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世界三大类商品贸易地理剖析

合集下载

贸易地理

贸易地理

1.4.2 世界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枢纽港口
较著名的有 : 鹿特丹港。该港位于莱茵河和马斯河入海的三角洲,濒临世 界海运最繁忙的多佛尔海峡。它是西欧水陆交通的要道,也 是荷兰和欧盟的货物集散中心,运入西欧各国的原油、石油 制品、谷物、煤炭、矿石等都经过这里,有“欧洲门户”之 称。该港是国际间水陆空交通的重要枢纽,现在约有300多条 远洋航线连接世界各地,每年约有3.5万艘次远洋货轮在这里 停靠,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 纽约港。该港位于纽约州东南部哈得逊河口东岸,濒临大西 洋,包括哈得逊河下游48公里长的水线,长岛海峡沿岸30多 公里的海岸线,以及斯塔腾岛西边32公里的水面。这里海岸 曲折,港宽水深,潮差仅1.2~1.5米。由于有墨西哥湾暖流 的影响,港口全年不冻,是大西洋沿岸一个天然良港。
1.1 自然地理环境
1.1.3水环境与国际贸易 一、世界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1%,但真正能利用 的水只有2.7%。他们存在于江、河、湖及冰川高 2.7% 山和地下水中。 欧洲河流总体运用较到位,尤其莱因-美因多瑙河的沟通,促进了欧盟及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世界主要通航河流 长江、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莱茵河、多 瑙河、刚果河、尼日尔河
1.3.1世界石油贸易地理
目前世界原油出口量最大的地区分别为中东、 西非和北非、前苏联、加拿大和中南美。 中东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其出口总量占 世界总量的43.8%。 其次为前苏联地区、西非、中南美和北非。 俄罗斯的产量和出口量仅次于沙特,居世界第 二位
1.3.1世界石油贸易地理
二、世界石油进口贸易地理 亚太、北美和西欧地区是世界石油进口的主体,合计 95% 进口量占世界石油进口贸易量的95%左右。 欧洲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地区,占26%,其中以 法国、意大利、德国进口量最大。 欧洲进口的石油主要来自前苏联和中东地区,其次为 北非和西非地区 进口量最大的国家分别为美国、日本和中国。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课件(全)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课件(全)
世界铁矿石新矿点的发现、生产的地区布局变化和 生产量的增减等,与世界石油的情况相似,均对世 界和各国的经贸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节 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人文地理环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 身所创造的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国 家类型、人口民族、宗教风俗、科学技术、环境 质量、政治因素和生产力状况等,均属人文地理 环境范畴,它们对国际贸易活动均有不同的影响。
四、环境质量的影响
全球范围内的工农业发展,往往会出现工业废渣、 废气和废水的大量排放,大量农药、化肥的不科 学使用等情况,使大气、土壤、水域等受到污染, 地理环境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或者变坏,个别地 区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从而影响生产和经贸活动, 导致工农业生产萎缩,经贸活动受挫。
国际贸易中,对进出口货物的种类、品种、质地、 规格以及安全性等的要求日趋严格,假如进口商 品所含杂质超过规定标准,就经常会出现要求退 货或索赔的情况。
山区和平原地区相比,运输业效率差别也很大,在 山区修筑一条与平原地区运输能力相同的铁路,造 价要高3倍。山区线路坡度较大,运营时,燃料和 费用都成倍增加。在水平线路上能拉5000吨重的 机车,爬0.5%坡时只能拉1400吨重,爬1%坡时, 只能拉800吨重。
河流和湖泊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位 于热带多雨区的河流,一般水量大,具有较大的航 运价值,对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世界上适宜航行的河流有长江、尼罗河、密西西比 河、亚马孙河、伏尔加河、多瑙河、莱茵河、圣劳 伦斯河等。其中具有国际航运功能的河流主要是莱 茵河和多瑙河。
三、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国际贸易地理研 究的方法论基础。
还可以采取如下一些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 地图法 综合分析法,也称系统分析法 对比法,也称比较法 统计图表法 归纳、演绎法 抽象法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国际贸易在各国之间的往来日益频繁,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国际贸易地理,即研究国际贸易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的学科,对于了解贸易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贸易地理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地理环境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不同国家的自然资源分布和气候条件不同,这直接影响了各国物资和产品的生产和贸易规模。

例如,沿海地区通常具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和便捷的海上交通条件,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市场规模都是影响国际贸易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

较为发达的国家通常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因此在高附加值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具有竞争优势,如德国的汽车制造、日本的电子产品等。

3.政策因素各国的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规则也对贸易地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保护主义政策的实施可能导致国际贸易受阻,而开放政策则有利于促进贸易自由化和贸易地理的重新布局。

