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论文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刍议

合集下载

浅议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

浅议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

浅议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近年来,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话题备受瞩目。

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

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存在较大的语法、词汇、阅读策略等方面的差异,初高中生往往难以轻松地掌握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运用方法。

如何有效地衔接初高中的文言文教学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于初中生来说,应该重点培养他们对文言文的了解和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通过学习一些简单易懂的古文,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文言文基本语法和词汇的认识,为选修文言文打下基础。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应当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层次性。

文言文教学内容应该有一定的顺序和层次,从易到难地逐步推进。

初中阶段,可以以课文为主要教材,通过逐段分析、理解和解读,引导学生从表面的意思到深层的含义,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策略和技巧。

中高中阶段,则需要引入一些古籍、诗词等文献,让学生通过深入阅读和研究,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也应该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背景,选取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文言文作为教材,例如与环境保护、青少年成长等话题相关的文言文。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和解读,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他们对文言文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对于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还需重视课外拓展活动的开展。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一些与文言文相关的著作、参加一些与文言文相关的比赛和活动,扩大对文言文的了解和接触。

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文言文阅读俱乐部、讲座和研讨会,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只有通过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其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研究[全文5篇]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研究[全文5篇]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研究[全文5篇]第一篇: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研究“文言文”是以先秦汉语为基础形成的古代汉语书面语,不仅记录着“华夏”这一民族的存在,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品格的载体。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高中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存在不少问题,如课上无法很好理解文本思想内涵、认为文言文枯燥无趣,课下对文言文注释死记硬背,产生畏难心理等。

高中时期文言文学习出现的这些问题,是初高中文言文教学断层造成的。

初高中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对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高中阶段在初中阶段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如“能够掌握常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更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强调学习作品的文化价值等。

针对初高中的差异,教师应有意识地缩短初高中文言文教学上的差距,制定有效的衔接教学策略,让学生适应高中文言文学习,使初高中文言文学习得以系统化。

一、重视语法知识的补充高中教师反映,在课堂上教授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语法知识,学生茫然无所知。

这是由于初中阶段文言文重视理解“基本内容”,中考对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几乎不涉及,本着“考什么教什么”原则的一线教师就在课堂上淡化甚至回避了基础语法知识的教学,这就与高中阶段的学习形成了语法断层。

在当前部编版的语文教材中已开辟了语法知识的专题补充,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对语法知识的梳理。

可在学生零散的语法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将相关知识贯通起来。

例如,在九下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一句中的意动用法,教师可引導学生列举所学例句,如《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醉翁亭记》中“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其中“异”“乐”(第一个乐字)与“美”皆为意动用法,结合例句说明意动用法——“谓语动词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用作意动的词可以翻译为“以……为……”“认为……是……”这样将语法前后贯通,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归纳,将语法知识逐渐“立体”起来。

浅议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

浅议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

浅议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近年来,随着文言文的重视和普及,初高中文言文的教学也越发受到关注。

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更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而初高中的文言文教学,特别需要注意衔接问题,使得学生能够在逐渐深入的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本文将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方面来浅议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

一、教材内容的衔接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教材内容通常以古代诗歌、文言文阅读为主,内容相对简单,注重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而到了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内容逐渐扩大,包括《诗经》、《论语》、《孟子》、《史记》等多种古代经典著作。

教材内容的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初中阶段,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文言文阅读和鉴赏。

而到了高中,教师则需要在学生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接触更为复杂的古代经典著作,训练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初高中文言文教学需要有着明确的衔接和渐进式的推进,使学生能够在逐步深入的教学中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三、学习习惯的衔接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的一种固定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状态,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和掌握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初中阶段,学生通常对古代诗歌和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较大,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指导来理解和掌握。

而到了高中,学生则需要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

学习习惯的衔接也是初高中文言文教学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教师应该在初中阶段就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对古代文言文进行阅读和理解。

而到了高中阶段,教师则需要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和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习惯的衔接对于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研究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研究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研究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而高中阶段则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理解文言文。

由于初高中阶段的教学课程和学习环境有所不同,因此如何进行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策略,并提出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建议。

针对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的问题,可以采取多方面的策略和方法。

可以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来实现衔接。

可以在初中阶段就引入一些高中阶段的文言文课文,让学生提前接触和熟悉高中文言文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在高中阶段可以对初中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延伸,使学生对初中文言文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通过编写专门的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材来解决问题。

