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学课例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1
其次,孟子认为,物利和道德是相关相联的、相生相长的。孟子指出,在尽量使物质 享 受达到一定水平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的同时,务必加强教育,加强人伦道德观念的培
养。 朱熹《孟子集注》说的好: “君子不言利并不是完全不想利,只不过不唯利是图而已。
孟子之所以说的那么坚决,是因为当时的人惟利是图,不知世上有”仁义“二字,所以拔本
都来自社会底层,都出身贫贱,都经过艰苦磨练,最终都大有作为,成就一番大业。 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有所作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 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 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
诺贝尔发明炸药, 实验中
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 ;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毛泽东、周恩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孟子“浩然正气”的基本内涵,并从中借鉴立身处世的策略。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感知背景 本篇孟子通过对话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善养浩然之气。他提倡浩然之气和大丈夫气概。
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的而产生的。 一个人做事情只要合乎道义, 问心无愧, 就可以养成这 种气;一直培养而不加损害,这种气就会充满于天地之间。
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
.........
3、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作者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孟子的这个观点对我们这些正在 为学的学子有何启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例证法、道理论证法。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增长
才干,有所作为。
小结:这章通过举例、讲道理来论证了要成才必先经受磨练的观点,激发人们克服困 难,锐意进取。 二、探讨: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浩然之气的含义和作用;2.理解善养浩然之气的重要性;3.学习善养浩然之气的方法和技巧;4.培养学生善养浩然之气的习惯和意识。
教学内容1.浩然之气的定义与作用;2.善养浩然之气的重要性;3.善养浩然之气的多种方法;4.案例分析:成功人士是如何善养浩然之气的。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引导学生了解浩然之气的含义和作用,以诗经《大序》为例,引导学生了解浩然之气的内涵;2.以苏轼的《东篱乐府》为例,带领学生感受浩然之气的力量;3.借助学生们身边的例子,进一步理解浩然之气的作用。
正式学习1.善养浩然之气的重要性:它是一种高尚情操和良好品质,可以让人具有自信、坚毅、正义、忠诚等优良品质,在人生的道路上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2.善养浩然之气的多种方法:包括融入自然、修行养性、尚贤爱士、塑造良好品质等方面。
具体的方法可以结合历史人物和当代人物进行分析和探讨;3.案例分析:通过对成功人士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善养浩然之气对成功的重要性和作用,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总结和展望1.总结:通过深入学习浩然之气的内涵、善养浩然之气的方法和案例分析,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品德素质。
2.展望: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养成善养浩然之气的习惯和意识,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更加自信、坚韧、正直、诚实,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有情怀的青年人。
小结本次教案以浩然之气为核心概念,通过梳理其内涵、理解其作用,探讨其培养方法,分析其成功案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学生培养高尚品质、拥有崇高情操,做一个具有智慧、修养和品位的人。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我善养吾浩然之气》;(2)理解文中的关键概念和观点,如“浩然之气”、“善养”等;(3)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逻辑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解读《我善养吾浩然之气》;(2)学会运用文中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辩证;(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理和美好;(3)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文意理解和背诵;2. 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逻辑关系;3. 运用文中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辩证。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2. 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逻辑关系;3. 运用文中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辩证。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文中的观点;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4. 采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辩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庄子》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文意;3. 案例分析:分析文中的关键概念和观点,如“浩然之气”、“善养”等;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逻辑关系;5. 思考与辩证:让学生运用文中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辩证;6. 总结与拓展: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拓展思考;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详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的主要观点,如“浩然之气”的定义、培养方法等;2.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3. 探讨文章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和对当代的启示。
七、教学步骤1. 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2. 通过分析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揭示文章的深层含义;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人生哲理的理解;4. 邀请学生进行课堂分享,交流对文章的启示和感悟。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优秀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1.2 教学目标1.3 教学方法1.4 教学内容第二章:理解“浩然之气”2.1 气的概念2.2 浩然之气的含义2.3 浩然之气的价值2.4 思考与讨论第三章:养气的方法3.1 养气的基本原则3.2 养气的具体方法3.3 养气的实践案例3.4 思考与讨论第四章:浩然之气的表现4.1 浩然之气的内在表现4.2 浩然之气的外在表现4.3 浩然之气的应用4.4 思考与讨论第五章:培养浩然之气的意义5.1 个体层面的意义5.2 社会层面的意义5.3 国家层面的意义5.4 思考与讨论第六章:生活中的养气实践6.1 日常生活中的养气6.2 情绪管理与养气6.3 身体健康与养气6.4 思考与讨论第七章:家庭中的浩然之气7.1 家庭氛围与浩然之气7.2 家庭教育与浩然之气7.3 家庭关系与浩然之气7.4 思考与讨论第八章:职场中的浩然之气8.1 职业道德与浩然之气8.2 职场沟通与浩然之气8.3 职场压力与浩然之气8.4 思考与讨论第九章:社会中的浩然之气9.1 社会责任与浩然之气9.2 社会公正与浩然之气9.3 社会和谐与浩然之气9.4 思考与讨论10.1 课程回顾10.2 学生感悟10.3 教学反思10.4 思考与讨论至此,整套《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完成。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对您的教学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与我联系,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气的概念补充和说明:气的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万物运行和变化的基本要素。
