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人口的变化
专题10-人口问题
潍坊滨海中学高三二轮复习地理学案专题十——人口问题2009.5.15【重难点突破】一、人口与环境1.人口的增长模式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为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及标准3.人口构成:①职业构成:发展中国家一般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大,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人口比重大,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很小。
②性别构成:性别比=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出生性别比正常值为106(由于男性死亡率高,女性平均寿命长,最终男女两性基本上保持平衡)。
我国近年来出生性别比偏高,由于性别比失衡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从而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③年龄构成:某一时间各个年龄组人口在其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人口年龄构成不同,对人口再生产、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负担以及军事力量等都有不同的影响。
人口年龄构成的直观表现形式是人口年龄金字塔,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男性和女性人口的比例,纵坐标表示各年龄组。
人口年龄构成类型分为三种:④总负担系数=被抚养人口(幼年人口+老年人口)/成年人口×100%。
一般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和随之而来的高龄化社会之前,会形成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年龄结构,社会负担系数较低,使得劳动力供给充足(就业压力增大),而且社会负担相对较轻,人口学者称这段时期为发展社会经济的“黄金时期”或“机会窗口”。
我国目前正处于这一时期,必须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发展经济和积累财富。
⑤人口老龄化: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进入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是出生率降低和人口平均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体现。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人口老化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出现的,必须未雨绸缪,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4.环境人口容量(l)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影响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资源是首要因素(2)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5.人口迁移:⑴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有很大差异。
专题10非文学类文本阅读(第03期))
专题10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2023·山东东营·统考中考真题)如果你经历一场踩踏事故[美]科迪·卡西迪保罗·多赫蒂①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预计,如果世界人口继续呈指数增长,几千年后,我们将变成一个结实的人肉做的球以光速朝着外太空扩张。
这个结论今人兴奋,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你在听下一场摇滚音乐会时可能遇到的问题:踩踏事故。
②听到“踩踏事故”这几个字时,你可能想象的是成群的人在四处乱跑,就像非洲大草原上的野生动物一样,但其实踩踏事故并非如此。
事实上,真正危险的踩踏事故不是发生在人们跑起来的时候——而是在他们根本动不了的时候。
③踩踏——更确切的说法是撞击——一般而言,更大的可能是因为疯狂而非惊恐,这意味着一群人是朝向他们想要的东西移动,如果你被卡在里面,你将面临几个问题。
首先是,缺乏信息素。
④在稠密的人群里,情况开始变得危险。
在处理人群活动时,跟蚂蚁不同,我们天生不擅长处理这种情况。
当蚂蚁排队行走时,一队蚂蚁里最前面的那只可以释放出信息素,来跟后面的蚂蚁沟通。
如果前面的路被堵住了,这些信息素可以告诉后面的蚂蚁,要走别的路。
⑤你没有这些信息素。
如果有人绊倒了,你没法像蚂蚁那样,告诉后面的人停下来。
⑥大体上看,缺乏群体沟通成了稠密的人群里一个严重的问题。
什么样的人群算是稠密的呢?当谈到规模的时候,如果人数足够多,多到可以被称为一群,那么就稠密到可以杀死你了——我们后面再谈这一点。
更重要的因素是密度。
人群密度可以通过每 1平方米内的人数来测量。
⑦1平方米,大概有谋杀案现场警察在死者周身画的那个粉笔图那么大。
在每一个设想中的粉笔图里容纳的人数,就是这群人的密度。
⑧如果只有2个人,就算是密集的人群——可以行走,只是有些小摩擦;如果这个数字翻倍,那就叫作拥挤的人群——会有很多小摩擦和推挤,但人们还是可以活动起来。
⑨1平方米里有6个人的时候就危险了——你总能到你旁边的人,移动变得几乎不可能。
2020衡水名师地理专题卷:专题八 人口的变化 Word版含答案
2020衡水名师原创地理专题卷专题八人口的变化考点25 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问题 (1-9题,25题)考点26人口迁移与人口容量 (10-24题,26-27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纸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甲、乙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回答1-2题。
1.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家是( )A.韩国B.古巴C.新西兰D.埃及2.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下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B.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C.④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D.③与⑤时期相比,人口总数一定相等4.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②时期相符合的国家是( )A.尼日利亚B.日本C.澳大利亚D.美国下图示意“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中国1950~2050年(预测)老龄化人口(≥65岁)比重变化”。
读图回答5-7题。
5.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中国分别对应图中的曲线序号是( )A.②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②D.②③①6.图中中国老龄化进程中,有一段时期的老龄化人口比重增长较快,其原因很可能是( )A.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B.我国医疗水平的进步,死亡率降低C.20世纪70年代末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D.20世纪50和60年代人口的快速增长7.为缓解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国家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