专门的衔接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内容和难度,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和适应高中文言文学习。

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文言文衔接课程来进行教学。

通过专门的衔接课程,可以有针对性地弥补初高中文言文教学之间的空白和差距,帮助学生更好地过渡和适应高中文言文学习。

除了针对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还需要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来加强衔接。

教师需要加强跨学段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结合案例分析、讨论式教学、个性化指导等方式来促进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

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差异性,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

学生在初高中文言文学习过程中也需要加强自主学习和课外拓展的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参加文言文课外学习小组等方式来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

文言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与传承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政府、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关注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的问题,加大对文言文教学和研究的支持力度,为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全社会的文言文传承和学习氛围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推动,让更多的学生在初高中阶段都能够有机会系统学习和掌握文言文,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研究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研究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变革与发展。

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挑战。

本文将围绕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问题展开研究,探讨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

初中文言文教学主要以识记、理解为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高中文言文教学则更加强调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衔接初高中文言文教学时,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的转变,从识记和理解为主向思辨和批判为主转变。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初中文言文教学主要围绕经典篇目展开,如《孔子家语》、《论语》等。

高中文言文教学则要涵盖更广泛的文言文作品,如《史记》、《庄子》等。

在衔接初高中文言文教学时,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不同类型的文言文作品,提升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优化教学方法。

初中文言文教学主要以教师讲解和学生模仿为主,学生的角色较为被动。

高中文言文教学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通过讨论和分析来促使学生思考和理解。

在衔接初高中文言文教学时,应优化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强化文言文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

初中文言文教学主要以识记为主,较少注重学生对文言文语言运用的训练。

而高中文言文教学则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文言文语言,进行文本分析和阐释。

在衔接初高中文言文教学时,应加强学生对文言文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如辨析文言文词语的意义、了解文言文语法特点等。

5.创设情境,提升学生的情感参与度。

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情感参与度较低,学习兴趣不强。

而高中文言文教学则更加重视学生的情感参与,注重学生对文言文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在衔接初高中文言文教学时,应创设丰富的情境,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堂讨论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情感参与度,激发他们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浅议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

浅议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

浅议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
初中和高中的文言文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良好的衔接教学。

在初中,学生主要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构词规律和常见句式;而在高中,学生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文言文的语境、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

因此,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需要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需要在初中阶段注重对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汇和句式的讲解和练习。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文言文语法规则,如动词变化、名词、形容词的用法等。

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多阅读经典文言文,加深对文言语汇和词组的掌握。

其次,教师应该逐渐引导学生逐渐思考文言文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经典文言文中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文化学科内涵。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教学材料的比较,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区别和连续性。

最后,教师需要在高中阶段进一步加强对文言文语境和精神内涵的讲解和实践。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背后的思想内涵,以及作者的表达方式和态度。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阅读,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境,提升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要求,注重基础语法和词汇的讲解和练习,逐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最终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浅谈初高中文言文的有效衔接

浅谈初高中文言文的有效衔接

教育创新丨0浅谈初高中文言文的有效衔接◎苏文娟文言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我们先民的智慧结晶: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嵩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而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积累文言词汇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顺利过渡。

通过对比分析各省最近几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文言选文内容有明显向课外过渡的倾向,高中阶段课标要求提高,学生要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多元化解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适应学习内容选择的变化和高中课标要求的新变化。

一、明确中高考导向,提高整体观念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又是组织者,如何让学生顺利地完成初高中文言文知识的衔接,作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教师责任重大。

初高中教师应该强化学生学习文言文衔接的意识,应该潜心研究整个中学阶段的新课程标准、考纲和必修、选修教材,不能各自为政、闭门造车。

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适当对学生进行一些高中知识的拓展,高中教 师也要充分利用学生初中原有的文言知识基础,以熟带新.消除其陌生感:例如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夫晋,何陋之有”文言句式就与初中《陋室铭》一文中“何陋之有”的句式一致,“之”字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在教学中,教师主动把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新知相联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传统吟唱法,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方式展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

文言文往往带有强烈的东方色彩与明显的民族特色.强调读者的心领神会。

古人常说.书要苦读方能得其旨、品其味。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已经不再使用文言文,没有了外部的语言环境.学生无法通过日常交流来掌握这门语言,因此诵读便显得尤为重要c在这里我们将诵读法和吟唱法合二为一,让学生收看《经典咏流传》,在诵读的基础上感悟体会,重视培养自身的审美体验。

