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最简洁的西方哲学史1.前希腊时期:泰勒斯说,世界是原子构成的,世界具有同一的物质基础。
毕达哥拉斯说,万物皆数,世界是由数演化而来的,事物有内在的一致性。
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世界是流变的和矛盾的,所以世界的本质是不一致的。
2.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干掉了赫拉克利特而选择了毕达哥拉斯,这避免了西方文明走向"阴阳流变"的观念。
他说,世界不是流变的,流变是感官经验的假象,世界的真相是永恒的和一致的。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继承了他老师的思想,他说,在现象世界之上存在一个永恒的理念世界。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也是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说:世界的本质是完整和一致性,任何事物一旦达到了完整和一致就会呈现出完美和和谐,就展现了世界的本质。
"完整和一致"不只是哲学和科学的标准,也是艺术和审美的标准!亚里士多德达到了古典哲学的顶峰,在他的领域至今没有人超越他,任何人如果持古典主义的哲学和美学观,都不得不遵循他提示的原则。
其后的哲学家,都不再重新思考亚里士多德已经思考过的问题,而是另辟蹊径。
3,中世纪时期:中世纪被文艺复兴之后进入现代的西方人评价为“黑暗的中世纪”,但这个黑暗的评价是西方人以现代的政治文明以参照物的,并不适合中国人引用,因为如果以中国文化做参照物,中世纪绝对是一个光明和理性的时代。
西方中世纪学者达到的水平,现在北大清华的教授可能还摸不到边,至少那个穿超短裙的于丹博导是达不到的。
中世纪有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及神学家,叫阿奎那托马斯,他提问:为什么世界的本质是"完整和一致"?他的答案是:这是上帝创造的!他的理论叫三位一体,即上帝提供了理性世界的终极前提。
数学的研究也证明了"完整和一致"并不能被理性自身产生,需要由"外在的存在"提供。
4,经验派的兴起。
虔诚的基督徒笛卡儿揭开了现代科学发展的大幕,他开始怀疑一切,甚至对自己是否存在都开始怀疑,最后靠"我思故我在"才确认了自己的存在。
笛卡儿怀疑的目的是寻找不可被怀疑的判断,从而位哲学和科学打下坚实的根基。
西方哲学简史PPT
第一编 古代哲学
古代哲学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6
世纪,前后延续了1000多年。把它划分 为早期自然哲学、雅典时期哲学和晚期 哲学三个阶段。这部分包括教材前六章 的内容。
第一章 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古希腊哲学的特质:
1. 非宗教的精神 2. 思辨精神
非宗教的精神
古希腊哲学的非宗教精神突出地表现在神话中, 古希腊神话所表现的世界观有以下特征:
第一、自然力和社会活动的人格化。 第二、神人同形同性。 第三、迷狂的宗教精神。 第四、生成演化的世界图式。
思辨精神
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的特点有: 静观、辩证、演绎、理智、实践。
第二章 早期的自然哲学
从本原的数目是一还是多,是变化还是不变化的角 度看,早期自然哲学可以分为:
1、认为本原是一且变化的,伊奥利亚派 2、认为本原是一且不变的,爱利亚派 3、认为本原是多且不变的,毕达哥拉斯派 4、认为本原是多且变化的,元素派和原子 论者
一、伊奥利亚派 (一)泰利斯
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
认为水是世界的本源。
(二)阿那克西曼德
1. 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定”。 2. 认为万物的生成是“无定”的分化,万物的
消亡则是万物归复于“无定”。 3. 认为一事物的生成必然伴随着另一些事物消
亡。
(三)阿拉克西美尼
1. 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
物的基本单位。
三、爱利亚派
(一)克赛诺芬尼
1. 主张“一神论”,反对多神论。 2. “神”是唯一的、绝对的、普遍的和不
变的 3. “神”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领会和把握。
(二)巴门尼德
1.提出“是者”(存在)是世界的本原。 2.对“是者”的认识,重要的是:
“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不是的东西必定不 是”。
一文读懂西方哲学简史(附逻辑全景图)
一文读懂西方哲学简史(附逻辑全景图)从古希腊神话——西方哲学西方思想起源于古希腊。
古老的希腊孕育了西方思想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古希腊哲学。
01.西方哲学起源对原始宗教、古希腊神话幻想的取代古希腊诸神图▽△希腊神话天真美丽的幻想和质朴纯洁清新的风采至今仍吸引着人们,对整个希腊乃至后来欧洲的文学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腊神话是人们对美好事物最初的信仰古希腊神话与宗教信仰是密切相连的。
古希腊宗教是一种多神信仰的宗教,在各城邦的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所有希腊公民都是笃信宗教的。
但是,与其他民族,特别是与东方民族不同的是,希腊世界没有享有特权的祭司阶层,神庙中的男女祭司地位相当于城邦的公务人员,神庙的管理权掌握在城邦委派的公民团体手中。
因此,源于古老的民间信仰形成的希腊宗教观念,在特有的希腊城邦社会条件下产生了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特点,也使希腊神话具有了自己鲜明的特征,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神人同形同性论”。
希腊人是相信命运观念的,这在神话中也有体现,但神话同时也表明他们不是匍匐在命运脚下的奴隶,而是一个珍惜个人荣誉、强调人的抗争、热爱世俗生活、积极进取、崇尚英雄气节的民族。
希腊神话是把人放在中心地位的神话,凸显的是人的精神,回荡着昂扬、乐观、健康的显示气息,对其后的希腊文学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希腊神谱▽公元前20世纪以前,在遥远的地中海东部,美丽的爱琴海边有一片富饶的土地,叫克里特,那里山峦起伏,海岸线曲折,海上岛屿星罗棋布,相传在远古时期,这里由一个叫米诺斯的国王统治。
他修建了富丽堂皇的王宫,里面的通道纵横曲折,任何陌生人进去都走不出来。
爱琴海西面,是美丽的希腊半岛,希腊半岛三面环海,岛上山脉丘陵纵横隔绝,使得古希腊人民往来较少,没有形成统一的王国。
自由文化释放人民的天性和想象力在那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对人的生死、都感到神秘和难解,于是他们不断幻想、沉思。
由于希腊半岛人口过剩,人民不得不向外寻拓生活空间,这时候涌现了许多英雄豪杰,从而产生了许多人神交织的民族英雄故事。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笔记(笛卡尔的唯理论)【圣才出品】
第13章笛卡尔的唯理论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1650年),哲学家,著名的数学家和科学家,他是解析几何的创始人。
笛卡尔建立了近代哲学的第一个体系,他被称为“近代哲学之父”。
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指导心智的规则》(1628年)、《方法谈》(1637年)、《第一哲学沉思集》(1641年)、《哲学原理》(1644年)。
一、方法论的反思笛卡尔从方法论的角度,摧毁旧的经院哲学体系的基础,同时证明新兴的自然科学的合法合理性。
他的《方法谈》为理性时代制定了新的“游戏规则”。
1.普遍数学(1)笛卡尔坚持统一的科学观,所有科学门类都统一于哲学。
(2)科学的统一性不在研究对象,而在于方法,哲学首先要研究科学方法。
他认为数学方法是普遍适用的一般方法。
(3)普遍数学把数学最一般的特征运用到其他学科。
数学的一般特征有二:“度量”和“顺序”。
①数学的“度量”只是量与量之间的比较。
在数学以外的领域,我们可以把度量转化为不可量化的对象之间同与异的比较。
②科学研究的顺序有两种:一是从简单到复杂的综合,一是从复杂到简单的分析。
在数学中,研究对象是同质的,这两种方法是可逆的。
但形而上学的方法首先是分析,寻找确定的第一原则,然后再运用综合,从第一原则推导出确定的结论。
2.方法论规则按照先分析后综合的顺序,笛卡尔建立起四条方法论的规则:(1)决不接受我没有确定为真的东西。
说明分析的必要性,指出分析的目的是找到无可怀疑的、确定的“阿基米德点”。
(2)把每一个考察的难题分析为细小部分,直到可以适当地、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
说明分析是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分析的结果要尽可能地细致,细致到可以加以满意地解决的程度为止。
(3)按照顺序,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地上升到对复杂对象的认识。
指综合的过程,从分析的结果出发,由简单的、确定的真理一步一步推导到复杂的道理。
(4)把一切情况尽量完全地列举出来。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内容简介作为赵敦华主编的《西方哲学简史》的配套辅导书,1.整理教材笔记,浓缩知识精华。
2.遴选考研真题,详析解答思路。
3.精编典型例题,巩固重点难点。
第一部分复习笔记第1章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一、希腊哲学的非宗教精神1希腊神话世界观的特征(1)自然力和社会活动的人格化希腊神话表达的是自然神的多神崇拜观念,把自然的运行和人的命运全部归之于神的主宰。
(2)神人同形同性①奥林匹斯诸神与凡人有着相同的体态相貌、七情六欲。
②神以及神与人共同生下的英雄具有人的一切恶行,行为受灼热而不可遏制的感情与意志的支配。
③神随心所欲地支配着自然,诸神争斗的结局决定了社会进程和人的命运;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都没有自身的秩序和规则,在世界中起决定作用的只是神的情欲和意志。
(3)迷狂的宗教精神希腊神话对神和英雄的激情和意志的无度的推崇,激发出迷狂亢进的宗教追求。
代表:崇拜酒神的奥尔弗斯教派。
(4)生成演化的世界图式希腊神话的世界生成图式对后来的希腊哲学的宇宙生成论发生直接的影响;但是,这种图式以神人同形同性观念为基础,用人类的生殖力比拟自然的生成,它只是安排了自然物的时间次序,并没有表达自然界的内在联系、活动秩序和变化原因。
2希腊哲学的背景和环境(1)外来文化和自身积累的经验技术相结合,孕育出新思想的萌芽。
(2)在从事海外殖民和贸易的航海活动中,人们开始发现自然现象的规律性。
人们开始有了变化的观念,有了秩序和原因的观念,并且认识到,秩序和原因就在运动变化的事物之中。
3自然哲学的基本观念(1)“自然”意义接近于现代西文中的“本性”(nature),特指事物运动变化的本性。
