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冰水汽)解答

合集下载

关于水的知识整理

关于水的知识整理

关于水的知识整理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水无处不在,我们需要水来饮用、洗涤、种植作物等等。

下面我将对水的一些知识进行整理,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水的重要性和特性。

一、水的化学性质水的化学式是H2O,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导热性。

在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点为0℃。

水是一种非常稳定的物质,不易被氧化或还原。

二、水的物理性质1. 密度:水的密度与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

2. 熔点和沸点:水的熔点为0℃,沸点为100℃。

这些特性使得水在地球上存在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3. 比热容:水的比热容较大,意味着水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可以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从而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

4. 溶解性:水是一种优良的溶剂,可以溶解许多物质,如盐、糖、气体等。

这是由于水的分子结构中带有部分正、负电荷,能够与其他具有电荷的物质发生相互作用。

三、水的循环过程水的循环过程是地球上水分不断循环利用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下水等。

蒸发是指水从地表或植物体上升至大气中,凝结是指水蒸气在大气中冷却后转变为液态水滴,降水是指液态水从大气中下降到地面,包括雨、雪、雾和露等形式。

地下水是指地面以下的水体,它可以通过渗漏进入地下层,并在地下流动。

四、水的重要性1. 生命之源:水是所有生命的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的存在。

水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植物生长和繁衍的必需物质。

2. 资源保护: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我们应该合理使用水,防止水的浪费和污染。

节约用水,保护水源对环境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3. 经济发展:水是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4. 自然环境:水对于维持自然环境的稳定和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如维持湿地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等。

五、水的利用和保护1. 饮用水:饮用水是人体必需的,我们应该选择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源,避免饮用污染的水。

六年级数学水与冰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水与冰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水与冰知识点在六年级数学学习中,水与冰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水和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对于我们理解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和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有关水与冰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水的基本性质1. 水的常见状态:水在常温下常见的状态有三种,液态、固态和气态。

液态水是我们常见的自来水、河水等,固态水就是我们所说的冰,气态水则是水的蒸气。

2. 水的呈现形态: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化学式为H2O。

水的分子呈现V字形,这种形态使得水具有很强的极性,使得水分子之间会发生氢键结合。

3. 水的密度:水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水分子的质量。

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通常情况下,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

4. 水的热性质:水具有热容量大和热导率小的特点。

这意味着水的温度变化较慢,能够起到调节环境温度的作用。

二、冰的基本性质1. 冰的形成:当水的温度降到0℃以下,水分子之间的运动减慢,逐渐形成冰晶体。

冰晶体规则的排列形成冰的结构。

2. 冰的熔化:当冰受到热量加热时,冰晶体的结构会变得不稳定,水分子开始运动变得活跃,冰逐渐熔化,转变为液态水。

3. 冰的密度: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这也是为什么冰能漂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当冰受到压力时,冰的密度会增大,变得更加紧密。

4. 冰的热性质:冰的热导率较小,能够起到保温的作用。

同时,冰的熔点也是0℃,这也是我们使用冰块进行降温的原因。

三、水与冰在数学中的应用1. 数量单位的转换:水和冰在数量单位的转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1毫升的水等于1克的水,这个关系在计量单位的换算中常常用到。

2. 体积与密度的计算:水与冰的体积和密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一些计算来求解。

例如,已知冰的密度,可以根据冰的体积计算出冰的质量。

3. 温度的计量:水和冰在温度计量中经常使用。

我们学习的摄氏度和华氏度都是通过水的状态转变来确定的。

总结起来,六年级数学中与水与冰相关的知识点包括水的基本性质、冰的基本性质以及水与冰在数学中的应用。

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①通常是⽆⾊、⽆味的液体②标准⼤⽓压下,凝固点0℃,沸点100℃③4℃时密度为1克/厘⽶3(冰的密度⽐⽔⼩)组成电解⽔的实验在正极产⽣氧⽓,负极产⽣氢⽓,负极⽓体体积是正极⽓体体积的2倍。

证明:①⽔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②⽔中氢原⼦和氧原⼦个数⽐为2∶1。

⽔分⼦由两个氢原⼦和⼀个氧原⼦构成防⽌⽔污染①污染源:⼯业⽣产中的废渣、废液、废⽓;⽣活污⽔;农药、化肥的任意施⽤②消除污染源(例:加强对⽔的监测;⼯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再排放)⽔的物理性质:⽔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是⼀种⽆⾊、⽆臭、⽆味、透明的液体。

纯净的⽔不易导电。

在常压下,⽔的凝固点(冰点)是0℃,沸点是100℃,在4℃时,1⽴⽅厘⽶的⽔的质量为1克,此时密度最⼤。

将⽔冷却到0℃,可以结成冰⽽体积增加,它的体积为原来的1.09倍;如果加热到100℃,使⽔变成⽔蒸⽓,体积增加1600多倍。

⽔对很多物质的溶解能⼒很强。

⽔中含有溶解的空⽓,⽔中⽣物的⽣活就是依靠溶解在⽔中的氧⽓。

⽔的化学性质:⽔的化学性质:⽔分⼦在通常状况下是很稳定的,但是在⾼温(2000℃以上),或电流的作⽤下,⽔能分解成氢⽓和氧⽓。

根据⽔对热的稳定性,⼯业上常⽤锅炉把⽔加热成⾼温、⾼压的⽔蒸⽓来传递热量。

⽔在常温下可以和⼀些化学性质较活泼的⾦属,如钾、钠、钙等进⾏反应,从⽔中置换出氢⽓。

如钠和⽔起反应⽣成氢氧化钠和氢⽓。

⽔与某些⾮⾦属也能反应,在⼯业上常⽤的熟⽯灰(氢氧化钙)就是⽔和氧化钙(⽣⽯灰)反应⽣成的。

1.⽔分⼦整整齐齐的排列彼此相关位置⼀直不变,这是物质在固态时,分⼦的排列状态。

2.随著时间进⾏,冰所吸收的热越来越多,便开始有冰溶化成⽔,此溶化的温度叫熔点,只要是纯物质,便有固定的熔点,物体⼀受热成液态,分⼦间的相关位置便不再固定,有较多的⾃由,但彼此间仍有吸引⼒作⽤,所以你会看见溶化的⽔没固定的形状,但却⼜都聚在⼀起,跑不到那裡去。

