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宋明理学【人教版】
合集下载
第3课 宋明理学【人教版】
陆 九 渊
王 守 仁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陆九渊思想的主要内容
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 宇宙,无非此理而已。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皆是 理,心即理也。 ──《象山先生全集》
★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心即理也
陆 九 渊
陆九渊将理学发展到新阶段,号称“心学”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王阳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王 守 仁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 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 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 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 是一物;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一物。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王阳明《传习录》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 “致良知”,“知行合一” 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 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理学的成熟
眼 朱珠 子子 高, 于鼻 孔孔 子子 。, 朱熹
眉 后先 生生 长, 于胡 先后 生生 。,
知识小结
二 程朱理学
国内影响: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成为南宋以后的官方哲学,有利于维护 封建专制统治。
影响 国际影响:朱熹的学术思想在日本、朝
鲜曾一度盛行,被称为“朱子学”;在 东南亚和欧美也受到重视。
心是天地万物的本 源,心即理也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认识 论
主观唯心主义
比较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学派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
内容 继承儒学仁、礼思想;世界的本源是“理”
陆王心学
同
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遏制人 实质 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 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 影响 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
第3课_宋明理学人教版
练习
1.朱熹提出“存天 理,灭人欲”,其 中“天理”主要是 指
c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 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
2.程朱理学认为把 握“理”的方法是 A.接受经验
B.学习理论 C.实践感悟
c
D.内心反省
3.理学思想的 集大成者是 A.程颢
B.朱熹
C.程颐 D.陆九渊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1: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 真理” 材料2:一次,王阳明 和朋友赏风景,朋友指着山 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 岩中美丽的花树说,它们自 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 生自长,与人心感觉并无关 慧能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 系,你认为呢?王阳明说: 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 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 是仁者心动。 你不来时,它并不存在 .
佛教是外来 的宗教,它创自 古代印度,西汉 末东汉初传入中 国内地,魏晋时 期盛行。佛教宣 扬人生一切皆苦、 现实世界一切皆 空的苦空二谛学 说,主张超脱尘 世,出家修行, 落发为僧。
道教在民间传播:
道教则是中国土地上自 生的宗教,它正式创始于东 汉末年,东晋时道教日盛, 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 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 其思想渊源则可追溯到战国 时期的神仙方术思想,乃至 上古时代的民间巫术等。道 教追求长生不死成神仙。
B
宋明理学可取的一面: ①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 和谐的意识。 ②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 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 明的进步。 ④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 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宋明理学不可取的一面: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批判、继承、改造;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 (共26张)精品PPT课件
⑴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学术活跃;
⑵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推动文化思想的发展;
⑶宋代科举制的发展,儒士有重修养、明气节、参政事的风气;
⑷从魏晋至唐,儒、佛、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奠定了基础。
3、实质:理学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封建专制统 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
陆九渊:“心即理也”;
(1)主要观点:“心即理也”; (2)方法论:“发明本心”。
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 另一位说是风动;慧能过去跟 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
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
材料四:心之本体,原是个天理,原无非理;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 处,故良知即天理。
材料五: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 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
材料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思考:概括王阳明的主要观点? 王阳明:“致良知”。 (1)思想核心:“致良知”; (2)方法论:“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思考:材料六体现了什么观点?
重树思想标准(良知)的重要性; (3)积极: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发奋立志。
试试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材料五: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 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⑶ 理学的方法论:“格物致知”。(格物:研究,接触事物;致
知:获得知识.即通过实践、学习,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明白先 天存在的“理”。实质:不在于求科学之真,而在于明德至善。)
思考: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的区别?
材料三 清·丁云鹏《三教图》。此图 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 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 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氏趺(fū)坐于 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 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全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ppt
(1)局限:三纲五常,维系专制, 扼杀人性。 (2)可取: 有利于塑造民族性格:
重视主观意志;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自我 节制; 强调责任使命; 凸显人性庄严。
2.应对态度:批判地继承
.精品课件.
19
知识·梳理
背景: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宋 明
理 学
创立:北宋二程
理 的 成熟:南宋朱熹 发
学 展 发展:陆王心学
陆王心学
“心”是万物的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内心反省(内在)
实质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欲
共 同 内容 继承仁、礼思想;世界本原皆理;吸收佛道思想
点
影响
?
.精品课件.
17
结合四大名著等文学作品谈谈宋明理学对后世的影响。
.精品课件.
18
探究三: 感悟宋明理学
1. 影响深远,局限不少,仍有可取
它?(把握“理”的方法是什么?)
.精品课件.
13
欣赏诗作 品味其学
墟墓兴衰宗庙钦, 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滴到沧溟水, 拳石崇成泰华岑。
──陆九渊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
陆、王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什么?如何认识 它?(把握“理”的方法是什么?)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精品课件.
1
本课探究:
探究一:三教合一 1、从汉武帝以后到隋唐期间,儒学的发展情 况 2、理学产生的背景(历史因素、现实因素)
探究二: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主 要内容、影响
探究三:对宋明理学的评价(进步性、局限性)
重视主观意志;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自我 节制; 强调责任使命; 凸显人性庄严。
2.应对态度:批判地继承
.精品课件.
19
知识·梳理
背景: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宋 明
理 学
创立:北宋二程
理 的 成熟:南宋朱熹 发
学 展 发展:陆王心学
陆王心学
“心”是万物的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内心反省(内在)
实质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欲
共 同 内容 继承仁、礼思想;世界本原皆理;吸收佛道思想
点
影响
?
