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本解读在主题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浅谈文本在教学中的功用

浅谈文本在教学中的功用

这是我们语文课程 的“ 育人” 目标。但是语文学科 “ 育人” 准 标 规制宏大 , 内涵丰富 , 涉及到 民族精神 的培育 , 民族文化 的认同 , 个 人 美德 的养成 , 社会 价值 的追求 等等 , 如此宏大 的 目标如何 落实 ,
最 有 效 的方 法 自然 是 任务 分解 , 解 到一 册册 书 , 解 到一 个 个 单 分 分 元 , 解 到 一 个 个 独 立 的文 本 。比如 中华 民族 顾 全 大 局 、 分 居安 思 危 、
法 。这 一标 准 , 是 通 过 一 些 具 体 也 的 文 言 篇 目来 实 现 的 。 比如 实 词
相 同 ,但 是 人 参 是 这 座 山上 的 人 参 , 芝 是 这 座 山 上 的 林 芝 , 石 林 宝
也 是 这 座 山上 的 宝 石 ,而 不 是 来
积 累 , 了 《 门宴 》 我们 知 道 学 鸿 ,
上, 而不 是 烙 在 别 的地 方 。 从 这个
再 比如 , 科标准 第九条 : 学 阅 读 浅 易 文 言 文 ,能 借 助 注 释 和 工 具 书 , 解 词 句 含 义 , 懂 文 章 内 理 读 容 。了 解并 梳理 常见 的文 言 实 词 、
文 言 虚 词 、文 言 句 式 的 意 义 或 用
幸 ” 义 项 ( 赵 强 而 燕 弱 , 君 的 夫 而
… …
行・ 郴州旅舍 》 的核心价值 也大不
相 同 。教 学 内容 必 须 呈 现 文 本 的
核心价值 , 我们 的教 学才有意义 。
优 秀 的语 文 教 师 大 多 有 这 样 一 个 习惯 , 面对 某 个 经 典 文本 , 并 不 他 急 于 写 教 案 ,更 不 急 于 向 学 生 宣 讲 , 是 先认真研读 文本 , 而 了解 它 各 个 层 面 的意 义 , 了解 它 表 达 的 特 色 ,全 面 把 握 文 本 从 标 题 到 正 文 到 注 解 的 各 种 信 息 ,跟 文 本 进 行 深 度 交 流 。 于 漪 老 师 在 这 方 面 体 会 最 深 , 老 师 说 “ 读 得 每 一 于 要 个 字 都 立 起 来 。 ” 研 细 读 的 目的 深

文本解读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Treatments for burns教学为例

文本解读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Treatments for burns教学为例

Vol.18No.11课例研究引言教师文本解读的水平决定教学设计的效果,也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程度、认知发展的维度、情感参与的深度和学习成效的高度。

因此,提高文本解读能力是教师基于语篇内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王蔷2015)。

关于文本解读,张秋会和王蔷(2016)结合拉丁文texere和《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英汉双解)》(第四版)把文本解读解释为读者对文本和作者意图的分析与理解。

一、设计理念西方关于文本解读的理论有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包括内容图式、文体图式和语言图式。

内容图式是指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内容大意及各个部分之间意义的关联,文体图式是指关于文章体裁和文体结构方面的知识,语言图式是指关于文章的词汇、语法、句法和修辞等方面的知识(裴光刚2002)。

下面,笔者以一篇关于烫伤急救知识的文章———Treatments for burns的教学为例分析如何引导学生以图式理论进行文本解读。

从内容图式来看,文章标题和各部分的内容具有整体和部分的逻辑关系。

围绕标题Treatments for burns,文章介绍了皮肤的作用,烫伤的原因、种类,以及不同种类烫伤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症状和应采取的措施。

从文体图式来看,阅读语篇一般会通过特定的文体形式来呈现主题和内容。

Treatments for burns 的体裁是说明文,文章的基本结构是由三级标题组成的,从多个角度(原因、性质、特点、措施)说明烫伤。

二、教学内容Treatments for burns是围绕烫伤急救话题展开的说明文,全文以小标题作为支架,分别介绍了皮肤的功能、烫伤的原因、烫伤的种类和特征、治疗方法。

烫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故,学生对其非常熟悉。

按照英语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活动分为呈现活动、练习活动和交际活动。

每一种活动都有很多方式,且活动是交叉进行的。

三、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一个文科普通班,学生总体上学习态度认真,做事情循规蹈矩,课堂气氛不太活跃。

