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旅游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国外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研究综述

国外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研究综述

国外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研究综述一、概述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的旅游方式,正逐渐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追捧。

作为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在提升公众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国外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国外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后半叶,伴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而逐渐发展。

在此过程中,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概念、目的、内容、方法和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理论体系,也为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国外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研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视角多元化,涉及生态学、环境科学、教育学、旅游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二是研究方法多样化,包括案例分析、实证研究、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三是研究内容广泛,包括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理念、课程设计、实施策略、效果评估等方面四是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实践中。

通过对国外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研究的综述,我们可以发现,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在提升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国外的研究者在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些成果不仅为我国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我们深入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 生态旅游的定义与发展生态旅游是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其核心在于探访和体验生态环境及其文化资源,同时强调与自然和谐共处,倡导低碳、环保、绿色的生活方式。

这种旅游方式以满足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为基础,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当地社区的福祉。

生态旅游的定义中,包含了其对于环境、文化和社会责任的重视,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生态旅游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人们开始关注旅游业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生态旅游综述

生态旅游综述

生态旅游文献综述摘要: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相对于传统的旅游模式而言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可和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价值。

本文从对生态旅游的概念,产生背景及其特性、国内外的发展概况等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生态,概念,背景,国内外,特征一、生态旅游的概念生态旅游(Ecotourism)一词源于1980年加拿大学者克劳德·莫林(Claude Moulin)在其论文《有当地居民参与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规划》中提出的“生态性旅游”(Ecological Tourism)。

1983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的生态旅游顾问墨西哥人豪•谢贝洛斯·拉斯咯瑞(H. Ceballos-Lascuráin)首次在文章中使用,用以指“前往没有被干扰或污染的自然区域,专门为了学习、赞美、欣赏这些地方的景色和野生动植物与存在的文化表现(现在和过去)的旅游”(Ceballos lascurain,1987)[1] 在这个概念中他强调生态旅游的区域是自然区域。

他认为生态旅游是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工具。

权威的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则定义为“生态旅游是负责任的自然旅行,在此过程中,需要保护当地的环境,并能促进当地居民的可持续福利”。

1988年他又进一步给出了生态旅游的定义:“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岛的一种特殊形式,旅游者在欣赏和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研究野生动植物和享受旖旎的风光。

”美国世界自然基金会研究人员伊丽莎白·布(Elizabeth.Boo)在1990和1992年分别提出下面两个定义:一是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基础,以学习、欣赏、享受风光和那里的野生动植物等为特定目的,在受干扰比较小或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进行的旅游活动。

二是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目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教育,有助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之旅。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引言生态旅游是指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旅游活动,以保护和提升环境品质为目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改善的一种旅游形式。

在中国,生态旅游正逐渐崭露头角,并成为国内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本文将对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进行综述,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探讨国内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

一、国内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中国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因此在生态旅游方面具备广阔的开发前景。

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投资的增加,使得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例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不断增加,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也得到加强,旅游业收入和就业机会连年增长。

二、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1.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和开发生态旅游的核心是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因此如何评价和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研究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指标的评价,以及游客满意度和需求的研究,为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2.生态旅游对环境和社区的影响生态旅游的发展和旅游活动对环境和社区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者关注如何在旅游发展和资源保护之间寻求平衡。

在研究中,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社区参与和旅游规划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3.生态旅游市场和消费行为研究生态旅游市场的发展和游客消费行为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者通过对游客市场调查、消费偏好和行为意向等方面的研究,了解游客对生态旅游的需求和态度,为旅游业的发展和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发展趋势1.加强科学评价和管理随着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科学评价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生态旅游资源的质量评价和科学开发,同时加强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保障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跨学科研究的开展生态旅游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等。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倾向于跨学科的合作,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探索生态旅游发展的多维度问题。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摘要:生态旅游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够带动经济发展,还能够保护自然环境和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

本文通过综述国内相关的生态旅游研究文献,总结了研究者在生态旅游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同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关键词: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一、引言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注重自然环境保护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生态旅游的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国内相关的生态旅游研究文献,了解我国生态旅游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问题,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现状1. 研究主题在国内生态旅游的研究中,研究者关注的主题较为多样化。

其中,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许多研究通过对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为生态旅游的实践提供了借鉴。

此外,生态旅游对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影响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研究者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研究了生态旅游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2. 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方面,国内生态旅游研究多采用了综合分析法、实地调研法和问卷调查法等。

综合分析法主要用于对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和路径的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形成理论框架和发展模式。

实地调研法主要用于研究生态旅游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研究者通过走访调研和数据采集,实地观察和分析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状况和环境变化。

问卷调查法主要用于调查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通过大样本的问卷调查,了解游客对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和满意情况。

三、研究存在的问题尽管国内生态旅游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多样性和全面性还有待提高。