浅论初中与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1

浅论初中与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1

初中与高中教学衔接探讨交流文章加强语法知识教学提高学生古文素质——浅论初中与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内江市第十一中学林智彬二○○九年十月加强语法知识教学提高学生古文素质——浅论初中与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内江市第十一中学林智彬初中和高中是两个区别很大的教学阶段,它们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等方面几乎各自成为两个比较封闭的系统。

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的教学也未能很好地衔接起来: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后很不适应,学习成绩不理想;教师觉得学生的基础太差,“一代不如一代”。

而在这些问题中,文言文的教学衔接矛盾尤为突出。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部分初中教师在教学上有些极功尽利,“考什么教什么”,对于中考不直接涉及的语法知识不够重视,甚至有些教师根本不讲。

对“双基”在语文素养中的地位认识不到位,从而淡化、弱化了“双基”,使学生无法适应高中的学习。

另外,实施新课程的初中学生进入没有实施课程改革的高中,高中与初中怎么衔接就成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都凸显了高初中教学衔接研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初中和高中在文言文教学目标上有很大差异。

初中课标要求“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高中课标要求“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从这里可以看出,初中课标和高中课标对文言文的要求跳跃性较大,而这种跳跃性主要体现在文言语法知识上。

由于文言语法知识几乎都安排在高中,而在初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处于无法落实的状态,所以要学生在高中阶段理解这些语法现象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由此可见,初高中课标在文言文阅读的标准上存在的语法教学的衔接困难问题相当突出。

一直以来,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就在语法知识的理解上,诸如词类活用、特殊文言句式这些内容让许多学生无所适从。

而古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两者之间具有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就是知识产生迁移的基础。

浅议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

浅议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

浅议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学生中,学习文言文是培养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和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初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由于初中和高中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和考试方式不同,文言文的教学存在着衔接不畅的问题。

因此,本文将从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的目标主要是为了实现两个阶段文言文教学的无缝衔接。

初中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主要通过对经典语篇的朗读、注释和翻译来认识和掌握文言文语言和思想,而高中学生则需要在掌握文言文语言和思想的基础上,逐渐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文言文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因此,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的目标应该包括:1. 帮助初中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语汇、语法和阅读技巧,为高中文言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帮助高中学生通过继续学习和阅读经典文言文,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和分析能力,全面掌握唐宋八大家的文学思想和艺术风格。

3. 帮助学生在初高中文言文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

1. 确定基本的文言文语汇和语法初中和高中文言文教学都有一定的语汇和语法基础,主要是汉字、句式、虚实辞、典型修辞手法等方面。

因此,在衔接教学中需要确定这些基本知识点,并对初中和高中教学的不同侧重点进行认知和思考。

2. 初中文言文课文的较为简单初中文言文课文通常以朗读、注释和翻译为主要方式,课文难度相对较低,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语言和思想的初步认识和掌握。

在高中教学阶段,需要付出更多的阅读量和阅读深度,对可以把握的文言文阅读、分析和表达进行全面深化。

3. 高中文言文课文更加深入和细腻高中文言文课文难度会逐步提高,课文的阅读、分析和表达也更加深入和细腻,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生活阅读能力,同时也需要对初中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些缺陷进行纠正和补充。

浅议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

浅议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

浅议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1. 引言1.1 为什么需要关注初高中文言文的衔接教学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为什么需要关注初高中文言文的衔接教学呢?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思维、语言、文化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初中和高中在教材内容、文言文阅读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往往在升入高中后遇到文言文学习的困难。

关注初高中文言文的衔接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顺利地适应高中的学习环境,提高文言文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学生需要具备更加全面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来适应未来的发展,而文言文的学习正是培养学生这些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重视初高中文言文的衔接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文言文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言文是学习现代汉语的基础,只有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规范。

文言文的学习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文言文在考试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如中考和高考中都包含文言文的考题。

学生必须通过学习文言文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进而提升整体学业水平。

文言文的学习也对学生的成长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怀、审美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文言文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它既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习现代汉语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

重视文言文的教学,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和理解,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2.2 初中文言文与高中文言文的区别在文言文的篇目上,初中和高中的文言文学习有所不同。