浅谈在文本解读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浅谈在文本解读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ii i4 ;l ll f-
i 。 . 。 。。 . 。
科 教 论 坛
① 浅谈在文本解读 中如何培 养学生 的个性化 阅读
付 怡萍 ( 疆伊犁州第二 师范 学校 新疆伊犁 新
850 ) 3 0 0
摘 要: 阅读教 学对 文本 的解读是开放 的 多元化 的个性化 的 。阅读教 学要 以保 证 阅读 实践 为前提 , 以学生 的个性 发展 为前提 , 让学生 自 主 实 践 资 助 探 究 、 自我 体 验 、使 阅 读 成 为 学生 的个 性 化 行 为 , 了个 性 化 , 让 阅读 教 学 曼 精 彩 。 有 才 关健词 : 文本解读 个 性 阅读 中图分 类号 : 3 . G6 3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7 -9 9 ( 0 9 0 ( ) 1 8 1 1 3 5 2 0 ) 5 b一0 —0 6 7 0
语 文课 程标 准指 出 : 阅读是 学生 的 个性 “ 化行为 , 不应 以教师的分 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体 验, 应该 让 学生 在 主动 积极 地 思维 和 情 感活 中, 加强理解 和体会 , 有所 感悟和思 考, 受到情 感 熏陶 , 得思 想迪 , 受 审美 乐趣 ” 由此 获 享 。 可见 , 阅读教 学对文本的 解读是开放 的多元化 的个性 化 的。阅读 教学 的要 以保证 阅读 实践 为前提 , 以学 生的 个性发 展为 前提 , 让学 生 自 主实践 、资助探 究 、自我体 验 、 阅读成 为学 使 生的 个性化行 为 , 了个 性化 , 有 才让 阅读 教学 更精彩 。 性化 阅读是一种 体验性 的阅读 , 个 这 种体 验主要表 现在 读者 与文 本的交 流上 。加 拿大学者 大卫 - 杰弗里 - 史密斯在 Ⅸ 全球化 与 后现 代教 育学》一 书 中利 用 阐释学对 阅读 活 动进行 了解释 , 他认 为 , 阅读 世界 , 世界 铭 “ 将 刻在 心 , 求人 们 与世 界协 调 或者 说 倾听 世 要 界 , 要求大 家听 从生活 最深 处的共 鸣 。 阐 并 释学 主张 对 话 , 阅读 活 动也 是 以对 话 为基 础 的 。读 者在 文本 的对话 交流 中丰富 着文 本和 自我 。在 交 流过 程 中 , 读者 与 文本 实 现互 融 合, 这种 融合就是 一种独 到的体 验 。 个性 化阅 读的第一个 特征就是 自主性 , 就是要在 阅读活 动中要以学 生 自己的研读 为主 , 要把 阅读 活动 变为学 生 自我 探究 、 自我 体验的活 动 , 学生 让 在阅读 活动 中积 极思考 , 自己来 把握 、 析和 分 赏析课文 , 阅读活动建构 在学生 自主 活动的 使 基础上 。 阅读教 学活动 中 , 师的作用 不是 在 教 去代替学生 分析课文 , 而是 设置一些开 放情境 的 问题 , 提供 一些 线索 , 及时 对阅读 活动 进行 点拨 , 重点 是让 学 生 自 己阅读 文本 、理 解文 本 、把握 文本 , 阅读成为 个人化 的行为 。 使

发挥文本解读在语文教学中作用

发挥文本解读在语文教学中作用

发挥文本解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高效的阅读教学的基础与前提,决定着学生对文本的感知、理解与体悟。

教师在阅读教学文本解读从阅读视野、历史视野及教学的视野中,坚持浃洽兴起策略、以意逆志策略、深入浅出策略,才能最大发挥文本的价值功能。

阅读教学;文本解读;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185-02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决定着教学设计,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进程,决定着文本阅读的理解与升华。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对文本的“前“解读,比教学更为重要。

探寻和掌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策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助于教师形成对文本解读新的思维方法,决定着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深度和广度。

实现文本的的现实意义及审美存在,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理性智慧及人格建构。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积极的深入文本,钻研文本,开掘文本的意蕴,充分地发挥文本的优势,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意义的探寻、理解与感悟,并利用“作品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1],使学生在文本的阅读中,实现作者与学生之间的心灵对话,从中感受文本的语言,接受文本的浸润,进而形成掌握语言规律、习得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完善个性品质及提升审美情趣。

因而,在对文本意义的探寻中,只有深入的阅读和感受,文本才能“实现由无生气的意义痕迹向有生气的意义的转换”[2],才能使文本有着现实的意义及审美的存在。

1阅读视野的分析——文本解读的浃洽兴起策略宋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朱熹认为读书有“唤醒”、“体验”、“浃洽”、“兴起”四个步骤。

所谓“唤醒”,其实就是输入文本信息,激活原有的人生体味和经验,引发阅读期待的过程。

即唤醒文本阅读的兴趣,运用原有的知识与方法,深入文本,发挥阅读的主动性与自觉性的过程。

这是读书的第一步,也是文本解读的第一环节。

第二环节是“体验”,朱熹曾说,读书要切已体察,不可只作文字看。

读而有法方能阅尽千帆——以《将相和》为例,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文本解读

读而有法方能阅尽千帆——以《将相和》为例,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文本解读

读而有法方能阅尽千帆——以《将相和》为例,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文本解读摘要: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媒介是文本,而学生直接接触的也是文本。

因此,文本解读是教师有效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前提。

本文以《将相和》为例,从“读”、“悟”“展”等三个角度,探寻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策略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①。

通过阅读,学生一方面可以提升自身的语言文字水平,另一方面可以认识祖国优秀灿烂的文化,了解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传承,培养爱国主义的等人文精神。

作为语文教师,在日常授课时,要注重阅读教学。

“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紧要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能轻轻放过,务必发现他的特性”②。

接下来,笔者以《将相和》为例,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文本解读。

一、“读”,打开文本的钥匙。

文本:名词,它指文件的某种本子(多就文字、措辞而言),也指某种文件③。

在笔者看来,所谓的文本,从语文的角度而言,是由字、词、句以及标点符号构成的。

文本本是无生命的、静态的,但是经过读者的解读,它变成有生命的、流动的。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从“文本”到“文本解读”,加入了读者的“再创造”过程。

由于每一个读者的经历、背景和文化底蕴不同,会出现同一个“文本”而不同“文本解读”的情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笔者在进行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一课的教学设计时,为让学生思考,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三个和主人公相关的故事,设计了默读的环节;为了能够体会人物描写中语言描写的精妙,设计跳读的环节;为了进一步分析人物性格,设计朗读和指读环节。

阅读文本,是进行阅读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文本分析的准备。

同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阅读方式;要根据不同的文体设计不同的阅读方式。

文本教学解读的运用策略

文本教学解读的运用策略

文本教学解读的运用策略
为了有效地运用文本教学解读策略,以下是一些策略和技巧可以帮助教师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本:
1.提前激发学生的背景知识:在开始解读文本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2.教授文本解读策略:在开始解读文本之前,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文本解读的策略和技巧,例如预测、推理、细节归纳等,以帮助学生更系统地理解文本。

3.分段解读:将文本分成不同的段落,并逐段进行解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每段解读后进行讨论和总结,以加深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4.练习文本分析: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文本分析的练习,例如找出关键词、强调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等。

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并提高他们的语言分析能力。

5.语言输出活动: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语言输出活动,例如写作、口语表达、角色扮演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6.文本扩展活动: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文本扩展活动,例如阅读相关材料、观看相关视频等,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文本所涉及的主题和概念。