.精品课件.
17
结合四大名著等文学作品谈谈宋明理学对后世的影响。
.精品课件.
18
探究三: 感悟宋明理学
1. 影响深远,局限不少,仍有可取
它?(把握“理”的方法是什么?)
.精品课件.
13
欣赏诗作 品味其学
墟墓兴衰宗庙钦, 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滴到沧溟水, 拳石崇成泰华岑。
──陆九渊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
陆、王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什么?如何认识 它?(把握“理”的方法是什么?)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精品课件.
1
本课探究:
探究一:三教合一 1、从汉武帝以后到隋唐期间,儒学的发展情 况 2、理学产生的背景(历史因素、现实因素)
探究二: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主 要内容、影响
探究三:对宋明理学的评价(进步性、局限性)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3课宋明理学
2.程朱理学的特点
(1)使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第3课 宋明理学
16
3.对程朱理学的评价 (1)从消极方面看,程朱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 (2)从积极方面看,理学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 究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 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
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
鲜,甚至形成了“朱子学”学派。
第3课 宋明理学
10
误区警示
宋代是理学的奠基时代,但在整个宋代,理学并未取
得统治地位,从元朝开始才被统治者确定为统治思想,
明代成为科举考试的敲门砖。
第3课 宋明理学
11
三、陆王心学
1.南宋陆九渊的思想主张
②“ 物 ” 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 格物致知 ” 的目
的在于明 道德之善 ,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第3课 宋明理学
9
3.影响 (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
期居于统治地位的 官方哲学 ,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 》,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
①继承和发展了 陆九渊 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②其“知行合一”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第3课 宋明理学
13
误区警示 理学是儒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体系,是儒学发展的
一个新阶段,而非独立于儒学之外的新的哲学流派;
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也并非独立于理学之外的新
哲学。
第3课 宋明理学
14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优秀课件
理学的宇宙观
材料四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 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 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 而存天理”。 理学的道德观: 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五: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陆王心学 ——寻找内心的理
★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 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 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陆王心学——寻找内心的理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一 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陆九渊) 材料二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 材料三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 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 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 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第一幕:探理学之源
材料: 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习儒,一度又信奉道教, 经常屈尊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 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 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同泰寺。 1、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现象? 儒家学说独尊地位的动摇。 2、儒家学者面对这种现象是怎么做的? 融合佛道思想,建立新儒学体系——“理学”。 3、这种做法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什么精神? 兼容并蓄、“和”
第二幕:走理学之路
含
义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材料四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 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 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 而存天理”。 理学的道德观: 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五: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陆王心学 ——寻找内心的理
★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 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 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陆王心学——寻找内心的理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一 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陆九渊) 材料二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 材料三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 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 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 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第一幕:探理学之源
材料: 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习儒,一度又信奉道教, 经常屈尊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 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 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同泰寺。 1、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现象? 儒家学说独尊地位的动摇。 2、儒家学者面对这种现象是怎么做的? 融合佛道思想,建立新儒学体系——“理学”。 3、这种做法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什么精神? 兼容并蓄、“和”
第二幕:走理学之路
含
义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第3课宋明理学-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
第3课宋明理学-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一、基本信息•学科:历史•年级:高中必修3•副题目:宋明理学•授课时间:2小时•教学内容: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思想体系、人物及其代表作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掌握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体系;2.了解宋明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3.分析宋明理学的理论内涵并发表个人观点;4.运用宋明理学的思想理论解释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了解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2.掌握宋明理学的思想体系。
难点1.分析宋明理学的理论内涵并发表个人观点;2.运用宋明理学的思想理论解释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教学素材•人教版《必修三》历史教材;•相关历史书籍以及文献资料。
教学工具•电子白板;•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及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介绍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体系;•大致讲解相关历史背景和历史人物。
讲解(80分钟)1.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30分钟)•对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如道、理、气、鬼神、象数等概念;•讲解宋明理学的起源、发展及其与先秦、汉代以及唐宋时期其他哲学思潮的关系。
2.宋明理学的思想体系(50分钟)•对宋明理学的思想体系进行讲解,如心学、理学、气学等思想;•讲解宋明理学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意义。
互动(20分钟)•让同学们就宋明理学发表个人观点及看法;•小组互动,讨论宋明理学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总结(10分钟)•总结讲解内容;•进一步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交流。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历史课的教学,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思想体系及其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地位。
此外,通过小组活动的教学方法,学生们也获得了更多的思考和交流机会。
人教版必修Ⅲ第3课宋明理学
求。
贵州修文阳明洞
2、王阳明把“理学”发展为“心学”:(心学的集大成者) 主要思想: ①“心即理”: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学传统,并在陆九渊的基 础上进一步批判了朱熹的理学。“心即理”本来是陆九渊的命题,王 阳明对此作了发挥。王阳明批评朱熹的修养方法是去心外求理、求外 事外物之合天理与至善。 ②“致良知”:致良知说是对陆九渊“心即理”思想的发展。朱熹认 为《大学》之“格物致知”是要求学子通过认识外物最终明了人心之 “全体大用”。王阳明认为“格物”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 全其本体之正”。“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知”是 人心本有的,不是认识了外物才有的。 ③“知行合一”:朱熹主张知先行后、行重知轻。王阳明提出的“知 行合一”虽然继续了朱子重行的传统,但是批判了朱子割裂知行。王 阳明主张知行合一乃是由心即理立基,批评朱熹也是指出他根本上是 析心与理为二。“知行合一”的含意是说知行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 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 自觉和主宰性
王守仁(1472—1529),人称阳 明先生。他以反对正统朱学的姿态 出现,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 理”,一切都是从“心”产生出来的, 而不是由踞于心之上的“理”所派生 出来的,从而肯定意识为第一性。
王守仁
他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 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 理。人天生具有挑战的原因?