该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现阶段的影响有( )A.青壮年负担加重B.劳动力数量增多,价格降低C.教育、卫生压力减轻D.加重就业压力一家英国媒体撰文呼吁中国全面放宽计划生育政策以应对人口问题。
专题10.人口、资源与环境
10.人口、资源与环境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摆在当代世人面前的一道难解而又必须有解的问题是指( )A.人口问题与资源问题B.资源问题与发展问题C.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D.PRED问题2.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A.人口问题B.资源问题C.环境问题D.发展问题3.我国当前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 )A.控制人口数量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提高人口素质D.实行计划生育政策4.面对当前资源短缺的问题,“开源”与“节流”无疑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
在“开源”与“节流”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 )A.科学技术B.人民群众C.立法工作D.党的领导5.中国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说中国是“资源小国”,主要是因为( )A.资源人均占有量少B.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C.资源质量总体不高D.资源利用率低,破坏浪费严重6.有数据显示,我国的煤炭是世界人均的1/2多,石油是1/13,天然气是1/14;但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5~8倍。
这表明我国在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有( )①人均占有量少②利用率不高③开发范围狭窄④分布不平衡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爱护我们的共同家园,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爱护自然,可以从小事做起,以下生活方式中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A.购物使用布袋B.拒绝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C.夏天把空凋温度打得高一些D.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8.为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这些重大工程的实施主要是为了解决( )A.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B.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问题C.资源科学利用不够的问题D.资源分布地区不平衡的问题9.“十一五”期间,我国淘汰小火电机组6000万千瓦、淘汰落后的炼铁产能8712万吨、炼钢产能6038万吨、水泥产能2.14亿吨,相当于形成了节约1.1亿吨标准煤的能力。
专题十:人口
专题十:人口·考点回顾:一.人口增长模式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特征地区分布原始低增长阶段(原始型)高高低缓慢热带原始森林土著居民加速增长阶段(传统型)高下降上升迅速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增长减缓阶段(传统型)下降低下降减缓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低速增长阶段(现代型)低低低缓慢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注: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区别:①、从特征上区分“区分三种模式,特征很重要:现代三低,传统高低高,原始高高低”②、从数值上区分“原始型和传统型的人口出生率约在 2.0%以上,但传统型的死亡率相对较低,据此可区分二者;现代型的人口出生率大致在2.0%以下,而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比较人口问题原因分析影响(社会问题)措施典型国家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兵源不足,社会福利事业压力大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加大对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压力,经济发展减缓;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二.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自然气候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如美国老年人向南方“阳光地带”的迁移人口增长模式图因 素 淡 水 其分布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人口迁移,如早期逐水草而居的迁移 土 壤通过影响农业发展影响人口迁移,如农业社会为寻找土地而迁移矿产资源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发生人口迁移,如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引起饥荒和生态恶化而迫使人口迁移 社 会经 济 因 素经济因素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经济布局调整也造成大量人口迁移交通通信 其发展缩小了地区间距离,为人口大规模迁移创造了条件文化教育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期望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人口的迁移 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迁移起重要作用三.人口数量与环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1.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状态或条件下,一定的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生物和人文系统正常运行的能力。
名师精编版中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10 我国人口问题和生育政策(含解析)
【母题来源】湖南省怀化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第18-19题【母题原题】(湖南省怀化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2014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落实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据此回答18-19题。
