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 EMR ESD术
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
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 M R E S D术-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操作:在(镇静/咽部局麻/静脉麻醉/静脉麻醉+气管插管),内镜下进行(高频点凝切除治疗/黏膜切除治疗(EMR)/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ESD))风险:1.胃肠道准备所造成的水电解质紊乱、低血糖等并发症。
2.药物不良反应、麻醉意外。
3.局部损伤:咽喉部、胃肠粘膜损伤、食管粘膜撕裂等。
4.消化道出血。
5.消化道穿孔。
6.心脑血管意外。
7.部分患者治疗前因诊断需要需加做超声内镜检查。
8.少数患者由于前次检查活检等原因,病变缩小无须电切治疗或病变已自行脱落而无须治疗。
9.部分病例由于客观原因造成切除标本无法取出送病理检查。
10.因各种原因(如患者疾病原因、解剖异常等)不能完成治疗或一次性完成治疗。
11.术后组织病理为癌,并有浸润性,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12.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或者有吸烟史,以上这些风险可能加大,或者在术中或术后出现相关的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13.其他。
(以上内容为医师所告知患者的病情、所需手术/操作/治疗及其风险。
)相关替代治疗方案:外科手术治疗。
相关替代治疗方案的风险:外科手术治疗:优点:可以完整的切除病变组织,部分病例可以根治。
缺点:(1)手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2)费用相对要高;(3)并发症相对多。
患者声明:1.医生已向我解释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相关内容。
2.我已了解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相关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带来的后果。
3.我同意授权操作相关医生根据术中情况选择下一步或其他治疗方案。
4.我了解当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过程中出现针刺伤时,可能会抽取患者血样进行特殊化验。
5.我确认所提供之患者信息准确无误并且无所保留。
6.我确认本人具备合法资格签署本同意书。
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知情同意书
10)部分病例病变切除后由于之前病理诊断明确无须再次送病理检查或由于客观原因造成切除标本无法取出送病理检查。
11)胃肠道准备所造成的低血糖、肠梗阻、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12)如有心脏起搏器患者需要在治疗前调整起搏模式,避免通电时对起搏器功能的影响。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如下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可能发生的一些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介入治疗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5)穿孔:极少数患者在操作过程中或操作完成后可发生消化道穿孔,并可能出现腹腔感染、腹膜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6)因意外情况或病人特殊情况或其它原因不能完成治疗或不能一次完成治疗,可根据病人情况决定下一步治疗。
7)术后组织病理为癌,并有浸润性,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8)部分患者治疗前因诊断需要需加做超声内镜检查。
3.我理解此治疗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医生的对策:
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是内镜介入治疗中比较复杂的技术,有一定的创伤性和危险性,也并不能完全保证实施该项医疗措施的效果。在实施上述医疗措施的过程中/后可能出现下列并发症和风险,但不仅限于:
1)局部损伤:胃镜检查时咽部损伤,肠镜局部粘膜损伤,或因呕吐出现食管粘膜撕裂。
13)上述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延长住院时间,需要重症监护或施以外科手术,并因此增加医疗费用。在极少数情况下,还可能导致永久残疾,甚至死亡。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区别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与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是指在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与专用器械,将胃肠道病灶(包括胃肠道早期肿瘤)与其下方正常的粘膜下层逐步剥离,以达到将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
