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耕层提高土壤肥力的主要途径
耕地肥力提升的技术途径和措施
![耕地肥力提升的技术途径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42f03c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67.png)
耕地肥力提升的技术途径和措施耕地肥力提升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些耕地肥力提升的技术途径和措施。
合理施肥是耕地肥力提升的核心技术。
农作物需要多种营养元素来正常生长和发育,而耕地的肥力往往不能满足作物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施肥来弥补。
合理施肥的原则是根据每种作物的需求量和生长阶段的特点来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间。
常用的肥料有化学肥料、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搭配使用。
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作物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
耕地的保水保肥是提升耕地肥力的重要措施。
保水保肥是指通过控制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流失来减少耕地的肥力损失。
在农耕过程中,可以采取覆盖保水措施,如覆盖秸秆、农膜等,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养分的流失。
合理的灌溉制度和排水措施也能够保证土壤的湿润度和通气性,提高土壤的肥力。
合理耕作和轮作是提升耕地肥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合理耕作是指在农耕过程中,注意耕地的深松、松土和揭起处理,保持土壤的疏松性和透气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
轮作是指将不同作物按照一定规律轮换种植,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土壤养分的单一流失,有效提高耕地的肥力。
科学种植和生物技术也是提升耕地肥力的重要途径。
科学种植是指根据土壤的性质,合理选择作物品种,采取合理的密植和疏植,适时施肥和合理使用农药等措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生物技术是指通过利用微生物和生物肥料,增强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转化,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跃度和作物的养分吸收,提高耕地的肥力。
耕地肥力提升的技术途径和措施有合理施肥、保水保肥、合理耕作和轮作、科学种植和生物技术等。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技术和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耕地的肥力水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耕地肥力提升的技术途径和措施
![耕地肥力提升的技术途径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510fdb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09.png)
耕地肥力提升的技术途径和措施
耕地肥力的提升是保障农作物高产、优质种植的关键,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环节。
为了实现耕地肥力的提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途径和措施。
下面将介绍一些
常见的技术途径和措施。
合理施肥是提高耕地肥力的基本途径之一。
合理施肥包括按照农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
养分状况进行施肥,避免过量施肥和缺乏施肥的现象。
可以通过土壤检测和分析,了解土
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并根据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来调整施肥方案。
还可以采用有机肥、化
肥与微生物肥料的有机结合,提高施肥的效果。
合理耕作管理也是提高耕地肥力的关键。
合理的耕作管理包括耕地翻耕、有机物覆盖、间作轮作等措施。
耕地翻耕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
有机物覆盖可
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和养分。
间作轮作可以改变作物种植结构,减少病虫害的
发生,提高土壤肥力的利用效率。
无土栽培技术也是一种提高耕地肥力的重要途径。
无土栽培是在不使用土壤的情况下,通过营养液供应给植物所需的养分。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养分的供给量和比例,提高
养分利用率,减少养分的浪费。
无土栽培还可以避免土壤传播病虫害的发生,保持耕地的
肥力。
秸秆还田、绿肥种植、耕地保肥等也是提高耕地肥力的有效措施。
秸秆还田可以增加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土地的肥力。
绿肥种植可以通过种植一些绿色植物来改善土壤的
结构和保持土壤的养分。
耕地保肥包括采取措施预防水、风、土壤的流失,保持土地的肥力。
耕地肥力提升的技术途径和措施
![耕地肥力提升的技术途径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2f34a5d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46.png)
耕地肥力提升的技术途径和措施耕地肥力提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粮食生产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耕地肥力提升技术途径和措施。
1.化肥施用技术化肥是提高耕地肥力的重要手段。
适度施用化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
不同的化肥对于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根据具体需要选择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化肥,合理施肥,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改良技术是提高耕地肥力的核心措施。
对于土壤质量差、养分含量低的土地,可以采取多种改良措施。
其中包括增施有机肥、石灰和磷酸盐等功能性肥料;采用农家肥、拒草养土等养护措施;加强水分管理,进行轮作、间作等多种农业生产措施。
3.绿肥、绿化技术绿肥与绿化是提高耕地肥力、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通过种植绿色植物、栽种草本植物、加强植被覆盖等方式,可以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质量、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同时,绿化也有助于防止水土流失,遏制沙漠化等现象的发生。
4.农业生产技术在耕种、收割、种植等作业过程中,应使用现代化、机械化的技术,在减少破坏土壤的同时也要确保土壤中养分含量不损失。
