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陋室铭》学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陋室铭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陋室铭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31da46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8.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陋室铭》;(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等;(3)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陋室环境和生活情趣,体会作者的高尚品质和淡泊名利的情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默写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在陋室中追求高尚品质的生活态度;(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崇尚品德的情感;(3)激发学生努力学习,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陋室铭》;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 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陋室环境和生活情趣,体会作者的高尚品质和淡泊名利的情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式和特殊用法;2. 体会作者在陋室中追求高尚品质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陋室铭”,提问:“陋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以“陋室铭”为?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和情感;(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绘的陋室环境和生活情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者在陋室中追求高尚品质的生活态度;4. 课堂拓展:(1)让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类似陋室环境中的人和事;(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追求高尚品质的生活态度。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陋室铭》;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写一段描绘自己生活环境的话;3. 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追求高尚品质的生活态度,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八年级语文下册 陋室铭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陋室铭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a9378b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2a.png)
八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陋室铭》;(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3)了解作者刘禹锡的生平背景及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代诗词的韵律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哲理句子,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3)培养学生珍惜当下,努力进取,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奋斗。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解读与理解;2. 古代诗词的韵律美和文学鉴赏;3. 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句子及其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2. 古代诗词的韵律美和文学鉴赏;3. 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句子及其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3.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言;4. 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对《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词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式;(3)让学生结合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深入解读课文所蕴含的哲理;(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5.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课后朗读并背诵课文;(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运用其中的哲理句子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3)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案10陋室铭(刘禹锡)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案10陋室铭(刘禹锡)](https://img.taocdn.com/s3/m/7b5b526b27d3240c8447ef38.png)
陋室铭课型:新授时间:执笔:审核:八年级语文组【学习目标】1、理解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2、掌握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
【学习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过程】一、导入谈话:简介刘禹锡、陋室铭的来历和“铭”这种文体。
(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刺史等官职,《陋室铭》就是他被贬后任和州刺史时所写。
他和柳宗元交谊很深。
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二、自学自测: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鸿儒:白丁:调.素琴:丝竹: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何.陋之.有:1、翻译下列句子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
④、孔子云:“何陋之有?”三、互学互助1、本文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谈自己的理解。
2、本文对陋室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了陋室怎样的特征?3、文章开头以山、水引出“陋室”,其妙处在哪里?4、品味“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句中“上”“入”二字炼字的效果。
5、作者刘禹锡在文中谈到交往人物的不俗,说道“往来无白丁”,你从中看出作者有怎样的思想倾向?你是怎样看待与人交往这一问题呢?四、导学导练: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2、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言外之意吗?3、文章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心境?五、课堂小结:六、教学反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 陋室铭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陋室铭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559fa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54.png)
八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陋室铭》。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和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陋室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陋室铭》。
2.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陋室铭”,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网络资源,解决生词和成语的理解。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探究学习:(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
(2)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陋室铭》。
2. 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表达技巧,写一段关于自己房间的描述。
3. 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陋室的美丽和作者的情感。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回答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观点和思想。
八年级语文下册 陋室铭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陋室铭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17f6ae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d.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陋室铭》。
(2)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结构。
(3)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对偶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高洁傲岸的品行和安贫乐道的情操。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的理解。
3. 课文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2. 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
(2)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作者品行和情操的感悟。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陋室铭》。
2. 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
3. 深入了解刘禹锡的生平,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为学生创造一个感受陋室环境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对比教学: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品行和情操。
七、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朗读感悟: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深入学习:分析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理解课文内容。