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也对贸易地理产生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国际贸易地理的规律和趋势1.集聚效应国际贸易往往呈现出集聚效应,即类似产品和产业在特定地理区域集中的趋势。

比如,酒类产业在法国的波尔多地区、中国的云南地区集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产地效应和品牌效应,进一步促进了该地区的贸易和经济发展。

2.区域一体化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多个区域一体化的趋势,例如欧洲的欧盟、亚洲的亚太经合组织等。

区域一体化通过打破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成本和提升市场规模,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和投资活动。

3.价值链重组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生产环节分散到全球各地,形成价值链分工。

不同环节的加工和生产在不同地区进行,这导致了贸易地理的重组和调整。

例如,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扮演着组装和加工的角色,而发达国家则负责高端技术和研发。

三、国际贸易地理的意义1.促进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可以帮助国家和企业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全球分工合作,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创造。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研究对象:研究世界各国在世界商品生产和交换中所处的地位,分析其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各种规律休克疗法:萨克斯根据玻利维亚经济危机问题(经济落后、政治动荡、决策失误),提出了一整套经济纲领和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经济自由化、经济私有化、经济稳定化。

实行紧缩的金融和财政政策,由于这套经济纲领和政策的实施,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在短期内可能使社会的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震荡甚至导致出现“休克”状态。

德国、波兰成功,苏联失败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最大农产品出口国:美国马六甲海峡位置:是位于马来半岛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漫长海峡,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同管辖。

世界上最繁荣的航线:北大西洋航线苏伊士运河航线好望角航线欧元区:欧元区是指欧洲联盟成员中使用欧盟的统一货币——欧元的国家区域。

欧元区共有19个成员国,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希腊、马耳他、塞浦路斯非欧元区国家:英国丹麦、瑞典、波兰、匈牙利、捷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美国最大港口:纽约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世界两大通航运河: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日本五大工业区:日本的五大工业区有京滨工业区(东京,横滨),名古屋工业区(名古屋为中心),阪神工业区(大阪,神户),濑户内海工业区(濑户内海沿岸)和北九州工业区。

世界上最繁忙的三大海峡: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巴拿马海峡,霍尔木兹海峡铁矿最多的国家:俄罗斯,其次巴西,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美国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顺序: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世界最方便旗船舶:巴拿马法国最大工业区:大巴黎区什么是自然环境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环境整体(系统)。

世界贸易地理

世界贸易地理

简答题1.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国际经济贸易地理就是研究世界上各国家(包括国家集团)、各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和交换的地理分布与地理格局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2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内容(一)影响国际经济贸易的诸因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及劳动力发展的素质、社会综合经济基础的发展等。

(二)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研究进出口商品是对外贸易的物质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和商品竞争力大小的标志,所以对商品的种类、流向、流量的地理研究是国际贸易地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三)国际贸易地理分布、地区差异和地区格局的研究3国际贸易地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及劳动力发展的素质、社会综合经济基础的发展等。

4简述世界人口城市化的表现和地理过程世界人口城市化的表现:(1)世界人口的城市化首先表现为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

(2)大城市的发展是世界人口城市化的另一个突出表现。

(3)大型的都市地带是世界人口城市化的地理表现。

世界人口城市化的地理过程:1. 农村人口向城市的移动2. 城市景观的扩散3. 各种形式网络的发展5国际经济中心地系统基本特征(1)欧洲经济中心地:从工业革命以来就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地,功能十分强大。

20世纪初期以前,是世界上惟一的世界性的中心地,世界上所有的创新都发源在这里,之后才向外面扩散。

英国是核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该中心地的地位相对下降,但是依然强大,表现在:伦敦仍然是世界性的金融中心,德国的法兰克福、科隆,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和瑞士的苏黎世等也都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金融业或专业的银行中心。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上的经营一方面把世界变成了它的工厂厂区,另一方面又通过公司总部将分散世界各地的工厂或子公司联系在一起。

还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发达的交通网络(2)北美经济中心地主要指美国,加拿大的东南部地区部分虽具有中心地的作用,但是不够明显。

美国的经济实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已经超过了英国和其他任何一个欧洲国家。

国际贸易的地理分析

国际贸易的地理分析

国际贸易的地理分析国际贸易作为现代经济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的热门话题。

随着全球化与自由化的趋势不断推进,国际贸易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也不断扩大,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之间的关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地理因素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整个贸易体系的运转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

一、贸易流向与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影响国际贸易的关键因素之一,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流动方向和交易成本。

比如,各个国家的货物运输通常需要通过海、陆、空三种交通方式,而且货物数量、种类和价值等不同,导致运输成本差异很大。

国际贸易中,通常会将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分为四个区域:发达经济体、发展经济体、前社会主义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由于各个区域的经济状况和发展程度不同,对于贸易流向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二、政府政策与国际贸易政府政策是国际贸易中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之一,各国政府在制定贸易政策时,通常会考虑到国家的战略利益和国内经济状况等。

