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题库知识点13 免疫调节
2018届高考生物总复习免疫调节试题含解析
免疫调理( 时间: 60 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 每题 5 分,共 50 分 )1.以下对于人体免疫调理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体液免疫过程中,少量浆细胞可形成记忆细胞B.人体经过浆细胞和T 细胞产生抗体抵挡病原体C.禽流感病毒专营细胞内寄生,体液免疫对其不起作用D.某过敏原再次感染人体,人体可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响【分析】在体液免疫的过程中,大多半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入和办理,裸露出这类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达给T 细胞,刺激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量抗原直接刺激 B 细胞。
B 细胞遇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多半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起作用。
【答案】 D2 .对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过敏反响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样惹起的C.机体能够经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分析】非特异性免疫是天生( 遗传 ) 获取的,对大多半病原体起作用。
过敏反响、记忆细胞的产生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 A3.科学家发现某种病患者的血清中有一种特别的抗体,该抗体能攻击和损坏细胞内染色体的着丝点蛋白,称之为抗着丝点抗体(ACA)。
以下有关ACA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一定经高尔基体加工后才拥有生理活性B.可使分裂后的子细胞出现染色体变异C.能特异性地对着丝点蛋鹤发挥作用D.可能致使个体患免疫缺点病【分析】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需要在高尔基体上加工后才拥有生理活性, A 正确;据题意可知,ACA 的作用是损坏着丝点,假如着丝点被损坏,会影响染色单体分别,进而致使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B 正确;抗体只好与相应的抗原联合,其作用拥有特异性, C 正确;该类疾病属于自己免疫病, D 错误。
【答案】 D4.对于 HIV 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HIV 在活细胞外能大批增殖B.HIV 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C.HIV 主要攻击 B 细胞,令人体没法产生抗体D.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能够检出HIV 这类病毒【分析】此题需要考生掌握病毒的构造和代谢特色,以及免疫的有关知识。
全国2016-2018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免疫调节
4.(2017年4月浙江卷,第9题,2分)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
述,错误的是( D )
A.HI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B.感染HIV后一般要经过较长的潜伏期才会发病 C.艾滋病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功能的疾病
D.HIV侵入人体后只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
5. ( 2017 年 4 月浙江卷,第 22 题, 2 分)若某人不慎感染了 H7N9禽流感病毒,机体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B ) A.病毒会在呼吸道和消化道腺体的分泌物中大量增殖
③ 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 。 抗iPSC的抗体可以与DB7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而不能与MEF上 的抗原结合/iPSC与DB7有共同的抗原,与MEF无共同的抗原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 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 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 细胞 免疫。
17.(2016年全国I卷,第31题,9分)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
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
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
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 回答下列问题: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
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
2016-2018年高考生物 真题分类汇编
谢谢观看
在( B )
区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①
② ③ ④
具有免疫持久性
对抗原缺乏记忆功能 涉及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包含抗原诱导的细胞
具有免疫短促性
对抗原具有记忆功能 不涉及巨噬细胞的功能 不存在免疫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2018年高考生物(必修3)一轮复习:免疫调节
三、免疫失调病
类型
相关内容
再次 已免疫的机体在① ____________ 接受相同抗原刺激 概念 时所发生的反应 发作迅速 、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细 ②_________ 严重损伤 ;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 特点 胞,也不会引起组织③_________ 个体差异 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物质进行攻击而引起的反应,造成④ 组织和器官损伤 并出现症状 ________________ 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免疫缺陷病 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攻击免疫 T细胞 系统,使⑤________大量死亡,导致患者几乎丧失 一切免疫功能
[例 1]、(2013 年新课标卷Ⅱ)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 B 细胞、T 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 T 细胞和 B 细胞 C.吞噬细胞和 B 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解析]、淋巴细胞包括 B 细胞和 T 细胞,吞噬细胞为免疫细胞,A 错误; 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B 正确;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 巴细胞,C 正确;抗体为蛋白质,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D 正确。 [答案]、A
3.抗原和抗体:
(1)、成分: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 (2)、来源: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体内衰老、癌变的细
胞也可以是抗原;抗体是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但也可通过免疫治疗
输入。 (3)、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如乳汁)中。
高考探究 考向1 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皮肤、黏膜 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 (1)、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由____________ 杀菌物质 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等组成。 的___________( 体液 细胞 免疫。 (2) 、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包括 ____________ 免疫和________ ①、体液免疫: 浆 T ②、细胞免疫: T 效应T 衰老 或因其他因素而 2.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功能:监控和清除体内已经________ 癌变 的细胞。 被破坏的细胞,以及________
高考生物真题分类题库(含答案) 知识点15 免疫调节
知识点15 免疫调节1.(福建高考·T2)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过度激活”“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等。
(2)关键知识:自身免疫病引起的原因、胰岛素与糖尿病的关系。
