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概念研究四

合集下载

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

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

杨莉君、康丹,2-3岁幼儿自我概念教师评定量表的编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自我概念的定义:西方最早比较系统地研究自我概念的心理学家是詹姆士(W.James)(1890)。

詹姆斯的理论主要分析的是客体自我的结构,认为自我具有身体自我(bodoly self)、物质自我(material self)、社会自我(socil self)和精神自我(spiritual self)四个重要性不同的层次。

这些成分以其价值的不同在层次上是有序的,各成分自我概念的总和构成总体自我概念。

罗杰斯(C.Rogers)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人现象场中与个人自身有关的内容,是个人自我知觉的组织系统和客体自身的方式。

他认为,对于一个人的个性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的是自我概念,而不是真实自我(realself);自我概念控制并综合着对于环境的反应。

Bengstson和Reedy认为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多方面的知觉,包括对自己生理、心理、行为及自己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评价[3]。

自我概念是人格结构的重要成分,是个体关于自己的特长、能力、外表和社会接受性方面的态度、情感以及知识的自我知觉,即个体把自己当成像其他事物一样的客观对象所产生的知觉。

个体主要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形成自我概念。

对自我概念结构的研究是从单维建构向多层次多纬度建构发展的。

Re-senberg对自我概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元分析,提出自我概念包括个体对自己多方面的看法。

Resenberg非常重视自我概念中各成分要素之间的关系,他对自我概念的元分析是很有价值的,但他提出的自我概念的成分要素没有明确的定义,各种成分的自我概念是相互包容的,没有精确的限定,所以仍然是一种单维的建构。

米德(G.H.Mead)认为个人与社会的变化,都源于主体我的特性,在主体我与客体我的关系上,米德认为客体我是自我活动的本体建构,它制约主体我的活动,而主体我是客体我变化发展的引导者[4]。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和自尊心研究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和自尊心研究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和自尊心研究一、前言社会心理学是关于人类行为、感受和思维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主要研究社会互动和人际关系等,自我概念和自尊心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自我概念是人们对自己的了解和判断,自尊心是人们对自己的评价和感觉,二者联系紧密,互为影响。

本篇文章将分别对自我概念和自尊心进行探讨,并介绍相关研究成果。

二、自我概念的构成和影响自我概念指个体关于自身的理解和判断,包括个体对自身特征、经验和身份的感觉和认识。

它由自我意识、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三个方面构成。

自我意识是个体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自我认知是个体认识自身的行为、外貌、能力和性格等方面;自我评价则是个体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包括情感色彩、认知价值和行为评价等。

自我概念的形成受到人际关系和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际关系中的反馈和评价是指导个体对自我认知和评价的主要来源,而文化背景则通过个体经验和社会规范等方式塑造和影响个体的自我认识。

例如,在个体视野受到集体主义文化影响的国家,鼓励个体将自己融于社会共同体之中,强调自我与他人的联系,而在个体视野较为独立的个人主义文化中,强调独立自主和自我实现。

三、自尊心的定义和影响自尊心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处地位的看法和评价,是评估自己价值和能力的一种方式。

它一方面来源于个体的内在感受和认知,一方面还受到社会环境和人群交往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自尊心在个体的社会与人际关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自尊心可以促进个体的情感稳定和自信心的建立,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反,低自尊心可能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从而影响个体的生活和职业发展。

四、自我概念和自尊心的关系自我概念和自尊心密切联系,互相影响。

自我概念对自尊心的形成和运作起到关键作用,它对自尊心的稳定和发展有一定的支配作用。

自我评价中的积极成分是自尊心的重要来源和支持,而自我评价中的消极成分则会影响自尊心的负面情绪状态。

自我概念和自尊心在成长和人际关系形成中的重要性,成为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大班幼儿自我概念的特点研究

大班幼儿自我概念的特点研究

大班幼儿自我概念的特点研究引言: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认识和了解的总体,也是个体对自身的形象、特征和能力的整体反映。

自我概念对个体在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形成人格以及与他人互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自我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研究大班幼儿自我概念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自我概念发展的特点在幼儿期,自我概念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外到内的过程。

初级的自我概念纠葛于感知经验,逐渐形成对自己的基本认识和对自己在周围环境中的地位的了解。

在大班幼儿的阶段,自我概念发展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认知水平升高:大班幼儿逐渐具备了自我观察和自我描述的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自己的行为和外貌特征,最终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自我认知;2.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大班幼儿渐渐能够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评价,他们会对自己擅长的事情有清晰的认识,并能意识到自己在一些方面与同伴存在差异;3.对他人的比较感:大班幼儿开始关注他人的意见和评价,常常会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从中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4. 趋同性:大班幼儿 tend to remember positive socialfeedback and can conform their self-views based on the perceptions of others.二、影响大班幼儿自我概念发展的因素1.学习环境的影响:大班幼儿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中接受各种学习和社交经历,这些经历对他们的自我概念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教师的指导和评价,以及同伴之间的互动和评价,都会对大班幼儿的自我概念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2.家庭背景的影响:大班幼儿的自我概念也受到家庭背景的影响。

家庭成员对幼儿的态度、期望和评价,以及家庭中的亲子互动方式,都会对幼儿的自我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

3.个体因素的影响:大班幼儿的自我概念还受到个体因素的影响。

个体的性别、性格、能力水平等都会对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oc

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oc

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关键字:心理健康自我概念(又称为自我知觉、自我结构、自我图式)是指一个人关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当个体把自己当成认识对象时,就会对自己的外表、能力、特长和社会接受性等产生知觉并形成关于自己的一般概念。

Rogers、Beck和Higgins等认为,自我概念在调节心理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学生的自我概念成为教育心理学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研究者们发现,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呈正相关[1-3],与孤独感呈负相关并通过孤独感与同伴接受性间接相关[4],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1-2],与考试焦虑呈负相关[2]。

近十年来,在我国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也不少[5-6],发现很多因素均可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如家庭的抚养方式、教育方式,学校的课业负担、学业成绩、学校及家庭的人际关系以及个体所经历的种种生活事件,都可能会经过个体的认知整合而形成个体的自我概念并通过自我概念而弥散性地影响到个体心理与行为的一般状况。

因此,中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是否与其自我概念有关?不同类型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是否与自我概念的特定内容有关?回答这些问题就是本研究的目的。

1 研究方法1.1 被试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保定一中、三中(均为普通高中)的高一和高二年级各抽取一个班,共161人,其中高一学生61人,高二学生100人;男生76人,女生85人。

从保定一中分校、三中分校的初一、初二年级各抽取一个班,共243人,其中初一学生116人,初二学生127人;男生118人,女生125人。

被试的年龄范围在12~18岁之间。

由于初三和高三都是临毕业年级,一则取样存在困难,二则过分的升学压力增加了一些与本研究无关的变量,故本研究忽略了毕业年级的样本。

1.2 测评方法1.2.1 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7]该量表包括9个症状因子,共90个题目,每题采用5点评分,症状从无到严重分别评为1、2、3、4、5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明显。

