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

合集下载

第三章河流地貌

第三章河流地貌
6 6
河谷横剖面图
1. 河床(河槽) 2. 河漫滩 3.谷坡 4.阶地 5.谷肩(谷缘)6.谷麓
第一节 河流流水作用
侵蚀、搬运和沉积取决于流水的动能E的大小和水流的结构,若m为流量,v
为流速:
E 0.5mv2
▪ 一、横向环流和旋涡流—河流的螺 旋状流束
1.横向环流
在河流弯曲河道中,由于 受弯道离心力F和地球偏转力 的作用,河流从凸岸由水面向 凹岸的水流(表流)和从凹岸 由河底流向凸岸的水流(底流) 构成一个连续的螺旋形向前移 动的水流称为横向环流。
一、河床纵剖面的形成和发展
从河流的源头到河口的河床的最低点连线叫河床 的纵剖面,它呈一不规则曲线。地表的每一条河流的下 切侵蚀并不是无止境的,往往受某一基准面控制,河流 下切到接近这一平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这一平面称为 河流侵蚀基准面。河流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河床的侵蚀 和堆积达到平衡状态,水流动力正好消耗在搬运水中泥 沙和克服水内外摩擦力方面,这时河床纵剖面将呈一条 圆滑的曲线,称为河流平衡剖面(均衡剖面)。
作用方式不同,形成不同的河流地貌,随河段而变
▪ 河流的堆积作用—冲积物
向下侵蝕 使河谷加深 側向侵蝕 使河谷加寬、 变弯曲 向源侵蝕 加長作用
加深
加宽、弯曲
加长
▪三 、河流的搬运作用—推移、悬移、跃移、
F推
F托
F托
F推
G重
搬运方式
岩槛、漩涡流、壶穴
冲蚀、磨蚀作用与壶穴的形成
四、河流的沉(堆/冲)积作用——在河床坡度变小、河谷变宽、
建筑场地选在凹岸 或凸岸,哪种较安全?
安全?
二、 河流的侵蚀作用
按方式分:冲蚀、磨蚀、溶蚀作用
按方向分为:下切侵蚀和侧方侵蚀。下切侵蚀可以沿着较长的河段同时进行, 也可以从源头和河口向上游侵蚀或瀑布的后退实现,称为向源侵蚀(溯源侵 蚀)。下切侵蚀又称底蚀。侧方侵蚀又称旁蚀。

高中地理第5讲 河流地貌2

高中地理第5讲 河流地貌2

长江河床纵剖面 长江中游宜昌-汉口段河床纵剖面
2.影响河床纵剖面发展的因素
(1)水文因素 (影响侵蚀能力)
(2)岩性因素 (影响抗蚀能力)
(3)构造运动 (4)气候因素
(引起侵蚀基准面的变化)
侵蚀基面上升、下降引起的河床堆积(a)、溯源侵蚀(b)
3.均衡剖面(graded profile)
均衡剖面:河流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河床的侵蚀和堆积达到 了平衡状态,这时河床纵剖面将呈现一条凹形圆滑的曲线, 称为河流平衡剖面(均衡剖面)。
河漫滩是指分布于河床外侧,洪水期被河水淹没,平 水期出露水面的河底滩地。极广阔的河漫滩又称泛滥 平原或冲积平原。
(一)河漫滩的特点 (二)河漫滩的形成 (三)河漫滩的沉积结构 (四)河漫滩的形态特征
(一)河漫滩的特点
1.河漫滩是河床长期侧向移动与河流周期性泛滥的产物, 在河流的中下游最为发育; 2.河漫滩的宽度往往要比河床宽几倍到几百倍,甚至更 大; 3.河漫滩的物质组成具有河床相与河漫滩相沉积物二元 结构特征; 4.河漫滩的滩面上有些低洼地,这些低洼地往往由湖泊、 沼泽、天然堤(沙堤、沙坝)等微地貌形态组成。
随着河曲的发展、加宽,凸岸的小边滩不断增高、扩大,以 致平水期大部分边滩都出露水面,就发展成为雏形河漫滩。 这个时期的河谷仍较窄,洪水时水位上升,流速大,在雏形 河漫滩上主要沉积的还是粗粒的推移质沉积物,而悬移质泥 沙则仍被水流带往下游。
3.成形河漫滩阶段
随着河流侧向侵蚀的长期进行,河谷更加拓宽,河流更加弯 曲,雏形河漫滩加宽增高,洪水期宽浅的滩面上水深更小, 流速缓慢,粗粒物质不能再带到滩面上堆积,在以往沉积的 粗粒推移质之上覆盖较细的悬移质冲积物,至此,雏形河漫 滩发育成为成形河漫滩。

地理河流地貌

地理河流地貌

地理河流地貌地理河流地貌是指由河流运动与地貌相互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

河流地貌丰富多样,包括河谷、河流、河口、河流网络等多种形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地理河流地貌。