目前研究主题偏重经济和环境方面,对于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

近二十年国内外生态旅游文献综述

近二十年国内外生态旅游文献综述

近二十年国内外生态旅游文献综述作者:何来晨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第3期何来晨本研究通过对比国内及国外关于生态旅游的相关研究,并重点回顾在生态旅游含义与特征、生态旅游者、社区参与、生态旅游资源与评价体系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总结出国内外研究视角在“人与物”上面的差异以及带来的启示。

一、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统计在CNKI中以“生态旅游”为关键字进行期刊文献检索,并限定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以及CSSCI,共输出3025条检索结果(截止于2015年1月)。

并且在Science Direct中以“ecotourism”为关键字,并且限定来源为Journals,时间为最近二十年,共输出3763条检索结果(截止于2015年1月)。

按照文章发表时间进行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此外,将历年生态旅游研究文献数量占该年旅游相关研究文献数量的比重的变化趋势与历年生态旅游研究文献数量的变化趋势比较,同样可以佐证上述结论的内容。

虽然2000-2011年生态旅游研究文献数量持续增加,但是其占当年旅游相关文献的比重却是在逐渐下降,说明旅游研究内的其他领域或学科的研究增长,使得生态旅游的研究趋势下降。

通多对比可以发现,1999年之前我国生态旅游相关研究处于比较低的水平,1999年被定为“生态环境游”主题旅游年,也是自该年后,发表在核心期刊以及CSSCI的相关研究文献超过100并且持续增长十多年之久,直到2011年之后有所下降。

2011年之后的相关研究在下降之后继续呈增长态势。

而国外的相关研究近二十年来持续增长并且其峰值超过我国2011年峰值。

生态旅游深度和广度都有较大突破。

图1中并未显示1995年之前国外相关的文献数量,实际上此前的相关研究数量累计达307篇之多,原因在于我国的生态旅游概念是由国外引进的,相比于csurain正式使用这个专业词汇晚了近10年。

二、国外生态旅游研究综述“生态旅游”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顾问,墨西哥学者Lacsurain于1983年第一次提到西班牙语“tourisimo ecologico”,并在1987年在研究中描述为:“到没有被干扰或受到污染的天眼地区,以研究或观光目的地的天然景色、野生资源以及过去或现存的文明现象为目的的旅行”。

乡村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乡村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乡村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乡村生态旅游是指以乡村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农村为载体,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与管理,实现融合发展的一种旅游形式。

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乡村生态旅游,以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自然、感受农村生活的乐趣。

一、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是研究乡村旅游的重点之一、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如精品小镇模式、民宿模式、休闲农业模式等。

其中,精品小镇模式是近年来较为热门的研究课题,它结合了农村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通过打造独特的小镇形象,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和消费。

文献中指出,精品小镇模式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和市场潜力,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村民收入的增加。

二、乡村生态旅游的效益研究乡村生态旅游对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研究文献中多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了乡村生态旅游的效益。

经济效益研究主要包括旅游收入、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

文献中指出,乡村生态旅游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社会效益研究主要包括对乡村社会发展的影响,如乡村环境改善、社区建设等。

环境效益研究主要关注乡村生态旅游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包括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三、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旅游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和措施,如加强政府引导、推动乡村旅游与农业、产业等的深度融合、提高村民参与度等。

文献中指出,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平衡游客需求与乡村资源保护的关系,同时要注重培育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旅游经营理念。

综上所述,乡村生态旅游的研究文献主要关注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综合对这些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乡村生态旅游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建议,为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2200字》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2200字》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1国外研究综述早期的城市文化旅游研究学者Jon和Stephen (2005)认为,在旅游资源区域合作的重要关系上,政府的角色定位是导向者。

政府工作内容有三部分重点:一是,保障能够提供旅游资源区域合作的各类组织;二是,负责组织区域间的各项旅游合作的活动;三是,统筹协调旅游区域合作中的各方关系。

Joope (1996)则提出了另一种观点:在旅游资源区域合作关系中,为减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

中央政府应该从地方的角度出发考虑其旅游资源区域合作中经济需要。

需要制定科学、合理和统一的合作安排,促使各个层级主体在合作中,就经济和自然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统筹协调,最终形成一致意向。

但是,也可能会由于行政区域类似程度相对较高,所以会在行政管理中存在利益冲突。

Gary (1999)认为:制订旅游相关政策的过程应该包括如下程序:首先是,制定政策导向目标;然后是,制定政策具体内容;最后是,制定政策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后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防控预案Peter W (1998)阐述了美国保护遗产地环境的背景、行政管理措施、立法、保护运动方式等方面,并对遗产地交易过程中滥用的行为实施限制计划。

