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自燃及测试方法

合集下载

煤层自燃倾向性的鉴定方法

煤层自燃倾向性的鉴定方法

煤层自燃倾向性的鉴定方法在煤炭开采和利用的过程中,煤层自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

了解煤层的自燃倾向性,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准确鉴定煤层的自燃倾向性呢?这就需要依靠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鉴定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煤层自燃倾向性。

简单来说,它是指煤层自身发生自燃的难易程度。

煤层自燃倾向性的鉴定,主要是通过对煤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和测试,来评估煤在特定条件下自燃的可能性。

目前,常用的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吸氧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测量煤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对氧气的吸附量,来判断煤的自燃倾向性。

吸氧量大的煤,其自燃倾向性相对较高。

在实验中,将煤样置于特定的容器中,通入氧气,然后利用仪器测量氧气的吸附量。

通过对不同煤样吸氧量的对比和分析,可以得出煤的自燃倾向性等级。

二是氧化速度法。

该方法是基于煤在氧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来评估自燃倾向性。

将煤样放入恒温箱中,在一定的氧气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监测煤样温度的上升速度。

温度上升快的煤,其自燃倾向性较强。

通过对温度变化曲线的分析,可以判断煤的自燃倾向性。

三是着火点温度法。

着火点温度越低,煤的自燃倾向性就越高。

实验时,将煤样加热,观察其开始燃烧的温度。

这个温度就是煤的着火点温度。

通过比较不同煤样的着火点温度,可以对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

除了上述实验室方法外,还有一些现场观测的方法也可以辅助判断煤层的自燃倾向性。

比如,观察煤层的地质赋存条件。

如果煤层埋藏较浅、厚度较大、裂隙发育良好,那么就更容易与空气接触,增加自燃的风险。

此外,煤层周围的水文地质条件也会影响自燃倾向性。

如果煤层含水量低,干燥通风良好,也会提高自燃的可能性。

再比如,观察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现象。

如果在采煤工作面或巷道中发现有局部温度升高、有异味气体产生、煤壁出现“挂汗”等现象,都可能预示着煤层有自燃的倾向。

在进行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煤样的采集要具有代表性。

基于交叉点温度法的煤自燃临界温度测试方法

基于交叉点温度法的煤自燃临界温度测试方法

(. col f aeyE g er g hn nvrt o nn n eh o g ,X zo 2 1 6 hn ; 1 Sho o ft ni ei ,C iaU i sy f igadT cnl y uhu2 1 1 ,C ia S n n e i Mi o 2 N tn l e a f ol eore n ae nn ,C iaU i rt f nn n eh ooy uhu2 10 ,C ia . ai a K yL bo a R sucs dSft Miig hn nv syo Miiga dT cnlg ,X zo 2 0 8 hn ) o C a y ei
s mp e . T e r s l h we h tte c t a tmp r t r b a n d b s n t e c o s p i tt mp r t r a u e n s a ls h e u t s o d t a h r i l e e au e o ti e a e o h rs o n e e au e me s r me twa s i c b sc l a o t e r s l a u e r m h h r lis lt d o i ain meh d T e e p rme tp r d wo l e s o a ial s me t h e u t me s r d f y s o te t e ma n u ae xd t t o . h x e o i n e o u d b h a i a d te me s rn i f a sn l a l ud n t b v r 4 h T e eo e te c a s o tn o s c mb sin c t a n h a u i g t me o ig e s mp e wo l o e o e . h rf r h o l p na e u o u t r i l o i c

煤的实验总结

煤的实验总结

煤的实验总结引言煤是一种常见的化石燃料,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

为了研究煤的性质和特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本文对这些实验进行总结和记录,旨在深入了解煤的性质和应用。

实验一:煤的组成分析煤的组成分析实验是研究煤的基本成分和含量的重要手段。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了常用的元素分析和挥发分析方法。

首先,我们进行了元素分析。

通过高温氧气燃烧法,对煤样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其中的碳、氢、氧和氮的含量。

实验结果显示,煤样中碳的含量最高,氢次之,氧和氮的含量较低。

其次,我们进行了挥发分析。

通过加热煤样,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收集煤中挥发物的析出量,并计算出挥发分的含量。

实验结果显示,煤样的挥发分含量较高,这表明煤更易于在加热过程中产生挥发物。

实验二:煤的燃烧性能测试煤的燃烧性能测试旨在研究煤在燃烧过程中的性能和特点。

我们选择了煤的点火温度、燃烧速度和燃烧热值三个指标进行测试。

首先,我们测试了煤的点火温度。

通过在煤样表面施加点火源,记录点火温度的升高过程。

实验结果显示,煤样的点火温度较低,这说明煤易于点燃。

其次,我们测试了煤的燃烧速度。

通过燃烧煤样的过程中,记录煤的燃烧速度。

实验结果显示,煤的燃烧速度较高,这表明煤燃烧迅速,释放大量的热能。

最后,我们测试了煤的燃烧热值。

通过燃烧煤样,利用热效应测量煤的燃烧热值。

实验结果显示,煤的燃烧热值较高,这意味着煤可以提供较大的热能。

实验三:煤的气化特性测试煤的气化是将固态煤转化为气态燃料的过程,气化特性测试旨在研究煤在气化过程中的性能和特点。

我们主要测试了煤的气化产率和气化反应速率两个指标。

首先,我们测试了煤的气化产率。

通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对煤样进行气化反应,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计算气化产率。