总结学生讨论结果 ①佛教的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道 家 神 仙
龙 门 石 窟
二、程朱理学:
宋代“理学”的内涵: 含义:所谓“理学”,就是用“理学”一词来指 明当时两宋时期所呈现出来的儒学。广义的理学, 泛指以讨论天道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 括各种不同的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 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 称为“程朱理学”。理学是北宋政治、社会、经 济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 结果,是批判佛、道学说的产物。
人教版 必修三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共21张PPT)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史料反映了朱熹的天理论承袭程颐,但有所发展, 变得更严密、更精致、更深刻了。他认为,天地 之间有理有气,而理是本,是万物的本原,而气 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材料,必须依靠理而运行。
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
[2016·上海卷]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 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材料1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 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
二、理学的含义 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理论,将儒家的
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 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 想体系。
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
1、程朱理学
主要思想观点
(1)“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 恒存在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 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2和材料3关于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 有何差异?
程、朱主张“格物致知”,既通过实践、学习 明事理;陆王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 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不同点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理学思想 外在的 “理”
内在的 “心”,本 心是“理”
方法论
格物致知 内心的反省, 回复良知就 成为圣贤
❖ 3.地位
❖ (1)南宋以后逐渐成为官方哲学。
❖ (2)朱熹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即《四书 章句集注》,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并且成 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的异同点?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不同点?
材料2: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3: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 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 ,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史料反映了朱熹的天理论承袭程颐,但有所发展, 变得更严密、更精致、更深刻了。他认为,天地 之间有理有气,而理是本,是万物的本原,而气 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材料,必须依靠理而运行。
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
[2016·上海卷]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 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材料1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 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
二、理学的含义 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理论,将儒家的
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 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 想体系。
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
1、程朱理学
主要思想观点
(1)“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 恒存在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 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2和材料3关于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 有何差异?
程、朱主张“格物致知”,既通过实践、学习 明事理;陆王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 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不同点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理学思想 外在的 “理”
内在的 “心”,本 心是“理”
方法论
格物致知 内心的反省, 回复良知就 成为圣贤
❖ 3.地位
❖ (1)南宋以后逐渐成为官方哲学。
❖ (2)朱熹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即《四书 章句集注》,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并且成 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的异同点?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不同点?
材料2: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3: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 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 ,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人教版必修三第三课宋明理学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 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 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在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之 后,你认为宋明时期儒学有了哪些 发展?
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②集政治、哲学、伦理道德等于一身,将儒学发展为理 学,形成庞大的思想体系
三、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
“二十四孝” —郭巨埋儿
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 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 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
——鲁迅《旧事重提》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 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
关注传统文化 传承华夏文明
古 代 四 大 书 院 之 冠 , 于 唐
岳 麓 书 院
湘三二学末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 山五老峰下,宋初扩建 为书院,并正式定名为 “白鹿洞书院”。白鹿 洞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所完备的书院,与岳 麓、睢阳、石鼓并称 “天下四大书院”。因 朱熹和学界名流陆九渊 等再此讲学或辩论,这 里成为理学传播的中心。
D 正确的是( )
A.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的“大一统”思想 B.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C.宋朝时,新儒学中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国文化的成分 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
《三教图》(明·丁云鹏)
图中的三教是:
儒 _______ 、__佛__、__道__
材料一 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 “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 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历程。
在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之 后,你认为宋明时期儒学有了哪些 发展?
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②集政治、哲学、伦理道德等于一身,将儒学发展为理 学,形成庞大的思想体系
三、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
“二十四孝” —郭巨埋儿
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 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 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
——鲁迅《旧事重提》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 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
关注传统文化 传承华夏文明
古 代 四 大 书 院 之 冠 , 于 唐
岳 麓 书 院
湘三二学末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 山五老峰下,宋初扩建 为书院,并正式定名为 “白鹿洞书院”。白鹿 洞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所完备的书院,与岳 麓、睢阳、石鼓并称 “天下四大书院”。因 朱熹和学界名流陆九渊 等再此讲学或辩论,这 里成为理学传播的中心。
D 正确的是( )
A.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的“大一统”思想 B.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C.宋朝时,新儒学中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国文化的成分 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
《三教图》(明·丁云鹏)
图中的三教是:
儒 _______ 、__佛__、__道__
材料一 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 “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 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历程。
历史: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人教版必修三)
人生自古谁无死,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宋 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明 于谦
生死以,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清 林则徐
粉身碎骨寻常事, 粉身碎骨寻常事, 但愿牺牲报国家。 ——清·秋瑾 清 秋瑾
民族的
世界的
儒
气 欲 人
好好活着
格物致知
道 佛 天
致良知 梦想上天 定力 路径 知行合一 人格 标准 终极源泉 品质 法规 仁、义 三纲五常
理
人
必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 仁者必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
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 五常:仁、义、礼、智、信
2008年汶川大地震 2008年汶川大地震
必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 仁者必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
“仁”是人的爱心和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仁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另类皇帝
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饱读儒家经典,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饱读儒家经典,一度又信奉 萧衍 道教,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 陶弘景, 道教,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 们称陶为“山中宰相” 后梁武帝又“舍道释佛” 们称陶为“山中宰相”。后梁武帝又“舍道释佛”, 以皇帝之身出家, 舍身”同泰寺, 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同泰寺,把崇佛推向戏剧 化高潮
仁
“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 仁者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优秀课件_
《二程遗书》卷十八 程颐:“涵养须用敬, 进学则在致知。”
朱熹:“敬者,主一无适之谓。” “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 也。”“敬字工夫,乃是圣门第 一义。”
• 社会人的底线,源自内心和外力的双重约束,外力表现为制度规则,而 内心的约束,其实就是来自于“诚”与“敬”。
• 诚,“发于精诚,不欺人,不自欺。” “不欺人”源自“不自欺”,说 到底,还是君子慎独,从哲学解释,归宿于道德诉求。
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
第3课
宋明理学
探究一:何为“理”?何为“理学”?
