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自制教具进行式教学

合集下载

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自制教具是指教师利用自己的能力和材料,根据学习任务制作出来的物理教具。

学校
也提供了一些物理实验教具,但不能覆盖物理课程中所有实验需求。

自制教具可以让学生
接受更多实验知识,为学生们提供更加有深入性的学习机会,从而更好地掌握和掌握物理
知识。

一是在实践课中采用自制的实验教具,引导、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如,利用自制
管实验,以单水管、钢丝和水泵等配件,通过在水管中加水,做出凹凸关系实验,让学生
体验弹性膨胀原理。

二是用自制教具加强普通实验。

自制教具可以增强实验中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
能够更专业而精准地测量出实验中各种参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例如,利用自
制的小磁轴,加上复合型磁铁,可让学生体验磁力的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磁相应现象和
原因。

三是用自制教具完成实验的实践设计。

通过自制的实践设计,可以使学生们思考问题,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并根据自身分析和计算,引导学生完成实验设计,以实现更深入
的学习。

四是自制教具可以用于辅助教学。

用自制教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提高数学
思维能力,扩展和发掘物理教学中的内涵,从而促进对物理世界的认识,加深对物理知识
的理解。

自制教具是一种可以满足全面物理实验的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和有效
地掌握物理实验的技能和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更好地完成物理学习。

初中生物自制教具教案

初中生物自制教具教案

初中生物自制教具教案
目标:通过自制教具的制作和实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具制作:自制植物模型
材料:
1. 黏土
2. 绿色毛线或棉线
3. 绿色纸板
4. 剪刀
5. 色彩画笔
步骤:
1. 将黏土捏成植物的基本形状,如茎、叶、花等。

2. 将毛线或棉线绕在黏土模型的茎上,代表植物的细胞结构。

3. 用绿色纸板剪出叶子的形状,然后用画笔上色,代表植物的叶片。

4. 将叶片贴在植物模型上,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结构。

教学过程:
1. 学生制作完成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观察植物的结构,让他们了解植物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用自制的植物模型回答。

3.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促进思维和交流。

评价方式:
1. 学生制作的植物模型是否符合植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 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植物模型展示对植物知识的理解。

3. 学生在观察和讨论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能否提出合理的问题和解答。

自制教具中班图文教案

自制教具中班图文教案

自制教具中班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数字1-5,并能正确书写和识别这些数字。

2. 帮助幼儿认识与数字1-5相对应的数量。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1、2、3、4、5各一张。

2. 图文教具:用卡纸制作的1-5个苹果树,每棵树上分别有1-5个苹果。

3. 盆子:用于放置苹果的盆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数字卡片,并让他们一起说出每个数字的名称。

然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文教具,让他们说出每棵苹果树上有几个苹果。

2. 学习数字1:教师向幼儿展示数字1的卡片,并让他们模仿教师的书写动作。

然后,教师让幼儿观察图文教具上的1个苹果树,让他们说出树上有1个苹果。

3. 学习数字2:教师向幼儿展示数字2的卡片,并让他们模仿教师的书写动作。

然后,教师让幼儿观察图文教具上的2个苹果树,让他们说出每棵树上有几个苹果。

4. 学习数字3:教师向幼儿展示数字3的卡片,并让他们模仿教师的书写动作。

然后,教师让幼儿观察图文教具上的3个苹果树,让他们说出每棵树上有几个苹果。

5. 学习数字4:教师向幼儿展示数字4的卡片,并让他们模仿教师的书写动作。

然后,教师让幼儿观察图文教具上的4个苹果树,让他们说出每棵树上有几个苹果。

6. 学习数字5:教师向幼儿展示数字5的卡片,并让他们模仿教师的书写动作。

然后,教师让幼儿观察图文教具上的5个苹果树,让他们说出每棵树上有几个苹果。

7. 巩固练习:教师将盆子中的苹果分发给幼儿,让他们根据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将相应数量的苹果放到相应数量的苹果树上。