例如,使用精准播种、喷洒等设备,可以将化肥样条注入土中,使养分直接沉积在作物根系中。
5.保土保肥技术保土保肥技术是一种重要的耕地肥力提升措施。
通过加强耕地管理,改进作业方式及做好土地保护,不仅可以保证土壤中养分的不流失,还可以有效减少肥料浪费及处理废渣对有害物质的净化。
同时,保土保肥技术也能保证土地植物持续生长,促进巨大农业的增长。
总之,耕地肥力提升需要综合运用农业生产常识、栽培技术、施肥技术等多种手段和技术,根据不同的农作物、不同的土地状况,采取恰当、科学的措施和技术,使耕地肥力得到提升,有效促进粮食生产增长。
耕地肥力提升的技术途径和措施
![耕地肥力提升的技术途径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f44e64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9f.png)
耕地肥力提升的技术途径和措施耕地肥力的提升对于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粮食需求的不断上升,如何提高耕地的肥力成为了当前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技术途径和措施两方面探讨耕地肥力提升的方法,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一、技术途径1.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改良技术是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来达到提升耕地肥力的目的。
常见的土壤改良技术包括有机肥施用、绿肥种植、有机物添加等方法。
有机肥施用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有机肥中含有丰富的养分,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绿肥是一种绿色肥料,在农作物休耕期间种植,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养分,有助于提高耕地肥力。
有机物添加是指向土壤添加有机物质来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通常包括秸秆、稻草、木屑等有机物质的添加。
2.施肥技术施肥技术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来提高土壤肥力。
要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pH值,然后根据土壤测试结果选择适量的化肥进行施用。
要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和不同生长期的养分需要,采取适时适量的施肥方法,避免过肥或缺肥的情况发生。
还可以采用定位施肥技术,即根据不同地块的土壤特性和作物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提高施肥的效益,减少养分的损失。
3.水土保持技术水土保持技术是指通过合理的措施和管理来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
防止水土流失可以减少土壤中养分的流失,保持土壤的肥力。
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梯田、植被覆盖、植物栽培护岸等。
特别是在山区和坡地耕地上,采取水土保持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提高耕地肥力。
二、技术措施1.科学耕作制度科学耕作制度是指根据土壤性质和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计划和种植结构,合理选择作物种植模式和耕作方式,达到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
在种植结构上,要合理选择轮作和套作作物,避免单一作物的连作,防止土壤疾病和虫害的发生。
在耕作方式上,要注意保护土壤,避免过度耕作和过度开垦,减轻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
耕地肥力提升的技术途径和措施
![耕地肥力提升的技术途径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b969b1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8.png)
耕地肥力提升的技术途径和措施耕地肥力的提升是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下面将介绍几种提升耕地肥力的技术途径和措施。
第一,有机肥的应用。
有机肥是对土壤进行改良的重要手段,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并改善土壤结构。
可以使用农业废弃物、家禽粪便等制作有机肥,并通过施肥的方式进行应用。
有机肥的使用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对环境友好。
第二,绿肥的种植。
绿肥是指特定的植物品种,在耕作期间种植在田间地块以保持土壤肥力。
常见的绿肥作物有豆科植物和禾本科植物,如大豆、绿豆、紫云英、苜蓿等。
种植绿肥可以提供土壤所需的养分,减少土壤侵蚀,改善土壤质量。
合理施肥。
施肥是提高土壤肥力的关键措施之一。
应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状况,合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掌握土壤的营养状况和缺乏的养分,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避免浪费和环境污染。
第四,轮作种植。
轮作是指不同品种的农作物在同一农田中交替种植。
通过轮作可以避免同一种植物对土壤的连续耗养同一种养分的情况,从而保持土壤的肥力。
轮作可以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第五,耕作管理。
耕作管理包括合理的地力利用和保护土壤等。
合理的地力利用指根据土壤的特点,合理选择作物和耕作方式,确保土壤不过度利用。
保护土壤主要包括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湿润、维持土壤的通气性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
第六,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包括石灰和有机肥的施用、破碎土层、翻耕和深耕等。
石灰的施用可以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结构;破碎土层可以增加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翻耕和深耕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提升耕地肥力可以通过有机肥的应用、绿肥的种植、合理施肥、轮作种植、耕作管理和土壤改良等途径和措施进行。
这些措施有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的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耕地肥力提升的技术途径和措施
![耕地肥力提升的技术途径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e36d83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ac.png)
耕地肥力提升的技术途径和措施
耕地肥力提升是保证农田高产高效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的技术途径和措施主要有以
下几种:
1.施肥
合理施肥是保证耕地肥力的重要方法。
施肥应以肥料品种、施肥量、施肥时间、施肥
