风格稍有变化。

六、小结

《〈家〉的序和跋》是作者自序、自跋。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家》是作者对一个不合理制度的积愤的吐露,是对一个垂死的制度的控诉。

在巴金众多的小说中,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巨制。其中,第一部《家》不仅是巴金文学道路上树起的第一块丰碑,也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之一。

《激流三部曲》的创作过程长达十年。第一部写于1931年,以《激流》为题,从当年4月18日起,到第二年5月22日止,断断续续地在上海《时报》上连载了一年多,1933年5月出版单行本时,作为《激流》之一改题《家》。《春》的写作从1936年开始,在《文季月刊》上连载了十章,后因刊物停刊而中止,直到1938年2月才写完,单行本同年4月出版。《秋》是1939年7月至1940年5月一气写成的,这段时间每晚写五、六个小时,边写边送印刷厂付排,5月初结稿,7月即出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