亚里士多德明确把自然定义为“运动和变化的本原”。
(2)“本原”本义是“太初”。
事物的最初状态或者是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或者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缘由,即“基质”或“原则”。
(3)“宇宙”①含义一是指天地之间一切事物的总和,更重要的是指这些事物的秩序。
西方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简史读书笔记一、古希腊哲学。
1. 米利都学派。
- 泰勒斯。
- 泰勒斯被认为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
他提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一观点。
在当时的认知水平下,这一论断具有开创性意义。
他试图从自然本身去寻找世界的起源,摆脱了神话对世界解释的束缚。
例如,他观察到万物都以湿的东西为养料,热本身也是从湿气里产生,靠湿气维持的,这可能是他认为水是本原的一个依据。
- 阿那克西曼德。
- 阿那克西曼德是泰勒斯的学生。
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阿派朗”(无限者)。
他意识到如果以水这样一种具体的物质作为本原,会面临很多解释上的困难,比如水本身也需要被解释是从何而来的。
“阿派朗”是一种没有固定形态和性质的东西,它能够产生出各种对立的性质,如冷与热、干与湿等,从而生成万物。
- 阿那克西美尼。
- 阿那克西美尼提出“气是万物的本原”。
他认为气通过稀薄和凝聚的方式转化为其他事物。
当气稀薄时就变成火,当气凝聚时就变成风、云、水、土和石头等。
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泰勒斯和阿那克西曼德的思想,既保留了以一种自然物质作为本原的思路,又对本原如何生成万物有了更具体的解释。
2. 毕达哥拉斯学派。
-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核心观点是“数是万物的本原”。
他们发现数与音乐之间存在着和谐的比例关系,如琴弦长短比例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音调。
由此他们推断数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能够构成万物。
例如,他们认为1是点,2是线,3是面,4是体,而体就构成了万物。
这个学派还强调灵魂的轮回和净化,他们的学说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但也对数学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赫拉克利特。
- 赫拉克利特提出“火是万物的本原”。
他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他的哲学思想中最著名的是“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表达了他的辩证法思想,即万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他还强调对立统一,认为战争是万物之父,也是万物之王,因为战争(斗争)促使对立双方相互转化,从而推动万物的发展。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一、名词解释:1、本源:Arche,本意为(1)开始,发端,起源;(2)政治上的权力,统治和政府官员。
其含义为:(一)事物开始的部分,比如一条线,无论在相反的那一端,都有一个起点;(二)事物最好的出发点,例如学习时我们有时并不从头开始,而是从最容易的地方开始;(三)事物从它的某个内在的部分首先产生,比船从龙骨开始;(四)事物从某个不是它内在的部分产生,运动变化都从它开始;(五)运动变化的事物是由于某个东西的意志而产生运动和变化。
本源即为万物的起点和归宿。
2、智者:Sophistes,源于智慧(sophia),在古希腊早期,原意为“掌握着某种技艺的大师”、“有智慧的人”,公元前五世纪时,“智者"专指一批收费授徒,重点教授修辞学和论辩术,并以此为职业的职业哲学家。
3、通种论:Theory the communion of genera, 通种(gene/genus)即最普遍的型相,柏拉图在《智者篇》中提出了三对六种:(1)“是者”与“非是者”,(2)“运动”与“静止”,(3)“相同”与“相异”,这六个最普遍的理念作为代表来讨论,而这些理念所体现的正是希腊哲学所讨论的中心问题,这些理念的外延最大,哲学史上把对这些理念关系的研究称为“通种论”。
4、四根说:又叫“四元素说”,四根即“水、火、气、土”,恩培多克勒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水火气土四种元素按不同比例混合形成的,四根永恒存在,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它们彼此独立,不能相互产生或消灭,也不能相互转化,而只能在爱和恨两种力量的作用下相互混合或分离,事物的产生和消灭,就是这四种元素聚合或分离的结果,是恩培多克勒的自然哲学的基本范畴和原则。
5、洞穴比喻:柏拉图关于认识问题的比喻之一,它在《国家篇》中用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人从惑于不真实的个别事物上升到认识真实的理念过程。
他把可感世界比作洞穴,把只认识个别事物的人比作锁在洞穴里的犯人,以此来区分假象的世界和真实世界,前者为“可感世界”,后者为“理念世界”,假象背后才是真实的存在,体现了以思想把握真理的理念。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北大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完全笔记第一章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用美国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讲: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的体系的一个最好的例证。
当然它这种地位是与希腊哲学处于哲学的素朴阶段联系在一起的,应在历史中理解它的地位。
二、希腊哲学的产生问题(一)从外部条件来讲:1、以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件。
2、东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但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是希腊哲学产生的内在原因起主要作用。
1、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和意志,开阔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眼界,活跃批评和思索的精神。
2、政治制度的特性有助于理性的发现。
(三)古希腊神话中的哲理是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
从古希腊神话的特征中可见到神话中的哲理特征。
克塞诺芬尼:“凡人们幻想着神是诞生出来的,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凡人一样的音容相貌。
”三、希腊哲学的特点(一)希腊哲学研究的问题由外在的自然向内在的人类本身转移的特点。
表现为自然哲学到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的发展,最后形成亚里士多德的综合哲学体系。
(二)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特点。
1、静观:2、辩证:3、演绎:4、理智:5、实践:四、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1、自然:2、本原:3、基质(始基):4、存在(是者):5、理性(逻各斯):6、灵魂(心灵):7、原子:8、宇宙:9、神:对希腊哲学中的范畴的含义的理解,尤其要根据其在文中的关系来进行理解。
思考题1、解释古希腊自然哲学的范畴:自然、本原、基质(始基)。
2、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特点是什么?3、分析希腊哲学的产生原因。
第二章早期自然哲学包括:(一)认为本原是一且变化的:伊奥尼亚派(包括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二)认为本原是多且不变的:毕达哥拉斯派(三)认为本原是一且不变的:爱利亚派(四)认为本原是多且变化的:元素派和原子论者一、米利都派(一)泰利斯(Thales、鼎盛年为公元前585/584年)哲学观点:1、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课件讲义
前言 (1)一、应以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
(1)二、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
(1)三、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
(1)第一章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3)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 (3)二、希腊哲学的产生问题 (3)(一)从外部条件来讲 (3)(二)但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是希腊哲学产生的内在原因起主要作用 (3)(三)古希腊神话中的哲理是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 (3)三、希腊哲学的特点 (3)(一)希腊哲学研究的问题由外在的自然向内在的人类本身转移的特点 (3)(二)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特点 (3)四、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 (3)第二章早期自然哲学 (5)一、米利都派 (5)(一)泰利斯 (5)(二)阿那克西曼德 (5)(三)阿那克西美尼 (5)二、赫拉克利特 (5)(一)火本原说 (5)(二)逻各斯学说 (5)(三)生成辩证法 (6)三、毕达哥拉斯派 (6)(一)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是数的规定性 (6)(二)认为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位 (6)四、爱利亚派 (6)(一)克塞诺芬尼 (6)(二)巴门尼德 (6)(三)芝诺 (7)五、元素派 (7)(一)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 (7)(二)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 (7)五、原子论 (8)(一)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 (8)(二)他认为原子的性质有 (8)(三)认为心灵和灵魂实际上是精细的球形原子 (8)(四)在关于人的认识问题上提出了影像论和约定论 (8)第三章智者运动与苏格拉底 (9)一、智者运动 (9)(一)智者和智者运动 (9)(二)智者运动的原因 (9)(三)智者在社会政治批判上的两种学说 (9)(四)智者中的有代表性的哲学观点 (9)二、苏格拉底 (10)(一)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的命题 (10)(二)苏格拉底的“德性就是知识”的命题 (11)(三)苏格拉底方法 (11)第四章柏拉图哲学 (12)一、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基础和中心理论——“理念”论 (12)(一)“理念”的含义 (12)(二)“理念”的特征 (12)(三)关于“理念”与具体个别事物的关系的学说 (12)二、柏拉图的知识论 (13)两个领域、两种认识的区分和对比 (13)三、柏拉图的灵魂学说 (13)(一)对灵魂作三重区分 (13)(二)灵魂回忆说 (14)四、柏拉图的政治学 (14)(一)社会分工学说 (14)(二)理想国的各种主张 (14)第五章亚里士多德哲学 (15)一、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自然哲学 (15)(一)“物理学”的含义: (15)(二)论运动 (15)(三)目的论 (16)(四)论时间 (16)(五)论空间 (16)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16)(一)“形而上学”的含义 (16)(二)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 (16)(三)形而上学的内容——实体说 (17)三、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认识论) (18)(一)“灵魂”的含义 (18)(二)区分灵魂的功能和类别 (18)(三)论灵魂的感觉活动 (18)(四)论灵魂的理性认识 (18)四、亚里士多德的实践科学 (18)(一)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18)(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19)第六章晚期希腊哲学 (20)一、伊壁鸠鲁派哲学 (20)(一)原子论思想 (20)(二)快乐主义的伦理思想 (20)二、斯多亚派哲学(Stoicism) (21)(一)斯多亚派的历史阶段及代表 (21)(二)斯多亚派的自然哲学 (21)(四)斯多亚派的政治学 (22)三、怀疑派(Skepticism) (22)(一)皮浪的怀疑主义(皮罗主义) (22)(二)恩披里柯的怀疑主义的五个论据 (22)四、新柏拉图主义(Neo-Platonosm) (22)第七章基督教哲学的诞生 (23)一、基督教的历史(早期) (23)(一)犹太人和犹太教 (23)(二)耶稣阶段 (23)(三)圣保罗(保罗)阶段 (23)(四)基督教的诞生 (23)(五)罗马帝国阶段 (23)二、早期基督教哲学——教父哲学概况 (23)(一)教父和教父哲学 (23)(二)基督教的主要教条 (23)(三)教父哲学对待哲学的两种态度 (23)三、教父哲学的集大成:奥古斯丁的教父哲学 (23)(一)认为“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 (23)(二)知识论——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23)(三)神正论 (23)(四)基督教的社会历史观 (23)第八章早期经院哲学 (25)一、什么是“经院哲学” (25)(一)“经院哲学”含义 (25)(二)“经院哲学”的发展过程 (25)二、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 (25)(一)争论的焦点 (25)(二)问题的由来 (25)(三)唯名论的观点 (26)(四)实在论的观点 (26)(五)争论的哲学意义 (26)(六)争论的社会意义 (26)二、坎特伯雷的安瑟尔谟 (26)(一)生平活动 (26)(二)关于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的观点 (26)(三)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26)(四)关于同罗色林的争论 (27)三、罗瑟林 (27)(一)生平活动 (27)(二)主要思想 (27)四、阿伯拉尔 (27)(一)生平活动 (27)(二)关于理性与信仰的关系的观点 (27)(三)“概念论”的唯名论思想 (27)第九章经院哲学的亚里士多德主义 (29)一、阿维洛伊主义和拉丁的阿维洛伊主义 (29)(一)阿维洛伊主义 (29)(二)拉丁的阿维洛伊主义 (29)二、托马斯主义 (29)(一)托马斯(Thomas Aquinas)的生平活动 (29)(二)托马斯论哲学和神学的关系 (29)(三)托马斯的“形而上学” (30)(四)托马斯对上帝存在的论证 (30)(五)托马斯的认识论 (30)(六)托马斯的伦理学 (31)(七)托马斯的政治学 (31)第十章英国的经院哲学家 (33)一、罗吉尔•培根 (33)(一)生平活动 (33)(二)关于基督教学术的革新思想 (33)(三)论实验科学 (33)二、约翰•邓•司各脱 (33)(一)生平活动 (33)(二)论形而上学与神学、理性与信仰的区别 (33)(三)个性学说 (34)(四)论自由意志 (34)三、威廉•奥康 (34)(一)生平活动 (34)(二)新唯名论 (34)(三)“奥康的剃刀” (35)第十一章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想 (36)一、文艺复兴运动简介 (36)(一)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 (36)(二)“文艺复兴”的含义 (36)(三)文艺复兴运动群英谱 (36)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36)(一)人文主义的含义和基本精神 (36)(二)人文主义的核心和哲学基础——人性论 (37)(三)人文主义的意义 (37)三、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哲学思想 (37)四、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运动 (37)1、马丁•路德的宗教哲学——“因信称义”说 (37)2、加尔文的宗教哲学——“先定”说 (38)第十二章近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精神 (38)一、近代自然科学与哲学的理性主义特征的关系 (38)(一)近代自然科学本身就充满着以理性主义为特征的哲学精神 (39)(二)近代哲学的主要建树是对新科学的迎合与推进,它的理性主义特征处处体现着近代自然科学精神 (39)二、近代经验论的开创人弗兰西斯•培根 (40)(一)弗兰西斯•培根的生平活动 (40)(二)培根对以经院哲学为代表的传统思想的分析批判 (40)(三)培根的经验论 (40)(四)培根创立的归纳法 (41)三、机械主义的经验论者霍布斯 (41)(一)霍布斯的生平活动 (41)(二)霍布斯的机械论的哲学 (41)(三)霍布斯的社会政治学说 (42)第十三章笛卡儿的唯理论 (42)一、笛卡儿的生平活动 (42)二、笛卡儿的方法论 (43)三、笛卡儿的第一哲学——形而上学 (43)(一)论哲学的出发点——普遍怀疑 (43)(二)论哲学的第一原理——“我思故我在” (44)(三)论上帝和世界的存在 (44)(四)心物二元论 (45)四、笛卡儿的物理学 (45)五、笛卡尔哲学在十七世纪的影响 (45)第十四章唯理论的发展 (46)一、斯宾诺莎哲学 (47)(一)斯宾诺莎的生平活动 (47)(二)斯宾诺莎哲学的基本特征 (47)(三)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 (47)(四)斯宾诺莎的真理论 (48)(五)斯宾诺莎的人性论和自由学说 (49)二、莱布尼茨哲学 (49)(一)莱布尼茨的生平活动 (49)(二)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49)(三)莱布尼茨的神正论 (50)第十五章英国经验论 (51)一、洛克的哲学 (52)(一)洛克的生平活动 (52)(二)洛克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 (52)(三)洛克的双重经验说 (53)(四)洛克的观念分类说 (53)(五)洛克区分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的学说 (53)(六)洛克的知识论 (54)(七)洛克的社会契约论 (54)二、贝克莱的哲学 (55)(一)贝克莱的生平活动 (55)(二)贝克莱的基本哲学命题——“存在就是被感知” (55)(三)贝克莱对“物质”实体的批判 (55)(四)贝克莱的视觉理论 (56)(五)贝克莱论精神实体的存在 (56)三、休谟的哲学 (56)(一)休谟的生平活动 (56)(二)休谟的认识论 (56)(三)休谟的伦理学 (58)第十六章法国启蒙哲学 (58)一、法国启蒙运动的特点 (58)二、早期启蒙主义者的思想 (59)(一)皮埃尔•贝尔的怀疑论 (59)(二)孟德斯鸠的法哲学 (60)(三)伏尔泰的理神论 (60)(四)孔狄亚克的感觉主义 (60)三、卢梭的思想 (61)(一)卢梭论自然状态 (61)(二)卢梭论社会的不平等与平等 (61)(三)卢梭的良心论 (62)四、“百科全书派”的思想 (62)(一)“百科全书派”的含义和代表 (62)(二)“百科全书派”的自然观 (62)(三)“百科全书派”的认识论 (63)(四)“百科全书派”的无神论和反宗教思想 (63)(五)“百科全书派”的社会历史观和政治、伦理观点 (64)第十七章康德的批判哲学 (64)一、德国古典哲学概述 (64)(一)德国古典哲学的概念 (64)(二)德国古典哲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 (64)(三)德国古典哲学的自然科学根源 (65)(四)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前提 (65)二、康德的生平活动 (66)三、康德的前批判时期的思想 (66)四、康德的理论哲学 (67)(一)康德的“批判时期”哲学的基本特征 (67)(二)康德的理论哲学的中心问题 (67)(三)康德的先验感性论 (68)(四)康德的先验知性论 (69)(五)康德的先验理性论 (70)五、康德的实践哲学 (72)(一)康德的自由观 (73)(二)康德的道德律 (73)(三)康德的道德公设 (73)(四)康德的理性宗教说 (74)第十八章绝对唯心论 (74)一、费希特的知识学 (74)二、谢林的绝对唯心论 (75)第十九章黑格尔哲学体系 (75)一、黑格尔的生平活动 (75)二、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特点 (76)(一)黑格尔哲学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 (76)(二)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概念 (77)(三)黑格尔哲学是辩证法、历史和认识论的统一体系 (78)三、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79)(一)“绝对知识”发展的“意识”环节 (79)(二)“绝对知识”发展的“自我意识”环节 (79)(三)“绝对知识”发展的“理性”环节 (80)(四)“绝对知识”发展的“精神”环节 (80)四、黑格尔的逻辑学体系 (80)(一)“逻辑学”的大致轮廓 (80)(二)存在论的“合理的”思想 (81)(三)本质论的“合理的”思想 (82)(四)概念论的“合理的”思想 (82)五、黑格尔的自然哲学 (83)(一)认为“自然界是自我异化的精神” (83)(二)自然哲学的大致轮廓 (83)六、黑格尔的精神哲学 (84)(一)黑格尔的精神哲学中的发展环节 (84)(二)关于精神的本质是自由的思想 (84)(三)关于“市民社会”的思想 (85)(四)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 (85)(五)关于哲学史的思想 (85)(六)关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与辩证法的关系 (86)西方哲学简史讲义前言应对该课程的对象、大概内容范围、学习和研究的方法、目的和意义等问题有所认识。
