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2.4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4 岳麓版选修1

合集下载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岳麓版选修1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岳麓版选修1
进行的制度创新。 提示 创新: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 耕战,实行军功爵制;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
提示
(2)史料二反映了商鞅的哪一项变法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影响? 提示 措施:军功授爵制度。影响: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提示
史论总结 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1)积极影响 ①对秦国而言:使秦国收到富国强兵之效,迅速崛起为当时的先进国家, 为后来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②对后世而言:奠定了秦以后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发展模式的基础。
史料二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并不起源于秦国 „„但是各国的变法运
动或者持续时间不长,或者因为支持变法的君主去世而失败,或者影 响有限,或者深度不够。 „„②只有商鞅的变法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 成功„„ 商鞅变法所推行的政策措施,精神实质上是和秦国的文化传 统相一致的。 ——彭安玉《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史料解读]
①从规模、措施、过程、力度等角度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
②通过与其他变法运动比较,突出商鞅变法的深远影响。
[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特点。
提示 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成效大。 (2)根据史料二,分析商鞅变法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的原因。 提示 原因:变法措施得到长期坚持;统治者长久支持;改革内容全面
②改革措施全面且互相配合。变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
各个方面,符合秦国的实际,确保了变法的实效性。
③注重舆论宣传的效果。法家思想主张的传播和商鞅与守旧贵族的论战, 奠定了商鞅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 ④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秦孝公坚持变法图强,重用商鞅并大力支持 其变法活动,成为变法的坚强后盾。 ⑤处于有利的社会环境中。秦国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民风质朴和尚武精 神充斥等因素为变法提供了有利条件。 ⑥态度坚决且取信于民。严厉打击了守旧贵族的抵制活动,赢得了广大 人民的拥护,使变法内容得以深入人心。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岳麓版选修1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岳麓版选修1

六、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1.结局: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2.性质: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地主阶级变法。 3.意义 (1)打击奴隶主旧贵族,发展了____地__主____经济,增强了国力, 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实现了富国强兵。 (2)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推动__宗__法__分__封__制___向中央集权制 转型。 (3)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 (4)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2.变法的准备 (1)商鞅向秦孝公阐述法家富国强兵之术,并提出了变革政治的 主张,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和支持。 (2)商鞅与旧贵族展开论战,进行变法宣传,为变法扫清了思想 障碍。 (3)南门徙木,取信于民。 3.变法的展开:商鞅于公元前 356 年和公元前 350 年两次实行 变法。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 P21,思考: 1.南门徙木的举措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 南门徙木可以说是政治家商鞅在变法前夕精心策划的一 场政治秀,其作用主要是取信于民,使老百姓相信政府,遵守 政府的法令。但是它也只是使老百姓对政府法律知道避趋,意 识到不要视政府的法令如儿戏而已,我们不可将其作用人为拔 高。按当时法家“民可乐成而不可虑始”的观点,这种政治秀 只是使人民明确并执行政府法令,并不需要人民理解政府的法 令,同时为其后来变法法令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三、废除井田,奖励耕织 1.废除井田 (1)内容: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 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 (2)作用:正式废除了____井__田__制_____,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 展。
2.奖励耕织 (1)内容:凡是努力耕织,促进谷物和布帛生产的人,可免除其 徭役;凡是弃农经商或不事劳作的,全家要被罚作官奴。从三 晋地区招徕无地的农民到秦国垦荒。 (2)作用:为稳定国家___财__政____,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4岳麓版选修1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4岳麓版选修1
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什伍连坐,加强社会控制
轻罪重刑,强化法律意识 燃烧诗书,加强思想控制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废井田,开阡陌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统一度量衡
2.富国根底上的军事改革
废世卿世禄制,设军功爵制度 严肃军纪 建立什伍制度,全民皆兵
3.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改革
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什伍连坐,加强社会控制 轻罪重刑,强化法律意识 燃烧诗书,加强思想控制
C
[随堂小练]
3.商鞅变法关于土地制度方面的规定 ( ) ①成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 ②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③正式废除了井田制 ④有利于地主制经济的开展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 . ①③④
A
D.①②④
4.商鞅变法采取了奖励耕织的措施,主要目的是( )
①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②促进农业生产的开展 ③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④增强国家的实力。
变法内容 2.富国根底上的军事改革
材料一 “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官 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 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废世卿世禄制,设军功爵制度,奖励军功
材料二 在战斗中士兵假设怕死退缩,要受黥刑〔在脸上刺 字〕或劓刑〔割掉鼻子〕。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政治: 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经济: 军事: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新兴地主
要求改革
改革成为
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时代潮流
统治者要富国强兵
文化: “百家争鸣〞;法家学说顺应时代要 求,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武器。
统治者的支持:秦孝公
变法内容 以法律形式废除了井田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第3课时 商鞅变法的内容 岳麓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第3课时 商鞅变法的内容 岳麓

