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通论十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漢語通論十一
詞類的活用
一、定義:某個詞臨時用作其他詞類。這種現象在現代漢語中也存在,如這個人真夠阿Q的。但這種現象在現代漢語中相對少見的多。
二、常見的活用類型:名詞用作動詞;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名詞的意動用法;名詞作狀語;動詞作狀語;動詞的為動用法;動詞的對動用法;
三、活用情況分析
(一)名詞的活用
1活用作一般動詞
曹子手劍而從之。(公羊傳·莊公十三年)
鄂侯爭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戰國策·趙策三)
從左右,皆肘之。(左傳·成公二年)
2名詞的使動用法
這種情況相對較少,如:
吾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齊桓公合諸侯而國異姓。(史記·晉世家)
大夫種、范蠡存亡越,霸勾踐。(史記·淮陰侯列傳)
築室百堵,西南其戶。(詩經·小雅·斯干)
3名詞的意動用法:把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這個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穀梁傳·僖公八年)
不如吾聞而藥之也。(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禮記·禮運)
友風而子雨。(荀子·賦)
外黃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天下乖戾,無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論)
附:名詞活用作動詞的判斷方法:
(1)兩個名詞連用,其中一個名詞活用作動詞
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令趙帝秦。(戰國策·趙策)
鄂侯爭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戰國策·趙策三)
曹子手劍而從之。(公羊傳·莊公十三年)
(2)名詞出現在代詞前活用作動詞
爾欲吳王我乎?(左傳·定公十年)
從左右,皆肘之。(左傳·成公二年)
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史記·項羽本紀)
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三國志·諸葛亮傳)
(3)名詞出現在助詞“所”後面,活用作動詞。
寡君未知所過也。(韓非子·難四)
乃丹書帛,置人所罾魚腹中。(史記·陳涉世家)
(4)名詞出現在助動詞能可敢欲等後面,活用作動詞。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勸學)
左右欲刃相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5)名詞出現在副詞後面,活用作動詞。
晉靈公不君。(左傳·宣公二年)
秦師遂東。(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秦人聞之,悉甲而至。(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注意: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論語·顏淵)
此句為判斷句,故“兄弟”並未活用。
(6)名詞後帶有一個介賓結構,構成一個組合,活用作動詞。
公與語,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史記·商君列傳)
師還,館于虞。(左傳·僖公五年)
(7)名詞出現在“而”前或後,活用作動詞
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左傳·隱公元年)
夫子式而聽之。(禮記·檀公下)
漢敗楚,楚以故不能過滎陽而西。(史記·項羽本紀)
4普通名詞用作狀語
名詞一般充當主、賓、定語,用作狀語是一種臨時性的用法,從其表達意義來分有以下幾種:
(1)表比喻:即用名詞所表示的人或物的行為特徵來描繪動詞所表示的行動的方式或狀態。
豕人立而啼。(左傳·莊公八年)
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史記·陳涉世家)
其後秦稍蠶食魏。(史記·魏公子列傳)
天下雲集而響應,贏糧而景從。(賈宜·過秦論)
各鳥獸散,猶有得脫歸報天子者。(漢書·李廣蘇建傳)
嫂蛇行匍伏。(戰國策·秦策)
少時一狼逕去,其一犬坐於前。(聊齋志異·狼)
(2)表對待人的態度:即把動詞賓語所代表的人當作用作狀語的名詞所表示的人或物來對待。
權使其士,虜使其民。(戰國策·趙策)
今而後知君之犬馬畜伋。(孟子·萬章下)
君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史記·項羽本紀)
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3)表示處所或工具。
舜勤於民事而野死。(國語·魯語上)
童子隅坐而執燭。(禮記·檀弓上)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秦王車裂商君以徇。(史記·商君列傳)
群臣後應者,臣請劍斬之。(漢書·霍光傳)
君王宜郊迎。(史記·陸賈列傳)
徒多道亡。(漢書·高帝紀)
(4)表示時間。這在現代漢語中也很常見。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史記·項羽本紀)
朝濟而夕設版焉。(左傳·僖公三十年)
注意一些用法的特殊意義,歲、月、日放在具有行動性的動詞前面,有歲歲、月月、日日的意思。
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
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莊子·養生主)
“日”放在動詞或形容詞前,當一天一天講,表示情況的逐漸發展。
田單兵日益多,乘勝,燕日敗亡。(史記·田單列傳)
賤妾守空房,相見常日稀。(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二)動詞的活用
1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賓語發出某種動作行為,使賓語具備某種性質,或使賓語成為某種人或事物。
(1)不及物動詞
焉用亡鄭以陪鄰。(左傳·僖公三十年)
晉人歸楚公子穀臣與連尹襄老之屍于楚,以求知罃。(左傳·成公三年)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論語·為政)
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論語·先進)
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論語·先進)
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論語·季氏)
項伯殺人,臣活之。(史記·項羽本紀)
我能起死人。(呂氏春秋·別類)
買臣深怨,常欲死之。(史記·項羽本紀)
(2)及物動詞
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左傳·宣公三年)
晉侯飲趙盾酒。(左傳·宣公二年)
武丁朝諸侯,有天下,猶運於掌。(孟子·公孫丑上)
於是信、張耳佯棄鼓旗,走水上軍。水上軍開入之。(史記·淮陰侯列傳)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戰國策·齊策)
2動詞的為動用法:為賓語發出某種動作或行為
伯夷死名于首陽山下,盜蹠死利於東陵之上。(莊子·駢拇)
墨子見歧道而哭之。(呂氏春秋·疑似)
伯氏不出而圖吾君。(為吾君謀劃)(禮記·檀弓)
3對動用法
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對士驕)(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項伯素善留侯張良。(與……善)(史記·項羽本紀)
4動詞作狀語:一般只限於及物動詞
廣……殺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史記·李將軍列傳)
爭割地而賂秦。(賈誼·過秦論)
動詞用作狀語之後,用“而”字或“以”字和謂語動詞連接是比較常見的。如:
夜縋而出。(左傳·僖公三十年)
坐而假寐。(左傳·宣公二年)
子路拱而立。(論語·微子)
(三)形容詞的活用
1活用作一般動詞
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史記·屈原列傳)
2使動用法:表示使賓語具有某種性質
今媼尊長安君之位。(戰國策·趙策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