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教案全册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f01d6fe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8.png)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教案全册的相关参考内容如下:1.单元一:古代文明与人类进化•教学目标: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掌握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
•教学重点:人类起源和进化;古代文明的发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图片展示等。
•教学内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古代巴比伦文明。
2.单元二:古代中国文明•教学目标:了解古代中国的文明成果和特点,掌握中国古代王朝的变迁。
•教学重点:古代中国的文化成果、王朝的变迁。
•教学方法:图文解析、小组研讨、视频展示等。
•教学内容:中国的文化成果,如文字发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王朝,如夏、商、周等。
3.单元三:古代印度文明•教学目标:了解古代印度的文明特点和发展过程,掌握古代印度的社会制度。
•教学重点:古代印度的社会制度、文明特点。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
•教学内容: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宗教文化(婆罗门教、佛教等)、行政制度。
4.单元四:古代希腊文明•教学目标:了解古希腊的文化成就和政治制度,掌握古希腊的城邦制度。
•教学重点:古希腊的文化成就、政治制度。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
•教学内容: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奥运会、哲学和艺术成就等。
5.单元五:古罗马文明•教学目标:了解古罗马的文化传承和政治制度,掌握古罗马的行政制度。
•教学重点:古罗马的文化传承、政治制度。
•教学方法:图文解析、小组研讨、角色扮演等。
•教学内容:古罗马的帝国制度、法律制度、道路建设和建筑艺术等。
6.单元六:古代埃及文明•教学目标:了解古埃及的文化特点和社会制度,掌握古埃及的宗教信仰。
•教学重点:古埃及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
•教学内容:古埃及的法老、金字塔、神话故事和宗教信仰等。
7.单元七:古代阿拉伯文明•教学目标:了解古代阿拉伯的文明成就和科学发展,掌握阿拉伯的数学和医学知识。
•教学重点:古代阿拉伯的科学发展、文明成就。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教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教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75ec90f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d6.png)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教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第1课《中国早期的人类代表——北京人》教案【课标要求】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及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是学生认识到中国是远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元谋人和北京人难点:理解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我们神圣的国土上,有广袤的肥田沃地,给我们以衣食之源;有众多的江河湖泽,给我们以舟楫和灌溉之利;有绵长的海岸线,给我们以交通和贸易的方便。
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之上。
那么,人类是怎样诞生的?在远古时期,我国境内又有哪些居民呢?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我们会找到答案的。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人由古猿演变而来,在我国有很多远古人类活动的痕迹,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出示《远古人类的分布图》)。
提问:1.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是在哪里发现的?距今有多少年?我国境内最早的人是元谋人,是在云南元谋发现的,距今约170万年。
2.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又是怎样呢?根据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元谋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发现了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和两小块烧过的骨头,表明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怎样理解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制造工具呢?制造工具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只有人类能够制造工具、使用工具改造自然。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66a5c10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1c.png)
最新⼈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最新⼈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含两套完整教案可供选择)WORD版第1课中国早期⼈类的代表——北京⼈1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北京⼈的发现教学难点:北京⼈的特征2教学过程⼀、导⼊新课师:⾃从有了⼈,就有了⼈类历史。
关于⼈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
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让学⽣思考后回答)师:(多媒体展⽰相关图⽚)有关⼈类起源,⽆论是西⽅的上帝造⼈,还是中国的⼥娲抟⼟造⼈,都是神话传说。
那么,⼈类到底是怎样诞⽣的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是怎样⽣活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类的代表——北京⼈》。
⼆、新课讲授⽬标导学⼀:我国境内的早期⼈类1.图⽚展⽰:分别展⽰《元谋⼈复原图》《元谋⼈使⽤⽯器图》《元谋⼈劳动复原想象图》2.教师提问:(1)元谋⼈⽣活在哪⾥?(2)元谋⼈懂得哪些技术?(3)⼈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提⽰:(1)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2)制作⼯具和使⽤⽕;(3)会不会制作⼯具。
3.教师⼩结:元谋⼈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类。
⽬标导学⼆:北京⼈1.图⽚展⽰:分别展⽰《北京⼈头盖⾻》《北京⼈复原头像》2.学⽣⾃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类遗址分布图》归纳北京⼈的⽣活地点和时间。
提⽰:北京⼈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店龙⾻⼭上;经测定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图⽚展⽰:4.观察⽐较:观察北京⼈复原头像和现代⼈头像,⽐较它们有什么不同?(⽅法点拨:从北京⼈的头⾻、前额、眉⾻、颧⾻、⿐⾻、嘴部等⽅⾯进⾏分析) 提⽰:学⽣讨论回答。
5.教师补充:北京⼈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6.图⽚展⽰:北京⼈制作的⽯器7.学⽣⾃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北京⼈使⽤的⽯器》图⽚,了解归纳北京⼈使⽤的⼯具情况。
8.教师提问:为什么北京⼈过着群居⽣活,共同进⾏获取⾷物的劳动?提⽰:这是由⽣产⼒⽔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决定的。
最新-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教案(优秀12篇)
![最新-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教案(优秀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a3859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79.png)
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教案(优秀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教案篇一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和发现的历史意义。