比如,城市的发展权可以转让,但是必须要以合理的规划作为重要前提条件。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结合其他行政手段,如制定相关法律、投入足量的规划资金、将权利授权相关管理部门以及公众积极参与选举从而产生的地方行政支持。

Viera Dvorakova (2005)认为:在进行古迹遗址管理时,必须要以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为基本原则。

他还指出,要持续分析古迹遗址文化和其产生的经济价值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1.2国内研究综述张艳玲(2007)认为陕西是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最早的地区。

当地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然而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目前生态旅游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他指出了陕西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中的问题,并创造性地将新短板效应理论运用到陕西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政策研究和讨论中,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本文通过对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的回顾和分析,总结了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主要现状、方法、成果和不足。

通过对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环境影响评价、规划与设计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指出了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亮点和不足,为生态旅游爱好者提供参考。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也日益增多,成为了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的回顾和分析,总结研究成果和不足,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国内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包括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其中,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包括森林、湿地、湖泊、河流等自然景观资源,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则包括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

在开发利用方面,国内生态旅游资源呈现出地域性和类型化的特点。

不同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旅游。

生态旅游环境影响评价是生态旅游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生态旅游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主要包括生态承载力评估、环境质量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等方面。

相关研究表明,生态旅游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是由游客活动和旅游设施建设造成的,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生态旅游规划与设计是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国内生态旅游规划与设计研究主要包括旅游景区规划、生态旅游线路设计、旅游服务设施规划等方面。

相关研究表明,国内生态旅游规划与设计研究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等。

因此,需要加强规划与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促进生态旅游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生态旅游产业是指为满足生态旅游者需求而形成的一系列相关产业和服务的总和。

国内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瓶颈问题。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导致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现象严重。

乡村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乡村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乡村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The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Rural Eco-tourism摘要: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旅游形式,已经成为现代旅游研究的新热点。

本文对近十年来乡村生态旅游研究的相关期刊文献进行了查阅和整理,从乡村生态旅游的概念、特点出发,重点阐述乡村生态旅游类型和发展模式,并通过分析现阶段乡村生态旅游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乡村生态旅游研究展望。

关键词:乡村生态旅游; 理论综述; 研究展望近几十年,乡村生态旅游逐渐呈现出一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世界上很多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以促进经济发展。

联合国将2002年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旅游资源丰富,民风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具有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由于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理论研究不足,不足以指导乡村生态旅游的规划发展建设。

因此,本文对近十年来乡村生态旅游研究的相关期刊文献进行了查阅和整理,从乡村生态旅游的概念、特点出发,重点阐述乡村生态旅游类型和发展模式,并通过分析现阶段乡村生态旅游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乡村生态旅游研究展望。

1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背景1.1 国外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背景在国外,乡村旅游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早在1865年,意大利就成立了“农业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味农田野趣[1]。

在19世纪40年代的发达国家,由于一个多世纪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且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改进,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和外移,导致乡村地区人口下降,服务业萧条,乡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2]。

正是在这种条件下,政界和学术界开始关注农村问题,寻找农村发展之路。

繁华的都市和与日俱增的压力使得偏僻和风景秀丽的农村显示出强大的吸引力,成为公众向往的旅游地,构成了乡村生态旅游的早期形态。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发展,欧美各国开始倡导绿色旅游,乡村旅游的生态性日益突出,乡村生态旅游也就应运而生。

近十年来国内生态旅游规划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国内生态旅游规划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国内生态旅游规划研究综述生态旅游规划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逐渐显著,尤其在环境问题凸显的二十一世纪。

学者们对其的关注度日益加深,为此,在对近十年间国内生态旅游规划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生态旅游规划研究成果,以期从中发现生态旅游规划研究的不足之处,提供若干参考意见。

标签:生态旅游规划;生态旅游;可视化分析1生态旅游研究进展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伴随而来的环境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上世纪末期,就有学者对其进行了探索研究,并分别提出了“生态旅游”,但因他们未对“生态旅游”进行明确定义而使得“生态旅游”未被重视。

直到塞巴洛斯·拉斯奎林定义了“生态旅游”之后,生态旅游才逐渐开始被广泛关注。

“生态旅游”传入国内后,得到了高度关注,国内生态旅游研究发展迅速。

截至2017年7月2日,中国知网(CNKI)文献数据库中近十年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现状如表1所示。

从表1与图1可知,在近十年间,生态旅游研究成果丰厚,在中国知网(CNKI)文献数据库,以“生态旅游”为主题检索,搜索结果近4万个。

从趋势图中可看出,近十年的生态旅游研究一直处于长期稳定并逐渐上升的趋势,年均研究成果可达3千项以上。

这不仅体现了学术界对“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等国际热点话题的关注,而且侧面反映出国家政府积极响应与支持生态旅游发展。

