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设计者
长城脚下的公社
长城脚下的公社北京八达岭水关长城口,有一座私人收藏的当代建筑艺术作品,由12名亚洲杰出建筑师共同设计建造,也是中国第一个被威尼斯双年展邀请参展并荣获“建筑艺术推动大奖”的建筑作品。
曾在2005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中国10大新建筑奇迹”之一,这座建筑艺术品就是“长城脚下的公社”。
公社整体建筑风格延续了“现代主义”以及日后的“极简主义”风格的经典样式,使建筑呈现出原始而单纯的形态。
而在这一基本风格统领下,每一座建筑又有着自身独特的个体风格。
1、红房子-设计师:安东(中国大陆)建筑外表使用的单一的六面体样式,类似红色砖墙的材质,格式的大型窗户,所选用的红深邃而不轻浮,将建筑的重量感和体积感尽显无遗。
2、竹屋-设计师:隈研吾(日本)建筑的外表由竹子包围,与环境融为一体。
室内也大多采用竹制家具,轻简日式风格,竹子交错排列、光影穿梭,充斥着浓厚的禅意。
3、飞机场-设计师:简学义(中国台湾)建筑师追求地景的融合以致于回归自然的生命体验,将多边风格发挥到极致。
两道嵌入山坡的石墙与长城交相呼应,石墙后面,一排窗户向山敞开,花草树木触手可及,宛如回归自然怀抱。
4、家具屋——设计师:坂茂(日本)家具屋的露天庭院位居中央,置身其中,周围景观纷至沓来,有坐拥群山之感。
家俱屋四面都是门,衣柜隐身门内,保持整体的和谐完整。
外观空间和内部空间保持表里如一的单纯风格,简洁明快的特点俨然一个现代四合院。
5、手提箱——设计师:张智强(中国香港)建筑师张智强对箱盒有着独特的情怀和见解,建筑看似随意却对封闭性与隐私感做到了极致,空间可根据需求轻易改变。
每个重要空间都能坐拥长城美景,并享有最大的日光照射。
6、怪院子——设计师:严迅奇(中国香港)建筑的装饰以最单纯的元素,白色刷漆的墙面、木质地板与石材铺面传达了宁静的乡村式家居生活的感觉。
主卧无墙无门,像一个独立升起的舞台,与户外风景紧紧相连,视野极为通透。
7、大通铺——设计师:堪尼卡(泰国)建筑师想要突出的内涵是沟通和共享。
建筑案例
厕所
卧室
卧室
起居室
厨房
餐厅
客厅
葡萄牙:Mosteiro别墅
MOSTEIRÔ别墅坐落于葡萄牙Santa Maria da Feira郊外景色秀丽的 区域。其整体设计概念来自于客户对于建筑功能的需求以及与周围环境 和地形的结合。
别墅是一栋围绕着中 心庭院的单层建筑,朝 向西南,背向北侧街道。 从平面上看就像一个”L” 形,内部布局分为两大 块:长边作为功能区和 休闲区,短边是卧室, 一个额外的体块被用作 储藏室,并与”L”形一 起划定出中央庭院。建 筑的主要入口在东侧, 一个坡道连接房屋与地 势较低的街道。在”L” 形的交界处,主入口可 通往不同的功能区域。 内部空间透过通透的门 廊与户外相连,日常生 活空间通过充足的自然 光扩展到外部庭院。
Saunders 设计的Storingavika别墅
该别墅位于挪威卑尔根市 一处出名的旅游景点,该地拥 有大片的岩石地带以及一些公 园建筑。由于该地面积狭小, 设计师就在一端尽可能的多留 出一些户外空间。设计师们首 先绘制出一幅基地等高线图, 以使住宅结构与地形特点更完 美的结合。
建筑师:Saunders建筑设计事务所 地点:挪威,卑尔根市 主建筑师:托德•桑德斯(Todd Saunders) 项目团队:Geneviéve Charbonneau & Joakim Skajaa 客户:Eli Bakke Sem Olsen & Jan Sem Olsen
别墅的主要部分在 二楼,位于后面的入口 也直接进入楼上。别墅 的整体结构成长条状, 而在一侧设计了一个靠 三根钢柱支撑的悬臂式 阳台,总长达6米。其 主立面朝南面向大海, 而阳台则向西、南两个 方向敞开,拥有极好的 景观。
阳台是有顶设计,可使面受卑尔根地区恶劣的气候条件的干扰。在别 墅的主要部分还设计了一圈延伸出60公分的檐壁,可避免太阳光的过分照 射,这样的设计也为该别墅增添了些须时尚的感觉。楼上主要为家长使用, 而楼下为两个正在上大学的孩子从学校回来时住。楼下还设计了一个小小 的客房,面积有35平方米。
长城脚下的公社
应客户要求,可为客人在别墅内提供办公设备〔例如:笔记本电脑,打印机, 等〕.42幢别墅和9个多功能餐厅及会议室.可同时容纳500个客人.
SPA 和健身设施
一个1000平米的Anantara Spa,完美结合了传统的中草药疗法及现代SPA艺 术.Anantara Spa是集群山环绕之幽静、绵延长城之雄伟、现代建筑艺术之灵气 及亚洲最佳酒店SPA品牌――Mandara〔其中的Anantara〕之管理于一身的绝妙 去处. 15个豪华套间,护理项目不但有Anantara Spa的套餐旅程,还有各种不同的全 身护理,按摩疗法和面部护理,让您在不知不觉中尽情享受中西方美颜和健康秘密的 经典和精彩.