(2)知道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发现的意义以及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和了解我国境内其他古人类遗址。
2.过程与方法(1)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北京人。
难点:理解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
第一部分内容与第二、三部分内容是包含关系,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了北京人;第二和第三部分递进关系,先介绍北京人的发现,再阐述北京人的特征和发现北京人的意义。
我国目前已发现旧石器古人类遗迹三四百处,遍布全国大多数省市。
事实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左右。
我国早期人类遗址中最的就是北京人遗址。
北京人的发现内容丰富,大量的遗骨、石器和用火遗迹,证明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
[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图片等。
学生:自学教材。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s教师活动E学生活动6设计意图b导入新课H展示女娲抟土造人、亚当与上帝、古猿人的图片,问题:1.人类是怎么产生的?2.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谁?-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回答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31a49267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9.png)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一、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是针对初中七年级学生编写的历史教材。
本教材包含了七个单元,分别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古代中国的成立、古代中国的变革、文化交流与融合、世界古代文明、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二、教学目标1. 人类文明的起源- 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掌握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 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 古代中国的成立- 了解中国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了解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兴衰变迁;- 掌握中国文字的起源与发展。
3. 古代中国的变革-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典章制度;- 掌握战国七雄的兴衰变迁;- 了解秦始皇的统一中国。
4. 文化交流与融合- 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 掌握唐朝时期的开创性举措;- 了解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5. 世界古代文明- 了解古埃及文明的兴衰变迁;- 掌握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 了解古罗马帝国的兴衰变迁。
6. 世界近代史- 了解欧洲文艺复兴的背景和意义;- 掌握科学革命的基本内容;- 了解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7. 世界现代史-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影响;- 掌握二战时期的重要事件;- 了解当代世界的格局和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与概念;- 设计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鼓励学生阅读历史原始文献和相关资料,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开展历史展览和观摩活动,让学生实际感受历史的魅力;-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培养其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四、教学评估- 采用阶段性测验和小组项目评估,掌握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能力进展;- 定期进行组织性评估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研究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注重课堂表现的综合评价,包括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思考质量等方面。
五、教学进度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每周进行两课时的历史课程,共需约16周完成本学期教学工作;-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授课进度与学生接受能力相匹配;- 留出适当的时间进行复和巩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09e695b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9.png)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教案全册教材内容概述本教案包括了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全册内容的教学安排和教学要点。
初一历史上册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历史的起源、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发展等内容,通过研究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过程;2.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3. 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和信息获取能力。
教学安排第一节:《起源部落与母系氏族》-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社会的起源,理解母系氏族制的特点;- 教学内容:人类社会的起源,母系氏族制;-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小组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母系氏族制的特点。
第二节:《奴隶社会的兴起》- 教学目标:掌握奴隶社会的兴起和奴隶制度的特点;- 教学内容:奴隶社会的兴起,奴隶制度;- 教学方法:讲解、图表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重点:理解奴隶制度的特点。
第三节:《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目标:了解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封建制度的特点;- 教学内容:封建社会的形成,封建制度;- 教学方法: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重点:理解封建制度的特点。
第四节:《中华文明的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中国古代的国家统一;- 教学内容: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国家统一;- 教学方法:讲解、图表分析、小组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古代的国家统一过程。
第五节:《古代经济的繁荣》- 教学目标:掌握古代经济的繁荣和农业、手工业等的发展;- 教学内容:古代经济的繁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小组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古代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过程。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安排,学生将能够系统地学习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为他们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可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信息获取能力。
把握好教学要领,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精品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dd495ca8956bec0975e346.png)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指导元谋人是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2.了解北京人发现的过程,指导根据化石推测北京人的特征及生产、生活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炼知识要点。