在冰未溶化之前,整体所吸收的热,因为热平衡的关係,都是提供给冰供冰溶化之⽤,所以此时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水,蒸汽,空气性能参数讲解

水,蒸汽,空气性能参数讲解

水,蒸汽,空气基本性质水性质性能参数水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1、水的形态、冰点、沸点: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无臭的透明液体。

水在1个大气压时(105Pa),温度在0℃以下为固体,0℃为水的冰点。

从0℃-100℃之间为液体(通常情况下水呈液态),100℃以上为气体(气态水),100℃为水的沸点。

2、水的比热:把单位质量的水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水的比热容,简称比热,水的比热为4.2x103[kj/kg.℃)]。

3、水的汽化热:在一定温度下单位质量的水完全变成同温度的气态水(水蒸气)所需的热量,叫做水的汽化热。

(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水表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4、冰(固态水)的溶解热:单位质量的冰在熔点时(0℃)完全溶解为同温度的水所需的热量,叫做冰的溶解热。

5、水的密度:在一个大气压下(105Pa),温度为4℃时,水的密度为最大(1g/cm3),当温度低于或高于4℃时,其密度均小于1g/cm3。

6、水的压强:水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单位面积上受的压力叫做压强)。

水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深度增加,水压强增大;水的密度增大,水压强也增大。

7、水的浮力:水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水对物体的浮力。

浮力总是竖直向上的。

8、水的硬度:水的硬度是指水中含有的钙、镁、锰离子的数量(一般以碳酸钙来计算)。

硬度单位:mg/L(毫克/升),mmol/L(毫克当量/升),PPM(个/百万),GPG(格令/加仑)9、pH值:pH值是指水的酸碱度,表示水中H+和OH-的含量比例(范围为0-14)。

人体对pH值的反应非常敏感,身体内大部分物质的pH值为6.8,血液和细胞水的pH值为7.2-7.3。

10、固体溶解物含量(TDS):TDS是指水中溶解的所有固体物的含量,单位为mg/L或PPM。

TDS越低,表示水越纯净。

11、电导率(CND):水的电导率(CND)是指通过水的电流除以水两边的电压差,表示水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其大小间接反应了水中溶解性盐类的总量,也反映了水中矿物质的总量。

水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冰水汽)详解

水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冰水汽)详解

水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一. 水的物理性质(形态、冰点、沸点):常温下(0~100℃),水可以出现固、液、气三相变化,利用水的相热转换能量是很方便的。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无臭的透明液体。

水在1个大气压时(105Pa),温度1)在0℃以下为固体,0℃为水的冰点。

2)从0℃-100℃之间为液体(通常情况下水呈液态)。

3)100℃以上为气体(气态水),100℃为水的沸点。

4)水是无色、无臭、无味液体,在浅薄时是清澈透明,深厚时呈蓝绿色。

5)在1atm时,水的凝固点(f.p.)为0℃,沸点(b.p.)为100℃。

6)水在0℃的凝固热为5.99 kJ/mole(或80 cal/g)。

7)水在100℃的汽化热为40.6 kJ/mole(或540 cal/g)。

8)由於水分子间具有氢键,故沸点高、莫耳汽化热大,蒸气压小。

9)沸点:(1)沸点: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等於液面上大气压之温度,此时液体各点均呈剧烈汽化现象,且液气相可共存若液面上为1 atm(76 mmHg)时,则该沸点称为「正常沸点」,水的正常沸点为100℃。

(2)若液面的气压加大,则液体需更高的蒸气压才可沸腾;而更高的温度使得更高的蒸气压,故液体的沸点会上升。

液面上蒸气压愈大,液体的沸点会愈高。

(3)反之,若液面上气压变小,则液面的沸点将会下降。

10)水在4℃(精确值为3.98℃)时的体积最小、密度最大,D = 1g/mL。

11)三相点:指在热力学里,可使一种物质三相(气相,液相,固相)共存的一个温度和压力的数值。

举例来说,水的三相点在0.01℃(273.16K)及611.73Pa 出现。

12)临界点(critical point):物理学中因为能量的不同而会有相的改变(例如:冰→水→水蒸气),相的改变代表界的不同,故当一事物到达相变前一刻时我们称它临界了,而临界时的值则称为临界点。

之温度为临界温度,压力为临界压力。

13)临界温度:加压力使气体液化之最高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小学科学易考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小学科学易考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小学科学易考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三态变化是小学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水可以存在三种不同的形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相关知识。

1. 固态(冰)水在低温下会凝固成冰,成为固态物质。

在零度以下,水分子的热运动减缓,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小,形成规则的排列结构,从而形成冰晶体。

冰的性质是固体的性质,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形状。

2. 液态(水)水在常温常压下,以及温度在0℃到100℃之间时为液态。

在液态下,水分子的热运动比较剧烈,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但又能保持一定的接近程度。

这样的结构使得水具有流动性和可塑性。

3. 气态(水蒸气)水在高温下或者受热蒸发时会转变为气态,成为水蒸气。

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具有较大的体积和自由运动的特性。

在大气压力下,100℃时水开始沸腾,液态水迅速转变为水蒸气。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态,水还有两种特殊的态:过冷态和超热态。

4. 过冷态当水的温度低于0℃,但尚未凝固为冰的时候,称为过冷态。

在过冷态下,水分子的热运动仍然存在,但没有凝聚成冰晶体。

过冷水一旦遇到一个凝固核,可以迅速凝固成冰。

5. 超热态当水的温度超过100℃,但尚未沸腾时,称为超热态。

在超热态下,水分子的热运动非常剧烈,但还没有形成水蒸气的气泡。

超热水容易发生爆炸性沸腾,需要小心处理。

水的三态变化是由于不同温度和压力下水分子的热运动的不同而引起的。

在升温过程中,水的状态从固态转变为液态,再转变为气态;在降温过程中,状态则相反。

这种变化被称为相变,是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转变的过程。

水的三态变化对日常生活和自然界有着重要影响。

冰具有浮力,可以使得在冬天结冰的湖泊和河流表面形成保护层,防止水体过快蒸发。

液态水作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生命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蒸气则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蒸发和降水,维持着地球上的水平衡。