2生態旅游规划研究进展生态旅游规划的萌芽早于生态旅游概念正式提出之前,主要表现在旅游规划中引入生态学的思想。

1973年,Richard Forester从环境保护理念出发,依据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等级程度为提出了同心圆分区模式,这被部分学者认为是生态旅游规划的初始发展。

国内生态旅游规划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

最早的生态旅游规划产生自20世纪全球环境基金的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

近十年间,国内生态旅游规划相关研究在数量上呈现出了相关变化趋势。

如下图所示,文献数量经历了由高转低的一个变化趋势。

生态旅游参考文献毕业论文

生态旅游参考文献毕业论文

生态旅游参考文献毕业论文生态旅游参考文献毕业论文(通用6篇)生态旅游参考文献毕业论文篇1【论文摘要】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地将经济效益,生态保护和社会效益三者结合起来,既促进了地区经济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又维护了生态平衡,对我国旅游产业向深层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产业发展一、生态旅游的基本含义生态旅游一词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并在1986年墨西哥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会议上被正式式确认,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以保护资源,特别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持续性、促进环境保护及宣传教育,提高资源和环境的管理水平为基本特征的新型旅游。

可以说,生态旅游的产生是人类认识自然、重新审视自我行为的必然结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最值得推广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与传统的旅游活动相比,生态旅游的重要意义在于游览地区的生态环境、民族风俗和传统文化能得以完整保存。

对于游客而言,参与生态旅游不仅可以领略各地的原始风光和原汁原味的民族风俗和民族文化,而且还能使当地的经济得以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现状从世界范围来看,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是生态旅游,年增长率达25%~30%。

据世界旅游组织估算,全球用于生态旅游的花费每年增长20%,相当于整个旅游业平均增长率的5倍左右,生态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热点。

就我国而言,生态旅游在旅游业中的比重也在迅速增加。

衡量生态旅游的发展状况,首先要看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情况,因为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发展的主体。

自然保护区代表着地球上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和自然遗迹等,有着尽可能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程度高,生态旅游价值大,是开展生态旅游的最理想地段。

截至2001年底,我国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1551个,总面积 1.3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2.9%。

(生态旅游——文献综述)

(生态旅游——文献综述)

生态旅游的研究及其现状——文献综述生态旅游的产生生态旅游”首次出现于1965 年, Hetzer 评论旅游活动在发展中国家所造成的冲击,并提出“Ecological Tourism”用以取代传统观光模式,同时开始呼吁文化、教育和旅游界应该要重视环境的感受,提倡一种对当地文化与环境最小冲击下,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与游客最大满足的旅游活动。

当时就生态旅游提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

①生态旅游概念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在1983年首次提出来的。

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

②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看,生态旅游是近年世界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年增长率达到25%~30%,生态旅游俨然已成为世界性旅游的潮流,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

以下针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进行前景分析:风景名胜观光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旅游体育旅游五、考察/探险旅游、观光农业旅游湖泊湿地旅游、山(岳)地旅游、草原旅游、森林旅游国内外生态旅游现状回顾⑴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我国生态旅游虽比世界某些旅游业发达国家起步晚,但发展势头却非常迅猛。

1995年1月8日至19日,中国旅游协会生态专业委员会在西双版纳召开中国第一次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96年由武汉市外事局和旅游局共同主持召开了解生态旅游规划与发展研讨会,1999年为生态环境年,全国各省市已向国家申报了一批生态旅游重点景区和景点,如:四川九寨沟、云南迪庆、湖北神农架、甘肃新丝绸之路、长江三峡、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等。

国内生态旅游发展初探【文献综述】

国内生态旅游发展初探【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旅游管理国内生态旅游发展初探(一)国内外生态旅游的现状:1、生态旅游在国外的研究现状在美国,1872年就划定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

1991年美国成立了国际生态旅游协会(TES),1994年制定了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从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角度对生态旅游加以规定。

在日本,1992年日本旅游业协会(JATA)发布了《生态旅游的指导方针》和“游客保护地球宣言”召开了旨在促进生态旅游的多次研讨会;设立了“公益信托JATA环境基金”用于保护访问目的地的旅游资源。

虽然生态旅游在国外的发展很快,但是各界对生态旅游这一概念至今都没有明确的定义。

Martha Honey在《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提到生态旅游是到自然区域对环境保育和当地居民生活区域内进行的富有责任的旅游。

从研究的理论角度来看,生态旅游在国外的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在旅游影响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研究内容主要是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生态旅游基本理论的研究,主要是生态旅游的原理、内涵及原则等;二是关于生态旅游的发展案例研究,即特定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做法、经验和背景等问题。

2、生态旅游在国内的研究现状严力蛟在《生态旅游学》中提出我国的生态旅游是主要依托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并提到了生态旅游者的概念、形成条件等。