18.我国“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的根本原因是()A.我国人口基数大 B.我国人口东多西少C.我国人口出现负增长D.我国人口基数小19.实施“单独二孩”的主要目的是()①迅速提高人口素质②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③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④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18、A 19、D【试题解析】19、实施“单独二孩”的主要原因是缓解目前我国人口出现老龄化的问题,人口年龄结构开始出现不平衡分布,已经开始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逐渐放开单独二胎,目的是要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也是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故选D.【命题意图】该题以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为材料,要求学生充分理解我国最新的计划生育政策,分析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带来的影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名师点睛】单独二孩,指中国政府制定的计划生育政策,只要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即可生二胎(如果前一胎为多胞胎,则不适于此政策)。
需要说明的是,单独两孩不等于单独二胎,如果单独夫妻第一胎已经生育了两个及以上子女(如双胞胎或多胞胎),就不符合单独两孩政策了。
适度放宽生育政策,可以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降低人口老龄化水平。
生育政策越宽松,人口老龄化缓解程度越大。
(2014-2015学年安徽省怀远县陈集中学八上期中测试题地理试卷)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根据普查数据(不包括港、澳、台)绘成如下两幅人口构成图。
回答1-2题。
1.与十年前相比,我国城镇人口增加了不少。
专题10-世界的人口和聚落
编号: 班级: 姓名:【专题10】世界人口、聚落【考点归纳】●世界的人口 ●世界的聚落 【知识梳理】 一、世界的人口1、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突破( )亿大关,目前,世界人口仍以( )的速度增长。
思考:“人口爆炸”是什么含义?2、衡量人口增长快慢的主要依据是人口的( )率,它可以通过( )率减去( )率来得出。
某地区2005年初为100000人,该年度该地区出生并成活了500个婴儿,而死亡人数为100人,那么该地区的该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多少?3、人口自然增长率与( )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 ),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 )。
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大洲的是( )洲,最低的是( )洲。
4、衡量人口疏密的主要依据是( ),中国的人口密度是( )人/平方千米,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是( )人/平方千米,属于( )的国家。
5、世界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人口稠密区主要集中在( )、( )、( ) 等地区;而在干旱的( ),寒冷的( ),空气稀薄的( ), 原始的( )地区,则人口稀疏。
这说明人口分布状况与( )有密切联系。
从国家看,日本、新加坡等国人口分布( ),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人口分布( )。
6、人口问题是指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
一方面,人口过快增长,会带来( )、( )、( )、( )、( )、( )等问题,主要在( )洲、( )洲和( )洲的一些国家。
另一方面是人口增长过慢,会带来( )、( )、( )等问题,比如( )洲大部分国家,意大利、德国、瑞典等国家甚至出现了人口的( )增长。
7、世界人口不能节制地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 )、( )相协调,与( )相适应。
二、世界的聚落:1、聚落主要包括( )和( )两种形式。
2、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 )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 ),但是交通比较( )。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综合复习专题10 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解析版)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专题10 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知识梳理规模由小变大聚落的衰落或消失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描述的世外桃源”是这样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属于哪类聚落形态()A.乡村B.集镇C.城市D.渔村【分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
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较多。
【解答】解: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人口较稀疏,土地面积广大,农田广布,风景秀丽;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属于乡村聚落形态。
故选:A。
2.下列民居中体现气候湿热的是()A.因纽特人的冰屋B.黄土高原上的窑洞C.东南亚的高脚屋D.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分析】人民的生活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东南亚一带避免炎热、潮湿,避免虫蛇,当地木、竹较多,人们就地取材,搭建了高脚屋来居住;因纽特人生活在北极地区,面对恶劣的气候,勤劳勇敢的因纽特人就地取材,采用一种原始方式建造了奇特的圆顶“冰雪屋”,以抵御凛冽刺骨的暴风雪,度过漫漫寒冬;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是窑洞,适宜冬冷夏热的气候特点;在内蒙古高原,因为游牧的关系,人们就居住于容易搭建,也容易拆迁、搬运的蒙古包中。
【解答】解:人民的生活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东南亚一带避免炎热、潮湿,避免虫蛇,当地木、竹较多,人们就地取材,搭建了高脚屋来居住。
故选:C。
3.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社会的发展,聚落的不断扩大,所有过去的一切旧的聚落建筑都应全部拆除,建新的聚落建筑B.在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中,所有旧的聚落建筑都要保存下来,作为历史文化留作纪念,新的聚落建筑另辟新的土地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各个国家自己的事情,与其他国家无关D.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空前的重视【分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
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10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押题专练