土宅位于12个别墅的制高点,依山就势,形成半自然半人工的庭院围合,墙体为中 国西部常见的夯土墙,冬暖夏凉.一条小溪从大厅玻璃地板下潺潺流过,室内一派山水 的意境.
土宅可以举办小型会议、私人聚会等.
>
怪院子适宜举办私人聚会、小型发布、高层会议,在露台及露天庭院还可举办 烧烤晚会及其它户外活动.
< ##>
飞 机 场 建 筑 师 : 简 学 义 中 国
4间卧室,桑拿屋带有天然石头浴缸,3个会客室如机场伸向不同方向的登机通道, 还有一个半地下的私密空间将多边风格发挥到极致.
两道嵌入山坡的石墙与"长城"交相唱和,宛若回归自然怀抱.两幅石墙后面,有一 排窗户向山敞开的房间,花草树木触手可及.14米的长形走廊可以让你在最酷的别墅 里观赏风景.
"石头沟"〔二期〕别墅 ,房间类型如下
标准大床间:90间
标准双人间:57间
双卧套间:9间
高级大床间:15间
高级双人间:17间
高级套房:2间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张永和作品)
中国现代民居
长城与走廊年代相差2000多年,但二者的建筑 形态同是取材于大自然,臣服于大自然。二者 的演绎及选材当然因时代不同而各异,但与大 自然共存相互辉映的精神则是一致。 夯土在中国是相传已久的建筑形式之一,除了 减少环境冲击的优点外,还具有隔热隔音的功 效,使房屋冬暖夏凉。利用结合传统建筑的方 式,我们表达了对创造现代中国民居的企图, 而非陷落于盲目仿效古建筑形象的窠臼中。
层 叠 的 山 峦 景 色 ,
到 达 水 关 长 城 景 区 。
出 城 约 六 十 公 里 ,
沿 路 是 密 集 的 城 市 外 围 建 筑 。
出 北 京 上 八 达 岭 高 速 往 北 ,
长城脚下的公社
时间:开始运作于2000年9月,至2002年4月,一期住宅分别进入
完工精装阶段。 建筑师:首期开发的12栋别墅的建筑师——12位全部来自亚洲国 家、年龄在三四十岁、被誉为“正在向大师迈进、最有希望崭露 头角”的亚洲青年建筑师。 主旨:建造一个私人住宅的当代建筑博物馆,并且希望通过这个 具有实验性的举动,影响中国一代的建筑师、开发商和消费者, 为我们新生的“年轻”国家在当代建筑的发展上做出贡献。 要求:对这些未来的建筑大师,投资方的设计任务书除了用地与 用材(希望建筑师用当地可以找到的材料)的限定外,几乎再没 有什么条条框框。
中国位于北半球, 夏季多东南风,冬 季多西北风。北二 分宅的起居室交往 与展示功能较南 面餐厅要求高,所 以对采光及通风要 求也高。
夏季空气对流通风
h
h26ຫໍສະໝຸດ 采光北京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 度大约26度。 北面作为交往主要场所,为 了满足冬季的采光要求,二 分的设计使北面采光良好。 相比之下,背光的南部宅自 然光并不理想,考虑到其功 能主要为日常起居,人工光 应用较多,正弥补此缺憾。 从采光角度看建筑师对南北 的功能布局的确是匠心独运。
集群设计--长城脚下的公社
集群设计“集群设计”最早源于国外示范性实物建筑展,其中1927年“德意志制造联盟”的魏森霍夫试验住宅区,可谓现代“集群设计”的开山之作。
展览的初衷是应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住房紧缺和经济状况急剧恶化中的住房建设问题,强调的是经济与适用。
展览聚集了密斯、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夏隆等17位世界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师,代表了当时欧洲最前卫的设计组合。
他们以探索未来住宅设计为己任,使用创新的设计概念和设计方法,对住宅建筑的平面布局、空间效果、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等进行了一系列革新,并开创了“国际主义风格”。
之后,1931年以“我们时代的住宅”和“新的建设”为主题的“德国建筑展”,以及1957年以“明日城市”为主题的国际建筑展,现代主义建筑师的一次次集体亮相,无一不是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集体智慧的交锋推动了学术进步,于是“集群设计”这种与身俱来的“精英”气质,使“集群”不只是简单的数量概念,还隐含了“前瞻性”与“示范性”的意义。
但是,西方各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也涌现出一些集群设计力作,如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日本东京六本木山等,这些项目不再是有组织、有主题、有特定目的和区域的展览活动,而是一般意义的房产开发项目,其产生动机不再是单纯的学术研究或是对于社会建构的使命,其精英气质更多地被当作商业利益最大化的筹码。
2000年潘石屹“长城脚下的公社”开启了中国的“集群设计”时代。
近年来比较重要的集群设计案例有:(附表一)这些项目既有上海的“青浦营造”和杭州的“良渚文化村”这类大规模的新城制造,也有银川“贺兰山房”那样属于艺术家“玩”建筑的产物;既有在全球范围邀请设计师参加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项目(如南京的“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和浙江金华的“建筑艺术公园”),也有声势浩大、毫不逊色的本土建筑师参与的项目(如广东东莞的“松山湖新城”和成都的“建川博物馆聚落”);这些项目的委托方既有政府机构,也有房地产企业……但是,这些项目普遍具有以下特点:第一, 在国内建筑项目运作中,业主选择建筑师的一般方式是设计竞赛招标,而国内集群设计的特殊性在于绝大多数项目从规划到城市设计再到建筑设计均采用委托设计形式,如此大规模的邀标需要业主具有相当的魄力、实力和影响力。
二分宅ppt课件
“四合院”
“土宅”首层 只面向庭院的 大面积玻璃窗, 中庭既营造出 传统四合院的 私密性,又有 山林野趣的幽 境
“观景台”
沟平“地 谷台土势 间可宅较 的以”高
别纵二, 墅览层又 群点阔偏 落缀大居
。在的一 山观隅 岭景,
“二 分”
“土宅”的庭院是 一个“V”字形 的向山岭和溪流 开敞的绵延空间。
半室外平台一 边以夯土墙围 合,另一边以柱 式半敞开.