初中主要学习一些篇目简单、内容易懂的文言文,如《三字经》、《百家姓》等,这些篇目通常语言简单,内容浅显易懂,适合初中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

浅议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

浅议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

浅议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文言文教学在初高中阶段的重要性逐渐被提高。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常常会忽略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之间的衔接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就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初高中文言文教学不同阶段的特点1.初中阶段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以基础知识的传授为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主要基于对字义的认识。

此时,教师需要注重教授字义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如语法、句式等;同时应该通过课外阅读等途径加深学生对于古代文化、历史背景的理解。

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重在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对于不同文言文阐述的思想和意义的理解能力。

除了继续强化词汇的教学外,教师还应该注重解读文言文中的外延思想,如哲学、伦理等。

因此,教学过程需要灵活性和高度的个性化。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基础差距较大由于初中和高中的文言文教学重点不同,加之学生基础差异较大,使得部分学生在高中仍然无法很好地理解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这对文言文阅读的进一步学习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2.文化背景的认识不足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代表性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

然而,初中阶段学生的历史和文化素养相对较差,难以理解某些特定句型的含义,也难以理解古人或古事中涉及的文化因素和历史背景。

3.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当前日益强调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很多学生缺乏课外阅读、自主学习等能力,他们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往往被限制在应试范围内。

这种状况造成了文言文教学内容局限性严重以及脱离生活实际,使得学生难以深入领悟文言文的内涵和精神。

为了解决初高中文言文课程内容的衔接问题,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启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如组织读书分享、参观博物馆、观看历史影片等,引导学生从兴趣出发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激发其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研究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研究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研究近年来,随着文言文教学的逐渐深入,初中和高中文言文教学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和难点,文言文教学衔接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究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一、了解初中和高中文言文教学特点初中文言文教学以把握基本的文言文文法、理解文言文词汇为主,教学内容偏重于节选名篇、选材容易、程度适中,要求能灵活运用常用的文言文句式。

而高中文言文教学则侧重于研读精读名、大篇幅的古文、修辞手法与鉴赏技能,要求学生对古文中的历史、文学、哲学等方面的内容也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二、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1. 横向衔接横向衔接是指初中和高中在文言文教学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之间的衔接。

在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中,就应该注意向学生灌输高中文言文所需的知识点,并且强调基础的文法与词汇的重要性。

比如,在率土之滨句的学习中,可以向学生介绍“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句话的文化历史背景,使他们对这句话的意义和价值有所认识。

在高中文言文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复习初中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对高中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比如,学习了大量的诗词,让学生回忆初中时已经学过的诗词,掌握初中时没有注意到的字词和句子,从而提高学生的水平。

2. 纵向衔接纵向衔接是指在初中和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不同学段的内容之间的衔接。

教师可以通过延续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内容,并渐进式地向高中课程引导,让学生适应高中的生活,轻轻松松地跨过初高中的阶段。

比如,在《写景十七词》的学习中,初中可以注重于词语的选择,高中可以注重于修辞的手法与意境的表现,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初中时懂得基本用法,在高中时可以感受到深刻的词意。

3. 向上拓展向上拓展是指教师在传授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加一些有趣的知识点。

可以在学习某个文言文的时候,向学生介绍跟文言文相关的民俗文化、历史人物等,或者在讲解完文言文的语法和句式之后,展示一些高中的古代建筑和美术作品,这样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和文化素养,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趣味性,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化修养和阅读能力。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研究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研究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研究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之一,成为了高考必考的内容。

然而,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不扎实,导致到高中时难以理解、应用文言文。

因此,如何将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起来,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首先,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应该从初中阶段开始。

在初中阶段,教师应该注重文言
文的基础教学,包括语法、写作技巧等方面的教学。

教师应该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为高中时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教师也应该使学生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还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初中阶段,教师应该
注重理论教学,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言文知识,包括课堂讲授、辅导材料、课外阅
读等等。

在高中阶段,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和应用文言文来巩
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阅读名家作品、课外活动等多种渠道来培养学生的语
言表达能力。

最后,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还应该注重教材选取和课程设计。

初中阶段,教师应该
注重教材选取,选取对学生易于理解的教材,对文言文的学习进行系统的指导,为高中时
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高中阶段,教师则应该注重课程设计,结合学生的阅读情况、学科相
关知识等要素来设计合适的课程,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考能力。