方法和土壤性质等因素为考虑依据,通过科学配合,达到合理施肥的目的。
可采取有机肥、绿肥等方式来增加土壤的肥力,以及利用化肥来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提高作物的产
量和质量。
2.深翻耕作
适时的深翻耕作可以把土壤中的养分往深层挖掘,从而增加土壤肥力。
如何进行深翻
耕作应根据土壤性质决定。
一般来说,对于黄土等比较重的土壤,深度应深达40厘米以上,而对于红壤等较轻的土壤,深度可为20~30厘米。
3.种植绿肥
种植绿肥也是提高耕地肥力的重要手段。
绿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同时,种植绿肥还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
4.植树造林
通过植树造林,可以增加土地的植被覆盖率,改善土壤质地,提高耕地的肥力。
同时,植树造林可以固碳减排,改善环境,是一种对于环境保护和耕地保育都非常有益的措施。
5.减少化肥使用量
尽量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也是提高耕地肥力的重要措施。
化肥的大量使用不仅会导致土
壤肥力下降,还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因此,在施肥时,应根据土壤质地和作物的需求量合
理施用化肥,尽量减少无效施肥。
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方式来降低化
肥使用量。
总之,提高耕地肥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需要使用多种技术途径和措施来维护
和提升耕地肥力,以保证农田高产高效。
耕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耕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b72094b4102de2bd9605886b.png)
耕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与建议作者:王爱平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18年第11期南阳市土壤肥料站通过开展南阳盆地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查清了南阳市耕地地力基本情况,掌握了全市在耕地管理与利用、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将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及时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发挥科技推动生产力作用,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从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耕地资源合理配置与种植结构调整、科学施肥、耕地质量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一、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一)盆中平原粮区、棉区、油区1.调整作物布局,扩大间作套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
2.搞好田间水利工程配套,增加保灌面积,同时搞好除涝治渍工程,做到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确保旱涝增收;增施有机肥,普及配方施肥,提高土壤肥力;精耕细作,扩大间作套种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二)盆东岗地粮区、油区、烟区1.增施有机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土壤肥力。
2.深翻改土,解决耕层浅的问题。
3.扩大豆科作物的种植面积,坡沟和四旁隙地要发展果、药、杂粮生产,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
(三)盆西岗丘粮区、烟区、油区、杂粮区1.以大力推广普及旱作农业技术为中心。
2.加深耕层,增施有机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土壤肥力。
3.推广耐旱高产作物,扩大经济作物种植。
(四)桐柏低山粮区、油区、茶区1.以兴水利防水害为主,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护,扩大效益面积,注意排涝防渍。
2.增施有机肥和推广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土壤肥力。
3.选育耐水肥的高产小麦、水稻良种,提高产量和品质。
4.以灌溉农业为主,充分发挥稻、麦优势,主攻单产,增加总产。
5.大力发展牧草、茶叶、药材等的种植。
(五)伏南低山粮区、蚕区、果区、杂粮区1.搞好小流域治理,提高保水、保肥能力。
2.积极发挥山坡面积大的有利条件,大力扩大猕猴桃、茶叶和中药材生产。
3.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
![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1b75caf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d.png)
土壤有机质下降的原因及提升途径1、土壤有机质下降的原因土壤有机质下降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一是由于机械化耕作的普及,大牲畜数量减少,有机肥来源减少,质量差。
二是轻农肥,重化肥,且秸秆多在田间就地焚烧,造成土壤中碳氮比失调,引起有机质下降,土壤板结,物理性质变坏。
三是种植的高产耗作物增加,豆类等养地作物减少,打乱了合理的农作制度。
四是水土流失严重,耕层土壤受到侵蚀。
2、提升土壤肥力的主要途径(1)种植绿肥。
我县绿肥品种以紫花苜蓿、毛苕子、箭舌豌豆、饲用油菜等为主,主要有单种、间作、套种、复种四种种植方式。
①单作绿肥。
即在同一耕地上仅种植一种绿肥作物,而不同时种植其他作物。
如在开荒地上先种一季或一年绿肥作物,以便增加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以利于后作。
我县主要单作绿肥品种为紫花苜蓿。
②间作绿肥。
在同一块地上,同一季节内将绿肥作物与其他作物相间种植。
如在小麦行间种毛苕子、豆科作物等。
间种绿肥可以充分利用地力,做到用地养地,增加主作物的氮素营养,减少杂草和病害。
③套种绿肥。
在主作物播种前或在收获前在其行间播种绿肥。
如在麦类二轮苗水时,撒播毛苕子等。
套种除有间作的作用外,能使绿肥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延长生长时间,提高绿肥产量。
④复种绿肥。
在作物收获后,利用短暂的空余生长季节种植一次短期绿肥作物,以供下季作物作基肥。
一般是选用生长期短、生长迅速的绿肥品种,如箭舌豌豆、饲用油菜。
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能充分利用土地及生长季节,方便管理,多收一茬绿肥,解决下季作物的肥料来源。
(2)秸秆还田。
作物秸秆是现阶段主要的有机肥源,秸秆还田一般有直接还田、过腹还田、堆沤还田等形式。
我县秸秆还田主要形式为直接还田,主要还田作物为麦类、玉米。
其主要技术措施有:①翻埋还田。
麦草粉碎撒施或残留高茬或整草直接翻埋还田入土。
机械收割的麦田可直接将麦草粉碎还田,速度快,目前应用较多;人工收割的需用铡刀将麦草铡成3-4段,撒匀翻耕入田,目前应用面积在逐年减少。
耕作学-题目及答案