ESD由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发展而来的新技术,技术成熟,近年已逐渐成为治疗胃肠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
内镜发现的病变很小或像香菇一样有茎(长蒂),可以很简单的应用圈套器套住蒂部切除,这叫息肉切除术。
有的病变长得很平像披萨一样,就必须先在病变下方注射生理盐水抬起病变,再用圈套器电切病变,这叫黏膜切除术(EMR)。
但对于超过2厘米的平坦病变,黏膜切除术只能通过分块切除的方法来进行,其结果是切除了较大病变但有病变的遗漏,肿瘤很快就会复发,切下来的病变破碎也不能进行准确的切片化验,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
ESD禁忌症:严重的心肺疾病、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碍,病变抬举症阴性,不具备无痛内镜条件的医疗单位,对于一般状态差的患者,不主张ESD治疗。
并发症:出血:ESD出血分为术中出血和迟发型出血,前者指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出血,主要原因是黏膜下注射后,局部黏膜抬举欠佳将小血管切断所致,充分黏膜下注射及有意识地止血可预防出血的发生。
后者指治疗结束后至30天内发生的出血,多发生在术后2周以内。
穿孔:穿孔是ESD的常见并发症,进行消化道ESD时由于胃肠壁薄,肠腔存在弯曲部,操作空同小易发生穿孔,治疗时应密切观察镜下图像和患者的生命体征。
腹痛:腹痛是ESD术后典型症状,常为轻、中度,治疗主要为常规剂量质子泵抑制剂(PPI),2/d,共8周。
术后第1-3天禁食,继而进流质,在过渡至半流质及软食。
感染:一般表现为体温上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对症处理,及抗生素的使用。
ESD与EMR的比较:ESD优势:微创治疗。
既能保证肿瘤的彻底切除,又能最大限度的保留正常消化道。
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导读: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与专用器械,将胃肠道>2cm的病灶(包括胃肠道早期肿瘤)与其下方正常的粘膜下层逐步剥离,以达到将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
一、ESD的优点ESD 是一项先进的内镜技术,可以实现对胃肠道表浅病变的治愈性切除,在避免外科手术及保留器官的同时,对病灶进行切缘阴性的整块切除。
与传统的EMR 相比,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对直径大于2cm 的病灶进行整块切除,避免分片切除,进而避免局部复发。
整块切除病灶后可以对其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以确定是否是治愈性切除。
不管表浅病灶大小、位置及是否存在纤维化,ESD 均可对其切除,但是上述优点是以穿孔、出血等风险增加及手术时间较长为代价的。
它具有以下优点:1、创伤小、不改变消化道结构、避免外科手术风险及减少术后生活质量下降等优点;2、患者可接受多个部位多次治疗;3、使医生获得完整的组织病理标本以供分析;4、对于面积较大且形态不规则或合并溃疡、瘢痕的肿瘤进行96%以上的切除率,以减小复发概率。
5、在疗效评估上,也是非常乐观,据相关研究显示:•胃早癌可实现较高的整块切除率(92%~97%)和完整切除率(73.6%~94.7%),5年总生存率和5年疾病生存率分别为96.2%~97.1%和100%。
•食管ESD的整块切除率和完整切除率分别为90%~100%和87.9%~97.4%;病变局限于上皮或黏膜固有层者以及病变浸润深度超过黏膜固有层者,在接受ESD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5%。
•结直肠ESD的整块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82.8%和75.5%。
总之,ESD是一种经济、安全、可靠的治疗消化道浅表性病变的方法。
二、ESD的适应证1、消化道巨大平坦息肉直径大于2 cm的胃肠道宽基息肉和无蒂息肉2. 胃肠道早癌ESD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的适应证为无淋巴及血行浸润、转移,无论病灶位置及大小,均能应用ESD切除。
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知情同意书
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知情同意书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科室:床号:住院号:目前诊断:口低危组口中危组口高危组医生已告知我的口食管口胃口结肠口直肠患有病变,需要在内镜下进行:口高频电凝切除口粘膜切除口粘膜下层膜剥离术治疗潜在风险和对策医生告知我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些丕堂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检查方案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检查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介入治疗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治疗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医生的对策: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是内镜介入治疗中比较复杂的技术,有一定的创伤性和危险性,也并不能完全保证实施该项医疗措施的效果。