2楼
立于二楼全敞 开式露台极目 远眺,山峦美景 尽收眼底,满足 陶冶心灵需求.
门厅与起居室 起连接作用,是 空间的一种过 渡.
二楼卧室四周 以实墙围合,满 足安全感与私 密性要求.
流线图1
流线图2
丰富的内部空间
二分宅体现的空间是 具有多样性的。开敞 的,半开敞的,封闭 的,以及过渡性空间 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和运用。
水关项目的理念走向
建筑师走廊的意义,是在于它很大程度上代表 了整个中国现代文化的取向。 一个社会文化的兴旺,一方面固然基于它有否 深厚的历史,但关键是这历史是否成为这文化 前进的负累,抑或是这文化前进的动力。建筑 师走廊处身于一个文化遗产区(水关长城),但 不受遗产所震慑,而是通过一个共同的媒介(大 自然环境),利用这遗产的动力去自由发挥前卫 的建筑艺术。
山岭构成了它的另一 “墙”
分裂仅是弹性建筑的多种状态之一,这座分裂的房子并非一成不变。
两半间的角度可自由调整,使之配合不同的山坡地形。
二期工程要将建筑复制改建,根据每个特殊基地的地理状况,光线, 风向情况,适应性极强的分裂之屋可以整合成
—— 单栋的 平行的 互成角度的(垂直的)
一长条或背对背的 各式建筑
h
h d
26
浅析张永和的建筑实践
浅析张永和的建筑实践了解当代中国建筑发展及其与西方建筑学界的交流,张永和是一个不可绕过的中国建筑师。
本文选取两例由非常建筑创作的实验性建筑以及一本由张永和创作的专著,希望能够浅要讨论关于张永和的建筑实践。
标签:张永和;实验性建筑;建筑写作;非常建筑1、概述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始动,带来了举国上下经济、文化的突变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以及面向西方世界的思想文化交流。
与此同时,建筑设计界也同样在寻求着存在于建筑中的意识形态的突破,活跃于当时建筑界的独立建筑师们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实验性的建筑设计语言。
张永和作为一位长时间活跃在中国当代建筑界的独立建筑师,其作品实践是对整个中国建筑界的一个目击和总结的过程。
作为建筑师的张永和,自从1977年在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学习建筑学,真正接触到建筑学理论知识的熏陶则是后延至十余年后的加州伯克利的建筑学教育。
而在数十年的建筑学实践中,张永和一直保持着将实验性建筑作为他的建筑学主张,早期在欧美国家通过参与竞赛并获得部分奖项,这也激励着当时尚处学生时代的当下青年建筑师的建筑野心;而后来张永和大部分实践更多是为了将其在教育过程或者理论探讨中提出的设想体现于实际项目。
而张永和面向公众流传比较广泛的项目则有长城脚下的公社和最近的展览建筑“砼器”两个项目。
作为建筑学者的张永和,在对自己的设计思路以及对其学生的教导过程中这样归纳到:“建筑旅行中最好帶上以下三样工具同行:1.写作;2.把一个局部或一个细节作为设计的起点;3.绘图必须具体,要注意细部表达。
”而这其中,张永和在国内业界十分领先的开始了有关建筑的写作探索。
与其说建筑实践是建筑师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促成的实际表达,而写作则更多时候在建筑实体的实践之余,进行“笔耕”,从而达到许多建筑理念的未建成表达。
《绘本非常建筑》这本著作则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张永和的一部分对某些不能付诸实践的建筑理念表达,而擅长写作的建筑师也是在目前国内建筑市场中十分稀缺的一类建筑师类型。
土宅设计构思
项目:二分宅(又称土宅)地点:北京延庆建筑师:非常建筑——张永和、刘向辉、陆翔、LucasGallardo、王晖、许义兴顾问:徐民生无论是风景画家所描绘的树叶点缀的山水还是建筑师所构建的精巧别致的园林,自然淳朴是中国艺术家几千年来的追求。
本着这种精神,张永和及其非常建筑工作室设计出了能够拥抱山水的“二分宅”——兼具字面和比喻意义。
该构想是“要将北京传统的四合院从其拥挤的城市空间移植到古朴的大自然中来,”张永和解释道。
在城市里,庭院被房屋所包围。
但在北京以北长城附近的延庆县,建筑师却将房子打开,这样,群山环绕着三角形庭院的一边,而房子则建在其他两条边上。
将房子分辟成两个厢房的作法同时也为现场保留了一组树木并将迷人风光引入了室内空间。
甚至水也被引入了设计,他调整了基地中一条小溪的流向,使其能够穿过庭院并从剔透的入口休息处的玻璃地板下流过。
“二分宅”是由富于创新精神的亚洲建筑师在“长城脚下的公社”所设计的12座住宅之一,该楼盘是“SOHO中国”开发的一个工程项目。