总之,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只有在初中和高中阶段的紧密衔接下,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文言文,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
实基础。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研究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研究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初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也在不断更新。

由于初高中教学环境的差异以及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文言文的教学衔接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如何能够让学生在初中阶段打好文言文基础,为高中文言文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一直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的研究,希望能够对文言文教学的衔接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1. 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拓展阅读扩大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传统的教材中,往往只包含一些篇章选段,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内涵。

在初中阶段可以通过增加一些与文言文相关的古代诗词、典故等,让学生在初中时期就接触到更广泛的文言文知识,在高中阶段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语言和修辞手法。

学校还可以将部分高中课程内容适当引入初中教学中。

可以在初中阶段适当引入《论语》、《国语》等内容,加强学生对古代文言文的学习和理解。

这样可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更好地学习更深入的文言文知识打下基础。

2. 教学方法的衔接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初中教学中可以通过注重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教授文言文常见的句法结构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掌握古代文言文的写作技巧。

3. 教学目标的设置和评估在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中,需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

在初中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认识和理解能力;而在高中阶段,则是要求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内涵,同时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在评估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程进度,设计不同的评估方式。

初中阶段可以通过阅读理解题、语法填空题等方式进行评估;而高中阶段则可以通过翻译题、作文题等方式进行评估,更好地考察学生的文言文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还需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共享和衔接。

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策略刍议

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策略刍议

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策略刍议因邹宁秀摘要:初高中阶段,文言文都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

做好这两个阶段的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效率,而且对促使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课标和学情;基础知识文言文是初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只有做到初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整体、连贯和统一,才能保证中学阶段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获得预期的培养。

然而,现实中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与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是各自为政的,这也就导致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时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障碍。

那么,对当下初高中文言文教学怎样衔接提出解决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存在的障碍现阶段,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的课程标准及考试大纲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不一致。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淡化了文言词法和文言句法的知识教学,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却强调加强文言词法和文言句法的知识教学,这样学生阅读文言文时会出现能力空白的现象。

同时初中的文言文大多篇幅短且故事性较强,学生阅读时难度不大,背诵也较容易,而高中文言文的文体丰富且篇幅较长,选材历史跨度较大,比较注重语法分析。

显然,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

另外,初中文言文教学随意性较强,专业训练不充分,步入高中阶段后,如果教师对初中的文言文了解不深入,会导致“教”与“学”相脱离的现象,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出现知识的断层。

二、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策略(一)把握课标和学情,强化衔接意识。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要对初中和高中的文言文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差异做探究,了解并把握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在知识和能力层面所存在的短板之处,做好这个,才能在教学文言文时有的放矢,制定有效的文言文教学策略。

同时,应对初中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及考试大纲认真研究,与高中语文教师加强沟通和交流,还可以相互听课交流具体的教学情况。

在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将标准提高一些,把一些高中的文言文知识利用合适的时机教给学生。

浅议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

浅议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

浅议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1. 引言1.1 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的重要性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的重要性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平稳而有序的学习过渡,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这一重要的语言形式。

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学生可以在初中阶段建立起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然后在高中阶段进一步深化和巩固,使其在文言文学习上更加得心应手。

此外,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接触到古代经典著作,了解古代人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风貌,培养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系统而有序的教学安排和方法指导,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这一重要的语言形式,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1.2 文言文学习存在的问题由于现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文化背景与古代文言文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

许多学生认为文言文晦涩难懂,语言古奥繁复,与其日常生活无关,因此对文言文学习缺乏热情。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大多注重对语法、词汇的机械记忆,缺乏与实际生活结合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文言文学习存在着教材选取不合适的问题。

一些文言文教材内容陈旧,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阅读这些内容时往往感到乏味,无法深入理解其中的内涵。

文言文学习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教材选取不合适等方面。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挖掘文言文的魅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文言文的价值和魅力。

2. 正文2.1 初中文言文衔接教学的基础阶段初中文言文衔接教学的基础阶段是整个文言文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研究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研究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文言文教学也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

然而,由于文言文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及初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问题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并提出几点具体的实施建议。

一、对文言文教学的认识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对于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文言文语言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初高中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语境进行理解。

二、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1. 从基础入手学生在初中阶段开始接触文言文,首先应该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如常见的词语、语法规则等。