同时,教师可以提问幼儿,巩固他们对数字1-5的认识。

8. 结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鼓励幼儿继续练习数字1-5的认识和书写。

四、教学反思:通过自制的图文教具,幼儿可以直观地认识数字1-5,并且通过操作实物和图文教具,加深对数字1-5的理解。

同时,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也能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既生动有趣,又能够有效地帮助幼儿掌握数字1-5的认识。

巧用自制教具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巧用自制教具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巧用自制教具激发学生创新兴趣教育的本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而教具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现有的教具往往昂贵且局限于特定的教学目的,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师可以巧用自制教具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本文将就如何巧用自制教具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展开讨论。

自制教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在教学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例如数学的几何图形、物理的力学原理等,学生往往难以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而通过制作自制教具,可以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和操作,深入理解相关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制作纸质立体几何模型来理解不同的几何形状,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制作简易的物理实验装置来理解力学原理,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自制教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教具的过程,学生可以培养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力。

学生们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设计和制作,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这种学生主动参与的方式不仅会增加学习的乐趣,还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动手制作教具,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力。

自制教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 passively receive knowledge,而通过自制教具,学生可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和操作来实践相关的知识或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化学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亲自操作和观察,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制画笔、颜料等工具来练习绘画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教师可以借助自制教具来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知识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力。

体育课中自制教具的应用

体育课中自制教具的应用

体育课中自制教具的应用
目前,许多学校体育教学中都面临教学器材不足的问题,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克服体育器材不足的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尝试自己做一些既简单又实用的器材供自己教学用。

在近几年的训练和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点经验和同行们交流。

以下五种教具制作方法简单,原料随处可得,一物多用,同时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一举多得。

当成各种教具进行教学。

现就练习方法介绍入下。

一、自制沙瓶的练习方法。

1、沙瓶操,利用徒手操的一些动作练习形式在负重的情况下,
替代哑铃手持沙瓶来完成各种动作。

2、进行摆臂练习,能提高手臂的力量和摆臂幅度,还可以在
跑的过程中手持哑铃进行手臂的力量练习。

3、作为标志物,来发展学生的奔跑与跳跃能力。

按一定间隔
摆成瓶道,进行跑跳的练习,如节奏跑,小步跑,高抬腿跑,
后蹬跑,跨步跳,单脚跳等练习。

4、作为接力棒,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几组,替代接力棒进
行接力。

二、自制实心纸球的练习方法。

尤其适用于女学生,可克服铅球给她们带来的恐惧感,这样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1、作为投掷物,可替代实心球做各种动作练习,如单人抛接、双人抛接、投掷等。

还可提高爆发力,腰、背部力量。

2、作为铅球课的导入练习教具,如熟悉球性,基础动作练习。

3、作游戏,如搬运接力、传递接力、搬运等。

还可以把沙瓶和实心纸球混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挑选接力。

以上这些在上课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为学校节省了一部分经费的投入,因此供同行们参考。

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方法随着教育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利用自制教具来进行课堂教学。

自制教具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自制教具的运用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可以利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材料来制作简单的物理实验仪器。

比如利用塑料瓶、吸管、气球等材料来制作简易的风力车、气压物体运动实验装置等。

通过这些自制的实验仪器,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规律。

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可以利用废旧物品来设计一些物理教学模型。

比如利用瓶盖、纸板等制作简易的太阳系模型,利用塑料瓶、水泥等制作简易的水力发电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直观地展示物理原理和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这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可以利用一些常见的办公用品来制作物理教学辅助工具。

比如利用透明塑料板、直尺等制作简易的光路实验仪器,利用瓶盖、弹簧等制作简易的弹簧振子模型等。

通过这些自制的教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物理规律,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这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加生动地讲解课程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利用一些现代科技产品来制作高科技的物理教学装置。

比如利用Arduino、传感器等制作简易的智能小车,利用激光笔、光敏电阻等制作简易的光电传感装置等。

通过这些自制的高科技教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物理规律,并且培养他们的科学创新意识和技术应用能力。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教案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教案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密度计的原理和作用,掌握密度计的制作方法。

2. 通过自制密度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密度计的原理和作用2. 密度计的制作方法3. 密度计的使用和注意事项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或演示,让学生了解密度计的原理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制作密度计:(1)准备材料:木棒、浮标、细线、水、彩笔。

