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分类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hagotype lysotype特殊的形态学特征

(4)菌株(strain):在一个特定分类学中至少与其 他一些群体是可以区别的生物群体。是来自单个或 纯培养物的微生物,一个种内菌株间在许多方面有 小差别。
例如: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2个菌株:

Bacillus subtilis AS1.398:蛋白酶生产
Bacillus subtilis BF 7658:-淀粉酶生产菌

菌株与型的区别 : 菌株之间不存在鉴别性特征的差异,命名不同的菌株无 需分类学依据;

不同型的细菌之间存在鉴别性特征的差异,命名或鉴定
不同的型必需有分类学依据。

(5). 群(group), 组(section), 系(series):这些类群名 称用在不同场合,常常有非常不同的含义,可以是 种水平上的类群,也可以代表属以上等级的分类 单 元的集合。如《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一版中, 主要根据表型特征将全部原核生物分为33组。将假 单胞菌属(Pseudomonas)内的90个种分为5组。
状而又不足以区分成新种时,可以将这些菌株细分成两个或更多的
小的分类单元--亚种。

(3).型(form或type:亚种以下的等级)::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
当同种或同亚种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存在差异,不足以分为新的亚 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


中文译名 推荐使用的名称 以前使用的同义词 应用于只有下列性状的菌株 生物型 biovar 血清型 serovar 致病型 pathovar 噬菌型 phagovar 形态型 morphovar biotype serotype pathotype phagotype 特殊的生理生化性状 不同的抗原特征 对宿主致病性的差异 对噬菌体溶解反应的差异

形态和病原性特征的同时,还依据细菌的代谢活性,将裂
殖菌纲分为2个目:端丛毛菌目和周毛菌目。

1915年,美国生物学家Buchanan对细菌的命名和分类进
行了一系列研究,他根据形态、染色反应、生理生化特
征及病原性等多方面特征,把细菌分成科、族、属。

1917年,美国细菌学家协会组成细鉴定和分类委员会,

例如 Bacillus sp.(一种芽孢杆菌) Bacillus spp.(一些芽孢杆菌)

在发表新的分类单元名称时,要再新名称后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上
新分类单元的缩写词。

如果该菌以前被人命名过,则把原命名人的姓氏写
在括号里。


命名法则
1) 所有正式分类单元的学名, 必须用拉丁词或拉丁化 的词命名. 2) 属名:字首字母大写 3) 种名: 二元式组合 名加词" "属名+种名加词"
模式菌株应送交菌种保藏机构保藏,以便备查考和索取。



三、细菌的分类系统
(一)克里希里尼科夫分类系统
植物界原生动物门下分为裂殖藻类和裂殖菌类,细菌归为裂 殖菌类,下分四纲,分别为放线菌纲、真细菌纲、粘细菌纲、 和螺旋体纲。

(二)普雷沃分类系统 把细菌归为原核生物界,下分四个门8个纲,即真细菌门(无 芽孢菌纲、芽孢菌纲)、分枝杆菌纲(放线菌纲、粘细菌纲、 固氮细菌纲)、藻杆菌纲(铁杆菌纲、硫杆菌纲)和原生动
根据一定的原则(表型特征相似性或系统发育相关
性)对微生物进行分群归类,根据相似性或相关性水平排列
成系统,并 对各个分类群的特征进行描述,以便查考和对未 被分类的微生物进行鉴定。
----根据现有数据建立系统的过程
命名(nomenclature):
是根据命名法规,给每一个分类群一个专有名
称.
----分类系统建立过程中的步骤之一


4) 亚种名: 三元式组合"属名+种名加词+ subsp.亚种
5) 属级以上分类单元的名称 :特定的词尾 6) 属名, 种名, 亚种名印刷体一律斜体.