2.通过观察《人类进化示意图》《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说出人类进化的大致过程及我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情况,初步掌握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通过讲述北京人遗址发掘过程中的小故事,体会考古学家执着探索的精神,结合北京人遗址中的考古发掘,认同北京人遗址在同期遗址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北京人教学难点:劳动创造人本身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及资料图片,发给学生预习指导,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习。
的特殊之处?观察第二幅图片,认识达尔文及达尔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讲述人类由猿进化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培养自己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我们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早期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之处?学生回答明确: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c7920e3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8d.png)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起点课时一人类的起源与迁徙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起源的地点和时间;2. 掌握人类早期迁徙的路线和原因。
教学重点1. 人类出现的时间和地点;2. 早期人类的迁徙路线和原因。
教学难点1. 人类起源的证据和判断;2. 早期人类的文化和生活。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人类演化树,简单介绍人类起源的历程。
2. 讲解人类起源的证据和判断:通过PPT介绍人类化石、考古文物等证据,让学生了解人类起源的判断。
3. 讲解早期人类的迁徙路线和原因:介绍人类迁徙的时间和路线,以及迁徙的原因。
4. 梳理知识点:通过练题对人类起源和早期人类迁徙进行简单梳理和巩固。
5. 布置作业: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并完成课后题。
课时二古代文明的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形成的时间和地点;2. 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
教学重点1. 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形成时间和地点;2. 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
教学难点1. 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影响;2. 古代文明的衰落和原因。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古代文明的形成时间和地点:通过PPT介绍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等不同文明的形成时间和地点。
3. 讲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介绍古代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和发展。
4. 比较不同文明:通过练题对不同文明进行比较和分析。
5. 布置作业: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并完成课后题。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奴隶社会课时一中国古代奴隶制度的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奴隶制度的形成历程;2. 掌握奴隶社会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1. 奴隶制度的形成历程;2. 奴隶社会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1. 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 奴隶社会的衰落和原因。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图片展现古代奴隶社会的生活和场景。
2. 讲解奴隶制度的形成历程:通过PPT介绍奴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理解奴隶社会的根源和发展。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新目标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新目标历史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854939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a.png)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新目标历史上册全册教案教案一:课程导入- 课程名称:认识历史- 课时:1课时- 教材内容:通过问答游戏介绍历史的定义和意义,并引导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教案二:人类文明的起源- 课程名称:追寻石器时代的足迹- 课时:2课时- 教材内容:介绍石器时代的特征和代表性工具,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教案三: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 课程名称:古代文明的绘卷- 课时:3课时- 教材内容: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过程,重点讲解夏、商、周等朝代的特点和贡献。
教案四: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课程名称:丝绸之路的传承- 课时:2课时- 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让他们认识到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融合。
教案五:古代希腊罗马文明- 课程名称:希腊罗马文明的辉煌- 课时:3课时- 教材内容:介绍古希腊和古罗马两大文明的特点和影响,并引导学生欣赏相关艺术品。
教案六:印度古代文明- 课程名称:印度古代文明的绚烂- 课时:2课时- 教材内容:介绍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和影响,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加深学生对印度文化的认识。
教案七: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课程名称:中华文明的传承- 课时:3课时- 教材内容:讲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演变过程,重点关注秦、汉、唐、宋等朝代的重要事件和贡献。
教案八: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 课程名称:中世纪的贵族与农民- 课时:2课时- 教材内容:介绍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和相关社会阶层,让学生了解封建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案九:中世纪的宗教与文化- 课程名称:宗教与文化的较量- 课时:3课时- 教材内容:介绍中世纪欧洲的宗教和文化发展,引导学生了解宗教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教案十:现代历史的起点- 课程名称:现代历史的开端- 课时:2课时- 教材内容:介绍近代历史的起点,包括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和科学革命等重要事件和影响。
教案十一:近代工业革命- 课程名称:工业革命的影响- 课时:3课时- 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发展,并讨论工业革命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b1c21d6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b6.png)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哎呀,你们知道吗?我最近在教初中历史,真的是一大挑战啊!不过,我还是想尽我所能,让这门课变得有趣又好玩。
我找来了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们来看看第一章节。
这一章主要讲的是中国古代的历史,包括夏商周三代的内容。
你们知道吗?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真是太神奇了!而且,夏朝的建立者禹可是一个大英雄,他治水有功,还把国家分成了九州。