自我概念研究的概述

自我概念研究的概述

自我概念研究的概述一、本文概述自我概念研究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探讨的是个体如何认识、理解和评价自己。

这个概念涉及到了个体对自身特性、能力、价值观、目标以及自己在社会中所处位置的认知。

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的心理特征等。

本文将对自我概念研究的历史背景、主要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应用领域进行全面的概述。

我们将回顾自我概念研究的起源和发展,探讨其在心理学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

我们将介绍自我概念的主要理论,包括自我认知理论、自我发展理论以及自我调节理论等,以便读者对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有更深入的理解。

接着,我们将概述自我概念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和质性研究等,以及这些方法在自我概念研究中的应用。

我们将探讨自我概念研究的应用领域,包括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以及组织管理等,以展示自我概念研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文的概述,读者可以对自我概念研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理解自我概念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掌握自我概念研究的主要理论和方法,以及了解自我概念研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这对于提高个体的自我认知、促进个体的自我发展和提升个体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自我概念的理论基础自我概念的研究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自我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影响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有认知发展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自我概念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过程中,通过认知加工过程形成的。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不断调整自我概念以适应外界环境。

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则进一步指出,自我概念的发展是个体道德判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个体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决策。

社会认知理论则更侧重于社会环境对自我概念的影响。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在社会交互过程中,通过观察学习和自我反思形成的。

中大班幼儿自画像中的自我概念研究

中大班幼儿自画像中的自我概念研究

中大班幼儿自画像中的自我概念研究一、研究背景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了解,包括对自己身体、性格、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理解。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对自己的认知也会发生变化。

而自画像作为儿童自我表达的一种形式,往往能够展现出他们对自己的内在和外在特征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对幼儿自画像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心理发展。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大班幼儿自画像的分析,探讨其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以期为幼儿的心理健康和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中大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男女各若干名。

2. 研究工具: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观察幼儿的自画像和与其对话,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

3. 研究步骤:让幼儿自由绘制自己的画像;观察幼儿自画像的内容和形式特点;通过与幼儿对话的方式,探讨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四、研究内容1. 幼儿自画像的内容特点:通过对幼儿自画像的观察和分析,了解幼儿在自我表达中所呈现出的特点和特征。

幼儿在画中是否包含家人、朋友、玩具等元素;自己的形象是否完整和生动等。

2. 幼儿对自己形象的表达:通过与幼儿对话,了解他们对自己的身体、性格、能力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

幼儿对自己外貌的描述;对自己性格特点的表达;对自己能力的认知等。

3. 幼儿对自我形象的情感态度:通过对幼儿对话,了解他们对自己形象的情感态度。

幼儿对自己形象的满意程度;对自己形象的评价等。

五、研究意义通过对中大班幼儿自画像中的自我概念进行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儿的自我认知和心理发展。

这不仅有助于家长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还可以为幼儿的教育和成长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对自我概念形成和发展规律的探讨,也有助于丰富儿童心理学理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六、研究展望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比如样本选择的范围有限,研究方法不够多样化等。

未来还可以从更广泛的范围和更多样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幼儿自画像中的自我概念。

心理学研究的自尊和自我概念

心理学研究的自尊和自我概念

心理学研究的自尊和自我概念自尊和自我概念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自尊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和价值认知,即自我价值感;而自我概念则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探讨自尊和自我概念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其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一、自尊的定义与影响因素自尊是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包括了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认知、情感和评价。

自尊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体的成就感、社会认同、人际关系等。

个体在认知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时,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反应,从而影响自尊的高低。

二、自我概念的定义与形成过程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包括了个体对自己身份、特点、能力和价值的认识。

自我概念的形成受到个体所处环境的影响,如家庭、学校、社会等。

在日常生活中,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反馈,不断调整和形成自我概念。

三、自尊和自我概念的相互影响自尊和自我概念在个体发展中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较高的自尊和积极的自我概念有助于个体的个人成长和适应能力,可以促使个体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信念。

相反,自尊低下和消极的自我概念可能导致个体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四、自尊和自我概念的发展与教育自尊和自我概念的发展过程与教育密不可分。

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可以促进个体自尊和自我概念的健康发展。

教育者应注重个体的情感需求,建立积极的教育关系,帮助个体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认识他人的能力。

五、自尊和自我概念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自尊和自我概念的研究在心理学中起到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作用。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自尊和自我概念的形成过程、影响因素和干预方法,为心理咨询、教育教学等领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目前,自尊和自我概念的研究已经成为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未来还将有更深入的探索。

六、总结自尊和自我概念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主题,它们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了解和掌握自尊和自我概念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学业自我概念量表

学业自我概念量表

学业自我概念量表学业自我概念量表包含了一系列用来衡量学生学业自我概念的问题。

它以学习能力、智力、个性因素和学校成绩为基础,研究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自我概念,并提供教育工作者有效的反馈,制定更加针对性地指导方案。

学业自我概念量表由10个子量表组成,每个子量表包括9项问题,根据学业自我概念定义,从1到4分别代表“不同意”“有点同意”“大部分同意”“完全同意”。

总体量表共有90个问题。

1、对学习能力自我概念: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能力很高,也就是他们有信心获得学习上的成功,而有些学生则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不足。

2、对智力的自我定位:有些学生认为自己的智力高于一般人,而有些学生则认为自己的智力和其他同龄人没有太大的差别。

3、对学习成绩的自我认定:有些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可以与其他学生相媲美,而有些学生则认为自己比其他学生都差得多。

4、对自我学习能力的评价: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能力足够强,可以独自完成学习任务,而有些学生则认为自己较容易分心,不能很好地投入学习。

5、同伴比较:有些学生可以和其他学生进行正面竞争,认为自己一定可以赢得胜利,而有些学生则总是认为自己会输给其他学生。

6、对学习风格的认知:有些学生能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习更有效,而有些学生则可能始终无法掌握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

7、对自我学业绩效能力的认知:有些学生认为自己经过努力就可以取得好成绩,而有些学生则认为自己即使努力也难以取得好成绩。

8、对空间概念的认知: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可以驾驶汽车,而有些学生则认为记住路线很困难。

9、对社会概念的认知: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去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而有些学生则认为自己很难参加社交活动,不能跟其他人打成一片。

学业自我概念量表是一种有效的测量工具,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情绪状态、自我认定和自我概念。

有了这些信息,可以提供教育工作者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干预,有助于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

国外学者对幼儿自我概念的研究情况

国外学者对幼儿自我概念的研究情况

国外学者对幼儿自我概念的研究情况(一)主体我的自我意识
1 岁婴儿最早萌发的自我的概念是主我。

迪克逊(Dickson)在1975 年发表的研究文章中表明,婴儿的
自我认知分为 4 个阶段,分别是:
(1)“妈妈”阶段:4 个月左右,婴儿对妈妈的镜像更感兴趣,会在看到妈妈的镜像后微笑。