(2)制作步骤:a. 将木棒一端削成尖形,用作密度计的测量端。

b. 在木棒另一端绑上一个浮标,用细线固定。

c. 在浮标上标出不同的高度,以便测量液体的密度。

d. 用彩笔在木棒上标出浮标对应的高度。

3. 使用密度计:(1)将密度计放入待测液体中,使其垂直漂浮。

(2)观察密度计测量端所指的高度,与标准尺上的刻度对照,得出液体的密度。

4. 注意事项:(1)使用时,确保密度计垂直漂浮,避免倾斜。

(2)避免密度计与容器壁碰撞,以免损坏。

(3)定期检查密度计的测量准确性,如有误差,及时调整。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制作和操作密度计,掌握测量液体的密度。

2. 学生能理解密度计的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 学生对物理实验产生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密度计的制作方法和操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自制密度计,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实验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评价环节,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巧用自制直观教具,优化课堂教学(全文)

巧用自制直观教具,优化课堂教学(全文)

巧用自制直观教具,优化课堂教学(全文)摘要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巧妙地使用直观教具,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实践操作的情境,能使抽象的问题具象化,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算理。

关键词画计数器橡皮泥变形“边角料”教具一、借助“画计数器”的操作表象,促进算理的深度理解理解算理既是学生计算学习的难点所在,也是学生计算学习的本源追求。

借助直观教具的操作,找到一种比较合适的直观的表征方式与处理策略,为算法与算理的沟通搭建一座桥梁,建立直观表象,使学生不但知道怎样算,还知道为什么可以这样算,一定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算理的深度理解。

为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算理,笔者在教学中尝试采用自制直观教具的操作活动——在计数器上画珠子,让学生在直观的计数器上理解算理、思辨算法的合理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⑴学生通过情境问题的解决,能比较快地算出“形如80÷2,800÷2,8000÷2的算式的得数;学生的算法都是“遮住80,800,8000后面的0,先算8÷2=4,然后在4的后面添上相应的的0”。

⑴引导学生说算理,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多数学生说不清,只是重复自己的算法和动作。

)⑴画计数器直观表征。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单的计数器,如图1 :你能在计数器上表示80吗?(学生在十位上摆8个磁铁石替代珠子)80÷2就是把这些珠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在计数器上如何表示?(学生移动磁铁石)⑴质疑交流,突显思维深度。

①从计数器上,你看到了“把几个珠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个珠子?”②为什么得数4后面要添一个0?(因为这里的4是十位上的4,表示4个10。

)③这里的8个珠子是表示8个什么?其实就是把8个10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个10?是多少?⑴你能在计数器上,画出800÷2,8000÷2的口算过程,并说一说吗?选择计数器作为理解“8÷2=4,再添0”的表征工具,是因为计数器从一年级开始就伴随着孩子们的学习,它们最容易与算理中的位值进行沟通。

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物理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使用自制教具来辅助教学。

自制教具是指教师或学生利用可用材料自行构建的教学辅具。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自制教具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自制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由于物理知识晦涩难懂,学生往往难以从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因此通过使用一些自制教具来展示物理原理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知识。

例如,用自制的水平摆来演示简谐振动,或者用自制的电路元件来模拟电路中的电流、电势差等物理量,都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觉、触觉、听觉等方式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从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其次,自制教具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由于学科竞争日益激烈,学生对学习物理的热情常常比较低,因此教师需要创造一些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使用自制教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实现自己构思的成就感,还可以让学生更自然地卷入到学习中来,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最后,自制教具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尤其是在初中阶段,物理知识的启蒙教育非常重要,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使用自制教具,教师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示物理原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欲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兴趣和参与度,并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当然,在使用自制教具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经验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自制教玩具教育案例(3篇)

自制教玩具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于虚拟世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互动与探索。

为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我们设计了一款名为“趣味数学拼图游戏”的自制教玩具。

本案例将详细介绍这款教玩具的设计理念、制作过程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二、教玩具设计理念1. 寓教于乐: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2. 动手操作:强调动手实践,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团队协作:通过游戏,锻炼孩子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个性化定制:根据不同年龄段和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游戏关卡。