西方哲学简史名词解释及思考题答案
唯名论:强调个别,主张王权至上,具有唯物主义的倾向,代表着进步的力量(代表人物:洛色林、阿伯拉尔)实在论:强调一般,主张教权至上,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代表了保守落后的势力(代表安瑟伦)唯名论的观点:认为存在的事物都是个别的,心灵之外没有一般的对象。
极端的唯名论认为共相只是名词,如果说它们是实在的话,这种实在不过是“声音”而已。
温和的唯名论认为共相是一般概念,是心灵对个别事物的个别性质加以概括或抽象而得的,念只存在于心灵之中。
唯实论论的观点:认为共相既是心灵中的一般概念,又是这些概念所对应的外部实在。
极端的实在论认为一般概念所对应的外部实在是与个别事物相分离的、更高级的存在。
温和派认为实在是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的一般本质。
唯名论唯实论斗争的焦点:关于一般(概念)或共相是否实在的问题,或者说究竟一般(共相)实实在的还是“个别(殊相)”是实在的2、唯名论和实在论斗争的实质是什么?(1)以教皇为代表的天主教会和以国王为代表的世俗地主阶级(教会之外的地主)内部之间的斗争。
实在论:教权至上;唯名论:王权至上(2)唯名论和实在论的斗争,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斗争在中世纪条件下的特殊表现。
此外无论是唯名论还是实在论,都是把上帝看作是宇宙的创造者和支配者,从本质上讲,它们都是唯名主义。
经验论: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是经验论的鼻祖。
过分夸大感觉经验的作用,培根认为我们所有的知识和观念都是来源于感觉经验,感觉经验不仅是知识的源泉,而且是完全可靠的。
唯理论:法国的笛卡尔是欧洲大陆唯理论的创始人,他强调理性的重要性和可靠性,笛卡尔认为理性直观最根本最可靠,通过理性直观,可以获得一些简单明了具有真理性的观念。
经验哲学:经院哲学----一种宗教哲学,对基督教的教条进行系统化、理论化,是中世纪的基本的哲学形态,它是在天主教的学校里讲授的,为基督教神学服务的哲学,本质上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具有三大特征:(1)以“经院”(即教会或修道院办的学校为生存环境,充当神学的婢女)(2)盲目崇拜权威,坚持神学教条主义(3)热衷于烦琐论证,搞形式主义。
西方哲学简史
我们可以把希腊哲学的特质归为两条:非宗教精神与思辨精神。
希腊神话所表现的世界观有以下特征:第一,自然力和社会活动的人格化;第二,神人同形同性;第三,迷狂的宗教精神;第四,生成演化的世界图式。
自然哲学的基本概念:早期哲学家思考的“自然”接近于“本性”(nature),特指事物运动变化的条件。
所以亚里士多德将“自然”定义为“运动和变化的本原”。
“本原”有两层意思:“基质”和“原则”。
“本原”和“宇宙”这两个概念的联系在于,宇宙是本原(最初状态)分化演变的产物,本原(基质或原则)是在宇宙内部起作用、并赋予宇宙万物特定的秩序的原因。
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可以归纳为五点:静观、辩证、演绎、理智和实践。
第二章自然哲学伊奥尼亚派:水本原说:泰利斯。
泰利斯被公认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
他第一个提出了“什么是世界本原”这个有意义的哲学问题。
他的回答是:水是万物的本原,并试图借助经验观察和理性思维来解释世界。
一方面,他用经验证据说明水有滋养万物的作用;另一方面,泰利斯的观念与远古推崇谁的神话和习俗有关。
无定说:阿那克西曼德。
生成万物的本原被称作“无定”(indefinite),因为它没有任何规定性,或者更确切的说,它是调和各种规定性的中性状态。
其把“无定”分化为万物的过程当作生成,把与之相反的万物归复于“无定”的过程当作消亡,生成与消亡共同构成世界的运动。
一些事物的生成必然伴随着一些事物的消亡,于是提出“补偿原则”(“时间的安排”和“报复”),第一次提出运动必然性和原因的挂念,第一次表达了古希腊人循环往复的因果观,气本原说:阿那克西美尼。
气综合了水和“无定”的特征:一方面它保留了“无定”的不定形和无限的特征,另一方面,气和水一样具有特定的性质。
气有冷和热两种性质,以及与之对应的浓聚和稀疏两种运动:气稀疏为火,浓聚则依次为云水土石。
这是典型的转化生成观与阿那克西曼德的分离生成观形成鲜明对照。
火本原说:赫拉克利特。
他认为:“世界秩序(一切相同的东西)不是任何神或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西方哲学简史名词解释及思考题答案
唯名论:强调个别;主张王权至上;具有唯物主义的倾向;代表着进步的力量代表人物:洛色林、阿伯拉尔实在论:强调一般;主张教权至上;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代表了保守落后的势力代表安瑟伦唯名论的观点:认为存在的事物都是个别的;心灵之外没有一般的对象..极端的唯名论认为共相只是名词;如果说它们是实在的话;这种实在不过是“声音”而已..温和的唯名论认为共相是一般概念;是心灵对个别事物的个别性质加以概括或抽象而得的;念只存在于心灵之中..唯实论论的观点:认为共相既是心灵中的一般概念;又是这些概念所对应的外部实在..极端的实在论认为一般概念所对应的外部实在是与个别事物相分离的、更高级的存在..温和派认为实在是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的一般本质..唯名论唯实论斗争的焦点:关于一般概念或共相是否实在的问题;或者说究竟一般共相实实在的还是“个别殊相”是实在的2、唯名论和实在论斗争的实质是什么1以教皇为代表的天主教会和以国王为代表的世俗地主阶级教会之外的地主内部之间的斗争..实在论:教权至上;唯名论:王权至上2唯名论和实在论的斗争;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斗争在中世纪条件下的特殊表现..此外无论是唯名论还是实在论;都是把上帝看作是宇宙的创造者和支配者;从本质上讲;它们都是唯名主义..经验论: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是经验论的鼻祖..过分夸大感觉经验的作用;培根认为我们所有的知识和观念都是来源于感觉经验;感觉经验不仅是知识的源泉;而且是完全可靠的..唯理论:法国的笛卡尔是欧洲大陆唯理论的创始人;他强调理性的重要性和可靠性;笛卡尔认为理性直观最根本最可靠;通过理性直观;可以获得一些简单明了具有真理性的观念..经验哲学:经院哲学----一种宗教哲学;对基督教的教条进行系统化、理论化;是中世纪的基本的哲学形态;它是在天主教的学校里讲授的;为基督教神学服务的哲学;本质上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具有三大特征:1以“经院”即教会或修道院办的学校为生存环境;充当神学的婢女2盲目崇拜权威;坚持神学教条主义3热衷于烦琐论证;搞形式主义..奥康的剃刀:奥康剃刀----指奥康从唯名论的立场出发;发对托马斯阿奎那解释事物的烦琐方法;主张“如无必要;勿增加实体”必须像用快刀子剃头那样;把那些人为加在身上的烦琐而无用的东西剃掉;以直接认识个别事物;叫做奥康剃刀;或者叫思维经济原则..单子:是莱布尼茨提出的;是指具有能动性和异质性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是宇宙万物的真正本原.单子的特征是:1单子是“没有部分”的;是“一”;是不可分割的统一..2单子没有广延;不是物质实体..3单子不能以自然的方式产生和消灭;只能以非自然的方式“突然”地产生或消灭.. 4单子不受外部影响;每个单子“没有可供外物出入的窗口”..单子之间的关系是由上帝安排的;叫“前定的和谐”..5每一个单子具有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单子与单子的区别是质的程度的差别;而不是量的大小的差别..6.我思故我在一切都是可以怀疑的;但我在怀疑这件事本身是无可怀疑的;在怀疑就是在思想;而思想必须有思想主体也就是自我的存在;这是确定无疑的;因此断定我思故我在;我是纯粹的精神实体把自我理性摆在主要位置同神学权威对立起来;对骑士资产阶级理性主义和一般哲学主体性原则有重要意义..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他们存在在于被感知;感知他们的是能动的实体;心灵..心灵所感知的只是观念;出了观念不可能有任何独立于人心的东西存在;这一命题表达了主题能性思维否认对象的客观物质性..感性、知性、和理性感性---康德规定为“通过我们被对象所刺激的方式来接受表象的能力..即指接受物自体的刺激而产生知识的能力由这种能力所产生的知识;康德称为感性直观;感性直观是由物自体的作用引起的知性-----在康德那里;知性是一种先天的思维能力;是对感性对象进行管理、加工;以形成科学知识的能力..理性----康德认为理性是从知性发展而来的最高级的认识能力;是把相对的知识系统化为绝对知识的能力;也就是哲学思维的能力感性康德感性是指主体自我借助于感性经验而形成的感性直观知识的先天认识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验直观;一是纯直观..前者是后天的质料;后者是先天的形式..感性的先天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感性与感觉经验结合后形成数学知识..知性康德知性是指主体自我对感性对象进行思维;把特殊、没有联系的感性对象加以综合;并且联结成为有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先天认识能力..知性的先天认识形式是知性纯概念;即“范畴”..用这些范畴把感性知识结合起来;使其具有一定的形式;成为知识..知性与感觉经验结合形成自然科学知识..理性康德理性指在经验中无法达到的知识的完备性和无条件性;即要求认识世界、灵魂和上帝的认识能力..理性是认识的最高阶段;要求认识自在之物本身;获得关于世界的绝对认识;即理念..但是理性自身没有先天形式;只能借用知性范畴..但用认识有限对象的知性范畴去把握无限对象;理性必然陷入不可解决的矛盾;因此形而上学是不可能的..二律背反----指当理性企图借助知识的范畴去认识世界的时候;就会和认识灵魂;上帝一样陷入不可自拔的自相矛盾之中;导致关于世界的正面和反面的论题都可以从理论上得到同等程度的证明;康德称为二律背反;也叫自相冲突..