(2)同伴阶段:4~6 个月,把自己的镜像当作是自己的一个游戏同伴,还不能认识自我。

(3)伴随行动阶段:7~12 个月,这个阶段婴儿会随着镜子里自己的动作做出相对应的动作。

(4)主体我阶段:1 岁左右,婴儿能够区分自己镜像的动作和其他婴儿的动作。

当婴儿认识到自己可以使物体或他人以某种可预测的方式发生反应时,他们的主体我就开始逐渐出现了。

(二)客体我的自我意识
1 岁之后,婴儿开始建构自我的另一侧面——客体我。

刘易斯(Louise)在 1979 年的研究中,把 9~24个月的儿童放在镜子前,每位母亲在婴儿不注意的情况下,在他们的鼻子上涂上红色颜料。

发现年龄不到 15个月的婴儿会摸镜子里的“红鼻子”。

到 15 个月左右,他们开始擦自己的红鼻子,这个反应说明他们具有对自
己独特形象的敏锐意识。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使用人称代词“你、我、他”来称呼自己和他人。

刘易斯认为,15 个月是婴儿客体我发展的转折点。

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现状及差异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现状及差异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现状及差异的实证研究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是指大学生对自己在学业上的认知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学习能力、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看法和信念。

学业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对大学生学业表现和学习动力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现状及其差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的现状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结构,包括自我效能、自我评价和自我活动三个维度。

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总体较高,但在细分维度上存在差异。

1. 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能力的信念。

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方面普遍表现出较高水平,即他们认为自己能够成功完成学业任务。

研究发现,自我效能与学业成就呈正相关关系,自我效能感越高,学业成就越好。

2.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学习表现的认知和评价。

大学生在自我评价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有些学生对自己学习成绩持积极评价态度,即他们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优秀;而有些学生则对自己学习成绩持消极评价态度,即他们认为自己学习成绩较差。

3. 自我活动:自我活动是指个体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和态度。

大学生在自我活动方面也表现出差异。

有些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具有探索、创新和合作精神;而有些学生则偏向于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缺乏主动性。

二、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差异的原因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存在差异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1. 个体因素:个体的性格、学习能力和动机特点会影响学业自我概念的形成。

性格外向、乐观的学生更容易形成积极的学业自我概念;学习能力较强、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容易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业自我概念;具有内外部动机的学生更容易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从而形成较高的学业自我概念。

2. 环境因素: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家庭支持、同伴关系和学校教育质量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

教育学中的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研究

教育学中的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研究

教育学中的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研究自我概念是教育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它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认知,包括对个体身份、能力、兴趣和价值观的理解。

学生的自我概念对其学业表现和个人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对于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变化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首先,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是由一系列因素共同塑造的。

家庭、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等都对学生的自我概念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期望和支持以及亲子关系都会对学生的自我认知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社会环境中的角色认同、同伴关系和社会评价也会在学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

此外,学校教育提供给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机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指导,亦会对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学生自我概念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学生的自我概念会随着时间、经历以及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逐渐形成对自己的认知。

比如,当学生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功时,他们对自己在这一领域的能力会得到加强,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与此相反,当学生在某一方面遭遇挫折或失败时,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或负面评价,从而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

最后,学生的自我概念对其学业表现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的自我概念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更加努力,充满自信。

相反,消极的自我概念则可能阻碍学生的发展,甚至导致自我厌恶或抑郁情绪。

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该重视学生自我概念的培养和发展。

在实际教育实践中,有几个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首先,教育者应该提供支持和鼓励,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其次,教育者和家长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活动,让学生在不同领域获得成就感,从而构建全面的自我概念。

此外,教育环境中的竞争和比较应该得到适度的控制,避免对学生产生过大的压力和负面影响。

最后,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帮助他们发现并发展潜能,从而增强学生对自己的积极认同和自我概念。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理论威廉詹姆斯的自我概念研究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理论威廉詹姆斯的自我概念研究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理论威廉詹姆斯的自我概念研究自我概念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指的是个体对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威廉詹姆斯是自我概念理论的先驱之一,他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概念理论最早由威廉詹姆斯在19世纪末提出,并在其所著《原则心理学》中详细阐述。

他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是由多种元素所组成的,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知识、自我评价等。

这些元素与个体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以及个体的经历和经验都密切相关。

首先,自我意识是自我概念的核心要素之一。

它指的是个体对自身存在和体验的清醒认知,即个体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主体。

这种自我意识的形成与个体的大脑功能和认知能力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个体的社会互动和体验的影响。

威廉詹姆斯通过对婴儿自我意识的观察发现,婴儿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并没有对自身的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互动的增加,婴儿逐渐产生了自我意识。

其次,自我知识是构成自我概念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它指的是个体对自身特征、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

威廉詹姆斯认为,个体的自我知识是通过社会互动和经验积累得到的,它既包括个体对自己内心体验的认知,也包括对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身份的认知。

自我知识的形成不仅受到外界的评价和反馈的影响,也受到个体内部的认知和主观感受的影响。

最后,自我评价是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指的是个体对自己价值和能力的主观评价。

威廉詹姆斯认为,个体的自我评价是基于对自身能力和外界反馈的认知,同时也受到个体的情绪和情绪调节的影响。

自我评价的形成和发展与个体的自尊、自信和情绪健康等方面密切相关。

总结起来,威廉詹姆斯的自我概念理论对我们理解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的研究强调了个体的社会互动和经验积累在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也提醒我们在实践中应关注个体的自我意识、自我知识和自我评价等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威廉詹姆斯的自我概念理论,进一步拓展自我概念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为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干预策略。

关于自我概念研究概述

关于自我概念研究概述

关于自我概念研究概述论文关键词:自我概念测量学自我图式论文摘要:自我概念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系统,是个体人格结构的重要基础,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有关_我概念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尤其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论述自我概念的涵义和功能,追溯自我概念测量学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简要概述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

—>、向我概念的涵义自“概念是‘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亦称自我知觉、自我图式或自我结构,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境,社会比较等多种途径形成的对自身生理状况、心理特征、社会属性等方面的比较稳定的认识。

这种自我认识能力为个体提供自我认同感和连续感,使个体的存在和发展有意义并维持有意义的行为。

因此,自从詹姆斯0._1£^^,1890)0我理论的提出以来,自我概念理论就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二、自我概念的功能(一)保持个体内在一致性保持内在一致性即保持个人的想法与情绪或行为一致。

通过维持内在一致性的机制,自我概念实际上起着引导个人行为的作用。

积极的自我概念容易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引导人采取积极的行动。

[16^18打提出当人们的不同信念和态度之间或那些态度和他们的行为之间不一致时,就会出现不和谐状态。

(二)决定个体对经验怎样解释自我概念对经验的解释作用是指个体倾向于按照与岛己的自我概念相一致的方式来解释向己的行为。

不同的人对于完全相同的经验的解释可能是不同的,自我概念影响着解释经验的方法。

自我概念消极的人倾向于将每一种经验与消极的自我评定联系在一起。

具有积极商我概念的人可能对每一种经验赋予积极的含义。

这些积极或消极的经验都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决定个体自我期望的水平个体对自己的期望是在自我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与阔我概念相一致,其后继行为也由自我概念的性质所决定。