后来,商朝和周朝相继出现,他们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比如说,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周朝,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
我们来到了第二章节。
这一章主要讲的是秦汉时期的历史。
你们知道吗?秦始皇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六国的皇帝,他的功绩可真是了不起!而且,秦始皇还制定了很多制度,比如说统一度量衡、文字、法律等等。
汉朝的时候,刘邦建立了汉朝,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围”。
这一时期的历史上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说张骞出使西域、卫青霍去病征战匈奴等等。
再来说说第三章节。
这一章主要讲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你们知道吗?三国时期可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时代之一,刘备、曹操、孙权这三个大英雄的故事可是家喻户晓啊!而且,诸葛亮、周瑜、司马懿等这些谋士也是非常厉害的人物。
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战乱不断,但是也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文化人才,比如说陶渊明、王羲之、顾恺之等等。
我们来到了第四章节。
这一章主要讲的是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
你们知道吗?隋朝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但是它的历史地位却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隋朝统一了南北朝,结束了长达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它的诗歌、绘画、音乐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战乱不断,但是也涌现出了很多英勇的将领和才华横溢的文化人才。
今天就先跟大家分享到这里啦!希望这些历史故事能够让大家对初中历史产生更多的兴趣。
记住哦,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教案(精品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教案(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cd298add88d0d233d46a41.png)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授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以及氏族生活的特点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山顶洞人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等问题,体验独立思考和归纳比较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教学方法讨论、练习、启发教学手段课件、触控一体机课型新授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歌曲《大中国》中唱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
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这里诞生了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和北京人,你想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吗?板书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二、讲授新课我国境内的人类师:自主阅读课本P2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元谋人的生活状况。
(1)生活年代:。
(2)生活地点:。
(3)生活状况:。
(4)历史地位:。
生:默读第一模块。
小组讨论,并汇报结果。
北京人的发现师:自主阅读课本P3内容,完成第2题。
2.简述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1)生活年代:。
(2)生活地点:。
(3)使用。
(4)靠为生。
生:独立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
北京人的特征师:自主阅读课本P4~5内容,完成第3题。
3.简述北京人的特征。
(1)。
(2)。
(3)生活状况:。
1、生:分组讨论。
2、生:汇报讨论结果。
课堂小结师: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其中北京人最具代表性,并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巩固练习师:组织学生完成课后活动第1、2题。
板书设计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云南元谋人二、北京人的发现1、发现地点2、距今年代3、发现过程三、北京人的特征1、直立行走2、制作石器3、学会用火四、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对研究古代人类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反思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553152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e.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的核心内容。
2.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并培养其历史分析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大航海时代1. 探索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原因。
2. 了解欧洲人的航海探险活动。
3. 理解大航海时代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第二单元:封建社会与农耕文明1. 认识封建社会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 探索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
3. 了解封建社会和农耕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三单元:希腊罗马的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 了解古希腊罗马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 探索古希腊罗马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研究古希腊罗马的传说和英雄故事。
第四单元:亚洲的风华绝代1. 了解中亚、南亚、东亚各个地区的历史文明。
2. 探索亚洲古代文明对各国的影响。
3. 研究亚洲古代文明的传统艺术和文化。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传授历史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历史分析和思考能力。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团队合作和思想交流。
4. 观察法:通过观察历史文物、图片和视频等素材,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清理笔记:学生每节课需要整理并提交当堂课的笔记。
2. 小组项目:学生分组完成相关历史项目,进行展示和评价。
3. 阶段测验: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阶段性测验,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
4. 口头问答:通过口头问答的形式,检查学生对研究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 PPT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3. 历史文物、图片和视频素材。
4.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相关材料。