2、新名称的合格发表
《国际细菌命名法规》规定,新的细菌名称必须在IJSB发表
后,经过世界公认的国际细菌命名裁定委员会公布,菌名批 准目录刊登后正式应用。凡有关细菌研究的学术论文必须使 用上述正式命名的细菌学名。 合法性:分类单元的名称必须符合命名法规的规则 发表优先权:种以上至目并包括目的各分类单元只能有一份 正确名称,即符合国际细菌命名法规的最早的那个名称。 有效发表:指通过出售或者分发印刷材料,使科学界普遍了 解,其目的在于提供一个永久的记录。



三、细菌分类学研究发展趋势
(1) 分析方法的标准化 (2) 多相分类方法的广泛应用及分子分类法 的发展 (3) “在线分类”的发展 (4) 分类学研究与细菌资源研究结合
第二节 细菌分类的基本原理


一、细菌分类的原则
分类有两种: ①以细菌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为依据的表型特征分类法,包 括有传统分类法(classical classification)和数值分类 法(numericalclassification);

②用化学分析和核酸分析,以细菌大分子物质(核酸、蛋白质) 结构的同源程度进行分类称种系分类(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或自然分类(natural classfication)。 从进化论诞生以来,已经成生物学家普遍接受的分类原则
生物系统学(systematics)

微生物分类与鉴定
总学时:32 倪志婧 lovebear@vip.163.com
地球上的物种估计大约有150万,其中微生物
超过10万种,而且其数目还在不断增加。
微生物分类的基本理论
微生物分类学(microbial taxonomy):研究微生物 分类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学科 分类(classification):

属名: 一般拉丁字名词,字首字母大写, 例如:Bacillus(芽孢杆菌属),拉丁词,原意为"小杆菌",因该属菌 有芽孢而译为" 芽孢杆菌属"。 Clostridium(梭菌属),源于希腊词, 原意为"纺缍状菌"。

种名: 林奈氏双名法,由二个拉丁字组成,属名 (字首字母大写) + 种名加词(全部小写)
直接编撰了《伯杰细菌鉴定手册》

本世纪40-50年代,细菌分类学增加了生理学、生物化学 的实验及营养要求等。同期,分类学从描述性的定性水 平提高到精确地定量水平。 1957年,英国细菌学家Sneath首先把电子计算机应用于 细菌分类,开创了数值分类法。


本世纪60年代,细菌分类进入分子生物学 时期。开创了细菌分类的第三纪元,深入 的研究和分析细菌的化学结构和核酸。 当前,已经在细菌分类单元采用rRNA基 因分析,以确定其系统发育关系。目前, 细菌分类学家主要还是用DNA同源性来 定种,并参考16sRNA基因序列分析相似 性以定属。
一、分类单元及其等级
界 (Kingdom) (Regnum) 门 (Phylum) (Phylum) 纲(Class) (Classis) 目(Order) (Ordo)
科(Family) (Familia)
属(Genus) (Genus)
种(Species) (Species)

种是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将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的细
菌群体归成一个菌种;性状相近、关系密切的若干菌种
组成一个菌属;相近的属归为一科;依次类推。在两个 等级之间,可添加次要的分类单位,如亚门、亚纲、亚 属和亚种等。群和组不是正式分类等级,是泛指具有某 种共同特性的某个集体,任何等级都可借用。 同一菌种的各个细菌,在某些方面仍有一定的差异,可 再分成亚种(subspecies),亚种以下的分类等级为型 (type),以区别某些特殊的特征。
常用的细菌分类学术语:

(1)种(species)物种,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单元 高等生物中,“生殖隔离”被看作是区分物种的标准 微生物的种:具有高度特征相似性的菌株群,这个菌株群 与其他类群的菌株有很明显的区别。 (2). 亚种(subspecies): 是正式分类单元中地位最低的 分类等级。
当某一个种内的不同菌株存在少数明显而稳定的变异特征或遗传性




3. 命名模式及其指定
由于细菌分类单元的划分缺乏一个易于操作的统一标
准,为了减少因采用不同标准界定分类单元所造成的 混乱,细菌系统分类也像其他生物分类一样采用“模 式概念 根据命名法规要求,正式命名的分类单元应指定一个