所以说自我概念积极的人,自尊、乐观、健康、成功,而自我概念消极的人则岛卑、无望、沮丧、孤独。

自我概念的多维度多层次模型研究述评

自我概念的多维度多层次模型研究述评

-136- 心理学动态 2001年自我概念的多维度多层次模型研究述评刘凤娥黄希庭西南师范大学心理系摘要自我概念是人格结构的重要成分许多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模型该文用文献综述法介绍了自我概念的多维度多层次模型的理论及研究现状关键词 自我概念, 多维度多层次模型第9卷第2期自我概念的多维度多层次模型研究述评-137-Shavelson197618901902×ÛºÏÁËÇ°È˵ÄÑо¿³É¹û¼ò³ÆShavelson等人的模型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多层次许多研究和量表的编制都以这种模型为理论基础18921902与James的理论一致一般自我概念在最顶层在从底层向高层移动过程中不同的是即学业和非学业的自我概念如数学自我Shavelson等人认为对自我的知觉是根据个体的实际行为和对这一行为的反应和评价形成的2.2原始模型的结构Shavelson等人所提出的模型的典型特征是多维度多层次一般自我概念位于最顶层学业自我概念又细分为具体学科的自我概念英语自我概念等情绪的和身体的自我概念引自Shavelson等人Shavelson等人的模型作为自我概念层次组织的大体框架但在建立之初存在许多问题因素分析修正这一模型3 80年代多维度多层次模型的研究进展3.1 网络间假设Shavelson和Bolus扩展了最初的Shavelson等人的观点-138- 心理学动态 2001年一个假设即当个体的自我概念移至层次或学业自我概念的最高层时当个体的自我概念下降层次时自我概念测量的数据学业数学和学习成绩数学在5个月内分两次收集自我概念的五个成分间具有相当清晰的独立性一般自我概念与一般学业自我概念存在最高的相关与学校的分数的相关最低特定学科自我概念与对应的学科分数的相关高于与其它学科得分的相关这些结果并没有表明当个人的自我概念下降层次时3.2 Song和Hattie的模型Song和Hattie [4,5]对原始的Shavelson等人的模型提出了两个改进:首先,在学业方面,提出了由三个一阶因素限定的二阶学业因素:成就自我概念(实际成就的自我知觉)ÓÐÄÜÁ¦ÊµÏÖµÄ×ÔÎÒÖª¾õ°à¼¶×ÔÎÒ¸ÅÄîÔÚ·Çѧҵ·½ÃæÌá³öÁËÁ½¸ö¶þ½×ÒòËØSelf-regard/presentation Self并将社会自我概念分为更具体的家庭和同伴自我概念confidence×ÔÐÅÓëÈËÃÇÔõÑùÏòËûÈ˱íÏÖ×Ô¼ºÓйØ1992µ«²»Í¬µÄÊǰ༶ÒòËØÎÒÔڰ༶Äڸе½¸ñ¸ñ²»ÈëÕâ¿ÉÄÜÓë±»ÊÔÈ¡ÑùÓйØÄÜÁ¦ºÍ³É¾Í×ÔÎÒ¸ÅÄîµÄ·¶³ë¿ÉÒÔÑÓÉìµ½Ìض¨µÄѧУ¿ÆÄ¿有了这些延伸3.3 Marsh和Shavelson对模型的改进80年代初Self Description Questionaire SDQ SDQ SDQ分别适用于学龄前期学龄后期但也存在很多问题Marsh和Shavelson后来又编制了SDQ SDQ SDQ不同包括13个分量表中同伴量表分成同性别和不同性别量表外貌英语能力情绪稳定性亲子关系诚实/可信性Marsh和Shavelson[6]用SDQ̽Ë÷ÐÔºÍÑéÖ¤ÐÔÒòËØ·ÖÎö¶¼Ö§³Ö13个分量表他们还运用SDQÔÚ¶Ô²âÊÔ½á¹ûÑо¿·ÖÎöµÄ»ù´¡Éϰѵڶþ²ã´ÎÖеķÇѧҵ×ÔÎÒ¸ÅÄî·ÖΪÉíÌå/人际和道德伦理两个部分如前面提到的把同伴关系分为同性关系和异性关系[7]1996¶àÊýÑо¿ÕßÈÏΪÉç»á×ÔÎÒ¸ÅÄîÊÇÒ»¸ö¶àά¶È¶à²ã´Î½á¹¹第9卷第2期自我概念的多维度多层次模型研究述评-139-Shavelson等人的模型认为社会自我概念由一般自我社会概念维度与两个具体的社会自我概念维度如我与同伴相处很好如我与生活中的重要他人相处很好见图1Byrne[6]等对社会自我概念模型的修正基于以下几点所以这两个具体的社会自我概念可以合为一个部分且实证研究已证实了这些过程学校环境和家庭同样Byrne等以这一修改后的社会自我概念模型为理论基础4.2 身体自我概念的研究进展最近对身体自我概念的研究也强调身体自我概念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结构提出了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身体自我概念结构模型[8]ËûÃDZàÖƵÄÉíÌå×ÔÎÒÖª¾õÎʾí包括一个一般身体自我价值量表身体吸引力体力因素分析能够证实这四个方面Marsh Johnson等描述了修改过的身体自我描述问卷简称PSDQ包括11个分量表健康身体胖瘦体能持力合作一般身体自我概念和自尊4.3 国内的研究目前国内有关自我概念的研究大多采用国外的量表或者对其修订后再使用中国人的自我概念与西方人的自我概念有相当大的差别我国学者有必要从实际出发编制适合中国人的问卷来探讨中国人自我概念的结构他采用问卷调查并对自尊的结构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外表能力纪律据此建立了自尊结构的探索模型编制了可以用来作为评定我国儿童自尊水平的工具自我价值感是自我的一个重要方面情绪的和行为倾向的特征我们将自我价值感看作是一个多维度总体的系统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来源于对特殊自我价值感的整合其中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又可分为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两种类型我们编制了三个量表6条一般自我价值感量表和特殊自我价值感量表-140- 心理学动态 2001年的信度具有良好的构念效度构想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理论维度对编制的自我概念问卷作因素分析友善容貌志向成熟和自纳等维度此外5 前瞻Shavekson等提出的多维度多层次模型在自我概念的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从根本上推动了自我概念的实证性研究已得到了多数心理学家的认可未来的研究可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上成分自我概念最主要的方面有哪些需要进一步探明它具体由哪些成分构成尚不明确一般自我概念是各个具体的成分自我概念在更高层次上的整合和重构需要深入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自我概念的成分要素是不同的如儿童的数学自我概念与数学成就的关系的研究其它方面的成分自我概念的探讨也是如此这方面的探讨将进一步促进成分自我概念的结构模型的探讨台湾东华书局出版社19971998,4:289-292[12]郑涌,黄希庭. 自我概念的结构哲社版1997,1:18-22[13]郑涌,黄希庭. 自我概念的结构1998,5:51-56万方数据自我概念的多维度多层次模型研究述评作者:刘凤娥, 黄希庭作者单位:西南师范大学心理系刊名:心理学动态英文刊名:Journal of Developments in Psychology年,卷(期):2001,9(2)被引用次数:55次1.李伟明心理计量学的长足进步 1998(06)2.黄希庭人格心理学 19983.Shavelson R J;Bolus R Self-concept: The interplay of theory and methods[外文期刊] 19824.Arsenio W F Children's Conceptions of the Situational Affective Consequences of Social-moral Events 1988(06)5.Hattie J Seif-concept 19926.Byrne B M;Shavelson R J On the Structure of Social Seif-Concept for Pre-,Early,and Late Adolescent:A Test of Shavelson,Hubber,Stanton(1979)Model 19967.Marsh H W;Shavelson R J Self-concept:Its multifaceted,hierarchical structure 19858.Fox K R;Corbin CB The physical seif-perception profile: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validation 19899.Marsh H W;Richards G;Johnson S;Roche L, Tremayne P Physical Self Description Questionaire:Psychometic properties anda multitrait-multimethord analysis of relations to existing instruments 199410.魏运华自尊结构模型及儿童自尊量表的编制 199711.黄希庭;杨雄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编制 199812.郑涌;黄希庭自我概念的结构:大学生WAI反应的内容分析 199713.郑涌;黄希庭自我概念的结构:大学生自我概念维度的因素分析 199814.魏运华自尊的结构模型及儿童自尊量表的编制 199715.黄希庭;杨雄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编制 199816.郑涌;黄希庭自我概念的结构:大学生WAI反应的内容分析 199717.郑涌;黄希庭自我概念的结构:大学生自我概念维度的因素分析 199818.黄希庭人格心理学 199819.Shavelson RJ;Bolus R Seif-concept:The interplay of theory and methods 198220.Song I S;Hattie J A Home enviroment,self-concep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A casual modeling approach 198421.Song I S;Hattie J A Home enviroment,seif-concept,and academic achievement:Acasual modeling approach 198422.Hattie J Self-concept 199223.Byrne B M;Shavelson R J On the Structure of Social Self-Concept for Pre-,Early,and Late Adolescent:A Test of Shavelson,Hubber, Stanton (1976) Model 199624.Marsh HW;Shavelson RJ Seif-concept:Its multifaceted 198525.Fox K R;Corbin C B The physical self-perception profile: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validation 198926.Marsh HW;Richards G;Johnson S;Roche L, Tremayne P Physical seif Description Questionaire:Psychometic properties anda multitrait-muitimethord andlysis of relations to existing instruments 19941.