三、教玩具制作过程1. 选材:选用环保、安全的材料,如木质、塑料等。

2. 设计:根据数学知识,设计不同形状、颜色和尺寸的拼图块,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3. 制作:将拼图块切割、打磨,确保边缘光滑,不易伤手。

4. 组合:将拼图块按照数学公式或规律组合成不同的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

四、教玩具应用案例1. 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2. 教学内容:认识数字和基本运算3.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拼图游戏,巩固数字和运算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趣味数学拼图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使用拼图游戏进行数学学习,如将拼图块组合成数字或进行简单的运算。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根据教师提供的数学题目,利用拼图块进行解答。

4. 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拓展: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提供更高难度的题目,鼓励学生挑战自我。

五、教学效果评估1.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对趣味数学拼图游戏的喜爱程度和学习效果。

2. 教师观察:观察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意识、解题能力等。

3. 成绩对比:对比使用趣味数学拼图游戏前后学生的数学成绩,评估教学效果。

巧用自制教具 激活课堂教学

巧用自制教具  激活课堂教学

巧用自制教具激活课堂教学作者:鲍贻刚来源:《山东青年报·教育周刊教师版》2022年第45期教师自制体育教具能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提供有效帮助。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自制教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增强学生体育学习的效果。

本文,笔者从两个方面浅谈利用自制体育教具激活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做法。

一、因地制宜,创造性的自制体育教具我们的身边其实有许多的废旧材料(如旧轮胎、饮料瓶、旧报纸、铁丝等),可别小看了这些被称作废品的材料。

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和利用这些材料,根据现有材料的特性,对它们进行“量材录用”,灵活地进行加工、改造,制作成形式多变、各种各样的活动器械,让它们在课堂上继续发挥“余热”。

用废旧器材、生活物品等制成的简易活动器材,不但补充和解决了学校体育器材不足的状况,满足了学生的体育活动需求,而且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对身边现有的器材進行加工、改造,有效的“一物多用”能使手边的器材发挥自身的作用。

如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当“门”进行各种投掷、射门等活动;小体操垫平放、竖放、“人”字形放,可以用来做各种跳跃活动,也可以进行搬运等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平时生活当中的废旧物品来制作器材。

如让学生利用家中碎布、锯末和沙子等制作“沙包”;把瓶盖或矿泉水瓶钻孔,用铁丝将瓶串起来成圆形,仿做呼啦圈,可用于钻圈、钻山洞、互抛、跨越、艺术体操表演、组奥运五环图等;利用报纸制作各种投掷练习的纸球、纸飞机、纸棒等;利用鸡毛、铜钱制作毽子;用棉线和棉花制作“棉球”等等。

二、立足课堂,利用自制体育教具开展有效教学(一)矿泉水瓶在课堂中的应用自制水瓶是指利用废弃的饮料瓶作为器材辅助教学。

教师可以在废弃的饮料瓶中装满自来水,然后配合日常的体育活动辅助训练,进而帮助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小学科学教学中自制教具运用策略

小学科学教学中自制教具运用策略

小学科学教学中自制教具运用策略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自制教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以下是一些自制教具的运用策略:
1.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科要求,选择合适的自制教具。

自制教具可以是简单的模型、图表、实物等。

选择合适的自制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点。

2. 在教学中充分展示和解释自制教具的作用和用途。

在使用自制教具之前,向学生解
释其作用和用途,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自制教具。

可以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自制教具,这样既
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原理。

4. 制作自制教具时考虑安全问题。

在制作自制教具时,要确保学生使用安全,避免使
用易碎、有尖锐边缘的材料,以及可能产生有害物质的材料。

5. 在教学中灵活使用自制教具。

自制教具不仅仅可以在实验室中使用,也可以在课堂
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在讲解时可以使用自制教具,引导学生参与观察、实践和讨论,
增加互动性。

6. 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究。

自制教具不仅仅是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更重要
的是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7. 鼓励学生制作自己的自制教具。

除了教师制作的自制教具,还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制
作自己的自制教具,这样既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也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创造性。

总之,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是灵活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科内容
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运用,以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效果。