在实施上述医疗措施的过程中,后可能出现下列并发疰和风险,但不仅限于(1)局部损伤:胃镜检查时咽部损伤,肠镜局部粘膜损伤,或因呕吐出现食管粘膜撕裂。
(2)胃镜麻醉药物过敏、误吸等。
(3)心脑血管意外发生,极少数患者由于胃镜肠镜检查时恶心、疼痛、不适、情绪紧张等情况下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脑出血、脑梗塞等脑血管意外,危及生命,当患者具有较大上述风险或出现上述情况时随时终止操作,并在相应科室配合下给予患者及时治疗和抢救。
(4)出血:切除病变后少数患者可导致出血,可通过局部注射、氩气、钛夹等治疗手段达到治疗或预防目的,不排除极少数患者需要输血、手术止血等治疗手段。
(5)穿孔:极少数患者在操作过程中或操作完成后可发生消化道穿孔,并可能出现腹腔感染、腹膜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6)因意外情况或病人特殊情况或其它原因不能完成治疗或不能一次完成治疗,可根据病人情况决定下一步治疗。
(7)术后组织病理为癌,并有浸润性,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内镜下治疗肠息肉技术(EMR ESD APC等)
内镜下治疗肠息肉技术肠息肉主要包括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综合征。
其中,腺瘤性息肉、息肉病综合征与结肠癌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内镜检出、切除腺瘤可使结直癌的发生减少76%~90%,下面就介绍几种内镜下清除肠息肉的技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EMR常用于切除无蒂息肉,通过注射缓冲液到黏膜下层的空间,使上皮与底层组织分开,使病变分离。
EMR比单纯使用圈套器或电凝术切除病变更安全。
EMR通常用于<20mm 的息肉,这是因为用这种技术整块切除更大的息肉是有难度的。
然而用黏膜分片切除法(EPMR)对更大的息肉是可行的。
EPMR 先从病变周围注射液体使病变隆起,然后用圈套器分片将病变切除,先切除病变中央部,再切除残余病变。
EPMR对于结直肠大而无蒂的息肉是一种安全的方法,但是由于其高复发率应谨慎用于恶性息肉。
如果EPMR术后有残留的息肉组织,可用氩离子凝固术清除。
分片切除后3~6个月内应该复查病灶处有无残余息肉组织。
EMR的适应证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适应证各国并不统一,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医院、医生掌握的适应证也不完全一样。
首先要获得组织标本用于常规活检未能明确诊断的黏膜下病变的病理学诊断;其次切除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较浅、采用可以完全切除的消化道早癌均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适应证。
但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判断准确、可操作性强的绝对适应证标准还有争议。
日本食管协会制定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绝对适应证为:病灶局限于m1、m2层、范围<2/3食管周长、长度<30mm,病灶数目少于3-4个;相对适应证为:病灶浸润至m3、sm1,直径30 ~50mm,范围≥3/4食管周长或环周浸润、病灶数目5~8个。
根据日本胃癌学会编写的《胃癌治疗指南(2004年4月版)》规定,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为:(1)病理类型为分化型腺癌;(2)内镜下判断癌组织的深度限于黏膜层(m);(3)病灶直径<2c m;(4)病变局部不合并溃疡,以上4个条件需同时具备。
EMR、ESD
边缘切开
延标记点或标记点外侧缘应用针形切开刀或Hook刀 切开病变周围部分粘膜。 一般先切开病变的远侧端,可使用翻转内镜的方法。 切开过程中一旦发生出血,冲洗创面明确出血点后 应用IT刀或Hook刀直接电凝出血点。 穿孔的发生多与粘膜下注射不充分和切开刀放置过 深有关。
剥离
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处理: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胸闷憋气、腹痛、腹胀、意 识、神志等变化及皮下气肿等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及时处理。 2、对小的穿孔,可保守治疗。嘱患者卧床休息,禁 食,胃肠减压,补液,消炎等处理。如镜下明确穿 孔者可用止血夹夹闭。 3、对小的穿孔,经内镜下处理后,需继续观察有无 继发穿孔的表现。 4、对内科不能处理者,需X线透视明确穿孔部位,为 外科手术提供依据。
作用机制
EMR是 先于病变(<2cm)的粘膜下层注射 适量的生理盐水或甘油果糖加靛胭脂,使病 变基底隆起,再用圈套器套住病灶,收紧后 使之成为假蒂息肉,然后高频电切除。 对于病变范围> 2cm者,通过内镜下行 ESD治疗,使病变整片切除。
仪器准备
1、EMR常用器械:内镜、针式电刀、高频电发生器、 圈套器、透明帽、注射针、热活检钳、止血夹、网 篮及五爪钳等。 2、ESD常用器械:内镜、针式电刀、高频电发生器、 透明帽、注射针、ESD专用刀(ITD刀、TT刀即三 角刀、FLEX刀、HOOK刀即钩状刀)、热活检钳、 止血夹、网篮及五爪钳
