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60年代_解读_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的历史定位

合集下载

08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青年文化与极限运动的发展_郑浩然

08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青年文化与极限运动的发展_郑浩然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青年文化与极限运动的发展郑浩然1,刘嘉丽2(1.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 2.许昌学院体育系,河南许昌 461000)摘 要: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青年文化运动推动了部分极限运动项目的诞生,使早期的极限运动带有明显的青年叛逆文化特征。

然而随着美国青年文化的发展与转向,极限运动的叛逆特征也逐渐弱化,转向了以追求休闲娱乐、回归自然等为目的的多元价值取向,从而表现出了极限运动发展同青年文化发展的内在一致性。

关 键 词:美国;青年文化;极限运动;体育文化中图分类号:G8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5)03-0135-03The development of youth culture and extreme sports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the 1960sZ HE NG Hao -ran 1,LI U Jia -li 2(11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 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 ty,Guangzhou 510631,China;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Xuchang Institute,Xuchang 461000,China)Abstract:The youth cul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1960s gave birth to part of extreme sports events,and characterized early extreme sports as obvious antisocial you th culture.However,the antisocial youth culture characteris tic of extreme sports faded away gradually as youth cul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developed and changed,and was replaced with multi-va-l ue orientation that bases its goal on pursuing leisure entertainment and returni ng to the nature,thus showing intrinsic consis -t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xtreme sports and youth culture.Key words:USA;youth cul ture;extreme sports;sports cul ture收稿日期:2004-11-21作者简介:郑浩然(1977-),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选择题:1、1903年,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题的专著出版了,它的作者是【 B 】P9A.斯金纳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2、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作者是以下哪一位心理学家【 C 】A.埃里克森 B.皮亚杰 C.桑代克 D.斯金纳3、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作者是【 B 】A.皮亚杰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 D 】P9A.18世纪 B.19世纪 C.19世纪中叶 D.19世纪末20世纪初5、上世纪60年代初,由谁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

【 B 】P10A.斯金纳 B.布鲁纳 C.皮亚杰 D.布卢姆6、布鲁纳在1994年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为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以及【 A 】P11A.社会文化研究 B.家庭环境研究 C.学校环境研究 D.班级气氛研究7、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哪里引进的【 B 】P12A.俄国 B.西方 C.日本 D.澳人利亚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B 】P12A.陶行知 B.廖世承 C.潘菽 D.蔡元培9、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 C 】P10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以后10、学科心理学成为教育心理学组成部分是在【 B 】P10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1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众多,其中核心内容是【 B 】P5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1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涉及【 B 】P7-9A.三大方面 B.四大方面 C.五大方面 D.六大方面13、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C 】。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原因简析讲解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原因简析讲解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原因简析学院名称: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专业:世界历史学生姓名:苏芳芳学号: 201100350123指导教师:孙琇2015 年5 月11 日论文(设计)题目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原因简析选题时间完成时间论文(设计)字数关键词美国学生运动、消费观念、婴儿潮、麦卡锡主义、激进主义传统、垮掉的一代、越南战争论文(设计)题目的来源、理论和实践意义:20世纪60年代是世界学生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而美国的大学生运动作为典型,更能体现那时的社会状况以及时代特色。

本文通过综合国内外学者的既有研究试图全面介绍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爆发的原因,使读者能够更全面的了解那个时代的美国社会状况,更直观容易地理解和认识美国的学生运动,有利于增强的历史思维以及理解、分析史实的能力。

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主要内容:二战后,美国空前的经济繁荣和消费主义的迅猛扩张使美国社会逐渐从传统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这激烈地冲击了美国社会的价值观;政治方面“麦卡锡主义”将整个社会置于红色恐怖阴霾之下;原子时代美苏之间剑拔弩张的冷战对抗以及越南战争,使美国民众处在紧张压抑的环境之下;美利坚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反叛传统为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大学生对自由、正义的渴求使得美国的学生运动变得更加义无反顾;而国外,米德的“代沟理论”认为60、70年代反战争、反歧视的学生运动证明“代沟”因素是美国学运爆发的重要因素。

创新:本文力图结合前家,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美国学生运动爆发的原因;而且突出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因素;作为一名大学生,更能切身地体会美国学生的那种激情和正义感,这也是文章的一大特色。

附:论文(设计)本人签名:年月日目录中文摘要 (1)英文摘要 (1)正文:(一)经济原因 (4)(二)政治原因 (6)(三)文化原因 (7)(四)军事原因 (9)参考文献 (10)浅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原因摘要:20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了学生运动。

20世纪60年代学生运动的比较研究

20世纪60年代学生运动的比较研究

数 的激 增导致大学现有 资源相对不足 , 校 园内部各种矛盾层 出
不穷, 引发了大学生对大学 的诸 多不满。
发 展 过程 :
步恶化 , 五月危 机变成了威 胁戴高乐统治 的政 治危 机 。 为防
止局势进一步恶化 , 法国政府决定让步, 政府与工会代表谈判 , 基本 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 之后虽然 仍有一些 工人 、 学生游行 示


各 国学 生运 动 概 览
1 9 6 8 年3 月2 2 日, 巴黎学生举行 了声势浩大 的反 战游行, 时
1 . 美国
任教育部长阿兰 ・ 佩雷 菲特指令警 察驱赶学 生, 事 态平息。5 月 3 日, 大批学生聚集在 索邦 本部 进行抗议 , 学生与警察发 生激 烈 的冲突 , 全 国各地大学师生纷纷指责政府和大学的暴力行为, 使
在1 9 6 8 年6 月1 5 E t 占据 了东京大学的象征— —安 田讲堂。 随后事 态不断 升级 , 1 9 6 9 年1 月1 8 日 警 察开始使 用武力驱散 占据东京大 学安 田讲堂 的学生。 安 田讲堂事件以后 , 整个学生运动的中心从
威, 但都没有造成大 的影响力。
3 . 日本
1 9 6 4 年9 月, 一位叫马里奥 ・ 萨维奥 的伯克 利哲 学系学生指 责大学董 事会 把伯克利 变成 培养技术人员的职 业学 校。 这场 以
“ 言论 自由” 为名的学生运动拉 开了6 0 年代 美国大规模 学生运
动的序幕。
日本 的学生运动也是在 国际、国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发
得局部 的学潮发展成 为全 国范围的学生运动。
社会 背景: 2 0 世 纪6 0 年代 , 二战给人们心灵带来 的伤痛还 未消去, 越 南战争又接踵而至 , 这引发了向往和平人们的强烈反