幼儿园大班自制玩具教学案例:小手创造大智慧

幼儿园大班自制玩具教学案例:小手创造大智慧

在开始撰写这篇文章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幼儿园大班自制玩具教学的重要性。

自制玩具教学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同时也促进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自制玩具教学,幼儿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和技术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就此主题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你撰写一篇深度的文章:1.引言2.自制玩具教学的意义3.幼儿园大班自制玩具教学实施步骤4.自制玩具教学案例分享5.结语引言自制玩具教学是幼儿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大班自制玩具教学展开讨论,分享一些丰富的教学案例,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和帮助。

自制玩具教学的意义自制玩具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

在自制玩具的过程中,幼儿需要动脑动手,这既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自制玩具教学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学会在团队中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任务。

幼儿园大班自制玩具教学实施步骤•第一步: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适合的自制玩具项目。

•第二步:准备教学材料和工具,确保安全。

•第三步:引导幼儿了解自制玩具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第四步:组织幼儿动手制作自制玩具,并指导他们解决问题。

•第五步:展示和分享自制玩具,让幼儿之间相互欣赏和学习。

•第六步:总结经验,评价成果,引导幼儿思考和学习。

自制玩具教学案例分享在这里,我将分享一个幼儿园大班自制玩具教学案例,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自制玩具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教学主题:利用废旧纸箱制作简易拼图•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实施步骤:老师向幼儿介绍拼图的原理和制作方法,然后引导幼儿动手利用废旧纸箱制作拼图,并在制作过程中引导他们解决问题。

•效果:通过自制拼图的过程,幼儿不仅培养了动手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自制科学教具小班教案

自制科学教具小班教案

自制科学教具小班教案标题:自制科学教具小班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教具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自制科学教具,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1. 科学教具的定义和分类。

2. 自制科学教具的优势和意义。

3. 利用简单材料制作科学教具的方法和步骤。

4. 利用自制科学教具进行实验和观察。

教学准备:1. 材料准备:空饮料瓶、吸管、小木棍、塑料袋、纸张、胶带等。

2. 实验准备:根据学生年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科学实验项目,准备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科学教具,引导学生讨论它们的作用和用途。

2. 知识讲解:a. 讲解科学教具的定义和分类,例如观察工具、测量工具、实验工具等。

b. 引导学生思考自制科学教具的优势和意义,例如培养创造力、经济实惠、增强实践能力等。

c. 介绍利用简单材料制作科学教具的方法和步骤,例如利用空饮料瓶制作简易望远镜、利用吸管和小木棍制作风车等。

3. 实践操作:a. 指导学生选择一个科学实验项目,例如制作简易火箭或水密封实验等。

b. 根据实验项目的要求,提供所需材料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c. 鼓励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观察和探索。

4. 总结与展示:a.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心得,讨论科学教具的作用和重要性。

b.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自制科学教具的价值和学习效果。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课余时间继续制作和使用科学教具,开展更多的实验和观察活动。

2. 提供相关的科学实验书籍或网站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操作技能。

2. 收集学生的实验记录和观察报告,评估他们对科学教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进行小组或个别讨论,了解学生对自制科学教具的认识和体会。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过程的互动和改进。

幼儿园自制玩具教学案例

幼儿园自制玩具教学案例

幼儿园自制玩具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制玩具的意义和价值;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3.通过自制玩具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通过自制小太阳的过程,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自制小太阳玩具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操作性教学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小太阳的制作材料(颜色纸、剪刀、胶水、铅笔等)、废旧用品(如牙线盒子、卫生纸芯等)2.幼儿准备:颜色纸、剪刀、胶水、铅笔等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忆上一节课制作的自制玩具,并问幼儿对自制玩具的感受和评价。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小太阳的图片,让幼儿猜测这是什么东西。

然后教师告诉幼儿这是一个自制玩具,可以用简单的材料制作出来。

教师向幼儿描述小太阳的形态特点和功能,并解释自制玩具的意义和价值。

3.实施(30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如何制作小太阳:第一步:从颜色纸上画出太阳的形状,然后剪下来;第二步:用剪刀剪出太阳的射线;第三步:将太阳的形状和射线用胶水粘在一起;第四步:从废旧的牙线盒子或卫生纸芯上取下纸管,用剪刀剪成合适的长度,再用胶水粘在太阳背面。