为了更有效地治疗早期癌,1994年日本学者 Takekoshi等发明IT刀,首先对直肠病变进行粘膜下 剥离 1999年,日本专家Gotoda等对直径>2.0cm的消化 道早期癌进行ESD治疗并一次性切除成功。 随着内镜器械的不断发展,ESD技术不断完善。 国内近几年开始有学者开展ESD,技术越来越成熟 目前能否进行ESD手术已成为衡量一家医院内镜水 平高低的标志
浅谈EMR和ESD
浅谈EMR和ESD
经常会有患者拿着胃镜检查报告来咨询关于EMR及ESD的相关问题,今天跟大家普及一下,很简单表浅的介绍一下基础知识。
一、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二者的定义。
EMR,即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是对扁平隆起性病变,比如早期胃肠癌,扁平腺瘤,和广基无蒂息肉,经内镜下注射和吸引措施使病变与其固有层分离,成为假蒂息肉,然后圈套或电切的技术。
方法是利用高频电刀技术而进行的,将病变所在粘膜剥离,而达到治疗目的,或作大块组织活检而协助诊断目的的内镜下操作技术。
ESD,即内镜下粘膜整片切除术,是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即EMR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主要针对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切除深度可包含粘膜浅层,粘膜肌层及大部分粘膜下层,方法是在粘膜下注射再利用特殊高频电刀,将病变所在粘膜剥离,而达到治疗目的的内镜下操作技术。
从定义上来看,EMR是用圈套器整片切除,ESD是用刀具剥离黏膜,ESD是在EMR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ESD的治疗更彻底。
二、适应症及禁忌症。
EMR适应症:1.直径小于两厘米,粘膜下肿瘤,2.无淋巴结转移,浸润度浅的早癌。
ESD适应症:1.barrett食管,早期食管癌,食管癌前病变,食管良性肿瘤包括,息肉,平滑肌瘤,食管乳头状瘤等。
2.早期胃癌,以及胃的良性肿瘤,包括胃息肉,胃间质瘤,异位胰腺,脂肪瘤等,包括部分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肿瘤。
3.肠道病变。
EMR ESD禁忌症:胃肠镜检查禁忌症者,严重的心肺疾病,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碍并有出血倾向者。
病变抬举症阴性,肿物表面有明显溃疡或瘢痕者,超声内镜提示癌已浸润粘膜下2/3以上者。
ESD,EMR,STER。POME及息肉治疗-手术知情同意书
手术知情同意书(适用于内镜下消化道早癌粘膜下层剥离术(ESD)、粘膜切除术(EMR)、经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ME)及息肉治疗术)患者姓名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科室__________ 住院号________【病情简介】(主要症状、体征、疾病严重程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术前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行手术适应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行手术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术目的】1.切除病变组织。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
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5卷第33期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据相关报道指出,消化系统肿瘤比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总数的50%以上。
对于早期患者而言,由于尚未出现远处转移,及时有效地规范治疗具有彻底治愈可能,尽可能挽救患者生命[1]。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作为近年来临床工作中比较常用的消化道早期微创技术,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其作用优势在于能够一次性将病灶给予完整切除,从而达到与外科手术无明显差别的效果,且患者术后恢复速度较快,术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2]。
资料与方法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3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5例。
EMR 组男8例,女7例;年龄66~78岁,平均(70.41±2.32)岁;病变部位:食管6例,胃部5例,结直肠4例。
ESD 组男10例,女5例;年龄63~76岁,平均(68.23±2.89)岁;病变部位:食管5例,胃部7例,结直肠3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常规行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感染筛查等术前检查。
①EMR 组:使用放大内镜检查,判断病变部位及范围,采用氩气刀标记法来确定炎症病灶范围,将靓胭脂和甘油果糖于标记外侧给予注射,以完成帮助病灶抬起的操作[3]。
随后使用圈套器于内镜下完成全套电切、止血等操作。