7.反思和评估:在学生完成文本教学解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估,要求他们回顾所学的内容,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总结起来,文本教学解读需要教师运用一系列策略和技巧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本。

通过提前激发学生的背景知识、教授文本解读策略、分段解读、练习文本分析、语言输出活动、文本扩展活动以及反思和评估,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水平。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

作 家 的每 一篇 散文 罩所 表 现的个 性 ,比 以前的任 何 散文都 统教 学 中 ,教师 和学 生往往 关 注的是 人物 形象 、故事 情节 来得 强 ……”我们 阅读 散 文就 是要体 味精 准 的言语表 达 ,
分享作 者在 日常生 活中感 悟的人 生经验 。 和环 境描 写 。针 对某 一文 本 ,教师最 该教 什 么?学 生最该
通过学 习 ,我们 可 以看 出烛 之武 是个深 明大 义 、才智 出众 、有血 有 肉的英 雄人物 。 三 、小说 《 桥 边 的老人 》的教 学设计
方法 是示 例 、 旁批 、 小组 交流 、 点评 。 “ 依 体 式 ,定终点 ; 缘 学情 ,明起 点 ; 中 间搭 2 —3 个 与照应 的叙事 特色 ,
教 学环节 和 步骤 ,包括 教学 组织 和教 学 文章精彩 的叙事 艺术 。
方法; 对学 生 来说 ,是 学 习 的进 程 ,包
中间搭 2 _ _ 3 个 台阶 : 台阶 1 ,落点 在学 生通 读全 文 ,
括 学 习方式 的运 用 。阅读教 学 就是要 唤 梳理 故事 情 节 ,方 法是 朗读 、质疑 ; 台阶 2 ,落 点 在站 在
豢 薏 藤
阅 读 教 学 通 常 指 语 文 教 科 书 的 课 缘 学情 ,明起 点。 学 情 : 学 生初读 能把握 胡同文化 的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
接 。文本 是资 本 ,是财 富 ,是教 师 的抓 前 三个 自然段介 绍胡 同时所 蕴含 的情感 。 手 。课 文 不仅 是学 习材 料 ,而且 是学 习
依体 式 ,定终 点 。体 式为 历史 散文 ,教学 目标 为积 累 缘 学情 ,明起 点 。 学情 : 学 生结合 课文 注释 ,能基 本

阅读教学设计中的文本分析技巧

阅读教学设计中的文本分析技巧
阅读教学设计中的文本分析技巧
汇报人:XX
2024-01-20
目录
文本分析基本概念与原则深入挖掘文本内涵与外延把握文本结构与逻辑关系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文本解读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实践操作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
01
CHAPTER
文本分析基本概念与原则
文本分析是对文本内容进行系统、客观、定量的研究,旨在揭示文本中的深层含义、结构特征和语言规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文本分析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为阅读教学设计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支持。
阅读教学设计将更加注重跨学科整合和多元化发展,结合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
学生自主阅读和个性化阅读将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趋势,教师将更加注重对学生阅读需求和兴趣的了解和引导,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指导和支持。
学生可将个人分析结果以口头报告、书面报告或多媒体演示等形式进行分享,展示自己的分析成果。
分享个人分析结果
在分享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发表意见,进行互动交流,促进思想碰撞和深度思考。
开展互动交流
教师应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供改进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文本分析能力。
教师点评与指导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内容分析法
话语分析法
对文本内容进行分类、编码和统计,揭示文本中的主题、观点和态度等。
通过分析文本中的话语结构、话语关系和话语策略等,揭示文本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03
02
01
02
CHAPTER
深入挖掘文本内涵与外延
分析文本中的语言特点和风格,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立场。
了解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等元素,把握文本产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04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教学策略

教师对文本进 行解读 ,首要条件是有 “ 我”这一 主人 公 深情厚意。教师进行文本的解读期间,更要紧抓文本中描 的意识 。按美 学 感受 理 论理解 ,只有 文本得 到 阅读 者 的理 绘 的重 点用词 所在 进行解 读 ,通过 精炼 得 出其 中精华 ,再
加 以深刻 体会 。进 而在进 行教 学期 间 ,陪伴 和 引领 学生 深 策略一 :深度 理解教材安排 的导 向性所在 刻体 会其精 华 的奥妙 所在 。 现 行 的语 文 教材 加 工编 排 包 含 了单 元 提 示 、 预 习 提 犹 如在 老舍 先生 的 《 猫 》 这篇 文章 中,用 拟人 的手法 示 以及 思考 和练 习题 目等 目标 导 向。而 在 内容方 面 ,无 论 按人 的姿态 描写 出猫对 老舍 先 生的依 赖 :玩线 团、打滚 、 是 自然景 物 描写 ,还是 古诗 歌传 承 ,或是 优 良传统 的歌颂 荡 秋千 ,描 写 了它 满 月时候 的淘气 可 爱及 其性 格的 古怪 。 等 学 习 内容 都能 合 理地 分布 在各 学年 的教 材里 。例 如 在人 猫 在老 舍先 生朴 实无华 的笔 下被 描绘 得那 般栩 栩如 生 。文 教 版 四年 级 下册 教材 编辑 中 ,就 包含 了走遍 千 山万 水 、 以 中词句 细腻地 描写 着老 先生对 猫 的喜爱 之情 以及 对生 活 的 诚 待 人 、大 自然 的 启示 、战 争与 和平 、热 爱生 命 、 田园生 热 爱 。这就 是文本 精华 所在 。 活 、执 著 的追 求 、 故事长 廊等 内容 。 策略四:教学重在教学相长 现行 的小学语文教材 内容是按 国家教育理念体系编 针对 《 义务 教 育 语 文 课程 标准 》修 订 版 中提 出 的几 写 的 。而这 些 入编 的敦材 中 ,其教 育意 义是 存在 内在联 系 点: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亲身阅读体会而不可越俎代庖;注重 的 ,适 合于 相 应年 龄段 的学生 掌握 。这 就有 待于 教 师做 出 个体阅读体会 ,不可随大波逐大 流,从众应付 ;教师解读文 解 ,才 能 展现 出文本 的 内在 。