陌封疆” 买卖土地。
2、奖生产的人,或免除其徭役;② 凡是弃农经商或不事劳作的,全 家要被罚作官奴。③商鞅还从三 晋地区招抚无地的农民到秦国垦 荒,给他们田宅,并免除其三世 的劳役和徭役。
①这一法令正式废除了 井田制,推动了地主制 经济的发展。②从法律 上正式废除了井田制。
法律 重视法制 ,轻罪重罚
经济 思想文化
1、“为井田开阡陌封疆”; 2、奖 励耕织3、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衡
焚烧诗书
课后练习: 【阅读与思考】
材料:春秋战国以来,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 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史书上记载,这一时 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个体生产逐渐取代大规 模集体耕作,新兴地主经济由此发展起来。
①为稳定国家财政,增 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 ②免除徭役以奖励耕织 的办法有利于提高人们 的生产积极性,直到秦 汉仍沿用。
回顾井田制的发展历程。
(1)产生:西周时产生(宗法制、分封制)。 (2)春秋时开始瓦解:
鲁国的“初税亩”:提高了私田的地位。
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加速了井田制瓦 解。
(3)战国时崩溃:商鞅的“为井田开阡陌封 疆”从法律上:正式废除了井田制。
元前350年两次实行变法 (一)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 (二)废除井田,奖励耕织 (三)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
(一)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
制度
内容
影响
1、二 十军功 爵制度
2、严 肃军纪 3、什 伍制
①二十等军功爵制:各级爵位都有一 ①商鞅新法把官爵和军 定的政治经济特权。②军功制:没有 功结合起来,大大提高 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 了军队的战斗力。②同 ③立有军功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 时还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④按照爵位的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 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 治、经济特权,爵位高的还可以“税 政治、经济优势。 邑三百家”,也可以用爵位抵罪或赎 罪。 商鞅在奖励军功的同时,也严肃军纪。 在战斗中士兵如果怕死退缩,就要在 严肃军纪,保证战斗力 众人围观之下受到黥刑,或者劓刑。

高中历史第2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学业分层测评4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2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学业分层测评4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岳麓版选修1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学业分层测评4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岳麓版选修1(建议用时:40分钟)[学业达标]1.据《吴子·料敌》记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

”这表明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有( )①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②秦国拥有较多的贤能之人③秦国的国君热心变法④秦国尚武精神充斥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政严”“赏罚信”说明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皆有斗心”说明秦国尚武精神充斥。

而②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D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解析】材料中的信息主要反映出商鞅变法触犯了贵族的利益,而商鞅变法中“按军功授爵赐田”直接损害了贵族的利益,故选D项。

【答案】 D3.“世代高官今不再,厚禄被削特权消。

二十级爵靠军功,唯军为荣民尚武。

”诗中所描写的措施对秦国的影响有 ( )①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②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地主阶级优势③使得兵源得到可靠保证④促进了农业的发展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

根据诗句可知该措施是军功爵制度,与农业无关,故④错误。

【答案】 A4.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刑”,韩非对此评价“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这一规定( )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B.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C.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D.商鞅对贵族决不妥协【解析】C、D两项说法存在绝对化,故排除。

商鞅这种轻罪重刑只是一种法律原则或者理念,与法律制度健全与否没有关系,排除A项。

注意理解韩非对这一原则的评价,即轻罪重刑可以使人民安于被统治,不会发生动乱,很明显是一种对人民的法律意识的培养,所以答案为B项。

2018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4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讲义 岳麓版选修1