专题10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1.心虽主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于一人之心。
〞该观点( )A.夸张了意识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缺乏科学依据,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C.正确认识了心与理关系,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D.把“理〞作为世界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答案】A【解析】“心虽主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于一人之心。
〞该观点夸张了意识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 正确。
2.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生成可交互三维虚拟环境,通过虚拟现实显示器为人们提供沉浸体验;增强现实技术那么是将计算机生成虚拟物体、场景等叠加到现实环境中,通过增强现实显示器来丰富人们现实感。
根据描述,两种技术区别是( )A.是否发挥意识创造性B.是否看到真实环境C.是否有虚拟信息存在D.是否以现实为根底【答案】B【解析】通过特定显示器,虚拟现实技术让人们看到是虚拟环境,增强现实技术让人们看到是真实环境与虚拟环境结合。
3.阿尔法围棋( AlphaGo)作为谷歌开发一款围棋人工智能程序日前以4∶1总比分击败韩国棋手李世石,引发热议。
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认为,电脑战胜人类只是时间问题。
法国围棋队主教练樊麾说,我们面对新生事物要放宽眼界,毕竟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还是机器学不会。
材料说明( )①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②人工智能将遵循优胜劣汰规律最终取代人类③人工智能开展否认了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④意识活动主动创造性能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开展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与法国围棋队主教练樊麾对人工智能不同认识说明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①符合题意;意识具有目性、方案性、自觉选择性与主动创造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故人类能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开展,④符合题意,②③是错误;故此题答案选B。
4.新型石墨烯超级电池,具有体积轻、不易燃、低本钱、量产容易等特点。
人口变化情况汇报
人口变化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人口变化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和特点。
首先,我国人口总量持
续增长,但增速逐渐放缓。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量已经超过14亿,但增速逐渐放缓,人口增长呈现出逐渐趋缓的态势。
其次,人口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老龄化
问题日益突出。
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逐渐减少,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另外,城乡人口差距逐渐缩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
转移,城市人口比重逐渐增加。
同时,农村人口规模也在逐渐减少,城乡人口差距逐渐缩小。
此外,我国人口的教育水平和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
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这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的来说,我国人口变化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
在人口政策和社会发
展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人口变化的特点和趋势,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人口政策,推动人口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人口素质提升,实现人口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通过对人口变化情况的汇报,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人口的现状和趋势,为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我国人口变化和社会发展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
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人口变化和社会发展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牛津上海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10:人、健康与环境(II)卷
牛津上海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10:人、健康与环境(II )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如图所示,甲、乙分别表示我国医学工作者自主研制H7N9灭活疫苗的过程中,某志愿者接种疫苗后两周内体温和抗体浓度的变化,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 接种疫苗后轻度体温上升是由于免疫功能被破坏B . H7N9病毒是病原体,灭活疫苗是抗体C . 接种疫苗产生抗体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D . 人体出现体温上升就会引起抗体浓度增加2. (2分)皮肤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这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A . 第一道防线B . 第二道防线C . 特异性免疫D . 人工免疫3. (2分)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患者常表现为肺部或其他器官感染,刚出生的婴儿可以通过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结核杆菌属于细菌,是该病的病原体B . 结核病患者是该病的传染源C . 接种卡介苗可以激发婴儿产生特异性免疫D . 卡介苗是一种抗体4. (2分)下面为青少年夏令营小药箱配备的药物,除哪种外都是常备的消毒用药()A . 红药水B . 碘酒C . 药用酒精D . 硝酸甘油5. (2分)如表是1983年到1996年期间,某市几种主要疾病的死亡人数统计表: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 心脏病死亡人数逐年上升B . 脑血管病是男性的主要死因C . 每种疾病的死亡人数都是男性高于女性D . 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人数明显高于心脏病的死亡人数6. (2分)产生肿瘤和引起花粉过敏的原因分别是()A . 免疫功能过强、免疫功能过强B . 免疫监视出现异常、免疫防御功能过强C . 免疫功能较弱、免疫监视出现异常D . 免疫清除出现异常、免疫功能过弱7. (2分)对患传染病的动物应及时处理掉,这种做法属于()A . 切断传播途径B . 控制传染源C . 保护易感人群D . 消灭传染病8. (2分)夏季是细菌性痢疾的多发季节,为预防该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防疫部门严禁学校食堂二次销售部分剩余饭菜,该传染病的类型和防疫部门要求的防护措施分别属于()A . 消化道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B . 呼吸道传染病控制传染源C . 消化道传染病保护易感人群D . 消化道传染病控制传染源9. (2分)合理膳食要求: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专题10 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2022年中考历史复习之材料解析题专题专项突破(32898616)