1. 河流的形成河流的形成与地球的水循环密切相关。

在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云之后,会形成降水,其中一部分降至地面形成河流。

河流由水源、沟谷、河道和河口等组成。

2. 河流的分类根据河流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冲击河、冰川河、季节性河、年流量河等不同类型。

冲击河是由强烈的冲击力造就的,其流域地质较为坚硬;冰川河则是由冰川运动形成;季节性河通常在洪水季节水位较高;年流量河则是指全年都能保持持续水流的河流。

3. 河流的地貌特征河流地貌特征独具一格。

河谷是河流中最典型的地貌,可分为V型河谷和峡谷。

V型河谷常见于水流较缓慢的地区,其地貌特征为两侧山峦陡峭;峡谷则是由于水流冲刷而形成的深而窄的河谷。

在平地上,河流会形成河网,这是由于水流在平地上蚕食而形成的多条分支河道。

4. 河口地貌河口是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的部分。

河口地貌丰富多样,既有三角洲,也有海湾、海角等地貌。

三角洲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积累而形成的,常呈三角形状,其形成过程包括侵蚀、输运和沉积等环节。

5. 河流地貌对人类的影响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

河流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为农业、工业等提供了发展基础。

同时,河流地貌也具有一定的风景价值,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

6. 河流地貌的保护与管理河流地貌的保护与管理是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任务之一。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一些河流地貌正面临着破坏和退化。

因此,应加强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保护河流地貌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总结地理河流地貌是地球表面最为重要和常见的地貌类型之一。

河流地貌丰富多样,包括河谷、河流、河口等多种形态。

正确认识和保护河流地貌,对于保护地球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河流地貌

4.河流地貌
主要是由于弯道离心力及地球偏转力所致。 一般,径向河流北半球侵蚀右岸,南半球侵蚀左岸。 又可分为单向环流和双向环流。
旋涡流——环流轴轴向垂直水面的环流。即通常的漩涡。 主要是由于河流绕过障碍物、遇到凸角、河床粗糙变化时 产生的。
3、河流作用
(1)侵蚀作用
河流破坏地表(河床)并掀起地表物质的作用。包括:冲蚀作用、磨蚀作用、溶 蚀作用。 下切侵蚀:垂直地面向下侵蚀——加深河床。受气候变化、构造运动、侵蚀基准 面控制。 当下切侵蚀自源头和河口开始向上游侵蚀或通过瀑布的后退来实现时,称为溯 源侵蚀(向源侵蚀) 侧蚀(旁蚀):河流侧向侵蚀的一种现象——河岸后退,沟谷展宽,形成曲流。
侵蚀基准面(base level of erosion): 每条河流的下切 侵蚀不是无限的,往往受某一基面控制,河流下切到接近这 一平面就失去侵蚀能力,这一平面叫河流侵蚀基准面。 终极侵蚀基准面:每条河流最低的下切侵蚀基准面
地方性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局部下切侵蚀的基准面
究竟哪一个面是河流侵蚀的基准面呢?
通常,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下游以堆积为主,当海平面下降 时,下游也可发生
侵蚀。
(二)河谷
1.河谷形态 (1)河谷横剖面 形态 谷坡:常有阶地发 育 谷底:由河床和河 漫滩组成
(2)河谷纵剖面

河谷纵剖面是从河源到河口沿主流线所作剖面。

凹形 凹凸形 不规则形
长江河谷纵剖面图
2000
m
定组分较多。
②碎屑物质的分选性较好。 ③碎屑颗粒的磨圆度较高。 ④冲积物层理发育,类型丰富,层理一般倾向河流下游 ⑤冲积物常呈透镜状。
⑥冲积物往往具有二元结构,下部为河床沉积,上部为河漫滩沉积
大石河河口砾滩
冲积物的二元结构

常见地貌类型(河流地貌)课件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

常见地貌类型(河流地貌)课件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
思考:冲积扇从顶端到边缘,沉积物颗粒大小变化,并解释原因。
河流出山口,河道展宽,流速变慢,颗粒大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图4.7 长江中游江汉平原
地理位置:中下游地区形态特点:平坦广阔
河流堆积地貌:河漫滩平原
河流堆积地貌:三角洲
地理位置、形态特点、物质组成?
地理位置:河流入海口、入湖口(河口处)形态特点: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沉积物颗粒由河口向海变细、三角洲形态多种多样。
根据视频和图描述牛轭湖的形成
该河道的演化时序为: A.甲→乙→丙→丁 B.丁→甲→丙→乙 C.甲→丙→丁→乙 D.丁→甲→乙→丙
B
河流堆积地貌的分布
2、河流堆积地貌
地理位置:出山口形态特点:扇状堆积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洪(冲)积扇
请据图描述冲积扇(洪积扇)的形成。
形成:①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的泥沙。 ②当河流流出谷口时,地势变得平坦,河道变的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物质的能力减弱,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前堆积下来。③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冲积扇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地貌。
①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冲刷地表,将地表物质带走(搬运作用)②使得一些地区地表物质减少(侵蚀作用),形成河流侵蚀地貌③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堆积作用),形成河流堆积地貌
双成P62
侧蚀:使河床发生侧向迁移,河谷拓宽,并导致河曲的发育
1、河流侵蚀地貌--河曲、牛轭湖
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
①在地势平缓地区,河流不断侧蚀形成河曲。②随河水不断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弯曲程度逐渐增大。③洪水泛滥时,河水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