相对保护主义的国家更倾向于采取关税、限制贸易和政治干预等手段,以保护本国企业和市场,而开放市场的国家则更加支持自由贸易,在减少贸易壁垒的同时,促进贸易增长和全球化进展。

因此,政府政策在贸易流向和贸易组织的选择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影响。

三、地理与资源的关系地理位置与资源分布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差异很大,这导致了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合作,进一步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比如,沿海城市一般都会发展成为重要的贸易中心,因为它们有丰富的港湾资源和便捷的运输条件,可以作为贸易和物流的中转点,促进商品和服务的流通。

而对于一些资源匮乏的国家,会通过国际贸易的方式获取需要的物资和技术,提高自己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四、贸易组织与地理因素国际贸易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离不开各个贸易组织的发挥作用。

贸易组织一般都会考虑地理位置和政治环境等因素,在组织贸易活动时通常会制定具体的贸易规则和标准,以保证贸易活动的公平和有效性。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第一章绪论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对象:国际贸易学研究对象和地理学研究对象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

国际贸易地理的学科的基本属性:区域性与综合性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

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数理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三湾一海”是指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地区,这里是日本乃到全世界港口最集中地区之一,集中了千叶、横滨、川崎、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世界重要港口。

三湾一海地区岸线曲折,水深湾多是建港的优越条件。

地形、气候、水文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山区和平原、沙漠与良田、河流和湖泊、气候类型等方面反映出来。

地形条件的影响:平原广布,所占比例颇高,使发展农牧业有了良好基础,为美国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业国家创造了条件。

地形破碎,沙漠戈壁遍地,崇山峻岭,或险恶地形直逼沿海,则必须对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难以展开对外贸易。

山区和平原地区相比,运输业效率差别也很大,在山区修筑一条与平原地区运输能力相同的铁路,造价要高3倍。

山区线路坡度较大,运营时,燃料和费用都成倍增加。

在水平线路上能拉5000吨重的机车,爬0.5%坡时只能拉1400吨重,爬1%坡时,只能拉800吨重。

河流和湖泊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位于热带多雨区的河流,一般水量大,具有较大的航运价值,对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具有国际航运功能的河流主要是莱茵河和多瑙河。

(理解)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的节律性和地带性,对生产事业,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着深刻影响,进而制约着经贸活动。

具体影响例:(节律性和地带性)小麦、玉米、棉花适宜种植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节风气候区,所以美国、加拿大、中国、乌克兰、法国等位于温带中纬度的国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国际贸易地理知识

国际贸易地理知识

国际贸易地理知识国际贸易地理是研究国际贸易活动与地理环境、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国际贸易地理涉及到地理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分布、交通运输、通讯和信息技术、政治因素等。

地理因素在国际贸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结构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就国际贸易地理知识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直接决定了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联系。

地理位置不仅影响着国家对外贸易的方式和策略,也影响了区域间贸易的发展。

地理位置优越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可以通过降低交通和运输成本,更快地进行国际贸易活动。

例如,地处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由于地理位置的便利性,它们成为全球石油贸易的中心。

此外,地理位置也影响着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竞争力和地位,从而对国际贸易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自然资源分布自然资源分布是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差异极大,例如,油气资源集中分布在中东地区、铁矿石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巴西等。

自然资源的分布差异直接影响了国际贸易的结构和模式。

资源丰富的国家往往以资源为优势,通过对外贸易实现了经济发展。

而资源匮乏的国家则主要以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等形式参与国际贸易。

自然资源的分布也会导致国家之间的贸易依存度。

资源贫乏的国家通常需要依赖其他国家的资源进口,形成贸易依存关系,而资源富集的国家则通过资源出口获取贸易利益。

三、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环节。

交通运输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发达的交通运输系统可以提高贸易的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海洋运输、航空运输、陆地运输等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都对国际贸易起着不同的作用。

例如,世界贸易主要依靠船舶运输,现代船舶技术的发展和运输成本的降低加快了货物和服务的流动,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此外,交通运输设施的不完善会对国际贸易造成限制和阻碍。