专题10 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1.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随后,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猛烈地冲击着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特别在一亿人口的老区和半老区,基本消灭了封建制度,改变了农村旧有的生产关系,使农村各阶级占有的土地大体平均,贫、雇农基本获得相当于平均水平的土地和其他生产、生活资料。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他们踊跃参军参战,担负巨大的战争勤务,并以粮草、被服等物资支援自己的子弟兵,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图二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同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 图一图二宣传的内容属于史料类别的哪一类?______ (写字母)A.第一手资料B.第二手资料(2) 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信息点一:______ 信息点二:______ 信息点三:______(3) 请选择其中一次土地改革说说对中国当时政局的作用?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七年级上学期人文地理期中复习专题:10 人口与人种(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上学期人文地理期中复习专题:10 人口与人种一、单选题1.小丽到某地旅游,她发现当地居民皮肤白暂,头发多呈波浪状,肤色浅,鼻粱高,嘴唇薄,游览过程巾,常见到尖顶的宗教建筑“教堂”,小丽旅游的地方最有可能是( )A. 非洲南部B. 亚洲西部C. 亚洲东部D. 欧洲西部2.读图,世界人口纬度分布规律正确的是()A. 南半球多,北半球少B.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多C. 北半球中低纬地区最多D. 南半球随纬度增高而增多3.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但又有一定的规律。
读下面图1,图2,回答蚊题。
(1)根据图1推断,世界上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形类型是( )A.平原B.丘陵C.高原D.山地(2)根据图2推断,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是( )A.北半球高纬度地区B.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C.南半球高纬度地区D.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4.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①气候温和,降水较多②气候适宜,四季如春③地形多样,没有地震④地势平坦,土壤肥沃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②④5.读“世界人口的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哪个不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A.亚洲南部B.欧洲西部C.非洲北部D.北美洲东部(2)下列不属于人口分布稠密的原因是()A.地处中低纬度B.平原为主的地形C.位于内陆地区D.气候温暖湿润6.世界人口稠密地带主要位于()A. 北半球内陆平原地区B. 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地带C. 南半球内陆平原地区D. 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地带7.下列地区人口分布较为稠密的是()A. 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地区B. 俄罗斯的高纬度地区C. 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地区D. 欧洲西部的平原地区8.下图中的阴影表示亚欧大陆的人口密集区,对它们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A. 都分布在中高纬度B. 都分布在河流稀少的地方C. 都分布在平原地区D. 都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地区9.上海某公司专门为黑色人种配方生产的日用化妆品,你认为该公司今后在下列哪个地区的市场销售可能最好()A. 欧洲西部B. 东亚、东南亚C. 非洲的北部D. 非洲的中部和南部10.下列关于人口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有()①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②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多少③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是:人口密度-一个地区人口数/该地区面积④人口密度的单位是“人/平方千米”⑤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增长快;反之亦然A. ①②③④⑤B. ①③④⑤C. ①③④D. ①③⑤11.关于世界人种、语言、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亚洲西部的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
高中地理必考专题10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中图版)(含答案及解析)
作业10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单选题“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1亩约为667平方米),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
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难关。