总之,水的三态变化是小学科学中的基础知识。

通过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孩子们能够对水的特性和行为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水知识 你了解多少水的基本知识

水知识 你了解多少水的基本知识

水知识你了解多少水的基本知识1、水的物理特性1.1水的形态、冰点、沸点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无嗅的透明液体。

水在1个大气压时(105Pa),温度在0℃以下为固体(固态水),0℃为水的冰点。

从0℃~100℃之间为液体(通常情况下水呈现液态),100℃以上为气体(气态水),100℃为水的沸点。

1.2水的比热把单位质量的水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水的比热容,简称比热,水的比热为4.2×103[焦/(千克·C)]1.3水的汽化热在一定温度下单位质量的水完全变成同温度的汽态水(水蒸汽)所需要的热量,叫做水的汽化热。

(水从液态转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水表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进行。

1.4冰(固态水)的溶解热单位质量的冰在熔点时(0℃)完全熔解在同温度的水所需要的热量,叫做冰的熔解热。

1.5水的密度在1个大气压下(105Pa),温度为4℃时,水的密度为最大,每立方厘米质量为1克,当温度低于或高于4℃时,其密度均小于1。

1.6水的压强水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水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深度增加,水压强增大;水的密度增大,水压强也增大。

1.7水的浮力水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的差就是水对物体的浮力。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1.8 水的表面潜力水的表面存在着一种力,使水的表面有收缩的趋势,这种水表面的力叫做表面涨力。

1.9水的其它力学性质范德华引力对一个水分子来说,它的正电荷重心偏在两个氢原子的一方,而负电荷重心偏在氧原子一方,从而构成极性分子,所以当水分子相互接近时,异极间的引力大于相距较远的同极间的斥力,这种分子间的相互吸引的静电力称范德华引力。

2、水的化学特性水是由氢氧二种元素组成的(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一个水分子),其中氢和氧的质量比为1:8,水中氢占11.11%,氧占88.89%。

由于水分子间还生成较强的氢键,使液态水中有(H2O)2、(H2O)3等谛合水分子。

水的科学了解水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水的科学了解水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水的科学了解水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化学物质,也是生命的基础。

作为一个普通的人类,我们每天都接触到水,使用水,甚至离不开水。

但是你是否对水的种种奥秘感到好奇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水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首先,让我们从水的物理特性谈起。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是一种非常普通但又非常奇妙的物质。

水的分子式为H2O,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

这种简单的结构使得水分子在液态、固态和气态之间变化自如。

相比于其他物质,水的密度最大是在4℃的时候,这也是为什么冰比水轻的原因。

水的冰晶结构是六角形的,这种结构使得冰具有比水更大的体积,这也是为什么水在冻结时会膨胀的原因。

水的熔点和沸点分别是0℃和100℃,这是我们常见的物质中比较特殊的一个。

水的高熔点和高沸点使得水成为了地球上很重要的液态物质,也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一个适合生存的环境。

另外,水的热容量很大,这意味着水可以在吸收或释放热量的情况下,对温度的变化有缓冲作用。

这也是为什么海洋的温度比陆地温度更加稳定。

接着,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水的化学特性。

水是一种极好的溶剂,几乎所有的物质都可以在水中溶解。

这也是为什么水被称为生命之源的原因之一。

水的分子中带有部分正电和负电,这使得水具有极好的极性。

水的极性使得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这也是水的高表面张力和黏性的原因。

此外,水的酸碱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化学特性。

水的PH值为7,为中性。

当水中的H+离子浓度增加时,水呈酸性;当OH-离子浓度增加时,水呈碱性。

水的酸碱性不仅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选择,也在许多化学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综上所述,水是一种非常特殊和神奇的物质,它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决定了我们周围的环境和生命的存在。

对水的科学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更好地利用水资源。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你对水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愿我们珍惜每一滴水,守护地球上的蓝色星球。

水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

水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

水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它存在于三种不同的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这三种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是由于水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的过程。

一、固态水(冰)固态水,即冰,是水在低温下凝固形成的。

当水分子的热运动减缓到一定程度时,它们会开始有序地排列起来,形成一个稳定的晶体结构。

冰的分子结构是由水分子通过氢键相互连接而成的。

冰的密度比液态水小,因此冰会浮在液态水的表面。

冰可以通过加热或加压来转化为液态水。

当冰受到外界热量的作用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增加,氢键逐渐断裂,冰的结构开始解开,最终形成液态水。

这个过程称为熔化。

熔化的温度称为冰的熔点,对于纯净的水来说,熔点是0摄氏度。

二、液态水液态水是水最常见的状态,它在常温下存在于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区。

液态水的分子之间没有固定的排列方式,而是以自由流动的形式存在。

液态水的密度比冰大,因此液态水会沉在冰的下面。

液态水可以通过加热或降低压力来转化为气态水。

当液态水受到外界热量的作用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增加,它们的平均动能超过了液态水的表面张力,从而脱离液体表面进入气态。

这个过程称为蒸发。

蒸发的速率受到温度、湿度和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

三、气态水(水蒸气)气态水,也称为水蒸气,是水在高温下转化为气体的状态。

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它的分子之间没有固定的排列方式,而是以高速运动的形式存在。

水蒸气比空气轻,因此会上升到大气中。

气态水可以通过降温或增加压力来转化为液态水。

当水蒸气遇到冷凝核或冷物体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减缓,它们开始重新聚集在一起形成液滴,最终形成液态水。

这个过程称为冷凝。

冷凝的温度称为水蒸气的露点,当水蒸气的温度低于露点时,就会发生冷凝。

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在适当的条件下,固态水可以熔化成液态水,液态水可以蒸发成气态水,气态水可以冷凝成液态水,液态水可以冷却成固态水。

这种相互转化的平衡状态被称为水的相变平衡。

科学实验水的三种形态

科学实验水的三种形态

科学实验水的三种形态水是人们生活、科研、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而其在不同状态下表现出的性质和特点也是人们长期以来关注的话题。