文本解读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策略

文本解读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策略

文本解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摘要: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依据话题类型的不同,把语文教学分为以文本为话题的聚会和以项目为话题的聚会两大类,以文本为话题的聚会又可以依据文本是否生成分为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以既成性文本为话题的聚会指向的是阅读教学,以生成性文本为话题的聚会指向的是作文教学,本文所谈的是以既成性文本为话题的聚会即阅读教学的聚会策略──文本解读策略。

关键词:个性解读对话生成文本解读一、个性解读文本解读是语文交际者语文素养、鉴赏水准、知识能力、人文精神、逻辑思辩等等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由于各自的阅历、动机、信念、特质、能力、眼光等的不同,所以即便是对同一文本也会做出不同的解读。

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对文本进行解读的过程,解读文本的什么、解读文本的目标取向以及如何做到解读的个性化是个性解读文本的三大重要内容。

要想做到对文本的个性解读,我们必须首先弄清”解读文本的什么”的问题,然后在解读时才能做到个性化解读。

1、解读文本的什么这个问题相当重要,但这个问题却没有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

笔者曾在《解读文本之象》(发于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中)一文中,对文本的定义及其内容做过较为详尽的说明。

在此文中,笔者认为:文本是以话语为表征的语义交往形式,它既有物质形态方面的特征,又有意识形态方面的特征。

文本所具有的特征即为文本之象,文本所具有的物质形态方面的特征即为文本之外在物象,文本所具有的意识形态方面的特征即为文本之内在意象。

外在物象包括文本的内容(文)与形式(道的有形存在)两个方面的要素,文本的内容是文本所表现或反映的客观事物,是文本之文;文本形式是文本的构成法则,为文本之道;内在意象即为隐藏于文本外在物象之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包括文本作者及文本本身所具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两个方面的内容,是文本之质。

所以,笔者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即:文本是外在物象与内在意象的统一,是文道质和谐的统一体。

解读文本,就要解读文本的文、道、质。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几点意识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几点意识

的基石 出 _ 上, 然后组织小组讨论 、 辨别 、 交流 , 有利于解决
问题 , 有效 地提 高课 堂教 学效 率 。
有人说 , 如果你有一双语文 的眼, 你就能看到一个 更奇妙 的 自 然, 能看见一段更鲜活的历史 , 能看见一种
别样 的人生 , 能看见所有的知识都充满了人情味。我 想说 , 如果我们有一舣语文的眼, 我们就会获得一种神 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小组的交互影响中使 自己的个 奇 的魔法 , 带 着 自己 , 带着学生 , 走进语文 的美 妙境 性 的优 势得 到 充 分发 展 。在 共 同的学 习活 动 中 , 学 生 界 。文本解读 , 正需要我们有一双语文的眼 ! 再次 , 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不断完善 。作为教师就 引领学生走进语文佳境 , 最初始的一步, 就是文本 总之 , 课堂 教学 是一 门很 深 的学 问 , 具 有 极强 的 艺 解读 。叶圣 陶先生在《 语文教学二十韵》 中这样说道 : 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我们必须要立足 “ 陶不 求 甚 解 , 疏 狂 不 可 循 。甚 解 岂难 致 ? 潜 心会 本 教材 , 以教学理论作指导 , 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 , 调动 文。作者思有路 , 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 , 入境始与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真 亲 。 ” 老前辈 希望 我们 “ 潜 心会文 ” , 把 文章 当作 朋友 一 般 , 读文如识人 , 走近 , 走进 , 慢慢相知 , 然后相亲 , 是一 正地 提 高课 堂教 学 的质量 。 ( 作 者单位 : 内蒙古 宁城县 大城 子 总校 梁 东小学 ) 件极其美好的事儿。 那么 , 我们应带着怎样的意识 , 投入文本解读 , 引 领学生在课文里学语文呢?笔者就教学实践谈几点思 考 与感悟

做实文本解读,优化阅读教学———基于文本解读的阅读课活动设计

做实文本解读,优化阅读教学———基于文本解读的阅读课活动设计

(下转第111页)做实文本解读,优化阅读教学———基于文本解读的阅读课活动设计李佑平(浙江新昌大市聚初级中学)阅读教学旨在于培养学生从文本整体来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及对文章进行综合的解读、评价。

教师在关注文本、处理阅读中的语言教学时始终应把握两个要点:一是语言学习是为了加深对文本的解读。

二是语言学习和操练不能脱离文本语境。

一、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文本解读1.正确处理文字、文学与文化三个层面的关系阅读文本,可以从文字、文学与文化三个层面进行解读。

按照从单词到句子,再到段,这是文字性解读,重点学习有关目标语言。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文本塑造的人物,承载的写作意图、观点和技巧进行分析,是对文本的文学性解读,重点训练阅读技巧。

而文字、文学与文化三个层面的解读,都离不开对文本语言的研读,而这些文本语言也构成了阅读课的目标语言。

2.优化文本资源,注重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文本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学生获取丰富语言信息的桥梁。

这种优化文本资源的方式,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即要求学生能够在充分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文本的核心词汇来表达文章大意;其次是要求学生体味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培养其语言信息筛选能力;最后则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拓展延伸能力,即要求学生在发挥自身想象思维的基础上能够深入体味文本的思想情感及其拓展价值和意义。

3.感悟文本内容,提高学习思维和感知能力阅读教学既然是基于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基础之上,那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培养则是其中的核心。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感悟文本能力,应该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基础上,注重对文本的语言信息、深层内涵等方面予以关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

学生感悟文本应该在阅读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大意,并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整体阅读理解能力;其次是注重对文本主要信息的提炼,以此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最后则是要求学生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学习思维中不断总结。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多元解读文献综述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多元解读文献综述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多元解读文献综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一个好的倾向,即从唯教参是从的一元解读走向了多重对话基础上的多元解读。