河流地貌

河流地貌

河流地貌河流地貌(fluvial landforms),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经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地貌的总称。

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地貌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全过程。

无论什么样的河流均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并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类型。

河流一般可分为上游、中游与下游3 个部分。

由上游向下游侵蚀能力减弱,堆积作用逐渐增强。

河流根据平面形态、河型动态和分布区域的不同,有不同的类型。

依平面形态可分为顺直型、弯曲型、分汊型和游荡型;按河型动态主要分为相对稳定和游荡型两类。

山区与平原的河流地貌各自有着不同的发育演化规律与特点。

山区河流谷地多呈V或U形,纵坡降较大,谷底与谷坡间无明显界限,河岸与河底常有基岩出露,多为顺直河型;平原河流的河谷中多厚层冲积物,有完好宽平的河漫滩,河谷横断面为宽U或W形,河床纵剖面较平缓,常为一光滑曲线,比降较小,多为弯曲、分汊与游荡河型。

地貌类型中包括侵蚀与堆积地貌两类,前者有:侵蚀河床、侵蚀阶地、谷地、谷坡;后者含:河漫滩、堆积阶地、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河流阶地是河流地貌中重要的地貌类型,可以分为: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分上叠与内叠阶地)、基座阶地和埋藏阶地。

对河流阶地的类型及其河谷的结构的研究,可以分析河流地貌的过去,了解现在,预测河流发育的未来。

长江流域水能资源 hydroenergy resources of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长江流域面积180.85×104km2,平均年降水量1075mm,平均年径流量达9560×108km3,居世界第三位。

全河长6300多公里,干流落差5400m,是世界最大的,上游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乌江的落差也达2000~4000m,故水能资源丰富。

长江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347.8TWh,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227.0GW,年发电量1100TWh,居世界第一位。

河流地貌知识点总结

河流地貌知识点总结

河流地貌知识点总结一、河流地貌的形成与特征1.河流地貌的形成河流地貌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主要包括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和地貌演化三个阶段。

在侵蚀作用阶段,河流主要依靠流水的冲刷力和研磨力剥蚀地表,形成峡谷、崖瀑、河谷等地貌特征;在沉积作用阶段,河流则将冲刷下来的物质通过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洪积平原、冲积扇等地貌特征;在地貌演化阶段,河流地貌将不断变化,如溶蚀平原、冲积扇收敛、流域坡消失等。

2. 河流地貌的特征河流地貌的特征主要包括河流谷地形、沉积地形、峡谷地貌等。

河流谷地形是河道冲刷作用和侵蚀作用的结果,如峡谷、V字谷、U字谷等,具有典型的V形、U形河谷。

沉积地形是河流沉积作用的结果,包括洪积平原、冲积扇、三角洲等,特点是平坦开阔、土壤肥沃。

峡谷地貌是河流侵蚀作用的结果,如瀑布、深潭、崖壁等,地形陡峭、景色壮观。

二、河流地貌的分类和作用1. 河流地貌的分类河流地貌按照地形特征和地质条件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下切谷地貌、平原河流地貌、冲击河流地貌等。

下切谷地貌是河流长期侵蚀形成的峡谷、V字谷、U字谷等地形;平原河流地貌是河流长期冲积形成的洪积平原、三角洲、冲积扇等地形;冲击河流地貌主要是冲刷作用在地质条件特殊的区域形成的特殊地貌,如瀑布、深潭等。

2. 河流地貌的作用河流地貌在地质、水文、气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地质方面,河流地貌是地球地质构造和地表运动的重要指示;在水文方面,河流地貌是地表水循环和地下水运动的重要标志;在气候方面,河流地貌对气候形成和变化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河流地貌也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水利工程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河流地貌的保护和利用1. 河流地貌的保护河流地貌的保护是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地质遗迹保护、文化景观保护等。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加强对河流水域和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在地质遗迹保护方面,应加强对特殊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的保护,保护地质遗迹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在文化景观保护方面,应加强对河流沿岸文化遗产和历史景观的保护,保护文化景观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河流地貌名词解释

河流地貌名词解释

河流地貌名词解释流水地貌是指河流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地表形态,包括河谷地貌、阶地地貌和沟口地貌等。