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A.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B.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C.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D.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2.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A.增加生物多样性B.减轻风沙危害C.涵养水源,美化环境D.减缓变暖趋势【答案】1.A 2.B【解析】本题以塞罕坝林场为背景,考查造林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效益。
1.材料“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说明塞罕坝地区气候干旱,多风沙,再结合图示位置可知,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处于阳坡,光照较强,气温较高,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不利于林木城成活,因此直选法选A;而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是南北坡共有的不利条件,B错误;塞罕坝纬度较高海拔较高,南坡光照不很强烈,C错误;南北坡风力都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D错误;故选A。
2.材料“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再结合塞罕坝位于京津地区的北部,说明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防风固沙,减轻风沙危害,因此直选法选B。
【点睛】第1题,注意塞罕坝整个区域气候干旱,因此南坡最大的不利条件是水分问题;第2题,适宜直选。
近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
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
这种情况是由于大气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
读图并完成下面小题。
3.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A.北极上空B.赤道上空C.南极上空D.北大西洋上空4.臭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氮氧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B.太阳活动会导致臭氧降至最小值C.人类大量砍伐热带雨林D.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答案】3.C 4.D【解析】3.臭氧空洞在地球的两极地区均有出现,尤以南极地区最为严重。
2020年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卷十【世界人口的分布】附答案详析
2020年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卷十【世界人口的分布】1.某同学编写了一段顺口溜——“高纬高山①,沙漠内陆②,雨林湿又③,人们定居难。
”以下选项最能反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成因的是()A.①旱、②寒、③热B.①寒、②旱、③热C.①热、②旱、③寒D.①寒、②热、③旱2.读下面某大洲轮廓图,关于该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主要分布于东部、东南部和南部B.南部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C.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D.所有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3.读漫画“苦难的母亲”,完成以下问题(1)漫画反映的问题是()A.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B.世界人口增长过快C.环境污染严重D.社会抚养老人负担重(2)漫画反映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下列哪些大洲()①亚洲②欧洲③非洲④北美洲⑤南美洲⑥大洋洲。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4.亚洲的东亚、南亚人口密集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B.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人口大量迁入C.自然条件优越,人类聚居的历史悠久D.工业发展最早,商业贸易活动频繁5.下图是世界人口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①②③④是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其中位于欧洲的是()A.①B.②C.③D.④(2)⑤处人口稀少的原因是()A.经济发达B.气候寒冷C.炎热干燥D.地势高峻6.6月至7月,某探险队沿①到④线路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地理探险考察,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沿途队员们发现人口分布稀疏的地区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途中探险队员们曾遭遇“狂风暴雨”的天气,这个地点最有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3)在①地不能看到的现象是()A.排列整齐的橡胶林B.随风摇曳的椰子树C.一望无际的水稻田D.硕果累累的枣椰树7.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是()A.平原面积广,气候温暖湿润,是人类历史上农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B.商业贸易活动最频繁的地区C.工业、金融、贸易发达D.水、陆交通运输便利8.下列有关世界人口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定高B.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C.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人口稀少D.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不断加快9.有关世界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都在发展中国家B.亚洲人口最多,占世界总人口一半以上C.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是非洲D.世界上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地区10.读“北半球人口分布”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低纬度临海地区人口密度大B.①地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C.②地人口主要为黄色人种D.③地人口稀疏是因为位于寒冷的极地附近11.读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初中地理《人口》专题复习专题辅导
初中地理《人口》专题复习一、专题概要1.重点:世界和中国人口增长情况。
人口分布特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的计算。
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如何控制、控制的目标等。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问题。
2.难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等。
3.热点:人口增长的特点、分布的特点。