• 心安理得 蛮不讲理 理所当然 天理难容 理直气壮 天理昭彰 强词夺理
• 理屈词穷 知书达理 通情达理 伤天害理 •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程朱理学
材料一:宇1)宙“之天间理一”理是而宇已宙万。物天的得本之原而,为先天理,后地物得。 之而为地。(核心) 材料二:其2)(“理理)”张之体为现三在社纲会,上其是纪儒之家为道五德常伦。理, 材料三:人即三伦纲者五,常天。理(也道。德“观父)子君臣,天下之定 理”。 材料四:3“)社天会理观存:则存人天欲理亡,,灭人人欲欲胜则天理灭”。
翻开历史一查… 满本都写着两个 字“吃人” 。
──鲁迅
人生自古谁无死, 粉身碎骨浑不怕,
留取丹心照汗青。 要留清白在人间。
——宋·文天祥
——明·于谦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
《礼记·中庸》:“诚者天之道 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 朱熹《四书集注·中庸注》:“ 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 也” 。
清华校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
朱熹:“敬者,主一无适之谓。” “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 也。”“敬字工夫,乃是圣门第 一义。”
• 社会人的底线,源自内心和外力的双重约束,外力表现为制度规则,而 内心的约束,其实就是来自于“诚”与“敬”。
• 诚,“发于精诚,不欺人,不自欺。” “不欺人”源自“不自欺”,说 到底,还是君子慎独,从哲学解释,归宿于道德诉求。
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
第3课
宋明理学
探究一:何为“理”?何为“理学”?
• 心安理得 蛮不讲理 理所当然 天理难容 理直气壮 天理昭彰 强词夺理
• 理屈词穷 知书达理 通情达理 伤天害理 •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程朱理学
材料一:宇1)宙“之天间理一”理是而宇已宙万。物天的得本之原而,为先天理,后地物得。 之而为地。(核心) 材料二:其2)(“理理)”张之体为现三在社纲会,上其是纪儒之家为道五德常伦。理, 材料三:人即三伦纲者五,常天。理(也道。德“观父)子君臣,天下之定 理”。 材料四:3“)社天会理观存:则存人天欲理亡,,灭人人欲欲胜则天理灭”。
翻开历史一查… 满本都写着两个 字“吃人” 。
──鲁迅
人生自古谁无死, 粉身碎骨浑不怕,
留取丹心照汗青。 要留清白在人间。
——宋·文天祥
——明·于谦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
《礼记·中庸》:“诚者天之道 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 朱熹《四书集注·中庸注》:“ 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 也” 。
清华校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共21张PPT)
《赏花》
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二程说:“天生的。” 客观唯心主义
朱子说:“对,天生的。” 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
美丽的。”主观唯心主义
同: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世界本原 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理”,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 认为本心是“理”。
《父子关系》
二程说:“老爸就是老爸,儿子就是儿子,这是上天 安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这就是孝。” 朱子说:“对,父子关系是上天安排的,并且儿子不 能有忤逆之念,这就是孝。” 阳明说:“孝顺自己老爸是应该的,人本来就有孝心, 但,我们对别人的老爸也要孝,这才是真正的孝。”
道德修养
同:都认为伦理道德是“天理”决定的;
东汉末年,神仙 方士之说、阴阳五行 之学与道家学说的某 些部分杂揉起来,形成 了道教。道教尊老子 为教祖,奉《道德经》 等为主要经典。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梁武帝名萧衍,自 幼习儒,一度又信奉道教, 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 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 同泰寺,三次舍身入寺院 为僧。
魏晋南北朝佛道盛行,儒学发展出现危机。
隋朝时,儒学 家提出“三教合归儒” 主张。唐朝时,统治 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佛道的发展挑战儒学 正统地位。
《三教图》(清·丁云鹏),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魏晋南北朝以来出现三教合一趋势,为理学 的出现奠定基础。 2、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尊 儒读经。 3、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
人教版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 (共33张PPT)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 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 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
物;意在于仁心人外爱无物物,,即心仁外人无爱物理便是一物;
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 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王阳明《传习录》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
宇宙,无非此理而已。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皆是
理,心即理也。 ──《象山先生全集》卷三十六
★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王阳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出了突出贡献。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并成为
集大成者。所以将其通称为“程朱理学”。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3、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万物皆只有 一个天理。天下只有一个理,天者,理也。
——《二程遗书》
材料一体现了二程什么样的哲学观?其实质是什么?