4. 探讨交流:讨论课文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理解。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陋室铭》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陋室铭》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355c237f1922791788e82c.png)
听讲
目标:学生能了解背景。
又激发同学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朗读课文感受音韵美
过渡: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古文一定要多读,而且古代的诗文有很多都是用韵的,这些文章往往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具音乐美,因此,古文更需要大声朗读。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2、指名朗读(注意正音,节奏)。
3、齐读4、听录Leabharlann ,感受文章的音韵美。1自由朗读
2个别朗读,学生评价
3齐读
4听录音
目标:能流畅的朗读课文
及时鼓励朗读
三、细读句子发现情感美
过渡:要想把文章读得和X文一样好,一定要了解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1、课前同学们都整理了全文的翻译,自己大声的边读课文边翻译一遍课文。
②类比手法 以“诸葛庐”“子云亭”和“陋室”作类比,反映了作者把自己和古贤人作比,衬托主人品德的高尚,暗示陋室不陋。
③引用典故 证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画龙点睛,总结全文。(补充典故内容)
6、小结
《陋室铭》一文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和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边读边翻译
独立思考,个别回答。
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齐读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巡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是主旨句,强调作者因为品德高尚就觉得陋室不是简陋的屋子。
教师组织交流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10《陋室铭》教案(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10《陋室铭》教案(新版)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866bd39f18583d04964597c.png)
陋室铭课题陋室铭时间:教学目标:1.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2.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教学重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导出目标二、学: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1)了解本文的出处及作者,查阅有关资料弄清“铭”的含义。
(2)查字典,积累生字词,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2. 二读课文,熟读课文至背诵,默写两句自己喜欢对偶句。
3. 三读课文,口头翻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三、议: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读通课文,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用法,了解课文内容。
1.写出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有仙则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鸿.儒()可以调.素琴()无丝竹..之劳形.()()..之乱耳()案牍2.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何陋之.有?3.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曰:“何陋之有?”(三)解析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及托物言志的写法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斯是陋堂,惟吾德馨。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含义是什么?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分别是从哪个方面写出陋室的什么特点?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与写作者的陋室有什么关系?5.引用孔子说的话有什么作用?四、结:课堂小结这篇铭文通过赞扬 ,表达了作者 、 的愿望和 、 的生活情趣。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陋室铭》教案设计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陋室铭》教案设计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c53cf2763231126fdb1100.png)
陋室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相关的文言字词。
2.翻译并背诵课文。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疏通文意以学生翻译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2.分解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多种形式的诵读及当堂背诵。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高洁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学点拨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检查预习给下面的字注音铭()斯()馨()苔()鸿()儒()调()牍()庐()蜀()二、情境导入1.(多媒体展示图片)这里有两种房子,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但X禹锡却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写下了千古名篇——《陋室铭》,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2.作家简介作者X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某某人。
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
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
有《X宾客集》。
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3. 写作背景据资料记载:X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某某省和州通判。
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X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
策知县先叫X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
X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
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X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
X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
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X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仅半年,连搬三次家。
X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陋室铭》导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陋室铭》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f31d4026fff705cd170a67.png)
【教学目标】1、正确、流畅地诵读课文,并掌握正确的字音。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认识“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
【重点难点】1、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认识“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
[课前小阅读]1、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0),字梦得,洛阳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作品有《刘梦得文集》。
刘禹锡在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运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因永贞革新失败,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
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2、文体知识铭,是古代文体名,刻在器物上,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
本文是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又叫“座右铭”。
文字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预习板块】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德xīn()鸿rú()案dú()调.()素琴诸葛.()庐西蜀.()何陋.()之有2、字词释义。
德馨:丝竹:鸿儒:案牍:劳形:3、释题:①陋室:②铭:4、文学常识:①文章出处:②作者::字,洛阳人,代5、初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主旨句:【探究板块】1、齐读课文,感知内容:①文章在哪些方面体现出陋室不陋?②文章开头说“斯是陋室”,结尾却说“何陋之有”,是否矛盾?为什么?4、作者借陋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这种写法是?【作业板块】1、默写(1)文中的主旨句是:(2)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是:(3)通过交往的人来表现居室主人高雅情趣的句子是: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孔子云:“何陋之有?”3、作者的交友观点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就这种交友之道,谈谈你的看法。
八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教学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教学案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1d8b838bd63186bdebbc1a.png)
互助合作,让所有学生
要求:自由朗读,以四人为
都能参与课堂。
一小组,结合注释,理
解课文大意。遇到疑
难,互相讨论。不能解 1. 学生交流预习情况,
决,准备提问。
解决疑难。
2. 指名学生粗译课文。
(为体现语言的含蓄美,
不破坏意境,翻译时不求
十分精确,只求大致理
解。)
3. 齐读课文,形成完
整的印象
四、品评陋室。
2. 讨论:俗话说“酒好 不怕巷子深”,结合本文说 说你同意这个观点吗?在 当今社会中行得通吗? 五、布置仿写作业 作业:
1. 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为什么以此为座右铭?