读《反叛的一代: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

读《反叛的一代: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

学生运动是思想文化转型的探针——读《反叛的一代: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1968年5 月的巴黎,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

在没有任何政治和经济危机征兆的情况下,突然爆发了其现代史上最波澜壮阔的一次社会运动。

上百万的学生走上街头,要求在国际事务和社会生活中更多的自由和民主。

当时法国思想界的巨擘萨特和福柯,不仅以自己对社会的深刻批判思想引导学生,还身体力行地走在运动的前列。

这场为期约10 年的学生运动来势汹涌,几乎席卷所有西方国家,但又倏然消逝,整个世界归于平静,好像什么也没发生。

(无独有偶,远在东方的中国此时也经历了将近十年的运动,学生在其中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但是两者有很多不同。

美国“迷惘一代”的文艺思潮对中国八九十年代思想具有重要影响,崔健的《一无所有》可以与美国作家克鲁亚克在《在路上》中的一句名言相呼应:“因为我很贫穷,所以我拥有一切。

”——这也是那个“以梦为马”、“白衣飘飘”80年代的精神实质)究竟是什么使得60年代的西方中产阶级学生集体反叛社会,为何又群体回归社会主流?持续多年的学生运动本质是什么?这场学生运动为什么样的思想所指引?它给后来的历史发展留下了怎样的思考和印记?研读历史,照耀未来;研究西方,反思东方。

清教伦理与世俗精神的冲突。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早期,社会的常态是资金与物质的普遍匮乏,资本的原始积累虽充满着血腥与掠夺,但是精打细算、谨慎持家、能吃苦、敢于背井离乡基本上是整个商业社会初期崇尚的精神。

一战和二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催生了科技革命和管理革命,从而使社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发展动力。

战后突如其来的经济繁荣与物质诱惑,生产大于消费,投资多于购买,使得强调花销、赞美富足、讲究实惠、注重感官和心理满足的享乐主义,“笑贫不笑娼”被“去道德化”,堂而皇之地获得伦理上的合理性,甚至是必要性。

这种新旧思想文化的冲突,使得年轻人,一方面贪图享受着经济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感受着无处不在的压抑和束缚,乃至思想的混乱。

美国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高校校园骚乱研究

美国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高校校园骚乱研究

收稿日期:2007205228作者简介:马崇刚(19732),男,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杨超(19782),女,武警工程学院基础部讲师。

美国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高校校园骚乱研究马崇刚1,杨 超2(1.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127;2.武警工程学院基础部,陕西西安 710086)摘要: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美国高校校园爆发了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学生骚乱,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通过对骚乱事件的举例,分析骚乱产生的内部原因及外部原因,指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校关系的疏离以及社会矛盾的激化是引起骚乱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校园骚乱平息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美国;20世纪60年代;校园骚乱;平息措施中图分类号:G 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8154(2007)0420089203 一、骚乱事件举例美国高校校园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是颇不平静的,学生骚乱不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例如:1964年秋加州伯克莱分校发生学生骚乱[1],1968年哥伦比亚大学学生骚乱[2],1968~1969年旧金山州立学院发生持续两年的学生骚乱[3],1970年肯特州立大学发生学生骚乱[4]……二、骚乱原因分析美国60年代中后期高校校园骚乱不断是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骚乱的内部原因(1)学生与学校关系疏离的影响。

1964年秋加州伯克莱分校发生学生骚乱的直接原因是学校禁止学生散发与政治有关的传单,禁止发表政治言论,禁止学生出于政治原因进行募捐活动。

间接原因是复杂的,一般认为在于大学规模扩大后,学生感到大学的管理变得冷漠和缺乏人情味[5]。

该大学在50年代规模较小,学生与教师接触较多,沟通容易,教师和学校领导有较多机会了解学生的情况,能够给与学生较多的关心,彼此间矛盾较少。

可是当60年代高校规模扩大后,这种情况就发生了改变。

虽然没有充分的数据证明美国60年代中后期的高校规模是属于过大型的,但是与以前比,其规模的确是大了许多。

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社会影响

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社会影响

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的社会影响摘要: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爆发了一场旨在改变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学生运动,青年学生以自由主义为信条,试图摆脱理性的枷锁,批判现代文明对人性的压抑。

运动中青年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给予社会以启迪,西方社会以此为契机通过自身的调整而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

60年代的青年学生运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塑造了一个多元化的文化类型,在后来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刻下了抹不去的“痕迹”。

关键词:学生运动;理性危机;文化批判;社会转型中图分类号:g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9-0000-01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现代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历史时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此起彼伏的学生运动。

这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在二战之后所经历的最严重的一次大危机,左右这次危机的是一群还未真正走上社会的青年学生。

他们波澜壮阔的行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促成了众多国家政策的调整和社会运动的开展,开创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给“后现代文明”刻下了明显的痕迹。

一、“6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性危机和文化批判60年代西方社会的学生运动不是产生于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而是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性危机和文化批判。

战后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好地愈合了战争对各国的创伤。

在美国1950至1973年间,总的物质生产即经过价格变化调整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约3.75%的速度增加。

可以说60年代的学生运动发生在经济形势异常美好的时期,然而在思想文化领域青年学生却找到批判的对象,那就是整个异化了的现代文明社会。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从二战的浩劫中获得重生之后,整个社会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欲望,原本就没有过多少坎坷经历的青年学生根本就不会像他们的父辈一样懂得珍视现实的美好生活,在他们眼里整个异化了的现代文明社会根本就是“不得好死”。