早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和国家旅游局就共同举办过“99生态环境旅游年”的主题活动,策划并组织了多项大型旅游活动和开发了多条生态旅游线路。

王玉在《论生态旅游的效应》一书中提到至2009年底,全国已经建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森林公园多达2458处,总规划面积有1652.5万多公顷,各类自然保护区2012处,总面积多达1.23亿公顷,共占国土面积的12.79%。

在对全国100多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已有80多个保护区正式开办旅游项目,年旅游人次在10万人以上的保护区已达12个之多。

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献综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献综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献综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目: 湿地生态旅行研究的文献综述姓名: 朱清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 旅行治理班级: 41班学号: 2224107指导教师: 崔峰职称: 讲师2007 年6 月30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湿地生态旅行研究的文献综述旅行治理专业学生朱清指导教师崔峰摘要:当前被称为〝朝阳产业〞的旅行业差不多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湿地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矿产资源,还具有庞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湿地以其专门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为湿地旅行提供了条件。

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学者关于湿地相关概念的研究、湿地生态旅行资源的研究以及目前我国湿地开发的个案研究,从而了解我国湿地生态旅行的现状与不足,为更好的实现湿地生态旅行资源的爱护和湿地生态旅行的可连续进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湿地;生态旅行;可连续进展Studies on eco-tourism of wetlandsStudent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Zhu QingTutor Cui FengAbstract:Nowadays, the so called 〝Rising Sun Industry〞tourism has aroused extensive attention. Wetland is the highest ecosystem on productivity in the world, for it not only has abundant water resources, land resources, biodiversity resources and mineral resources, but also has tremendous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With the peculiar natural and culture landscapes, wetlands provide many advantages on wetland tourism.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scholars researches on the concept about wetlands、the resources of wetlands tourism and the examples of wetlands tourism exploitation. On the basis of that, we can see the present conditions and disadvantages of domestic researches, and provide some advices on the protection of wetland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 words: wetlands; eco-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育和进展息息相关, 它不仅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多种资源, 而且具有庞大的生态旅行资源开发潜力。

生态旅游景区经营模式文献研究综述

生态旅游景区经营模式文献研究综述

生态旅游景区经营模式文献研究综述作者:张晶晶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5年第1期张晶晶生态旅游景区是生态旅游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只有生态旅游景区健康有序发展,生态旅游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章对生态旅游景区研究的相关期刊文献进行了查阅、整理,从生态旅游景区的概念,以及对生态旅游经营模式相关问题进行了综述,得出了近年来生态旅游景区经营的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通过该文献研究得出了一些启示。

一、生态旅游景区的内涵国外生态旅游景区是由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演变而来。

“国家公园”的概念源自美国,名词译自英文的“NationalPark”,据说最早由美国艺术家乔治?卡特林(Geoge Catlin)首先提出。

1832年,他在旅行的路上,对美国西部大开发对印第安文明、野生动植物和荒野的影响深表忧虑。

他写到“它们可以被保护起来,只要政府通过一些保护政策设立一个大公园……一个国家公园,其中有人也有野兽,所有的一切都处于原生状态,体现着自然之美”。

之后,即被全世界许多国家所使用,尽管各自的确切含义不尽相同,但基本意思都是指自然保护区的一种形式。

1872年美国国会批准设立了世界最早的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

自黄石国家公园设立以来,全世界已有一百多个国家设立了多达1200处风情各异、规模不等的国家公园。

国内关于生态旅游景区的概念尚未作出权威的定论。

黄羊山(1995)认为生态旅游景区是进行生态旅游的旅游地,是生态旅游的组成要素落实的空间范围。

杨桂华(2004)将生态旅游景区定义为“由一系列生态旅游景点组合而成的、具有生态美学特征的具有较为明确的主题和功能的一个旅游地域系统”。

国内外目前有很多比较成熟的生态旅游景区范例,国外如澳大利亚北领地的乌卢鲁国家公园、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拍鸟圣地Bosque delApache、哥斯达黎加Braulio Carrillo National Park和Inbio等,国内则有操作相对比较成熟的景区如获得“联合国优秀生态旅游景区”大奖的江西庐山景区,以及四川王朗动物保护区和云南香格里拉。

【文献综述】安吉生态旅游发展浅析

【文献综述】安吉生态旅游发展浅析

文献综述旅游管理安吉生态旅游发展浅析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何谓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由国际自由保护联盟(IUCA)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H. Cebal- los. Lascurain于1983年提出的。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它具有丰富的内涵,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相协调,有着天然与人工生态平衡的合理结构,被称为回归大自然之旅。

近年来,生态旅游的地位越来越高,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方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消费者。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爱护环境的旅游,提倡人们在学习、欣赏和享受风光时不仅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压力,而且要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地相处。