【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胰岛B细胞的生理功能、自身免疫病等知识。
由题目信息可知,自身效应T细胞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致使胰岛B细胞死亡,该类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故A项正确;效应T细胞并没有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该细胞死亡与抗原无关,故C项错误。
由于胰岛B细胞数量的减少,胰岛素分泌不足,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生理水平,故B项错误;这类糖尿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注射胰岛素,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只会加重病情,而不能治疗该病,故D项错误。
2.(北京高考·T1)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
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
该抗体( )A.由T淋巴细胞产生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C.可裂解乙肝病毒D.可被蛋白酶水解【解题指南】(1)隐含信息:抗体是蛋白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关键知识:产生抗体的细胞、抗体的化学本质、抗体的特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区分。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
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合成分泌的,故A项错误;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与一种或一类抗原特异性结合,故B项错误;能够裂解靶细胞的是效应T细胞,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抗体可与之结合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水解,故C项错误;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被蛋白酶水解,故D项正确。
3.(全国卷Ⅱ·T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知识是:(1)抗体的作用机理是抗体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高三免疫调节知识点图
高三免疫调节知识点图在高三生物课程中,学生们会接触到免疫调节这一重要的知识点。
免疫调节是指机体对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进行应对的过程,包括免疫应答的启动和终止等多个环节。
下面将通过一个知识点图来梳理高三生物免疫调节的相关概念和机制。
一、免疫调节的分类1. 具体免疫调节:针对特定抗原,主要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 非具体免疫调节:即炎症反应,对多种抗原均能发生。
二、体液免疫调节体液免疫调节是通过体液中的抗体来实现的,其中包括:1. 体液免疫应答的启动:抗原与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结合,产生B细胞的活化,并分化为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2.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抗体通过其抗原结合部位与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3. 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清除:抗原-抗体复合物会被吞噬细胞、巨噬细胞和其他效应细胞清除。
4. 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结局: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和清除是形成免疫记忆的关键步骤。
三、细胞免疫调节细胞免疫调节是通过T细胞实现的,其中包括:1. T细胞的活化:抗原与T细胞表面的T细胞受体结合,激活T细胞。
2. T细胞的分化:激活的T细胞分化为不同类型的效应细胞,如辅助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3. 辅助T细胞的作用:辅助T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来协调和调节抗体的产生和细胞免疫的效应。
4. 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识别和杀伤感染细胞来清除病原体。
四、免疫调节的结束免疫调节的结束是指在病原体被清除后,免疫应答的终止,其中包括:1. 免疫耐受的形成:机体会通过多种机制来防止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应答,从而形成免疫耐受。
2. 免疫记忆的形成:部分效应细胞会分化为记忆细胞,以便于下一次遇到同样的抗原时能够迅速启动免疫应答。
3. 炎症反应的解除:炎症反应在病原体被清除后逐渐减弱或消失。
总结通过免疫调节这一知识点图的梳理,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高三生物中关于免疫调节的各个环节、机制以及重要概念。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是免疫调节的两个主要方面,它们协同作用,共同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最新-2018届高考生物 免疫调节复习课件 精品
例析3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回答。
(1)①表示___吞__噬__细__胞_摄__取__、_处__理__和_呈__递__抗__原__________,d是 ___效__应__T___细胞,图中属于反应阶段的是___二_______(填编
号)。 (2)与细胞f的功能相适应的细胞器有 ___核__糖__体__、内__质__网__、_高__尔_基__体__、_线__粒__体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b_c_d_e_g____(填字母)。 (4)人体消灭结核杆菌的主要的免疫方式是图中的_④_(填编号)。 (5)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____b______(填字母),导 致的疾病属于免疫失调疾病类型中的_免__疫__缺__陷_病__。
考点2比较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项目 区别
种类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来源
对象 特点
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 天性免疫
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 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 并非人人都有
对所有病原体起作用
无特异性、作用弱、时间 短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 物)起作用
有特异性、作用强、时间 长
基础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 杀菌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 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 坏
答案:B
解析:免疫细胞的来源是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的场所不 同形成的淋巴细胞不同。造血干细胞转移至胸腺,则发育分化 形成T细胞,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及大部分的体液免疫。造血 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分化形成B淋巴细胞,胸腺被破坏后,细 胞免疫完全丧失,仅保留部分体液免疫。骨髓和胸腺均破坏后, 机体的一切免疫功能均丧失,即使再输入造血干细胞,因缺乏 分化的场所不能形成B细胞和T细胞,免疫功能不能恢复。
浙江省2018版高中生物专题十三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业水平考试(含解析)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考纲要求] 1.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a);(2)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a)。
2.特异性反应:(1)特异性免疫(b);(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a)。
3.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1)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a);(2)HIV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a);(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防御措施(a)。
人类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皮肤和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管道的黏膜以及皮肤表面上的角质细胞。
化学屏障:皮肤分泌的油脂。
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