气无形而有质,无象而有象,无所不在,无时不在。
气可以表现为气息、气机、气态等多种形式,是连接物质和精神的中介。
在教学中,应重点阐述气的哲学内涵,引导学生理解气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浩然之气的含义补充和说明:浩然之气是一种至大至刚、充塞宇宙的正气,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精神状态。
它具有正义、刚直、豪迈等特质,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学历案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学历案一、学习主题“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二、学习目标1、理解“浩然之气”的内涵。
2、探究养浩然之气的方法和途径。
3、思考浩然之气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三、学习资源1、《孟子》相关章节的原文及注释。
2、关于“浩然之气”的研究论文和学术著作。
3、体现浩然之气的人物事迹和影视作品。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听到“正气”“骨气”这样的词汇,它们都蕴含着一种强大而正直的力量。
而在古代,孟子提出了“浩然之气”的概念,这是一种令人敬仰和追求的精神境界。
那么,究竟什么是浩然之气?我们又该如何培养这种浩然之气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二)知识讲解1、浩然之气的内涵孟子说:“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浩然之气是一种浩大刚正的精神力量,它需要与正义和道德相配合,否则就会萎缩。
浩然之气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长期的修养和积累形成的。
2、养浩然之气的方法(1)存心养性孟子认为,要培养浩然之气,首先要存心养性。
保持善良的本心,发扬人性中的善端,如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通过不断地反省和自我约束,使内心保持纯正和坚定。
(2)寡欲过多的欲望会使人迷失方向,消耗精力。
减少不必要的欲望,能够让心灵更加纯净,专注于培养浩然之气。
(3)积善成德在日常生活中,多做善事,积累善行。
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让浩然之气在心中逐渐生长壮大。
(4)勇于担当面对困难和挑战,要有勇气承担责任,不退缩、不逃避。
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
(三)案例分析1、古代名人的浩然之气(1)岳飞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他精忠报国,率领岳家军抗击金兵,屡建战功。
尽管遭受奸臣陷害,但他始终坚守正义,其浩然之气令人钦佩。
(2)文天祥文天祥在南宋末年,面对元军的入侵,坚决抵抗。
被俘后,宁死不屈,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展现了浩然正气。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全文;(2)了解孟子的生平及其在先秦诸子百家的地位;(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涵;(2)学会分析孟子思想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3)提高文言文翻译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浩然正气;(2)学会面对困难和压力,保持乐观和自信的心态;(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全文的理解与背诵;2. 孟子思想的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3. 文言文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翻译;2. 孟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实际运用;3. 如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孟子及其在先秦诸子百家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理解文章大意,体会孟子的思想。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分析文章的主题和内涵,探讨孟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重点讲解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翻译。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表达能力。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孟子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浩然正气。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我善养吾浩然之气》;3. 收集其他先秦诸子的名言警句,进行比较学习。
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针对问题进行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文言文。
六、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学历案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学历案一、学习主题“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二、学习目标1、理解“浩然之气”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2、探究养浩然之气的方法和途径。
3、培养自身的浩然正气,提升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
三、学习资源1、《孟子》相关章节的原文及注释。
2、关于“浩然之气”的研究论文和学术著作。
3、体现浩然之气的历史人物事迹和现代故事。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听到“浩然之气”这个词。
那么,究竟什么是浩然之气呢?它对于我们的人生又有着怎样重要的意义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话题。
(二)理解浩然之气的内涵1、阅读《孟子·公孙丑上》中关于浩然之气的论述:“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2、小组讨论,交流对这段文字的理解。
3、教师引导总结:浩然之气是一种极其宏大、刚正的精神力量,它需要依靠正直去培养,并且要遵循道义。
如果行为不符合内心的道德准则,这种气就会衰弱。
(三)浩然之气的重要性1、思考与讨论:浩然之气在个人成长、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2、分享交流: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在个人成长方面,拥有浩然之气能够使人坚守正道,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具备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品德。
在社会发展中,浩然之气可以促进公平正义,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推动社会的进步。
对于国家繁荣来说,国民的浩然之气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爱国热情,使国家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团结和强大。
(四)养浩然之气的方法和途径1、培养正直的品德做到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不阿谀奉承,坚持真理。
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改正错误。
2、遵循道义了解和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关心他人,乐于助人,不自私自利。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辨是非善恶。
3、积累正义的行为从小事做起,如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共环境等。
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前两段)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前两段)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 通过学习文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文章主题思想的解读。