战后经济的发展虽然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同时也加剧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衡,特别是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象的极度不满使青年学生的思想开始躁动不安。

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的若干特点

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的若干特点

20 世纪60 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的若干特点20 世纪60 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的若干特点[关键词] 学生运动;造反;20 世纪60 年代[摘要] 20 世纪60 年代在西方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它有力地冲击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批判了资本主义文化和教育制度。

这次新型的群众运动是在世界体系和全球化背景下展开的。

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在西方社会的重大事件,具有不同于以往革命群众的若干特点。

20 世纪60 年代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此伏彼起的学生造反运动,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在历史上前所未闻,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左翼运动的高峰。

这次学生运动对于资本主义文化和教育制度,对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政策,对于资本主义的制度,作了尖锐的批判,震动了西方社会。

它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流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西方各国,以1968 年为中心的这场西方学生运动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关注,不同的政治派别对它作出了迥然不同的评价。

密特朗认为,“五月事件”不可能导致一次革命“, 环境还没有帮助无产阶级和知识分子走到一起来”[1 ] (p70) 。

雷吉斯·德布雷认为:“1968 年5 月是新资产阶级社会的摇篮。

”[2 ]格卢克斯曼评论说:“‘五月运动’揭示了一种全国范围的危机折磨着法兰西:它不是革命本身,而是一种使它成为可能的形势。

”“‘五月运动’通过暴力和言辞在两个方面唤醒了社会。

”[3 ]霍布斯鲍姆称:“60 年代末学生的反抗运动,是旧式世界革命的最后欢呼。

”[4 ] (p665) 而沃勒斯坦则高度评价说,1968 年是世界体系内发生的一场革命,它“是我们现代世界体系历史上最伟大的形成性的事件, 是一种我们称之为分水岭的事件”[5 ] (p65) 。

哈贝尔马斯则说:“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一次资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社会原则的造反。

”[6 ] (p21)国外研究60 年代学生运动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晚近我和一位在德国的朋友稍加收罗,就找到了一百七八十种参考书。

简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主流文化运动_张希民

简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主流文化运动_张希民

20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了青年大规模的反主流文化运动,青年们以各种方式攻击美国社会的主流文化以及社会规范,企图实践他们创造新的社会、新的生活方式的理想。

这场运动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对美国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反主流文化运动因何而发?采取哪些方式?对美国社会产生哪些影响?本文简单予以剖析。

一20世纪60年代的反主流文化运动是“一场紧缺时代的传统文化与丰裕时代新文化的文化内战”。

二战后,美国经历了经济繁荣的黄金时期,50年代经济高涨的强劲势头一直持续到60年代,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60%的美国人跨入了中产阶级的行列。

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繁荣程度举世无匹。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消费水平的提高。

二战结束时,美国国民年人均消费为1350美元,1960年达到1824美元,增长了35%。

到1956年,81%的美国家庭有了电视,96%的家庭有电冰箱, 67%的家庭有真空吸尘器,89%的家庭有洗衣机。

生活水平的节节上升和社会强有力的消费导向,迅速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无限度地追求物质享受和超前消费蔚然成风,二战后的美国已是一个完全成熟的消费社会。

“婴儿潮”一代是“丰裕社会”的宠儿。

战后美国出现了历史上生育高峰——“婴儿潮”,二战结束到50年代末,美国大约有4000万人降生,占全国人口的20%。

“婴儿潮”一代基本上是在电视机前、在成堆的玩具中享受着电烤箱和微波炉食品长大的一代,被置于前所未有的充满纵容与溺爱的家庭环境中。

历经大萧条时代的父辈,竭尽所能给予自己的子女物质上的满足。

60年代,“婴儿潮”一代大多进入青年。

年轻人追逐新潮的特点,使他们不仅仅被动地适应市场,接受商品,而且还创造时尚,甚至领导商品消费的新潮流,一种新的青年文化悄然形成。

汽车、电视、唱片、摩托车、时髦服饰、流行音乐,都成为青年文化的组成部分。

它以对消费和享乐的追求不断冲击着强调节俭、自律的传统价值体系,“资本主义新教伦理”趋于瓦解:人们不再认为勤俭持家是美德,劳动与积累不是目的,只是消费的手段,享乐才是根本。

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学生运动兴起原因探析(1)

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学生运动兴起原因探析(1)

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深入展开对这一运动的研究,对认识战 “清除共产主义”为名,在国内大搞政治迫害。“忠诚宣誓”和调查
后美国社会的变革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内部敌人”的特务活动搞得人人自危。因此,几乎整个 50 年代,
一、步入“丰裕社会”
美国都笼罩在由其带来的高压气氛中。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了“沉默的一代”。“沉默的一代”
歧视运动的发展。
上处于一种极端僵化压抑的时代。由于冷战的原因,40 年代末
尽管这场青年学生运动随着 60 年代的逝去已烟消云散,但 50 年代初美国政治领域非常保守,出现了践踏美国自由民主原
它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它使美国社会及其文化发 则的麦卡锡主义。来自威斯康星州的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以
因此,50、60 年代兴起的反对现行文化体制的新左派理论 SDS)是 60 年代最有影响力的学生组织之一,成立于 1959 年。该
在成人社会中间并没有掀起多大波澜,但是它的个人主义和理 组织 1965 年以前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反对大学制度的种种弊
想主义却赢得无数青年学生的青睐并被付诸实施。寻求颠覆传 端,在校园内发起反对大学当局剥夺学生政治权利的言论自由
国人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电视机、洗衣机、冰箱、汽车等高档商 会变为爆发和反叛。
品纷纷进入普通人家。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迅速而彻底地改变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黑人反对种族隔离的民权运动兴起,
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节俭朴素的清教主义传统美 标志着美国政治领域的解冻。校园的大学生也打破了“沉默”,许
暴露。盲目鼓吹科学技术进步的时代已经过去,人们开始用审慎 “在校园恢复基本的言论自由并保障学生谈论公共问题不再有
的眼光重新权衡科技革命和发达工业社会的弊端。最令人忧虑 危险。”该组织通过其所办的《学生自由通讯》刊物,反对忠诚宣