以上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的主要内容,通过该教案,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并培养相关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75830872011ca300a6c390ce.png)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5课时[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第 1 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之一、北京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过程]板书设计: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生活方式:群居生活发展水平:用天然火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课后反思:第 2 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教案全册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9473886c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02.png)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近代史上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等,以及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屈辱和苦难的历史,但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和奋斗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等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难点是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的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关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
2.讲授新课:鸦片战争:首先向学生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让学生了解当时中英两国的实力差距以及英国的侵略意图。
然后介绍战争的过程,包括中国军队的抵抗和英国的胜利。
接着分析战争的影响,包括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中国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变化。
洋务运动:向学生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原因,让学生了解当时清朝政府的腐败和无能,以及一些有识之士的探索和尝试。
然后介绍运动的内容和成果,包括引进西方技术、兴办近代企业、学习西方教育等方面。
接着分析运动的影响,包括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以及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其他重要历史事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介绍一些其他重要历史事件,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分析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等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
4.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等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中国近代史的曲折性和进步性。
同时,鼓励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5.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撰写一篇小论文,题目如“从鸦片战争看中国近代史的启示”等,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思考。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765e26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0.png)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注:根据要求,本文将按照教案的格式进行编写。
]教案一:《探索古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演变》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2. 掌握石器时代的概念及其特点;3. 了解新石器时代的概念及其特点;4. 理解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特点;2. 理解人类社会进化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石器时代的遗物或图片,引发学生对石器时代的思考,进而介绍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
Step 2: 了解石器时代(15分钟)1. 介绍石器时代的概念,解释“石器时代”一词的由来;2. 介绍石器时代的特点,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
Step 3: 探索新石器时代(20分钟)1. 介绍新石器时代的概念,解释“新石器时代”一词的由来;2. 分析新石器时代相较于石器时代的变化,包括农业和手工业的兴起、生活方式的改变等。
Step 4: 整合知识(10分钟)通过课堂互动的形式,让学生回顾并总结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并对两者进行对比。
四、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如何判断一个社会是否进步?”为题,思考个人意见并展开讨论。
2. 带领学生进行相关阅读,了解更多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容,扩宽知识面。
教案二:《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明的产生背景;2. 掌握黄河流域文明的基本内容;3. 了解长江流域文明的基本内容;4. 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大古代文明的基本内容;2. 理解古代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地图、遗址或文物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思考,进而介绍古代文明的产生背景。
Step 2: 了解黄河流域文明(15分钟)1. 介绍黄河流域文明的概念,解释“黄河文明”一词的由来;2. 介绍黄河流域文明的基本内容,包括农业、手工业、政治组织等方面。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历史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历史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d22a15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10.png)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历史教案教学
设计
第一章东亚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居特点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亚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了解亚洲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了解亚洲地区人类聚居的分布特点。
3. 了解亚洲主要文明古国的发展和变化。
二、教学内容
1. 亚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影响。
2. 亚洲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及文明发展。
3. 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发展和变迁。
三、教学重点
1. 掌握亚洲地理环境和人类聚居分布的基本特点和变化。
2. 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变迁。
四、教学难点
1. 掌握亚洲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联系。
2. 了解不同文明古国的兴衰变迁。
五、教学方法
1. 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展示亚洲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来了解不同文明古国的发展和变迁。
3. 问答式探讨法: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讲述来提高课堂互动性。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高度参与,带有主动性。
2. 能够了解亚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影响。
3. 掌握亚洲主要文明古国的发展和变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历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152052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a.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历史教案第一章:远古时期的人类生活教学目标- 了解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
- 理解石器时代的特征和演化。
- 掌握挖掘和研究考古遗址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1. 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了解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包括狩猎、采集、渔猎和农耕。