人是环境的产物是爱尔维修社会历史观的根本观点;把感觉主义运用到社会生活中 ;认为人的治理是天然平等的;人的本性也无善恶之分也且都是后天获得的;是由教育和环境造成的;环境是指法律和政治环境;法律的好坏有人的理性决定;陷入恶性循环;反映了法国资产阶级要求改变显存法律现状的愿望;但是从意识形态里寻找社会发展因素的做法是片面的..人是机器拉美特利拉美特利称“人是机器..拉美特利继承和发展了笛卡尔在物理学中所阐述的物质是唯一的实体;是存在和认识的唯一根据的观点;他肯定在整个宇宙里;只有一种实体;即物质实体..一切事物;包括能思维的人在内;都是物质实体的产物和表现形式..具有广延和运动的物质实体是一切自然现象的基础..他把广延看作物质的主要属性;把物质内部固有的使物质运动的动力看作是物质的第二种主要属性;是一切运动规律的直接原因..但是;他所说的运动仍然只是机械运动;他只用机械唯物论观点解释一切现象;认为不仅动物是机器;而且人也是一种机器;不过是更为“聪明的机器”罢了..人和动物的不同之处;是人这种机器比动物这种机器“多几个齿轮”;“多几个弹簧罢了”..他完全否认人和动物的质的差别;否认了人的社会性;把人降低到了动物的水平..在解决物质和精神、身体和灵魂的关系问题时;他利用丰富的医学知识;从各个方面论述了人的精神状态对人的有机体的依赖关系..白板说:是洛克提出的;指人的心灵最初像一块白板;既没有任何知识;也没有任何观念;我们的所有的知识和观念都是来源于感觉经验..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心灵像我们所说的那样;是一张白纸;上边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那么;心灵中的观念;人的理性和知识的全部材料是从哪里来的呢他说:“我用一句话来答复这个问题:是从经验得来的..我们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洛克所讲的心灵像“一张白纸”;亦即人们常说的一块“白板”..奴斯阿那克萨哥拉“奴斯”是阿那克萨哥拉在元素之外设定的能动性的本原;他称之为“奴斯”心灵..这是第一个用来表示独立的、纯粹的精神概念;有两个特征:第一;它的外在独立性;“奴斯”是在事物之外对事物起作用的能动的力量;第二;是它的无形的精神特征;心灵不具有可感性质..二律背反----指当理性企图借助知识的范畴去认识世界的时候;就会和认识灵魂;上帝一样陷入不可自拔的自相矛盾之中;导致关于世界的正面和反面的论题都可以从理论上得到同等程度的证明;康德称为二律背反;也叫自相冲突..经验哲学的基本特征:1以“经验”既教会或修道院办的学校为生存环境;充当神学的婢女..2盲目崇拜权威;坚持神学教条主义..3热衷于烦琐论证;搞形式主义..近代经验论与唯理论哲学的根本分歧答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的根本分歧是:1感觉经验是否可靠经验论者认为如培根认为我们所有的知识和观念都来源于感觉经验;感觉经验不仅是知识的来源;而且是完全可靠的..唯理论者则认为感觉经验不可靠..唯理论者如笛卡尔认为认识的源泉在于人的理性本身中;人们由理性本身;即依靠“理性的直观“获得认识..笛卡尔极力贬低感觉经验的作用;指出理性的作用..例如:一座方塔;近看是方的;远看却是圆的;一根直的木棍;插入水中却像是折断的..所以认为各种感官有时是会把错误的;因而过分依赖曾经欺骗我们的事物;也是很鲁莽的..2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获得真理经验论者主张用归纳法..归纳;指通过对个别事实的归纳;得出一般结论的方法..归纳指通过对个别事实的归纳;得出一般结论的方法..如培根的归纳法分三步;也称三表法;第一步广泛搜集事实第二步用合理的方法整理事实材料第三步归纳唯理论者则主张用演绎法..演绎法指由一般原理推出个别结论的方法..笛卡尔认为获得真理途径;首先是通过理性直观的方法;用理性直观的方法去找出那些存在我们心中的清楚明白的观念;再通过演绎推理从已知的推论出未知的..从而推演出一切真实可靠的知识..4.逻各斯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逻各斯”即指内在的本原;专门表示“说出的道理”..逻各斯是就人所认识的道理而言;可以理解为“理性”、“理由”;就其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而言;可以理解为“原则”、“规律”..逻各斯就是“世界秩序”;它表现为“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的火..火的运动即万物的生成与毁灭;是可感的;而支配可感运动的逻各斯却是不可感的..认识“逻各斯”;思想要求在变化着的多样的事物中找到不变的同一原则..简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个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泰格拉的一句名言;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普罗泰格拉的认识论;即认为感觉是相互对立的两种运动的产物..感觉是与感知的主体不同的东西;同样;感觉也是与引起的对象不同的东西..因此;感觉实际上是被感知的东西的完全对应的知识;而不是对事物本身的知识..每个感觉就其发生瞬间来说是真实的;与此同时发生了与事物相联的被代替的内容感觉的内容;但是感觉并不认识事物本身;其结果是每一个人不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而是按照呈现在他那一瞬间的感觉去认识事物;按照这种相对论;对于每个人来说;事物就像在他面前表现那样..在此意义上;以一命题表述:人是万物的尺度..简述德谟克利特的伦理观..德谟克利特的伦理观与自然观向吻合..按照他的自然观;一切都遵循必然性而发生;遵照必然性的生活才是愉快的..这种愉快;他称之为幸福;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幸福;下面是他的一些建议:照顾好自己的灵魂;因为灵魂是人的善恶秉性所在;追求灵魂才是神圣的目标..追求智慧;因为哲学解除灵魂的烦恼;智慧使人善于思想;善于说活;善于行动..顺应自己的本性;不要做超越自己的事情;只关心力所能及的事情..过节制的生活;不要追求过多的财富;把精力放在幸福必须的事情上面..做正义和合法的事情;这样才能无所畏惧;无忧无虑;不要内心的谴责..不过;知错而改悔的人能重新获得愉快;这等于挽救了自己的生命..2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思想述评..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是建立在“逻各斯”思想基础之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同时也是世界秩序和原则..这个永恒不变的原则就是“逻各斯”;它即是火的内在本原..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思想表现在:1转化的关系..事物无时无刻不再朝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万物皆变;无物常驻”..2和谐的关系;对立的状态或相反的性质共存;产生出和谐..如不同的颜色绘出逼真的肖像..3同一的关系..对立面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的方面;如圆周上的终点和起点..4相对的关系:对事物某一方面的取舍有不同的标准;事物的性质因评判标准的不同而不同..对立面的转化、和谐、同一和相对;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它的一般表达形式是:“A既是自身;又不是自身”..这种表达方式称为后来哲学家的一个重要话题..巴门德尼否认了他所表达的变化观;柏拉图认为它只适用于不可靠的感觉对象..亚里士多德则以形式逻辑的矛盾律否定了它的逻辑可能性..但后人却从中发掘出辩证法的源头..简述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休谟坚持人们只能在经验的范围内研究因果性的问题..他认为在经验中;我们关于因果关系的观念是从对象间的某种关系得来的..首先;人们看到两个对象之间的接近关系;因此只有在时间上和学问上接近的东西才能相互作用;其次;人们看到两个对象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因先于果;果接续因;接近关系和接续关系是我们形成两个对象之间因果关系的必要条件;但还不能由此提出一个完善的因果性观念;即两个对象之间必须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这是因为;观念即对象总是特殊的、各别的..我们从经验中最多只能看到两个对象之间的接近或接续关系;但是;我们永远看不到它们中间有任何纽带”;即必然联系;看不到原因中存在着某种必然产生结果的能力..休谟认为;原因和结果是两个根本不同的东西;二者之间不可能存在什么必然的联系..人们之所以觉得因果之间有着必然联系;是因为这种观念是从对象的恒常会合中引出来的;是对象恒常会合在人心中形成的一种习惯..论因果关系休谟的经验主义和不可知论在他对因果关系的研究上得到最全面的体现;对因果关系的重视;与他认为“一切关于事实的推理;似乎都建立在因果关系上面”的认识有关.. 1认为因果观念是这样建立的:我们知觉两个观念在空间相继出现;如果这两个观念重复出现;那么我们就会把先发生的观念称为原因;把后出现的称为结果..2认为因果关系是这样形成的:因果观念久而久之会使我们形成这样的习惯:每当看到一个观念时便联想到另一个..这种在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联想而形成的恒常的联贯关系;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因果关系..3认为因果关系的基础无论在证明知识的范围内;还是在经验知识的范围内;都不能得到解释;即是不可知的..人是万物的尺度1命题的本义:应把它放在智者运动的背景中来理解..它是表达一种感觉主义认识论的命题;用柏拉图对它的理解来讲;意思指“事物就是对我显现的那个样子”..相对主义把知识归结为感觉;并把感觉等同于个人的感觉..既然每个人都只能根据自己的感觉判断事物;且感觉各不相同;那么;他们必然对事物的存在和本质做出共同判断..进一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尺度和标准;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衡量这些不同认识的优劣是非;因此一切都是相对的..简述亚里士多德关于形式与质料的学说..所谓质料是指现实主义上的实体;即经验世界的运动着的事物;形式是指逻辑意义上的实体;即实体以定义表达的形式..亚里士多德认为经验世界的一切具体实体都有形式和质料;实在和谐在两个方面构成;这种观点后被称作“型论”..根据形式和质料;实在与潜在所占的不同的比重..具体实体被分为由下到上的等级:实体的质料或潜在性越多;则形式或现实性越少;所处的等级也就用越低;反之则处在较高的等级..实体沿着形式或现实性越来越多的方向上升;最后到达没有任何质料或潜在性的纯形式、纯粹的现实性..理念是柏拉图在解释世界普遍性时所使用的一个最高概念..在柏拉图哲学里;他把“理念”作为理智的对象;理智所显示的是普遍的真相;也即“理念”..“理念”的主要特征是分离性和普遍性;分离即理念与个别事物相分离;每一个理念都是一个普遍的类型..