第4章 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第4章 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二、区域经济集团化形成的背景与原因分析
2.战后,恢复、发展经济的需要:
例如: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 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 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 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战欧洲战场胜利后, 美国提出凭借其在二战后的雄厚实力帮助其欧洲盟 国恢复因世界大战而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并同时 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渗透和扩 张而提出此计划。该计划因时任美国国务卿乔治·马 歇尔而得名,但事实上真正提出和策划该计划的是 美国国务院的众多官员。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 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这段时 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 (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 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若考虑通货膨 胀因素,那么这笔援助相当于2006年的1300亿美元。
四、区域经济集团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不利影响:
1.妨碍国际产业分工,不利于国际 经贸关系的协调与合作:
(1)基于同一个区域经济集团内 部成员国立场不同造成的结果,很难 达成一致意见
(2)基于区域经济集团对外贸易 的排他性,限制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 的往来
四、区域经济集团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不利影响:
图: 马歇尔计划中接受经济援助的国家
二、区域经济集团化形成的背景与原因分析
3.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
例如:空中客车
空中客车公司1970年成立时,民用 飞机市场是波音的天下,而来自不同国 家合作伙伴的通力合作是空中客车能够 与播音公司抗衡的重要因素。上世纪60 年代末,欧洲不少国家都有自己的飞机 制造企业,但其市场总和尚不到全球的 10%。欧洲需要自己的飞机制造业,为 此,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四国共 同发起,整合欧洲的飞机制造企业,成 立了空中客车公司。

国际贸易及地理管理知识分析

国际贸易及地理管理知识分析

解决贸易摩擦需要各国通过谈判和协商,寻求互利共赢的解决
03
方案。
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国家通过制 定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 序等措施,对进口产品设置技术
障碍。
技术性贸易壁垒可能影响产品的 市场准入和竞争力。
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需要加强国 际合作,推动技术标准的国际化
和互认。
全球供应链风险
在国际贸易中,利用GIS技术还可以对 潜在的商业合作伙伴进行评估和筛选,
从而更好地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
物流地理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1
物流地理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涉 及到货物的运输、仓储、配送等方面。
2
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物流地理情况,可以帮助 企业更好地制定物流计划和战略,优化物流成本 和提高物流效率。
世界贸易组织是处理全球贸易规则 的组织,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
B
C
D
多边贸易体系的影响
多边贸易体系有助于降低全球范围内的贸 易壁垒,促进商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的 流通,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
世界贸易组织负责监督和管理全球贸易规 则的实施,解决贸易争端,促进全球贸易 自由化。
04
国际贸易中的风险与挑战
3
在国际贸易中,物流地理还涉及到海关、检验检 疫、税收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企业充分 了解和掌握。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它可以帮助区域内国家之间加强 经济合作和交流,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地理管理知识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企业更 好地了解区域内的经济情况、市场状况和政策法规等。
古代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地理因素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贸易的模式和规模。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地理的关键要素,并分析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地理位置是国际贸易的一个基本要素。

接壤海洋或拥有良好港口的国家能够更方便地开展海洋贸易。

例如,荷兰和新加坡由于拥有良好的港口,成为了重要的货物转运中心。

此外,地理位置还决定了国家之间的交通成本。

距离较近的国家更容易进行贸易,因为运输成本较低。

例如,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贸易更为频繁,而与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则相对较少。

资源分布和国际贸易资源的地理分布对国际贸易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国家拥有的资源种类和数量不同,这导致了资源的互补性和差异性。

资源互补性是指一个国家的资源对另一个国家的生产具有补充作用。

例如,沙特阿拉伯丰富的石油资源满足了许多国家的需求,促进了国际石油贸易。

同时,资源差异性也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一个国家如果缺乏某种重要资源,可以通过贸易获得该资源,以满足国内需求。

因此,资源的地理分布决定了国际贸易的模式和规模。

交通基础设施和贸易便利化交通基础设施是国际贸易的关键支撑。

发达的交通网络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加快商品流通速度。

例如,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网络的发展,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此外,贸易便利化政策的实施也对贸易有重要影响。

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简化贸易手续等措施,能够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因此,国家需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制定开放的贸易政策,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地缘政治和国际贸易地缘政治因素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影响。

国家之间的政治稳定性、战争和冲突等因素都会影响贸易的进行。

例如,战争和冲突会破坏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导致贸易中断。

此外,地缘政治竞争也会导致贸易壁垒的产生,限制市场准入。

因此,地缘政治稳定对于促进国际贸易至关重要。

全球化与全球化进程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并改变了贸易的地理格局。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国际贸易地理是指国际贸易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特点,研究国际贸易的地域性、地域差异和空间联系等。

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可以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

首先,国际贸易地理的分布不均匀,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

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成为了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

例如,港口城市香港、新加坡以及荷兰的鹿特丹等都是重要的国际贸易枢纽,这些地方因为其良好的海陆交通条件和发展完善的物流和仓储设施,吸引了大量的贸易活动。

其次,国际贸易地理的分布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发达国家往往具备较高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生产设备,他们往往是高附加值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主要生产者。

这些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参与国际贸易,将自己的产品和技术推向全球市场,并通过贸易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而发展中国家则主要从事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取必要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支持。