实验结果显示,煤样的气化产率较高,表明煤可以有效进行气化转化。

其次,我们测试了煤的气化反应速率。

通过在一定条件下,对煤样进行气化反应,记录气化反应的速率。

实验结果显示,煤的气化反应速率较高,这表明煤样可以快速进行气化。

煤自燃参数 -回复

煤自燃参数 -回复

煤自燃参数-回复引言: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广泛应用于发电、钢铁冶炼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然而,煤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自燃现象,造成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煤的自燃,研究人员对煤的自燃参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煤自燃参数的问题。

第一部分:煤的自燃概述第一节:煤自燃的定义和现象自燃是指物质在无外源热量的情况下,自行燃烧的现象。

煤的自燃可产生大量高温烟气和有害气体,同时释放热量,进而使燃烧过程不断加剧。

第二节:煤自燃的危害和原因煤自燃不仅造成财产损失,还可能引发火灾事故。

煤自燃的主要原因包括:煤的内部组分、煤的物理特性、煤的储存方式、煤的湿热环境等。

第二部分:煤的自燃参数第一节:煤的燃烧特性参数煤的燃烧特性参数是煤自燃的基础,包括点火温度、燃烧速率、燃烧温度、烟气产物等。

第二节:煤的热分解参数煤的热分解参数是研究煤自燃机理的重要依据,包括预热温度、热解速率、裂解产物等。

第三节:煤的活化能参数煤的活化能参数是描述煤发生自燃反应所需的能量,包括反应活化能、反应速率等。

第四节:煤的温升参数煤的温升参数是描述煤自燃过程中产生的温升情况,包括起燃温度、发热速率等。

第三部分:煤自燃参数的测试与研究方法第一节:物理试验方法物理试验方法是通过实验手段对煤的自燃参数进行测试,包括热重-差热分析、恒温实验等。

第二节: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煤的自燃参数进行研究,包括多相流模型、热传导模型等。

第三节:综合研究方法综合研究方法是将物理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以获得更准确和可靠的煤自燃参数数据。

第四部分:煤自燃参数的应用与控制第一节:煤自燃参数的应用煤自燃参数的研究成果可用于煤矿安全管理、发电厂运行控制和煤炭储运管理等方面,提高煤炭行业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第二节:煤自燃参数的控制煤自燃的控制包括煤炭的储存方式优化、通风和湿度的控制、火灾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的建设等,防止和减少煤自燃造成的损失。

7煤的自燃倾向性及发火期

7煤的自燃倾向性及发火期
9
4、确定煤自燃发火期的方法 确定自然发火期的方法
统计比较法 类比法 实验室测定法 综合法
10
4、确定煤自燃发火期的方法
统计比较法:通过对煤层的自燃情况作认真的统计和记录, 将同一煤层发生的各项自燃火灾逐一比较,以其发火时间最 短者作为该煤层的自然发火期,一般以月为单位。
类比法:根据地质勘探时采集的煤样所做的自燃倾向性鉴定 资料,并参考煤层、地质条件、赋存条件和开采方法与之相 似的采区或矿井,进行类比估算。
煤的自燃倾向性及发火期
1、煤的自燃倾向性
煤的自燃倾向性:煤自燃难易程度,是煤低温氧化性的体现,是煤的内在 属性之一 ;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新建矿井的所有煤层和生产矿井延深新水平时, 必须对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
科学地鉴定煤自燃倾向性对于矿井防灭火和煤炭储运过程是至关重要的。
1
2、煤自燃倾向性的测试方法
着火点温度降低值法 双氧水法 色谱吸氧鉴定法 氧化动力学测定方法
6
2、煤自燃倾向性的测试方法——色谱吸氧法
以1g干煤在常温(30℃)、常压下的物理吸附氧量作为分类的主要指
标,并综合考虑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及含硫量来对煤的自燃倾向性进行
分类。
煤样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18%时自燃倾向性分类
自燃倾向性分类
容易自燃 自燃
不易自燃
判定指数I
I<600 600≤ I≤1200
I>1200
8
3、煤自燃发火期
煤的自然发火期是煤炭自然发火危险性的时间量度,即煤体 从暴露在空气环境之时起到自燃(温度达到该煤的着火点温 度)所需的时间。
煤的最短自然发火期是指煤矿矿井某一煤层自然发火观察和 记录的数据中最短的一个时间值。

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检查制度

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检查制度

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检查制度背景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的主要来源,广泛应用于工业、生活等多个领域。

然而,煤矿的开采、运输、储存等过程中,常常会发生自然发火的现象,不仅降低煤炭资源的质量和产量,而且会对矿井和矿工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检查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检查内容一、地质条件检查自然发生火灾的煤矿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特殊地质条件,如存在地表软弱断层、煤层构造复杂等。

因此,在检查中要认真了解煤炭储层、煤层赋存、断层、构造和周边地质环境等地质条件,并对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进行科学评估。