李琰,秦婉君,任睿,肖亚波在2010年第11期的《经济与法》中发表的《谈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其保护》文中,认为目前,在国内,开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有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

生态旅游开发较早、开发较为成熟的地区主要有香格里拉、中甸、西双版纳、长白山、澜沧江流域、鼎湖山、广东肇庆、新疆哈纳斯等地区。

按开展生态旅游的类型划分,我国目前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可以分为以下九大类:1)山岳生态景区以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等为代表。

2)湖泊生态景区以长白山天池、肇庆星湖、青海的青海湖等为代表。

3)森林生态景区以吉林长白山、湖北神农架、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为代表。

4)草原生态景区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等为代表。

5)海洋生态景区以广西北海及海南文昌的红树林海岸等为代表。

6)观鸟生态景区以江西鄱阳湖越冬候鸟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等为代表。

7)冰雪生态旅游区以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吉林延边长白山等为代表。

8)漂流生态景区以湖北神农架等为代表。

9)徒步探险生态景区以西藏珠穆朗玛峰、罗布泊沙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为代表。

黄羊山在1995年第3期的《地理学与国土研究》中发表的《生态旅游与生态旅游区》中,认为生态旅游成为九十年代国际旅游的新时尚,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尤其是在美国这个爱冒险的国家里。

社区生态旅游文献综述

社区生态旅游文献综述

2014年9月下半月刊生态环境保护一、社区生态旅游的开发管理模式研究刘静艳和韦玉春等以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为案例,通过对当地社区、旅游企业及政府等相关利益主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提出了“旅游企业主导的社区参与模式”,并探讨了该模式可持续运作的关键环节和优化模式。

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社区主人翁意识、公共福利、教育培训机会以及经济收益等,是影响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自主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

刘静艳和韦玉春等选取较具代表性的南部非洲自然保护区、中国云南哈玛谷社区、印度尼西亚哈里曼山国家公园和中国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作为研究案例区,通过比较分析,提出生态旅游实践中存在非政府组织主导、社区自主、多主体共同开发和旅游企业主导4种社区参与模式。

李晓芳总结了目前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为:社区自主管理、政府管理和委托管理。

郭清霞,秦张平,马勇总结了社区生态旅游发展实践的基本模式,对鄂西圈导入发展社区生态旅游做了相关分析,提出了鄂西圈社区生态旅游发展的相关对策。

李燕妮和王嘉民认为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民族社区和社区居民的利益和意愿,走生态旅游的道路,并对在民族地区发展社区生态旅游提出了一些构想。

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建立社区信任,进行社区咨询;培养参与意识,增强参与能力;建立参与机构,保障参与权利;建立社区参与的激励机制,拓展参与途径。

上述学者们所提出的生态旅游开发管理模式是以社区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开发方式。

生态旅游活动中,社区居民既是积极的推动者,也是潜在的破坏者。

因此要建立和确保居民参与的决策机制和建立规范的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利益,才能有利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社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研究学者们对社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都坚持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开发具有社区特色的旅游产品,增强其在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薛熙明,叶文通过对滇西北重丁村的实地考察,基于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态文化,提出包括野生植物认知与采集、狩猎文化生态旅游、传统植物栽培学习、少数民族社区家访和秘境穿越之旅在内的社区生态旅游产品体系,为传统生态文化的利用与保护提供选择路径,便于民族社区传统生态文化转化为生态旅游产品。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文献综述】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旅游管理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张延毅和董观志在1997年对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的研究中,指出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要加强宣传工作,形成舆论氛围;强化法制管理,注重生态保护;加大科技投入,优化技术路线;抓好常规管理,严格重点管理;开展国际交流,争取国际合作。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各方面因素的协调配合,包括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经营者和政府部门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

彭斯震和施涵在2001年对生态旅游项目的可持续设计中,提出了我国目前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缺少总体规划、科研基础和技术支持,缺乏环境保护措施与维护计划,非生态旅游活动的设计不当,财务与市场分析不足。

彭斯震和施涵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可持续设计方案。

首先,充分利用自然和人文特色旅游资源,结合本地的自然与文化特色,设计特色旅游活动。

其次,提高科技含量和文化品位,生态旅游是以科学文化为内涵,生态旅游活动的设计应在满足游客游览观光自然风景的同时,通过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活动,探索自然的奥秘,了解和认识自然,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再者,充分考虑对自然环境与地方传统文化的保护。

最后重视长期的经济效益,保证生态旅游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高峻在2002年的生态旅游: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践中明确生态旅游实际上是一种区域可持续发展开发的战略。

从生态旅游规划、循环经济与生态工程等三个方面来发展生态旅游,真正体现生态旅游的内涵,确保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杨桂华在2005年对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四维目标模式探析通过从理论上探索,构建了理想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四维模式”,论述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静态模式”和“动态模式”,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于生态旅游的多主体受益者。