2. 文中重点词汇的解释。
教学难点:1. 文中古文句式的理解。
2. 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
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
2. 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语音、语调和节奏。
2. 学生跟读,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汇或句子做标记。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2.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文章的主题思想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出生活中的实践方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实践方法。
2. 学生做好课堂笔记,以便课后复习。
第二课时六、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已学知识。
七、深入讲解(15分钟)1. 教师深入讲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思考。
2.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八、小组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探讨,如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观点等。
2.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展示小组研究成果。
九、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文章的主题思想融入古代文化中。
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展开激烈讨论。
十、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古代文化的联系。
2. 学生做好课堂笔记,以便课后复习。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优秀公开课(2024)
名人案例分析与讨
04
论
2024/1/30
15
选取名人案例及标准
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影 响力的名人案例
兼顾不同领域、不同 背景的名人,以展现 浩然之气的普遍性
2024/1/30
着重考虑名人在培养 浩然之气方面的经历 和成就
16
案例分析:成功人士如何培养浩然之气
01
02
03
04
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地 追求目标
2024/1/30
4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背景
作者介绍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 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
2024/1/30
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孟子提 出“养气”之说,旨在通过修养内 在品质来应对外在挑战。
篇章地位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孟子》 中的经典篇章之一,对于理解孟子 的思想和儒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能得以彰显。
浩然之气的培养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 方法,如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 性等,这些原则和方法对于现代人的人 格修养和精神追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13
经典篇章对现代启示
浩然之气的培养需要注重内心修养。在快节奏的生活 中,人们容易忽视内心的世界,而培养浩然之气正是 要求人们关注内心、修炼内心,从而达到内心的平和 与坚韧。
培养浩然之气有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在现代社会中 ,人们往往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培养浩然之气可 以帮助人们坚守道德底线,追求更高尚的精神境界。
2024/1/30
浩然之气的培养需要积极的社会实践。只有将个人的 修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彰显出浩然之气的 力量和价值。在现代社会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践行社会责任等都是培养浩然之气的有效途径。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学课例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学课例叶丹【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例《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选自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中第二单元《孟子》专题中的第六课,选其中的第一、二个选文为主要内容,是第二课时。
课本是按不同的主题将孟子的文章进行整合编排而成的,而这节课的主题就是孟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养气学说。
现在教育说提倡的是学以致用,不仅要了解孟子的思想,更要通过了解孟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自己立身处世的借鉴。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把握孟子“浩然正气”以及“大丈夫”思想的基本内涵。
(2)引导学生探索普通人身上的浩然之气,并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自身的浩然之气。
2.过程与方法:在阅读的基础上,分别分析第一、二个选文,从而揭示问题本质,最后联系实际,找到课堂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了解社会,学会做人做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浩然正气与大丈夫思想的基本内涵,以及本质上的相似之处。
引导学生,挖掘普通人身上的浩然之气,培养他们自身的这种浩然之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浩然正气与大丈夫思想的基本内涵,以及本质上的相似之处。
引导学生,挖掘普通人身上的浩然之气,从而引导他们培养自身的这种浩然之气。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自由阐述法、启发质疑法五、教学过程1.导入运用多媒体展示文天祥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谈谈什么是浩然之气。
(只言片语即可)在学生畅所欲言后,揭示其实我们现在一直说的这种“浩然之气”的首倡者就是我们儒家的另外一位代表人物孟子,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孟子是如何来阐述这个浩然之气的。
通过从我们身边常用词汇来究其本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文本分析浩然之气(1)学生齐读课文。
(2)在这个语段中,孟子说他有一项擅长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这八个字中我们要深入研究两个问题:何谓“浩然之气”?如何“善养”此“浩然之气”?带着问题再次齐读课文,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老师补充说明。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前两段)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前两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浩然之气”的含义及其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品质。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浩然之气”的内涵,掌握课文中的关键句和难点词语。
2.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对“浩然之气”在个人修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词句意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浩然之气”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列举古今中外典型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浩然之气”。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原文及注释。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图片等教学资源。
3. 教学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孟子及其思想,引发学生对“浩然之气”的兴趣。