二、煤质状况检查煤炭自然发火和燃烧主要与煤质有关,因此,如何评估煤的着火性和燃烧性很重要。

在检查中,应认真检查煤的品位、灰分、挥发分、硫分等煤质参数,尽可能准确地评估煤的着火性和燃烧性。

三、气体状况检查气体是引起煤炭自然发火和燃烧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因此,在检查中,要检查煤矿内氧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浓度和气体流向等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温度和湿度检查温度和湿度也是煤炭自然发火和燃烧的重要指标,通过对这些参数的检查可以排除因高温高湿度等因素引起的自然发火和燃烧。

在检查中,要定期测量煤炭储层和煤矿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检查周期为了确保煤石自然发火检查的有效性,建议按照以下检查周期进行检查:一、日常巡检日常巡检是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对煤矿生产现场的常规检查,了解煤石储层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周边地质、煤质、气态、温湿度等条件是否稳定,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

二、月度检查每个月对煤炭自然发火的重要指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根据煤石储层的变化和温湿度的变化,发现问题,并定期清理、通风,加强管理。

三、季度检查每个季度对煤炭自然发火各项指标进行一次彻底检查,运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对煤田进行系统检查,发现问题并排除。

煤炭自燃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

煤炭自燃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

煤炭自燃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作者:曲晟易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8期摘要:本文总结煤炭自燃预测预报技术,其中预测技术包括煤的自燃危险性预测、煤的自燃危险区域判定、煤层自燃发火期预测等技术;预报技术包括气体分析法、测温法、气味分析法等技术;煤自燃防治措施主要有灌浆技术、阻化剂技术、惰化技术等。

关键词:煤炭自燃;预测预报;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TD453 文献标识码:A我国有56%的煤矿存在自然发火问题,矿井火灾事故是一大突出灾害。

目前,煤炭自燃已成为制约我国煤炭工业高产、高效的主要灾害之一。

本文对煤炭自燃的预测预报技术和防治措施的应用及发展进行了总结分析。

一、煤炭自燃预测预报技术(一)预测技术。

预测技术是在煤层尚未出现自然发火征兆之前(潜伏期),采取不同方法对煤炭自燃危险性、易自燃危险区域、自然发火期等重要火灾参数指标做出超前判识的一种技术。

1、煤的自燃危险性预测。

煤炭自燃危险性预测技术主要包括煤自燃倾向性实验测试法、综合评判预测法。

(1)自燃倾向性实验测试法。

煤自燃倾向性的测试方法很多,主要包括:绝热测试法、着火点温度法、双氧水法(H2O2)、静态吸氧法、高温活化能法、差热分析法(DTA)、热重法(TG)、交叉点法(CPT)。

其中,绝热测试法被公认为是最科学、最准确的测试方法,但是由于其耗时长而未能得到广泛应用。

(2)综合评判预测法。

陈立文等对影响煤层自燃危险程度内、外因素,进行主观判断、分析评分,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对开采煤层自燃危险程度进行综合评判预测。

王省身、蒋军成等人运用神经网络的方法,以影响开采煤层自燃危险性的三个主要因素作为预测指标,预测煤层自燃的危险程度。

施式亮、刘宝琛等用防火系数作为预测指标,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的时间序列煤自然发火预测模型来判断自然发火程度。

2、煤自燃危险区域判定。

煤自燃危险区域的探测方法主要有:经验统计法、无线电波法、地质雷达探测法、遥感技术、地面物探法、气体探测法。

煤层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法测定实验研究

煤层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法测定实验研究

将通过相应筛子的筛下物再进行缩分, 使用二分器和
缩分机械 进行 缩 分 。粒 度 小 于 3 mm的 煤样 , 分 至 缩
37k , .5 g 用二 分 器直 接缩 分 出的 不少 于 10 0 g和 不少
个煤样 , 两个顺槽一共取 1 6个煤样 。工作面每个季
度取一 次煤 样 , 每次取 3个煤 样 , 开采 一年共 采煤 样 1 。工作 面和顺 槽总 共采取 煤样 2 。 2个 8个 首先剥 去煤 层 表 层 氧化 层 , 仔 细平 整煤 层 表 并
煤层 表 面上 , 由顶 至底 划 4条 垂 直 顶 、 板 的直 线 , 底 直线之 间 的距离 为 0 1 . m。在第 一 、 二条线 之间 采取 分 层煤样 , 第三 、 在 四条 线 之 间采 取 可 采 煤样 , 刻槽
深 度 均为 0 0 m。 .5
平成厚度适当的扁平体。将十字分样板放在扁平体 的正 中 , 压至 底部 , 样 被分 成 4个 相 等 的扇形 向下 煤
( 装入煤样的量不超过煤样瓶容积的 34 以便使用 /, 时混合) 准备下一步实验。 ,
维普资讯
第 4期
张俊燕等 : 煤层 自燃倾 向性色谱吸氧法测定实验研究
4 3
3 吸 氧 量 的 测 定 与计 算
本方 法采 用仪 器常 数法 测定煤 的吸氧量 。 将 处 理好 的煤 样 , 柱 箱温 度 为 3 ̄ 热 导 温 在 0C,
体 。将相对 的两个扇形 体弃去 , 留下 的两个扇 形体按 规定 的粒 度和质量 限度 , 制备成一般分 析煤样 。 在 粉碎成 02 m 的煤样 之前 , .m 应用 磁铁 将 煤样 中铁屑 吸去 , 再粉碎 到全 部通 过孔 径 为 02 m 的筛 .m 子, 并使 之 达 到 空 气 干 燥 状 态 , 后 装 入 煤 样 瓶 中 然