②ESD 组:标记方法同EMR 组,采用电刀沿着标记点外侧周围将病变切开直至黏膜,同时注意在黏膜下进行反复注射,以保持视野,保证剥离面在肌层以上,黏膜下层中下1/3,从而减少穿孔和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最后对创面进行APC 或止血钳电凝止血治疗。
两组均在切除组织后送检[4]。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行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病灶切除情况(完全切除率及切除病灶大小)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腹部不适、术后出血、术后穿孔)。
内镜下结直肠癌手术绝技:EMR与ESD
内镜下结直肠癌手术绝技:EMR与ESD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半月)》 2021年第4期刘祖春副主任医师(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北荆州 434000)50多岁的闻女士,两个月前在医院行胃镜下胃息肉切除时,一并行肠镜筛查。
发现距离肛门10厘米处有一个约2.0厘米大小侧向发育型肿瘤。
肠镜进一步精查及放大染色观察,确诊闻女士患有早期直肠癌。
考虑到传统手术方式创伤大,恢复慢,还会改变胃肠道正常的解剖结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既要保证将病灶完全切除,又要达到微创的目的,消化内科制定出“在内镜下治疗,术后不需要放化疗”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方案,成功地为闻女士完成了内镜下直肠早癌黏膜下层剥离术(ESD)。
闻女士术后未出现任何不适,三天后就康复出院。
术后病检结果提示: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伴灶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送检切缘镜下未见瘤组织。
术后病检证实:闻女士为早期直肠癌,且达到治愈系切除的指标。
结直肠癌是起源于结直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病理类型以腺癌最为常见。
发病多在40岁以后,男女之比为2∶1。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发病率已跃居恶性肿瘤第三位,肿瘤相关死亡率第四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结直肠癌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多数早期结直肠癌可以治愈,5年生存率可达90%,而晚期则在40%以下。
内镜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内镜下诊断早期结直肠癌的水平不断提高。
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开展,实现了结直肠癌癌前病变以及早期结直肠癌的微创治疗。
那么,EMR和ESD具体如何操作?有何差异呢?EMR——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即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利用注射和吸引或套扎等方法,把扁平隆起性病变(早期胃肠癌、扁平腺瘤)和广基无蒂息肉等与其固有层分离,使其成为假蒂息肉,然后利用圈套或电切进行切除的技术。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剥离术(ESD) 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剥离术(ESD)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目的:研究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剥离术(ESD)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
方法:我院将收治的10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2013年6月~2014年4月),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
结果:观察组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完全切除、不全切除及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内镜下粘膜剥离术与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相比,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治疗推广。
标签: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早期消化道肿瘤;治疗效果消化道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该病的死亡率非常高,每年死于消化道肿瘤的患者有高达几百万[1]。
我院为研究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剥离术(ESD)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特将收治的10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2013年6月~2014年4月)作研究对象,以下是过程与结果:1资料和方法1.1基线资料我院将收治的10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2013年6月~2014年4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