在高中阶段,学生应该进一步深入了解文言文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扩大对文言文的认知。

2. 强调古代文化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该了解文言文所蕴含的古代文化知识,包括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

教师应该从文化视角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注重实践运用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注重学生的语言基础,而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则更注重实践运用。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写作、口语等方面进行文言文的运用,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巩固文言文知识,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1. 结合现代汉语由于文言文语言与现代汉语有差异,教师可以通过对比现代汉语和文言文的不同,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语法结构等,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认知。

2. 引导学生阅读文言文经典学生应该在阅读文言文经典的过程中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水平。

3. 培养学生兴趣文言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言文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研究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研究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初高中教育的衔接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初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衔接问题便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探讨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策略,旨在寻求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在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文言文主要是一些基础的古代文学作品和古代文言阅读。

而到了高中阶段,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则要涵盖更为深入和复杂的文学作品和经典文言文章。

在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过程中,需要有清晰明确的教学内容衔接路径。

初中文言文教学应注重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从古代文学文本和古代文言阅读入手,通过学习《古文观止》等经典文言文段落,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的基本认知和阅读能力。

也可适当引导学生接触一些简单的古代文学作品,增进对古代文言文学的了解。

这样,在初中阶段即可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文言文基础。

高中文言文教学应该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基础上,需要引导学生接触更为复杂和精深的古代文学作品和经典文言文章,如《史记》、《论语》、《孟子》等。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经典文言文本,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学的深层内涵,提高对古代文言的真正领会和鉴赏能力。

也要加强对文言文的语法和词汇的系统训练,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在初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衔接是至关重要的。

初中的文言文教学注重学生的理解和领会,而高中的文言文教学则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研究和思考,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巧妙的衔接,以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初中文言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理解能力。

要采用引导式教学法,通过对文言文段落的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逐渐理解古代文言的语法和表达方式。

也可以采用朗读、默写等方式,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言特点。

高中文言文教学则应进一步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浅议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

浅议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

浅议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近年来,随着文言文教学的普及和推广,许多初高中学生开始接触和学习文言文。

然而,由于初高中阶段的学生文言文基础薄弱,且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障碍,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学质量以及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已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主要就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中的问题和方法进行探讨。

一、初高中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学语言,虽然是我们祖先的语言,然而,由于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且在语言表达、构词、语法等方面都跟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区别,初高中文言文的学习往往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阻碍。

由于初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不够成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需要更高的能力和耐心,才能掌握文言文的精髓和内涵。

鉴于初高中学生对文言文的认知难度较高,教师应该尝试将文言文融入到现代教学中来,增强学生们对文言文的兴趣。

例如,老师可以将文言文与历史、哲学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此外,教师还可以到博物馆、文物馆等地带领学生参观,让学生接触到文化艺术的实物,更好地了解文言文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历史背景。

不仅如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大力倡导师生相互讨论,做到师生相长,将文言文的学习变得更具有生动性和活力。

三、强化文言文语言的特色教育由于文言文存在很大的语言特点,因此在初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大力强化文言文语言的特色教育。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不同的语言特点进行分类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色和语言表达风格。

同时,教师应该对文言文的精髓进行逐个讲解,指导学生如何理解文言文的意义。

此外,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多方面的练习,通过一件建立阅读量、提高自身阅读、理解能力,初高中学生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文言文的精髓和语言特点。

总之,在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在学生中的独特作用,注重师生互动、互通有无。

通过高质量的文言文教学,将文言文真正融入到现代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文言文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文言文的精髓和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刍议【内容摘要】文言文在中学阶段作为一个教学重点出现在语文课本中的,高中阶段与初中阶段相比,文言文的比重则显得更大。

但由于两者课程标准要求的不统一及初中教师对课标内容理解上的偏差,造成了高中教师对初中教师许多不必要的误解。

因此,笔者从“有机融合,完善课标”、“纠正偏差,转变观念”和“循序渐进,提高层面”三方面来浅显地谈谈初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衔接问题。

【关键词】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刍议高中阶段与初中阶段相比,文言文的比重则在高中显得更为大,具体表现为必修课本里的文言文篇目增多。

而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精神家园,如今在中学阶段它作为一个教学重点出现在语文课本当中,足见各位专家对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的重视。