个别事物都以分有或摹仿两种方式趋近“理念”;但永远不能达到完美的;最高的“理念”..实体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有两种: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亚里士多德在不同的场合谈到第一实体有不同意义;第一实体是个体事物或是形式;这就产生一个问题:第一实体到底是事物的存在呢还是本质呢由于本质由定义表达;定义的一般形式是“种+属差”;任何定义必然是普遍的;而不能是关于个别事物的定义;在此意义上;亚里士多德试图把本质个别化;把个别化的本质作为第一实体;以此调解第一实体的理论矛盾..伊壁鸠鲁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认为:第一;原子除了有大有小和形状的差别外;还有质量的区别;第二;原子有质量是原子运动的原因;进一步肯定了原子自己运动的观念;第三;伊壁鸠鲁提出了原子运动的偏离说;即客体的偶然性存在..“偏离说”为追求个人的自由幸福找到了理论根据..在认识论上;伊壁鸠鲁坚持以原子论为基础的“形象说”;更加强调感觉的作用...属性斯宾诺莎在斯宾诺莎看来;属性是实体固有的本质特征..无限的实体必然具有无限多样的属性;其中每一个属性都各自表现实体永恒无限的本质..尽管实体具有无限多样的属性;但能够被我们认识的属性只有两个;即广延和思维..这两个属性依赖于实体;而不能离开实体而独立存在;也就是说;广延和思维是同一实体的两种不同的属性..斯宾诺莎的属性学说是一种心物平行论的观点;即谁也不能决定谁..样态斯宾诺莎样态是关于个别事物的学说..斯宾诺莎认为;样式是由实体通过属性派生出来的..实体的思维属性派生出的各种特殊的观念或意义;即表现各种具体的精神活动..认为具体的样式存在着本质与现象、原因和结构、全套与部分、一与多、无限与有限、绝对与抽象以及永恒不变和运动变化等联系与区别..斯宾诺莎在这里触及到了哲学上许多的对立范畴;看到了他们之间的某种联系和关系..又由于他片面强调实体对样式的决定性的一面;就只看到一方决定另一方;而忽略了对立面的彼此影响、相互转化;实际上是把对立的双方割裂开来了...爱尔维修功利主义伦理观述评..爱尔维修把感觉论运用于社会生活;提出了他的功利主义伦理学说..在他看来..肉体感受性不仅是认识论的基础;而且也是伦理学的基石..爱尔维修反对那种把道德原则看成是先验的、永恒不变的天赋道德论;认为道德原则具有相对性、可变性..爱尔维修认为;道德观念的相对性、可变性根源于力图增加快乐、避免痛苦的“肉体感受性”;也即所谓的“利益”..人们的利益的不同和变化;决定了人们道德观念的不同和变化;使人们之间在道德上往往发生分歧..利益是道德的基础;不讲利益;就没有道德可言..超利主义只是一种虚伪的道德说教;祭司们要人们厌弃财富和权力;其目的就是利用人们的厌弃而把利益据为己有..爱尔维修认为作为人类活动的唯一推动力的利益;其根据就是肉体的感受性..所谓的“利益”指的就是人们关于衣食住用行等生活方面的物质要求和对感情、荣誉、权力等的精神追求;归根结底;也就是对肉体上的快乐感受的追求..把人的趋乐避苦的本性叫做所谓的“自爱”;也即自私、利己;并且认为它是人人共有的、永恒不变的“人性”..爱尔维修的伦理学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矛盾;这就是:一方面肯定道德原则的相对性、可变性;另一方面又认为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是永恒不变的..其次;爱尔维修所谓的“自爱”也是历史的产物;无非是利己主义的体现..他把利益归结于某种抽象的、永恒不变地人性的要求;就表明他的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的..爱尔维修的功利主义是教会鼓吹的禁欲主义的对立物;它有利于论证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要求的合理性;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他反复证明传统宗教无助于培养美德;并且是同道德相对立的..他认为;在摧毁了旨在扼杀人的感情、理性和美德的基督教会及一切传统宗教;还必须在道德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的真正的宗教;即世界宗教..新宗教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培养美德;引导人们把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结合起来;建立良好的法律;使人们享受一切与公共利益相一致的幸福..。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考研真题和答案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考研真题和答案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内容简介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传统题库,本题库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指定教材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
本书从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十余所名校的考研真题(部分为回忆版)中精心挑选“西方哲学史”相关试题,并提供详尽的参考答案。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
本部分按照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进行分类,并提供了详尽的参考答案。
熟练掌握本书考题的解答,有助于学员提高解题能力。
•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武汉大学2015年研]答: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是指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要素的总和。
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包括: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的人口因素和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地理要素是指人类社会生存于其中的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的人口因素是指一定数量、质量、密度的人口,此二者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则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2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武汉大学2015年研]答: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是指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通过提问帮助对方把观点明确的方法。
苏格拉底在同别人讨论问题时,往往总是说自己对任何问题都不懂,只好向别人请教。
但当别人回答他的问题时,苏格拉底却对别人的答案进行反驳,使对方矛盾百出。
最后通过启发,诱导别人把他的观点说出来。
但苏格拉底认为这些观点不是自己的,而是对方心里本来就有,只是由于肉体的阻碍未能显现出来。
他的作用是通过提问帮助对方把观点明确。
苏格拉底把最后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形象地称为“思想助产术”。
这个教育思想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启发式教育的典型。
3斯宾诺莎的知识分类和真观念[武汉大学2015年研]答:斯宾诺莎的知识分类和真观念是斯宾诺莎在认识论方面的基本观点。
《西方哲学简史》卷二教父知识点
《西方哲学简史》卷二教父知识点导言本文将为您介绍《西方哲学简史》卷二中有关教父(Ch ur c hF at he rs)的知识点。
教父是指基督教早期的重要宗教思想家和作家,他们对基督教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教父以其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信仰的理解,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接下来,我们将依次介绍教父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理论思想。
一、教父背景基督教教父时期大致涵盖了公元2世纪至公元7世纪,这个时期是基督教逐渐从边缘宗教发展成为重要宗教的关键时期。
教父们生活在罗马帝国及其后继国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中,他们的思想受到了古希腊哲学、犹太教和罗马文化的影响。
他们面对挑战,通过哲学思考和信仰的结合,为基督教的发展提供了指引。
二、教父代表人物1.奥古斯丁(A u g us t i n e)奥古斯丁是西方教父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被誉为天主教的教父。
他的著作《上帝之城》被视为中世纪哲学的经典之作。
奥古斯丁思想的核心是对上帝的信仰和人性的堕落。
他认为人性本质上是堕落的,只有信仰上帝和接受上帝的救赎,才能获得拯救。
2.基督思(A n s e l m)基督思是中世纪哲学家和神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信仰之理论”。
基督思认为信仰不仅仅是一种感性经验,而是超越理性之上的真理。
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基督宗教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3.约翰·克里索斯多姆(J o h n C h r y so s t o m)克里索斯多姆是早期基督教的重要领袖,被誉为“黄金舌”(Go ld en Mo ut h)。
他的讲道风格生动而深入人心,深受信徒们的喜爱。
克里索斯多姆注重道德生活和公益事业,并通过教导信徒正确的行为和信仰来改善社会。
三、教父的理论思想1.宗教与哲学的融合教父们在思想体系中融合了古希腊哲学的思想和基督教的信仰。
他们试图用哲学的思维方式解释基督教的教义,并与当时的哲学体系进行对话和辩证。
教父们认为信仰和理性是可以相容的,通过理性的思辩可以更好地认识上帝的旨意。
北京大学赵敦华教授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导论古希腊—中世纪赵敦华主讲第一讲前言西方哲学史将讲授历史上的主要哲学体系,哲学思辩与论证的方法、训练思维的逻辑与规范、用语言进行较确切的逻辑与语意。
课程内容大致分为: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德国哲学。
