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表达技巧例析(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知识总结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知识总结(一)修辞手法(注:有些修辞手法的概念见本书第一编第七部分修辞格,这里重点解读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表达作用)【比喻】运用比喻,突出事物特征,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例如写“愁”:南唐李煜云“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写愁,使人想到愁意之绵长。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运用比拟,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更生动形象。
如北宋刘欲的《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诗人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的“恶作剧”的喜爱之情。
【夸张】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可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以启示。
如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其愁思的深重。
【借代】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不但能使语言简练生动,而且能起到使诗歌含蓄而富于变化的效果。
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两句,用“布衣”这样的穿着来借代身为平民的自己,从身份上很好地契合了诗作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谴责的社会现实。
【双关】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耐人寻味。
如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既写出了江上的阵雨天气,又把诗中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巧妙地描写了出来。
【对偶】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如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感慨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闷。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技巧
参考答案
1、天生枝叶繁茂,虽孤高却树干笔直高 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 越是暴晒越是茁壮。 2、 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 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 恶劣越顽强);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 献身。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 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 铺垫、伏笔
四、表现手法
:
诗词中主要运用动静结合、虚实 结合、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 言志、借古讽今、对比衬托、从对 方来写、以小见大、用典、烘托渲 染等。
(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 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 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 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 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 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 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 “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 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 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三)、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 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 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愁生白发,诗人在一、二句中用夸 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 可见愁思的深重。
(四)、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 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 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 含蓄。 登 高(杜甫)
(五)、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 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 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 形象、生动的作用。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写作手法)分析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第三句景物的“静”。
高考语文
五、结构技巧 1、开门见山:指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点明情感。 2、点面结合:既从宏观上作大笔勾勒,给人以整体印象,即作面得铺排;又从微观上作 细节点染,给人以具体感受,即作点的开掘,点面结合,从而使读者对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 获得全面而又深刻的领悟。 3、铺垫:用前面一系列非主要内容为后面主要内容做准备 。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 叙事为议论抒情做铺垫。 4、照应:指文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更加突 出主题。分照应标题、首尾照应、前后照应三种。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示与之相似或者相近特点的概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
念、思想和感情。
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前三句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对比,使读者感受特 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出新的观念和思维过程。
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包括以 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
苏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 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地 位。
3、拟人:它使得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表达异乎寻常的情感。 5、对比: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 一种修辞方式。
高考语文
6、用典: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 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
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结构技巧-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写法,重在抒发其家破人亡、举目无亲的悲哀。
3、以乐景写乐情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①龌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局促。 ②放荡: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 诗的后两句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 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快乐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 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 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以小见大
文章作品中,通过小题材、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反 映深广内容的写作方法。以小见大法的特点就在于抓住一事一物、 一情一景,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深入发掘,展开联想,为读者 创造一个比现实生活更为广阔、更为深远的艺术境界。
抑扬
抑,指压抑,贬低;扬,指褒扬,赞颂。 由于人物性格具有并非单一的复杂多面性,因此,在作品中最常见的 是“抑扬结合”、“抑扬并用”。 其具体手法有“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欲抑先杨”、“欲 扬先抑” 想褒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贬处落笔,而是从相反处落笔。 多用叙事来写人。
直抒胸臆:"涕泪""喜欲狂""白 日放歌"传达出了他的心情。
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乐景 乐情
哀景 哀情
2.借景抒情: 借助于其他景、物、人、事来委婉、含蓄、曲折地表 达感情的都可称间接抒情,感情往往隐藏于诗句的背 后。诗中最常见的,高考常考查的是借景抒情。
如: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冷寂、清凉的画面传达着离别者内心的凄苦之情。
四、鉴赏诗歌的构思立意技巧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 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借古讽 今、托物言志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构思技巧。这些技巧 对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有很大帮助。
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手法及技巧归纳篇教学内容
表达手法及技巧归纳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篇(一)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明,最重要的是抒情和描写) 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乐景乐情借景抒情 哀景哀情间接抒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托物言志咏史抒怀(i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例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 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例2 :杜甫《倦夜》竹凉侵卧内, 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 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 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 空悲清夜徂。
问: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 (诗歌中没有说抒情方式答: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2 )|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①因事抒情:例3: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例4: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一一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②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乐景衬哀情:例5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后两句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