![耕作学-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2f5dc5d0d233d4b04e690d.png)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耕作学作业题(一)一、解释名词1、耕作学:亦称农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亦称农作制度)的理论及其技术体系的学科。
2、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某个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结构及其在空间(地域或地块)对时间(季节、年代)上的安排。
3、单作:在一块地上一年或一季只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清种,华北称平作。
4、间作在同一块地上成行或带状(若干行)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通常为两种)生育季节相近(亦有不相近者)的作物。
二、简述题1、简述农业生产的严格地域性。
答:农业生产,是通过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和环境资源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实现的。
因此,环境是向植物提供所需生活因素的质和量是形成产量的客观条件。
环境的异质性,不仅存在于大自然区域之间,甚至在小范围内,由于小气候和土壤变化的相互作用常常引起环境生产潜力的巨大差异,要求完全不同的管理技术和利用途径。
因而农业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2、简述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四阶段。
答:1949-1958年为第一阶段,粮食产量达2亿吨;1959-1978年为第二阶段,粮食产量跃上了3亿吨;1979-1984年为第三阶段,粮食产量达4亿吨;1985-1996年为第四阶段,粮食产量跃上5亿吨。
3、简述农业生产应用连作的原因。
答:第一,在某些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比较适宜某种作物的种植。
第二,专业化程度高,生产者掌握其高产栽培技术,累积了丰富的高产稳定经验。
第三,在一些生产单位,适合于某一作物种植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种植作物种类少,相应的机械设备投资就少,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在商品生产较高的地区,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不可避免地出现商品性作物的连作。
第四,农田基本建设的改善和某些新技术的应用,克服了连作中产生的问题。
第五,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不同,这是连作大量存在的原因。
三、论述题1、试论述垄作耕法中扣种的作业方法,以及垄作耕法的优缺点。
答:(1)扣种是一种垄耕作业,其方法有很多种,主要用于大粒种子作物,如玉米、大豆等。
土体改良技术
![土体改良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0b6258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c.png)
土体改良技术
土体改良技术是一种旨在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的技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适宜性,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
土体改良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
1、物理改良:通过机械手段改变土壤结构,如平整土地、深耕晒垡、及时松土等,以及利用土壤改良剂(如腐殖酸类、纤维素类、沼渣等)促进土壤团粒的形成。
此外,还可以通过覆盖植物秸杆等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缓解盐渍化等问题。
2、化学改良:主要通过施用化学肥料和土壤改良剂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和养分状况。
合理的使用化学肥料可以逐渐活化土壤、培肥地力。
3、生物改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诱导生成矿物沉淀或生物膜,改变土体结构,改善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
此外,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营造防护林等生物途径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具体的土壤生物修复即通过使用微生物使在土壤里的毒害污染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耕地肥力提升的技术途径和措施
![耕地肥力提升的技术途径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a5d2df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09.png)
耕地肥力提升的技术途径和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不断增加,耕地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耕地肥力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肥力的提升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促进粮食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
以下是耕地肥力提升的技术途径和措施。
1. 施肥技术施肥是提高耕地肥力的关键技术之一。
正确施肥能够为农作物提供必要的养分,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
在施肥过程中应当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如钾、磷、氮、硫等。
此外,可以采用差异化施肥技术,根据土壤肥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施肥,最大程度地利用施肥效果。
2. 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地肥力的另一种有效技术。
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而且,秸秆还田还可以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 翻耕技术翻耕是耕地肥力提升技术的传统方法。
翻耕可以在表层土壤中增加空气和水分的含量,促进肥力的释放和物质的代谢。
因此,翻耕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旋耕技术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耕地肥力提升技术。
旋耕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其保水性和透气性。
而且,旋耕还可以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5. 种植绿肥种植绿肥是一种兼具耕地肥力提升和土壤修复的技术。
绿肥作物具有快速生长和落叶的特点,能够快速积累有机质和养分,并且可以改善土壤结构。
在绿肥作物生长期间,还可以有效地控制土壤蒸发和防止水土流失,进一步提高土地肥力和保护环境。