1)河谷地貌:当河流与前方基岩接触时,发生强烈侵蚀,切割后原有的河谷深度迅速减小甚至完全消失,这种河谷称为河谷,也称为峡谷。

2)阶地地貌:阶地分为上、中、下三级阶地,其规模依次缩小。

阶地主要发育在河流的中游河段,多出现在侵蚀平原与盆地之间,河流穿行其间并有基岩出露,称为“两阶地”。

如果下一级阶地被侵蚀殆尽而裸露,上一级阶地残留在地面上,则称为“不对称阶地”。

3)沟口地貌:位于河流转折端部,河谷展宽而两侧相对下降的斜坡称为谷坡,两岸谷坡陡峻的部分称为谷肩,二者之间的过渡地段称为谷缘,连接两谷缘的凸形浅滩称为河漫滩。

从纵剖面看,谷坡谷肩谷缘共同组成一个具有一定高度的斜坡面。

河谷横剖面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垂直高差为h的横断面组成,称为河谷横剖面,用l表示。

当河谷横剖面超过1000m长时,需要加以简化,将横剖面分解为若干小段,取小段的平均值称为中位横剖面,用L表示。

不同河段或不同河段的各横剖面可能呈现出不同的形状。

按河流中的相对位置不同,河谷横剖面又可分为主槽式、支谷式、直线式和蛇曲式。

主槽式河谷横剖面当河流主流集中流经河谷某一段时,形成深槽,深槽底板高程较其他横剖面低,当其他横剖面达到稳定时,深槽将继续扩展,故称为主槽式河谷横剖面。

当河流主流不集中或河床比降大于0.05时,常出现分汊,河道变得弯曲,当河流中有几条分汊汇入主槽时,称为复式河流。

2)阶地地貌一般发育于山麓或宽谷地带的坡麓,两侧谷坡逐渐降低,谷坡上往往有基岩出露,称为阶地。

山麓阶地又称山前阶地,一般呈阶梯状分布,按其规模可分为基座阶地、高阶地和低阶地三类。

其中基座阶地宽阔平缓,一般在1~3米左右,多数已被夷平;高阶地也称峰顶阶地,位于河流源头和上游,阶面宽10~20米,地势起伏明显,规模巨大;低阶地位于河流下游,阶面较窄,一般只有5~15米,多分布在两侧谷坡中的凹地或谷底中部的洼地。

河流地貌的类型

河流地貌的类型

河流地貌的类型1.流水地貌地表流水在陆地上是塑造地貌最重要的外动力。

它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各种侵蚀地貌(如冲沟和河谷),而且把侵蚀的物质经搬运后堆积起来,形成各种堆积地貌(如冲积平原),这些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统称为河流阶地。

河流两侧阶梯状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阶地在河谷地貌中较普遍,每一级阶地由平坦的或微向河流倾斜的阶地而和陡峭的阶坡组成。

一条经历长期发展过程的河流,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由河流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位置愈高的阶地形成的时间愈久,因而受破坏程度也愈大,反映在形态特征上也往往很不明显。

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河流在以侧向侵蚀为主扩展谷底的基础上,转为深向侵蚀为主加深河谷,前者形成河漫滩或谷底平原,后者将河床位置降低到河漫滩或谷底平原以下。

因此阶地面实质上是古老或早期的河漫滩,而阶坡则是河流深向侵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坡。

河流侵蚀作用改变的原因往往是地壳运动或者相当大范围气候的变化。

2.岩溶地貌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喀斯特地貌。

除溶浊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浊,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1)岩溶地貌发育的阶段性在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上升的石灰岩高地开始,岩溶地貌发育可按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四个阶段顺序发展,各个阶段有一定的地貌组合。

①幼年期非可溶性岩石被剥蚀后,可溶性岩石裸露,地表水开始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地面常川现石芽和溶沟,以及少数漏斗。

②青年期河流进一步下切,河流纵剖面逐渐趋于均衡剖面,地表水绝大部分转为地下水。

这时,漏斗、落水洞、干谷、盲谷、溶蚀洼地广泛发育,地下溶洞也很发育,有许多地下河。

③壮年期地表河流受下部不透水岩层的阻挡,或者地表河下切侵蚀停止,溶洞进一步扩大,洞穴发生坍陷;许多地下河又转为地面河,同时发育许多溶蚀洼地、溶蚀盆地和峰林。

河流地貌的知识点总结

河流地貌的知识点总结

河流地貌的知识点总结一、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河流是地球表面上的一种重要的地表水体,在地质历史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各种地貌形态,如峡谷、漫滩、冲击平原等。

河流地貌是由河流长期的侵蚀和冲击作用形成的地貌特征,是地球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河流地貌的形成机制1. 侵蚀作用:河流通过流水的冲击和侵蚀作用,可以改变地表地貌,形成各种河谷、峡谷等地貌形态。