此外,国际贸易地理还受到政治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一些地缘政治因素,例如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贸易限制和经济制裁等,会对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古巴和美国之间长期存在的贸易禁运,对古巴的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地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化差异也是影响国际贸易地理的因素之一。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消费习惯和需求,这直接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和贸易伙伴的选择。

在国际贸易地理中,地理空间的联系和流通的便捷性是促进贸易发展的重要条件。

距离和交通成本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贸易壁垒。

地理位置优越的国家和地区通常具备更高的贸易活动水平。

例如,欧洲联盟内部国家因为地理距离短、交通便利,形成了高度一体化的贸易体系。

相反,距离遥远的国家之间由于交通成本高昂,贸易活动相对较少。

为了促进和发展国际贸易,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是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降低关税、取消贸易壁垒、促进国际投资等方式,各国都致力于扩大贸易规模和增加贸易伙伴。

人教版地理揭秘中国的国际贸易与地理布局

人教版地理揭秘中国的国际贸易与地理布局

人教版地理揭秘中国的国际贸易与地理布局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国际贸易水平与地理布局密切相关。

通过地理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国际贸易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点和分布规律。

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揭秘中国的国际贸易与地理布局的关系。

一、地理因素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地理因素是塑造国际贸易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拥有广阔的领土和多样的地理条件,这对其国际贸易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1.地理位置的优势中国位于东亚、西亚和南亚交汇的地理位置,处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

这使得中国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重要枢纽,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2.沿海地区对国际贸易的带动中国沿海地区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港口城市和经济特区,如上海、深圳、广州等。

这些地区的开放政策和便利的海陆空交通条件,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活动,成为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

3.自然资源的分布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北方地区以煤炭、铁矿石等资源丰富,而南方地区以石油、天然气、稀土等资源较多。

这种自然资源的分布差异促进了中国国际贸易的区域合作和分工,各地区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了不同的优势。

二、中国的国际贸易地理布局中国的国际贸易地理布局呈现出一定的区域特点,不同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1.东北地区的对外贸易东北地区以辽宁省为主要代表,依托渤海湾、大连港等港口,与邻近的朝鲜、俄罗斯等国家进行贸易往来。

同时,东北地区与内蒙古和新疆等内陆地区有较为紧密的贸易联系。

2.华北地区的对外贸易华北地区以北京、天津等城市为中心,依托渤海湾和黄海等门户港口,对外贸易活动频繁。

此外,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华北地区还与蒙古国、朝鲜等邻国开展经贸合作。

3.沿海地区的对外贸易中国沿海地区是中国国际贸易最为活跃的地区,主要包括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和西南沿海三个地区。

这些地区主要依托港口城市,与亚洲、欧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是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门户。

三角贸易详细讲解

三角贸易详细讲解

三角贸易是指通过协议在三国之间互相搭配商品保持贸易收支平衡的贸易。

它是两国之间的贸易不能实现平衡时,把两国贸易扩大到第三国关系上产生的。

这种贸易比双边贸易较有利于互相调节,解决外汇支付上的困难,是双边贸易的扩大。

它具有多边贸易的一切特点,其性质属多边贸易。

三角贸易是以欧洲奴隶贩子为主体的贸易活动。

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

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由于被贩运的是黑色人种,故又称“黑三角贸易”。

历时300年之久。

最先开始经营三角贸易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为主。

在16世纪到19世纪北大西洋进行的“黑三角贸易”,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政府的默认,欧洲殖民者对利润的疯狂追逐,加上非洲人民由于原始的社会结构造成的愚昧,是“黑三角贸易”顺利进行的主要历史原因。

由加那利寒流、几内亚暖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暖流、北大西洋暖流所组成的三角形形状的环流,为“黑三角贸易”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航运条件,使得奴隶贩子在出程、中程、归程中一直顺风顺水,奴隶贸易的速度因此加快。

美洲合适的气候条件以及较为丰富的金银矿产资源,使种植园和采矿业发展很快,产生了巨额利润,是整个黑三角贸易进行的主要动力,亦在客观上为“黑三角贸易”提供了有利的地理条件。

所以,“黑三角贸易”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下、在有利的地理条件下,以巨额利润为动力,顺利进行数百年的同时使欧美有了丰厚的原始资本积累。

了解地球的经济地理与贸易关系

了解地球的经济地理与贸易关系

了解地球的经济地理与贸易关系地球的经济地理与贸易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趣的话题。

通过了解地球的经济地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首先,地球的经济地理是指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资源的分布情况。

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很大,这导致了全球经济的分工和合作。

例如,发达国家主要依靠高科技和创新产业,而发展中国家则主要依靠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这种分工使得全球经济更加高效,并且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其次,贸易是地球经济地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贸易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市场规模。

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使得各国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例如,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低成本制造能力,而美国则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市场需求。

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使得中国能够提供廉价的商品,而美国则能够获得高质量的产品。