观点一: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 的意识之外的绝对精神、上天的意志。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材料二: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物;意在于仁心人外爱无物物,,即心仁外人无爱物理便是一物;
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 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王阳明《传习录》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
宇宙,无非此理而已。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皆是
理,心即理也。 ──《象山先生全集》卷三十六
★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王阳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出了突出贡献。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并成为
集大成者。所以将其通称为“程朱理学”。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3、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万物皆只有 一个天理。天下只有一个理,天者,理也。
——《二程遗书》
材料一体现了二程什么样的哲学观?其实质是什么?
观点一: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 的意识之外的绝对精神、上天的意志。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材料二: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 (共57张PPT)
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
又各得之以为性;其 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
张之为三纲,其纪之 的精神存在物,如绝对精神、
为五常,盖皆此理之 上帝的意志。
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反映: 目的——从哲
请思考:程朱理学认 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它反映于哪些领域?
社会上——儒学家高伦度理论道证德专,即 三纲五常。 制统治和君臣 灭人人欲身上”—。—人父 的性子合,等理“级性存秩。天序理,
思考: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的区别? 同:“格致”与“实践”相似。强调通过对外
界事物的考察和实践,来求取“真理”。
异:“知”不同。
“格物致知” 要“明理”,即儒家伦理道德 (唯心); 实践出真知:是指客观规律和真理。(唯物)
(一)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朱熹
2、含义:以“天理”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统
“四德” ——妇德、妇 言、妇容、妇功
• “三从四德”,是一种中国古代女性的 道德规范, 是为适应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 需要,根据“ 内外有别”、“ 男尊女卑”的原则, 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 的规范要求。所谓的“四德”是指:德、言、容、工, 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 后“言”,要有知识修养,言辞恰当,语言得体;其 次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 轻浮随便;最后是“工”,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 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周礼·天官·九嫔》)
苦难造成人们对宗教的渴求 2、儒学本身的问题与缺陷(如思辩性、理论
性的不足) ,使人们对儒学产生了怀疑。
佛道盛行的缩影──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 教,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时人将 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事佛, 随着“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家,他推 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潮。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3课 宋明理学
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合一
1.魏晋南北朝: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主张以儒学为主。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3-
第3课 宋明理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程朱理学
产生 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 背景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17-
第3课 宋明理学
12345
5.理学家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解析: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所谓的良知是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所以A 项正确。B项错在“圣人独有”,C项明显不符合心学理论,D项错在“外部世界”,应是 内心世界。 答案:A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3课 宋明理学
-1-
第3课 宋明理学
学习目标
1.识记魏晋南北朝 时期儒学的发展以 及宋明理学的主要 内容。 2.分析理解儒学在 宋明时期发展变化 的主要原因及其主 要特点。 3.认识宋明理学的 重大历史价值和社 会影响。
思维脉络
-2-
第3课 宋明理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5-
第3课 宋明理学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宋明理学的发展特点 史料导入
宋朝的儒学传统已经有别于早期的儒学。早期儒学专注的是政治和道德方面 的实际问题,因为他们首先考虑的是组织和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宋朝的儒学学 者研读传统的儒学经典著作,但是他们也熟悉佛教作品。他们在佛教思想中发现 了许多值得赞赏之处。佛教不但拥有富有逻辑的思想和论证,还对儒学思想家未 曾系统探究的问题如灵魂的特性和个人与宇宙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样, 宋朝的儒学学者从佛教中汲取了大量的灵感。由于他们的思想既反映了佛教的 影响也继承了传统的儒学的价值观念,因此以新儒学而闻名。
1.魏晋南北朝: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主张以儒学为主。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3-
第3课 宋明理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程朱理学
产生 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 背景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17-
第3课 宋明理学
12345
5.理学家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解析: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所谓的良知是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所以A 项正确。B项错在“圣人独有”,C项明显不符合心学理论,D项错在“外部世界”,应是 内心世界。 答案:A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3课 宋明理学
-1-
第3课 宋明理学
学习目标
1.识记魏晋南北朝 时期儒学的发展以 及宋明理学的主要 内容。 2.分析理解儒学在 宋明时期发展变化 的主要原因及其主 要特点。 3.认识宋明理学的 重大历史价值和社 会影响。
思维脉络
-2-
第3课 宋明理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5-
第3课 宋明理学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宋明理学的发展特点 史料导入
宋朝的儒学传统已经有别于早期的儒学。早期儒学专注的是政治和道德方面 的实际问题,因为他们首先考虑的是组织和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宋朝的儒学学 者研读传统的儒学经典著作,但是他们也熟悉佛教作品。他们在佛教思想中发现 了许多值得赞赏之处。佛教不但拥有富有逻辑的思想和论证,还对儒学思想家未 曾系统探究的问题如灵魂的特性和个人与宇宙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样, 宋朝的儒学学者从佛教中汲取了大量的灵感。由于他们的思想既反映了佛教的 影响也继承了传统的儒学的价值观念,因此以新儒学而闻名。
人教版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人教版】[课件33ppt]
理学集大成者
1、理学的创立:二程理学(北宋)
朱
熹
2、成熟:朱熹理学(南宋)
1)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 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
2)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 、朋友岂不是天理?”