2. 运移作用:河流通过水流的运移作用,可以将岩石颗粒、泥沙等物质搬运到远处,形成沉积层地貌。

3. 沉积作用:河流在流域下游和入海口等地方,会将搬运的各种物质进行沉积,形成各种河口三角洲、漫滩、冲击平原等地貌形态。

三、河流地貌的分类和特征1. 河流谷地地貌:由河流侵蚀形成的峡谷、河谷、断崖等地貌形态。

2. 河流平原地貌:由河流沉积形成的冲击平原、漫滩、河口三角洲等地貌形态。

3. 河流洪积地貌:由河流经常泛滥形成的洪积扇、冲积扇、冲积平原等地貌形态。

4. 河流湖沼地貌:由河流湖泊形成的内流湖泊、湿地、沼泽等地貌形态。

四、河流地貌的地质意义1. 河流地貌是地球地质演化过程的重要记录,可以反映地球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和地质环境等信息。

2. 河流地貌是水文地质、沉积地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地下水、水文地质、土壤侵蚀和地貌演变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五、河流地貌的保护意义1. 河流地貌是自然资源的宝库,对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

2. 河流地貌是地质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3. 河流地貌是旅游资源和教育基地,可以进行地质科普、科研考察和旅游观光等多种活动。

总之,河流地貌是地球地理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质学、水文学、地貌学和旅游地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地球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研究,河流地貌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和广泛,为人类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自然地理学河流地貌

自然地理学河流地貌



凹岸
凸岸


弯曲河床的水流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趋向右岸,使
其水位抬高,形成表层向右岸而底流向左岸的横向环流,造成 右岸侵蚀,左岸堆积的现象,形成小边滩,边滩促进环流作用, 并随着河谷拓宽而不断发展为大边滩,汛期大量悬移物质堆积 于大边滩上,逐渐发展成河漫滩。
河漫滩或冲击平原上,河流凹 岸(右岸)的侵蚀与凸岸(左岸) 的堆积持续进行,可形成自由摆动 的河曲。河曲两相邻凹岸的曲流颈 因河流侧蚀而变窄,最终可被洪水 冲决,这就是曲流的裁弯取直,被 裁去的河流成为牛轭湖。图5-17
②弯曲型: 自由曲流:分布于冲积平原上; 深切曲流:分布于山地区。
③分汊型: 其发展取决于汊道的分沙比和分流比。
④散乱型: 河床比降大,水量变化大;宽浅,无固定 主槽。
(三)河漫滩
指洪水期被淹没而平水期出露水面的谷底滩地。
广阔的大型河漫滩称为 “ 泛滥平原 ” 。
发育过程:滨河床浅滩→雏形河漫滩→河漫滩;
阶 地 沉 积 物
阶地的类型
根据形态和结构特征,河流阶地可 划分为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基座阶地 和埋藏阶地等四种基本类型。
①侵蚀阶地:由基岩构成,有时阶地面 上残留极薄层河流冲积物。它多发育在 河谷上游及山区河谷中。这种阶地的阶 地面是河流侵蚀削平不同的岩层而成。
②堆积阶地:阶地全由河流冲积物所组
河口湾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河流 输沙量较大时,河口湾将被泥沙充填而变 成三角洲,如长江、多瑙河和密西西比河 三角洲等都是由古代河口湾演变而成;二 是河流输沙量少或构造下沉时,河口湾都 将得到保持。
(五)三角洲与河口湾
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而在河口区形成 的堆积平原称为三角洲。其平面形态像希 腊字母“△”(delta),顶点朝向河流上游, 底边靠海。该术语最早(公元前 5 世纪) 用于描述尼罗河三角洲。

河流地貌_精品文档

河流地貌_精品文档

河流地貌河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自然地貌之一,由于其重要的地理和环境功能,深受人们的关注。

河流地貌是指由河流的流动和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特征和地貌形态。

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水的侵蚀、泥沙的运移、沉积和河床的改变等过程密切相关,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地貌类型。

首先,河流地貌可以分为山区河流地貌和平原河流地貌两种类型。

山区河流地貌主要分布在高山和丘陵地带,地势陡峭,水流湍急。

由于地形的起伏,山区河流形成了许多峡谷、峡湾、瀑布和急流等特殊地貌。

山区河流的水量大、坡度大,流速快,侵蚀力强,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明显。

而平原河流地貌则主要分布在平坦的平原地区,水流缓和,各地貌特征相对简单。

其次,河流地貌可以根据水流的特征分为冲刷河流地貌和沉积河流地貌。

冲刷河流地貌是指河流通过剧烈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陡坡、峡谷、瀑布等。

在上游地区,河水冲刷力强,侵蚀岩石,形成陡峭的河谷和狭窄的河槽。

这些地貌通常具有壮丽的景观和特殊的生态环境。

而沉积河流地貌则是指河流在平坦地区形成的沉积物积累,如河滩、河床和洪积平原等。

这些地貌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河水带来的泥沙和岩石的沉积堆积而形成,通常具有广阔的平坦地表和丰富的农田资源。