在科学实验中,水有三种形态: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

接下来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三种形态各自的特点和实验现象。

【实验一】固态水——寒气逼人的冰在日常生活和实验中,固态水指的是冰。

冰是水在0℃以下的固态状态,在寒冷的环境中或者在制冷剂的作用下,水分子能够慢慢凝固起来,形成冰晶。

此时,冰晶密度比液态水稍小,因此冰会漂浮在水面上。

并且,相对于液态水,冰的体积要稍大,因此在水的凝固过程中会产生冰花等现象。

要观察固态水的性质,简单的实验就是将一杯水放入冰箱中冷却,且将温度保持在0℃以下。

当水渐渐变为固态的时候,我们会看到水面上逐渐出现了细碎的冰屑。

在我们将固态水抛到地上时,它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并碎成碎片。

【实验二】液态水——人间清泉液态水是我们平时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水的状态,它是未被水分子紧密地排列构成固态冰或由水分子分散在大气中构成气态水蒸气的水的形态。

液态水拥有诸多特性,如容易被任意装置或容器装入、容易形成表面张力等。

对于液态水的性质,常见的实验有让学习者研究液态水的表面张力。

实验材料有:一张光滑的硬纸片、一支热针和一处自来水源。

实验流程为:将硬纸片倾斜倒放入自来水中,用热针轻轻在液面上方划过,液面会出现微小的凹陷和起伏。

接下来,再将纸片轻轻放在液面上,就会发现硬纸片浮在水面上而不是随着水沉入水中。

【实验三】气态水蒸气——随风飘逸的水气态水蒸气是指水在100℃以下的气态状态,在大气中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

它拥有独特的物理特性,如热传导性能差等。

气态水蒸气在实验中也有着应用,其中包括一些物理实验的基础部分。

要观察气态水蒸气,常见的实验是烧开一壶水并将水蒸气收集在一瓶中,然后将瓶子用压差法或其他方法弄进真空中。

接下来,学习者会发现,在真空中放置一瓶水蒸气后,瓶壁上会出现水珠,这是由气态水蒸气冷凝成的。

化学学水 知识点总结

化学学水 知识点总结

化学学水知识点总结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物质之一,它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其物理和化学性质非常特殊。

在化学学科中,水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以下将对化学学水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水的物理性质1. 水的凝固点和沸点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凝固点是0摄氏度,沸点是100摄氏度。

这两个温度是水的相变点,凝固点是液态水转变为固态的温度,沸点是液态水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2. 水的密度水的密度是1克/立方厘米,这也是国际度量单位制中的标准密度。

3. 水的表面张力水的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的分子相互作用力引起的表面的张力,水的表面张力可以使一些小物体漂浮在水面上,也是造成水珠的形成的原因。

4. 溶解性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可以溶解许多物质,尤其是极性和离子化合物。

这种溶解性使水成为生命存在的基础,也是许多化学反应发生的基础。

5. 水的热容量水的热容量非常大,这使得水可以在吸收或者释放热量时保持温度相对稳定,这也是为什么水可以作为温度调节剂的原因。

二、水的化学性质1. 水的电解水可以发生电解反应,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水的电解反应是2H₂O → 2H₂ + O₂。

2. 水的酸碱性水本身是中性的,但是它可以作为酸或者碱。

当水自离子平衡被打破时,它可以成为酸或者碱。

例如,在水中加入盐酸,则水会发生H⁺离子的增加,成为酸性溶液。

3. 水的氧化性水在一些反应中可以起到氧化剂的作用,例如与金属反应时会释放氢气。

4. 水的中和水可以用于中和酸和碱。

在中和反应中,水的H⁺离子和OH⁻离子会结合成水分子。

5. 水的溶解性水可以溶解许多物质,包括极性和离子类物质,这是因为水具有极性分子结构。

三、水的重要性1. 生命的存在水是生命的基础,生命的产生和存活都需要水的存在。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需要水来维持生命活动。

2. 工业生产水在许多工业生产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水是溶剂,可以用于溶解和稀释物质。

同时,许多生产过程也需要水作为辅助剂。

八年级化学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化学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化学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而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它在自然界中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关于自然界中水的知识点。

一、水的物理性质1. 水是一种透明无色、无味的液体,化学式为H2O。

2. 水的密度为1克/毫升,在常温下的密度为0.998克/毫升。

3. 水冰的密度比水小,因此在常温下的水可以漂浮在水冰上。

4. 水的沸点为100℃,结冰点为0℃。

5. 水在沸腾时会产生水蒸气,形成水的气态。

二、水的化学性质1. 水可以与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2. 水可以与金属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和氢气。

3. 水可以通过电解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三、自然界中水的存在形式1. 淡水:河流、湖泊、地下水、雨水等。

2. 海水:占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的水体。

3. 冰雪:主要存在于南北极地区。

4. 大气中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是降水的来源。

四、水的循环自然界中,水会不断地循环,形成水循环。

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渗漏和蒸散等活动。

1. 蒸发:太阳能使水体加热,水体中的水会变成水蒸气释放到空气中。

2. 凝结: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时,会形成水滴或冰晶。

3. 降水:天空中的水滴或冰晶聚集成云,云的水滴增多时就会形成降雨或降雪。

4. 渗漏:地面上的降雨水通过渗漏进入地下,在地下沉积形成地下水。

5. 蒸散:植物通过蒸散作用会释放水汽,形成大气中的水蒸气。

五、水的重要性水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

人体约70%以上是由水构成,水在人体内扮演着输送养分、代谢新陈代谢产物、调节体温的重要作用。

而在自然界中,水也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是动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

总之,水是自然界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

了解水的性质、存在形式和循环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水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简介

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简介

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简介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水的独特性质使得它成为生态系统中的关键元素。

下面将对水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简单介绍。

1. 凝固和融化水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其凝固点和融化点都非常接近0摄氏度。

当水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水分子会形成有规律的晶体结构,即冰,凝固过程中会释放出少量的热量。

而当水温度回升到0摄氏度以上时,冰则会融化成液体,融化时会吸收热量。

2. 沸腾和凝结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当水受热达到一定温度时,其中的水分子会迅速转变成水蒸气并脱离液体,即发生沸腾。

相反地,当水蒸气遇冷时,其分子会重新聚集并凝结成液体水。

3. 水的密度和比热容水的密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4摄氏度时,水的密度最大,这也是为什么在寒冷的季节,湖泊和河流的表面会形成冰层的原因。