(道德观)
认为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3)社会政治观:存天理,灭人欲
宋
明 理
理 创立:北宋二程等人 学 的 成熟:南宋朱熹
学
发 展
发展:陆王心学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 以内在的主体取代外在的客体性
服务社会
程朱理学
格物
反省
天理
心外
心内
陆王心学
伦理道德
合作探究
材料一 这一思想体系(宋明理学)将儒家对道德的追求
与佛家对精神的追求、道家对自然的追求结合起来,以之为
3.认识宋明理学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
本课知识结构整合
一、背景:挑战 困境 复兴
二、形成过程:
1、创立: 二程
2、成熟: 朱熹
3、发展:心学
三、评价
陆九渊 王阳明
一、背景:困境 挑战 复兴
1、历史因素:东汉末年以后,儒学遭遇挑战,陷入困境
从以下材料中可以看出魏晋时期儒学受到哪些冲击? 佛教: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东汉永平 十年即公元67年,佛教正式由官方传入中国 基本教义: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禁欲苦行等。 魏晋时期盛行。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 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1)“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良知即天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包含“理”或“心”字的词语?
蛮不讲理 天理何在 理所当然 天理难容 天理昭彰
同心同德 心领神会 心想事成 眼不见心不烦 ……
2+2=4
理
课标: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危机重重儒士忧
危机重重儒士忧
1.先秦两汉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秦朝
西汉时期
东汉时期
孔子
应运而生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民族精神永流传
二、宋明理学产生了哪些影响?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 “无事袖手淡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不能救民者,不如无贤。为仁不能胜暴,非仁也;
双方赋诗论辩。陆指责朱“支 离”,朱讥讽陆“太简”,两派学术 见解争持不下。
易简功夫陆王心
(3)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过分水岭有感》 朱熹
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 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
鹅湖之会
天理是世界本原 儒家纲常伦理是天理 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民族精神永流传
民族精神永流传
一、理学的含义?
危机重重儒士忧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元明清
宋初,历经五代纷乱,权威失坠,又有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斧声烛影,人们如何确信这是一个拥有合 理性合法权力的政权?……宋虽统一,但并未恢复汉 唐旧境,面对异邦的存在,赵宋在想方设法抵抗异族 之外,凸显自身国家合法性,张扬自身文化合理性的 需要就格外迫切。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传习录》
易简功夫陆王心
情景剧: 还有另一个关于王守仁弟子的故事。这位弟
子有一次半夜里捉到一个小偷,便对小偷讲说 “良知”的道理。那小偷笑着问道:“请问, 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天气很热,王守仁的 这个弟子请小偷脱掉外衣,随后又请他脱掉内 衣,小偷都照办了。接下去请小偷脱掉裤子时, 小偷犹豫说:“这恐怕不妥吧。”王守仁的弟 子便对小偷说:“这便是你的良知!”
——《宋明理学概述》 民:精神生活世俗化的需要
危机重重儒士忧
2.魏晋隋唐
魏晋南北朝
唐宪宗 韩愈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元明清
公元819年,当时的皇帝唐宪 宗尊迎佛骨,掀起全国性的佛教 狂热。
韩愈直言上奏,痛斥佛教乃夷 狄之教,劳民伤财,结果被贬到 千里之外的潮州,途中他写下了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 残年”的悲壮诗句。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工夫,知行
不可分作两事。
——《传习录》
易简功夫陆王心
(3)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鹅湖之会
1175年4月,陆九渊与朱熹在江西 上饶的鹅湖寺会晤,研讨治学方式与 态度。
朱熹主张通过博览群书和对外物 的观察来启发内心的知识。
陆九渊认为应“先发明人之本心 然后使之博览”,所谓“心即是理”, 毋须在读书穷理方面过多地费功夫。
士: “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
危机重重儒士忧
3.五代十国
魏晋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元明清
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当时社会状况如何?
前日五代之乱,可谓极矣。五十三年之间, 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者不过十 余岁,甚者三四岁而亡。
——《宋史》
国家分裂,社会动荡,君臣相弑,父子相残
4.北宋
魏晋南北朝
——《朱子语类》
通天达地程朱理
(2)理学的成熟:朱熹
当天理和欲望矛盾时该如何选择? “存天理,灭人欲” 内圣外王——中国传统中圣人的标准
内圣,是说他的内心致力于心灵的修养; 外王,是说他在社会生活中好似君王。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通天达地程朱理
(2)理学的成熟:朱熹
南宋的统治者接受这个最高道德标准吗?
②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③其张之为三纲, 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
通天达地程朱理
为生民立命
(1)理学的创立:程颢、程颐
如何得“理”?
既多,然后脱然自
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
(2)理学的成熟:朱熹
1200年,71岁的朱熹病 逝,朝廷下旨禁止天下士人 前去送葬。
此前,朱学被诏定为 “伪学”,朱熹门人被定为 “逆党”,大弟子蔡元定死 在贬所,天下寒颤。
朱熹
通天达地程朱理
(2)理学的成熟:朱熹
为什么南宋以后,它能成为官方哲学?
朱熹的个人担当:著书讲学、传播理学思想
《四书章句集注》
白鹿洞书院
理学统的治理者欲从之中辩窥,本见意了是可想资规利谏用统治的者门。道但。事实是
莲花
通天达地程朱理
(2)理学的成熟:朱熹
当天理和欲望矛盾时该如何选择? “存天理,灭人欲”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 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 其性,以尽其伦。
——《朱子语类》
“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 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 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1.(2017·江苏省学测真题)理学注重人的
品德修养。某日,周敦颐问“二程”,我让你
们寻找孔(丘)颜(回)乐处,他们因何而乐?