2018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4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讲义 岳麓版选修1
历史意义:(1)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 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2)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 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3)军事上, 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使秦国在对外战争中掌握了主动 权。(4)总之,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 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4.思想文化:为加强思想文化统治,商鞅采取了_焚__烧__诗__书___ 的措施。
[名师点拨] 评价“重农仰商”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新兴的小农经济,有 利于确立和巩固地主阶级政权,有利于增强秦国的综合国 力,为秦国灭六国奠定了基础。但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 展,使抑商或轻商观念长期制约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封建 社会后期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
3.政治:建立县制,强化_中__央__集__权___。 (1)县制取代了西周分封制下的__封__国__采__邑__制__,由国君直接 任免官员,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 国君一人,强化了__中__央__集__权__。 (2)为加强管理和控制,切实有效地行使政府权力,推行了 __什__伍__连__坐__制度。 (3)商鞅还规定_轻__罪__重__刑___,强化法律意识,保证变法的彻 底执行。
执行。 2.这是《战国策·韩策一》中记载的当时的人对秦国军队
的评论,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教材第22页) 提示 主要是因为秦国商鞅变法中明确规定奖励军功。
按军功授官爵,这样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提高了军队的战 斗力。
【阅读与思考】(教材第24页) 请结合这一历史背景,分析商鞅“更制其教而为男女之
【史论归纳】 商鞅变法的特点 (1)全面性: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思想文化、社 会习俗以及日常行为准则,对奴隶制进行了全方位的改 革。 (2)进步性:以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建立地主阶级专政为目的,是一次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地 主阶级改革。 (3)彻底性:以法律形式推行各项改革措施,采取严厉手段 加强思想控制,严惩反对势力,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 固有传统。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教学案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教学案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教学案导入:秦在战国时期起初只是一个西部边陲荒蛮国家,然而,最终一统六国,这本身就是一个历史奇迹。

而商鞅变法无疑是这个传奇式的国家崛起的关键。

商鞅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变法为什么能促进秦国的强大?让我们透过尘封的岁月,走近商鞅……一变法的前夕1战国初期,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落后于六国。

秦国地处西陲,一向为诸侯各国所轻视,称之为“夷狄之邦”。

秦穆公时,称霸西戎。

步入了强国的行列。

但是,秦国比中原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要落后。

(表现)2. 秦孝公变法图强。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

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

秦孝公受到很大刺激,认为这是莫大的耻辱,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3、商鞅的变法准备:看图片,商鞅长的什么模样?史书没记载,教科书里的画像也是根据他的性格想象的,一幅冷面孔,看上去坚毅、果敢。

冷静、坚毅、自信有很高的政治智慧商鞅是卫国公子的儿子,他姓公孙,应该叫他公孙鞅,或卫鞅,后来他率秦国军队打败了魏国,秦孝公把商这个地方赐给他,封号“商君”,《史记》中有一篇他的传记,司马迁按封号取名“商君列传”,后人习惯上叫他“商鞅”。

小小的卫国实际上是大魏国的附庸,地域都在现在的河南省,因此,商鞅应该算是河南人。

他起初投身于魏国丞相的门下。

魏国丞相公叔痤非常赏识商鞅的才干,公叔痤病危时,魏惠王亲自来探望,问:“您要有个三长两短的,谁能接替您呢?”公叔痤说:“商鞅虽然年轻,但是个难得的人才,可以把全部政务交给他。

”魏惠王沉默不语。

公叔痤让左右的人都出去,又对魏惠王说:“大王不用他,一定要杀了他,不能让他去别的国。

”事后,公叔痤本着先国君后臣子的原则,把原话又告诉了商鞅,让他赶紧逃走。

商鞅却不以为然,说“魏王不听你的话起用我,又怎么会听你的话杀我呢?”结果正如商鞅所料,魏惠王认为公叔痤的建议很荒唐。

惠王不听,商鞅既没有得到任用,也未被杀。

高中历史 2.4《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学案 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 2.4《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学案 岳麓版选修1

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预习学案【教材梳理】一、变法的背景——变法前夕思考:1.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的发展形势如何?2.秦孝公为什么要下达《求贤令》?3.商鞅准备进行变法前,阻力主要来自哪些阶层?4.为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商鞅做了哪些准备?二、变法的内容和措施及其作用思考:面对秦国当时的状况,假如你是商鞅,你会首先会从哪个方面入手呢?为什么?(一)军事:废除世卿士禄制,奖励军功1.商鞅设立了制度,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家亲属,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

新法把与结合起来,增强了,大大提高了。

新法还打击了,树立了政治经济优势。

2.商鞅还在奖励军功的同时,也。

3.建立组织。

什伍组织中的成员随时承担这,战事一完,则,可谓全民皆兵。

什伍组织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得到保证。

(二)经济:废除井田(变法核心),奖励耕织1.商鞅下令“”,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自由买卖土地。