总之,耕地肥力的提升是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
通过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翻耕技术、旋耕技术和种植绿肥等多种技术途径和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耕地肥力,进而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提高土壤肥力方法
![提高土壤肥力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b501ce680eb6294dd886c72.png)
提高土壤肥力方法民权县褚庙乡农业服务中心刘敬芝有了优质的土壤,自然能长出优质的农作物。
工具/原料肥料、水、锄头、耕田机器步骤/方法一、我国土壤养分概况氮:我国土壤耕层中的全氮含量大概变动在0.05%~0.25%。
其中东北地区的黑土是我国土壤平均含氮量最高的土壤,一般为0.15%~0.035%。
而西北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土壤含氮量较低,一般为0.05%~0.1%。
华中华南地区,土壤全氮含量有较大的变幅,一般为0.04%~0.18%。
在条件基本相近的情况下,水田的含氮量往往高于旱地土壤。
我国绝大部分土壤施用氮肥都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磷:磷是农业上仅次于氮的一个重要土壤养分。
土壤中大部分磷都是无机状态(50%~70%),只有30%~50%是以有机磷形态存在的。
我国北方土壤中的无机磷主要是磷酸钙盐,而南方主要是磷酸铁、铝盐类。
其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被氧化铁胶膜包裹起来的磷酸铁铝,称为闭蓄态磷。
我国土壤全磷含量变动在0.02%~0.11%,其中北方土壤的全磷含量,一般比南方土壤高,我国土壤的全磷含量大体上从南向北有增加的趋势。
如东北地区的黑土、白浆土全磷含量一般为0.06%~0.15%,而我国南方的红壤和砖红壤全磷含量一般为0.01%~0.03%。
土壤全磷含量的高低,通常不能直接表明土壤供应磷素能力的高低,它是一个潜在的肥力指标,但是当土壤全磷含量低于0.03%时,土壤往往缺磷。
在土壤全磷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对当季作物有效的,称为土壤有效性磷。
近年来,随着产量的提高,我国土壤缺磷面积不断扩大,原来那些对磷肥效果不明显的地区表现了严重的缺磷现象,如广大的黄淮海平原,西北黄土高原以至新疆等地都大面积缺磷。
而原来缺磷的地区,由于长期施磷,磷肥效果下降,这主要是指华中、华南某些缺磷水稻土。
在华中华南中高产水稻土上,随着有机肥的施入,磷已可满足作物需要,而大面积的酸性旱地土壤以及部分低产水田,缺磷仍然是相当严重的。
钾:土壤中钾全部以无机形态存在,而且其数量远远高于氮磷。
耕地肥力提升的技术途径和措施
![耕地肥力提升的技术途径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42f93ee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f.png)
耕地肥力提升的技术途径和措施耕地肥力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耕地肥力低下会限制农业的发展,因此提升耕地肥力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些提升耕地肥力的技术途径和措施。
一、基础施肥基础施肥是提升耕地肥力的基础工作。
在耕地上施入适量的有机肥和化肥,可以补充土壤养分,改善土壤质量,提高耕地肥力。
有机肥是在农田中加入有机物质,如畜禽粪便、秸秆等,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土壤湿度,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增加土壤肥力。
化肥则是通过提供直接可吸收的养分,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
合理施肥既要保证作物的需求,又要避免肥料的过量和浪费。
二、有机肥利用有机肥利用是提升耕地肥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合理的有机肥利用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一方面,可以将有机肥施入土壤中,通过自然分解和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肥的养分释放到土壤中,供作物吸收利用。
可以将有机肥与化肥混合使用,充分发挥有机肥和化肥的优势,提高养分利用率。
三、翻耕施肥翻耕施肥是一种常用的提升耕地肥力的技术措施。
通过翻耕施肥可以将施肥物质与土壤充分混合,提高施肥物质的接触面积,加速肥料的分解和养分的释放,促进作物的根系生长和吸收。
翻耕施肥也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四、绿肥覆盖五、改进灌溉灌溉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灌溉可以提高耕地肥力。
一方面,灌溉保证了作物的水分供应,保持土壤湿度,促进作物的生长。
适当的灌溉可以冲刷土壤中的盐分,降低土壤盐碱化的程度,提高耕地肥力。
在灌溉中要注意合理用水和适留土壤湿度,避免灌溉超量和频繁。
六、土壤改良剂应用土壤改良剂是一种提升耕地肥力的新技术手段。
通过添加适量的土壤改良剂,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耕地的产量和质量。
常见的土壤改良剂有石灰、石膏、硅酸盐等。
这些土壤改良剂可以中和土壤酸碱度,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耕地肥力提升的技术途径和措施
![耕地肥力提升的技术途径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03a5cc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6e.png)
耕地肥力提升的技术途径和措施耕地肥力是指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力度。
如何提升耕地肥力一直是农业领域探讨的重点问题,下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耕地肥力提升的技术途径和措施。
一、添加有机物质有机物质包括人工有机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添加有机物质是提高耕地肥力的重要手段。
添加有机物质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利于微生物和虫类的生长繁殖,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度,提高土壤肥力。
二、施加化肥化肥可以补充耕地中缺乏的某些营养元素,快速提高土壤肥力。
施用化肥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作物要求、化肥品种及作物的生长期进行选择。
化肥过量施用会导致土壤、作物、水环境等的污染,因此要科学施肥,合理施用。
三、保持水土,控制退化保持水土,防止土壤退化是提高耕地肥力的重要措施。
土壤退化是土壤肥力下降、土层变薄、草木凋落殆尽、膜化现象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的综合体现,同时土壤退化也加速了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因此,要积极保持耕地的水土,采取土地轮作、种植经济价值高的作物、利用防沙林带等方法控制土地的退化趋势。
四、改善土壤结构耕地肥力的提高离不开土壤结构的调整。