河流地貌还可以根据流量的变化分为常流河流地貌和间歇河流地貌。

常流河流地貌是指河流在全年不间断地流动的地貌形态。

这种河流通常具有规则的河道和稳定的河床,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河谷地貌。

常流河流地貌在各个季节都具有相似的形态和特征,对周围的地质、生物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而间歇河流地貌则是指河流在雨季和干季交替的地貌形态。

由于季节性的水流变化,这些河流通常形成了明显的季节性岩石沉积物,如干涸的河床和季节性湖泊等。

河流地貌对于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河流地貌是水资源的重要来源和储存地,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河流地貌的特点和形态决定了河水的特性和质量,对于农业、工业、供水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河流地貌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物种的分布、繁衍和迁徙具有重要的影响。

流水地貌2(河流地貌)

流水地貌2(河流地貌)
• 4.类型: • (1)顺行沙波 • (2)逆行沙波:当费落德数(P58)超过0Fr v gh
(三)浅滩与深槽
• 1.概念: • 浅滩:泥沙或砾石堆积体,枯水期可出
露水面,而平水期没入水中;如边滩、 心滩、江心洲(平水期出露)。 • 深槽:河床中水深较大的河槽部分;在 曲流河床中分布于凹岸。
分汊型河床 广州二沙岛
4.散乱型河床(游荡型)
• (1)特点:河床顺直而宽浅,水流散乱, 洲滩星罗棋布,河叉密布,河床游荡不定。 遇到洪水,洲滩发生变形,河床经常改道, 平面摆动幅度大。
• (2)成因 • 河床多由砂和粉沙组成,抗冲蚀度弱,河
流含沙量大,沉积迅速,使河床不断淤高 成为地上河。
散乱型河床
河 边天 床 滩然

泛滥平地
湖 沼
曲流与河漫滩
3.形成和发育
• ①滨河床浅滩阶段: • 最原始的河漫滩是出现在年青时 • 期的V 形谷内,由于河流的侧向侵蚀, • 使谷坡逐渐后退,谷底开始展宽,在 • 河弯的凸岸处形成狭窄的和由粗大砾 • 石所组成的滨河床浅滩。
②雏形河漫滩阶段
• 随着侧向侵蚀作用的不断进行,凹岸继续 后退,凸岸处雏形浅滩不断扩大加高,以 致在河流平水期也大片露出,发展成为雏 形河漫滩。
2.侵蚀基准面与河床纵剖面的关系
• (1)河流侵蚀基准面 :河流的下切侵蚀 并不是无止境的,往往受到某一基面 (Base-level)的控制,河流下切到这 一基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这一基面是 个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 ①河流的终极侵蚀基准面
• 海平面对河流侵蚀深度还是有一定限制作用,任何一条河 流都不可能出现河床全部低于海平面的现象。因此,海平 面一般就认为是河流的终极基准面,或称永久侵蚀基准面。

河流地貌

河流地貌

10测绘--王平河流地貌河流地貌分多种类型,河谷地貌,河床地貌,河漫滩,河流阶地,河口三角洲与河口湾都属于河流地貌的范畴,下面对着几种常见的河流地貌做一些介绍。

一、河谷地貌河谷是由河流长期侵蚀而成的线状延伸的凹地,它的底部有着经常性的水流,至于其他成因如构造运动所成的谷地如果没有河流出现,都不能称为河谷。

河谷的长短不一,大的河谷长达数千公里,如亚马逊河为6516千米,尼罗河为6484千米,长江为6380千米。

河谷由谷坡和谷底两大部分组成,谷坡的形态有凸形、凹形、直线形、阶梯形等。

谷底是夹在两坡之间的平坦面,这个平坦面由河床及河漫滩组成。

其中河床是河谷中最低部分,它有经常性的水流,在它两侧为高起的河漫滩,它只是在洪水泛滥时才被淹没,故又称为洪水河床(图4-12)。

河谷的发育过程大致有三个阶段,并且相应地产生三种谷形:1.峡谷。

又称“V”形河谷,流水沿着地形的原始倾斜地面开始侵蚀时以垂直下切侵蚀为主,这在由基岩组成的山区河谷中表现最为明显。

河谷横剖面呈“V”形,两壁较陡,谷底狭窄;谷底即为河床,没有河漫滩,河床纵剖面坡降很大,河床底部起伏不平,水流湍急,沿河多急流、瀑布;河谷平面形态较平直。

如我国著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那里是“两岸乳岩半空起,绝壁相对一线天”;又如金沙江上的虎跳涧峡谷,深达2500~3000米,谷底宽不到100米;美国的科罗拉多峡谷,谷深达1500~1800米。