(世界史专业论文)20世纪60年代美国校园反叛运动探析

(世界史专业论文)20世纪60年代美国校园反叛运动探析

摘要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从经济上来看,它已进入“福利国家”和“丰裕社会”,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但在其他方面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如种族歧视和青年反叛运动等。

校园反叛运动是指以青年大学生针对美国的政治体制、社会问题发动的一场批判运动。

青年走上了历史舞台,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发起了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他们或投身于激进的政治运动,高呼“民主、自由、平等”,掀起了校园革命的浪潮;或通过音乐、服饰等生活方式上的标新立异来对抗传统,激烈地抨击发达工业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

这场校园反叛运动具有强烈的乌托邦色彩和无政府主义倾向,与其说它是一场政治、经济变革,不如说是一场文化和价值观革命。

它在意识形态方面动摇了美国传统的清教价值观,在现实政策方面迫使美国政府从对越战争的升级转向撤军,在人权方面,促进了美国国内反种族歧视运动的发展。

虽然这场反叛运动最后化作过眼云烟,但它使美国社会及其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学生反对派所建构的“60年代精神”为60年代和60年代之后的社会运动提供了一种范式,作为制度化的社会批判力量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70年代以后的美国社会改革。

换言之,学生反叛精神并未随着政治运动的消失而消亡,它已悄悄渗透到学术界政界等领域以及社会基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美国社会的现在和未来。

关键词:六十年代;青年学生;校园反叛;反抗ABSTRACTThe 1960s is a very important period in American history. From the economic perspective, it has entered the “Welfare country”and “Affluent society”, which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greatly improved.But in other areas there were a number of problems such as racial discrimination and Youth rebelling,etc.The campus revolt movement refers to a critical campaign which was launched by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to against American political system and social problems.The Youth appeared on the stage of history, launched a challenge to the traditional values with a variety of methods. They engaged in the radical political movements, shouting “democracy, freedom, equality”, setting off a wave of campus revolution, and combated the traditional lifestyle through music, clothing, etc, fiercely criticised the developed industrial society which has curbed and destroyed humanity.The campus revolt movement had a strong Utopian color and anarchical tendency. It was a revolution of culture and values rather than a political , economic reform. In the area of ideology, it has shakened American traditional puritanical values, in the asrea of real policy, it has forced the U.S government from the Vietnam escalated to withdrawal, in the area of human rights, it has accelerated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campaign against the racial discrimination.Although this movement was transient as blowing winds, but the American society and its culture have been changed. The “spirit of the 1960s” builded by the students opposition has provided a typical example for American social movement. This social criticism of institutionalized power directly or indirectly promoted social reforms after 1960s. In other words, the rebelling spirit never dies with the disappearance of political movements, which quietly infiltrates the acade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fields, and imperceptibly influnces Ameriacan society now and the future.Key words: The 1960s; Young students; Campus revolt; RebelII20世纪60年代美国校园反叛运动探析引言20世纪60年代中晚期,当中国的红卫兵在中华大地上“破四旧、立四新”,以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进行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一场同样是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大规模的校园反叛运动也在美国全面爆发。

美国六十年代运动

美国六十年代运动

分析年代:美国20世纪60年代第一点:美国女权运动妇女解放可用一定社会标准衡量:即政治上获得参政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及管理国家的权利;法律上享有与男子完全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经济上有充分就业的机会和广阔的就业途径,对个人和家庭生活资料有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继承权。

普遍享有义务教育的机会,接受符合自身发展能力的教育,使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作用被社会完全承认。

婚姻以爱情为基础,家庭内部夫妻平等,实现家务劳动现代化、社会化。

意识形态中完全消除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建立尊重妇女的良好社会风尚。

在60年代美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几大运动,其中女权运动作为一个标志十分明显的运动,深深地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这次女权运动与民权运动、青年反叛等著名的活动深深地联系在了一起,直到现在依然深刻的影响着美国的社会。

在美国的社会与文化中,妇女运动作为一种特别的但不是特殊的运动永远的留在了美国人的民族记忆中。

两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实力空前的提高,政治、经济、文化等都逐步居于世界的霸主地位,随着美国的强盛,自身也在孕育着蓬勃发展的运动以求分享发展带来的巨大的利益。

美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虽然也历经挫折,但是从1930年左右第一次世界金融大危机以后,美国盛行的凯恩斯主义逐步将美国经济扭向正轨道,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已经成为能够为世界第一号资本主义强国,生产力极度的发达,在经济运行平稳的情况下没有爆发大的运动,但是随后美国就卷入了冷战的漩涡中,同时美国经济逐步由迅速发展,进入滞涨阶段。

随着事业等的增加人民对于政府的信任感下降。

由于经济的进一步疲软,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下降,而且国内贫富差距拉大,种族对立严重、美国在60年代又陷入越战的漩涡中。

当时面对这样的形式,产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迷茫的一代,这一代人,对于美国的物质文明起着怀疑态度,厌倦了社会中的种种不平等。

在整体社会思潮的推动下,妇女解放运动的土壤已经很肥沃。

这样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一般地说,是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的就起源于美国了。