2. 写 一 段 话 表 述 你 对 “酒好不怕巷子深”的看 法。
以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激励学生。
气用事,他因哥哥被人杀 释、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
害,大怒之下杀了仇人,只 大意。
身逃亡。几年后遇朝廷大
赦,才回到故乡。崔援自知
因一时鲁莽惹起大祸,吃足
苦头,就作铭(文体的一种)
放在座位的右侧,用以自
戒。以后凡是把一些格言写
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用以自
勉的,就叫做“座右铭”。
2. 简 介 作 者 和 写 作 背
1. 谈谈你对作者的人生 联系现实思考。 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称颂的是:人品(不慕 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 是高尚的。 批评的是:逃避世俗,脱离 劳动人民,缺少为国为民的 奉献精神。不能与时俱进, 不能培养自己的意志。这种 人在现代生活中,简直不能 生存。
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 生的人生观。
小结:阅读古人的作 品,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因此,阅读 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的眼 光去看待古人,对古人的道 德品质要批判的学习和接 受,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 最高境界。
第10课《陋室铭》 教案(苏教版初二下) (2)doc初中语文 (1)
![第10课《陋室铭》 教案(苏教版初二下) (2)doc初中语文 (1)](https://img.taocdn.com/s3/m/d58aedd131b765ce04081446.png)
第10课《陋室铭》教案(苏教版初二下) (2)doc初中语文 (1)教学目标:1、明白得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完成当堂背诵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文章精妙新颖构思的分析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1、师:提一个咨询题让大伙儿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讲假设干句违抗自己良心的话,做假设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设有一简单室,那儿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
你要哪个?2、简介作者、解题,揭示目标:铭文体的初步认识,作者介绍,找寻压韵二、初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注意正音、句读〕。
3、教师范读。
4、齐读。
三、明白得课文内容,能粗译课文。
1、自由读课文或默看注释,明白得句意,读明白课文。
遇到疑难,互相讨论。
时刻:5分钟。
〔教师巡视,解决疑难。
〕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3、指名粗译课文(分组译文,最后一句教师承包)4、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
师:陋室陋吗?生:不陋。
5、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2.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爱的句子大声朗读,并讲讲什么缘故喜爱?陋室铭刘禹锡山水比兴引陋室 -馨对偶拟人描环境--青衬托对仗夸朋友--雅实对比话生活--静类比暗含立志向--高引经据典表态度--乐③小结写法: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投影: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予、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4、齐读,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乐趣。
五、集体背诵。
学生互相背诵师生竞赛学生齐背六、总结〔略〕七、赠言和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学案课前积累:1、富非所望不忧贫——曹雪芹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大意:孔子说∶“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大意:不为贫贱而忧虑忡忡,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新课链接:书屋趣话我国历代文人雅士都喜欢给自己的书屋取一个饶有趣味的名字,或申明志向,或自省自勉。
老学庵: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的书斋名。
取“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之语铭斋,立志要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聊斋:清代文学家蒲松龄题书屋为“聊斋”。
相传,在创作《聊斋志异》时,为搜集素材蒲松龄常设烟、茶在路边,过路人只须到此讲讲故事、传闻,或聊聊天,便可免费享用。
一旦听到有用的“材料”,蒲松龄就回去整理成文,因此他取书屋名为“聊斋”。
七录斋:明朝著名文学家、学者张溥,年轻的时候酷爱读书,所读之书都是亲手抄写,诵读之后付之一炬,然后再抄,再读,再烧,这样反复六七次,所读之书就烂熟于心。
因此他给自己的书斋起名“七录斋”。
诸葛亮--茅庐梁实秋--雅斋闻一多--何妨一下楼朱自清--犹贤博弈斋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点。
2、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能正确翻译全文并背诵。
3、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4、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重点: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能正确翻译全文并背诵。
2、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难点: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方法:1、诵读法:在朗读中理解内容美,欣赏语言美,感悟精神美。
2、自主、合作、探究法:在独立思考和与同学的交流合作中探究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初识陋室。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思是(简陋的房子)。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代著名诗人。
与柳宗元齐名,并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王安石称他“天下奇才”,白居易称他“诗豪”,著有《刘梦得文集》。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德馨苔痕鸿儒案牍4、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①名:作动词用,出名,有名②灵:灵异,神奇。
这里作动词用③乱:使动用法,使……扰乱④劳:使动用法,使……劳累⑤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有什么简陋呢。
5、用自己的话疏通诗文大意山不在于高,有神仙居住就会有名。
水不在于深,有龙居住就显灵异了。
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居室,只是因为我的品德是美好的,(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苔藓的痕迹漫上台阶,青翠碧绿,青草的颜色映入门帘,郁郁青青。
(在这里)谈笑风生的是学问渊博,品德高尚的人,来来往往没有缺乏文化教养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无华的古琴,阅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达官贵人家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场文书使身体劳累。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虽然是简陋的居室,但只要君子居住在这里)这又有什么简陋的呢!”二、有情诵读,感受陋室。