此外,水比较高的比热容使得它能够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从而在地球上调节气候。

4. 溶解性水是一种优良的溶剂,许多物质能够在水中溶解。

这是因为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呈现极性分子的性质。

极性分子在水中会与水分子形成氢键,从而溶解在水中。

5. 表面张力和黏性水的表面张力是指水表面上的分子间作用力,使得水有一定的弹性。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水滴可以在平坦的表面上滑动而不易散开。

此外,黏性是水的一项性质,使水具有粘附物体的能力。

6. 导热性和导电性水的导热性较高,这使得水能迅速传递热量。

这也是为什么用温水洗手更快感觉到温暖的原因。

同时,纯净的水并不导电,但当其中溶解了一些电解质时,如盐或酸,水就成为了良好的电导体。

总结:水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且至关重要的物质,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

这些性质包括凝固和融化、沸腾和凝结、密度和比热容、溶解性、表面张力和黏性、导热性和导电性。

对于理解水的性质以及它在生态系统和地球上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水的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水的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水的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它在自然界中存在于不同的物态中,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这些不同的物态是由水的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决定的。

在不同的条件下,水可以发生物态变化,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性质。

以下是关于水的物态变化的知识点总结:1. 固态水(冰)水的固态状态是冰,当水的温度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分子开始排列成规则的晶格结构,形成固态水,即冰。

冰的密度比液态水小,这是由于冰的晶格结构导致了分子之间的间隙增大。

另外,冰具有特定的结晶形式,不同的结晶形式冰的分子排列方式不同,从而导致冰的性质也有所不同。

2. 液态水水的液态状态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形态,它是无色、无味、无臭的。

在室温下,水处于液态状态,它具有流动性和透明性,并可被容器所装载。

液态水的密度大于固态水,但小于气态水。

3. 气态水(水蒸气)当水的温度升至100摄氏度以上时,水分子开始脱离固定的位置,形成气态水,即水蒸气。

水蒸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它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和弥散性,可以弥散在空气中。

水蒸气的密度比液态水小,它是一种气态物质。

水蒸气在地球大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云、雨和雾的主要来源。

水的物态变化是由其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

下面是一些关于水的物态变化的知识点总结:1. 沸点和凝固点水的沸点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水从液态转化为气态所需的温度。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

当水的温度升至100摄氏度时,水分子开始脱离液态状态,形成水蒸气。

水的凝固点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水从液态转化为固态所需的温度。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摄氏度。

当水的温度降至0摄氏度时,水分子开始排列成规则的晶格结构,形成冰。

2. 水的三相平衡点当水处于特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时,可以同时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这被称为水的三相平衡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三相平衡点是0摄氏度,此时固态、液态和气态水可以同时存在。

3. 水的相变潜热水从一种物态转化为另一种物态时,需要吸收或释放一定的热量,这种热量被称为相变潜热。

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最普遍的物质之一。

它无色、无味、透明、流动,具有很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本文将探讨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物理性质1.1 密度水的密度是1克/立方厘米,也就是说,一立方厘米的水质量是1克。

当水温度改变时,其密度也会发生变化。

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从4度升高到100度时,水的密度减少约4%。

这是由于水的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

1.2 比热容比热容指的是单位质量物质在吸收单位热量时其温度上升的大小。

水的比热容很大,是所有常见的物质中最大的之一。

这是由于水分子中氢键的形成和破坏需要吸收或释放热量,使水分子的热容量增大。

这也是为什么水比其他物质具有更大的热容量,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而不产生太大的温度变化。

1.3 熔点和沸点水的熔点是0度,沸点是100度。

这是因为水分子中的氢键相对比较强,当温度下降或升高时,氢键间的能量变化导致结构的改变。

在0度时,水分子开始结晶,形成了冰。

当温度升高到100度时,水分子间的氢键能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强度,导致水分子热动能增加,分子间的作用力不足以阻止水分子脱离液面成为气体状态。

二、化学性质2.1 水的溶解性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可以溶解很多物质,如盐、糖、氧气等。

这是因为水分子中带有极性,可以与其他极性分子或离子形成氢键或电离作用力。

水的溶解性也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温度升高时水的溶解性会增强。

2.2 酸碱性水分子中存在着微弱的离子化趋势,也就是说,水中有少部分的氢离子(H+)和氢氧离子(OH-)。

当水中的氢离子的浓度高于氢氧离子时,水呈酸性;反之,当氢离子的浓度低于氢氧离子时,水呈碱性。

此时,水的pH值为7,是一种中性物质。

水的酸碱性对于生物体和环境都非常重要。

2.3 氧化还原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可以与其他元素形成氧化物,如氧化铁、氧化锌等。

同时,水也可以发生还原反应,将其他元素的氧化物还原成原始的元素,如将氧化铁还原成纯铁。

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水的时间和场景非常多,但是你是否了解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呢?本文将深入探讨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探讨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一、物理性质1. 凝聚态:水具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凝聚态。

在常温常压下,水是液体形态存在的。

而当温度下降到0℃以下,水会转变为固态,形成冰。

当温度升高到100℃以上,水则会转变为气态,形成水蒸气。

这种凝聚态的转变受到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2. 密度和比重:水的密度是1克/立方厘米,比重是1。

水的密度与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会减小。

水的密度与比重对于物体的浮沉和流体静力学的分析非常重要。

3. 热容量:水的热容量非常大,即吸热或放热时所需的热量。

这意味着水的温度变化相对较小,需要较多的热量或放出较多的热量。

这个特性使得水能够调节环境温度,影响气候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蒸发和汽化:水具有蒸发和汽化的能力。

蒸发是指液体表面上一部分分子由液态变为气态,而蒸发的速率取决于温度、湿度和表面积等因素。

汽化是指液体全部转变为气态,汽化需要提供更多的能量,如将水煮沸。

5. 溶解性:水是一种优秀的溶剂,几乎可以溶解所有极性物质。

这是因为水是一种极性分子,具有正负电荷的极性结构。

这使得水能够溶解离子化合物,如盐和酸碱等,同时也使水成为生命体系中的溶剂。

二、化学性质1. 酸碱性:水具有中性,pH值为7。

然而,水也可以具有酸性或碱性,这取决于其中的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的浓度。

当H+离子浓度高于OH-离子浓度时,水呈酸性;相反,当OH-离子浓度高于H+离子浓度时,水呈碱性。

水的酸碱性对于环境监测和生物学过程非常重要。

2. 化学反应:水参与了许多化学反应,如水的电离、水的电解和水的水解。

水电离是指水分子自发地将离子化为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

水的电解是指在适当条件下,电流通过水,使其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水和水蒸气性质计算公式应用