对照组消化道肿瘤患者,男性:女性=26:24;平均年龄(62.47±8.16)岁,平均病程(1.10±0.40)年。
观察组消化道肿瘤患者,男性:女性=28:22;平均年龄(61.94±7.24)岁,平均病程(1.30±0.60)年。
其中,两组消化道肿瘤患者的资料相似(p>0.05)。
该数据作为科学对比。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方案,医护人员通过异丙酚静脉麻醉70岁以下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通过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70岁以上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
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将靛胭脂染液喷在患者病灶周围,通过着色情况来判断浸润深度及病变边界。
同时用针状刀沿病灶周边0.5mm处标记好病变位置,采用亚甲蓝混合液与甘油果糖进行粘膜下注射,每点注射剂量为1mL至2mL,直到患者粘膜下层分离完全[2]。
EMR、ESD、EFTR:内镜下切除技术分析
EMR、ESD、EFTR:内镜下切除技术分析发表时间:2020-12-11T09:05:18.72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0年8期作者:颜天琼[导读] 也能进行内镜下淋巴清扫术,这将是EFTR技术的未来,也将是新NOTES的真正价值和方向。
宜宾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四川宜宾 644600运用内镜下技术对胃肠道肿瘤进行筛查《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在2018年10期发表了以郑树教授牵头、由"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制定委员会"制订的"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专家共识",该共识首次将多靶点粪便基因检测作为推荐的筛查技术写入共识。
但目前的筛查策略距离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早期精准筛查还有距离,还需要更方便、更高效率的检测手段以及更加个体化的筛查方案。
1.肠镜检查对于右侧结肠癌诊断的意义进一步确认:根据以往的研究,肠镜筛查是否能降低右侧结肠癌患者的病死率尚有争议。
Doubeni等分析了1747例死于结直肠癌的患者和3 460例无结直肠癌的患者,与没有内镜检查相比,接受结肠镜检查可使结直肠癌死亡风险降低67%,其中右侧结肠癌死亡风险降低65%。
该研究进一步确立了肠镜筛查的核心地位。
2.人工智能助力肠镜检查: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筛查的核心手段,提高肠镜筛查的准确性尤为重要。
Chen等将计算机辅助深度神经网络诊断系统(DNN-CAD)应用于肠镜检查,其鉴定肿瘤和增生性息肉的敏感度为96.3%、特异度为78.1%、阳性预测值为89.6%、阴性预测值为91.5%。
Misawa等报道了他们开发的计算机辅助结直肠息肉检测系统(CADe),可以基于普通肠镜视频来进行学习和检测,帮助内镜医师实时发现息肉,避免漏检。
3.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cancer cell,CTC)检测曙光初现:2018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报道了CTC用于早期结直肠癌筛查的前瞻性研究,其筛查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准确率为87.9%,健康组假阳性率为3.3%,疾病组假阴性率为15.8%;特别是其对于癌前病变的敏感性达到了77%,远高于目前粪便DNA检测的42%和粪潜血检测的24%,达到了肠镜检查水平的76%~94%。
EMR与ESD(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4.剥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电凝标记
抬举征
粘膜切开
剥离
并发症及处理
出血:(发生率10%-25%),根据医生操作的
熟练程度选择内镜下止血方法,局部电凝、 酒精注射、钛夹钳夹等,术后选择抑酸药物 预防出血。 穿孔:(发生率3.5%-6.1%),采用内镜下钛 夹封闭穿孔,约98.3%可获成功。对于小的 穿孔,建议内镜下修补治疗。
费用
根据病灶大小、手术方式及器械配件决定, 费用明显低于外科手术。
发生器、透明帽、注射针、ESD专用刀(ITD 刀、TT刀即三角刀、FLEX刀、HOOK刀即钩 状刀)、热活检钳、止血夹、网篮及五爪钳 3、常用药物:粘膜染色剂(复方碘溶液、 0.2﹪~0.4﹪靛胭脂)、甘油果糖、正肾素、 副肾素、NS、及去泡剂。 粘膜下注射剂的配制:100mlNS或甘油果 糖+5ml副肾素+1ml靛胭脂。 4、急救器械药品准备
EMR与ESD
王亚民
EMR即内镜下粘膜剥离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是对扁平隆起性病变(早 期胃肠癌、扁平腺瘤)和广基无蒂息肉经内镜下 措施(注射和吸引)使病变与其固有层分离,造 成一假蒂,然后圈套电切的技术。
EMR是 先于病变(<2cm)的粘膜下层注射适
谢谢!