1、听读,品味韵律(要求:画出节奏,标出韵脚。
)。
2、诵读,展示自我。
(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得顺畅,读出感情)创作背景: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气得和州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
三、思考感悟,走进陋室1、陋室,陋室,陋在何处?(看课文:不放过任何一个词──咬文嚼字)(空间小、景致少、人来少、摆设少:从图画上看,房子确实很小,一个人坐着弹琴,室内就觉得拥挤,可见其小;文章内所提到的景致,只有“苔痕”、“草色”,可见其少;自古读书的穷人就少,能成为鸿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阶绿”了,更见来客少;室内陈设历历在目,其“少”一目了然。
)2、陋室,陋室,真的陋吗?(思维角度:主人、环境、交往、生活)提问:名为陋室,实则不陋。
文中哪些语句暗示了陋室不陋呢?(板书:不陋)(学生如果用自己的话回答,教师则要求学生用课文中语句再说说;如果学生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教师就要求学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句子的意思,并顺势突出个别句中的字、词意思及修辞方法等。
并分析这些句子分别从哪些角度写陋室不陋的特点?相关的句子有:(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对偶,拟人写自然环境清幽雅致,这是写室中之景)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
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
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
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对偶,衬托,写交往人物不俗,衬托自己的“德馨”,这是写室中之人)除了对偶,还有衬托。
作者没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
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
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
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正面写,实写)。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反面写,虚写)。
”这两句是写室中之事,表现了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陋室主人的情趣),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萦怀的心态。
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也有反面描写即虚写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对应,“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对应。
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
小结:总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
这一切都缘于作者高尚的品德。
(板书:)不“陋”原因:居室环境,交往之人,日常生活。
3、文中哪句话揭示了全文的主旨?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讨论后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二字扣题。
“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用“惟”字加强语气。
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陋室;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彩。
4、主题思想:本文采用()的写法,通过(陋室环境),(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的描述,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合作探究,品读陋室1、课文前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讨论明确: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一方面引出短文主旨,另一方面表明陋室不陋。
(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
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这种方法叫比兴。
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
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
看来“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2、本文写自己的“陋室”,为什么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运用类比,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比,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
3、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教师点拨:孔子这句话是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讨论明确: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
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不但说明了“陋室”不“陋”,而且化用典故,以古代名贤自喻,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五、仿写阅读,探究陋室。
1、纵观全文,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注意:用现代人的眼光辩证的看待刘禹锡)称颂的是: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人品高尚,情趣高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批评的是:消极避世,脱离劳动人民,多了书生气质,缺少为国为民的奉献精深。
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抵制腐败,不能培养自己的意志。
这种人在现代生活中,简直不能生存。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小结:阅读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古人,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古人的2、阅读材料《教室铭》,思考问题。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学不在深,作弊则灵。
斯是陋室,唯吾闲情。
小说传得快,漫画翻得勤。
琢磨追星去,寻思看电影。
可以睡大觉,作鼾声。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
虽非篮球场,好似游戏场。
心里云:“混张文凭。
”思考:材料是针对学生中的哪些现象来说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生活呢?六、当堂演练,巩固陋室。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3、表明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4、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教师寄语:在那个埋没人才的年代里,刘禹锡这匹千里马只得安贫乐道,甘居陋室,现在生活在幸福的阳光中的我们,又该有怎样的理想与抱负呢?一篇《学生铭》与大家共勉天赋不高,有志则行。
成绩不佳,发奋则灵。
斯是求学,唯苦唯勤。
读书破万卷,求知凭悟性。
谈笑添学问,思辩助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