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2.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是某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及血浆蛋白破坏病原体。
脓液(死的白细胞、活的白细胞、死细菌、坏死的细胞)的出现表示身体正在克服感染。
第一、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反应一、特异性免疫当病原体突破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就会发挥作用。
这道防线是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叫做特异性免疫。
1.特异性免疫的类型及作用(1)类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2)作用: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针对某一特异性抗原,产生与之相对应的抗体或局部性细胞反应,以杀灭特异性抗原。
2.抗原与抗体、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如蛋白质、大分子多糖。
抗体:成熟的B淋巴细胞合成的能与抗原结合的受体分子叫做抗体。
所有的抗体都是蛋白质,基本结构呈Y形,两臂上有相同的结合位点。
一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一种抗原匹配。
T淋巴细胞:由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分化而成,在胸腺中发育成熟,与细胞免疫有关。
B淋巴细胞:由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分化而成,鸟类在腔上囊发育成熟,哺乳动物在骨髓中发育成熟,与体液免疫有关。
高考生物-免疫调节-专题练习 (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免疫调节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2.人体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下列生理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皮肤、黏膜等抵御病原体的攻击B.体液中杀菌物质消灭病原体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并将之消化D.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3.如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与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⑨代表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③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①B.人体内的细胞④能合成分泌淋巴因子C.④是T细胞,⑧是效应T细胞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快速分泌②4.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产生的抗击病原体的特异性蛋白质称为()A.抗原B.抗体C.淋巴因子D.溶菌酶5.我国卫生部和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指出,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
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病毒B.艾滋病患者体内T细胞的数量会逐渐增加C.艾滋病患者的死因与免疫系统受损无关D.发现艾滋病患者,应及时对其进行长期隔离6.2006年的“世界艾滋病日”会议在我国天津市举行,会议的主题为:行动起来,遏制艾滋。
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A.艾滋病是一种遗传病B.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C.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染D.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7.H7N9禽流感病毒已经导致多人患病,我国正在加紧研发相应疫苗,接种疫苗可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接种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抗体能直接清除宿主细胞内的抗原D.抗体由浆细胞产生8.人类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研制相应疫苗迫在眉睫。
人体接种疫苗后会产生相应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吞噬细胞B.效应T细胞C.记忆细胞D.浆细胞Ⅰ真题演练1.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高考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
高考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高考生物考试中,免疫调节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免疫调节是指机体通过内源性或外源性因素的调节,维持免疫平衡,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损害。
在免疫调节过程中,机体需要识别自身与非自身分子,调节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以及平衡炎症反应和免疫耐受。
本文将介绍高考生物免疫调节的主要知识点。
一、免疫调节的分类1. 自身免疫调节:机体通过自身调节来维持免疫平衡。
自身免疫调节包括中性调节和非中性调节两种形式。
2. 外源性免疫调节:机体通过外源性因素来调节免疫应答。
外源性免疫调节主要包括激活性和抑制性调节。
二、免疫调节的机制1. 细胞因子调节:细胞因子是一类具有调节免疫反应的蛋白质分子,包括促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
促炎性细胞因子能够刺激免疫应答,而抗炎性细胞因子则能够抑制免疫应答,保持免疫平衡。
2. 免疫细胞调节:免疫细胞在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包括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凋亡等过程。
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通过细胞间相互作用和细胞因子的分泌实现。
三、中性调节的机制中性调节是指机体通过维持适当的免疫应答水平,避免免疫过度或免疫不足的状态。
中性调节的机制包括:1. 免疫失衡的调节:机体通过调节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使免疫应答处于适当的范围内,避免过度或不足。
2. 免疫耐受的调节:机体通过调节免疫耐受,使机体对自身抗原和非自身抗原产生适当的应答。
四、非中性调节的机制非中性调节主要指机体对自身组织或非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的调节。
非中性调节的机制包括:1. 免疫耐受的调节:机体通过调节免疫耐受,使机体不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应答,避免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2. 免疫应答的调节:机体通过调节免疫应答,使机体对非自身抗原产生适当的应答,避免免疫反应过度或不足。
五、免疫调节与疾病免疫调节在疾病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
免疫调节不仅能够维持免疫平衡,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损害,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应答来治疗一些免疫相关疾病。
1. 免疫调节治疗: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018版高考(全国)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3讲免疫调节含解析
第33讲免疫调节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2。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Ⅱ)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免疫系统的组成2.免疫系统的功能(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项目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形成生来就有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特点无特异性有特异性组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噬细胞循环而组成(2)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①防卫:抵御病原体的攻击.②监控:及时发现机体衰老或变异的细胞。
③清除:将机体衰老或变异的细胞作为抗原清除掉.1.(必修3 P40拓展题改编)1992年,中国红十字会创建了中华骨髓库,但在接下来的10年间,库存资料还不足3万份。