目前,土壤砂化困境依然存在,导致土壤漏水、肥料外流现象频繁,给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要改善土壤结构,可以选用一些粘性较好的物料进行混合,增加土壤的含水量和粘性,避免肥料流失的情况。
五、优化种植模式优化种植模式是提高耕地肥力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可以适当减轻种植密度,改善作物的通风、透气条件;采用复作制度,增加农作物的品种多样性;合理安排作物生长期,避免作物之间的竞争。
通过优化种植模式,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保护环境资源。
综上所述,提高耕地肥力的技术途径和措施有多种,但几乎都涉及到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共同考虑和协调,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提高土壤肥力的具体措施
![提高土壤肥力的具体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6376df2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0e.png)
提高土壤肥力的具体措施有:
●增加土壤有机质: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如粪便、堆肥、秸秆等来增加土
壤有机质。
●施用肥料:适量施用化肥、矿物肥等,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配置适当的田间管理:通过适当的田间管理措施,如深耕、松土、排水
等,来提高土壤肥力。
●选择适合当地的作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类型等因素来选择适合当
地种植的作物,使其能充分发挥土壤肥力。
●养护土壤微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土壤养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需要养护土壤微生物。
●土壤改良:通过土壤改良技术,如增加土壤酸碱度、土壤增碱技术等,
来改良土壤质地和肥力。
●避免过度耕翻:过度耕翻会导致土壤氧化,降低土壤肥力。
●合理选择种植密度:选择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土壤利用率,避免
资源浪费。
●集约化种植:通过集约化种植,如果种植多种农作物,可以提高土壤的
利用率,减少土壤的退化。
●开展土壤调查:定期对土壤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土壤
肥力。
耕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耕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55c767ea8114431b90dd8b0.png)
河南农业2018年第11期(上)NONG YE ZONG HENG农业纵横(三)盆西岗丘粮区、烟区、油区、杂粮区1.以大力推广普及旱作农业技术为中心。
2.加深耕层,增施有机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土壤肥力。
3.推广耐旱高产作物,扩大经济作物种植。
(四)桐柏低山粮区、油区、茶区1.以兴水利防水害为主,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护,扩大效益面积,注意排涝防渍。
2.增施有机肥和推广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土壤肥力。
3.选育耐水肥的高产小麦、水稻良种,提高产量和品质。
4.以灌溉农业为主,充分发挥增加总产。
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64.63万hm 2,玉米是面积最大的秋粮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5万hm 2。
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占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80%以上。
稳定小麦、玉米面积,提高单产是各耕地资源类型区的共同目标。
应充分利用当地较好的光、热、水和土壤资源及经济技术条件,扩大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通过先进的实用栽培技术主攻单产。
玉米应扩大紧凑密植型品种,依靠密度大幅度提高单产。
(二)优化产业结构多年来,围绕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蔬菜五大优势作物,和棉花、蔬菜、畜牧三大优势产业。
近年来,由于连作的影响造成了花生病害及地下虫害严重,加之天气影响,花生产量不高,品质较差,效益不高,影响了该产业的发展。
因此,应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因地制宜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三)发展特色产业随着生产条件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的发展,各地都在不断探索发展适合当地的特色产业。
如桐柏县的茶叶、新野县的蔬菜和肉牛等。
南阳市委政府也对各地的特色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各地要按照科学发展规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展特色产业。
三、科学施肥科学施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
科学试验表明,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条件满足时,科学施用肥料,其增产作用可占全部增产作用的50%。
科学施肥的重要内容是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提高经济效益。
如何才能提高土壤肥力
![如何才能提高土壤肥力](https://img.taocdn.com/s3/m/1ef3b95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4.png)
如何才能提高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中有机质和养分的丰富程度,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高土壤肥力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
1.添加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通气性。
常用的有机肥料包括农家肥、畜禽粪便、腐熟的秸秆等。
添加有机肥料时要控制好用量,避免过量施用造成土壤酸化或养分流失。
2.进行翻耕和深翻:翻耕是指将土壤上层翻松,促进土壤中养分和水分的重新分配。
深翻是指翻松更深的土层,增加土壤的深层肥力。
翻耕和深翻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助于根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3.轮作和间作:轮作是指在不同季节或不同作物间进行交替种植,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害,避免连作障碍,同时提高土壤肥力。
间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种植多种不同的作物,可以利用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使土壤养分得到充分利用。