原煤自燃特性的试验研究

原煤自燃特性的试验研究

× ," ・ — 一
式 中
—— 收 到基水 分 , ; % 厂一 干燥无 灰基 灰分 , ; %
— —
收到 基灰 分 , 。 %
回归 时 、 和 4, t 分别 为 2 6 、 5 0 。的 值 .8 一 .
和 6 5 , 相关指 数 尺 为 0 9 4 .0 且 .3 。
的安全 性与经 济性 。
原煤自燃特性的试验研究
燃煤 自 燃本质上是一个复杂 的缓慢氧化过程 , 与煤本身的性质及反应性能有关 , 且煤 自燃的 自身 特性和外部条件都 是不停 的随着环境 而改。对煤 自燃特 性参 数 进 行 定 性 和 定量 研 究 是 燃 煤 自燃 预 测 和 防治 的前 提 , 内外 已开 展 了大 量 的研 究 。煤 国 的 自燃倾 向性 鉴定 方 法 很 多 , 主要 研 究 对象 局 限 但 于矿井 煤层 自燃 。如 目前较 为成 熟 的有 奥 氏法 、 着 火 点法 、 交叉点 温 度 法 、 差示 量 热 法 、 态 及 动态 吸 静 氧 法等 … , 还有 就是 用煤 的着 火 活化 能 作 为煤 自燃 刘家 利 , 蒙 毅 , 大 光 , 相 薛 宁 , 仁 义 李 倾 向性 的分类 指标 , 近年 中 国主要 采 用 煤 炭科 学 研 究 总 院抚顺 院流态 色谱 吸氧法 J 。 西安0 一 究 院 建 立 了 电加 热 柱 型 原 煤 自燃 热工 研 一 西安热 工研究院有 限公 司, 西 西安 一 陕 0 特 性 的试 验 装 置 , 接 模 拟 煤 场 原 煤 堆 放 条 件 , 直 研 究 原煤 的 自燃 特性 。通 过 试 验 结 果 与 已有 指 标 的 相关 性 分 析 , 终 得 出 了 电 力 用 煤 自燃 的 判 别 指 最 标, 为指 导火 电厂 煤 场 堆 放 、 粉 仓 的 合 理 化 管 理 煤 等 提供 了可靠 的决 策依据 。

煤的燃烧综合实验

煤的燃烧综合实验

析(DTGA)曲线、差热分析(DTA)曲线,研究特征峰及特征值变化,可以揭示不同煤的着
火和燃烧信息。
微分热重分析是将少量空气干燥煤粉样置于天平支架的坩埚内,通以氧气或空气,按规
定速度升温,随着温度的升高,试样单位时间损失的质量(即失重率 dm )不断发生变化, dt
燃烬时失重率趋于零,记录 dm 随温度 T、时间 t 的变化规律,得到微分失重曲线(DTGA dt
煤的燃烧特性综合实验与工业生产、最新研究进展紧密结合,通过煤的工业分析、发热 量的测定等传统分析方法和热失重分析、差热分析等现代研究手段使学生较全面的了解反映 燃料品质、描述燃料燃烧特性的基本方法,通过不同的实验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揭示煤的燃 烧信息,而实现对煤燃烧特性的综合评价。
本综合实验的目的: ① 掌握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② 掌握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③ 通过煤的热重分析和差热分析曲线确定煤的燃烧特性指标 ④ 综合评判煤的燃烧特性
煤炭是我国工业窑炉使用最为广泛的固体燃料,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 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而逐渐形成的,组成非常复杂,既有可燃成分也有不可燃成分,这些 组分含量直接影响到煤的发热量和燃烧特性,因此煤中有关组分含量、发热量是评价煤质的 重要依据。
测定煤中组分的方法有元素分析法和工业分析法。元素分析法是借助化学分析方法直接 测定煤中的碳(C)、氢(H)、氧(O)、氮(N)、硫(S)五种元素,因此煤的元素分析组 成包括上述五元素、水分和一些矿物杂质(通常统称灰分)。但因元素分析法较为复杂,在 研究及生产中使用不多。煤的工业分析,又叫煤的技术分析或实用分析,它是用加热的方法 将煤中极为复杂的成分加以分解和转化,得到水分(M)、挥发分(V)、灰分(A)、固定碳 (FC)(Fixed Carbon)等规范化组成,目前在工业生产中被普遍使用。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MT/T 707—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997—12—30批准1998—07—01实施前言在我国煤自燃倾向性等级划分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着火温度法,但这种方法不但操作繁琐,而且与实际情况往往有较大的差异,并且没有相应的标准。

“七五”期间,我国开始从事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方面的研究,并使这一方法在我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着这两种测试方法同时使用的现象,致使这一重要的指标的管理和应用处在比较混乱的状态,给煤矿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为此,《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1992年版)规定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均采用色谱吸氧鉴定法。