这是因为人们对捐献骨髓的认识存在误区,下列对捐献骨髓的说法,错误的是( )A.骨髓是再生能力很强的组织,健康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一般10天左右即可补足所捐献的干细胞量B.可以在捐献者的髂骨部位穿刺采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C.可以从捐献者的手臂静脉中采集,通过机器将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剩余的血液回输到捐献者体内D.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影响捐献者的健康答案:D2.(深入追问)(1)溶菌酶只在第二道防线起作用吗?提示: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都起作用。
(2)能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的细胞分别是什么?提示:浆细胞,T细胞。
1.免疫细胞的起源与分化2.免疫细胞的种类与功能细胞名称来源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吞噬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B细胞造血干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 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B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感知考题】(2017·武汉模拟)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和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a、b、c三类细胞才能识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直接分化形成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c、d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不同解析] 由题图信息可推出,a、b、c、d分别为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其中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除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外,记忆细胞也能识别抗原。
最新-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解析 免疫调节 精品
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解析:免疫调节1.(2018福建卷)4、将小鼠B 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 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
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 细胞凝集成团。
T 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小鼠B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B.小鼠T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痊C.小鼠B 细胞和小鼠T 细胞有相同抗原D.小鼠T 细胞和家兔T 细胞有相同抗原【答案】C【解析】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的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在家兔的血清中可以找到相应的抗体。
而血清也可以和小鼠T细胞凝集,根据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特点来看,说明小鼠的B细胞和小鼠T细胞具有相同的抗原。
【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免疫的知识,要求学生对免疫的知识有较好的理解,涉及到免疫细胞和抗体等知识。
2.(2018广东卷)5、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B 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C 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 细胞产生记忆细胞D 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答案】B【解析】机体依赖神经-体液-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内环境的稳态,所以A错;在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中,B淋巴细胞也可以产生记忆细胞,所以C错;神经中枢受损,不会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3.(2018北京卷)4.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A. 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B. 浆细胞产生杭体的作用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D. 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答案:D解析:考察免疫调节和生物实验,理解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当小鼠感染病毒后,由于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所以进行细胞免疫,产生效应T细胞。
把效应T细胞与被病毒感染的小鼠细胞混合培养,测定上清液的放射性,最终能说明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诱导靶细胞细胞凋亡,最终使病毒暴露在细胞外。
4.(2018全国卷大纲版)32.(11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回答下列问题:[(1)大多数病毒进入人体内经过细胞的摄取和处理,使暴露于抗原的表面,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分泌。
2018年高考生物分类试题及答案汇编知识点13免疫调节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13免疫调节1. (2018 •江苏高考• T9)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B.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C. 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D. 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解析】选B。
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及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相关知识。
T淋巴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效应T细胞是T淋巴细胞在内环境中遇到抗原刺激分化而来,A项错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中,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受到抗原刺激而迅速增殖分化有关,B项正确;人体器官移植或细胞移植需要进行配型,否则会出现免疫排斥反应,反而不能达到增强免疫的效果,C项错误;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只需将筛选出的特定的杂交瘤细胞大量培养即可而不一定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D项错误。
2. (2018 •北京高考• T29)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癌细胞具有无限的特点。
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 ________________ ,可激发机体的_________ 统发挥清除作用。
⑵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种癌细胞)和MEF (—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细胞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血清iPSC DB7MEF免疫组77828空白组1089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_________ 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高三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汇总
高三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汇总免疫调节是维持机体免疫平衡的重要过程,每个高三生物学生都需要掌握的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高三生物的免疫调节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
1. 免疫调节的基本概念免疫调节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通过各种复杂的调控机制,保持机体免疫功能的稳定性和平衡状态。
免疫调节可以分为自身免疫调节和细菌感染免疫调节两种。
2. 自身免疫调节自身免疫调节是机体针对自身抗原产生的免疫反应进行调控,防止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
自身免疫调节的关键是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来实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机制:中央耐受、外周耐受、免疫调节细胞等。