4.施用化肥:化肥是一种快速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
根据土壤的养分情况和植物对养分的需求,合理施用化肥可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不足,提高土壤肥力。
但要注意避免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污染和养分紊乱。
5.改良土壤酸碱度:土壤的酸碱度对植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有很大影响。
土壤过酸或过碱都会限制植物的生长。
应通过施用石灰或硫酸铁等物质来调整土壤的酸碱度,使其保持适宜的范围。
6.水肥一体化:水肥一体化是指在灌溉的同时施肥,将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通过水分的渗透灌溉来提供养分。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肥料的浪费和养分的流失,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除了上述几种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措施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如合理耕作、保持水土、适时修剪等。
综合采取多种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还能改善农田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提高土壤肥力措施
![提高土壤肥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682d79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9.png)
提高土壤肥力措施1. 引言土壤肥力对农作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的不断扩大,土壤肥力的保持和提高成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提高土壤肥力的常用措施,包括有机肥的应用、绿肥的种植、耕作方式的调整和土壤修复等方面。
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还有助于保护土壤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2. 有机肥的应用有机肥是指来源于动植物等有机物质的肥料。
相比化肥,有机肥具有营养全面、持久效应、改良土壤结构等优点。
有机肥能够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气性。
有机肥的应用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例如施用堆肥、沤肥等。
堆肥是将农废弃物、畜禽粪便等堆积发酵,产生的有机物可作为肥料施入土壤中。
沤肥是将有机物浸泡于水中,使其中的营养物质溶解,然后将溶液浇灌到土壤中。
在应用有机肥时,应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求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施用量。
此外,有机肥的施用还需要注意与化肥的配合使用,以达到肥料的高效利用。
3. 绿肥的种植绿肥是指种植在主要农田中不取收的一些植物,主要用于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
绿肥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物体内,并将大部分碳质物质输入到土壤中。
常见的绿肥植物有豆科植物、禾本科植物等。
豆科植物如豌豆、大豆等能够通过与根部中的根瘤菌共生固氮,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利用的形式,并在植物枯萎时释放出来,提供给后续作物的生长。
禾本科植物如燕麦、玉米等具有快速生长和生物量积累的特点,能够增加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的结构。
同时,绿肥还能保持土壤湿润度,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分蒸发。
在绿肥种植中,应根据不同的地区和季节选择合适的绿肥植物,合理安排种植时间和种植方式。
绿肥的生长期一般较短,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翻耕或覆盖等处理,将绿肥物质迅速释放到土壤中。
4. 耕作方式的调整传统的耕作方式,如深翻耕、频繁耕作等,容易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瘠,肥力下降。
肥沃耕作层培育方案(五)
![肥沃耕作层培育方案(五)](https://img.taocdn.com/s3/m/19e04b25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16.png)
肥沃耕作层培育方案肥沃耕作层是一种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通过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一、实施背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也面临着压力。
因此,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肥沃耕作层作为一种有效的农业生产技术,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从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原理肥沃耕作层是通过在土壤表层形成一层富含有机质和养分的层状结构,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 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2. 深耕松土:通过深耕松土,增加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提高植物根系的生长环境。
3. 保水保肥:通过添加保水剂和保肥剂,提高土壤水分和养分的保持能力,减少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水肥流失。
三、实施计划步骤1. 土壤检测:对农田进行土壤检测,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和需求。
2. 施肥施药: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进行施肥施药。
3. 深耕松土:利用深松机械对土壤进行深耕松土,提高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
4. 添加保水剂和保肥剂:根据土壤水分和养分的需求,添加适量的保水剂和保肥剂。
5. 植物种植:选择适合的农作物进行种植,合理管理农田,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四、适用范围肥沃耕作层适用于各类农田,特别是土壤质量较差、肥力较低的农田。
同时,肥沃耕作层也适用于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五、创新要点肥沃耕作层的创新要点包括:1. 土壤检测:通过土壤检测,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施药。