煤自燃倾向性分类指标,最初是在三百多个煤样的试验基础上,联系这些煤层在矿井生产中的实际自燃发火情况,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过程后确定的,后来经过多年的应用实践,并搜集现场实际应用资料,使这一指标的数据量达到了一千多个,经过分析,发现最初方案所定的I类分类指标偏高,致使这一指标所确定的I类容易自燃煤层数目少于现场实际生产中自然发火比较严重的煤层的数目。

后经过广泛地征求现场使用单位的意见,并经过大量的数据处理,将I类容易自燃煤层的吸氧量指标的下限值降至0.71。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均为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钱国胤。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方法、分类指标与分类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褐煤、烟煤及无烟煤(含高硫煤)的自燃倾向性。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12—91 煤工业分析方法GB/T 214—83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T 217—81 煤的真比重测定方法GB/T 474—83 煤样的制备方法GB 482—1995 煤层煤样采取方法GB/T 4946—85 气相色谱法术语MT/T 708—1997 煤自燃性测定仪技术条件(待公布)煤矿安全规程1992—10—22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基于交叉点温度法的煤自燃临界温度测试方法

基于交叉点温度法的煤自燃临界温度测试方法

基于交叉点温度法的煤自燃临界温度测试方法摘要: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点温度法的煤自燃临界温度测试方法(CDPT-CIT)。

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简单、快速的测试方法,用于测定干燥煤样本的临界温度。

这种方法是基于既定温度下样品锐滋生温度的递增对象,这将有助于精确测定样本的临界温度,从而获得准确的自燃物性参数。

此外,CDPT-CIT可以帮助确定样品的综合自燃指数,从而可以更好地评估煤中存在的自燃危险。

关键词:煤自燃; 交叉点温度法; 临界温度; 综合自燃指数正文:煤自燃是一种严重的安全隐患,在煤炭行业中,为了保证安全,精确测定煤样品的自燃性能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传统的煤自燃测试方法(如空气滴定法)费时费力,因此,开发更准确、高效的测试方法是一个当务之急。

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的基于交叉点温度法的煤自燃临界温度测试方法(CDPT-CIT)可以有效减少耗费的时间和金钱,同时保证精度和准确性。

CDPT-CIT的原理是通过测量干燥样本在不同温度下的碳烟团的形成情况,并建立相应的时间曲线来确定样本的临界温度,从而计算综合自燃指数(CFI),以评估样品中存在的自燃危险。

该方法在模拟煤炭行业中实际应用的试验中得到了验证,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测定样品的临界温度,有助于精确测定样本的自燃物性参数。

结论:CDPT-CIT是一种有效、快速、简单的煤自燃临界温度测试方法。

它可以有助于精确测定样本的自燃物性参数,并提供准确的综合自燃指数,从而可以更好地评估煤中存在的自燃危险。

在文章中还探讨了对煤自燃性能的进一步研究方法。

例如,通过评估样品在各个不同温度下自燃的发展情况,可以更加准确地测定样品的临界温度,从而更好地判断其自燃危险性。

此外,由于CDPT-CIT的测试结果快速有效,因此还可以用于日常的检测和定期检查,以保证煤样品的安全性。

此外,本文提出的方法相比传统测试方法有着显著优势,即它能够更准确、更有效地测定煤样本的临界温度,并且能够快速计算出综合自燃指数,从而更好地评估煤中存在的自燃危险。

科技成果——煤自然发火期快速测试技术及装备

科技成果——煤自然发火期快速测试技术及装备

科技成果——煤自然发火期快速测试技术及装备适用范围适用于煤矿对煤最短自然发火期快速测试。

项目开发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最短自然发火期测试装置,提出了一种基于实验室条件下煤最短自然发火期快速测试新方法,为煤层自然发火期的实验室测试鉴定工作提供一可靠的技术手段,进而为煤矿现场生产企业制定防灭火技术方案提供技术支撑,故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技术原理考虑对流、导热及源项作用,建立了均质、各向同性松散煤体流场、温度场控制方程,结合近似绝热及外加热源实验测试结果,计算经历不同温度区间所需的时间间隔,通过累加获得煤最短自然发火期。

关键技术利用程序控温方法分别实现绝热氧化和加速氧化两种实验条件下煤自燃过程,可以对煤低温氧化特性进行较精确的测定。

技术流程装置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供风单元:由压缩空气提供的空气经过过滤器、减压阀和调节阀进入流量控制器达到风量的控制,从流量计出来的空气进入油浴单元,使风流温度达到炉内煤体入口要求的温度。

(2)炉体单元:由煤样罐、油浴层、保温层和真空层组成。

煤样罐顶、低部分别有一自由空间,使气流由下向上均匀通过实验煤体。

在煤样罐的内部布置有螺旋状不锈钢管,经过预热的空气通过钢管进入煤样罐底部的下气室。

(3)煤温检测、控温及调压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单片机程控系统、调压系统及温度显示表等组成。

备有专用接口,通过外配数据采集器可分别提取不同测点温度;对于不同测点温度均可由数显温度表对应显示;单片机程控系统根据煤样温度与环境温度的逐时温差来实现控制;调压系统根据需要调节加油浴加热电压,通过数显电压表与温度表进行监测。