3. 中央耐受中央耐受是指在胸腺和骨髓中,T细胞和B细胞通过负选择和阳选择的机制,在发育过程中识别和消除自身抗原特异性的细胞,以避免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
这种机制在免疫系统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4. 外周耐受外周耐受是指在淋巴器官、组织和淋巴血液中,通过一系列调节机制,维持自身免疫平衡。
这些机制包括免疫调节T细胞、免疫抑制细胞、免疫抑制因子等。
5. 免疫调节细胞免疫调节细胞是一类特殊的免疫细胞,它们具有抑制机体免疫反应的作用。
常见的免疫调节细胞有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调节性B细胞(Breg细胞)等。
这些细胞通过释放抑制因子、调整免疫细胞的功能来调节免疫反应的强度和范围。
6. 细菌感染免疫调节细菌感染免疫调节是机体在感染细菌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免疫调节机制,调节和控制免疫反应,保持机体的免疫平衡。
常见的免疫调节机制包括炎症调节、免疫抑制因子的释放等。
7. 炎症调节炎症调节是细菌感染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调控机制。
机体感染细菌后,会产生炎症反应,以应对细菌侵袭。
然而,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对机体产生损害。
因此,机体通过一系列的炎症调节机制,调节炎症反应的强度和范围,保持合适的炎症平衡。
8. 免疫抑制因子的释放细菌感染后,机体会释放一些免疫抑制因子,以抑制和调节免疫反应。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生物总复习《免疫调节》专题突破学案
《免疫调节》【考点定位】【命题预测】纵观近三年高考题,本专题主要考查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等,预测2018年高考仍将主要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以上知识点。
【要点讲解】一、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分为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和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两大类。
(3)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免疫系统的功能(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2)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①防卫: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②监控:及时发现机体衰老或变异的细胞。
③清除:将机体衰老或变异的细胞作为抗原清除掉。
3.特异性免疫(1)体液免疫①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
②免疫过程结果:在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2)细胞免疫①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 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 细胞。
②免疫过程③结果: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病原体,最终被吞噬、消灭。
(3)二次免疫及其特点①二次免疫的特点: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相比,产生抗体又快又多,从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
②二次免疫的基础:在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记忆细胞,当接受相同的抗原刺激时,会迅速地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从而更快更多地产生抗体。
二、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学应用1.免疫失调疾病(1)过敏反应:机体的防卫功能过于强大,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非首次接触抗原时发生,如皮肤荨麻疹。
(2)自身免疫病:机体的防卫功能过于强大,由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细胞而引起,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3)免疫缺陷综合征:机体的防卫功能不足,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如艾滋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13 免疫调节
1.(2018·江苏高考·T9)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
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C.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及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相关知识。
T淋巴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效应T细胞是T淋巴细胞在内环境中遇到抗原刺激分化而来,A项错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中,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受到抗原刺激而迅速增殖分化有关,B项正确;人体器官移植或细胞移植需要进行配型,否则会出现免疫排斥反应,反而不能达到增强免疫的效果,C项错误;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只需将筛选出的特定的杂交瘤细胞大量培养即可,而不一定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D项错误。
2.(2018·北京高考·T29)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1)癌细胞具有无限__________的特点。
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__________系统发挥清除作用。
(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
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
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细胞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血清iPSC DB7 MEF
免疫组77 82 8
空白组10 8 9
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__________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
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
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__________免疫。
(3)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
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
请在下图中选择A或B填入④处,从C~F中选择字母填入①~③处。
(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__________。
【解析】(1)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
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免
疫系统,主要是细胞免疫,产生了效应T细胞,发挥清除作用。
(2)①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免疫组的iPSC和DB7的数值都比空白组的高。
②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这两种细胞有相同的抗原,可以与iPSC刺激小鼠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结合。
③抗原与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实验结果说明iPSC与DB7有共同的抗原,而与MEF无共同的抗原。
(3)实验过程:①注射DB7悬液到小鼠1体内,1周后小鼠长出肿瘤。
②注射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到小鼠2体内,4周后提取T细胞。
③将小鼠2的T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注射到小鼠1的血液中。
④3周后观察实验结果,小鼠1的肿瘤变小,说明DB7和iPSC有类似的抗原,iPSC 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细胞免疫。
(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某些癌症。
答案:(1)增殖免疫(2) ①高于②与iPSC相同的抗原,可与iPSC刺激小鼠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结合③iPSC与DB7有共同的抗原,而与MEF无共同的抗原细胞
(3)①F②D③C④B
(4)预防和治疗某些癌症(抑制肿瘤的生长等)(答案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