SOHO没有请大牌公司来设计这些房屋,而是将项目委托给了一些新锐的建筑师,他们是:来自中国的张永和、崔恺和安东,来自日本的坂茂,隈研吾和古谷诚章,来自香港的张智强和严迅奇,来自新加坡的陈家毅,来自韩国的承孝相,来自泰国的堪尼卡及来自台湾的简学义。
对于“二分宅”,张永和借鉴并采用“土木”(泥土和木头)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古老概念。
一个胶合木框架和几面夯土墙构成了基本的轮廓,其间嵌有面向庭院景观的落地玻璃。
由于两个厢房均有一个房间那么宽,而且,大部分空间相互渗透、融合,因此就能够省去所有的走廊而创造出一个合理的平面。
张永和将该设计视作一种可变的原型,通过改变两个厢房之间的角度可将其调整各种地点。
取决于基地条件和客户需要,“二分宅”能够变成一座平行的房子、直角的房子、单个的房子,或者背靠背的房子。
八步走向非常建筑节选(作者:朱涛来源:华筑网)90年代的院宅四图中铅笔线所表示的抽象化的墙体(图13),到2000年的北京延庆二分宅图纸中的墙体,其厚度大大增加(图16、17),最终演变成今天矗立在长城脚下的经受风雨考验的夯土墙(图18)。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张永和作品)
使山地得以延续。
森林小屋——古谷诚章(日本)
这个项目使用的是当地的原材,但通过新颖的建 筑方式形成了独特的空间。从立着不少垂直口子 的房间望出去,人们能看到他们所拥有的景色的 每个不同层面,产生景随人移的效果。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双兄弟——陈家毅(新加坡)
本建筑的设计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密切结合,用当地的 石材作为主要材料之一。住宅的量体是以一个较大的 建筑物与一个较小的附件小心的配置于山谷的基地当 中,两者成L字形,这有助于房屋与自然的密切结合。 厨房与餐饮空间在小量体内位于北侧的陡崖边,并且 与主建筑成45度角。
怪院子——严迅奇(中国香港)
本案以传统的合院住宅为主体,提出两种不同角 度的"误读"方式。基本上,配置从正统的方场空 间,转而以配合基地地势特性与视线方向性而加 以调整。概念上,则维持了传统中庭属性——以 平淡而内化的环境提供一个舒适且具私人领域感 的空间,同时以开放社交空间的手法,引进外界 浑沌的环境来消灰原有的空间感。
穿
营
以
绵
层
到
出
沿
出
进
过
造
及
延
叠
达
城
路
北
入
风
出
春
在
的
水
约
是
京
了
景
特
天
山
山
关
六
密
上
亚
区
意
深
脊
峦
长
十
集
八
洲
,
的
灰
线
景
城
公
的
达
建
北
色
中国现代建筑的十大奇迹11
中国现代建筑的十大奇迹中国现代建筑的十大奇迹作者:谢凯长城脚下的公社,北京一期工程已于2002年竣工, 全部工程将2010年竣工。
即使还不能与伟大的长城相提并论,但是长城脚下的公社仍然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奇迹。
北京公社由12幢建筑物组成,这些建筑凝聚了12位亚洲最顶尖设计师的智慧。
这个创意是由中国地产开发商潘石屹和张欣夫妇提出的,他们提供每位是设计师100万美元的预算资金。
日本设计师坂茂(Shigeru Ban)的作品是家具屋(Furniture House),他采用层压板技术制作出了模块式家具。
坂茂曾经为“神户大地震”的难民设计了著名的“纸屋”(paper h ouses)。
中国设计师张永和(Yung Ho Chang)的作品叫做土宅,这是一间呈分裂状的箱式房屋,如扇形般向外延伸。
长城脚下的公社包含21幢别墅,由德国豪华酒店集团凯宾斯基(Kempinski)负责运营。
规划中的通向长城的公社私人通道将保持其原貌。
北京国际机场,北京设计者:Foster & Partners,2007年底竣工。
美国驻中国大使称中国将在2004年至2009年之间兴建108个机场,其中包括由Foster & Partners事务所设计的北京国际机场,这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场。
北京国际机场定于2007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营,届时将为北京奥运会提供服务。
北京国际机场的造型类似扩大版的美国五角大楼,其建成后的占地面积将达到100万平方米。
北京国际机场将成后第一年的运输量将达到43万人次,而2015年全部竣工后的运输量可达到55万人次。
这也预示着北京国际机场将跻身于世界上最繁忙的十大机场。
考虑到其规模与人流量,Foster & Partners事务所将这种点放在旅客体验上,比如说短距离过道等。
借鉴香港大屿山国际机场(Chek Lap Kok)的设计经验,北京国际机场的候机厅只有一个顶篷。