这种互补性促进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

然而,贸易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得贸易关系变得紧张。

一些国家采取贸易壁垒措施,限制进口商品,以保护本国产业。

这种做法可能导致贸易摩擦和贸易战,对全球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其次,全球化使得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但也带来了一些不平等问题。

发达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较高的位置,而发展中国家则主要扮演着劳动力和原材料供应的角色。

这种不平等可能导致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限制,进一步加大了全球贫富差距。

了解地球的经济地理与贸易关系对我们理解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国家的经济地理和贸易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全球经济的脉络,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同时,这也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贸易合作的重要性,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总之,地球的经济地理与贸易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多样化的话题。

通过了解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资源分布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全球经济的分工合作。

贸易作为经济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学地理知识大晒秘认识地球的国际贸易与区域合作

中学地理知识大晒秘认识地球的国际贸易与区域合作

中学地理知识大晒秘认识地球的国际贸易与区域合作地球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产和资源,但是有些资源在某些国家比较稀缺,而在其他国家则相对丰富。

因此,为了满足各国对资源的需求,国际贸易的产生显得尤为重要。

与此同时,为了实现各国的共同利益和发展,各国之间也需要进行区域合作。

本文将通过介绍国际贸易和区域合作来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地球。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购买和销售商品以满足各自需求的交流活动。

它是连接各国经济和贸易关系的桥梁,也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国际贸易被广泛应用于地理学中,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各国的经济繁荣,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各国之间的地理关系。

国际贸易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各国的互惠互利。

一个国家如果需要某种资源,而本国缺乏这种资源,那么就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来购买这种资源。

同时,该国可以出口本国拥有的资源或产品,以获取贸易回报和利润。

这种互相依赖的关系促使各国之间形成了复杂的贸易网络。

通过贸易网络,各种资源和产品可以流通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进一步促进了地球各地人们的交流和合作。

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比较优势”,即某个国家或地区在生产特定商品或服务方面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竞争力。

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来开展两国之间的互惠贸易。

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和出口本国特别擅长的产品,同时通过进口其他国家更擅长生产的产品来满足本国需求。

这样一来,各国之间的贸易就形成了互补的关系,达到了双赢的局面。

除了国际贸易,国家之间还需要通过区域合作来实现更深入的合作和发展。

区域合作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多个国家为了实现共同利益和发展而进行的合作。

这种合作可以通过建立共同市场、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推动区域一体化等方式来实现。

区域合作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增长,提高生活水平,加强政治和安全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区域合作的一个成功案例是欧盟。

欧盟是一个由欧洲多个国家组成的经济和政治联盟,旨在实现欧洲的统一和繁荣。

中学地理知识汇编探索地球的经济全球化与贸易

中学地理知识汇编探索地球的经济全球化与贸易

中学地理知识汇编探索地球的经济全球化与贸易地理知识:探索地球的经济全球化与贸易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而经济全球化与贸易是连接各个国家的重要纽带。

本文将通过探索地球上的经济全球化与贸易的相关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

一、地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随着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地球经济正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国际贸易的发展。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深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对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全球化对地球经济的影响1.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资源的流动与分配。

各国之间能够更加灵活地利用自身资源,并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交易和分配。

2. 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各国能够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的机会,发展本国的经济,并提升国民生活水平。

3.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科技的创新与进步。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科技交流和合作进一步加强,为全球技术创新和科学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三、地球贸易的模式与特征1. 商品贸易:商品贸易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贸易形式。

不同国家可以通过进口和出口商品来实现资源和市场的互补,满足各自经济发展的需求。

2. 服务贸易:在全球化过程中,服务贸易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各国之间通过旅游、金融、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多元化。

3. 主要贸易伙伴: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伙伴也各有特点。

发达国家通常通过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进行贸易来满足自身对于高端产品和技术的需求,而发展中国家更多地从发达国家进口资源和技术。

四、贸易对地球经济的影响1. 促进经济增长:贸易的发展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通过贸易,各国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2. 促进就业和开放市场:贸易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劳动力的利用率。