四维模式的组成部分包括主体—生态旅游者、客体—生态旅游资源、媒体—生态旅游业和载体—生态旅游环境四个方面。

只有将四方面得到共生,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生态旅游的文献综述摘要:生态旅游作为一项以保护性、教育性和责任性为主要特征的旅游活动,在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显示出越来越大的生命力,目前生态旅游已成为世界各国旅游者的一种时尚和旅游业的热点。

生态旅游迅速的发展,已成为当今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对生态旅游的产生背景,概念内涵以及特性、国内为发展概况等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生态旅游内涵特性国内外发展一.引言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已席卷全球。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短短几十年的今天,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地充实,针对目前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1]。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服务部门和第三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旅游业以其强大的关联和带动作用,在区域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记重要,促使诸多地区将旅游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或主导性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致使区域间旅游发展竞争日趋激烈[2]。

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

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3]。

二.生态旅游概述当今世界经济中,服务业是增长最快的产业,也是提供就业机会最多的产业,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2000年大趋势和全球问题》中提出,21世纪世界服务经济的领导产业,主要是电信业,信息技术产业和旅游业三种主要的服务业。

1992年里约热内卢会议后,生态旅游在全球得到迅速发展,它作为旅游业中一种宣传主题明确,生命力旺盛的旅游形式,日益深入人心,为了更好的发展生态旅游,先对生态旅游做一回顾。

1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生态旅游英名为Ecotourism是Ecological Tourism的缩写,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专家H.ceballos Lascurain于1983首次提出的。

它不仅被用来表征所有观光景物的旅游,而且强调观光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是在可持续管理的思想指导下开展的旅游活动[4]。

它的产生有以下几种原因:(1)有可靠的理论基础。

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生态旅游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现生态学已超过了传统生物生态学的范畴,成为一种人类普遍的思想和原则。

在生态利益优先的趋势下,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人们开始注重用生态学原理,设计良性运转的旅游系统,实施生态工程,促进了生态旅游的发展。

(2)生态环境的需求。

当今世界面临着土地荒漠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诸多生态问题,这一切都促使人们对传统旅游资源的利用方式重新定位。

生态旅游克服了传统旅游的弱点,能真正实现旅游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

(3)人类的需求。

人和自然的和谐是旅游的美学本质之一,人类是大自然的一员,与大自然情感交流,探索其奥秘,是人的本性。

领略自然的野趣,陶冶情操,已成为世人的时尚。

随着旅游者的旅游理念同渐成熟,他们会放弃老一套的旅游形式,而追求特殊的、高雅的、带有刺激性的旅游方式。

充满好奇的青年一代,更喜欢与自然接触,生态旅游以它的形式灵活,种类丰富,目的多样而会成为旅游者最热衷的旅游方式。

[5]2生态旅游的内涵及特性2.1生态旅游的内涵从生态旅游这一概念被提出,不同的学者对其定义有不同的提法,而没有统一确定。

目前,关于这一概念的界定,国内外主要的、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1988年生态旅游的提出者H.cebMlos Lascurain给生态旅游的定义为: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常规的旅游形式,游客在欣赏和游览古今文化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究和享乐迷你的风光和野生动物。

美国世界自然基金会研究人员伊丽莎白·布(Elizabeth.Boo)在1990和1992年分别提出下面两个定义:一是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基础,以学习、欣赏、享受风光和那里的野生动植物等为特定目的,在受干扰比较小或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进行的旅游活动。

二是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目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教育,有助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之旅。

[6]卢云亭教授对生态旅游的定义如下: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

[7]李绪萌先生认为生态旅游是在生态学的观点和理论指导下享受、认识、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带有生态科教、生态科普色彩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专项旅游活动[8]。

张跃西教授确认生态旅游的概念,应该包括自然生态旅游、人文生态旅游与产业生态旅游。

[9]生态旅游协会(The Eco.tourism Society)则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以自然区域为目的的旅游,目标是欣赏环境的自然性和文化历史,维护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并使旅游产生的经济活动及自然的保护有益于当地居民。

[10]虽然以上概念说法不一,但从国内外专家对生态旅游的定义来看,其核心为生态旅游是在不破坏高质量的旅游资源的前提下,欣赏和研究它们。

所以生态旅游的内涵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生态旅游地主要是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或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的区域。

(2)旅游经营者,当地居民,旅游者都有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

(3)旅游者能为旅游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证,用于改善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当地居民收入。

(4)生态旅游对社会公众提供生态环境教育、生态认识和生态体验的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的旅游活动。

2.2生态旅游的特性(1)自然性:自然性是指旅游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原始自然性。