多元解读来自于文本意义的多元化、文本形象的多元化和学生理解的多元化,使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了发挥,师生对文本的理解丰富、深入了,课堂也活跃了。

一、研究现状及特点基于此多元解读便成近年来阅读教学研究的一大热点,现将近十年来见诸期刊文献的问题域或视角综述如下:(一)关于多元解读理论基础的研究多元解读的理论基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诠释学、对话理论、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阅读心图式哲学心理学方面,由此来论证多元解读存在的可能性。

段双全在某些方面《“三个上帝”与中学经典诗文多元解读》,从“作者”“文本”“读者”的角度来探讨多元解读认为:读解出“作者原意”“文本意义”和“读者意义”,这就是中学经典诗文课堂多元解读的全部实质;鲍道宏则从诠释学中的接受美学的角度来分析多元解读在《文本多元解读:可能及其限度——从诠释学当代发展看新课程阅读教学》中指出:阅读教学作为实践哲学的诠释学的真谛的表现,它表现在作为师生生活境遇的课堂教学中,表现在阅读教学过程对学生生存状态的关怀——对错误的暂时包容、对努力的肯定、对进步的期待和对成绩的欣赏;蒋荣魁的《多元解读视角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认为多元解读的理论基础在于三个方面:对话理论、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阅读心理图式。

李儒大《“文本多元解读”的解读》:建构主义教学观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诠释学是其重要的理论依据、接受美学是其直接的理论来源。

(二)对曲解的“多元解读”的质疑批判在推行“多元解读”这一阅读教学理念后,研究者发现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不可忽视的问题,因而对其进行批判并指出问题,以提醒相关的教育工作者。

李儒大《“文本多元解读”的解读》“文本多元解读”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阅读教学的混乱现象。

一开始学生觉得轻松自由了,甚至可以胡思乱想、胡言乱语了,似乎进入到了“自由王国”。

文本教学解读的运用策略

文本教学解读的运用策略

山西教育·教学2017.03讲坛艺术JIANGTAN YISHU朱凤春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设计酝酿的过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文本解读可以让课堂教学走向高效,走向个性。

但是,一些教师为了追求教学的精彩,凸显自己的个性及独特感悟,导致解读出现了严重偏斜,使文本“教学价值”流失,不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

笔者认为,教材文本之所以为教材文本,在于它的教学价值。

在文本解读中,要实现“教育性转化”。

教师要立足教材的教学价值,观照教材体系,关注文本特质,着力文本教学价值的开发。

同时,要立足儿童视角,关注儿童的发展需求。

唯此,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观照教材体系,探寻坐标定位教材编写有其结构与体系,它观照了课程标准,观照了学生认知水平,观照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因此,基于教学的解读,就不能仅从单个文本来解读,而应从教材编写体系出发,对照《语文课程标准》,探寻文本在教材体系里的坐标定位,准确把握文本的教学价值。

(一)对照课程标准,定位文本教学坐标《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学科教学的“航标灯”,只有遵循它,才能准确把握学科特色,实现有效教学。

进行文本教学解读时,我们应该仔细研读课标,尤其应对照相应的年段教学目标,看一看该文本承载了哪些特有的教学任务,言语特色在哪里?独特的育人价值在哪里?……只有对照课标,我们才能为文本在教材体系里“定位”,才能明晰文本的教学价值。

如《最大的麦穗》的教学。

研读文本,你会发现课文里有三处运用了分号,课后习题2是这样的“课文有几处使用了分号?画出来读一读,体会它的用法。

”编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这个知识点一定要教吗?……对照第三学段中关于阅读的学段目标,你会发现第6条是这样表述的:“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原来,体会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是本学段关于标点学习的一个目标,这篇教材还有这样特有的教学价值!思想清晰了,教学目标与策略也自然清晰起来。

浅析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重要性

浅析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重要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文本解读既包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包括对文本结构、文体特征的把握。

通过文本解读,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文本所传达的信息,还可以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在文本解读过程中,逻辑性是至关重要的。

文本解读的过程就是对文本内容进行逻辑推理的过程,通过对文本中的论据、事实、观点等进行分析,来推断出文本的主旨、观点或结论。

因此,文本解读时要注意抓住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并加以整合、梳理,使解读的过程具有条理性、逻辑性。

内容全面完整也是文本解读的重要方面。

文本解读时要注意抓住文本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本所传达的信息、观点、感情等,并加以准确概括。

同时,要注意把握文本中的细节、例子等,使解读结果更加全面、完整。

文本解读时还要注意文本的结构,即文本的构成方式、信息的层次关系、文本的组织形式。

把握好文本结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信息内容,更好地提取文本中的关键信息。

同时,文本结构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解读文本的框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组织解读过程。

此外,文本解读还应具有学术性。

文本解读是一种学术活动,要求学生在解读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学术原则,如充分依据文本内容进行解读、提出合理的观点、对文本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等。

只有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前提下,文本解读才能具有学术价值,有利于学生的学术发展。

文本解读还应具有启发性。

文本解读不仅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是对自身的思考与反思的过程。

在解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文本中的观点、例子等进行反思,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文本解读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一些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总之,文本解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学生掌握文本内容、培养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文本解读的教学,让学生在解读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更好地运用文本。

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

文本解读的目的是理解和分析文本,提取信息,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教学设计则是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以达到教学目标。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浅谈关于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一、文本解读的基本概念文本解读是指通过阅读和理解文本,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的过程。

它是一种语言能力的体现,也是批判性思维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文本解读的过程包括预测、提问、理解、评价和应用等环节。

通过文本解读,学生可以扩展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学习目标明确。

教学设计应明确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现实情境,设定合理的目标。

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以促使学生获得实质性的学习。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设计不仅要有理论依据,还要注重实践操作。

理论是指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实践是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教学实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学活动的实施。

3.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述、探究、演示、讨论等。

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

4.因材施教。

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愿望和风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三、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联系文本解读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文本解读需要教师有系统的教学设计,而教学设计又需要文本解读的支持。