(4)油浴加热单元:配备有高精度油浴加热单元,可满足0℃-300℃温度范围不间断加热,为实验煤样实现自然发火期快速测试提供外在热源。

(5)分析软件:数据分析软件可以对系统硬件进行自动控制和实验过程数据采集,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实验条件下煤样最短自然发火期。

主要技术指标(1)电源:AC220V±10%50Hz(2)炉体控温范围:室温-270℃(3)炉体控温精度:±1℃(4)炉体加热功率:1000W(5)油浴加热功率:1500W(6)油浴加热控温范围:室温-300℃(7)油浴加热控温精度:±0.5℃(8)供风量的范围:0-5L/min典型案例应用本项目建立的煤的自燃难易程度判定新方法,对双鸭山矿业集团48个工作面、神东公司3个工作面煤的自燃难易程度进行了判定,对着火活化能小,存在严重自燃隐患的工作面进行了重点防治,在项目研究期间没有发生一起因为采空区遗煤自燃原因造成的工作面停产事故,仅神东公司3个工作面就安全生产原煤1000万吨,创产值30亿元,确保了煤炭企业的安全开采。

基于交叉点温度法的煤自燃临界温度测试方法

基于交叉点温度法的煤自燃临界温度测试方法

基于交叉点温度法的煤自燃临界温度测试方

煤自燃是一种严重破坏煤矿和煤炭行业安全环境的危险性现象,
它影响到煤矿工作以及其他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需要遵循一定的安
全程序和标准,进行煤自燃的检测和测量。

基于交叉点温度法来测量
煤自燃临界温度就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

该方法基本原理是,将完整的煤样分成5种不同的温度层,并以
不同的温度为每一层的起始温度,从煤层底部开始上升,直到经历一
次酸化反应,其中煤中的烃类物质大量氧化而发生着热量。

当温度上
升到第一层void层内煤本身可燃物温度时,燃烧便会爆发,产生热量,引发燃烧链反应,由此可以判断出实验样品的煤自燃临界温度。

在进行实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两个实验温度的读数,
结合热力学理论来确定煤自燃临界温度的数值。

在进行煤的自燃检测
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有关安全措施,以防止爆炸发生。

总之,基于交叉点温度法来测量煤自燃临界温度是一种有效的检
测方法,可以有效检测煤炭行业中的自燃现象和趋势,并从而更好地
控制煤炭行业的火灾安全。

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

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

1、清风堵漏,均压通风 2、插管喷注阻化液、埋管注胶 3、地面注氮 4、火区密闭
4.煤层覆岩移动规律与开采沉陷
在地下开采前,岩体在地应力场作用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局部矿体被采出后,在岩体内部形成一个采空区,导致周围岩体 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引起应力重分布,从而使岩体产生移动变形 和破坏,直至达到新的平衡。随着采矿工作的进行,这一过程不 断重复。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物理、力学变化过程,也是岩层产 生移动和破坏过程,这一过程和现象称为岩层移动。
当前主要采煤国家自燃倾向性测试方法
目前我国采用动态物理吸附氧法,即色谱吸氧鉴定法来鉴定 煤自燃倾向性。该方法是以每克干煤在常温(30℃)、常 压(101325Pa)下的物理吸附氧量作为分类的主指标,将 煤的自燃倾向性等级进行分类。
1.3方法对比 (1)国外所采用的鉴定指标都是与煤的氧化特性直接相关,如 气体、温度、热释放速率、活化能等,采用物理吸氧量作为鉴 定指标的只有中国。 (2)动态物理吸附氧法:原理不合理,忽略化学吸附和化学反 应过程、以简单的单层吸附代替复杂的多层吸附、表面均一假 设不成立 ;指标不科学,在指定的煤粒径范围内,吸氧量会有 一定程度的变化,粒径分布的不同会造成煤自燃倾向性鉴定等 级的改变;需要开展的实验多, 105℃高温干燥破坏了煤内部 结构。 (3)煤的物理吸附氧量随粒径先增大,在120 目(0.15 mm) 左右达到最大值,随后基本保持恒定;吸氧量随温度的降低而 减少,且30℃时吸氧量大的煤样下降趋势也大。
开采沉陷
地下采矿引起岩层移动和地表沉陷的现象和过程。 影响因素:地质因素、水文因素、环境因素、采矿因素、时间因 素等。
地质因素: 1煤层的厚度、埋深及倾角的影响 2覆岩结构 3地质构造 4岩石质量指标(RQD)值 环境因素: 1地形地貌 2第四系覆盖层厚度 采矿因素: 1开采宽度的影响 2采煤方法及顶板管理方法的影响 3采空区面积

矿井煤自燃标志气体及临界值测试煤样的采样方法、煤样罐

矿井煤自燃标志气体及临界值测试煤样的采样方法、煤样罐

GB/T 20184633-T-603附录 A(标准的附录)测试煤样的采样方法A1 总则本采样方法适用于煤自燃标志气体测试煤样的的采取。

采样时应遵循如下规定:A2 设计矿井前,或延深水平,或开采新区之前,即对所有开采煤层和分层的采煤工作面或掘进工作面采取有代表性的原始煤样。

A3 采样地点符合下述情况之一时应分别加采煤样,并描述采样地点的具体情况:A3.1地质构造复杂、破坏严重(如有褶曲、断层等造成破坏带及岩浆侵入等情况)的地带;A3. 2煤岩成分在煤层中分布状态明显,如镜煤和亮煤集中存在,并含有丝炭的地点;A3.3 煤层中富含黄铁矿的地点。