一是旅游者所在的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风光,人口相对稀少,受工业化影响程度低,保持着生态环境的相对完整性。

二是区域内具有独特的历史和现实文化,其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保留纯自然原始的系统,对旅游者具有心理文化上的吸引力,能促使旅游者了解、观察、体验有别于他们本土文化模式的异化文化。

(2)生态性:生态旅游是以尊重自然规律、欣赏自然美为前提的,旅游区具有生态学特征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资源。

生态旅游除有完美的自然环境外,还必须有丰富的有关生态学内容的旅游项目和产品可供观赏、游玩、参与品尝或购买。

相应的旅游开发、旅游管理、旅游活动项目也是以生态学思想作为基本理论的。

[11](3)保护性:生态旅游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生态旅游资源,让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体会生态旅游资源的存在及良性发展对人类的意义,从而受到教育,提高环境意识,而且生态旅游的经济收入能为旅游地提供生态保护的经济支持。

(4)参与性:一是旅游者的参与性,即通过参与高雅的,丰富多彩的,且具有启发性的旅游项目进行参与性体验。

二是生态旅游注重当地居民的参与,当地居民在保护和利用当地自然和文化景观资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生态旅游的开展,使当地居民提高环境意识,获得经济效益,从而能更积极主动地保护生态资源。

(5)专业性:生态旅游有别于传统的旅游形式,它对旅游经营者和游客都有较高的要求。

旅游经营者须有丰富的生态旅游知识,经营项目需经生态环境可行性论证以后,在科学规划指导下进行开发建设的。

旅游者是在严格组织管理下进行的有目的的参观游览,获取大量的生态知识,探索自然奥秘。

对于游客性质、游客量以及活动路线和安排等都有严格的限制。

(6)高成本性:生态旅游资源多为稀缺的、珍贵的自然遗产或文化遗产,因此生态旅游担负着旅游地环境保护的任务,而保护环境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必须不断地有资金注入。

[12] 从生态旅游的内涵和特性,可见生态旅游是一种持续的旅游形式,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

生态旅游者在欣赏自然和文化生态景观的同时,也承担着对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保护和宣传的责任。

三.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发展概况1 国外生态旅游发展状况在国外,涉足生态旅游的学者越来越多,国际组织应运而生。

Lindberg等研究伯利兹的论文,主要揭示了生态旅游业对当地社会或社区积极正面的经济和文化影响[13]。

Martha则实地调查生态旅游的利益分配。

她对加拉帕戈斯群岛和Monteverde等地生态旅游发展的研究表明,当地社区的生态旅游收入很少,而城市的大私人企业则控制和获取生态旅游的利益[14]。

1990年以来,生态旅游协会(TES)主席Megan Epler Wood一直从事生态旅游评价、产业趋势和社区参与的研究。

还有像Reid、Ziffern等都曾经为生态旅游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互为条件的关系做出过卓有成效的研究结论[15]。

主要研究组织机构包括:生态旅游协会(TES)、自然保护管理委员会(TNC)、国际保护组织(CI),世界野生动物基金组织(WWF)、旅游人类学委员会(IUAES)等,都为生态旅游业在区域或全球尺度上的顺利开展做过很多工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生态旅游协会。

从1991年以来就与华盛顿大学(GWU)合作,面向社会提供生态旅游的教育和培训服务,还通过创办论坛和专题讨论会,提供最新的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和各种规划管理方法。

从全球看,生态旅游已出现在世界各地。

生态旅游最早产生于非洲,此后便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范围传播。

非洲肯尼亚被称为“自然旅游的前辈”,是当代生态旅游开发较早,搞得好的国家之一。

1977年肯尼亚人要求政府完全禁猎,1978年提出了“请用相机来拍肯尼亚"。

他们以国内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独特的生态系统,迷人的乡村风光等招揽游人,生态旅游在1989年旅游收入就达3.5亿美元。

[16] 哥斯达黎加自1970年至今,旅游收入已成为该国最大的外汇收入来源,而且生态旅游收入占旅游收入的95%。

[17]在巴西为了使人们在旅游观光中增强对大自然保护的认识,开展以观光大自然为体的生态旅游活动,每位游客在进入大自然游览前,都可获得一本印刷精美的《教育手册》,提醒人们接近大自然,尊重大自然。

德国现在有众多的动植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及国家公园,占国土面积的80%以上。

全国森林、公园的年旅游收入达80亿美元,占国内旅游收入的67%。

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1992.1995年间,以大自然为取向的生态旅游增加了20.25%,仅1992年的收入就超过了20亿美元[18]。

不仅在发达国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生态旅游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估算:1988年发展中国家旅游收入为550亿美元,其中生态旅游为120亿。

2000年的资料统计,全世界涌向大自然的生态旅游人数己突破50亿[19],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的主要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