文本解读为教学设计提供基础材料,而教学设计则根据文本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理解文本的结构、主题、情境等特点,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通过文本解读,教师可以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确定适合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技巧。

文本解读在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文本解读在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文本解读在阅读教学中的意义作者:屈智来源:《江西教育B》2018年第06期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而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往往又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又要尊重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利用语文知识和生活经验,感受理解文学作品、获取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及素养的过程。

语文知识是学生阅读课文的能力基础,生活经验是学生阅读课文的生活基础。

因此,学生的语文知识和生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就越强。

文本解读对师生挖掘教材内外的课程资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阅读教学基于课堂,面向生活,教师要以文本解读为基石,以整合为手段,加强课内外之间的联系,努力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

一、吃透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吃透教材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将作品的写作意图、主题情感、写作思路、语言魅力、审美价值、社会价值理解透彻。

对文本的解读要结合课文本身,知晓作者写作意图和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课文都会有不同的理解。

一个学生对文本误读,可以有教师及时纠正;一个教师对文本的误读,那就会影响一个班级和每个学生对语文教材的曲解、误读,就不能达成教学目标,就无法完成教育目的。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如果教师对文本解读有误或者不到位,这篇课文的讲解就一定达不到效果,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因此,吃透教材很关键。

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台阶》这篇课文,很多老师和学生容易把苦难的父亲做大做空,认为父亲是伟大的。

本单元五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对弱者的关爱,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的博大,陶冶自己的情操。

根据各篇课文的特色,教师可以做出任务分工,使教学任务化整为零,便于学生把握。

本文作者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讲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一生的故事,让学生体验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不懈努力的精神。

浅谈教材的文本解读策略

浅谈教材的文本解读策略

J I C H U J I A O Y U L U N T A N基础教育论坛(上旬刊)2020年第2期浅谈教材的文本解读策略美的语句,加深学生的理解,有效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拓宽学生阅读范围,让学生有效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个性化阅读模式,仅依靠课堂上的阅读是无法完成的。

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升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效率。

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让学生带着目标去阅读,有效阅读。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特点,了解学生阅读能力的范围,给予相应的建议,让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时及时调整阅读方向,改变途径,想象力得以释放,学生可以尽情发挥,在阅读中总结出自己的个性化观点。

仍以《触摸春天》这篇课文为例,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阅读,如海伦·凯勒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普及一下海伦·凯勒的事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运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阅读,同时也引导学生去思考《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都讲了什么?作者在树林里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读完之后自己的感悟是什么?用这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确立准确的阅读目标,让学生有效阅读。

在拓宽学生阅读范围的同时,教师也要提醒学生注意搜集素材,看到比较美的故事或者片段可以记录下来,并写下自己的感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形成自己独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注重课堂个性化阅读的氛围,让学生能够沉浸在快乐阅读的氛围中,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广阔的知识世界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进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1]郑志芳.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J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刊),2018(31).摘要:文章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灰雀》这篇课文为例,从解读文本整体、解读知识要点、解读能力训练点、解读情感价值观四个方面探讨文本解读的内容和方法,为教学设计做好铺垫,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文本解读在阅读策略教育中的重要性 - 教案

文本解读在阅读策略教育中的重要性 - 教案

文学作品的跨学科研究教案一、引言1.1文学作品的多元视角1.1.1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1.1.2跨学科研究对文学理解的重要性1.1.3案例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历史、社会、文化元素1.1.4引导学生建立跨学科思维模式1.2教学目标与意义1.2.1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分析能力1.2.2拓宽文学作品的解读维度1.2.3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1.2.4教学目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1.3教学方法与策略1.3.1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解析文学作品1.3.2结合讨论与小组合作,促进思维碰撞1.3.3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1.3.4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发现二、知识点讲解2.1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分析2.1.1历史背景对文学作品的影响2.1.2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历史元素2.1.3案例研究:历史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解读2.1.4培养学生对历史与文学关系的理解2.2社会文化视角下的文学解读2.2.1社会文化对文学作品的影响2.2.2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社会文化元素2.2.3案例研究: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解读2.2.4培养学生对社会文化与文学关系的理解2.3文学作品的心理分析2.3.1心理学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2.3.2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心理元素2.3.3案例研究:心理分析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2.3.4培养学生对心理学与文学关系的理解三、教学内容3.1文学作品与历史的关联3.1.1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历史事件与人物3.1.2探讨历史对文学创作的影响3.1.3案例研究: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3.1.4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与文学的相互作用3.2文学作品与社会文化的互动3.2.1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社会文化现象3.2.2探讨社会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3.2.3案例研究:反映社会文化的文学作品3.2.4引导学生理解社会文化与文学的相互影响3.3文学作品与心理学的结合3.3.1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心理描写与人物塑造3.3.2探讨心理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3.3.3案例研究:心理学视角下的文学作品3.3.4引导学生理解心理学与文学的相互关系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理解4.1.1学生能够理解文学作品中跨学科元素的存在和意义4.1.2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历史、社会文化、心理学元素4.1.3学生能够阐述不同学科视角对文学解读的影响4.1.4学生能够对比不同文学作品中的跨学科特点4.2技能目标4.2.1学生能够运用跨学科分析方法解读文学作品4.2.2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文献检索和资料整合4.2.3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提升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度欣赏和批判性思维4.3.2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尊重和理解4.3.3促进学生对心理学在文学中作用的认识和兴趣4.3.4引导学生形成开放、包容的学术态度和价值观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5.1.2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复杂跨学科元素5.1.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5.1.4指导学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案例分析5.2教学重点5.2.1强调文学作品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和实用性5.2.2深入讲解文学作品中的历史、社会文化、心理学元素5.2.3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升学生的跨学科分析能力5.2.4引导学生形成全面、多元的文学解读视角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师准备6.1.1教学大纲和教案6.1.2相关文学作品文本和案例分析材料6.1.3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音频等6.1.4教学辅助书籍和学术论文6.2学生准备6.2.1笔记本电脑或纸质笔记本6.2.2文学作品原文和相关分析资料6.2.3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准备6.2.4自主学习和探索的工具,如图书馆资源、在线数据库等七、教学过程7.1导入与背景介绍7.1.1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跨学科研究的兴趣7.1.2介绍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7.1.3分享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7.1.4提问互动,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和预期7.2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7.2.1详细讲解文学作品中历史、社会文化、心理学元素7.2.2通过案例分析,展示跨学科分析的方法和技巧7.2.3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解7.2.4解答学生的疑问,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7.3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7.3.1分组进行文学作品跨学科分析的小组讨论7.3.2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合作,分享和整合不同观点7.3.3监督小组讨论过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7.3.4小组报告和反馈,促进全班交流和学习八、板书设计8.1知识框架8.1.1文学作品的跨学科研究主题8.1.2历史背景、社会文化、心理学元素8.1.3跨学科分析的方法和步骤8.1.4案例分析示例8.2教学重点与难点8.2.1教学重点内容摘要8.2.2教学难点解析8.2.3关键术语和概念解释8.2.4思维导图或概念图8.3互动与讨论要点8.3.1学生提问和教师解答区域8.3.2小组讨论的关键问题8.3.3学生观点和想法的记录8.3.4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发现九、作业设计9.1阅读与分析9.1.1阅读指定的文学作品9.1.2分析作品中的跨学科元素9.1.4提交作业截止日期9.2小组项目9.2.1选择一个文学作品进行跨学科分析9.2.3准备小组报告的PPT9.2.4小组报告和反馈的安排9.3批判性思考题9.3.1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思考题9.3.2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和独立见解9.3.3提交书面答案或下次课讨论9.3.4思考题的评分标准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教学目标是否达成10.1.2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有效性10.1.3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的评估10.1.4教学过程中的改进空间10.2拓展延伸10.2.1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和资源10.2.2提供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问题10.2.3鼓励学生参加相关学术活动或讲座10.2.4建立线上讨论群,促进学生交流重点环节补充和说明:教学难点与重点(5.1和5.2):这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部分,需要教师深入讲解和反复强调,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跨学科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浅谈文本解读与阅读教学-诗经教我们怎样阅读