A4 采取研石堆样品或在露天矿采样时,应按有关规定布置采样点,采取有代表性的煤样,开采台阶较高时要在有代表性的区段上采徉。

A5 采样时,先把煤层表面受氧化的部分剥去,再将采样点前面的底板清理干净,铺上帆布或塑料布,然后沿工作面垂直方向划两条线,两线之间宽度为100-150 mm,在两线之间采下厚度为50 mm的煤作为初采煤祥。

A6 把采下的初采煤样打碎到20-30 mm大的粒度,混合均匀,依次按锥堆四分法,缩分到1 kg左右,作为原煤样装入铁简(或较厚的塑料袋)中,封严后迭试验室或寄运。

A7 新采煤层或分层首次采样进行自燃倾向性鉴定时,必需在同一煤层或分层的不同地点采取2-3 个煤样进行鉴定。

A8地质勘探钻孔取煤芯样时:A8.1从钻孔中取出煤芯,立即将夹石、泥皮和煤芯研磨烧焦部分等清除,必要时将煤芯用水清洗,但不要泡在水中。

A8.2 将清理好的煤芯立即装入铁筒(或厚塑料袋)中,封严送试验室或寄运。

A8.3 所取煤芯同样应具有代表性,并注明煤层、厚度和倾角等条件。

A9 每个煤样必需备有两张标签,分别放在装煤样的容器(务必用塑料袋包好,以防受潮)中和贴在容器外,标签按要求填写,字迹要清楚。

A10 标签:a)煤样编号(送样单位样品号);b)局、矿名称;c)煤层名称;d)煤种(按国家分类标准);e)煤层厚度;f)煤层倾角;9)采煤方法;h)自燃发火期(经验发火期);i)采样地点;1)采样日期、采样人。

煤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的快速测试

煤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的快速测试

煤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的快速测试王德明;亓冠圣;戚绪尧;辛海会;仲晓星;窦国兰【摘要】基于煤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确定煤的自燃倾向性是一种科学、可靠的鉴定方法.但由于在实验室测试煤在绝热条件下的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周期长,难以实现测试的标准化,此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研究煤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的快速测试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确定70℃时煤样罐出气口的氧气体积分数(C70)与交叉点温度(Tcpt)是分别能体现出煤在低温缓慢氧化阶段及快速氧化阶段氧化升温特性的特征参数.通过程序升温测试煤低温氧化过程的特征参数C70指标和Tcpt指标,实现了煤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的快速测试.基于程序升温测试得到的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与绝热测试结果的一致性表明了此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及基于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确定煤的自燃倾向性的可行性.【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14(039)011【总页数】5页(P2239-2243)【关键词】煤;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自燃倾向性;耗氧;交叉点温度【作者】王德明;亓冠圣;戚绪尧;辛海会;仲晓星;窦国兰【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16;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16;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16;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16;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16;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16;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752.1煤自燃是矿井开采过程中的主要灾害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因因素:指煤在氧化过程中的通风供氧和热交换的条件。
因此,煤炭自燃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 1)煤本身要有自燃倾向性;(有自燃倾向性的煤呈破碎堆积) 2)要有连续的供氧条件; 3)热量易于积聚; 4)足够的氧化时间。
3.1 煤炭自燃倾向性影响因素
影响煤炭自燃倾向性的因素(内因因素)主 要有: 1)煤的变质程度 2)煤的水分 3)煤岩成分 4)煤的含硫量 5)煤的粒度、孔隙度与脆性
在柱箱温度为105℃的条件下处理1.5h。 (2)吸氧量的测定 将处理好的煤样,在柱箱温度为30℃,热导温度为80-100℃,载气氮流
量为30±0.5cm3/min,吸附氧气流量为20±0.5cm3/min的条件下,吸附氧 气20min后,测定脱附峰面积S1;
将煤样倒出,在相同的条件下,同一样品管空管吸附氧气5min,测定脱 附峰面积S2;根据S1、S2计算吸氧量值。
因此。影响煤炭自燃的外因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4.1影响煤炭自燃的外因因素:
影响煤炭自燃的外因因素主要有: 1)煤层地质赋存条件 2)地质构造的破坏程度 3)围岩性质 4)采掘技术因素 5)通风条件
3.2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
鉴定煤的自燃倾向性对于掌握自燃火灾的发生规律,有 针对性地采取防火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煤矿安全规程》(第209条)第228条规定: 煤的自燃倾向性分为容易自燃、自燃、不易自燃三类。 新建矿井的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由地质勘探部门提供 煤样和资料送国家授权单位作出鉴定,鉴定结果报省(自治 区、直辖市)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煤炭管理部门备案。 生产矿井延深新水平时,必须对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 进行鉴定。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必须采取综合预防煤 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目前常用的测试方法有:
2)细菌作用学说
煤炭自燃的起因是细菌求生活动的过程,这种活动能助长煤中有机物的氧化 发酵生热,而导致煤的自燃。
3)酚基作用学说
酚基作用学说认为:煤的有机化合物中,以酚基最易受到氧化,所以最初是 酚基类氧化发热而导致其它有机物的氧化发热。
4)煤氧复合学说
煤中含有一种易于被空气低温氧化的活性物质,这种活性物质的多少,取决 于煤的变质程度的高低,变质程度越高,活性物质就越少。煤接触氧后,活性物 质在低温下与氧化合,放出微热,热量积聚而导致煤的自燃。
第二节 煤炭氧化过程
1)准备期 (潜伏期)
煤在低温下吸附空气中的氧,在煤的表 面生成不稳定的初级氧化物羧基OH、 羟基COOH,煤温与环境温度不变,煤 重增加,着火点降低,化学活性增加。
2)自热期
自热前期:煤温上升,不稳定的初级氧 化物进一步生成H2O、CO2、CO及 CxHy。 自热后期:当温度达到60-80℃的临界 温度时,氧化速度加剧。
为什么有的煤能自燃,有的煤不会自燃,如:河南焦作的煤不易燃,陕 西铜川、辽宁抚顺、甘肃窑街等的煤易燃。煤炭自燃与否取决于煤本身 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外部的散热条件。因此煤炭的自燃与否主要取决于两 个因素:
内因因素:指煤本身的自燃倾向性,煤本身的氧化能力和物理化学特征。
煤要自燃,首先必须要有自燃倾向性,即要有自燃的能力。
3)燃烧期(自燃期)
煤温达到着火温度(无烟煤﹥400℃、 烟煤320-380 ℃ 、褐煤﹤300℃)开始 燃烧。