第二讲希腊哲学概论一、希腊哲学的特点:(将希腊哲学与中国、印度哲学比较)1,相同点:①都不是最古老的进化形态,脱胎于古宗教与神话。
②诞生年代相近,即轴心时代(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2,不同点:①从哲学与古代宗教、神话的关系上比较。
古印度:哲学与宗教未能彼此区分,以佛教、印度教经典为主。
古希腊:哲学与宗教有了比较明确地划分,以神为理性的化身,批判“神人同形同性论”,自觉地与宗教划清界线,有明显的非宗教性。
中国哲学:介于印度与希腊之间,对宗教敬而远之。
②从表达方式上讲:印度:以说教为主,但其中充满了思辩的论证思想,代表学说是因明学,以因明学认证教义。
古希腊:以说理为主,以论辩、讨论为主来说明哲学道路。
(理性精神)中国哲学:在说教中说明道理,介乎二者中国,名家亦有论辩成就。
二、古希腊哲学中的几个关键概念:1, Physis = nature =自然指的是运动变化的原因表达了古希腊哲学的思辩性,按亚里士多德所言,哲学起源于诧异。
希腊人由于航海原因,对天相变化十分敏感,由此引发了对运动变化及其原因的思考。
这一派哲学爱就被称为自然哲学家,这一派进而引发了后世的物理学的诞生。
早期的自然哲学家都是早期的天文学家、宇宙学家、数学家等。
代表人物为泰勒斯(Thales)。
2, Arche =beginning =本原指的是一切运动变化的原因的名称和代表古希腊人认为事物的本原决定了其发展与归宿,即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
这样就可以寻找到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于本原的关注,反映了人类的心理需要。
这种对本原的探索又可分成两类:①对自然本原的探索:②对社会本原的探索(中国古代的神话,如中国的三皇五帝的传说)但二者差异之大,令人惊诧。
《西方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简史》读书笔记一、笔记梗概西方哲学简史是一本介绍西方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著作,通过了解西方哲学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思想和文化的根源。
以下是我在阅读这本书时的一些读书笔记:1.哲学的起源: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的哲学家们,他们提出了一系列基本问题,如存在的本质、真理的定义和伦理道德等。
这些问题成为后来哲学发展的基础。
2.古希腊哲学家:古希腊哲学家分为自然哲学家和人类学哲学家两大流派。
自然哲学家致力于研究宇宙的本质和运行规律,代表人物有泰勒斯和安那克西曼德罗斯。
人类学哲学家关注人类的本性和行为,代表人物有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3.中世纪哲学:中世纪哲学主要是基督教哲学,它试图将宗教信仰与哲学思考结合起来。
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和阿奎那。
4.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主要关注人类的尊严和自由。
代表人物有伽利略和培根。
5.启蒙时代:启蒙时代的哲学强调理性和科学的重要性。
代表人物有笛卡尔、洛克和康德。
6.德国理想主义:德国理想主义是19世纪初德国哲学的重要流派,强调绝对精神和普遍理念的存在。
代表人物有康德、黑格尔和费希特。
7.实证主义:实证主义强调经验和实证的重要性,代表人物有康普和米尔。
8.分析哲学:分析哲学关注语言和逻辑的精确性,代表人物有罗素和维特根斯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对不同哲学流派的观点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框架,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探索现代思想和文化的世界。
二、西方哲学发展史在阅读《西方哲学简史》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到中世纪的圣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再到近现代的笛卡尔、洛克和康德等众多著名哲学家的思想。
这本书让我对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人类思想的演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首先,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起源。
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篇一: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我读完这本书得感觉,正如培根所说的那句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看不同的书能给人带来不同的东西,多方涉猎,才能让人博学多闻。
”从很多哲人深刻的思想以及每个人的自身看,哲学是世界上最深奥的东西,他与生活中的所有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自成一派,深邃而令人思考,回味却无法触及真谛。
哲学真的是世界最美妙的东西,但是但凡有所诚者,必是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人物了,他们真的是人类思想的指引者。
作者波特兰·罗素,真的是如在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给他的颁奖词所说的那样,”他是能够把一般性的哲学思想成功的介绍给人们,他这样做,是对哲学家始终保持兴趣的最成功的范例。
”这本书所散发出的美感,超出了我看其他任何书给我的感觉,虽然有的东西晦涩难懂,却也让我爱不释手。
希望大家也能涉猎广泛,多多读书。
篇二: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有人说,哲学是一门十分高深的学科。
其实,哲学(pholosophy)一词,来自于古希腊文(pholosophia),意为”爱智慧者”.只要你拥有一颗爱智慧的心,并不断地进行着思辨,你就可以进入哲学这门领域。
我对此深有体会。
早期的自然哲学家们围绕着一和多、变和不变形成了四个学派:伊奥尼亚派、毕达哥斯拉派、爱利亚派和元素论。
各派围绕着”世界的本源”这个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探讨。
各派都对世界本源提出怀疑,而又进行了思辨,从而总结出自己对本源的看法,提出了自己独特的世界观(对世界的观念、看法)。
这种追寻真理的方法与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有人说:”哲学史展现的是高尚心灵的更迭,思想英雄的较量。
虽然没有一个西方哲学家的结论能够经受历史的检验,没有一种直到现在还被普遍认可的哲学真理,但是,哲学家们为解决哲学问题而提出的论辩证明至今仍给人以启发,成为人类精神的宝贵财富。
西方哲学简史
真理的斗士——苏格拉底在人类的进程中,是哲学指引人类走向了文明,走向了理性。
在哲学方面苏格拉底无疑是一颗最为璀璨的明星,他给人类指出了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
苏格拉底与其学生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
苏格拉底的一生是极其不平凡的,他的一生就是哲学的一生。
他不仅拥有超人的智慧,更有对社会敏锐的洞察力。
至今他的哲学思想依然在影响今天的人们,他甚至为了真理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一生都是在为自己的理想而不停的思考着,他思考德行、公正、知识、善、美、人性、灵魂。
他思考的正是我们所缺乏的,正是社会所面临的困境,一个哲学家更应该是人类社会的拯救者,个人精神的拯救者。
他虽已逝,但他的思想永存。
每当我想起他那指引着人类灵魂的至理名言时,就都会被他的智慧深深折服,从中也引发了自己对人生,对生活的思考。
这更让我相信,只有思考才能证明自己活着的只有思考才。
也只有不断地去思考。
而苏格拉底却死于他所热爱的民主国家——希腊。
当他被判处死刑的时候到他被执行死刑,他都没有停止对民主,对人性,对道德等等的思考。
我清楚的记得当行刑的通知下达时,他的若干最亲近的朋友到狱中诀别时。
他对朋友们说:“我就要到另一个世界去了,谈谈那边的事,现在正是时候,也是现在可做的最合适的事。
”整篇谈话都是围绕着死亡的主题,其大意是——哲学就是学习死,学习处于死的状态。
真正的哲学家一直在练习死,训练自己在活着时就保持死的状态,所以最不怕死。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死无非是灵魂与肉体相脱离,而哲学所追求的正是使灵魂超脱肉体。
灵魂不受肉体包括它的欲望和感觉的纠缠,在平静中生存,只用理性追求真理,它的这种状态就叫智慧。
不过,活着时灵魂完全超脱肉体是不可能的,所以得不到纯粹的智慧,唯有死后才能得到。
苏格拉底相信灵魂不死吗?似乎是相信的,他做了种种论证,包括:生死互相转化,灵魂若死灭就不能再转为生;认识即回忆,证明灵魂在出生之前已存在;灵魂占有了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才有生命,可知灵魂与死不相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化学院《西方哲学简史》学科论文论文题目:浅析《理想国》社会问题制度设计及与当今我国政策对比姓名:李林班级: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3班学号: 10084030032012年12月摘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一直是古今中外众多学者研究的巨著,他基于对当时希腊雅典社会政治的观察,看到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痼疾,以及自己在政治上的失利,逐渐形成自己的政治见解,想要通过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追求最高的善,实现完美的生活。