20世纪60年代西方共18页文档

20世纪60年代西方共18页文档

而事实上,作为新近意义上的家庭学校的 出现,则是20世纪6、70年代的事。50年代 中后期,出于受到苏联人造卫星试验成功 的刺激,美国人痛下决心,决定要从教育 着手,致力于加强公立学校、高等学校的 教学与科学研究,为国家培养一流的科技 人才。然而,60年代的教育改革并不成功, 到了70年代后期,美国学校教育质量更是 每况愈下,甚至已低于“卫星冲击”之前, 公众对学校的信任也降到了最低水平。
产生的原因
一、宗教传统是家庭学校运动兴起的重要缘由 二、多元文化是家庭学校运动开展的主要背景 三、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是家庭学校运动的影
响因素 四、学校教育本身的弊端
一、宗教传统是家庭学校运动兴起的 重要缘由
❖ 在家庭学校的家长中绝大多数是基督教 徒,93.8%的父亲和96%的母亲自述他们是 “信仰复兴”。40%的父亲与41%的母亲认 为他们自己是独立基督主义教派。另外还有 信仰其他教派的。3%的家 庭学校把提供宗教和道德教育列为建立家庭 学校的原因之一,而有29.8%的家庭学校将其 视为最重要的原因。
因为宗教原因选择在家里教育孩子的家庭常常 不满于公立学校的世俗教育目的,认为孩子只 有在家里才能得到正确的宗教教育,从而免于 受到公立学校的世俗主义文化和大众文化的 “不良影响”
背景
19世纪,在美国教育家贺拉斯•曼(Mann, H) 倡导的公共教育运动(common education movement)以前,家庭学校一直是美国人生 活中的支柱, 在美国是处于主流地位的教育 方式。但是之后掀起的席卷美国北部和中西部 的公立学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一 场迎合时势所需的要求平等、免费、不属任何 教派的公立学校运动把教育推向“普及化”的 道路。
20世纪60年代西方
服从真理,就能征服一切事物

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解读

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解读

作者: 许平[1]
作者机构: [1]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1
出版物刊名: 探索与争鸣
页码: 19-23页
主题词: 学生运动;60年代;文化变革
摘要:上个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发生一场学生运动。

战后西方国家高速发展的经济,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文化和观念,是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

学生运动是一次文化变革运动,从解放人性的角度上看,它在与文艺复兴对话。

青年学生承载着历史的重负与未来的希望,在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中完成文化变革,推进整个社会实现向后现代的过渡。

60年代美国社会运动

60年代美国社会运动
美国六十年代的社会运动
什么是社会运动?
建构
自发
组织
自发行动
•社会变革的理念
必备要件 •意图造成变化的集体行动
•组织引导行动及吸引支持者
美国六十年代的社会运动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the youth movement
the youth antiwar movement
the anti-war movement
美国六十年代社会运动
主体力量 (社会运动的主体)
工人 通过法律制度的变革来促使 转变。
六十年代社会运动的战略和战术
大型的集会游行示威: 静坐、 联合抵制、宣讲会等非暴力 的行动策略。)
六十年代社会运动的后果
对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方式产生了强 烈的影响。 许多法律发生了变化。 通过社会运动要解决的问题,有许 多至今仍然是美国社会的主要问题。
the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
美国六十年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
在美国南部和 南部以外的地区,黑人 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 年轻人厌恶 美国社会中传统白人 男性价值观
二战中与二战后 妇女生活的变化
民权运动
禁止不同人种结婚 无选举权
Hippies:嬉皮士
Hippies:嬉皮士
反战运动
抗议越南战争
歌曲:
“Hell, no, we won’t go.”(战场如地狱,我们绝不去) 教会组织
有关组织
学生非暴力统一行动委员会(SNCC)
学生争取民主社会组织 (SDS) 一些反战的小群体
直接行动
反越战“宣讲会” 抗议游行和集会 攻击联邦办公室以摧毁有关激进反战团体的记录 反对政府政策的强烈的公众感觉

马尔库塞与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

马尔库塞与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

马尔库塞与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摘要】: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1979),生在德国,长在德国。

1933年,由于希特勒的法西斯政权实行排犹主义政策,他随法兰克福学派流亡到了美国,从此便扎根美国。

他加入战略情报服务局、秘密服务局为反法西斯战争工作。

1951年,社会研究所迁回德国,而马尔库塞则开始了他在美国大学工作的生涯。

他先在哥伦比亚大学(1952-53)、哈佛大学(1954-55)从事研究工作,后在布兰戴斯大学(1954-1964)、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1965-1970)执教。

虽然六十年代中期以前,马尔库塞在学术研究领域已经颇有建树,出版的《理性与革命》、《爱欲与文明》、《苏联马克思主义》、《单向度的人》等著作,但他的社会影响颇为有限。

随着西方各国学生运动迅速发展,批判理论从“历史的后台走到了历史的前台”,马尔库塞也声名鹊起。

他被奉为“青年造反者之父”、“新左派的精神领袖”、“发达工业社会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理论家”,甚至与马克思、毛泽东并称为“三M”(Marx、Mao、Marcuse)。

“他的书已经成为美国革命学生的工作手册”。

本文立足于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社会转型的时代大背景,研究一个著名的思想家——马尔库塞和一场伟大的运动——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之间、即社会理论与社会运动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我将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的社会大背景,马尔库塞思想与学生运动宣言纲领之间的文本联系,马尔库塞与学生运动事件上的联系,媒体对马尔库塞“学生运动精神领袖”地位建构四个方面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分四章论述马尔库塞与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之间的关系:《第一章静悄悄的革命》着重从宏观背景来考察马尔库塞与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之间的联系。

在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科学从造福人类的福娃变为压迫人的上帝,社会从生产时代过渡到消费时代,大众传媒从被压制状态到拥有第四权,生活观念从传统到现代,人们的政治思维逐渐从分裂对抗转向和平共处。