为了帮助旅客区分不同的区域,机场的天窗将会越过墙面投射出不同阴影的黄色与红色灯光。
中国当代建筑师-张永和
我要
我要成为一名景观园林设计师 我要追寻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虽说未来很美满,现实很骨感,受过各种各样 的打击,不过既然我选择了这个专业,就一定 要在这个领域里走下去,我始终坚持着:就算 倒,也要倒在自己喜欢的事业上。
结束语
涵璧湾花园--3
建筑和环境融为一体
润唐山庄集合住宅
润唐山庄集合住宅, 深圳, 1998 基地状况:深圳银湖一块山地 使用要求:集合住宅。容积率1。
容积率研究:1的容积率意味着用一层建筑将基地铺满。 如果考虑朝向与景观,将基地南半部的一层建筑"折叠"到 北半部,形成的二层建筑仍满足1容积率。再带入其它因 素,不断进行折叠,建筑发展至四层、八层等等,同时分 裂成多栋建筑,容积率总保持不变。折叠于是成为在设计 时将容积率与地形等其它条件结合操作的一个工作方法。
中国当代建筑师 ——张永和
个人简历
1977年考入原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 1981年赴美自费留学。 1984年毕业后曾在美国旧金山几家建筑设计事务所工 作; 1985年开始相继在美国保尔州立大学、密执安大学、 伯克利加大和莱斯大学教书。 1989年成为美国注册建筑师; 1996年底正式辞去美国莱斯大学教职,回国 非常建筑工作室(建筑学)主持建筑师 现任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主要作品
长城脚下的公社 分成两半的房子 山语间别墅 席殊书屋 贝森新文化空间 润唐山庄集合住宅 远洋艺术中心 北京大学(青岛)国际学术中心 北京大学青岛会议中心 西南生物工程产业化中间试验基地
非常建筑
拥有美国建筑师资格的张永和,1993年回到 北京创建了“非常建筑工作室”,见证了中国 建筑非同寻常的10年历程。 张永和表示,“非常”就是不正常,不以商业 盈利为目的的建筑事务所。 张永和说,好房子不是用来收藏的,如果是欣 赏,可能呆在自己家里往外欣赏,比站在外面 欣赏这房子的外观来得更真实和重要些。
非常·平常——张永和及其非常建筑工作室十年散议
2002年,张永和与美国建筑师斯蒂文·霍尔等共同主编了有关北京、纽约的城市、建筑评论杂志《32》,也仍然坚持一种超脱的文化、设计姿态,在日趋激烈和严酷的理论、现实和商业问题面前,保持着游离和更关注本体的态度,这是他个人的兴趣所在,却也遭到了新老建筑师从两面进行的夹击。由于误读和尚无人能及的水准所带来的“盛名”,以及生存和现实的巨大压力,都逼迫着张永和及其工作室必须发生某种“质变”,实际上这种变化一直在悄然进行着。
张永和及其非常建筑工作室的十年,正是西方建筑思潮由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向关注城市问题转型的时期,是中国建筑界由强烈的人文关怀转向技术操作的时期,也是中国的城市化突然加速、成为举世瞠目的“移魂都市”的时期。如果用两个词来概括张永和及其非常建筑工作室十年的历程,那么“非常”与“平常”是再合适不过了,只是这两个词要经过本文的较为复杂的阐释,或者可以说要被赋予较多的内涵。本文尝试从文本(有关张永和的文章、访谈等)、方案(未建成)、作品(已建成)、装置(参展的作品)以及建筑城市学(城市规划作品和思想)五个方面,分析这一两“常”现象。
作为已建成的建筑,书中收录的五个建筑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山语间别墅的中国性是被设计者屡屡提及而又被人们有意忽视的,似乎要到后来“长城脚下的公社”里的二分宅的夯土墙,在建筑语言的进一步乡土化以后,空间的中国化才得以在语境中理解。
相对而言,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中心和西南生物工程产业化中间试验基地是张永和及其工作室目前最重要的作品,它们都以经过充分陌生化(如外墙及其窗、门的特殊设计与处理)与纯净化的立面设计、内部空间与复杂使用功能的有效整合,以及城市因素的积极导入,而显示出现代建筑所特有的“气质”,这与目前国内极端注重立面“个性”而无视空间设计质量的做法形成巨大反差。
在这之后,也就是1990年,张永和有一个出人意料、后来又被他有意忽略的举动,就是在纽约采访了势头正盛的解构主义建筑师彼得·艾森曼,表现出他对世界流行思潮的敏感和洞悉。但是除了这次主动出击和以后受到媒体的追问,张永和似乎都在有意规避中外建筑界的“波澜壮阔”的潮流,他总是在从谈论“活儿”的角度关照那些名家(如盖里、艾森曼和库哈斯),并不局限于流行思潮(如“解构主义”)的语境。
长城脚下的公社
长城脚下的公社手提箱(347㎡)建筑师:张智强(中国香港) 总统套房介绍坚固平边的箱匣,可供外出旅行时,用来放置个人物品等。