- 探索远古时期人类的社会组织形式,如原始共产主义和原始私有制。
2. 石器时代的特征和演化- 理解石器时代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 了解石器时代的演化过程,包括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3. 挖掘和研究考古遗址的基本方法- 掌握挖掘考古遗址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 了解考古学中的主要科学方法,如碳十四测年法和DNA分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回想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2. 研究: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不同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3. 练: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不同远古时期人类的社会组织形式。
4. 总结:归纳总结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进行小结。
第二课时1. 导入:回顾石器时代的定义和特征。
2. 研究:通过图片和文献资料介绍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演化过程。
3. 练:利用图表和时间轴,让学生总结石器时代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4. 总结:归纳总结石器时代的特征和演化过程,进行小结。
第三课时1. 导入:激发学生对考古学的兴趣,探讨挖掘考古遗址的重要性和困难性。
2. 研究:介绍挖掘考古遗址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3. 练: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模拟挖掘考古遗址并记录所得到的文物和资料。
4. 总结:总结挖掘和研究考古遗址的基本方法和科学技术的应用,进行小结。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对远古时期人类生活方式和石器时代的理解程度。
- 收集学生参与挖掘考古遗址实践活动的成果和思考。
- 针对学生的研究表现,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
2. 总结石器时代各个阶段的特点和演化过程。
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全册教案
![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d1fa1ebed5b9f3f90f1cec.png)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能力和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
“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学生读引言。
2.教师引入: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
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
上一课时,我们从考古发掘的物证来学习了原始农耕文化,本课时要通过传说来认识农耕文化。
看看那些流传久远的传说中,包含了有关远古农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 二、新课讲授(一)二、炎帝和黄帝的传说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讲解“炎”、“黄”之意及其传说(或抽学生来讲) 整理出华夏族的来历:黄(谈两碑上的字),“ (二)禅让的传说1.简要讲: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禹。
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
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理解禅让的含义。
2.让学生简单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
(三)治水的传说1.禹之所以在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
必定是他的德才出众、威望很高。
何以见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禹治水的传说。
2.要求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传说。
然后问,禹治水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然后小结:禹治水成功,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3.处理辅栏的读读、说说。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3d5e301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48.png)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教案一:古代人类的迁徙与生活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迁徙史;2.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及文化特点;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1.人类的起源和迁徙史;2.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及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1.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2.跨学科综合应用。
教学准备:1.教材: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2.多媒体设备;3.教学课件;4.地图、图片等教具。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仪或世界地图,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起源和迁徙,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与展示(15分钟)1.介绍人类的起源和迁徙史,简要概括古人类的发展过程;2.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古代人类的迁徙路线和分布情况;3.讲解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及文化特点,如狩猎、采集、农耕等。
三、学习活动(2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就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及文化特点展开思考和交流;2.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展板,展示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及文化特点,展板可用图片、文字等形式呈现;3.学生互相参观其他小组的展板,进行交流和学习。
四、梳理与总结(10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梳理学习过程中的关键内容,对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及文化特点进行总结;2.引导学生总结古代人类的迁徙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五、拓展与应用(15分钟)1.与地理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分析古代人类迁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探讨古人类生活方式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3.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请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古代人类迁徙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的短文,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通过此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人类的起源和迁徙史,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及文化特点。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三、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
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自主预习】(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二)、北京人教师先介绍有关贾兰坡教授的故事和北京人头盖骨发现、失踪的经过,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引入一个考古学知识即只有发现了头盖骨才能复员古代人类的面貌。