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学生运动兴起原因探析

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学生运动兴起原因探析

场。例如,降低进出口关税。1985 年公布 201 种过去都是严格不 拉·甘地认识到印度具有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优势,关键是政策
关键词 20 世纪 60 年代 美国 青年学生运动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青年学生运动,是指以青年大学生为 社会步入后工业社会这一社会转型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是
主体,为了彻底改造美国社会,以激进运动的方式,针对美国的 一场由经济变革引发的文化和价值观的革命。
政治经济体制、教育制度、社会问题、伦理道德和传统价值观念、
国人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电视机、洗衣机、冰箱、汽车等高档商 会变为爆发和反叛。
品纷纷进入普通人家。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迅速而彻底地改变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黑人反对种族隔离的民权运动兴起,
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节俭朴素的清教主义传统美 标志着美国政治领域的解冻。校园的大学生也打破了“沉默”,许
因此,50、60 年代兴起的反对现行文化体制的新左派理论 SDS)是 60 年代最有影响力的学生组织之一,成立于 1959 年。该
在成人社会中间并没有掀起多大波澜,但是它的个人主义和理 组织 1965 年以前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反对大学制度的种种弊
想主义却赢得无数青年学生的青睐并被付诸实施。寻求颠覆传 端,在校园内发起反对大学当局剥夺学生政治权利的言论自由
和厌恶的造反学生转向另类生存即嬉皮士生活。嬉皮士文化运 入到芝加哥、克里夫兰、巴尔的摩、纽瓦克等城市的贫困黑人和
动是青年学生运动由政治领域向文化领域的发展。从本质上讲, 白人社区推行“跨种族穷人行动”,进行社区组织工作,目的是反
无论是政治领域的学生造反运动,还是反叛主流文化的嬉皮士 对种族歧视和经济剥削,试图从文化和技术上帮助穷人摆脱失

60年代美国反叛学生成长背景透视

60年代美国反叛学生成长背景透视
其他一些学者的研究也充分证明学生抗议者普 遍具有中上等家庭背景 。理查德 ·弗莱克斯在对芝 加哥大学的一项早期研究发现 ,根据学校交给征兵委 员会的有关资料 ,参加静坐抗议的学生大都有较高的 家庭收入和较高教育层次的父母 ,他们普遍感觉自己 是“上层中产阶级” (upper2middle class) ( R. Flacks , 1967 : 65) 。而威廉 ·瓦茨 (William Watts) 和魏斯特拜 等人对伯克利大学自由言论运动参加者和宾夕法尼 亚大学左翼和平组织参加者的调查同样证明上层中 产阶级背景的广泛性 。与此同时 ,卡拉奇还进一步发 现 , SDS 女性成员家庭背景的优越性比男性成员要明 显 , 她们的父母几乎都是高级知识分子 , 而且她们在 幼年时母亲都出去工作 (卡拉奇 ,2001 :30) 。母亲参加 工作所体现出的独立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小的心 灵 。相比之下 ,男生家长为高级知识分子的比例要低 一些 , 有一些男生父母的职业介于白领和蓝领之间 , 如售货员 、邮政职员等 。
家庭政治文化的熏陶
通过家庭背景比较的结果可知 , 60 年代学生运 动的主体是美国社会的中产阶级子女 , 大多出身于 知识分子家庭 , 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出自工人阶级等 中下社会阶层 ,后者在 60 年代基本上不是站在激进 运动的对立面就是对运动漠然置之 。独特的阶级和 家庭背景塑造出独特的一代人 。
成长过程中家庭世界观的扩展 (卡拉奇 , 2001 : 28) 。 换句话说 ,年轻反叛者不只是一味造父辈的反 ,代际 间既是冲突性关系 , 又是传承性关系 。学生出身背 景的不同决定着政治选择和行为方式的差异 。因 此 , 以“学生争取民主社会组织”(SDS) 成员为代表 的学生行动主义者赖以成长的家庭和社区环境在其 政治文化态度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本源性的意义 。从 早期家庭生活和社区背景中所接受的价值观对组织 和运动的兴衰所起到的影响是无可辩驳的 。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青年反文化运动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青年反文化运动

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青年的反文化运动010911121 刘健红摘要: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以各种方式攻击美国的主流文化以及社会的规范。

这一运动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因素也有国内环境影响,其表现方式也是及其多样,并且这场激进的运动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青年反文化运动 60年代嬉皮士反文化运动是指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发生在美国社会的一切抗议运动,运动的主体是青年们。

它既包括校园民主运动、妇女解放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反战和平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同性恋权利运动等政治方面的“革命”,也包括摇滚乐、性解放、吸毒、嬉皮文化及神秘主义、自我主义的复兴等方面的文化“革命”。

有人将这场运动称为“嬉皮士运动”或“美国的文化革命”,而探究美国的这场反文化运动之所以能如火如荼的展开是与其国际国内背景离不开的。

一、反文化运动的背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是建国以来最不稳定的时期之一,与苏联的冷战、越南战争泥潭的深陷、约翰·肯尼迪总统的遇刺、国内民权运动的兴起以及社会转型过程中发达工业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基督教新教伦理精神的衰落等问题。

这一系列的问题加剧了青年人对国家和社会的不满,尤其是在1963年肯尼迪遇刺身亡之后,使人们的梦想破灭。

并且对于从1964年起的越南战争,很多年轻人是及其厌恶的,在他们看来国家的想法就是把他们从学校直接送向战场。

所以对这一代的年轻人来说,越战和征兵是最令人恐惧的事情。

因此反文化运动的爆发与越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正是在1968年美国更深入地卷入越战之后,反文化运动才发展至高潮的。

20 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在马丁·路德·金为代表的民权运动领袖领导下,美国黑人以非暴力的方式,对美国的种族歧视与隔离制度展开了广泛的斗争,并取得了一系列立法上的成果。

然而法律上的平等并不代表事实上的平等,在教育、住房、就业与社会保障等方面,黑人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实惠。