然而,目前的初高中之间,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信任,因此也造成许多不必要的误解,特别在语法和文言文教学这一领域。

高中教师多埋怨初中教师的不负责任,很多知识点没有讲或没讲透,导致自己必须再花上一定的时间、精力去填补;而初中教师也怅叹高中教师的不够理解,认为有些知识是不需在初中阶段讲解的,那本来就该是高中教师的职责。

记得在前几年,一些已毕业的学生来电聊天时提及:高中的文言文太难学啦!虽然以前您也曾在课堂上跟我们提及一些词性和句式的特点,但在高中的课堂里,老师则是“变本加厉”,更多的是让我们分析句子成分,分析词性,以此来让我们明了句式的特点和语法的特点,我们都觉得学文言文真的好没意思,好枯燥呀,甚至产生不想学的念头……曾经有一个网名为“小尾蓝蓝”的网友就“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时提及:“为什么不能在初中时渗透进去呢?孩子们英语语法已经学得很溜了,偏偏对母语的语法知识如此欠缺!不知主、谓、宾,不能判断动、形、名,这样的学生能算合格吗?”笔者也曾于2007年4月参加了台州市青语会第14次教学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为“文言文阅读教学”。

与会代表们分别听取了初中二位教师的《小石潭记》和《狼》以及高中二位教师的《季氏将伐颛臾》精彩授课。

而在此后的分组讨论评课中,初高中老师就文言文阅读教学产生了较大分歧,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高中教师认为,初中的二节课“基础知识欠落实;课堂教学偏重于情感的品味;文言文教学应重‘言’,而‘文’为‘言’的延伸”和“以前的学生语法知识学得比较系统、扎实,而现在的连最基本的主、谓、宾、定、补、状都一团乱麻,特别是文言文,问起句法、词法,问起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学生茫茫然不知所云”等意见和抱怨。

而初中教师则认为:“高中的文言文教学过多地在字词和语法上纠缠,这样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就高中同仁提出的重“文”而轻“言”的说法给予了解释和回应——《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明确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古诗文阅读的评价中也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初、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脱节?笔者认为主要是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初高中课程标准要求的不统一;二是初中教师对课标内容理解的偏差。

究竟该如何衔接好初、高中的文言文教学,如何重新拾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也成了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那么,何为“初高中衔接”?笔者认为,所谓“初高中衔接”就是指保持、强化学生在初中已有的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进一步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要求的学习方法、习惯,最终建立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规律的学习机制。

我们又如何去建立这种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规律的学习机制呢?为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有机融合,完善课标照理说,初中与高中同属于中学阶段,那么,语文教学的思想、方法、路子自然是相通的,况且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在初中语文教学基础上得以延伸和提高。

然而,初中课标规定淡化语法知识,尤其是文言文中的语法知识,只强调“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对于词法、句法等知识则不属考查范围;而高中课标则强调的是,高中的学生要有系统的语法意识和语法理念,要求“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初高中教学衔接上制造了障碍。

因此,笔者认为,我们的教育部门在制定《课标》的时候,是否也应该考虑到中学语文知识系统教学的连续性呢?是否也应该考虑到初高中学生知识点学习的衔接和能力的持续发展呢?然后让这些考虑在相关地课标中得以有机融合并逐步地完善,从而避免这种“同根相煎”的局面。

二、纠正偏差,转变观念虽然教育部与省里皆有规定:文言文“不考察词法、句法”的要求,均淡化文言词法与文言句法知识点的考查。

但笔者认为,“淡化”不等于教师就不用教,学生就不用学。

而是教师可以少教一点,少讲一点,毋须“潜底”;学生则浅显地学一点,涉猎一些必备的语法知识。

况且,我们的学业考试卷中也并没有淡化,只是转化为隐性考查,例如借助句子翻译试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词性活用及文言句式的掌握情况。

而高中更多地是对语法知识的落实。

因此,我们的初中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纠正理解的偏差,转变教学的观念,仍旧应该对学生讲解一些必需的语法知识,这样既注重了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性,同时,也注重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例1. 浙江省200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卷“文言文阅读”部分。

第18小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中的“(1)有仙则名.”和“(3)无丝竹之乱.耳”。

这两题就属于隐性考查题,学生在答题时就必须注意其中的词性活用情况,因此,第(1)小题解释为“出名、有名或闻名”,而第(3)小题则解释为“使……扰乱”,否则就不得分。