路翠萍.LU Cui-ping自我概念的研究发展及其与心理康复的关系[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康复2005,9(8)2.刘岸英自我概念的理论回顾及发展走向[期刊论文]-心理科学2004,27(1)1.唐红新拓展课程对大学生自我概念和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研究[期刊论文]-科技资讯 2011(1)2.杨力五年制师专生自我厌烦感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期刊论文]-辽宁高职学报 2009(5)3.王海棠.高红艳体验式团队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建立自我概念的影响研究[期刊论文]-浙江体育科学 2009(5)4.徐海玲自我概念清晰性和个体心理调适的关系[期刊论文]-心理科学 2007(1)5.孔祥军大学生自我概念与防御方式的相关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1)6.李惠萍.孔祥军中学生自我概念的调查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5)7.杨荣华论良好的自我概念的评价标准及其促进途径[期刊论文]-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3(3)8.张野.张东宁初中生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期刊论文]-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12)9.庞宇佳民营IT企业员工自我概念发展状况的研究[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 2011(2)10.王林.杨东涛.秦伟平知识经济时代的跨文化冲突与管理研究[期刊论文]-现代管理科学 2009(12)11.李惠萍.杨昭宁.孔祥军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相关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2)12.常友善基于自我概念视角下的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调查[期刊论文]-南方论刊 2013(11)13.谢亚妮.陈幼贞初中生时间自我的特质效价研究[期刊论文]-新校园(理论版) 2011(1)14.李沂动态自我发展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示——《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读书心得[期刊论文]-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6)15.康洁立.赵姗中学生与大学生学习风格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科技广场 2010(10)16.贾谊峰.李素娟.李红自我概念的理论模型及其发展走向[期刊论文]-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2)17.王媛媛.李建伟.仇洪山.刘圣荣高中艺术生主观幸福感、自我概念及其关系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5)18.杨力五年制师专生自我厌烦感产生原因的调查研究[期刊论文]-辽宁高职学报 2007(11)19.赵建平自我概念研究述评[期刊论文]-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6)20.康丹.朱念琼自我概念在护理教育中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期刊论文]-护理学杂志 2005(8)21.薛冬雪.刘晓茹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概念的调查研究[期刊论文]-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4(6)22.郑思明关于自我的理论及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龙岩师专学报 2002(1)23.金晓彤.闫超.卢泽华中国老龄消费者自我概念与购买决策关系研究——以长春地区为例[期刊论文]-现代管理科学 2012(3)24.胡珍珠培养积极自我概念,促进心理健康[期刊论文]-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1)25.王相英高校青年体育教师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的研究[期刊论文]-山东体育科技 2008(3)26.王维.张伟.丘昌建.肖融自我概念研究进展概述[期刊论文]-精神医学杂志 2008(1)27.黄希庭.郑涌.李宏翰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的心理学观点[期刊论文]-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3)28.孙颖女性消费者自我概念与消费决策风格的关系研究[期刊论文]-邢台学院学报 2013(4)29.尹星.胡婷婷.陈霞学优生和学困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的对比研究[期刊论文]-科技信息 2009(31)30.杨昭宁.孔祥军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1)31.詹茂光自我概念的研究及其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期刊论文]-兰州学刊 2005(5)32.孙灯勇.郭永玉自我概念研究综述[期刊论文]-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2)33.张锋利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教师培养的基本策略[期刊论文]-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3)34.范凯斌.涂东琼职高学生身体自我影响因素研究——以杭州市为例[期刊论文]-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8(6)35.胡珍珠自我概念研究综述[期刊论文]-怀化学院学报 2007(11)36.郝丽.刘乐平健康心理学研究与数据挖掘[期刊论文]-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2(3)37.李泳波.王志刚蒙汉高中生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期刊论文]-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6)38.张丽琼儿童自我概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39.史海松小学生自我概念与同伴关系的干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40.方晓义.袁晓娇.曹洪健.谢庆红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一般自我概念量表的编制[期刊论文]-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2(4)41.张丽华.刘晟楠两大方法论下的自我研究[期刊论文]-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5)42.黄希庭.谭小宏中学生责任心的理论构建研究[期刊论文]-心理科学 2008(1)43.姜钰自我概念模型研究综述[期刊论文]-青春岁月 2014(6)44.李玉荣中学教师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45.易艳.凌辉.潘伟刚.司欣芳.马靖惠.蒋艳娇.胡凯青少年“我是谁”反应的内容分析[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3)46.熊薇小组工作中影响儿童他观自我的元素[期刊论文]-才智 2013(12)47.姜钰自我概念模型研究综述[期刊论文]-青春岁月 2014(6)48.丁烜红上海市高中女生减肥群体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学位论文]硕士 200549.王玉莉.绳杰清.李莎莎.毛星华护理专业专升本学生学习动机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期刊论文]-护理管理杂志 2010(8)50.郑剑虹人格心理学中的自我研究综述[期刊论文]-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5(4)51.翟群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52.卓琴员工工作责任心结构及其问卷编制[学位论文]硕士 200653.李洁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及其在职业指导中的应用[学位论文]硕士 200554.赵小军西北初中生自我概念、学业求助及其关系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55.王莉爱初中生自我差异影响自我认知信息加工的实验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引用本文格式:刘凤娥.黄希庭自我概念的多维度多层次模型研究述评[期刊论文]-心理学动态 2001(2)。