他所要建立的国家在现在看来虽然不是他所认为的那种高度的理想,可是却为我们今天提供了借鉴和思考,因为人类社会是有其相通之处的。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制度设计思考AbstractPlaton's " ideal country " has been studied by many scholars at all times and in all countries work, he was Greek Athens based on social and political observations, see in the social reality of weakness, as well as his political defeat, and has gradually formed its own political opinion, want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deal state, the pursuit of the highest good, to achieve perfect life. He wanted to establish a national seems at present although notwhat he regarded as the height of the ideal, but for us today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thinking, because human society has its similaritiesKey wordPlaton " ideal country " system design thinking浅析《理想国》社会问题制度设计及与当今我国政策对比柏拉图是古希腊时期一位卓越的哲学大家,他对西方哲学界乃至整个思想史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其后的许多学派和哲学家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的影响,他与其老师苏格拉底和其学生亚里士多德一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正如孔孟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柏拉图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也是不可动摇的,他的光辉将永远闪耀着整个人类历史。
他的《理想国》是想要建立一个完美的国家(城邦),给人们阐释完美的政治共同体应该是什么样,如何建立起来,人民怎样在其中生活。
本书涉及了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政治、教育、伦理、宗教、诗歌艺术以及法律等等,构建了一个与我国古代陶渊明截然不同的“理想国”。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是一个无政府、无压迫、无剥削的大同世界,而柏拉图所建立的理想国在某种程度上却是一个极权的国家。
但是,他的理想国一直以来受到众多来自各方的非议,理想国到底有多理想?的确,不得不承认的是,它在制度的设计上有许多在今天看来是十分不合理之处,在当初也没有被认同,没有被采纳,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空想,正如他自己也曾坦言:“或许天上建有它的一个原型,让凡是希望看见它的人能看到自己在那里定居下来。
”(592B) 可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他的制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对我们当今人类社会带来诸多启示,他的思想不是单纯的博物馆里的过往的人们的智慧的陈列,和当今基本问题的思考有相同之处。
一、《理想国》诞生的社会环境与背景1、动荡的社会环境其时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城邦之间相互混战,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和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之间展开长时期的战争,社会一片生灵涂炭,城邦体制的生命力在不断的外部纷争中逐渐显现出枯竭迹象;在雅典城邦内部,支持寡头政治的保守的奴隶主贵族与主张实行民主政治的新兴的奴隶主和平民之间明争暗斗,导致政权频繁交替,发生种种骚乱,政府的公信力下降,人民越来越不信任政府,阶级矛盾逐渐凸显,日益不可调和。
柏拉图期待重整恢复和谐的城邦秩序,探索理想国家的基本原理,建立一个公正和谐的理想城邦。
2、柏拉图的个人政治经历与思考柏拉图出生高贵,父母都是贵族后裔,从小接受良好教育,多才多艺。
他从年轻时就对政治有着极大的热情,他想要参与公共事务,着手政治,也曾经受到“三十僭主”成员的邀请,他们认为他是块好的政治料子,希望他加入其中。
虽然柏拉图一直有从政的愿望,也观察到了社会的不公,他希望统治者能公正地管理,但是,他看到的却是“三十僭主”的胡作非为,他们滥杀无辜,巧取豪夺,欺骗民众甚至是朋友,如他在《第七封信》中所言:“我以为当时的城邦生活不公,但他们会将它转变为公正的并更公正的管理它,因此我曾热切地观察他们的所作所为,而我一路看来,所见这些人在短期内的作为,似乎使旧民主看起来像是进入了全盛时代。
”这里的“全盛时代”不是只过看起来的而已,事实上却是极致的黑暗时代,最后他拒绝了参与这种寡头政治。
柏拉图想要改变希腊雅典政治制度及文化的欲望来自他的政治挫折及失望。
民主复辟以后,所谓的民主制度,一种被多数说了算的民主制度将其老师和朋友苏格拉底以传播异端邪说愚昧青年的莫须有罪名处死,这对柏拉图打击极大,对现存的政体都失去信心。
但是他从未放弃对政治的兴趣,仍然研究如何才能更好地管理好国家,最后,决心用哲学来帮助实现政治统治,他认为城邦应该是一个具有伦理目的的政治共同体,它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达到“至善”——正义,只有符合正义原则的城邦生活才是幸福和谐的,将哲学与政治权力结合才能管理好国家。
二、《理想国》所披露的社会问题《理想国》不仅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国家的原貌,而且一定程度上它也是当时古希腊社会的一面镜子,从中折射出了当时古希腊所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1、政治腐败当时社会政治腐败,统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统治,不允许有其他任何人触及现行国家制度,防止其危及自己的政治统治地位,苏格拉底曾对阿德曼托斯说:“你没有看到有些国家的行为也是这样的吗?那里政治不良,但禁止公民触动整个国家制度,任何企图改变国家制度的要处以死刑。
”(426C)他们只是一心想要从人民身上获取利益,而不是为了人民利益,“只要把羊喂饱,就算是牧羊人,并不要为羊群着想,他就像个好吃鬼一样,一心只想到羊肉的美味,或者像贩子一样,想的只是在羊身上赚钱。
”(345D),统治者就像这里的牧羊人一样,只是想要从人民身上夺取自己想要的好处,从来没有为人民想过,哪里会顾及人民的死活。
2、道德沦丧《理想国》中向我们陈述了一系列的社会中道德滑坡的现象:“如果谁有了权而不为非作歹,不夺取人钱财,那他就要被人当成天下第一号的傻瓜,虽然当着他的面人家还是称赞他——人们因为怕吃亏,老是这么互相欺骗着。
”(360D)“他们庆贺有钱有势的坏人有福气,不论当众或私下里,心甘情愿尊敬这些人。
”(364B)“当前风气是父亲尽量使自己像孩子,甚至怕自己的儿子,而儿子也跟父亲平起平坐,既不敬也不怕自己的双亲。
”(563)许多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已经无法独善其身了,不禁会这样问自己:“是用堂堂正义,还是靠阴谋诡计来步步高升,安身立命,度过一生?”(365B)3、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社会上出现许多颠倒黑白,是非混乱的现象,严重地误导了年轻人的价值观。
如:“正义的人与不正义的人相比,总是处处吃亏。
”(343D)“不正义之人日子过得比正义的人要好得多。
”(358C)“似乎美德最好的报酬,就是醉酒作乐而已。
”(363D)“名利多作恶,举步可登程;恶路且平坦,为善苦登攀。
”(364D)“不论什么人,只要他能极为热忱地为生活在这种不良政治秩序下的公民服务,为了讨好他们不惜奉承巴结,能窥探他们的心意,巧妙地满足他们的愿望,他们就把这种人视为优秀的有大智大慧的人并给予尊敬。
”(426C)正义者徒有正义之名却得不到公正的待遇,他们往往比不正义的人过得要悲惨得多,不正义的人通过种种低下的手段获得不正当的利益,名利双收,却活得逍遥自在,他们拥有财富、地位,正义的人因为不愿趟浑水往往过得十分清贫。
三、柏拉图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与当今我国政策的对比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一样,要寻求一种善,寻求一种完满的生活,寻求一种经过审查而站得住脚的生活。
他运用政治哲学追求一种至善,建立一个正义的国家,用正义原则规定国家的运作,人民的行为规范,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完美政治,完美国家。
《理想国》中披露的各种社会弊端并不仅为当时社会所独有,这些问题在当今社会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通过研究柏拉图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将其与今天我们国家的政策对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获得新的启示与借鉴。
(一)选择统治者——哲学王的统治柏拉图在选择统治者的问题上十分慎重,必须要满足很多的条件:必须是护卫者中最好的,最善于护卫国家的;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
“我们必须从所有护卫者里选择那些在我们的观察中显得最愿毕生鞠躬尽瘁,为国家利益效劳,而绝不愿做任何不利于国家的事情的人。
”(412E)同时,要随时考察他们,是他们能否终身保持这种保卫国家的信念,即不“被强力压迫”又不“被欺骗诱惑者”;“我们必须寻找坚持原则孜孜不倦为他们所认为的国家利益服务的那些护卫者”;“我们必须选择那些不忘原则的,不宜受骗的人做护卫者,而舍弃其余的人。
”(413D)还要“劳其骨、苦心志,见贤思齐”。
最后即使会被“淹没溺死在讥笑和藐视的浪涛中”,苏格拉底也说出了自己的观点:“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而为一……否则的话,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
”(476E)他认为“在哲学家统治城邦之前城邦不能摆脱邪恶”。
柏拉图认为,哲学即是智慧的象征,超越现实世界,追求道德和美好。
只有哲学家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因为哲学家拥有智慧,是最正义的,他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怎样才能实现正义。
只要哲学家获得政治权力,将权力与智慧结合,就能更好地治理国家,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但是,如何确保哲学家成为王,或者王成为哲学家?出现这样的机会只能是诿之于天命,诿之于偶然。
“最美好的生活、最美好的政治共同体,它只是要诿之于偶然才能出现”。
权力使人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又如何防范哲学家出现这样的情形?罗尔斯曾说“对于任何政治共同体的规划来说,必须强调程序和制度的重要性”。
在我们国家身上或多或少也能看到“哲学家执政”的影像,我国的中央领导人都毕业于高等学府,如国家主席胡锦涛毕业于清华大学,他们都是接受了高等素质教育,然后经过层层选拔,重重考验,最终将权力与智慧相结合治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