同时,开放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促进了市场的竞争与进步。

第四章 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国际贸易地理论》PPT课件

第四章 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国际贸易地理论》PPT课件
12
欧盟概况
➢ 总人口约5亿(28国) ➢ 经济总量增长:2013年GDP初值17.36万亿美元。
GDP之和约占世界的28% ➢ 欧盟内部贸易占其对外贸易2/3左右。货物出口贸
易额(2012年27国) 占世界出口总额32.4% ➢ 欧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成就 ➢ 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93年前欧共体12国边界
按照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水平一体化与垂直一体化
水平一体化是指经济发展水平或经济所处发展阶段大致相同的 国家或地区所组成的一体化形式,在分工形式上,侧重于产业 间水平分布。 垂直一体化是指经济发展水平有差距或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 的国家或地区所组成的一体化集团,侧重于产业内部的分工。
3
区域经济贸易集团概念
(3) 在区域经济集团内部,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占据主导 地位,在成员国之中享有较多特权,影响集团的决策与发展
(4) 大多数区域经济集团以市场一体化为开端,以实现经 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为目标。
8
四、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对世界经济贸易的有利与不利影响
(一) 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世界经济的有利影响
1、 有助于生产要素在本地区的自由流通与优化配置,促 进本地区市场的扩大与经济增长。 2、 经济集团和组织之间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和尖锐,区域 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规模和层次空前提高。 3、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赋予世界经济多极化以新的内容 ,有利于国际政治形势的稳定,避免了少数政治经济大国 妄图操纵其他国家的野心。
7
三、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主要特征
(1) 成员国数目越来越多,集团地域范围越来越广。
以欧盟为例,2007 年1月,欧盟由原来的25 国进一步扩大到27 国, 集团地域西起大西洋、东至波罗的海、北起北极洋、南抵地中海,人

地理知识教案了解世界的经济地理和贸易关系

地理知识教案了解世界的经济地理和贸易关系

地理知识教案了解世界的经济地理和贸易关系地理知识教案世界的经济地理和贸易关系一、引言地理知识是一门涉及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了解世界的经济地理和贸易关系是地理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本教案将通过介绍世界各地的经济地理情况和相关贸易关系,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世界经济的变化和发展。

二、亚洲地区的经济地理和贸易关系1. 东亚地区东亚地区是世界上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

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快速,以制造业和出口为主导,形成了庞大的贸易体系。

中国的制造业出口和日本的汽车制造业都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重要地位。

2. 东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包括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国家。

这些国家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和跨国企业。

如马来西亚的电子产品制造业和越南的纺织业。

三、欧洲地区的经济地理和贸易关系1. 欧洲联盟(EU)欧洲联盟是由多个欧洲国家组成的经济和政治合作组织。

欧盟成员国之间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经济一体化市场。

欧盟内部的贸易活动频繁,如德国的汽车出口和意大利的时尚产业。

2. 东欧国家东欧国家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它们地处欧洲大陆东部,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

这些国家对能源出口依赖性较高,如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对欧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四、北美地区的经济地理和贸易关系北美地区是一个经济实力强大的地区,主要包括美国和加拿大。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拥有先进的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

加拿大则以能源和原料出口为主要特点。

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贸易活动密切,形成了一个高度互补的经济关系。

五、南美地区的经济地理和贸易关系南美地区包括巴西、阿根廷等国家,拥有丰富的农业、矿产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出口国和肉类出口国之一,阿根廷则以农产品和大豆出口为主要特点。