命名模式(简称模式)作为该分类单元命名的依据。

即:首先,指出或指定一个模式。然后,根据模式来 进行分类单元的命名。

1 (6)培养物(culture):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微生
物的细胞群或生长物。如微生物的斜面培养物、 摇瓶培养物等。
(二)细菌分类单元的命名规则 ——国际细菌命名法规

1、分类单元的命名法:双名法 所有正式分类单元的学名, 必须用拉丁词或其他词源经拉丁化的
词命名,要求印刷成斜体,书写时在名称下面加下划线
分类原则:当前细菌的分类,不管是哪个系 统,都还是按照形态为主(尤其是目、属、 科的分类)生理生化为辅的原则,结合生态 学核细胞化学组分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特征 及基因序列分析进行各级分类单位的划分。


二、细菌的分类单元和命名规则
(一)细菌分类单元
1. 种以上的系统分类单元

细菌的分类等级和其他生物相同,依次为界(kingdom)、 门(division)、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 、属(genus)、种(species)。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 (procaryotae),包括有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立克次体和螺旋体。
物形细菌门(螺旋体纲)

(三)伯杰氏分类系统:最权威且当前国际
普遍采用的分类系统。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是本分类系
统的标准指南,由美国细菌学家协会(现在的美国微生 物学会)发起编写,最初指定伯杰作为编委会主席,并 在1923年出版了手册的第1版,定名为《伯杰氏鉴定细菌 学手册》。


命名模式的指定
种和亚种指定模式菌株(type strain);即首先指定模式菌 株(它是有名称的),它是种名的命名依据,也 是该种众 多菌株中的一员。

亚属和属指定模式种(type species);一个属名的模式就
是使此名称得以合格发表时用来做原始 描述的种

科及科以上至目级分类单元指定模式属(type genus);一 个科或更高级分类群的名称的模式,就是那些使名称得 以 合格发表时用来做原始描述的属。
[是分类学的一个分支,给予分类类群单元与公
布规则相 符的名称。(沈萍与彭珍荣译)
鉴定(identification或determination): 借助于现有的微生物分类系统,通过特征测定,确定未
知 的、或新发现的、或未明确分类地位的微生物所应归
属分类 群的过程. --根据现有系统确定未知微生物分类归属的过程。 [是分类学的实用方面,是决定某一特定分离物归属于 某一 已确认分类单元的过程。(沈萍与彭珍荣译]
第一章
微生物分类学
——细菌分类学
第一节 细菌分类学概述
一、细菌分类鉴定的意义
细菌分类学的任务是在全面了解细菌的
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他们的种类,
探索其起源、演化以及与其他类群之间的
亲缘关系,进而提出能反映自然发展的分
类系统,并将微生物加以分门别类。


二、细菌分类学研究简史
1675年,荷兰人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微小动物” 第一个尝试生物分类的科学家—林奈 丹麦动物学家Muller提出新的分类系统,其中包括 动物、藻类、细菌。并建议将细菌分为单胞菌属和
弧菌属。

1838年,德国生物学家Eheneberg对微生物分类做 了修改,把细菌列为纤毛虫纲,分为2科。

1857年,德国植物学家Nagali在《植物学杂志》上发表
文章指出,这些微生物具有细胞壁,应归属于植物界,
并独立设一纲,取名裂殖菌纲。

1872年,德国植物学家Cohn发表新的细菌分类系统, 吧细菌分为4个族,每个族由一个或几个属组成。 1909年,Jensen发表了一种新的分类法,该方法在采用

如: Pseudomonas aeruginosa (铜绿色假单胞菌) 其中 Pseudomonas 是属名(假单胞菌属)(阴性 );
aeruginosa 是种名加词,是拉丁语形容词(阴性), 原意
为"铜绿色的"。

当泛指某一属细菌而不特指该属中的某一个种(或 种名未
定)时,可在属名后加sp.或spp.(分别代表 species缩写的 单数和复数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