着火点温度


℃ 冷却风化
时间 潜伏期 自热 自热
前期 后期
4)冷却风化
煤在氧化过程中,如有良好的冷却散热条件以至温度不能上升,则发生风化。 风化后的煤不再发生自燃。
第三节 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方法与分类
第二讲 煤的自燃及测试方法
2020/10/9
第一节 煤的自燃学说
1)黄铁矿作用学说
黄铁矿作用学说是最早试图打开煤炭自燃之迷的学说之一,它在十七世纪提 出并很快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该学说认为:黄铁矿吸氧后体积膨胀,挤碎了煤 块,增大了裂隙,同时黄铁矿吸氧后有水时要发生放热反应,热量聚积,以致煤 的燃烧。
表1 褐煤、烟煤类自燃倾向性分类表
自燃倾向 性等级 Ⅰ Ⅱ Ⅲ
自燃倾向 性
容易自燃 自燃
不易自燃
煤的吸氧量,cm3/ g·干煤 >0.70
0.40 < Vd ≤ 0.70 ≤0.40
表2 高硫煤、无烟煤1)自燃倾向性分类表
自燃倾向 性等级
Ⅰ Ⅱ Ⅲ
自燃倾向 性
煤的吸氧 量,cm3 /g·干煤


容易自燃 自燃
≥1.00 ≤1.00
≥2.00
不易自燃
<2.00
1)含可燃挥发分≤18.0%。
ZRJ-1型流态色谱吸氧仪器
专用标准样品管结构示意图
第四节 煤层自燃危险程度及自然发火期
如前所述,煤炭的自燃与否,主要取决于煤炭本身的自燃倾向性,煤本身 两个因素:一个是内因因素,即煤炭自燃倾向性; 一个是外因因素,即煤炭氧化过程中的连续供氧和蓄热的条件。
4 煤自燃倾向性等级 分类
以每克干煤在常温 (30℃)、常压 (1.0133×104Pa)下的 吸氧量作为分类的主指 标,煤的自燃倾向性等 级按表1、表2分类。
5 允许误差
煤吸氧量测定结果的 允许平行误差不得超过 表3的规定:
表3 煤吸氧量测定的 平行实验误差
同一
不同
实验室 实验室
0.05
0.10
内因的影响因素是先天的因素,是在成煤之前或在成煤的过程中就已 经存在了的。如前面所述:煤的变质程度、煤的水分、煤岩成分、煤的含 硫量、煤的粒度、孔隙度与脆性等 。
而外因的影响因素则是后天的因素,主要包括:地质变动、煤层赋存 条件、开拓开采条件和通风条件等的影响。
实验证明,一个煤层或矿井自然发火的危险程度并不完全取决于煤的自 燃倾向性,在一定程度上还受煤层的地质赋存条件、开拓、开采和通风条 件的影响。一个弱自燃倾向性的矿井,如果不重视安全工作,乱采乱伐, 四处漏风,则煤炭自燃发火的几率可能要比一个强自燃倾向性的矿井大。
1)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 2)着火温度降低值测定法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
1)煤的自燃倾向性 煤在常温下氧化能力的内在属性 2)流动色谱吸氧法
应用热导法双气路气相色谱分析检测技术,测定煤对流态氧的吸附能力, 以吸氧量表征煤的氧化自燃性能。
3)步骤
(1)煤样的预处理 制备好的煤样称取1g装入标准样品管中,通以氮气(流量30cm3/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