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
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终极总结
高考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终极总结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例析(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1.抒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己);2.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3.咏物(叙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4.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二)修辞手法及作用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感情)、借代、通感;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针;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赏析(高三)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赏析(高三)鉴赏修辞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比拟: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使文章更生动。
将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⑴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⑵拟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故乡》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
风絮,梅子黄时雨。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问:“寸草心”、“三春晖”分别比喻 什么说明了什么? 以小草比喻游子,以春天三月的阳光 来比喻慈母的恩惠。说明慈母的厚爱, 儿子是无以报答的。
分析:这首词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 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 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二、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1、记叙。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的交代和介绍。 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风劲角弓鸣, 将军猎渭城”“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 衣”。
9、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 达强烈情感。如: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阅读白居易《春生》回答问题。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木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问:这首诗通篇运用什么手法来写春天,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可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
章的表现力。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对偶:律诗的颔联与颈联必须对偶。 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 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
8、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 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辞格叫设问。设 问可以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 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完整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这首词主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 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 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的地 位——正衬。
[B、反衬] 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以乐景写哀,更见 其哀。
绝 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欲扬先抑(先扬后抑 ) 闺 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问题: 开头写少妇“不知愁”,后面却又说她“悔”,这是采用了 ___的写法,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
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 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 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第三句实写战场的惨烈场面, 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 这一虚一实形成鲜明的对比, 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
解答这类手法的思路是:
首先指出实写什么景或事,虚写什么景或事, 然后指出它们如何相互映衬、交织一起表达怎 样的情感。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问:作者是 怎样写“思 家”的? (全国卷)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内,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 象。
课堂示例
1、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运用了拟人手法,使穿树飞花的春雪具有 灵性,给全诗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
衬
[A、正衬]
托
情乐则景乐,情哀
①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则景哀
③结合诗句内容,分“静景、动景、动静关系及效果” 三个层次组织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
中国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高三备课资料)一、表现手法:用典、衬托、联想、想象、抑扬、比兴、象征、照应、对比、白描等1、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人。
些诗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与这首诗的思想性紧密相连。
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
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用了“庄周梦蝶”和“望帝啼鹃”的典故。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三国赤壁之战,如果没有火烧赤壁没有成功,放火船的时候连风也不帮忙的话,那么在大乔小乔的命运就是被曹操俘获,安置在铜雀台里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2、衬托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
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
(1)正衬是指从正面映衬,就是利用与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陪衬体)作陪衬。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古代诗词表达技巧的鉴赏
动静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 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 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 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 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 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 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 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 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 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 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 点面结合――万事万物 . 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 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 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 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 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 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 形象更 丰满,更有特色。往往得到指出 一 点,隐括全面的效果
一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 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二已逝之景之 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 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设想的未来之境。这 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 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简 单说,“虚”的方法,其实也就是作者想象联想的方 式,从我们读过的作品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遥想, 二是梦境。而眼前之景之事则为实。“虚实相生”是 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 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 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 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 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 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二)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是一种不 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 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 方式。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2 、间接抒情(借景 / 物抒情、寓情于 景/情景交融)如:王维的《送元二使 安西》
1、高考诗歌鉴赏(手法):修辞、表达方式,手法,结构
动静结合
①首联采用了动静结合的表 现手法。 ( 明技巧 ) ②“江”与“泉”是动的, “城”与“石”是静的。 ( 释运用 ) ③这种结合,将蜿蜒曲折的 江水与飞沫四溅的泉水的动 态刻画了出来。 ( 析作用 )
白描
白描主要用简练的文字描摹 对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 烘托,如实地勾勒出描写对 象的情态面貌,具有传神和 突出主体的作用。
(2013·四川高考)
对比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 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 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 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 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动静结合