这一法令了井田制,推动了的发展。

2.奖励耕织,为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

利于提高人们的。

3.在秦国范围内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衡,在经济领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

(三)政治: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1.县制取代了西周分封制下的,由直接任免官员,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利集中于一人,强化了。

2.为加强管理和控制,切实有效的行使政府权力,推行了制度。

3.商鞅还规定,强化法律意识,保证变法的彻底执行。

思考:分封制和县制有何显著区别?(四)思想文化:为加强思想文化统治,商鞅采取了的措施。

思考:商鞅为何要焚烧诗书?(五)社会习俗: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

思考:商鞅变法的核心措施是哪几项?由此可知,商鞅变法的特点是什么?三、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收富国强兵之效1.商鞅变法取得了巨大成效。

不但沉重打击了,发展了,增强了,同时也壮大了,稳定了,达到了的目的。

2.变法后的秦国取得了一系列对外战争的胜利。

3.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一次变法。

【精选】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岳麓版选修1

【精选】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岳麓版选修1

第5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剧烈变革,各诸侯国相继进行了变法,先后有管仲改革,魏文侯变法等,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正是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出现的。

[学情分析]1、知识层面:学生在必修Ⅰ学过《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在必修Ⅱ学过《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在必修Ⅲ学过《百家争鸣》,在上一节课,即第3课学过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这些对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及影响的学习将有一定的帮助。

2、能力层面:本班学生综合能力较强,同时本人在平时教学中也注重对历史信息提炼、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的培养,这样对于课中所设问题的解决会有帮助。

3、思想层面:本班学生总体较为活跃,学习态度比较认真,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这些有利于完成分组合作这一环节。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掌握并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认识其特点;(2)认识并深入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历史局限性,从而更为客观的评价商鞅变法及商鞅本人。

2、过程与方法:采用谈话法,材料、问题归纳法以及学生讨论等多种形式,并辅助多媒体教学,对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具体措施、影响等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和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商鞅变法及其影响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曲折性和改革家们的远见卓识、大无畏精神,从而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

(2)通过分组合作探究,让学生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增强同学间的友谊,进一步提高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1、分析和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2、认识商鞅变法特点及历史影响。

[教学难点]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进一步认识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从而认识改革的曲折性。

[教学准备]课前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布置预习、Powerpoint教学课件[课型]综合课[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预习篇第二课时展现篇第三课时升华篇附录一:学生预习提纲本课课标:1、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学案 岳麓版选修1(2021年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学案 岳麓版选修1(2021年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学案岳麓版选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学案岳麓版选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学案岳麓版选修1的全部内容。

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问题导学1.商鞅变法的必然性活动与探究材料一“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

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皆以夷翟(狄)遇秦(秦国被视为西戎夷狄,被中原各国瞧不起),摈弃之,不得与中国(中原各国)之会盟。

”“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欲以强秦。

"——《资治通鉴》卷二(1)据材料一,探究商鞅变法前秦国的情况.材料二《商鞅舌战图》(2)材料二图片中商鞅舌战的对象是哪部分人?材料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不足多。

(3)结合材料三探究,商鞅为什么能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商鞅变法必然会出现的因素。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社会转型的出现,是其出现的根本原因。

(2)秦孝公的支持是其变法出现的重要因素。

(3)与商鞅本人的变法品质有很大关系。

2.商鞅变法的内容活动与探究材料一(商鞅)令民为什伍,而相(收)〔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导学案岳麓版选修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导学案岳麓版选修

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标要求] 1.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2.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温馨提示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社会变革。

学习本课,要从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着手,结合商鞅变法的措施,分析商鞅变法的彻底性,以准确把握变法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开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在学习时,还要体会商鞅勇于改革和牺牲的精神,学习商鞅的优秀品质,同时从商鞅变法的结局中总结相关的规律性认识。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中有一篇?商君列传?,记载了商鞅一生的主要事迹,商鞅在秦国进行的变法是全传的中心内容,而“废井田,开阡陌〞是其变法的核心措施。

那么对于商鞅这位搅起中国历史长河巨大波澜,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究竟应如何评价?他轰轰烈烈的运作、并为之奉献生命的变法改革又是什么?取得了怎样的社会效果?对今天我们的改革开放有何借鉴意义?知识点1 变法的前夕1.变法背景(1)秦国的落后①经济上:战国初期,秦国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远不如东方各国。