水和水蒸气性质计算公式应用

水和水蒸气性质计算公式应用首先,我们来看水的性质计算公式。

水的性质包括密度、比热容、膨胀系数等。

这些性质的计算公式如下:1.水的密度(ρ)计算公式:ρ=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水的质量,V表示水的体积。

2.水的比热容(C)计算公式:C=Q/(mΔT)其中,C表示比热容,Q表示吸收或释放的热量,m表示水的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3.水的膨胀系数(β)计算公式:β=(1/V)(∂V/∂T)其中,β表示膨胀系数,V表示水的体积,T表示温度。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水的密度、比热容和膨胀系数。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了水的质量和体积,我们可以使用密度的计算公式来计算水的密度。

同样地,如果我们知道了吸收或释放的热量、水的质量和温度变化,我们可以使用比热容的计算公式来计算水的比热容。

接下来,我们来看水蒸气的性质计算公式。

水蒸气的性质包括饱和水蒸气压力、饱和水蒸气密度等。

这些性质的计算公式如下:1.饱和水蒸气压力(P)计算公式:P = exp(A - B/(T + C))其中,P表示饱和水蒸气压力,T表示温度,A、B和C是常数。

2.饱和水蒸气密度(ρs)计算公式:ρs=P/(RT)其中,ρs表示饱和水蒸气密度,P表示饱和水蒸气压力,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温度。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水蒸气的饱和水蒸气压力和饱和水蒸气密度。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了温度,我们可以使用饱和水蒸气压力的计算公式来计算饱和水蒸气压力。

同样地,如果我们知道了饱和水蒸气压力、气体常数和温度,我们可以使用饱和水蒸气密度的计算公式来计算饱和水蒸气密度。

水和水蒸气的性质计算公式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工程设计中,我们需要知道水的性质来设计水管、锅炉等设备。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需要知道水的性质来进行实验和模拟。

此外,水和水蒸气的性质计算公式还在气象学、能源工程、环境科学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

总结起来,水和水蒸气的性质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水和水蒸气的密度、比热容、膨胀系数、饱和水蒸气压力和饱和水蒸气密度等性质。

处于三相点的水,水气,冰三者化学势能关系

处于三相点的水,水气,冰三者化学势能关系

处于三相点的水、水气和冰是常见的物理状态,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化学势能关系。

通过深入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水在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1. 三相点的概念三相点是指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物质可以同时存在三种不同的物理状态,通常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对于水来说,其三相点对应的温度是0.01°C,压力是611.657帕斯卡。

2. 水、水气和冰的结构和性质(1)水的分子结构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的。

水分子之间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形成了液态水和冰的特有性质。

液态水具有流动性和透明性,具有很强的溶解性。

冰的结构比较稳定,呈现出晶体结构,密度较大,并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水气是水的气态形式,其分子自由运动,能够填充容器内的所有空间。

水气具有气味、无色、无味的特点,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会凝结成液态水。

3. 化学势能关系三相点的存在意味着在这一温度和压力下,水、水气和冰之间存在着动态的平衡转化关系。

这种平衡是基于化学势能的相互平衡。

(1)水变成冰:在三相点以下,水的温度下降,水分子的热运动减缓,氢键作用加强,形成固态晶体结构,变成冰。

在这一过程中,水的化学势降低,形成冰的化学势。

(2)冰变成水:在三相点以上,冰受热升温,分子热运动增强,氢键作用减弱,固态结构破坏,变成液态水。

在这一过程中,冰的化学势提高,形成水的化学势。

(3)水变成水气:在一定温度下,水受热蒸发成为水气。

在这一过程中,水的化学势降低,形成水气的化学势。

(4)水气变成水: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水气冷却凝结成液态水。

在这一过程中,水气的化学势提高,形成水的化学势。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三相点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水、水气和冰之间不断发生相互转化,其背后的化学势能关系在维持三相平衡状态中起着关键作用。

4. 应用和意义对水、水气和冰的化学势能关系的深入了解,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冰雪融化和蒸发等过程,还可以指导工业生产中的水的提纯、冰的制备和水气的控制等工艺。

科学五年级上册水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解析

科学五年级上册水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解析

科学五年级上册水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解析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对于学习科学的学生来说,了解水的性质和用途是非常重要的。

本篇文章将从水的性质和用途两个方面进行教学解析。

一、水的性质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水的性质。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具有三个常见的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水即冰,在低温环境下形成。

我们可以通过冷冻水或将水放入冰箱中来观察到这一过程。

固态水的分子排列紧密,形成规则的晶体结构,它的体积相对较大。

液态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状态,它具有流动性和流动性。

它可以流进容器,也可以从容器中流出。

液态水的分子排列比固态水的分子排列更松散。

气态水即水蒸气,是水从液态向气态的转变过程中形成的。

水蒸气是无色的,我们通常无法直接看见它。

当水受热时,水分子会变得更加活跃,从液态转变为气态,这个过程称为蒸发。

除了不同的状态,水还有一些其他的性质。

例如,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可以溶解许多物质。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这有助于我们理解水作为溶剂的特点。

二、水的用途接下来,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水的用途。

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用途,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用途。

1. 饮用水:水是人体必需的饮料之一,没有水我们无法生存。

我们每天都需要摄入足够的水分以保持身体正常运行。

饮用水应当干净卫生,不含有害物质。

2. 农业用水:农业是水的重要用途之一。

农作物需要水来生长和发育,灌溉是农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水还用于养殖业中的饲养动物和水产养殖。

3. 工业用水:许多工业过程都需要用到水,例如冷却机械设备、生产商业产品等。

工业用水需要经过处理,确保水质符合生产要求。

4. 清洁卫生:水也是日常清洁卫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需要水来洗手、洗涤衣物和清洁家居环境。

水的清洁作用可以去除污垢和细菌。

总结:通过本文的教学解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水的性质和用途。

水的性质包括其三个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以及溶解性等特点。

水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冰水汽)解答

水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冰水汽)解答

水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一. 水的物理性质(形态、冰点、沸点):常温下(0~100℃),水可以出现固、液、气三相变化,利用水的相热转换能量是很方便的。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无臭的透明液体。