此事应发生在( )
A.西汉
B.北宋
B
C.元朝
D.明朝
2. (2017·苏州市学测模拟) 1283年,南宋
抗元名将文天祥舍身取义,壮烈殉节。史学家
目的 儒(根本)
思想核心:“理”、“天理”
通天达地程朱理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程颢
程颐
北宋
朱熹 南宋
陆九渊 南宋
王守仁 明朝
通天达地程朱理
(1)理学的创立:程颢、程颐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河南程氏遗书》
(2)理学的成熟:朱熹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君:重构政权合法性的愿望
危机重重儒士忧
4.北宋
北宋是否具备儒学进一步发展的土壤呢?
一定社会的思想 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
商品经济的繁荣
科学技术的进步
文官政治的发展
文化政策的宽松
通天达地程朱理
通天达地程朱理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张载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 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 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为天理地学立是心一,种继承孔孟思想,以理为核心, 为融生合民佛立道命思想,,强调道德品质、突出责任
担当,哲学化、思辨化的新儒学体系。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张载
民族精神永流传
二、宋明理学产生了哪些影响? 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
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 使命的文化性格。
D.李贽
4.(2012·江苏省学测真题)“天地虽大,
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
为圣贤。”极力宣扬并践行这一主张的思想家
是( )
A.程颐
B.朱熹
D
C.李贽
D.王阳明
继续努力
再见
如何得“理”?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朱熹理解的“格物”有三点……致知是格物的目的 和结果。朱熹认为格物的对象是极为广泛的……这种 对象的广泛性也就决定了格物途径的多样性,其中主 要是阅读书籍、接触事物、道德实践。
——陈来《宋明理学》
通天达地程朱理
格物致知和科学观察法有什么区别?
羊羔跪乳
孟子
荀子
蔚然大宗
董仲舒
正统思想
危机重重儒士忧
2.魏晋隋唐
魏晋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元明清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曹操
李世民
武则天
危机重重儒士忧
2.魏晋隋唐
魏晋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元明清
两汉以后,儒学遭到了什么挑战?
两汉以后,儒学渐微,庄、老代兴,而佛 学东来,递兴日盛,至隋唐而臻全盛。然佛学 盛极转衰,继之则宋学崛起,而为新儒学之复 兴,另辟新局。
为义不能用众,非义也;为知不能决诡,非智也” ——唐甄 《潜书·有为》
理学异化:标榜道德,扼杀需求 心学异化:空贞谈节心牌坊性、脱离实际
民族精神永流传
三、作为新时代的优秀青年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古为今用,传承创新。
当知无文化便无历史,无历史便 无民族,无民族便无力量,无力量便 无存在。所谓民族争存,底里便是一 种文化争存。
认为文天祥就义有着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这
里的“社会心理基础”是指( )
A. 法家思想
B. 程朱理学
B
C. 王阳明心学
D. 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思想
3. (2017•徐州市学测模拟一)“个个人心有
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于真头面,只
是良知更莫疑。”此诗阐释的观点应属于
()
A.朱熹
B.陆九渊
C
C.王阳明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易简功夫陆王心
(3)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
蛮不讲理 天理何在 理所当然 天理难容 天理昭彰
同心同德 心领神会 心想事成 眼不见心不烦 ……
2+2=4
理
课标: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危机重重儒士忧
危机重重儒士忧
1.先秦两汉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秦朝
西汉时期
东汉时期
孔子
应运而生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民族精神永流传
二、宋明理学产生了哪些影响?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 “无事袖手淡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不能救民者,不如无贤。为仁不能胜暴,非仁也;
双方赋诗论辩。陆指责朱“支 离”,朱讥讽陆“太简”,两派学术 见解争持不下。
易简功夫陆王心
(3)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过分水岭有感》 朱熹
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 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
鹅湖之会
天理是世界本原 儒家纲常伦理是天理 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民族精神永流传
民族精神永流传
一、理学的含义?
危机重重儒士忧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元明清
宋初,历经五代纷乱,权威失坠,又有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斧声烛影,人们如何确信这是一个拥有合 理性合法权力的政权?……宋虽统一,但并未恢复汉 唐旧境,面对异邦的存在,赵宋在想方设法抵抗异族 之外,凸显自身国家合法性,张扬自身文化合理性的 需要就格外迫切。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传习录》
易简功夫陆王心
情景剧: 还有另一个关于王守仁弟子的故事。这位弟
子有一次半夜里捉到一个小偷,便对小偷讲说 “良知”的道理。那小偷笑着问道:“请问, 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天气很热,王守仁的 这个弟子请小偷脱掉外衣,随后又请他脱掉内 衣,小偷都照办了。接下去请小偷脱掉裤子时, 小偷犹豫说:“这恐怕不妥吧。”王守仁的弟 子便对小偷说:“这便是你的良知!”
——《宋明理学概述》 民:精神生活世俗化的需要
危机重重儒士忧
2.魏晋隋唐
魏晋南北朝
唐宪宗 韩愈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元明清
公元819年,当时的皇帝唐宪 宗尊迎佛骨,掀起全国性的佛教 狂热。
韩愈直言上奏,痛斥佛教乃夷 狄之教,劳民伤财,结果被贬到 千里之外的潮州,途中他写下了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 残年”的悲壮诗句。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工夫,知行
不可分作两事。
——《传习录》
易简功夫陆王心
(3)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鹅湖之会
1175年4月,陆九渊与朱熹在江西 上饶的鹅湖寺会晤,研讨治学方式与 态度。
朱熹主张通过博览群书和对外物 的观察来启发内心的知识。
陆九渊认为应“先发明人之本心 然后使之博览”,所谓“心即是理”, 毋须在读书穷理方面过多地费功夫。
士: “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
危机重重儒士忧
3.五代十国
魏晋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元明清
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当时社会状况如何?