EMR手术的优势
效果 利用此项技术可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减少 出血、穿孔并发症的发生,能够获得完整标 本作病理检查判断肿瘤良恶性。
疼痛
因胃肠道本身对于切割刺激并不敏感,所 以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并不会感到明显疼痛、 不适。如患者心理极度惧怕手术带来的不适, 还可以选择无痛内镜下施行手术治疗,无痛 麻醉状态下,患者不会感觉到任何不适。
EMR、ESD
术前护理
1、术前谈话、签字 2、心理护理 3、患者准备:预约、登记、核对;了解患者用药情况 ;术 前常规检查;对上消化道病变者术前同胃镜检查;对肠道病 变者同结肠镜检查;术前备好留置针等。 4、术前用药 5、备好急救药品及仪器 6、小儿、耐受差及不合作者可申请麻醉下进行 7、贴电极板
术中护理
患者监护 1、耐心解释 2、体位 3、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4、麻醉者做好监护,血压,脉搏,血氧等 医护配合 1、粘膜染色:食管用复方碘溶液,肠道用0.2﹪~0.4﹪靛胭 脂8 ~10ml进行染色。 2、必要时做标记
EMR、ESD
省立医院消化二科
路英菊
什么是EMR及ESD?
EMR即内镜下粘膜剥离切除术(E 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是对扁平隆起性病变(早期胃 肠癌、扁平腺瘤)和广基无蒂息肉经内镜下措施 (注射和吸引)使病变与其固有层分离,造成一假 蒂,然后圈套电切的技术。 ESD即内镜下粘膜整片切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dtion)。切除深度可包含粘膜全 层,粘膜肌层及大部分粘膜下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适应症及禁忌症
EMR适应症:主要适用于直径在2cm以下的早期癌及平坦病 变。 ESD适应症:主要适用于EMR不能整片切除的超过 2cm的 癌前病变或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癌,以及超过2cm的平坦型 病变。 禁忌症:有胃肠镜检查禁忌症者; 凝血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者; 肿物表面有明显溃疡或瘢痕者; 超声内镜提示癌已侵润粘膜下 2/3以上者。
术后护理
1、心理护理 2、一般生活指导; 1)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3 ~ 7天,术中出血者需适当延长卧床天数。避 免用力过猛的动作,防止穿孔及出血。 2)对上消化道病变者,应向患者解释可能1 ~ 2天的咽痛及咽后壁异物 感,几天后可消失。加强口腔卫生。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生命体征、尿量、意识等变化,观察呕血、黑 便的次数及量、性状及伴随症状。 4、术后及时补液:抑酸药、抗生素。 5、饮食:一般禁食2 ~ 3天,如无腹痛及便血等症状,可48h后进流质饮食, 72h后进无渣饮食1周。 6、出院指导: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心情舒畅;适当锻炼;按时作息;定期 复查,术后第6及第12个月复查内镜。
内镜下粘膜剥离、切除术(ESD、EMR)护理常规
内镜下粘膜剥离、切除术(ESD、EMR)护理常规【护理评估】要点1、患者生命体征,心理状态,有无服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史,如阿司匹林等。
2、实验室检查:CT,血常规,凝血功能,输血十项等。
护理常规【常见护理问题】1、潜在并发症出血,穿孔,术后狭窄。
2、疼痛与手术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手术创伤有关。
4、营养失调与术后禁食有关。
5、焦虑与病情反复及手术有关。
【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合作程度,向患者介绍术前准备,操作步骤及成功病例,以增强病人信心,消除紧张和恐惧情绪。
2、术前至少禁食6小时,禁水2小时。
3、病人左手臂置静脉留置针,遵医嘱备好术中用药和物品,备好氧气,心电监护仪及抢救药品和物品。
4、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测量血压及血糖,有异常及时处理。
术后护理1、体位与活动: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胃窦部手术取平卧位,食管部位手术取15-30°卧位;卧床期间勤翻身,踝泵运动,待病情平稳后可协助患者渐进阶梯式活动。
2、饮食护理:禁食禁饮24-72小时,由静脉补充营养,如无并发症,由低温流质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饮食),避免粗糙、刺激性及含较多纤维不易消化的食物。
3、对症护理(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测BP q1/2h*6次或遵医嘱持续心电监护24小时(2)注意有无焦虑、烦躁、痛苦表情、眼球震颤和意识恢复延迟等麻醉后反应情况,一旦出现类似的症状,立即通知医生,静脉推注小剂量地西泮。
(3)如出现面色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呕血和黑便,或者腹胀、腹部剧烈疼痛、腹膜炎体征,应警惕出血或穿孔并发症。
(4)术后留置胃肠减压管者按管道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4、用药治疗及护理:遵医嘱使用抑酸、止血、抗炎等补液。
5、疼痛护理:根据疼痛评分表评估腹痛,警惕并发症,根据病情及疼痛性质遵医嘱使用镇痛药,并予床栏保护,及时评价镇痛效果。
6、心理护理:告知患者禁食及补液、卧床休息的重要性,消除紧张焦虑情绪。
229ESD和EMR术临床路径