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黑人运动从非暴力群众行动直接走向城市造反的新高潮,黑人群众逐渐意识到,光是依靠法院斗争,并不能使他们获得真正的平等权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在内的许多社会运动, 都体现着 ;1 年代精神。因此要深刻理解这场学生运动, 给它一个准确的历史定位, 必 须首先解读 ;1 年代。 西方各国正处于从工业社会向发达工业社会, 或称后工业社会推进的转折点。 战后 ;1 年代,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增长, 使资本主义社会单向度发展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 摆脱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同 “;1 年代 ” 举起个人 步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束缚, 实现进一步的社会调整和文化变革, 是整个社会完成转型的关键。 主义和文化自由主义的旗帜, 对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规范和社会权威进行批判。 这些批判不仅引发了以青年学生 为主体的文化变革运动, 促进了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变迁, 也催生了某些新的时代精神, 71 年代以降的一些社会 思潮和社会运动在延伸和扩展着 ;1 年代。
B 关键词 C ;1 年代, 西方学生运动, 文化变革 !"# $%&’()%*+, -(,# (. /#&’#)0 1(20’)%#&’3’24#0’ 5(6#7#0’ %0 ’"# 89:;& <=&’)+*’> D. E*$%*’. ,&9.%’#*$5 %-* =@;1$ #$ + $F*,#+G E&’H5 ’*F’*$*.%#./ + $F*,#+G *’+4 I+.( $&,#+G :&J*:*.% #.,G9H#./ $%9H*.%$ :&J*:*.% +% %-+% %#:* ’*KG*,%*H %-* =@;1$ $F#’#%4 D. %-* =@;1$5 %-* $%9H*.%$ -&GH %-* KG+/ &K #.H#J#H9+G#$: +.H ,9G%9’* K’**H&:5 +.H ,’#%#,#L*H %-* $&,#+G .&’: +.H +9%-&’#%( M+$*H &. %-* ’+%#&.+G#$:4 ?#@ /()4&> %-* =@;1$N O*$%*’. 8%9H*.% I&J*:*.%N P9G%9’+G P-+./*
主 ”取代现行的代议制的新左派运动和学生运动, 反对传统的道德观念、 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观的反 主流文化运动, 还有争取社会平等的黑人民权运动 和遍及各国的反战和平运动,以及在 $# 年代正在 勃兴的女权运动、 环境保护运动等等, 都是从不同 的层面、 不同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资本主义从一诞生就伴随着对它的揭露与批 判而成长。如果说此前的批判主要是由于社会利 益冲突、 社会鸿沟增大、 阶级矛盾尖锐而导致的对 资本主义的经济的批判和社会的批判的话,那么,
; " < ’ => $ 3
“漫长 ” 。在这里 的含义不仅是因为它在
时间上超过了 "% 年,更主要的是在这短短的十几 年的时间里,西方国家发生了许多在内在逻辑上 相通,但色彩缤纷,表现各异的事情,包括新左派 运动、反战运动、黑人民权运动、青年反主流文化
!
史 学 研 究
本主义及其未来充满信心。直至 "# 世纪前半叶, 资本主义世界所发生的战争与危机等一系列恶 魇, 才摧毁了人们对理性、 对在理性的旗帜下所建 立的当今社会的坚定信仰,一扫启蒙运动以来的 乐观情绪,开始了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认真审 视和批判。在 $# 年代,就在人们对现代文明进行 深刻反思,对资本、科技,乃至理性和经济进步的 垄断地位提出质疑, 发出挑战, 力图寻找一种新的 价值体系的历史氛围之中,伴随着资本主义文明 的发展而生长、 成型的资本主义精神、 道德、 文化、 价值观念、 社会准则和社会规范等, 没有跟上高速 发展的经济, 他们之间的距离在扩大。当飞速发展 的经济极大地扩大了市场, 刺激了人们的需求, 膨 胀了人们的欲望的时候, 旧的社会规范、 旧的社会 权威和官僚体制、 科层制度、 教育体制一起还在束 缚着人们, 禁锢着人们。人们一边享受着经济发展 的成果, 一边感受着无所不在的压抑和束缚, 在这 种情况之下,这种压抑和束缚就变得特别的突出, 特别的不能忍受, 特别需要调整和变化。当压抑和 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 必然以极端的形式爆发。这 就是为什么在 %# 年代经济扩张之后,接踵而至出 ,而文化反叛的 现具有文化反叛意义的“$# 年代 ” “黄金时代 ” “$# 年代 ” 又与经济发展的 在时段上发 生重合的历史原因。 与所有历史急剧变革的时代一样, $# 年代前 后西方人的思想躁动不安。虽然这时的西方各国 “富裕社会 ” 乘战后繁荣之利, 进入 , 但是, 物质的 丰盈并没有带来欲望的满足,也未能阻止思想的 活跃。思想文化层面的危机与躁动反倒因此而变 得更加剧烈。在 %# 年代全球性的右倾浪潮(主要 指美国的麦卡锡主义、苏共 "# 大后的非斯大林化 “波兹南事件 ” 运动、 东欧国家的 、 匈牙利事件 ) 之 激进的青 后, $# 年代西方世界出现向左转的倾向。 年学生奉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思想家马尔库 塞、 存在主义哲学大师萨特等为精神领袖, 其中部 分激进者公开宣称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毛主义 者,他们还把资本主义的反叛者古巴的卡斯特罗、 格瓦拉, 越南的胡志明尊为英雄, 发起了对现代资 本主义的激烈地批判。 应该说, $# 年代前后在西方 国家造成社会动荡的一系列反抗运动,都是这一 批判运动的产物和表现。反对主流社会、 反对种族 歧视、性别歧视,反对越南战争和美国对华政策, “参与的民 不满足于制度内部的改良, 主张以民众
当中国的红卫兵在中 01 世纪 ;1 年代中晚期, “ ” 华大地上 破四旧、 立四新 , 以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进行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 ”的时候,一场同样 是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大规模的文化变革运动在 美国、 法国、 西德、 英国、 意大利、 爱尔兰、 澳大利亚 和加拿大等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出现。各国的学生 运动风起云涌、 彼此呼应, 构成了 01 世纪中叶一道 特别醒目的历史风景线: “公民 美国加州柏克利大学的学生在 =@;6 年, 参与的民主 ” 的口号下, 反对校方家长式的管理及 “言论自由运动 ” 陈旧的校规, 发起 , 学生们走出校 园, 拉开了学生运动的序幕。 越战的学生运动。 西德学生运动广泛开展, 出现高潮。 =@;7 年,
120) 3 4 传承于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深得基督教精
神的熏陶,在近代又历经人文主义精神的浸泡和 启蒙运动、 法国大革命的洗礼才熔炼成型, 但是在
!% 年代,构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受到如此
强烈地冲击,这本身就昭示着一个社会变革和文 化变迁的时代来临。 为了深刻理解 5% 世纪 !% 年代 西方学生运动,给这场学生运动一个准确的历史 定位, 让我们首先把历史的镜头拉开、 放大, 聚焦于 它所发生的那段历史, 鸟瞰整个 5% 世纪 !% 年代。 (67) 829+2)*) “!% 年代 ” 在西方是一个特殊的 词汇, 它代表了一个特定的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三 “!% 年代 ” 十多年, 但至今一提起 , 还会在许多西方 人心中激起强烈的感情冲动。对于那些当年曾是 学生运动的参与人,现在已成为他所反对过的那 “!% 年代 ”是一个 个制度的维护者的成年人来说, 激荡的岁月,不仅给他留下一片与其青春融为一 体的抹不去的回忆,也留下了背负一生的沉重思 “!% 年 “!% 年代 ” 考; 而对于 后出生的一代人来说, 代 ”也并不遥远,因为他们今天生活的许多内容、 许多方面就源自于那个时代。 历史意义上的年代并不一定完全按时间的纪 “!% 年代 ” 始于 &% 年代末, 年划分。历史含义上的 以新左派运动的兴起为起点,止于 $% 年代初,以 “黄金时代 ”终结,各种社会运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 漫长的 !% 年代 ” ( 1/,: *29+2)* ) 为标志, 在西方有 之说
0112 年 2 期 3&4 25 0112
历史教学 "#$%&’( )*+, 670
“ ;1 年 代 ”解 读
—— — ;1 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的历史定位