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 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 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 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 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 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
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
动静结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快哉亭 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试分析诗歌首联是如何写登亭所见之景的。
正侧面结合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多用于人 物的刻画,正面描写指通过对 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 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 现人物;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 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 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在鉴赏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时,应当明确哪些是正 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思想情感时所采用的特殊表现手法。
从近年的考查题型看,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从以下四大角度命题: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
下面将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做一个梳理,以便考生有系统直观的了解。
一、表达方式诗词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四种,其中以描写和抒情为主。
1.描写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周围的事物,使描写对象鲜明、突出,是侧面描写。
具体有:(1)动静结合,即景物、事物的动态和静态描写相互映衬,构成一种特殊的情趣,如“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2)虚实结合,指用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种情感,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3)白描,即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如“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聂夷中《田家》);(4)細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如“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加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指作者对自己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例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托物言志,也叫借物抒怀,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例如“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瀑布联句》)。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2021/10/10
5
3、烘托: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
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 鲜明突出。从本质上讲,烘托属于侧面描写。
吴宫
李商隐 龙槛沉沉水殿清,
禁门深掩断人声。 吴王宴罢满宫醉, 日暮水漂花出城。
对一些不宜、不便、不易直接描写的事物,
可通过烘托手法侧面表现,让读者自己想象,能
[参考答案]本诗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手法) 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 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 。(具体运用) 表达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作用)
2021/10/10
25
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指的是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 来表达文章内容,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答题时首 先要明确题目是要求从哪个角度作答的;其次,答案要规范、 全面,即明确指出手法或技巧,结合相关诗句具体分析,指出 此手法、技巧带来的效果、好处。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 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 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 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
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 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 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 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②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 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③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 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2020年高考语文热点《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详解)
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考点解读★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技巧点拨★❖常见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等。
(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4)其他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白描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分)二、【2019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
(8分)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知识卡片】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
反复对比引用双关反语顶真通感用典互文叠字
呼告讳饰(婉曲)仿词飞白回文列锦
判断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比喻
2、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拟人
3、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对比比喻
4、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纱》)比喻对偶
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用典
6、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比喻对偶
7、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夸张
8、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互文
9、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互文
10、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比喻
11、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拟人
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
13、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
顶针
14、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拟人比喻通感
1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
16、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设问
1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拟人
18、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比喻
19、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夸张
2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借代
21、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反问
2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设问
2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比喻对偶夸张
2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借代
26、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夸张借代
27、举酒欲饮无管弦。
借代
2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比喻
29、淡月梨花曲槛傍,清露苍苔罗袜凉。
恨他愁断肠,为他烧夜香。
——《凭栏人·春思》
反语
30、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毛泽东《蜂恋花•答李淑一》双关
3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比喻
3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呼告
33、他说话的时候带着地方口音:“武兄(松)把老五(虎)打喜(死)了。
”飞白
34、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用典对比
36、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年不闻丝竹声借代
37、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陆游《钗头凤》叠字
38、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用典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
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
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
【烂柯】晋人王质进山打柴,见二童下棋,终局斧柄已烂,下山才知过了一百年。
39、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2011年江西卷黄庭坚《清明》)
用典:取自两个典故,前一句出自孟子的一个寓言故事,讲齐国有个人很穷,但是他有一妻一妾。
他每天一个人出门,见到别人祭祀祖先时就等在一旁,等祭祀完毕之后就乞求别人将祭品酒肉分一些给他吃,然后回到家,妻妾闻到酒味便问他何故,他很得意地说有朋友请自己大吃了一顿。
第二句取自晋文公重耳和介子推的典故。
40、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欧阳修《蝶恋花》)叠字
4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列锦
高考链接:
1、【2005全国卷·河南等】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对偶。
“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2010安徽卷】
岁暮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
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呼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汉武帝想让南越王归顺,派终军前往劝说,终军请求给他长缨,必缚住南越王,带回皇宫门前(意思是一定完成使命)。
3、指出苏轼诗句“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中“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