人口增长问题、迁移问题等。
4.要点:人口增长特点、分布特点、迁移、计算、人口问题等。
二、知识结构(一)人口增长1.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亿;2000年我国人口达到()亿。
2.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的速度十分(),18世纪以后,尤其是20世纪以后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亿。
中国人口在1578年以后迅速增长,特别是()年以后,人口直线增长,20世纪末人口增长的速度(),这是()政策实施的结果。
(二)人口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率-人口()率。
人口密度=人口数量/这些人口所在面积(三)人口分布1.不管是中国还是世界人口分布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分布()。
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在欧洲、亚洲()、南部、北美洲东部。
中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
2.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人口就稀少。
(四)人口迁移从农村迁往城市:原因是城市里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有较好的()条件,较好的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条件,农村人多地少生活困难。
(五)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等。
控制人口的措施是实行(),使人口的增长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2.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养老、退休的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孤单困苦。
三、典型例题例1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得越快越好B.人口增长得越慢越好C.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D.人口的增长是不可控制的〈解析〉本题从表面上看是说人口的增长,实质是考查由于人口增长带来的人口问题方面的知识。
2022高考真题汇编专题10 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解析版)
专题10 工业革命前的世界1.(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16世纪中叶,法国人帕斯基耶写作《法国研究》时说,“我用俗语(而非拉丁语)写作”;布代的《论钱币》处处流露出捍卫法国文化并与意大利人竞争的意识。
有学者因此认为,16世纪是“法国意识”萌发的世纪。
据此可知,“法国意识”的萌发缘于()A.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B.新兴阶层摆脱宗教神权束缚C.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D.“人民主权”学说深入人心【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竞争意识”及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意识”实际上属于文化民族意识,自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法国不断吸收意大利文化,并经历了从模仿到超越的阶段,题干内容属于“试图超越阶段”,法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使得法国人处处想要超越意大利文化,学者的行为显示出捍卫法国学术尊严的意愿和决心,因此“法国意识”的萌发缘于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A项正确;“摆脱”说法绝对,新兴阶层只是反对并未摆脱,法国启蒙运动前尚处于神权束缚下,排除B项;此时尚处工场手工业阶段,19世纪的革命风暴、殖民掠夺、工业革命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排除C项;启蒙运动时期,“人民主权”学说深入人心,排除D项。
故选A项。
(解析参考论文:意大利时刻16世纪法国对意大利文化的接受)2.(2022·全国甲卷·高考真题)表1表1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
据表可知,该时期()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D.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表格信息可知,17-18世纪东印度公司进口的胡椒明显减少,茶叶,咖啡的数量在增长,棉纺织品稍有减少,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西欧国家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茶叶,咖啡的增多,表明民众的消费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C项正确;依据材料时间,这一时期仍属于工场手工业时代,生产方式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18世纪中后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时间不符,排除B项;此时工业革命还没有发生,排除D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达国家
自然增 长率
保持较低水平
发展中国家 较高
原因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 ①经济落后,生活质量较
水平高、科技发达、 差,现代化水平低,需
生活条件好
要劳动力多
②有良好的社会保 ②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
障和福利制度
不完善
③人们的受教育水 ③受“养儿防老”的传
平高
统观念影响
特点
人
口
增 长
原因
增长模式
(12).从原数始值型上:出区生分率(、析死图亡法率) 均在3%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2)传统型:出生率一般在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 率在2%左右。 (3)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通常在 1%以下,接近0,甚至是负值。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 和自然 增长率三项指标构成。原始型与现代型均具有自 然增长率较低的特点,但由于 生产力发展水平 的差异,原始型是出生率、死亡率处于高位状态 下的缓慢增长,且具有明显的 波动 ,而现 代型则是低位状态下的缓慢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
长,是由______出__生___率___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误区警示
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数量并不一定多
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数量并不一定少
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 口增长速度状况,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速 度越快。