教师一边制作,一边向幼儿讲解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然后,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来制作小太阳。

教师在制作过程中给予幼儿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分享(10分钟)让每个幼儿将自己制作的小太阳展示给全班同学,让他们分享制作的过程和体验。

教师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赞扬和提问,激发他们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5.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活动,总结一下自制玩具的意义和价值。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总结一句话。

六、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以及制作小太阳的过程和结果,可以评价幼儿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情况。

同时,也可以根据幼儿的表达和回答评价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自制玩具的教学活动,幼儿在动手实践中培养了创造力和合作意识,并且通过制作过程培养了空间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小班优秀自制教具教案

小班优秀自制教具教案

小班优秀自制教具教案教案标题:小班优秀自制教具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使用自制教具,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教具的运用,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认知、语言和数学概念。

教学内容:1. 自制教具:使用简单材料制作的教具,如卡片、拼图、计数棒等。

2. 认知能力:通过教具的使用,帮助幼儿认识颜色、形状、大小等基本概念。

3. 语言能力:利用教具进行词汇和句子的教学,帮助幼儿扩展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4. 数学能力:通过教具的运用,帮助幼儿学习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数数、比较大小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师生互动:与幼儿亲切问候,制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 引入教具:展示自制教具,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主体活动:1. 认知能力训练:a. 颜色认知:使用彩色卡片,教授基本颜色的名称。

让幼儿通过观察卡片,说出其颜色。

b. 形状认知:使用不同形状的卡片,让幼儿辨认并说出卡片的形状。

c. 大小比较:使用大小不同的计数棒,让幼儿比较并排序。

2. 语言能力培养:a. 单词学习:使用图片卡片,教授与幼儿日常生活相关的词汇。

让幼儿观察图片,说出对应的单词。

b. 句子构建:利用图片卡片,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组织简单的句子。

3. 数学能力培养:a. 数数游戏:使用计数棒,让幼儿数数并指出相应的数量。

b. 大小比较:使用大小不同的卡片,让幼儿比较并说出卡片的大小。

结束活动:1. 复习: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

2. 总结:强调自制教具的重要性,鼓励幼儿继续参与制作和使用教具。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其对教具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通过与幼儿的互动交流,了解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在家中制作更多的自制教具,并与家人一起使用。

2. 提供更多的自制教具制作方法和材料,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具制作是否简单易行,能否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2. 教具的运用是否贴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3. 教学步骤是否清晰明了,能否有效培养幼儿的认知、语言和数学能力?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幼师自制无纺布教具教案

幼师自制无纺布教具教案

幼师自制无纺布教具教案教案标题:幼师自制无纺布教具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无纺布教具的特点和优势。

2. 学会使用无纺布教具进行幼儿教学活动。

3. 提高幼师的创造力和手工制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无纺布材料(不同颜色和纹理)。

2. 剪刀。

3. 彩色纽扣、绣线等装饰材料。

4. 热熔胶枪或胶水。

5. 幼儿教学活动计划。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与幼儿一起观察和探讨不同材料的特点,引导他们注意无纺布的柔软、耐用和可塑性。

2. 向幼儿展示一些自制的无纺布教具,并询问他们对这些教具的看法和用途。

主体活动:1. 制作无纺布拼图:a. 将无纺布切割成不同形状的小块。

b. 让幼儿用无纺布拼图进行创作,可以拼出动物、植物、交通工具等图案。

c. 引导幼儿用不同颜色和纹理的无纺布拼出有趣的图案。

2. 制作无纺布人物面具:a. 根据幼儿喜爱的动物或角色,将无纺布剪成相应的形状。

b. 幼儿可以使用彩色纽扣、绣线等装饰材料为面具增添特色。

c. 帮助幼儿将绳子或橡皮筋固定在面具两侧,以便佩戴。

3. 制作无纺布拼音卡片:a. 将无纺布剪成卡片大小的块状。

b. 在卡片上用彩色纸或绘图工具绘制不同的汉字拼音。

c. 引导幼儿根据拼音卡片进行拼读和识字练习。

总结活动:1. 鼓励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无纺布教具,并分享使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2. 引导幼儿讨论无纺布教具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和创新。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师在其他教学活动中继续使用和制作无纺布教具,如制作故事情景布景、手偶等。