2. 深耕松土:通过深耕松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
3. 添加保水剂和保肥剂:通过添加保水剂和保肥剂,提高土壤水分和养分的保持能力,减少水肥流失。
六、预期效果通过实施肥沃耕作层,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改善土壤质量,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肥沃耕作层培育方案(三)
![肥沃耕作层培育方案(三)](https://img.taocdn.com/s3/m/2036ba2a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1.png)
肥沃耕作层培育方案肥沃耕作层是一种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增加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一、实施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着土地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低下、农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优化产业结构成为了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肥沃耕作层作为一种有效的改善土壤肥力的手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二、工作原理:肥沃耕作层是通过在农田表层形成一层富含有机质和养分的土壤层,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这一层土壤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肥料、矿物肥料、微生物等方式来培育,从而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
三、实施计划步骤:1. 土壤分析:首先需要对农田的土壤进行分析,了解其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酸碱度等指标,为后续的培育工作提供依据。
2. 选择肥料和添加方式:根据土壤分析结果,选择适合的有机肥料、矿物肥料和微生物等,确定添加的方式和比例。
3. 培育肥沃层:将选择好的肥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均匀地撒在农田表层,然后通过犁地、耙地等方式将肥料与土壤混合,形成肥沃的耕作层。
4. 农作物种植:在培育好的肥沃层上进行农作物的种植,注意合理施肥和管理,以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四、适用范围:肥沃耕作层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农田,包括旱地、湿地、山地等。
不同类型的农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肥料和添加方式。
五、创新要点:1. 科学施肥:根据土壤分析结果,精确计算所需肥料的种类和添加量,避免浪费和过量施肥。
2. 微生物的应用:在培育肥沃层的过程中,可以添加一些有益微生物,如固氮菌、磷解菌等,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
3. 水肥一体化:在培育肥沃层的同时,结合科学的灌溉技术,实现水肥一体化,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农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六、预期效果:通过实施肥沃耕作层的培育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土壤肥力:通过添加有机质和养分,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 增加农作物产量: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育耕层提高土壤肥力的主要途径
1. 培育耕层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性
有些农民在耕地生产上, 只知用地不知养地, 搞掠夺式经营, 致使土壤肥力向着不断下降的趋势发展。
土壤肥力越来越低主要表现在:
一是土壤有机质大幅度下降。
从2005—2008年3年间的土壤化验结果看, 目前镇赉县土壤有机质矿化分解大大超过了腐殖化积累,入不抵出,造成了土壤的恶性循环,直接导致了耕地质量的下降, 因此培育耕层提高地力事在必行。
二是土壤沙化、碱化、退化比较严重,耕层上移,土壤肥力下降,迫使农民不断增加生产成本,但经济效益不高, 因此改良土壤, 培育耕层是目前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是肥料不合理的施用, 使得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比例失调。
长期施用大量元素(N.P.K), 忽视其他养分的施入, 那么土壤中未得到补充的营养成分出现缺乏, 使土壤中营养比例失调。
从世界农业发展趋势来看, 培育耕层、提高地力、发展无公害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的绿色革命。
2. 培育耕层提高土壤肥力的主要途径
2.1规范农家肥的科学积造技术, 增加有机肥的投入量
进一步搞好积肥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提高粪肥回收率和
利
用率。
在施肥上遵循平衡施肥的原则
2.2积极推广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是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生产能力的有效措施。
通过机翻地, 机粉碎还田、过圈堆制还田、过腹还田等技术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提高地力,增强作物抗虫病、抗干旱能力, 提高单产, 降低生产成本, 增加经济收入。
2.3种植绿肥作物实行生物培肥地力镇赉县有部分沙土和薄层淡黑盖土、浅位碱土等肥力较低, 经济效益不高。
发展绿肥作物是广开肥源, 解决有机肥不足实行生物培肥地力的有效措施。
种植绿肥作物对净化环境, 改善田间小气候、消灭杂草、保持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土壤理化性能、
加速土壤热化培肥地力、发展牧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草木樨、紫穗槐、沙打旺多为深根系豆科作物, 能从深沉土壤中吸收大量养分,并能借助根瘤的作用固定空气中的氮素, 一般每公顷豆科绿肥作物平均可定氮素75kg, 相当于尿素175kg, 紫花苜蓿在种植业上是与禾本作物轮作和间作的理想绿肥作物, 将2—3年生苜蓿草根系深翻入土中,可显著增加耕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使耕地有后劲, 土壤肥力可长达2 年之久, 各种后茬作物可持续连年稳产, 一般可比其他茬口增产30%,所以种植绿肥作物是土壤耕层培育的有效生物措
施。
2.4提倡缓释技术应用大量的施用化肥和农药无论是单施还是混合施用, 都会给土壤、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肥料产品增效技术应用可提高作物对养分的吸收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用量, 减短化肥在土壤中的残留时间;农药安全添加剂的应用, 可加速农药残留的分解, 减少残留量、提高药效、确保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