浅谈文本解读与阅读教学-诗经教我们怎样阅读

今日头条【立根有道】阅读,是在探寻羞答答的恋人的心胡立根(原创)诗经中有一首著名的爱情诗,叫做《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现,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悦怿汝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汝之为美,美人之贻【参考译文】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

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

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这是一个颇有意味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场景。

不过与一般的人约黄昏后不同的是,女孩儿约小伙子在城头相会,却不经意地设了一场爱情智力考试。

你看那女孩早早来到城头,却“爱而不见”,悄悄躲了起来。

躲起来干什么?她在考验这小伙子的恋爱智商。

因为当小伙来到城头,不见了心爱的姑娘,他会怎样呢?那傻傻的样子,是可爱还是真傻?果然,他来了,不见心爱的人儿,在那“搔首踟蹰”。

你看那个傻样!姑娘躲在那里观察他,看他接下来怎么办,看看她是否相信我,是否明白我的心意。

此时小伙子展开了一系列心理活动:先是“搔首踟蹰”——心爱的人儿约了我,怎么没来呢?是爽约了吗?是捉弄我吗?是不爱我吗?她到底爱不爱我呢?当然,小伙的疑问顷刻被自己否定了:“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悦怿汝美。

”这在干什么呢?这是小伙子在猜测姑娘的心:姑娘应该是爱我的,你看她曾送给我红色彤管,那么漂亮,她不爱我,怎么会送这么漂亮的东西给我呢?对,她应该是爱我的呀!可是小伙子,还是有些忐忑,也许对先前的答案又做了自我否定:偶尔送一两次东西能说明什么呢?当小伙觉得偶然送一样东西还不足以说明对方的爱时,他的心中有闪现了无数的场景,尤其是这样的场景:“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汝之为美,美人之贻。

”对啊,你看她只要发现自己喜欢的东西,她就会送给我,去郊游,哪怕是一根鲜嫩的荑草,只要有些可爱,便也采来送我。

终于,小伙子明白了:美丽的姑娘爱我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文本解读在“主题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主题阅读教学是从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自身特点、课程单元以及教材本身出发,围绕着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在教材、课程资源中寻找、整合或挖掘出来的哲学主题或文化主题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

这种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本身就建立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

所以,文本解读在“主题阅读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关键词:文本解读主题阅读教学运用
多年来,课程改革一直是中国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随着第三轮新课改的进行,人们在形式上关注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基本理念的翻转课堂;在内容上更重视基于“整合”理念下教师与学生通过分析语文教材中的文学性课文来理解文本的意义,从而科学确定教学内容的策略。

一、新课改背景下文本解读在主题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构”(李海林语)。

主题阅读教学基于课堂,面向生活,以文本解读为基石,以整合为手段,加强课内外之间的联系,努力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

文本解读对师生挖掘教材内外的课程资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进行的文本解读;
1、“整合”理念下,立足于编者角度对课内教材进行的整体解读
“不管课程改革怎么改,钻研课标、解读并把握教材永远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

如果教师本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都没有解读清晰,就很难有效地引导学生”。

1、课内教材的整合单元阅读教学的目标解读。

——王敏勤
⑴、立足编者的角度,解读单元学习目标;
新课程标倡导学习的三维目标,我们要教会学生有整体意识,应引导学生明确单元学习中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于过程和方法。

鉴于此,在备课时,教师必须全面掌握好语文课程标准,深读教材。

弄清各学段语文教学的不同目标和重点,解读好学段与一册教材、一个单元教材、一篇课文之间的关系,弄清一个单元中几篇课文之间的关系,弄清课文与各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

这样才能较为准确的解读出教材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找到文本的教学价值。

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作一说明:
本单元以“学习生活”为主题,共有六篇课文,《我的老师》、《再塑生命的人》、《王几何》、《我的早年生活》、《论语十二章》。