2. 讲解课文:详细解读课文内容,分析“浩然之气”的内涵和意义。
3. 翻译练习: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巩固对文言文的理解。
4. 案例分析:展示与“浩然之气”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浩然之气”的理解和感悟。
6. 总结发言: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浩然之气”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浩然之气”概念的理解。
2. 翻译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关键句子的翻译准确度。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4. 作业提交:通过学生的文章了解其对“浩然之气”在个人修养中应用的理解和思考。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是否有效地传达了“浩然之气”的深层含义。
2. 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接受情况。
七年级传统文化《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
七年级传统文化《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第一篇:七年级传统文化《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目标定向:1、熟读成诵。
2、讲解本文。
3、怎样才能使自己具有浩然之气。
教学过程:一、导语;在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一身浩然正气、忠心为国、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
比如,文天祥、岳飞、孔繁森、钱学森、李四光……我们怎么才能像他们一样具有这一身浩然正气呢?请看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文。
二、熟读成诵(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三、解释本文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清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
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
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
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
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
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
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
不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于死了。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前两段)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前两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浩然之气”的含义,认识到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文中的观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浩然之气”的内涵,掌握培养浩然之气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文中观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浩然之气”的含义,阐述培养浩然之气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文中观点。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文本。
2. 课件:相关图片、案例及讨论题目。
3. 教学视频:用以辅助讲解和激发学生思考的视频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孟子及其思想,引导学生关注“浩然之气”。
2. 讲解:详细讲解“浩然之气”的含义,阐述培养浩然之气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文中观点。
4. 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5. 总结: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浩然之气”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文中观点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七、课后作业1.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阐述如何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2. 选取一个实例,分析其中的人物如何通过行为表现出浩然之气。
3. 思考如何将“浩然之气”的理念融入到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八、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辩论赛,让学生就“培养浩然之气是否重要”这一主题展开辩论。
2. 邀请有关专家或社会人士来校讲座,分享他们关于培养浩然之气的经验和见解。
3. 开展“浩然之气”主题的征文活动,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有,如何改进。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优秀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浩然之气”的含义及其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浩然之气”的含义及其在个人修养中的应用。
2.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 对“浩然之气”深层含义的理解。
2. 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对《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篇文章的深入理解。
2. 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
3. 教学PPT或其他展示工具。
学生准备:1. 预习《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孟子及其思想,引出本课的主题《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Step 2: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标注。
Step 3: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疑惑和课文内容进行讲解,重点讲解“浩然之气”的含义及其在个人修养中的应用。
Step 4: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提供相关的案例,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加深对“浩然之气”的理解。
Step 5: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学习。
Step 6: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浩然之气”的理解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感悟文章。
2. 推荐一本关于个人修养方面的书籍,并简要介绍其内容。
五、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教师也要关注学生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变化,看是否符合“浩然之气”的要求。
六、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加深对“浩然之气”的理解。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引言:“吾浩然之气,不可留也”是孟子所言。
它也是通过我们自己的锤炼和涵养而不断变得优化、成长,获得圆满的社会性。
高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此时他们的人生观念、人生态度及个性特点的形成有着最合适的时机。
在高中阶段,建立尊重人生的态度,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下增强人生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帮助学生逐渐适应称职的学习和生活,并将其正斯总结,裨益日后的人生。
一、课程目标本次教学通过“吾浩然之气”这个主题,帮助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以追求卓越为准,则获得人生的成功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修养上,的确这是形成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基石。