2. 鼓励幼儿家长与幼师合作,共同制作无纺布教具,以促进家园合作。

评估方法:观察幼儿在制作和使用无纺布教具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以及对教具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可以通过幼儿的创作作品和口头表达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

注意事项:1. 确保使用无纺布材料时的安全性,避免幼儿误食或受伤。

2. 鼓励幼师在制作过程中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以确保他们的安全和成功完成任务。

自制早期教具教案

自制早期教具教案

自制早期教具教案教案标题:自制早期教具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早期教具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学生能够认识和使用自制早期教具。

3. 学生能够通过使用自制早期教具,提高他们的认知、语言和运动能力。

教学资源:1. 自制早期教具(如:纸板、彩色纸、绳子、纽扣等)。

2. 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早期教具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3. 课堂布置:教室内的开放空间,以便学生进行活动。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早期教具的作用和重要性。

可以提问:“你们知道早期教具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作用?”2. 展示一些早期教具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外观和使用方法。

主体(20分钟):1. 分发自制早期教具给学生,并解释它们的用途和制作方法。

例如,使用纸板制作拼图,使用彩色纸制作卡片等。

2. 指导学生使用自制早期教具进行活动。

例如,让学生用纸板和彩色纸制作一个拼图,然后让他们试着拼装起来。

3. 鼓励学生在活动中使用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

例如,让他们描述自己正在制作的早期教具,或者请求帮助时使用适当的语言。

总结(5分钟):1. 请学生分享他们使用自制早期教具的体验和感受。

2. 总结自制早期教具的优势和价值,强调它们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认知、语言和运动能力。

3. 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制作和使用自制早期教具,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扩展活动:1. 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要求他们在家中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早期教具,并在下节课展示给同学们。

2. 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早期教具制作活动,加强家校合作。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收集学生制作的自制早期教具,并评估它们的质量和创意程度。

3. 收集学生对自制早期教具的反馈和感受。

注意事项:1. 确保自制早期教具的安全性,避免使用尖锐或易碎的材料。

2. 鼓励学生互相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自制早期教具,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适当调整教具的复杂度和难度,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完成活动。

自制简单教具中班教案及反思

自制简单教具中班教案及反思

自制简单教具中班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自制简单教具中班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自制简单教具的概念,并能够区分教具的不同种类。

2. 学生能够使用自制简单教具进行学习和游戏活动,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使用自制简单教具,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材料:1. 纸板、剪刀、胶水、颜色笔等。

2. 自制简单教具示例:拼图、卡片、计数棒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自制简单教具的概念,并展示一些自制简单教具的示例。

2. 引导学生讨论自制简单教具的作用和好处。

主体活动:1. 分发材料给学生,并向他们展示如何使用纸板、剪刀、胶水和颜色笔制作简单教具。

2.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设计并制作自己的简单教具。

3. 学生制作完成后,组织他们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教具,并解释教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4. 引导学生使用自制简单教具进行学习和游戏活动,如使用拼图教具进行形状和颜色的学习,使用计数棒教具进行数数和排序等。

总结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使用自制简单教具的经验。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制作和使用教具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

3. 提醒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尝试制作和使用自制简单教具。

反思:1.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是否清晰明确?是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教学材料是否充足和合适?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制作需求?3. 教学过程中是否足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制作和分享教具?4. 学生在使用自制简单教具进行学习和游戏活动时是否表现出积极性和兴趣?5. 教师是否能够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提高技能?通过对教案的反思,可以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自制教具进行探究式教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把探究式学习摆在了突出地位。

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教学,更处在课改的风口浪尖。

但是,在实验仪器比较短缺的贫困地区学校,如何将“探究”带进课堂,去落实新课改精神呢?这就要充分调动科任教师的积极性,有效挖掘课程资源,利用现有教学仪器及日常用具组装教具,努力进行大量实验,以弥补实验条件不足。

用自制教具做实验可以带给学生亲切感,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对学生和教师的创新能力也是一种培养与提高。