②文化习俗上:思想落后,诸子百家之中无秦人;社会风气相当落后。

③总之,秦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落后于其他六国。

(2)孝公图治:秦孝公继位,决心变法图强,广纳贤士。

商鞅到秦国向秦孝公提出变革政治的主张,得到赏识。

01保守派的变法之争为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

(3)论战立信:商鞅与□2.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在秦孝公支持下,商鞅以法家富国强兵之术为指导思想,并以□02南门徙木使人们认识到其法令如山,于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两次实行变法。

做一做1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

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

而结果那么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立,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请答复:根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和秦国变法呈现的特点。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2.4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4岳麓版选修1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2.4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4岳麓版选修1

1、商鞅其人:
战国中期政治家, 原名公孙鞅,出生于卫 国贵族家庭,又称卫鞅。 他从小好学,热衷于法 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 愿望。
2、初涉政坛,怀才不遇
投身魏国丞相公叔痤 门下,未受魏惠王重用。
后来,秦孝公重用商鞅, 进展变法,国力强大。公元 前340年,商鞅设计生擒魏将 公子卬,大破魏军,迫使魏
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诸侯卑秦,不与之盟
3、其它国家的改革变法为秦提供了一定的经历教训。
齐国管仲改革、魏国魏文候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等。
第三幕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1、商鞅变法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2、这些措施有什么意义?
1、政治军事: 〔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秦 国 的
军 功 赐
爵 表
爵位级别
看谁最厉害
5、?史记·商君列传?:“商君相秦十年, 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 变法〔 〕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成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授田
练一练:
材料: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 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 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 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 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 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 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 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
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
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请答复:
——?汉书. 食货志?
(1)材料一、二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变何法共使识得?秦国富强起来
(2)从材料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变法倾的邻历国史而作雄用诸。侯 (3)材料一、二对商鞅变法的态度有前什者么肯不定同 ,后者否认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单元学习总结讲义 岳麓版选修1-岳麓版高二选修1历史教案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单元学习总结讲义 岳麓版选修1-岳麓版高二选修1历史教案

单元学习总结一、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及对两次改革成败的认识1.相同点(1)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2)变法都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3)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4)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

(5)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了调整。

2.不同点(1)背景: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2)根本目的: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

(3)性质: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4)结果:商鞅变法成功;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

3.认识(1)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2)改革成败的关键是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的个人命运为转移。

(3)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使之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4)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二、封建化和民族融合的含义1.封建化(1)封建制形成、确立的过程一般称为封建化过程。

封建化是指在封建生产关系主导下,各种非封建因素向封建关系的转化。

(2)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是指处于奴隶社会或是原始社会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向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过渡转化。

其主要表现是在生产方式上由渔猎、放牧向农耕转化;在政治上采用汉族封建的官制、法律。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也是中原封建生产方式和文化向边疆地区传播的过程。

2.民族融合(1)民族融合指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它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

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都有重要的作用。

(2)民族融合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①民族迁徙,指东汉以来周边少数民族的大量内迁。