抱持着对典型住宅形象的怀疑,本案企图重新思索亲密感、隐私性、自发性与弹性的本质。
以无限想像及感官愉悦面为原则,提出一件满足最大弹性空间要求的简单设计。
这个住宅的主要概念是阶层的叠置。
底层的机能如同一盅供给家庭基本配备与服务的容器,同时含括收纳功能。
隔间隐匿在楼板地景中,升起的同时也先指引了通往下层空间的门径。
上层空间设置一排可随意升降的遮帘,形成室内的次隔间系统。
同样的手法也出现在立面上,建物的外壳以垂直层板组织层理。
外层是一整圈全高的双面玻璃折叠门,内层则由帘栅组成开口矩阵。
抽象的立面纹样源于使用者导向的操作逻辑。
两者共同地塑造中介层。
中间层是一个供住居、活动或通行的重生的杰出的主楼层。
配合外壳的活动元件及非阶级式的配置,空间可根据活动性质、住民数量、及个人对封闭性与隐私感的重视程度,轻易地被改变。
除了必需的基本元件外,其他隔间皆可遁没于空间之外。
根据使用者的特定需求,一个变化的量体可以不费力地从开放空间滑行到其他房间之中。
这栋住宅位于Shui Guan的Nangou谷中,基地朝北骤降,相对地使北侧暴露。
该地属大陆温带型气候,为了一揽万里长城盛景并享有最大的日光照射,本建筑采南北走向。
也因此让住宅中的每个重要空间,得以坐拥长城美景。
选择权是奢华的必备条件之一。
因此住宅提供多处同等重要的出入口,而房间则以个别的舒适感为考量,刻意区分。
地板的形式可以让人即刻联联想到华丽巡航艇的内部,在轻松方便的原则下,充气式家具为主要配备,与中层相同,利用隔间即得以解决大部分需求,而藉此减少家具的数量。
此外,家具配合建筑可调性的特色,也都有可活动的功能,仅使在建筑内部扮演积极的角色。
家俱屋(333㎡)建筑师:坂茂(日本) 总统套房介绍以一个外国人身分进行这件中国境内的住宅案,我们重点在于让设计得以适当地反映该地文化及实质面向的涵构。
二分宅(或称山水间Microsoft Word 文档 (2)
二分宅(或称山水间)liushuo2009发表于2010-12-30 14:026原名称:The Split House设计师:张永和设计单位:非常建築位置:中国北京竣工:2002年分类:别墅建筑内容:实景照片图片:12张打包下载标签:别墅建筑实景照片二分宅(或称山水间)位於水關長城腳下11個別墅中的置高處,依山就勢,一分爲二擁抱著山谷。
一方面保留了基地上原有的樹木,同時功能上又分離了主(較私密)、客(較公共)空間,形成半自然半建築的庭院圍合,將大自然景色盡收宅內。
一條在基地上現有的小溪蜿蜒穿過院子,在門廳的玻璃地面下渙渙流過。
自然的空間、景色和人造的建築空間和景觀溶合一體。
1、轉譯傳統北京四合院:將其從高密度的城市環境移植到自然景觀之中。
院子從在城市中被建築四面圍合變爲由山坡和房子環抱。
如此,建築和自然之間的界限模糊了。
房子二分也促成了人工與自然的結合,形成了山水之間的院宅—山水四合院。
二分宅尊重傳統但不是模仿傳統的形式,而是試圖創造出當代中國住宅的新形象。
2、建立一個靈活的原型:二分宅在這個山地住宅區的建設中將可能被“複製”若干次,因此它的兩翼的角度並非是固定的,而可以隨著不同的山地地形而調整。
針對不同的地形,互成角度的兩翼可依地形的各異在0°- 360°之間任意變化,可出現“一字宅”,“平行宅”,“直角宅”等等變形。
3、建造一個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小、日後必要時能夠相對容易並乾淨地拆除的建築:借助中國以土木爲主要建築材料的傳統,二分宅用膠合木框架作結構,用保溫隔熱效果良好的夯土牆作維護,對環境的影響限制在最低限度;保溫隔熱性能具佳的夯土牆可形成冬暖夏涼的室內環境質量;同時在使用者較少的情況下,二分宅亦可僅開放一翼,以節省運行和維護費用。
專案名稱:長城腳下的公社11號住宅地址:北京延慶水關長城客戶:紅石公司設計團隊:劉向暉,陸翔,Lucas Gallardo,王暉,許義興諮詢合作:徐民生(結構諮詢)結構和材料:膠合木框架,夯土牆和木質噴漆推拉窗。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张永和作品)
这个建筑最强烈的印象是雨道嵌入山坡的石 墙。石墙表面由当地的石材所砌筑,除了与 “长城”的历史意象呼应之外,这一面墙的 构造犹如生物的脊骨般支撑着衍生的空间, 给房屋提供了生活机能与流通的动线。而自 由的空间由此向周围延伸而出,矩形空间也 可以随着外在的自然与内在的人的行为关系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而调整改变。
功能分区布局分明: 二分之南半部分以日常生活需要为主,工人房紧 挨餐厅洗衣间,方便劳作。 二分之北半部分则是满足交往展示需要。
二楼平面图
露台 卧室 门厅 露台 卧室 门厅 卧室 露台 起居室 卧室 起居室 露台
1楼
夯土墙和玻璃 幕墙分别成L 型围合,形成半 虚半实形式.