ESD/EMR术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胃黏膜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期胃癌拟行ESD/EMR术(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年10月第15期第10卷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1.胃镜发现胃黏膜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期癌病变。
2.病理证实。
3.必要时超声内镜明确病变侵润深度不超过SM1(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年10月第15期第10卷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1.内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黏膜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期胃癌。
2.符合内镜下治疗适应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及Rh因子;(2)尿常规;(3)便常规+OB;(4)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5)感染指标筛查(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IV,梅毒);(6)凝血功能;(7)心电图、腹部超声、胸片。
2.根据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消化道肿瘤指标筛查(CA199、CA242、CEA等);(2)超声内镜检查。
(3)腹部增强CT (4)动脉血气分析(既往有基础肺病的患者)(七)内镜下治疗为住院后第2~3天。
1.术前完成胃镜检查和治疗同意书、全麻同意书。
2.使用镇静或麻醉药: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在内镜室观察至清醒后返回病房;麻醉药品及麻醉操作费、监护费用另行收取。
3.按顺序进行常规胃镜检查。
4.根据术中所见息肉形态、大小、数目等决定内镜下治疗方案并按胃息肉内镜治疗规范实施治疗,围手术期采用适当措施避免可能的治疗并发症。
5.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报告包括切缘及浸润深度。
6.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
操作:
在(镇静/咽部局麻/静脉麻醉/静脉麻醉+气管插管),内镜下进行(高频点凝切除治疗/黏膜切除治疗(EMR)/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ESD))风险:
1.胃肠道准备所造成的水电解质紊乱、低血糖等并发症。
2.药物不良反应、麻醉意外。
3.局部损伤:咽喉部、胃肠粘膜损伤、食管粘膜撕裂等。
4.消化道出血。
5.消化道穿孔。
6.心脑血管意外。
7.部分患者治疗前因诊断需要需加做超声内镜检查。
8.少数患者由于前次检查活检等原因,病变缩小无须电切治疗或病变已自行脱落而无须治疗。
9.部分病例由于客观原因造成切除标本无法取出送病理检查。
10.因各种原因(如患者疾病原因、解剖异常等)不能完成治疗或一次性完成治疗。
11.术后组织病理为癌,并有浸润性,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12.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或者有吸烟史,以上这些风险可能加大,或者在术中或术后出现相关的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13.其他。
(以上内容为医师所告知患者的病情、所需手术/操作/治疗及其风险。
)
相关替代治疗方案:
外科手术治疗。
相关替代治疗方案的风险:
外科手术治疗:优点:可以完整的切除病变组织,部分病例可以根治。
缺点:(1)手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2)费用相对要高;(3)并发症相对多。
患者声明:
1.医生已向我解释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相关内容。
2.我已了解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相关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带来的后果。
3.我同意授权操作相关医生根据术中情况选择下一步或其他治疗方案。
4.我了解当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过程中出现针刺伤时,可能会抽取患者血样进行特殊化验。
5.我确认所提供之患者信息准确无误并且无所保留。
6.我确认本人具备合法资格签署本同意书。
7.我已了解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中所取器官或标本将由院方处理。
8.医生已解释替代治疗方案利弊及其风险。
9.医生已解释患者预后及不进行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
面临的风险。
10.我了解医生无法保证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可以缓解患者病情。
11.医生已向我充分解释患者病情及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 术具体方案。
我已了解相关风险及后果,包括本患者最易出现的风险。
12.我了解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中可能留取资料,资料可能被用于教学(资料将被处理,无法从中识别患者)。
13.我已就患者病情、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EMR/ESD术相关风险以及替代治疗方案提出相关问题。
医生已回答相关问题。
我对医生的回答感到满意。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