这既是民族融合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民族融合的前提。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岳麓版选修1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当堂检测
2.经济 (1)措施:废除井田,奖励耕织。 ①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 允许自由买卖土地。 ②规定凡是努力耕织,促进谷物和布帛生产的人,可免除徭役;凡 是弃农经商或不事劳作的,全家要被罚作官奴。 (2)作用: ①新法废除了井田制,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 ②其重农措施为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免除 徭役以奖励耕织的办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深度点拨废除井田制,从根本上瓦解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当堂检测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3.强化中央集权 (1)政治上: ①建立县制,县令和县丞由国君任免。 ②为了加强管理和控制,推行什伍连坐制度。 ③规定轻罪重刑,强化法律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措施过于 严苛。 (2)经济上: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衡。 (3)思想文化: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自主思考商鞅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有何深远影响? 温馨提示:原因:根本原因是维护小农经济的需要,直接原因是保 障社会安定和国家财政收入。其积极影响有: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 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其消极影响是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 展,尤其是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 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专心应敌于外。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当堂检测
商鞅变法的成败与评价 史料导入
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 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 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 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 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 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 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 君之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谁最厉害
3、商鞅采取了焚烧诗书的措施, 主要 说明( ) A儒学无积极意义B儒学无法抑制暴政 C儒学行不通 D儒学不利于思想统治
4、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的措施不包括( ) A.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 B.按军功大小赐给田宅 C.资财雄厚的大商人可以做官 D.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看谁最厉害
5、《史记·商君列传》:“商君相秦 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 为商鞅变法( )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授田
2、经济:(1)废除井田,奖励耕织
新法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 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 为“末业”。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 穷者,全家罚为官奴。商鞅还招募三晋无地 农民到秦国开荒。
(2)统一度量衡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 此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还统 一了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 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1、商鞅其人:
战国中期政治 家,原名公孙鞅,出生 于卫国贵族家庭,又称 卫鞅。他从小好学,热 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 的从政愿望。
2、初涉政坛,怀才不遇
投身魏国丞相公叔痤门下, 未受魏惠王重用。
后来,秦孝公重用商鞅,进行变 法,国力强大。公元前340年,商鞅设 计生擒魏将公子卬,大破魏军,迫使 魏国交还过去夺走的河西地。魏惠王 说:“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
3、投奔秦国,寻找舞台
秦孝公发布“求贤令”
“晋夺我先君河西之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 土……” ——《史记》
4、 舌战群臣,徙木立信
治世不一道, 变国不法古.
—商 鞅
商鞅被任命为 左庶长,主持 变法(BC356、 BC350年)
5、功勋卓著,后世留名
改革与革命一样,是社会发展 变化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古往今来, 许多国家通过改革,不断发展,强大自 身。
如今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 大潮中,如何才能在强国林立的当今 世界立于不败之地,让我们到历史中 汲取智慧,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社 会使命感,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吧!




(前356--前338)

第一幕 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变法有功,晋爵大良造, 赐封于商,故称商鞅 或商君。
第二幕 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阅读课本并结合图片信息, 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思想界异彩纷呈,百家 争鸣;各诸侯国常年战争,争霸称雄。 2、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落后于东方六国。
意义: 提高人们生产的积极性,
增强了国家实力,稳定了财政收 入。
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 流;征收赋税;消除地方割据势 力。
探究问题: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
3、思想文化:焚烧诗书
影响:压制了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典籍。
课堂小结:商鞅变法
指导思想 宗旨 性质
法家理论 富国强兵 地主阶级的改革
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
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诸侯卑秦,不与之盟
3、其它国家的改革变法为秦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教训。
齐国管仲改革、魏国魏文候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等。
第三幕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1、商鞅变法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2、这些措施有什么意义?
1、政治军事: (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秦 国 的
军 功 赐
爵 表
爵位级别
——《史记·商君列传》
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
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 重农抑商;实行县制;统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
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
千里,至今治强。
——《史
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
特点
农战与法治
范围
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影响 为秦国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看谁最厉害
1、对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的表
述不正确的是(

A、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
B、所有贵族不再拥有爵位
C、提高军队战斗力
D、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2、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 ) A、春秋 B、战国 C、 秦朝 D、汉朝
一级:公士 二级:上造 三级:簪袅 四级:不更 五级:大夫 六级:官大夫 七级:公大夫 八级:公乘 九级:五大夫 十级:左庶长
赐田( 顷)
1 2 3 4 5 6 7 8 9 10
赐宅( 亩) 9 18 27 36 45 54 63 72 81 90
爵位级别
十一级:右庶长 十二级:左更 十三级:中更 十四级:右更 十五级:少上造 十六级:大上造 十七级:驷车庶长 十八级:大庶长 十九级:关内侯 二十级:彻侯
练一练:
材料: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 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 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 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 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 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 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 权衡丈尺。
什伍互相监督。一家有罪,九家必须 连举告发,若不告发,则十家同罪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发“奸人”的与斩敌同 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4)建立县制
废除分封制 ,分全国为 41县,由国 君直接委派 县令进行管 理。
意义: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 兵源得到了可靠的保证;增 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提高 了军队的战斗力;打击了贵 族特权,树立地主阶级的政 治、经济优势;加强了中央 集权。
赐田( 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赐宅( 亩) 99 108 117 126 135 144 153 162 171 180
(2)肃军纪
在战斗中如果 士兵怕死退缩, 就要在众人围 观之下受到黥 刑,或者劓刑。
(3)什伍连坐法
商鞅将百姓按五家为伍、十家为 什的
单位进行编制,以适应战时征兵的需要。 有战事发生,他们随时承担被征调从军作 战的任务;战事一完,则解甲归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