半室外平台一 边以夯土墙围 合,另一边以柱 式半敞开.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竹屋——隈研吾(日本)
主要建筑材料选择了在中国与 日本文化中具有独特涵养的竹 子。视竹子的密度与直径,提 供了各种不同的空间分割。为 了充分利用这些特性,设计师 放臵了一个竹子墙,就像长城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一样沿着基地斜面的一层竹子。
土宅——张永和(大陆)
这栋建筑从当中被分成两半,藉以引
中国位于北半球, 夏季多东南风,冬 季多西北风。北二 分宅的起居室交往 与展示功能较南 面餐厅要求高,所 以对采光及通风要 求也高。
夏季空气对流通风
h
h
26
采光
北京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 度大约26度。 北面作为交往主要场所,为 了满足冬季的采光要求,二 分的设计使北面采光良好。 相比之下,背光的南部宅自 然光并不理想,考虑到其功 能主要为日常起居,人工光 应用较多,正弥补此缺憾。 从采光角度看建筑师对南北 的功能布局的确是匠心独运。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设计技巧
长城脚下的公社时间:开始运作于2000 年9月,至2002 年4月,一期住宅分别进入完工精装阶段。
建筑师:首期开发的12 栋别墅的建筑师――12 位全部来自亚洲国家、年龄在三四十岁、被誉为“正在向大师迈进、最有希望崭露头角”的亚洲青年建筑师。
主旨:建造一个私人住宅的当代建筑博物馆,并且希望通过这个具有实验性的举动,影响中国一代的建筑师、开发商和消费者,为我们新生的“年轻”国家在当代建筑的发展上做出贡献。
要求:对这些未来的建筑大师,投资方的设计任务书除了用地与用材(希望建筑师用当地可以找到的材料)的限定外,几乎再没有什么条条框框。
1 外空间:建筑与环境融合2 内空间:形式与功能分析3 建筑材料分析4 建筑风格和思想内涵5 建筑师张永和“山水”意境这栋建筑从当中被分成两半,藉以引入了不同的景致、空间,也带入了“山水”意境。
水的部分,有条小溪直直地登堂入室,在入口的玻璃地板之下粼粼闪光。
一层功能分区布局功能分区布局分明:二分之南半部分以日常生活需要为主,工人房紧挨餐厅洗衣间,方便劳作。
二分之北半部分则是满足交往展示需要。
内外空间的过渡空间的变化和对比混凝土建筑采用混凝土条形基础,条形基础的完成面表达木模板的水平线条和木纹痕迹。
一层地面采用青石板,但在条形基础上表面保留水泥地面做法。
夯土墙土的基本形态是两个L形平面,凸字形立面的墙,与山体围合成山地院落。
夯土墙――建筑群中利用当地建筑资源的最好实例。
争议夯土墙――当地建筑资源利用实例同时也是最引发争议之处。
与当地文脉相悖,最原始的夯筑法也成为施工难度最大,最耗成本之处。
建筑师的本意:让建造更加实际化――而建造过程本身似乎适得其反。
其实每次尝试都不可能<a name=baidusnap0></a>一帆</B>风顺,每个初衷的实现也都要经历其过程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在继续的摸索中,建筑师的初衷――将现代建造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的思路会孕育出低成本的中国现代建筑。
长城脚下的公社
长城脚下的公社
设计:12位亚洲建筑师(张智强、坂茂、崔恺、严迅奇、简学义、安东、
隈研吾、堪尼卡、陈家毅、古谷诚章、张永和、承孝相)摄影:周之毅
长城脚下的公社由12名亚洲杰出建筑师共同设计完成,它极富创造性地将这12人的个性化实验作品付诸现实,铺陈了风格化的人居理想。
它不仅仅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当代建筑群,更以其富有艺术感的设计站到了亚洲当代建筑艺术标杆的风潮上。
所有的建筑都表达了同一个理念:与自然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它在商业和艺术上的双重成功,对中国当代建筑文化来说应该是一次重大收获。
“商业没有童话,但这是一个童话:建筑羞于怯技,但这是一次炫技。
”当年的《新周刊》这样评价道。
2002年,长城脚下公社应邀在威尼斯双年展第八届国际建筑展上展出。
这个项目的策划人和投资人张欣女士“因其大胆的创新精神,积极推动12名亚洲建筑师设计建造出极富当代精神的私人住宅”而一举荣获威尼斯双年展“建筑艺术推动大奖”。
同时,用木材和硬纸板制作的
参展模型也被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这是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的第一件来自中国的
永久性收藏艺术作品。
接下来,英国《卫报》评选出了“2003年世界十佳建筑”,除了近水楼台的英国有三个项目入选以外,北京“长城脚下的公社”、雅典奥林匹克体育馆、苏黎世国际机场和德国、芬兰、以色列、日本各有一个项目入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设计者
单栋的
一正一反
平行的
一正一反
互成角度的
X度 -X度
一长条或背对背的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设计者
从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外空间登 堂入室,
领略内部空间功能布局 的井然有序
体会内空间充分利用 自然的生态概念
品味建筑师别具匠心的设计 理念
空间的变化和对比
从一层往上,是全封闭的走廊,进而步入较为 宽敞的二层卧室;出卧室便是观景平台,这一 闭一敞的对比使人最大限度的感受立于平台视 野的广阔。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设计者
通风
北
冬季西北风被夯土墙挡住
中国位于北半球, 夏季多东南风,冬 季多西北风。北二 分宅的起居室交往 与展示功能较南 面餐厅要求高,所 以对采光及通风要 求也高。
气
地
山,。桃花 Nhomakorabea,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设计者
长城脚下的公社
➢ 时间:开始运作于2000年9月,至2002年4月,一期住宅分别进入
完工精装阶段。
➢ 建筑师:首期开发的12栋别墅的建筑师——12位全部来自亚洲国
家、年龄在三四十岁、被誉为“正在向大师迈进、最有希望崭露头 角”的亚洲青年建筑师。
➢ 主旨:建造一个私人住宅的当代建筑博物馆,并且希望通过这个
二楼平面图
露台 卧室
门厅
露台
卧室 门厅 卧室
露台
起居室 卧室 起居室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设计者
露台
1楼
夯土墙和玻璃 幕墙分别成L 型围合,形成半 虚半实形式.