前日五代之乱,可谓极矣。五十三年之间, 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者不过十 余岁,甚者三四岁而亡。
——《宋史》
国家分裂,社会动荡,君臣相弑,父子相残
4.北宋
魏晋南北朝
——《朱子语类》
通天达地程朱理
(2)理学的成熟:朱熹
当天理和欲望矛盾时该如何选择? “存天理,灭人欲” 内圣外王——中国传统中圣人的标准
内圣,是说他的内心致力于心灵的修养; 外王,是说他在社会生活中好似君王。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通天达地程朱理
(2)理学的成熟:朱熹
南宋的统治者接受这个最高道德标准吗?
②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③其张之为三纲, 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
通天达地程朱理
为生民立命
(1)理学的创立:程颢、程颐
如何得“理”?
既多,然后脱然自
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
(2)理学的成熟:朱熹
1200年,71岁的朱熹病 逝,朝廷下旨禁止天下士人 前去送葬。
此前,朱学被诏定为 “伪学”,朱熹门人被定为 “逆党”,大弟子蔡元定死 在贬所,天下寒颤。
朱熹
通天达地程朱理
(2)理学的成熟:朱熹
为什么南宋以后,它能成为官方哲学?
朱熹的个人担当:著书讲学、传播理学思想
《四书章句集注》
白鹿洞书院
理学统的治理者欲从之中辩窥,本见意了是可想资规利谏用统治的者门。道但。事实是
莲花
通天达地程朱理
(2)理学的成熟:朱熹
当天理和欲望矛盾时该如何选择? “存天理,灭人欲”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 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 其性,以尽其伦。
——《朱子语类》
“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 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 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1.(2017·江苏省学测真题)理学注重人的
品德修养。某日,周敦颐问“二程”,我让你
们寻找孔(丘)颜(回)乐处,他们因何而乐?
此事应发生在( )
A.西汉
B.北宋
B
C.元朝
D.明朝
2. (2017·苏州市学测模拟) 1283年,南宋
抗元名将文天祥舍身取义,壮烈殉节。史学家
目的 儒(根本)
思想核心:“理”、“天理”
通天达地程朱理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程颢
程颐
北宋
朱熹 南宋
陆九渊 南宋
王守仁 明朝
通天达地程朱理
(1)理学的创立:程颢、程颐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河南程氏遗书》
(2)理学的成熟:朱熹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君:重构政权合法性的愿望
危机重重儒士忧
4.北宋
北宋是否具备儒学进一步发展的土壤呢?
一定社会的思想 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
商品经济的繁荣
科学技术的进步
文官政治的发展
文化政策的宽松
通天达地程朱理
通天达地程朱理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张载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 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 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为天理地学立是心一,种继承孔孟思想,以理为核心, 为融生合民佛立道命思想,,强调道德品质、突出责任
担当,哲学化、思辨化的新儒学体系。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张载
民族精神永流传
二、宋明理学产生了哪些影响? 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
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 使命的文化性格。
D.李贽
4.(2012·江苏省学测真题)“天地虽大,
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
为圣贤。”极力宣扬并践行这一主张的思想家
是( )
A.程颐
B.朱熹
D
C.李贽
D.王阳明
继续努力
再见
如何得“理”?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朱熹理解的“格物”有三点……致知是格物的目的 和结果。朱熹认为格物的对象是极为广泛的……这种 对象的广泛性也就决定了格物途径的多样性,其中主 要是阅读书籍、接触事物、道德实践。
——陈来《宋明理学》
通天达地程朱理
格物致知和科学观察法有什么区别?
羊羔跪乳
孟子
荀子
蔚然大宗
董仲舒
正统思想
危机重重儒士忧
2.魏晋隋唐
魏晋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元明清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曹操
李世民
武则天
危机重重儒士忧
2.魏晋隋唐
魏晋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元明清
两汉以后,儒学遭到了什么挑战?
两汉以后,儒学渐微,庄、老代兴,而佛 学东来,递兴日盛,至隋唐而臻全盛。然佛学 盛极转衰,继之则宋学崛起,而为新儒学之复 兴,另辟新局。
为义不能用众,非义也;为知不能决诡,非智也” ——唐甄 《潜书·有为》
理学异化:标榜道德,扼杀需求 心学异化:空贞谈节心牌坊性、脱离实际
民族精神永流传
三、作为新时代的优秀青年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古为今用,传承创新。
当知无文化便无历史,无历史便 无民族,无民族便无力量,无力量便 无存在。所谓民族争存,底里便是一 种文化争存。
认为文天祥就义有着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这
里的“社会心理基础”是指( )
A. 法家思想
B. 程朱理学
B
C. 王阳明心学
D. 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思想
3. (2017•徐州市学测模拟一)“个个人心有
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于真头面,只
是良知更莫疑。”此诗阐释的观点应属于
()
A.朱熹
B.陆九渊
C
C.王阳明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易简功夫陆王心
(3)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