南美地区与其他地区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为南美国家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机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天然气贸易地理
俄罗斯是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最丰富、产量最多、 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天然气管道最长、 出口量最多的国家,有“天然气王国”之誉。 [专栏] 2007年世界天气产量排名
[专栏] 2007年世界天然气消费量排名
[专栏] 2007年世界液化天然气进口量排名
三、世界煤炭贸易地理
[专栏] 2007年世界煤炭生产量排名 [专栏] 2007年世界煤炭消费量排名 [专栏] 世界各地区2006 年末煤炭探明储量 [专栏] 世界2006 年煤炭探明储量前7 位国家
[专栏] 2001/02-2006/07年度世界玉米主产国玉米出口 情况
[专栏] 2004/05-2006/07年度世界主要玉米进口国进口 量状况
三、世界水稻生产与贸易
稻米是仅次于小麦的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产量 虽较大,但以就地消费为主,是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中 贸易量最小的作物。大米的出口国集中度高,主要集 中在泰国、越南、美国、印度、乌拉圭、阿根廷、中 国、巴基斯坦等国。进口国相对比较分散,印度尼西 亚、孟加拉国、巴西、伊朗、塞内加尔、沙特阿拉伯 、菲律宾、韩国、南非、尼日利亚是世界主要的大米 进口国。
[专栏] 2006-2007年全球汽车产量
[专栏] 2006-2007年各国汽车产量
三、世界纺织品生产与贸易
世界最主要的纺织品生产国有中国、印度、美国 、俄罗斯、日本、意大利和韩国等。主要出口国有中 国、日本、韩国、巴基斯坦、意大利等。
四、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与贸易
世界电子信息工业主要集中在美国、亚太地区、西欧和日 本。美国是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亚太 地区电子信息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中国、中国台湾、韩国、 印度等,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市场和最大的出口市场。西欧地 区是世界最大的进口市场和第二大出口市场。
[专栏] 世界2006年煤炭生产和消费前7位国家
从世界煤炭贸易看,煤炭贸易是世界贸易的重 要组成部分。世界大多数产煤国的煤炭产品以内销 为主。世界煤炭贸易主要集中于亚太和欧洲两大煤 炭市场,形成“东进西出、南进北出”的格局,主 要出口国是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主要进口国 是日本、韩国、印度、英国和意大利。
第一节 世界能源贸易地理
[专栏]
[专栏] [专栏] [专栏] [专栏]
世界能源储量分布
世界各国能源结构 我国能源资源 2007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排名 2007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一、世界石油贸易地理
1、石油生产分布 世界石油分布极不平衡,主要分布在中东、拉 丁美洲、北美洲、西欧、非洲、东南亚和中国。
[专栏]
2004年稻米主要生产国和贸易国
第三节 世界工业制成品贸易地理 一、世界钢铁生产与贸易
铁矿石资源丰富的国家主要有:俄罗斯、巴西、加拿大、澳 大利亚、美国、中国、印度、南非、法国、瑞典等。在国际贸 易中,铁矿石的贸易量仅次于石油,是第二位大宗运输货物。 主要出口国有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印度、智利、俄罗斯 、利比里亚、秘鲁等。日本是世界最大铁矿石进口国,进口量 约占世界进口总量的1/3,其次是西欧、美国。中国铁矿资源由 于贫矿多,富矿少,也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进口部分 高品位铁矿石。 美国和欧盟是世界主要钢材进口国,位于欧美之后的主要进 口国家和地区是:韩国、中国、土耳其、加拿大、泰国、中国 台湾、墨西哥、俄罗斯、印度和印度尼西亚。钢材最大的进口 地区为亚洲,其次是北美。中国是最大钢产国。
第二节 世界谷物贸易地理
一、世界小麦生产与贸易 小麦是全世界分布范围最广、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 贸易额最多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在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分布极 为广泛,产地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和亚洲,主要集中在中国 、印度、美国、俄联邦、法国、加拿大、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 。小麦出口主要以北美和欧洲为主,美国、法国、加拿大、澳 大利亚和阿根廷出口量最大。进口量较多的国家有欧盟国家、 日本、中国、巴西、伊朗、阿尔及利亚、伊拉克、摩洛哥、印 度尼西亚、韩国等,西班牙的小麦进口量于1999年超过中国后 一直位居世界首位,其次是埃及、意大利、阿尔及利亚、日本 、巴西等国。
[专栏] 1990-2006年世界小麦生产国产量百分比(%) [专栏 ] 1990-2005年世界小麦主要进口国进口量(扣除食品援助量)百分比(%)
二、世界玉米生产与贸易
世界玉米集中在三大地带:一是美国中部玉米带 ,生产了世界2/5以上的玉米,二是中国的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关中平原、四川盆地等,占世界玉米产量 的1/6以上。三是欧洲南部平原,西起法国,经意大利 、南斯拉夫、到罗马尼亚。美国、中国、巴西、墨西 哥和印度这5大生产国的玉米播种面积超过世界播种 面积的50% 。 [专栏] 2001/02-2006/07年度世界玉米主产国玉米产量 情况
二、世界汽车生产与贸易
世界汽车生产主要集中在亚太、北美和西欧三大区域,其 中以亚太地区产量最大,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以上,其中以 日本产量最多,韩国汽车产量居世界第六位,中国2004年产 量超过500万辆,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的第四大汽车 生产国。北美的汽车生产基地主要是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 。欧洲主要汽车生产国为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瑞典 等。
计算机工业是电子信息工业中生产、消费和贸易额最大 的部门。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生产和销售市场,其次是 西欧市场,主要是德国、英国、法国等。2004年全球PC拥有 量,美国最多,日本第二,中国第三,其次是德国和英国。 世界电子元件生产集中在日本、亚太地区、美国和西欧 地区。日本是世界电子元件最大生产国。美国是世界电子元 件的最大消费国。西欧是世界电子元件的最大进口市场,亚 太地区是世界电子元件的最大出口市场。
2、石油消费和进出口 2006 年世界前十位石油消费国是美国、中国、日 本、俄罗斯、德国、印度、巴西、加拿大、韩国、法 国。
[专栏]
[专栏]
2007年世界石油进出口量排名
2007年世界石油消费量排名
[专栏] 2004、2005、2006年世界分地区石油消费量及 其构成 [专栏] 2006年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石油贸易流向
实用国际贸易地理
顾晓燕 陶应虎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四章 世界三大类商品贸易地理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世界能源储量分布、世界 各国能源结构。掌握世界石油、天然气、煤炭的生产 分布、消费和进出口。能对世界小麦的生产与贸易、 世界玉米的生产与贸易、世界稻米的生产与贸易有基 本的认识。能对主要工业制成品,如世界钢铁、汽车 、纺织、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与贸易有一定的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