各个方面的磨练和涵养不但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身体,而且增强心理和身体方面的素质、拥有强大的心理抗压能力、成为性格普适且有思维力与判断力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内容1.培养善良的品质“善养吾浩然之气”,首要的就是要保持良好的品行,低调、谦虚、友好、不倚仗权势、不妥协犯错。
为了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可以采用师生座谈、小组讨论、茶话会等方式,引导学生欣赏、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接触与体验资源教育的特殊魅力,以是强化他们的道德标准和道德修养。
注重先生德性的建设,是高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2.弘扬优秀文化中国有着丰富博大的传统文化,其中包括道德修养、文化情操、礼仪发展、音乐舞蹈、戏曲文学、书法绘画等多个方面。
学生要体验、欣赏、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否则不可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培养他们的自身修养宗旨是很重要的、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逐步领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奥秘,增强了其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自然的美、人生的美和心灵的美。
3.提升自信和信念自信心和信念是成功和魅力的象征,若是没有信念和自信的支撑,就不可能在人生的舞台中获得成功。
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价值自信,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要学会积极向上的心态,遇到难题时要从容面对、相信自已,经常看到事物的美好之处,避免失落和悲观情绪,充分发挥个体的潜能。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理解文言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含义;(2)掌握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用法;(3)了解儒家思想中“浩然之气”的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如何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学会将儒家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文意;2. 掌握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用法;3. 体会儒家思想中“浩然之气”的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2. 儒家思想中“浩然之气”的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相关背景知识、教学课件等;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孟子的生平及其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2)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问题;(3)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文本;(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4. 实例分析(1)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说明“浩然之气”的体现;(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5. 课堂小结(2)强调在生活中培养浩然之气的方法和意义;(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文言文阅读能力;(3)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课堂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吸收;(3)学生课堂参与度如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完整版)公开课教案《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目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浩然之气内涵及价值 • 历史典故与名人轶事 • 现实意义及当代价值 • 互动环节与课堂总结
01
CATALOGUE
课程介绍与背景
公开课目的和意义
01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讲解《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其中蕴含的儒家思
从历史角度看浩然之气重要性
塑造民族精神
浩然之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强调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品质,激励着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
维护社会正义
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以浩然之气为精神支柱,勇于捍卫社会正义和道德良知。他们的事迹和 精神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
想和道德修养,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02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的道德理念和修养方法,引导
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03
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通过解读《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
人文素质和综合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浩然之气内涵及价值
浩然之气定义及特点
定义
浩然之气,是指一种广阔、宏大、 正直的精神气质,它代表着一个 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追求。
宏大广阔
浩然之气表现为一种宽广的胸怀 和远大的志向,能够包容天下, 关注社会民生。
正直无私
具备浩然之气的人,行为正直, 不偏不倚,对待事物公正无私。
坚韧不拔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 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不屈不挠地
教师总结和点评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前两段)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前两段)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2.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传统文化概念。
2. 运用文章中的思想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参考书籍。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浩然之气”,并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二、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注意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三、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对文章进行详细讲解,重点解释文章中的传统文化概念和重点词汇。
四、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文章中的思想观念解决实际问题,并分享讨论成果。
五、总结(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六、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七、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注意理解文章中的重点句式和表达方式。
八、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对文章进行详细讲解,重点解释文章中的重点句式和表达方式。
九、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十、总结(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章主题和核心思想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文章中的传统文化概念的理解程度。