自我概念的研究综述

自我概念的研究综述


自我概 念的不 同结构 观
( 一) 詹姆斯的 自 我概念结构观 詹姆斯最早于 1 8 9 0年提出了他 的 自我概念 的
他将 自我概念视为个体通过对环境和经验来形成有
关 自己的知 觉 , 同时 这种 知 觉 会 对 自己 的行 为 进行
相关理论。詹姆斯将 自我概念看作是个体对 自己的
特点 及存在 的认 识 。正 是 由于这 样 特 殊 的认 知 , 赋
实验 : 关于工作满意度与绩效关 系的实验研究 。实 验要求每一位被试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要摆出计算机
描述的动作 , 最后要求被试完成 关于态度 的量表 。
标准, 任何一个 自我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心理健康 。 随着研究的深入 , 有关 自我概念结构的研究也 从笼统转向多侧面、 由粗线条转向多等级 、 由描述性
自我概念是将 自己作为知觉客体 , 是对 自己的 看法及评价 。自詹姆斯 1 8 9 0年首次提出 自我概念 理论以来 , 教育心理学家在 自我概念 的研究方 面取 得了许多理论成果, 促使 自我概念 的研究得到了长
足 的进展 。

的转向结构的发展趋势。
( 三) S h a v e l s o n的自我概念模型
结果表 明, 笔直站立的被试对 自我评价更高 , 结果与
收稿 日期 : 2 o l 4 —O 1 —1 6 作者简介 : 王 云( 1 9 8 9 一) , 女, 新疆伊犁人 , 新疆师范大学教 育科学学院 , 硕士在读 , 研究方 向: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闻素霞 ( 1 9 6 5 一) , 女, 新疆乌鲁木齐人 , 新疆师范大学 , 教授 , 研究方向 : 跨文化认知与人格研究。
2 0 1 4年第 0 4 期 第3 o 卷 ( 总3 6 4 期)

心理学视角下的自我概念与自我调节的关系研究

心理学视角下的自我概念与自我调节的关系研究

心理学视角下的自我概念与自我调节的关系研究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评价和理解,它是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和意识形态的核心部分。

自我调节是指个体能够通过不同的认知和行为策略来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思维、情绪和行为。

自我概念与自我调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这一关系,并对这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

一、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根据自理论的观点,个体通过感知自我和他人的反应,逐渐形成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自我概念的形成主要受到社会性因素和认知因素的影响。

社会性因素包括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和文化传统等,而认知因素则包括个体对自己经验的解释和理解。

研究表明,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与个体的认知发展密切相关。

儿童在早期主要通过内省和自我对比的方式来认识自己。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逐渐具备了辨别自我和他人的能力,能够根据他人的反应来评估自己,并形成初步的自我概念。

青少年时期,个体开始出现自我概念的多样性和矛盾性,他们在社会比较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逐渐建立了相对稳定的自我概念结构。

成年后,个体的自我概念逐渐趋向稳定,但仍然会受到环境和社会反馈的影响。

二、自我概念与自我调节的关系自我概念与自我调节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自我概念对个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产生重要影响,而个体的自我调节行为也会进一步塑造和改变自我概念。

1. 自我概念对自我调节的影响自我概念的内容和结构对个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将影响其对待困难和挫折的方式,以及对自身行为的管理和调节。

例如,一个积极、健康的自我概念可以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使其更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

2. 自我调节对自我概念的塑造个体通过自我调节行为来塑造和改变自己的自我概念。

自我调节行为可以通过个体的自我反馈和自我监控等方式对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进行调整。

例如,一个人通过积极的行为表现来提升自己的自我价值感,进而改变自己的自我概念。

认知自我的四个维度

认知自我的四个维度

认知自我的四个维度
认知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认知自我的四个维度是:
1. 自我认同(Self-Identity):指个体对自己的特点、价值观和信念的认知。

自我认同是个体形成自我概念的基础,可以包括性别认同、文化认同、职业认同等。

2. 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指个体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评估。

自我评价影响个体的自尊和自信程度,可以包括对自己外貌、智力、社交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3.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念。

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的动机和行为,高自我效能的个体倾向于更乐观、自信和有决心地面对挑战。

4. 自我知觉(Self-Awareness):指个体对自己的感受、想法和行为的觉察。

自我知觉有助于个体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动机,以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这四个维度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个体的认知自我,对个体的行为、情绪和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大学生自我概念研究综述

大学生自我概念研究综述

系研究 中也认为 自 我概念积极 的大学 生更倾 向于成熟的 防御方 式 ,自
我概念消极 的大学 生倾 向于选择不成熟 的防御方式 _ 1 。 2 . 3大学生 自我概念与人际交往 自我概念和人际交 往不是单 向的 因果关 系 ,而是相互影 响 ,相互 促进的 ,形成了一个系统 l l 。很 多研 究者们 从不 同的角 度对大 学生 自我概念与人际交往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 李蓉蓉 ( 2 0 0 2 )的研究认为 自我概念的形成影响着 大学生人 际特 质的形成 ,人际取 向为主 动满足 型 的大学生通 常在语 言 、问题解 决、 外貌 、自尊等方面 的 自我概念 水平较 高 l ;李 晶 、翟敏 ( 2 0 0 3 ) 的 研究认为正常 的人 际交往和 良好 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 自我概念的形 学生 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减少学生进入 企业 的过渡 时间。除此之 外 ,最
( T w e n t y s t a t e me n t T e s t )即 WI A技法被研究者用来 考察大学 生 自我概念 的 内容和结构以及 量表 的编制 ,此方法研 究的最大 的优点是可 以排 除 研究对象文化背景的影 响。 内隐 自我概念一般 则采 用 G r e e n w a l d( 1 9 9 5)提 出的用 于研究 内 隐态度的 内隐联想测验 I A T( I m p l i c i t A s s o c i a t i o n T e s t ) 。 2 .大学生 自我概 念的相关研究 2 . 1大学 生 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 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有着密不可分 的关系 ,恰 当的 自我意 识是 中国 大学 生 心 理健 康标 准 之 一_ 4 J 。信 中贵 ( 2 0 1 1 ) 、赵 娟 娟 ( 2 0 1 1 )等人 的研究表 明,大学生 的 自我概念对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有较