从内容上看,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对学习生活老师的歌颂和赞美、对学习生活的评价和感触。

三篇写老师的文章各自的侧重点和写法又不同。

单元教学目标可定为:学会快速的默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

(2)基于把握单元整体文本解读的主题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教师在把握单元整体的基础上把文本解读置于单元整体之中,进而将文本作
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阅读,是主题阅读的基本阅读方法。

即首先是把文本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对待,从整体入手,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沉于作品之中,凭借直觉,对文本整体作灵感式的体悟。

2、建构建立在教师“职业解读”基础上的主题阅读教学课型;
⑴解读单元教材,“以文带文”,由单元导读课带动自主阅读课
作家的作品一旦成为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它自然就被附加上教学的价值意义,新教材强调“用教材教”,这给我们的“二度开发”教学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在单元课内教材主题化阅读教学中,秉持“以篇为范例,授之以渔”的原则,进行建立在教师对文本进行充分解读基础上的“单元整合教学”。

以一篇典范的文章学习为范例,即上单元导读课,课上引导学生归纳出一般的学习方法获得“渔”,接着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一篇”带“多篇”进行课内教材的自读,即上自主阅读课。

从而,让学生掌握学法,提高阅读能力及效率,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我们把它称为“大”以文带文。

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对三单元的所有文章进行的充分的解读:《春》、《风雨》、《秋天》、《济南的冬天》四篇诗文组成了一个单元,就主题而言都与“大自然的景物”紧密相关,就其写作方法来说都是写景技法上的名篇佳作。

经过充分的解读后,我们发现《春》一课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在写景的技法上最全面,也最典型。

所以,我们决定以《春》一课的教学为单元的导读课,“授之以鉴赏写景美文的方法”为目标,将其他的几篇课文分别上成“自主阅读课”让其成为学习了鉴赏方法后的检测和巩固。

而这几篇课文,各自在鉴赏方法上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即可以互为补充。

由此,形成了建立在文本解读基础上的单元教材的整合性学习。

⑵、细读教材间相同教学内容,尝试联动式“以文带文”课;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或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

”比较更是细读文本、品味语言的一条简捷的通道。

在教学时,征对相同主题的教学内容,当我们对教材有了足够的解读后;当我们引导学生在单元预习课中对本单元的字词作者及相关背景了解掌握后,“把骡子和马拉出来溜溜”,让相同主题教学内容的语言运用在比较中得到最直观的展现。

由此,在“比较性阅读”中让单元目标更单一化,具体化,进行现场的授“渔”和现场捕“鱼”。

从而,较快速的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我们将同样是写老师的三篇文章《我的老师》、《再塑生命的人》、《王几何》、组合在一起进行比较性学习。

从整体感知文章并概括内容、筛选信息,深入文本、品味语言,体会深情三个方面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比较异同,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收获更丰。

三、主题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把旧文读新、浅文读深,
文本细读,是对不同于课文更强调“原生价值”的经典文学作品的“充分阅读”。

在主题阅读教学中,那些用以“以文带文”的文本往往很经典,教学前教师需要对教材的文本解读率先做到全面细致,对其“教学价值”充分挖掘;教学中,教师更应当引导学生仔细分析经典作品的构词、句式、篇章结构、内容逻辑、意蕴与意味。

从而,能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不同的语境、内在蕴味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真正达到阅读能力的提高。

1、抓住文本的写作背景,知人论世进行细读;
对于那些距离我们时间久远的经典文本,那些具有特殊时代背景的文本,我们必须为学生补充大量的背景知识,或是补充部分原著、补充该作者在同时间的
作品,引导学生全面把握作者创作动机、背景、风格等,从而感受作者的创作意愿。

叶圣陶《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作者心有境,入境始与亲。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唯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

”由此,也实现了主题阅读“以藤串瓜”拓宽阅读内容,提高阅读效率的目的。

如:提起鲁迅的文章,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

在把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时,学生很容易把它们的主题理解为批判封建体制的张本。

所以,我们补充了《朝花夕拾》的写作缘起和本意,补充了《五猖会》、《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同出处的作品。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

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

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

”这样的缘起就让学生看出,写作此文时,正是作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芜杂”(烦乱苦闷)的时候。

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作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往事,来排除心中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

所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除了表达作者对儿时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无限留恋外,更主要的还是把童年生活与现实生活作出鲜明的对照,突出现实生活的阴暗,表达自己被“挤出集团之后”的强烈不满和愤慨。

由此,我们才能引导学生从客观上把握文本的主题。

2、抓住特殊的语言形式,关注词句展开细读。

语言往往是作者情感态度的载体,是文本细读的起点。

我们在主题阅读教学中同样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特殊字词,咀嚼语言,细心品味,发掘内蕴。

而这些特殊词句往往运用了一些特殊的技法,如“贬词褒用”、“褒词贬用”或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或者含蓄地运用象征、借代、拟人、想象、夸张、隐喻等“艺术表现手法”来表情达意。

所以,我们必须具备足够的敏感心和洞察力,引导学生着眼于文章中特殊词句,仔细品味、阅读,把握文本的情感、美感和意境。

如《土地的誓言》一课中,我们引导学生对“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一种情感”、“在那田垄上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泛滥”、“埋葬”进行咀嚼、品味就能充分地把握在他乡流离失所的作者悲愤狂放的情绪。

由此能逐渐培养学生关注特殊词句的阅读习惯,逐步提升阅读的能力。

总之,主题阅读教学本就是着力于教材的解读与整合的教学方式。

无论是教师进行立足于编者角度的整体阅读,还是进行“挖掘文本教学价值”的职业解读,抑或引导学生着力于文本细读,其目的皆是让我们重新全面认识语文阅读教学,提升阅读的课堂效率。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提升解读文本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①《小学语文教学》2010年3期
②《研究性学习试验与探究)寉益萍 2002年10月
③《我这样细读文本》窦桂梅
④《文本解读的三重境界》陆耀芳
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五大方略主题报告》王敏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