它们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峡谷。

2.河漫滩河谷。

“V”形河谷进一步发展,下切作用减弱,侧向侵蚀加强,谷底拓宽,并有河漫滩发育,就转变为箱形的河漫滩河谷。

河漫滩河谷谷底的扩宽是有限度的,它的宽度大小与河流流量、河岸抗冲强度和河床纵比降三者有关:式中:Q是流量,R i是河岸抗冲强度,J是河床纵比降。

此外,地下水和坡面片流对河谷的拓宽也有明显的影响。

在湿润气候区,由于地下水量丰富而造成滑坡和强烈的片流侵蚀,加速了谷坡的后退;而在干旱地区,这些作用不明显,故谷坡较为稳定。

河流地貌的概念

河流地貌的概念

河流地貌的概念
河流地貌是指由河流在长时间作用下形成的地形、地貌、地物,主要包括河道、河谷、水库、洪水平原、堆积地、冲刷地等。

河流地貌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地貌类型之一,在地理学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河流地貌是由水流作用形成的,水流的速度和量不同,所形成的地貌也不同。

在水流作用下,地表物质被冲刷、搬运和沉积,因此河流地貌具有高度的地貌形态变化。

在河道中会形成多种特殊的地貌形态,如滩地、瀑布、峡谷等。

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流域面积、降雨量、坡度、河流的输沙能力等。

世界各地的河流地貌差异很大,例如三峡大峡谷、大峡谷、长江流域等,都是由不同地质构造、水文气候条件和地貌演变作用的结果。

河流地貌的形成不断地推动和改变着地球表面的形态和生态环境。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很多地区的河流地貌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和破坏,这不仅会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威胁,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河流地貌的保护和利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河流地貌文档

河流地貌文档

河流地貌引言河流地貌是地球表面上最常见的地貌类型之一,它是由水流对地表的侵蚀和输运所形成的。

河流地貌广泛分布于全球各个地区,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等不同类型的地形上。

本文将介绍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河流地貌的概述河流地貌是指由河流形成的地貌特征,它包括河流发育的各个阶段以及与河流相关的地貌要素,如河床、河岸、冲刷谷等。

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水的过程密切相关,包括降水、径流和地下水的相互作用。

河流地貌是地球表面水文循环和地质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河流地貌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常经历以下几个阶段:侵蚀、输运和沉积。

侵蚀侵蚀是河流地貌形成的初级阶段,它通过水的冲击力和溶解作用使得河流在底蚀和岸蚀中逐渐改变地表形态。

在底蚀过程中,河水冲刷河床,使得底部岩层逐渐被侵蚀削减,形成V 形河谷。

在岸蚀过程中,河水侵蚀河岸,进一步加深河谷。

侵蚀过程还包括侧向侵蚀和垂直侵蚀,它们共同作用使得河流地貌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输运输运是河流地貌形成的重要阶段,它是指河流通过水流运载物质,如颗粒物、泥沙等。

输运过程中,河流具有强大的能量,能够将岩层磨碎并运至下游,产生河流的输运能力。

输运过程中的物质运载可以分为悬移负荷、悬浮负荷和底负荷。

河流地貌的形态和特征受到输运过程中物质类型、沉积速率和流速等因素的影响。

沉积沉积是河流地貌形成的最后阶段,它指的是河流将输运的物质沉积到河床和河岸上。

沉积过程是通过河流的减速和能量消散来实现的,当流速减慢时,河水无法再承载输运物质,使得物质沉积下来。

沉积过程中形成了河床沉积物、洪积平原、三角洲等地貌特征。

沉积物的组成和性质取决于输运过程中的物质来源和环境条件。

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河流地貌中的河水、沙石和泥沙等物质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河水是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河床和河岸上的砂石可用于建筑和道路建设,泥沙可用于农田改良和土地复垦。

河流地貌名词解释

河流地貌名词解释

河流地貌名词解释河流地貌:指平原和盆地中的主要河流河段。

岩性坚硬、均匀、一致或为灰色、紫色、深灰色的岩石,常发育有规则的河流地貌。

它们被侵蚀成为冲积平原和盆地。

河流地貌与第四纪沉积物关系密切,即当河流经历强烈侵蚀时,其下游地区常形成有明显相对高度差异的第四纪沉积区。

河流地貌是由于河流不断侵蚀河床和两岸山地、高原而形成的地貌,如河漫滩、三角洲、冲积平原、河口沙洲等。

具有陡峻坡度和平坦顶面以及一条较长而深的河谷等特征,也就是一般所说的v型谷。

这些特征在许多山地都有出现。

冲积平原是由于河流的侧向迁移,被搬运物质堆积而成。

常呈扇形,成因是流水从凸岸侵蚀,而凹岸沉积。

三角洲是河流将巨大的碎屑物带到下游而形成的,三角洲可形成在河口或海湾内,还可延伸到海洋里。

河流的侧向迁移使河流携带泥沙和碎屑沿地势向海方向迁移,河流的侧向迁移造成两种情况:向海方向运动,河流的水下部分侵蚀搬运作用增强,使两岸受到侵蚀,凹岸沉积;另一种是河流的水上部分沉积作用加强,使河流扩宽并在凹岸沉积。