自我概念理论

自我概念理论

A
9
自我概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 根据自我概念发展的特点,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动态性等特点.个 体需要及时地反省自我概念,引导自我概念向积 极方向发展。
❖ 在班级活动中促进学生自我概念的正强化 教师应注意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组织积 极有效的班级互动.引导学生把优势表现出来, 获得自信,强化积极的自评
❖ 自我概念功能 伯恩斯在其《自我概念发展及其教育》一书中,系统论 述了自我概念的心理作用,提出自我概念具有三种功能
A
3
自我概念功能
A.保持内在一致性 通过维持内在一致性的机制,自我概念实际上起着引导 个人行为的作用。
B.决定个人对经验怎样解释 一定的经验对于个人具有怎样的意义,是由个人的自 我概念决定的。不同的人可能会获得完全相同的经验, 但他们对于这种经验的解释却可能是高度不同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 自我概念的成分要素在不 断地增加, 要评价个体的自我概念水平,必须 考虑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她的研究使自 我概念的研究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Shavelson 等 人的自我概念 多维度层次的 理论模型
完整的自我概念的结构应该具有6 个特性,
即有组织性、多维性、稳定性、发展性、 可评价性和可区分性, 并以此定义规范为基 础, 于1976 年提出了自我概念的多维度层 次理论模型
❖ 在性别差异方面, Dusek 和Flaberty( 1981) 研究发现, 男孩子在男子气概、成就、领导者等方面有较高水平的自 我概念,而在社会性等方面的水平较低, 学业自我概念的 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女生的语文自我概念高于男生, 而男 生的数学自我概念高于女生。
❖ 在社会教化方面, 很多心理学研究者认为, 自我概念的发 展深受社会教化的影响。Hattie 发现生活中重要的他人, 如父母、教师、同伴对自我概念形成的影响很大。

青少年自我概念探究

青少年自我概念探究

青少年自我概念探究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自我认知和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时期。

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建立对于个体的发展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内涵、形成因素、影响因素以及培养方法,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关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

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内涵青少年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包括对自己外貌、能力、性格、价值观等方面的看法。

在青少年时期,他们开始逐渐形成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建立起自己独特的自我认同。

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形成因素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形成受到遗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在认知和情感上的天赋和倾向;家庭环境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对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环境中同伴关系、学校教育等也会对青少年自我概念产生影响。

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青少年自我概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社会比较、媒体影响、学业压力、家庭关系等。

社会比较导致青少年常常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从而产生焦虑和不安;媒体对美好形象的宣传也会影响青少年对自身形象的认知;学业压力和家庭关系紧张也会对青少年自我概念产生负面影响。

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培养方法为了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健康的自我概念,家长、老师和社会都需要共同努力。

首先,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尊心;其次,学校应该注重学生全面发展,鼓励他们发挥特长,增强自信心;最后,社会应该创造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减少负面影响。

结语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建立健康积极的自我概念对于个体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对青少年自我概念进行探究,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共同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概念研究四1引言1.1选题背景近年来研究者们一直对自我概念的研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他们的研究结果使我们认识到自我概念在个体内部有着影响和谐统一的作用而且影响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看法以及对未来的理想和信念。

因此正确认识准确把握青少年自我概念特点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对个体家庭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关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中存在横向矛盾:在同一时期发表的结果截然相反2005年左右时结果有好有坏到2010年左右青少年在自我概念量表上的得分总体水平不高因此对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研究得到比较准确的结论一方面帮助我们认识青少年自我概念的水平另一方面也提示教育者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正确的自我概念。

本研究从中国知等期刊上搜集的关于研究自我概念的中研究结果存在纵向矛盾从2005年甚至是更早到现在这一段时间中过程的体现杂乱无章没有一个总体一致的分析。

因此本研究认为采用分析的方法能使存在差异的结果得到总体一致的分析旨在揭示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特点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理论依据。

1.2概念界定1.2.1 自我概念本研究把自我概念定义为: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关于自我及其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各方面多层次的认知和评价是个体对自我和对他人关系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1]。

1.2.2 分析分析在1976年由G.V. Glass正式提出思想的话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

它总结了各种有“合并统计量”的。

具体地说就是整合现有的、针对某个问题所进行的研究的结果。

如果这些研究结果差异不大可对其进行平均;如果各研究结果间的差异比较显著分析就要进一步解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郭伯良、张雷)[2]。

但是虽然分析的技术具有许多优势但是它在心理与教育领域的运用还比较少比较局限。

就以我国的两本心理学核心期刊为例在《心理科学》和《心理学报》上自2000年共发表分析有关文章15篇其中10篇是分析具体应用类文章5篇是技术介绍类文章。

这主要是由以下因素造成:发表的具体研究类文章依旧不多达不到分析的要求没有进行分析的必要;其二是分析本身的局限性其本身是非实验研究并未能掌握所有的中所包含的被试情况具体施测方法;其三对于其他的过于依赖会受其他研究好坏的影响;其四单单对研究结果整合会忽视个别差异。

1.2.3 横断历史研究对横断历史研究最系统阐述最早的是美国心理学教授Jean M. Twenge。

从1997年开始她就已经发表了一系列横断历史分析的成果。

比如:人们对待妇女的态度、男性与女性气质随年代的变迁。

这些年来她继续研究了焦虑、自尊、心理控制点、社会赞许性需要、自恋人格等十几项心理特征的年代效应。

以上的研究都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时代变迁对个体的心理特点影响巨大。

虽然横断历史分析这个研究方法最早的使用者是Jean M. Twenge教授在她的论文里也并没有提到更早的使用者。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出版年代效应很早就已经被提出甚至比分析概念还早[3]。

1.3选题的意义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发展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研究表明,消极的自我概念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低学业成就有关[4]。

回顾以往的关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研究我们发现正确了解和掌握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特点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理论依据。

因此本研究采用分析的方法能使存在差异的结果得到总体一致的分析。

现今所有关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中存在横向和纵向两种矛盾:其一在同一时期发表的结果截然相反。

其二在从2000年甚至是更早到现在这一段时间中过程的体现杂乱无章没有一个总体一致的分析。

因此对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研究利用分析的方法得到总体一致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1.4选题目前的研究现状我国关于自我概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自我概念的发展的问题即自我概念与性别、年龄、种族、个体生活满意度、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等的关系研究和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自主学习模式对自我概念的影响。

我国关于自我概念的研究起步于九十年代中期近年逐渐繁荣。

主要采用的工具是由Fitts(1965)编制后我国台湾林邦杰(1978)修订的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共70道题目10个因子分1-5级评分。