水在1个大气压时(105Pa),温度1)在0℃以下为固体,0℃为水的冰点。

2)从0℃-100℃之间为液体(通常情况下水呈液态)。

3)100℃以上为气体(气态水),100℃为水的沸点。

4)水是无色、无臭、无味液体,在浅薄时是清澈透明,深厚时呈蓝绿色。

5)在1atm时,水的凝固点(f.p.)为0℃,沸点(b.p.)为100℃。

6)水在0℃的凝固热为5.99 kJ/mole(或80 cal/g)。

7)水在100℃的汽化热为40.6 kJ/mole(或540 cal/g)。

8)由於水分子间具有氢键,故沸点高、莫耳汽化热大,蒸气压小。

9)沸点:(1)沸点: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等於液面上大气压之温度,此时液体各点均呈剧烈汽化现象,且液气相可共存若液面上为1 atm(76 mmHg)时,则该沸点称为「正常沸点」,水的正常沸点为100℃。

(2)若液面的气压加大,则液体需更高的蒸气压才可沸腾;而更高的温度使得更高的蒸气压,故液体的沸点会上升。

液面上蒸气压愈大,液体的沸点会愈高。

(3)反之,若液面上气压变小,则液面的沸点将会下降。

10)水在4℃(精确值为3.98℃)时的体积最小、密度最大,D = 1g/mL。

11)三相点:指在热力学里,可使一种物质三相(气相,液相,固相)共存的一个温度和压力的数值。

举例来说,水的三相点在0.01℃(273.16K)及611.73Pa 出现。

12)临界点(critical point):物理学中因为能量的不同而会有相的改变(例如:冰→水→水蒸气),相的改变代表界的不同,故当一事物到达相变前一刻时我们称它临界了,而临界时的值则称为临界点。

之温度为临界温度,压力为临界压力。

13)临界温度:加压力使气体液化之最高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一. 水的物理性质(形态、冰点、沸点):常温下(0~100℃),水可以出现固、液、气三相变化,利用水的相热转换能量是很方便的。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无臭的透明液体。

水在1个大气压时(105Pa),温度1)在0℃以下为固体,0℃为水的冰点。

2)从0℃-100℃之间为液体(通常情况下水呈液态)。

3)100℃以上为气体(气态水),100℃为水的沸点。

4)水是无色、无臭、无味液体,在浅薄时是清澈透明,深厚时呈蓝绿色。

5)在1atm时,水的凝固点(f.p.)为0℃,沸点(b.p.)为100℃。

6)水在0℃的凝固热为5.99 kJ/mole(或80 cal/g)。

7)水在100℃的汽化热为40.6 kJ/mole(或540 cal/g)。

8)由於水分子间具有氢键,故沸点高、莫耳汽化热大,蒸气压小。

9)沸点:(1)沸点: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等於液面上大气压之温度,此时液体各点均呈剧烈汽化现象,且液气相可共存若液面上为1 atm(76 mmHg)时,则该沸点称为「正常沸点」,水的正常沸点为100℃。

(2)若液面的气压加大,则液体需更高的蒸气压才可沸腾;而更高的温度使得更高的蒸气压,故液体的沸点会上升。

液面上蒸气压愈大,液体的沸点会愈高。

(3)反之,若液面上气压变小,则液面的沸点将会下降。

10)水在4℃(精确值为3.98℃)时的体积最小、密度最大,D = 1g/mL。

11)三相点:指在热力学里,可使一种物质三相(气相,液相,固相)共存的一个温度和压力的数值。

举例来说,水的三相点在0.01℃(273.16K)及611.73Pa 出现。

12)临界点(critical point):物理学中因为能量的不同而会有相的改变(例如:冰→水→水蒸气),相的改变代表界的不同,故当一事物到达相变前一刻时我们称它临界了,而临界时的值则称为临界点。

之温度为临界温度,压力为临界压力。

13)临界温度:加压力使气体液化之最高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如水之临界温度为374℃,若温度高於374℃,则不可能加压使水蒸气液化。

14)临界压力:在临界温度时,加压力使气体液化的最小压力称之。

临界压力等於该液体在临界温度之饱和蒸气压。

二. 水的比热:把单位质量的水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水的比热容,简称比热,水的比热为4.18xKJ/Kg.K。

在所有的液体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因此水可作为优质的热交换介质,用于冷却、储热、传热等方面。

三. 水的汽化热:在一定温度下单位质量的水完全变成同温度的气态水(水蒸气)所需的热量,叫做水的汽化热。

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水表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水的汽化热为2257KJ/Kg。

一般地:使水在其沸点蒸发所需要的热量五倍于把等量水从1℃加热到100℃所需要的热量。

四. 冰(固态水)的溶解热:溶解热指在一定温度及压力下(通常是温度为298K,压力为100kPa的标准状态),单位质量的冰在熔点时(0℃)完全溶解为同温度的水所需的热量,叫做冰的溶解热。

在等压状态下,溶解热等同于焓值的变化,因此也被称为溶解焓。

冰的溶解热是334KJ/Kg冰的比热是2.1x103KJ/Kg.K五. 水的密度:在一个大气压下(0.1MPa),温度为4℃时,水的密度为最大(1g/cm3),当温度低于或高于4℃时,其密度均小于1g/cm3。

水在0~4℃范围内不是热胀冷缩,而是冷胀热缩,即温度升高,体积缩小,密度增大。

六. 水的压强:水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水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深度增加,水压强增大;水的密度增大,水压强也增大。

七. 水的浮力:水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水对物体的浮力。

浮力总是竖直向上的。

八. 水的硬度:水的硬度是指水中含有的钙、镁、锰离子的数量(一般以碳酸钙来计算)。

硬度单位:mg/L(毫克/升),mmol/L(毫克当量/升),PPM(个/百万),GPG(格令/加仑)。

九. pH值:pH值是指水的酸碱度,表示水中H+和OH-的含量比例(范围为0-14)。

人体对pH值的反应非常敏感,身体内大部分物质的pH值为6.8,血液和细胞水的pH值为7.2-7.3。

十. 固体溶解物含量(TDS):TDS是指水中溶解的所有固体物的含量,单位为mg/L或PPM。

TDS越低,表示水越纯净。

十一. 电导率(CND):水的电导率(CND)是指通过水的电流除以水两边的电压差,表示水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其大小间接反应了水中溶解性盐类的总量,也反映了水中矿物质的总量。