工人房四周以 夯土围合,具有 良好的私密性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设计者
半室外平台一 边以夯土墙围 合,另一边以柱 式半敞开.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设计者
26
d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采 光,既是对自然环境 的协调适应,同时充 分体现了建筑师的生 态理念。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设计者
材料的特色
二分宅的基本建造材 料为混凝土,土,木, 玻璃。 材料的选择基于朴素 的生态观念,希望主 要选用天然材料,并 且都可以降解或重复 利用。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
设计者: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设计者
就
穿
营
以
绵
层
到
出
沿
出
进
过
造
及
延
叠
达
城
路
北
入
风
出
春
在
的
水
约
是
京
了
景
特
天
山
山
关
六
密
上
亚
区
意
深
脊
峦
长
十
集
八
洲
,
的
灰
线
景
城
公
的
达
建
北
色
上
色
景
里
城
岭
筑
方
山
的
,
区
,
市
高
师
山
体
长
。
外
速
走
区
上
城
围
往
廊
景
盛
和
建
北
的
观
开
清
筑
,
建
品
的
新
。
造
质
粉
空
场
。
白
具有实验性的举动,影响中国一代的建筑师、开发商和消费者, 为我们新生的“年轻”国家在当代建筑的发展上做出贡献。
➢ 要求:对这些未来的建筑大师,投资方的设计任务书除了用地与
用材(希望建筑师用当地可以找到的材料)的限定外,几乎再没 有什么条条框框。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设计者
1 外 空 间:建 筑 与 环 境 融 合 2 内 空 间:形 式 与 功 能 分 析 3建筑材料分析 4建筑风格和思想内涵 5建筑师张永和
2楼
立于二楼全敞 开式露台极目 远眺,山峦美景 尽收眼底,满足 陶冶心灵需求.
门厅与起居室 起连接作用,是 空间的一种过 渡.
二楼卧室四周 以实墙围合,满 足安全感与私 密性要求.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设计者
流线图1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设计者
流线图2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设计者
山岭构成了它的另一
“墙”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设计者
分裂仅是弹性建筑的多种状态之一,这座分裂的房子并非一成不变。
两半间的角度可自由调整,使之配合不同的山坡地形。
二期工程要将建筑复制改建,根据每个特殊基地的地理状况,光线, 风向情况,适应性极强的分裂之屋可以整合成
—— 单栋的 平行的 互成角度的(垂直的)
丰富的内部空间
二分宅体现的空间是 具有多样性的。开敞 的,半开敞的,封闭 的,以及过渡性空间 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和运用。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设计者
内外空间的过渡
柱的运用使 内外空间自 然过渡
玻璃立面使 内外空间渗 透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设计者
柱与玻璃使二 分宅的内空间 与中庭似分却 合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设计者
一楼平面图
门厅 储藏 卫生间
餐厅 厨房 洗衣
工人及设备房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设计者
起居室 半室外平台
院子
一层功能分区布局
功能分区布局分明: 二分之南半部分以日常生活需要为主,工人房紧
挨餐厅洗衣间,方便劳作。 二分之北半部分则是满足交往展示需要。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设计者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设计者
与环境的高度融合,人工建 筑与自然的协调是二分宅外 部空间最主要的特征。
二分的建筑与二分的 山岭围合成的内敛空 间是民族建筑的表征。
分裂之屋可调节角度的 广泛适应性使外部空间 更加灵活。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设计者
“山 水” 意 境
➢ 这栋建筑从当中被分 成两半,藉以引入了 不同的景致、空间, 也带入了“山水”意境。 水的部分,有条小溪 直直地登堂入室,在 入口的玻璃地板之下 粼粼闪光。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设计者
内敛气质
“土宅”是“公社”建 筑中在气质上最为 内敛的,两堵高高 的夯土实墙将两个 均质的空间在入口 处紧紧收束起来, 入口被一棵树“封” 住,侧身而过的铁 梯联接着树后深凹 的门厅。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设计者
“四合院”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设计者
“土宅”首层只 面向庭院的大 面积玻璃窗, 中庭既营造出 传统四合院的 私密性,又有 山林野趣的幽 境
“观景台”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设计者
沟平“ 地 谷台土势 间可宅较 的以” 高 别纵二, 墅览层又 群点阔偏 落缀大居 。在的一
山观隅 岭景,
“二 分”
“土宅”的庭院是 一个“V”字形的 向山岭和溪流开 敞的绵延空间。
“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二分宅设计者
夏季空气对流通风
h
h
采光
d
北京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 度大约26度。
北面作为交往主要场所,为
了满足冬季的采光要求,二
分的设计使北面采光良好。
相比之下,背光的南部宅自 然光并不理想,考虑到其功
能主要为日常起居,人工光
应用较多,正弥补此缺憾。
从采光角度看建筑师对南北 的功能布局的确是匠心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