但是由这同一个量表并用同种方法进行测量的研究报告结论却有不一致。

沙维逊研究表明自我概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由于自我概念的维度是随着人的主要生活任务的变化而变化的如中小学阶段以学习为主到了大学则以学习和交往为主大学毕业后工作和家庭开始重要起来自我概念的维度也发生了变化[5] 。

占颖玉(2008)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在总体上是积极的其发展水平较高;大学生自我概念总体水平性别差异显著女生高于男生[6]。

孙步宽(2011)研究表明大学生自我概念除了在社会自我这一因子上存在差异其他因子不存在差异[7]。

王金道(2003)研究表明城市学生在自我认同自我满意道德伦理自我社会自我以及自我总分上高于农村学生。

这与韩进之杨善堂对学生自我概念的研究结果城乡无差异的结论不一致[8]。

徐晓波(2011)等人的研究表明自我概念的总分在性别、出生地之间无显著差异[9]。

张涛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学生具有较积极的自我概念中学生在自我批评因子上年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道德伦理自我这一因子上男女之间存在差异性显著;在生理自我和自我认同两个因子上性别和年级之间存在交互作用[10]。

万德智的研究结论显示: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性别差异显著女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优于男大学;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城乡差异不显著;大学生自我概念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问存在显著差异[11]。

从上文研究综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研究结果存在着矛盾一方面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在自我概念量表的总分在男女性别上城乡方面独生和非独生子女上不存在差异有的研究结果则表明差异显著。

另一方面青少年在自我概念量表上的各因子分也不尽相同各因子分在性别、城乡、独生与非独生上是否有差异也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运用分析的方法使存在争议的结果得到统一的结论具有理论意义同时为教育工作者提高真实可靠的信息从而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拥有完善的人格。

2研究方法2.1搜集2.1.1搜集的标准本研究在搜集时标准如下:(1)研究使用的都是由Fitts(1965)编制后我国台湾林邦杰(1978)修订的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共70道题目10个因子分1-5级评分。

(2)被试是青少年主要为生活在中国大陆不包括港澳台。

(3)研究中对10个因子的描述统计(N、M、SD)清晰准确无疑问。

(4)发表时间为2000年到2013年期间。

排除的原则是:(1)按特殊标准来选取被试从而做出的研究。

例如患大脑发育不健全、多动症等疾病的青少年(2)研究方法存在特殊性例如在某种锻炼或者训练后这会影响因子得分。

(3)不同文章可能作者也不同但使用数据相同。

根据上述标准最后获得2000年到2013年之间发表的研究报告中有102篇符合标准其中报告总体情况的有81篇报告自我概念性别差异的有49篇报告自我概念城乡差异的有17篇15篇报告了独生和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整个研究的被试总人数为35964人其中有12398名男生有12628名女生。

2.1.2检索本研究以“自我概念”、“田纳西”2个词为主题对中国知等期刊进行搜索。

搜索到研究绝大部分是1990年以后的共搜集到328篇包括125篇学位论文和203篇期刊文章其中使用了以台湾林邦杰(1978)修订的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的有151篇对于纳入统计数据的研究有102篇分别报告了平均数和标准差。

2.1.3变量编码依据分析的一般的步骤并结合横断历史研究的一般特点本研究的编码赋值见表1。

因为在下文中还要探讨除了年代因素以外还可能存在的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比如被试(农村、城市)(被选取的期刊类型)等因此整理的数据库除了录入数据研究结果以外还录入了其他一些结果信息。

而对于数据结果中没有录入总分的通过对子研究的结果进行加权而得出。

2.2 研究工具本研究选用经台湾林邦杰修订的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第三版量表共70 个题目包含2个维度十个因子。

本研究运用EXCEL表格对各个报告数据的研究进行数据录入并运用Stata1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所需的加权平均数、效果量等数据。

此外还运用一般的相关分析和差异分析。

最后制作研究所需的三线格。

3研究结果3.1描述性统计结果本研究包括102个项目都是关于自我概念的研究每一个研究样本都呈现了各自研究的基本信息对这些信息加以研究、分析就能了解自我概念总体的基本情况。

3.1.1自我概念研究内容主要是与个体心理变量的相关研究本文收集的102研究样本中自我概念与个体心理变量相关的研究有74项探索城乡独生子女与否可能是年龄的差异对自我概念研究的影响有8项关于自我概念干预与实验研究有2项关于自我概念测量工具研究有1项此外还有17项关于自我概念现状调查。

表3.1.1研究主题的统计情况研究主题研究数量百分比与个体心理变量的相关研究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研究自我概念的现状调查研究对自我概念的测量工具研究实验性研究总计74 72.5%8 7.8%12102 16.7%1.0%2.0%100%3.1.2 2005年过后有关自我概念的研究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表3.1.2对每年关于自我概念的数量作了初步统计。

从表3.1.2可以看出研究从2005年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并达到最大值在2011年这可能是因为目前的研究包括了更多的硕士论文而2005年前有少量的硕士论文可见现今关于自我概念的研究数量上快速增长自我概念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表3.1.2 各年份研究数量统计表出版年份研究数量百分比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无年限总计 1 1.0%1 1.0%124661279121611104102 1.0% 2.0%4.0%6.0%6.0%11.7%6.9%8.8%11.8%15.6%10.7%9.7%3.8%100%3.1.3 我国东部地区研究自我概念占主要地位对自我概念研究的进行统计表3.1.3的结果显示被试包括中国13个省中国东部的数量较多占总数的50%而中部、西部地区关于自我概念的研究分别占16.7%和10.8%包含两类甚至更多地区的占总数的10.8%有12篇文章在研究中没有注明明确信息占总数的11.8%。

从总体上来看选择被试一般有大学的地方研究领域的可能性变得更大。

因此研究在我国的东部地区更加广泛。

表3.1.3 地区编码赋值表变量名称编码数量百分比0=无明确地区信息12 50%1=东部地区51 16.70%地区2=中部地区17 10.70%3=西部地区11 10.80%4=包含上述两类或者更多 11 11.80%3.1.4 中学生和大学生是自我概念研究的主要对象对自我概念研究对象的类别进行初步统计表3.1.4显示关于自我概念的研究中国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高中生和大学生共占样本的90.2%其中以初中生为研究被试的有11个占总数的10.8%以高中生为研究被试的有34人占总数的33.10%以大学生为主体的47人占总数的46.10%以小学生、小学生和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小学初中和高中生为被试的都占2%而以毕业生、初中生和高中生为被试的都占1%因此自我概念的研究被试主要是中学生和大学生表3.1.4 研究对象编码赋值表变量名称编码数量百分比1=小学生 2 2.00%2=初中生 11 10.80%3=高中生 34 33.10%4=大学生 47 46.10%年龄分布 5=毕业生 1 1.00%6=小学和初中生 2 2.00%7=初中和高中生 1 1.00%8=高中和大学生 2 2.00%9=小学初中和高中生 2 2.00%3.1.5 自我概念各因子平均分的总体情况为了解中国的青少年自我概念的总体情况对自我概念的各因子的平均分做出初步统计权重表5报告的整体自我概念的各因子经过加权后的总体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