十二. 范德华引力:对一个水分子来说,它的正电荷中心偏在两个氢原子的一方,而负电荷中心偏在氧原子一方,从而构成极性分子。

当水分子相互接近时,异极间的引力大于距离较远的同极间的斥力,这种分子间的相互吸引的静电力称为范德华引力。

十三. 水的表面张力:水的表面存在着一种力,使水的表面有收缩的趋势,这种水表面的力叫做表面张力。

十四. 冷吨:制冷学单位,冷吨又名冷冻吨。

冷冻吨是指将一吨水冷冻为冰所需要的能量。

(注:1冷吨就是使1吨0℃的水在24小时内变为0℃的冰所需要的制冷量。

)1吨0摄氏度的水,在24小时内转换成0摄氏度的冰的能力,冷冻吨表示冷冻机的制冷能力。

单位换算1美国冷吨=3024千卡/小时(kcal/h)=3.517千瓦(KW)1日本冷吨=3320千卡/小时(kcal/h)=3.861千瓦(KW)1冷吨=[1000(kg)*80(k)*4.18(kJ/kg*k)]/[24(h)*3600(s/h)]=3.87kw1冷吨=[1000kg*334kJ/kg]/[24(h)*3600(s/h)]=3.87kw1马力(或1匹马功率)=735.5瓦(W)=0.7355千瓦(KW)1千卡/小时(kcal/h)=1.163瓦(W)摄氏温度℃=(华氏°F-32)5/91P=2.5KW=735.5W:注:2.5kw对应的是制冷量,而735.5w对应的是电功率◎首先要搞清楚热量的单位,热能也是能量的一种,在国际上功和能的单位是焦耳,焦耳相当于一牛顿的力(N),其作用点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米的距离所做的功.焦耳的符号为J.我国法定热量单位为J.在标准大气压下,将1g的水加热或冷却,其温度升高或降低1度时,所加进或放出的热量称为1卡,以cal表示.工程上常以卡的1000倍来表示热量,称为千卡或大卡,以kcal表示.在标准大气压下,将11b(磅)(11b=0.454kg)水加热或者冷却,其温度升高或者降低华氏温度1度时,所加进或者除去的热量称为一个英热单位,符号为Btu.常用换算公式1kJ(千焦耳)=0.239kcal(千卡)1kcal(千卡)=4.19kJ(千焦耳)1kcal=3.969Btu1Btu=0.252kcal1kcal=427kg.m1kw=860kcal/h1美国冷吨=3024kcal/h=3.51kw1日本冷吨=3320kcal/h=3.86kw例如一台40kw的空调,其制冷量为40*860=3.44万大卡民用空调喜欢以P为单位,1P=0.735kw,一般能效比为3.2,及制冷量为2352w,算成大卡为2022大卡左右。

可以说,1P的空调制冷量为2000大卡水在不同压力下的饱和蒸汽温度水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水的临界温度374℃,临界压力是227水的临界压力是227.98×105Pa(225 大气压),该值以上的压力称为超临界压力,172.25×105Pa(170~210 大气压)一般称为亚临界压力。

水的压力越高,水的沸点(也称饱和温度)也越高。

在临界压力下,水加热到沸点374℃(称临界温度)时,一下子全部变成饱和蒸汽。

此时,饱和蒸汽和饱和水的比重相同,两种状态没有任何区别。

水在加热过程中会汽化,一个饱和压力下必然对应一个饱和温度。

在水的定压加热过程中,每个压力下,水都将经历一个未饱和水(o)点,饱和水(a)点,湿饱和蒸汽(x)点,干饱和蒸汽(b)点,直至过热蒸汽(e)点。

随着压力的增高,a点有向右移动的趋势,b点有向左移动的趋势,汽化阶段随着压力的增高而逐渐缩短,当a点和b点重合时,这点就是水的临界点,此时饱和水和饱和蒸汽已经没有任何差别。

因此,水的临界点P=22.129MPa,T=374.12℃亚临界火电机组蒸汽参数:P=16~19MPa,T= 538℃/ 538℃或T= 540℃/ 540℃。

当蒸汽参数超过水临界状态点的参数,统称为超临界机组,(Supercritical)以(SC)表示。

一般超临界机组的蒸汽压力为24~26MPa,其典型参数:P=24.1 MPa、538℃/ 538℃;我国正在建造的600MW超临界机组的参数为:P=25.4MPa、538℃/ 566℃;或P=25.4MPa、566℃/ 566℃。

超超临界机组实际上是在超临界机组参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蒸汽压力和温度,国际上通常把主蒸汽压力在24.1~31MPa、主蒸汽/再热蒸汽温度为580℃~600 ℃/ 580℃ ~ 610℃机组定义为高效超临界机组,即通常所说的超超临界(USC)机组。

国内正在建设的超超临界机组(USC)的主蒸汽P= 25~26.5MPa、T= 600℃ / 600℃。

超临界是物质的一种特殊状态,当环境温度、压力达到物质的临界点时,气液两相的相界面消失,成为均相体系。

当温度压力进一步提高,即超过临界点时,物质就处于超临界状态,成为超临界流体。

超临界水是一种重要超临界流体,在超临界状态下,水具有类似于气体的良好流动性,又具有远高于气体的密度。

超临界水是一种很好的反应介质,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例如扩散系数高、传质速率高、粘度低、混合性好、介电常数低、与有机物、气体组分完全互溶;对无机物溶解度低,利于固体分离,反应性高、分解力高;超临界水本身可参与自由基和离子反应等等。

亚临界锅炉:主蒸汽出口压力15.7~19.6MPa。

超临界锅炉:主蒸汽出口压力≥22MPa。

超超临界锅炉::商业性称谓,不具备明确的物理定义,仅表示技术参数或技术发展的一个阶段,表示更高的压力和温度,起始点定义不同1. 日本:大于24.2MPa,或达到593℃2. 丹麦:大于27.5MPa3. 西门子:从材料的等级来区分4. 我国电力百科全书:高于27M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