这就是为什么元谋人的相貌不能够复员而北京人可以。
引起学生兴趣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1、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
2、距今年代约70万年至20万年。
3、北京人的体质特征让学生观察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并试着说一说北京人的的体质特征。
学生可能回答不全,教师补充。
4、生活情况:⑴使用打制石器。
⑵已经使用天然火。
会使用天然火之后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还用火照明,防寒、吓跑野兽。
用火烧烤食物,吃到了熟食,缩短了消化的过程,减少了疾病,促进了体质的发展。
北京人使用火,就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
)⑶过着群居生活。
让学生阅读北京人的群居生活的段落,讨论:北京人为什么过群居生活?北京人群居生活的情况怎样?学生结合课文和一些相关知识,应较容易地回答出答案。
(北京人生活的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无法生活下去。
所以北京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几十个人在一起,依靠集体的力量打野兽,采集植物果实、根茎,过着群居生活。
)(北京人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果实,生活艰苦。
)通过北京人的生活情况的分析,使学生明白艰难险恶的自然环境逼迫类人猿为生存而斗争,制造简单粗糙的工具去获取食物,这个过程就是劳动。
劳动促进了人的发展。
如果不是环境险恶,类人猿不需劳动即能获得食物,人类也就不会出现了。
所以说:劳动创造了人。
(三)、山顶洞人投放“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山顶洞人的生活”图片,要求学生结合图片自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指出: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1.结合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指出,山顶洞人在体质特征方面有什么变化?(模样同现代人基本相同)2.识“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图,说明山顶洞人在制造工具方面掌握了哪些先进技术?并举例说明(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例骨针)3.在用火方面,山顶洞人获取火种的方法同北京人有什么不同?(会人工取火)4.识“山顶洞人的生活”图,说明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怎样形成的?(按血缘关系结合的氏族)学生阅读课文自由回答,然后师生共同订正归纳总结,填写图表。
【合作探究】1、结合下列有关材料和图片,思考北京人为何要过群居生活?“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2、北京人已学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对北京人来说有什么作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有什么意义?想像一下,北京人是怎么样取得天然火的?大家的想象很丰富,既然我们知道了北京人已经会制造简单的工具,过着群居生活,会使用自然火。
那么,我们再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明显的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同学们应该从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人工取火、社会组织等方面进行比较。
【小结提升】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巩固练习】1、下列那一项属于山顶洞人的生活()A.用火烧烤食物B.使用打制石器C.过群居生活D.会使用骨针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A.会不会制造工具B.是否使用打制石器C.能否使用天然火D.懂不懂磨制石器3、韩非子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A.学会制造工具B.住在山洞里C.懂得用火D.过着群居生活4、材料解析题上古之世……民食果爪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原始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什么现象?(2)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培养自己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我们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早期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之处?学生回答明确: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
那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你了解我国古代那些关于农耕的传说,谈一谈。
学生回答: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自主预习】(一)河姆渡原始农耕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河姆渡原始农耕1、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2、时间:距今约7千年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耜4、农耕作物:水稻5、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6、原始饲养业:家畜(猪)7、原始手工业:陶器、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2、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耜、石刀、渔叉等4、农耕作物:粟5、定居生活:半地穴式房子6、原始饲养业:猪、狗7、原始手工业:陶器、纺线、织布、制衣(三)大汶口原始居民学生讨论归纳了解以下知识大汶口出现贫富分化,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合作探究】1、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2、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3、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呢?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原始的农耕生活的相关内容,我们一起列表比较总结一下本文所学内容。
【巩固练习】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的国家。
2、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流域,已经是使用的石器,在世界上最早种植了,住着的房子,能挖掘水井,饲养家畜。
制作陶器,玉器和原始。
3、生活在流域省西安附近的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的石器,用石刀收割庄稼。
他们在世界上最早种植了,住着的房子,用箭头、渔钩打猎捕食。
事实证明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
他们能够烧制,会纺线____4、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____ ;地点____;出现___陶和____陶;在后期,出现了_____,原因是:_______。
5、下边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制作的陶器,你能说出它的用途吗?6、想象一下: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感知历史的形象思维能力;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激发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黄帝──“人文初祖”是全课的重点。
正确认识尧舜禹的“禅让”的含义是难点。
【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以江丙坤郁慕明清明祭拜黄帝陵冢的视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黄帝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清明节会有那么多人祭拜黄帝陵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3课,远古的传说【自主预习】1、读课文结合课件图片了解本文内容。
2、小组讨论华夏族的由来,人文初祖,禅让制等知识。
(一)炎黄战蚩尤结合课文内容及课件图画归纳出华夏族,炎黄子孙名称的由来,知道涿鹿之战。
明确黄帝所进行的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
(二)黄帝--人文初祖结合课文内容及课件图画知道黄帝对于人类的贡献。
明白他被人们称为人文初祖的原因。
(三)尧舜禹的“禅让”了解什么是禅让以及禅让的本质,尧舜禹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