< 北京大学历史系

北京 =11>7= ?
B摘
“;1 年代 ” 要C 在西方是一个特殊的词汇, 它代表了一个特殊的时代。;1 年代在西方发生的包括学生
=@;> 年 2—=1 月,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英国学
生罢课、 上街, 抗议越战。 意大利的学生运动掀起高潮, =@;>—=@;@ 年, “火热的秋天 ” ("&% A9%9:.) 。 出现 北爱尔兰学生要求民主, 导致 =@;>—=@;@ 年,
=@;! 年,美国密根歇大学发起反对越战的运
动, 哥伦比亚、 哈佛、 耶鲁等名校学生积极响应, 形 成遍及全国的学生反战运动。 在西德、 法国、 英国等国也出现反对 =@;; 年,
=@;> 年 6 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占领
学校的几座大楼,抗议学校为越战服务的研究项 目和种族主义政策, 学生与军警发生冲突, 引发全 国性的抗议运动。
=@;> 年 ! 月,法国爆发波澜壮阔的“五月风
暴” , 一千万学生、 专业人士还有工人走上街头, 引 发全国性的罢课、 罢工, 巴黎街头出现像 =7>@ 年大 革命和 =>7= 年巴黎公社那样的街垒和巷战,整个 社会达到了革命的临界点。
史 学 研 究
!
内战。
运动、 学生运动、 女权运动、 环境保护运动、 流行音 乐兴起、 家庭和社会关系变化、 性观念革命、 社会价 值观的改变、 后现代思潮崛起等等, 林林总总, 五光 十色, 不仅给这个时代留下了社会变革和文化变革 “!% 年代 ” 的深深的印记, 而且, 它们作为 的一份精 神遗产, 超越时间的界限, 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 地扩展、 延伸, 直接影响着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 “漫长的 !% 年代 ” , 好像是一幅缭乱的奇异图 画,又像是一曲激越的变奏曲。图画涂抹的底色、 曲调变化的基础,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或者说 是 5% 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本身的发展变化。"! 世纪从西欧发展起来的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在 跨入 5% 世纪的时候, 已经显露出其衰败的迹象。 就 连资本主义内部的有识之士也在惊呼 “ 西方的衰 落” 。这种经济上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宪政上自由 主义、 社会结构中以中产阶级为主导、 社会价值和 文化取向上以理性主义为标准、 整个世界以欧洲为 一路 中心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在进入 5% 世纪后, 跌跌撞撞, 经历了经济危机与世界战争等一场又一 场的灾难。在 5% 世纪 ?% 年代中期, 当它从第二次 世界大战中劫后余生的时候, 正在蓬勃兴起的新的 科技革命给它奠定了新的物质技术基础, 注入了新 的生命活力,加上一系列必要又必然的社会调整, 资本主义不仅起死回生,而且出现其战后发展的 “黄金时代 ” (@/1A), B:)) 。从 &% 年代中期开始, 西 方各国的经济发展如日中天, 创造出战后发展的经 ,到 !% 年代,资本主义 济奇迹(CD/,/E2D F-G2D-1) 步入了从工业社会向发达工业社会推进的转折 点。在这样的历史情境之中, 西方各国一切以经济 进步和技术标准为最高原则, 风驰电掣般地向高度 发达的工业国家迈进。 然而, 资本主义经济的阔步前进, 使得资本主 义单向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实际上, 早 在资本主义发轫之初, 卢梭面对扑面而来的工业文 明的紫陌红尘, 就已经预见到人类要为文明的进一 当资本主义还处于相对 步发展付出代价。 "# 世纪, 平静的发展时期的时候, 叔本华和尼采等人也已经 觉察到, 过分组织化、 理性化的现代社会对人性的 压抑, 对人的创造力的扼杀, 他们从中看到了西方 文明中包含着的某种危险,喊出“上帝已死 ”的呼 声, 向人们发出了警告。但是对当时的大多数人来 说, 这些警告不是智者先知, 而是痴人说梦。人们 仍然一如既往地坚信科学、 理性和经济进步, 对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