第19小题: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中的“(2)孔子云:何陋之有?”也属于隐性考查题,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宾语前置的掌握情况。

因此,翻译时就必须先调整语序,把“何陋”放回到“有”后面,然后再翻译。

例2.浙江省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卷“文言文阅读”部分。

第18小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分)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B、弗之怠(指代抄书)C、走送之(指代藏书之家)D、益慕圣贤之道(的)此题同样属于隐性考查题。

学生在回答前若对虚词“之”的几种用法不清楚,那么选出来的答案也必将错误。

第21小题: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中的“(1)好.饮酒”的“好”读“hào”音,因此它应该翻译为“喜欢、喜好”,这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若是考生不知道这个读音,也没有掌握这种特殊用法,那么答案的准确性是显而易见的。

例3.浙江省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卷“文言文阅读”部分。

第18小题: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只要阅读一下下面的“命题意图”、“解题指导”和“错因分析”,我们就清楚地知道这同样属于一道隐性考查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所考句子属于文章的重点句,是一种特定的文言句式,其用意是通过让学生翻译,检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掌握程度。

【解题指导】翻译这个句子时要先理解虚词“以”的意思,在本句中应解释成“因为”;然后把两个短句融合在一起翻译,相当于“互文”的形式。

此句出现在课本的注释中,平时应加强对有注释的句子的复习和理解。

【错因分析】答题时有两种错误,一是句式的特点没有掌握,有些写得不完整,只写出前半部分的意思:不因外物的好坏,或喜或悲。

二是“以”的意思写错,写成了“认为”等。

例年浙江省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卷“文言文阅读”部分。

第20小题: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我知之.濠上也A.公与之.乘 B.杀之.以应陈涉 C.何陋之.有 D.择其善者而从之.此题答案应选C。

例句中的“之”作提宾标志,无义,我们在翻译时应翻译为“我是在桥上明白了这个道理。

”而下列选项中惟独C选项的用法是与例句相同,其他三项均用作代词用法。

此命题意图主要考察学生对特殊句式的特殊用法的掌握,同样属于隐性考查题。

例5.浙江省衢州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部分。

第17小题中第(1)小题: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众所周知,此题中的“西”应解释为“向西”,属于方位名词活用为状语。

若考生对这一用法不了解,那么,他所做的答案也肯定会出现错误。

同样,第19小题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中的第(2)小题,“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在翻译是否注意对“斗”和“蛇”等关键词的词类活用的解释,准确地解释应为“像北斗七星一样”和“像蛇一样”。

如果在此处不能准确地翻译好,那么此题的翻译上肯定会被扣分。

而这两小题都是对词类活用这一特殊用法进行考查。

从上述近五年的浙江省的学业考试卷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知识点的考查均转变为隐性考查,而非如我们部分教师认为的淡化就等于不教。

因此,我们初中教师是否应该在平时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不时的去涉及一些文言虚词、词性活用与文言句式等知识点的讲解,让原先省编教材中系统地阐述的语法知识也能在人教版教材中得以体现呢?倘若再加上九年级总复习时又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归纳整理工作,那么,学生即使到了高中,学起来也就相对容易轻松一些,兴趣也会浓厚一些,高中教师的抱怨也就相应少一些。

因此,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挤出一定地时间落实必要的语法知识,且基本参照浙江省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本(试用)中的体系,使人教版中弱化了的语法重新重视起来。

笔者还曾经把七至九年级课内的一些常见的古今异义字和常见词类活用字作了归类(部分归类见下表),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也得到了一定地帮助。

三、循序渐进,提高层面省特级教师褚树荣老师曾在青语会上作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专题讲座》中把文言文教学框定为三个层面,即语言文字层面、文章层面和文化层面。

他认为:三者地位同等,不可偏废;三者循序渐进,渐次提高;三者角度不同,目标一致;三者有机融合,不可分割。

并且,他还特别指出,在目前的教学情形下,应适当强化第三层面的教学。

杭州外国语学校语文教研组长郑敏峰老师课堂点评中也指出文言文阅读教学应重视人文和语文的关系。

因此笔者认为,初中教师的文言文教学中是否也应该多注重第三层面的教学,这样既体现了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的价值,也符合了高中语文课标中所提及地鉴赏要求——“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中华民族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