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学科物理
年级九年级
教师
(托克逊县第一中学)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学科教学计划
附:教学进度表
托克逊县第一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学进度安排表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6年2月1日寒假开始孝仪初级中学物理学科电子教案
温度计上升的示数;或升高相同温度的加热时间)。
4.把数据填入表格中进行数据处理。
画出吸热升温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你能判断出哪个吸热能力更强?
分析论证: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收相等热量后,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否相等?
如果使用其他物质进行实验,也可以观察到类似的现象。
结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
为了比较各种物质的这种性质上的不同,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质量
m/kg
初温
t0/℃
末温
t1/℃
(t1-t0
)/℃
吸收的
热量
(加热
时间)
两个实验小组,分别采用两种
方法中一种进行比较。
结合图像反映水和食用油吸
热情况,得出水吸热能力更强
的结论。
两组实验小组交流实验数据,
并进行分析。
1.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
吸收相等的热量,水升高的温
度比食用低。
2.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
升高相等的温度,水吸收的热
量多。
培养对比
的物理方
法。
培养学生
的抽象思
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
利用图像
的方法直
观地看出
物理量间
的关系。
培养学生
的实验分
析能力。
比热容
利用比热容来表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不同的性质。在比较
时要让质量相等,温度升高也相等,质量取1kg,温度都升高1℃,比较起来最为方便。你能尝试给比热容下定义吗?可以借鉴密度的定义方法。
比热容也可以描述成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你能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写出计算式吗?
请说出公式中各符号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比热容的单位就可以使用这些物理的单位组成起来,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阅读课本中常见的一些物质的比热容。结合比热容表,说说你对物质比热容的认识。
投影比热容概念辨析的例题。强调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它的大小与物体吸收
热量、质量和温度变化无关,
只是比热容的计算式。学生尝试给比热容下定义。
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在温度升
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
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学生自己在草稿纸上试着写。
Q吸表示吸收的热量,单位是
焦耳(J),
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
(kg),
t1表示末温,单位是℃,
t0表示初温,单位是℃。
学生读出几种常见的物质的
比热容,熟悉比热容的单位。
学生交流通过阅读比热容表
获得的一些信息。
1.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
利用类比
的方法,引
导学生使
用比值定
义法给比
热容下定
义。
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
的能力。
培养学生
1.各个物理量的单位。质量单位用千克(kg),温度单位用℃。
2.△t是温度的变化值,既不是初温也不是末温,注意区分温度“升高到”和“升高了”。3.物体吸热升温和放热降温的计算公式相同,注意温度的变化。
4.还可以利用公式变形计算
质量:;
比热容:;
温度变化:。
应用:
1.质量为2kg的某金属块,温度从30℃升高到80℃需要吸收的热量是4.6×104J,则此金属块的比热容是多大?
2.一冰块温度从-20℃升高到-10℃,吸收的热量为4.2×103J的热量,求此冰块的质量。[c冰=2.1×103J/(kg·℃)]
3.质量为2kg的水,温度为25 ℃,吸收6.3×104J的热量,温度升高到多少?学生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进
行计算。
学生练习,计算比热容、质量
和温度变化,熟悉Q=cm△t
的应用。
练习使用
热量的计
算公式进
行简单计
算。
通过公式
变形加深
对比热容
的理解。
利用热量
的计算公
式进行简
单变形计
算,提高物
理应用能
力。
讨论:
1.在测量少量水的温度时,从比热容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选用测温液体为水银的温度计,而不选用测温液体为水的温度计?
2.有同学说:夏天的中午,海水的温度比沙子的温度低,是因为海水蒸发吸热,使海水的温度低于沙子的温度的。请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讨论分析。
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了液体
热胀冷缩的原理,通过热传递
使测温液体与被测物体的温
度相同。水的比热容比水银大
得多,质量相等的水和水银温
度变化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
也比水银大得多,对被测物体
的温度影响较大。
学生讨论。
培养学生
合作学习
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