当两者的速率相等时,河流便稳定下来,从而形成了三角洲。

三角洲的形成过程是由于河流泥沙和碎屑在不同的速率下沉积,当它们到达海边后,开始建立沉积区域,形成向陆方向的迁移,然后再建立堆积区域,如此反复的结果,形成三角洲。

在地质构造上位于背斜两翼的山岭或高原,往往具有由东西走向的构造带、断层崖或褶曲等地质构造。

例如在河南省伏牛山的东坡,在西高东低的缓斜面上,有一系列与北北东向构造线平行的、大致南北走向的断层,由南北两端向东逐渐转变为东西走向。

这是由于北北东向断层的压缩性较强,对东西两侧地块产生挤压力,使地块在断层两侧产生挤压隆起,向南的隆起是熊耳山,向北的隆起是伏牛山,熊耳山和伏牛山之间的一部分,相对地来说比较稳定,为构造运动的低点,故多数新构造运动发生在这里。

褶曲是褶皱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凡具有面状弯曲的褶皱称为褶曲。

河流堆积作用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地貌fluvial landforms
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经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地貌的总称。

研究简史大致分为3个时期。

初始时期19世纪以前,主要是对河流作用和河流地貌有所认识,并提出了一些概念。

如公元前3世纪末,中国秦朝史禄利用河谷地带引水方便的地貌条件,开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

公元前7年,汉代贾让就认识到黄河下游演变的"游荡”特点。

5世纪末(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提出河水冲蚀河谷的问题。

11世纪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不但指出河流的侵蚀作用,还指出河流的搬运和堆积作用,认为瀑布、峡谷是急流下切侵蚀作用造成的,华北平原是由黄河的泥沙堆积而成的。

17世纪前期,徐霞客提出河床比降与流速的关系,认为河床比降大,则水流急,并以此解释峡谷的险要地形。

稍后,孙兰提出“变盈流谦”的理论。

在国外,最早提到河流在塑造地貌过程中的作用是11世纪的阿拉伯人阿维森纳,他认为是流水把地表刻蚀成起伏的山地。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达·芬奇指出,河流侵蚀山坡,将泥沙堆积在山谷中;三角洲沉积物是河流供给的。

德国G.阿格里科拉指出,小溪沟冲去土壤,刻入基岩;深谷是由河流切割而成;最后造成肥沃的冲积平原。

意大利伽利略明确提出了河流侵蚀作用和河流均衡剖面的概念。

1795年,英国J.赫顿提出流水是侵蚀地表最为活跃的营力。

理论涌现时期19世纪到20世纪初,出现了河流地貌的一系列概念和理论。

法国de la 诺埃与E.M.P.M.J.de马尔热里发现溯源侵蚀;俄国В.М.洛赫京提出河床纵比降的稳定性指标;俄国В.Р.威廉斯提出河漫滩具有二元结构;美国J.W.鲍威尔提出侵蚀基准面等;最为重要的是W.M.戴维斯建立侵蚀轮回学说。

学科建立时期20世纪40年代至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河流地貌研究采用了模拟实验、定位观测、统计理论、激光技术、遥感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并吸收了河流动力学、河流水文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使河流地貌研究发展成为一门学科。

主要成果有:苏联Н.И.马卡韦耶夫等人的河流地貌模拟实验研究;美国L.B.利奥波德、A.D.赫华特对河流及其流域特征进行了随机变量的定量研究;美国D.B.西蒙斯、E.V.理查森对沙波等河床微地貌形态发展的模式的研究;S.A.舒姆提出了河流开放系统和河流地貌临界值的概念。

中国学者钱宁等提出了多沙河流河床的演变规律、河流游荡的指标,并对三角洲的成因提出了新见解;沈玉昌等系统研究了河谷地貌、河型成因等,并对河流纵剖面、河流基准面与气候、新构造运动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地貌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全过程。

无论什么样的河流均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并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类型。

河流一般可分为上游、中游与下游 3 个部分。

由上游向下游侵蚀能力减弱,堆积作用逐渐增强。

河流根据平面形态、河型动态和分布区域的不同,有不同的类型。

依平面形态可分为顺直型、弯曲型、分汊型和游荡型;按河型动态主要分为相对稳定和游荡型两类。

山区与平原的河流地貌各自有着不同的发育演化规律与特点。

山区河流谷地多呈V或U形,纵坡降较大,谷底与谷坡间无明显界限,河岸与河底常有基岩出露,多为顺直河型;平原河流的河谷中多厚层冲积物,有完好宽平的河漫滩,河谷横断面为宽U或W形,河床纵剖面较平缓,常为一光滑曲线,比降较小,多为弯曲、分汊与游荡河型。

地貌类型中包括侵蚀与堆积地貌两类,前者有:侵蚀河床、侵蚀阶地、谷地、谷坡;后者含:河漫滩、堆积阶地、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河流阶地是河流地貌中重要的地貌类型,可以分为: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分上叠与内叠阶地)、基座阶地和埋藏阶地。

对河流阶地的类型及其河谷的结构的研究,可以分析河流地貌的过去,了解现在,预测河流发育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