笔者利用我们自己组装的别具特色的自制教具进行了尝试性探究式教学,效果相当不错。

现以高二物理“受迫振动、共振”一节课的教学为例,作一简单介绍供交流,并请专家及同行老师斧正。

一、所需两套自制教具简介
1.受迫振动演示器(见图1):在500ml量筒口部套着自制的有摇动把手的曲轴摇柄机构,其下挂有软弹簧和重物(内装适量细砂的乒乓球);在重物静止不动时,用束在量筒外壁与重物中心部位等高的红色橡皮筋,标志重物的平衡位置。

2.共振摆(见图2):由两个铁架台(附两口互垂式复夹)、两端钉有铁钉的现有平衡尺1把、2209单摆组内的两个大铁球(合起来做主摆球,共55.5g)和4个小塑胶球(作从动摆球,各为2g重)及v形细线组成。

组装方法很简单,先把平衡尺两端的铁钉架到两铁架台竖杆上复夹的水平口内,再逐一将主摆球和从动摆球的双线
呈v形状拴挂在平衡尺下边缘有现成的10个等距离的羊眼圈上,然后将平衡尺调整水平且使其转动灵活。

二、探究式教学过程
有了以上两种自制教具,对于“受迫振动共振”这一节课,就已经具备了充足的课程资源,笔者便大胆设计了两个合作和探究学习的实验并进行了教学尝试。

实验1:受迫振动与驱动力关系的探究
新课一开始,将两种组装教具按六人一组分发,接着在黑板上书写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什么是受迫振动?受迫振动频率跟什么有关?共振现象的条件是什么?然后要求学生通过亲手做实验,总结归纳出实验结论。

实验开始前,让学生先读课文,之后依据课本表述去亲手做实验。

过了一会儿后,发现有些同学不知如何下手时,笔者就提示了探究环节:观察弹簧固有频率—观察施加外力时振动频率和振幅—分析物体振动与外力关系。

接下去,在解决本节重点内容“受迫振动频率与固有频率关系”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一,仔细观察缓慢转动手柄时重物振动的振幅的变化;然后逐步加快转动手柄的速度,再观察重物的振幅变化。

由于每组学生有实验仪器,每个人都可以亲手做实验,积极性高,带着问题边做边分析,反复实验,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按照教学现场,多让几组学生谈感受,交流评价,最后加以引导整合,
得到受迫振动的相关结论:
物体在外界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受迫振动;物体做受迫振动时,振动稳定后的频率等于驱动力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没有关系。

教师重述实验现象,通过振幅随手柄驱动变化特点,引出下一个教学内容“共振”。

实验2:受迫振动与共振关系的探究
在“共振”这一重要内容的教学中,利用自制的共振摆,采用如下实验步骤:
1.测定各个摆的摆长(因自由摆动时的频率决定于摆长)。

2.用手击打摆球(手的振动即施加驱动力),观察受迫振动。

3.观察共振频率和固有频率的关系:让其中一个摆球先振动起来,观察其余单摆的振动情况,发现原来静止的单摆也开始振动,验证了受迫振动。

在振动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摆长接近的(即频率接近)摆球振幅最大,即发生了共振。

教师提示,学生动手操作,在实验1结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验2的现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感知(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时,振幅最大;驱动力的频率跟固有频率相差越大,振幅越小),定性地绘出各摆的振幅(a)与摆长(l)的共振曲线图。

对照该曲线图得到了相应结论:驱动力的频率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增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

让学生重做实验1去验证共振条件,从而加深对“共振”现象
的深刻理解。

本节课的重点就这样被轻松地突破,获得了圆满的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探究式教学尝试,笔者认为:放弃“一等、二靠、三要”的思想,发掘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课程资源,坚持”坛坛罐罐作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原则,是我们每个师生在新课改中的应尽职责。

简单的实验仪器用组装办法解决,可以降低实验成本,加强实验效果。

利用自制教具进行探究式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已成为实验教改的闪光点,在新课程实施中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韩独石.量筒用途拓展实例三则[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5):35~36.
[2]韩独石,毛向东.滕文娟.制作共振摆[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9.(4):40~41.
[3]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