人口数量的增长除与自然增长率有关外,还与 人口的基数有关。如我国目前自然增长率较低, 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例 2 (2015·广东卷)下图为2005~2012年我国某
B 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由图可推断该省是( )
A.海南 B.四川 C.广东 D.浙江
应先判清人口迁移的方向,从迁移的 方向入手,对比人口迁入地与人口迁 出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差异,分析人 口迁移的原因。
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引发环境、资源 和社会问题(如就业),生活水平低等。 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人口增长过慢和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国防兵力不足,劳动力缺乏;社会用于老年人的退 休和养老费用增加,加重社会经济负担;老年人生活困 难和精神孤独等社会问题 措施:鼓励生育; 接纳外来移民 。
为主;而我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已
基本实现了由
传统型向现代型
的
转变。
三、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是指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 适应,与环境、资源不相协调,人口与自 然、人口与社会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影响人 口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总称。
主要的突出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 的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
补充
人口老龄化问题 当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
或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 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7%时,称为老 年型国家,这样的社会称为老龄化社会。
3.性别比失调:
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调;战争引发的性别比失调及 人口迁移引
发的性别比失调 4.城市化引发的城市问题: 5.当前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及措施
专题10 人口的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的差异
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主要因素
(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的出生率:指人口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 出生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年内平均)之比 人口的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死 亡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 数(出生数减死亡数)和人口总数之比 或: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A.基本稳定 B.逐年增加 C.先增后减 D.整体趋减
(3)“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人口新政给上海社
C 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可能是( )
①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②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 ③
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 ④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增长___缓__慢___
增长__很__快____
受经济发展水平、社 会保障和人们的生育 观念等因素影响
①政治上的独立 ②民族经济的发展 ③医疗卫生事业的进 步
__现__代_____型
___传__统_____型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如何区分和确定人口增长模式
1.从特征上区分 现代是三低,传统高低高;原始高高低。
2.人口增长的差异 (1)时间差异: (2)空间差异
(1)时间差异
人口数量增多 增长速度加快
人口数量多 增长明显加快
人口数量少增长缓慢。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决定因素是 出生率 和 死亡率 。 推动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是 经济发展水平 的不断提高。
(2)空间差异 (1)特点:世界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____不___平___衡____的。
问题: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农村人口比重大; 人口结构不
合理(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人口素质较低;
人口 地区分布不平衡。
措施:继续推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大力推广优生优 育,逐步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 应。
【思考探究】
简析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变化的关系。 提示:(1)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时,人口数量______增__加_;人口自 然增长率等于0时,人口数量_______不_;变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 0时,人口数量________减。少 (2)一个地区的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该地人口数量最 多(如图中A点);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变为0时,该地人口数量 最少(如图中B点)。
例1 (2015·上海卷)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 影响。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回答 (1)~(2)题。
B (1)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
A.2003年 B.2008年 C.2010年 D.2012年
B (2)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
死亡率
下降开
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人口增长模式及
其转变除受
社会经济发展
、人口政策
影响外,与
传统文化观念
、宗教信仰、
婚俗等地域文化也由原始型向 传统型
、现代型的转变;在空间上发达国家以 现代型
为主;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以 传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