第六课时六、复习导入(5分钟)七、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注意理解文章中的传统文化概念和重点词汇。
八、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对文章进行详细讲解,重点解释文章中的传统文化概念和重点词汇。
九、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文章中的思想观念解决实际问题,并分享讨论成果。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浩然之气”的含义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2)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能够自主翻译课文;(3)了解孟子的生平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运用孟子思想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2)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事业。
二、教学重点1. “浩然之气”的含义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2. 孟子的道德观及其现实意义;3.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及课文翻译。
三、教学难点1. “浩然之气”的内涵及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 孟子思想的批判性继承与发展;3. 文言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孟子及其《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背景;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标记生字词;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如“浩然之气”的含义等;4. 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解答疑问;5. 案例分析: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运用孟子思想进行分析;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浩然之气”的理解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2. 学生对孟子道德观的认识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启示;3. 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4.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思维批判性等;5.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如思考题的回答、课文翻译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浩然之气”的内涵;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深入理解孟子思想;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4.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疏通文意,并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古文中部分词语及的用法。
词语如“也”、“是”等;句式如判断句、疑问句等。
教学难点: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哲学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一身浩然正气、忠心为国、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
比如,文天祥、岳飞、孔繁森、钱学森、李四光……我们怎么才能像他们一样具有这一身浩然正气呢?请看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文。
1.作者图片2.作者资料(可参考以下资料)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伟大思想家,战国中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
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又与孔子并称“孔孟”。
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
“性善论”和“养气说”是孟子的重要哲学思想。
“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家喻户晓。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
3.孟子“心性论”学说的要点(1)性善与四端——道德价值的根源:孟子的“性善说”,主要发挥孔子“仁”的观念。
“四端”说明道德价值的自觉,是与生俱来的。
这便能补充孔子“仁”学理论的不足。
(2)义利之辨——道德价值的论证:孟子认为“四端”是内在于自觉心的,属于人的“本质”,即所谓人的“性”。
人之性, 必有异于禽兽之处,这种“异于禽兽”的性, 便是“善端”。
目的是建立良好的个人道德观。
(3)养气与成德:孟子提出必须靠修养及发挥善性的功夫, 以全力扩充存于内心的“四端”,孟子称之为“尽性”。
“尽性”的修养,培养出浩然之气,使人成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四、创作背景战国中期,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合纵联横,互相攻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学课例叶丹【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例《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选自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中第二单元《孟子》专题中的第六课,选其中的第一、二个选文为主要内容,是第二课时。
课本是按不同的主题将孟子的文章进行整合编排而成的,而这节课的主题就是孟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养气学说。
现在教育说提倡的是学以致用,不仅要了解孟子的思想,更要通过了解孟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自己立身处世的借鉴。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把握孟子“浩然正气”以及“大丈夫”思想的基本内涵。
(2)引导学生探索普通人身上的浩然之气,并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自身的浩然之气。
2.过程与方法:在阅读的基础上,分别分析第一、二个选文,从而揭示问题本质,最后联系实际,找到课堂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了解社会,学会做人做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浩然正气与大丈夫思想的基本内涵,以及本质上的相似之处。
引导学生,挖掘普通人身上的浩然之气,培养他们自身的这种浩然之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浩然正气与大丈夫思想的基本内涵,以及本质上的相似之处。
引导学生,挖掘普通人身上的浩然之气,从而引导他们培养自身的这种浩然之气。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自由阐述法、启发质疑法五、教学过程1.导入运用多媒体展示文天祥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谈谈什么是浩然之气。
(只言片语即可)在学生畅所欲言后,揭示其实我们现在一直说的这种“浩然之气”的首倡者就是我们儒家的另外一位代表人物孟子,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孟子是如何来阐述这个浩然之气的。
通过从我们身边常用词汇来究其本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文本分析浩然之气(1)学生齐读课文。
(2)在这个语段中,孟子说他有一项擅长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这八个字中我们要深入研究两个问题:何谓“浩然之气”?如何“善养”此“浩然之气”?带着问题再次齐读课文,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老师补充说明。
①何谓“浩然之气”?②如何“善养”此“浩然之气”?(3)小结:语段从正反两方面说出了养此“浩然之气”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它的养成必须结合道义,不带有功利之心,并且这种精神的养成不可以半途而废也不能急于求成,它是一种由心而生,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的过程。
大丈夫思想①齐读课文。
②景春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两个人是大丈夫?③孟子为什么认为他们不是大丈夫?④孟子认为什么人才是大丈夫?⑤思考:第一选段是讲“浩然之气”,第二选段是讲“大丈夫”思想,字面上看似不相同,但编者为何把它们编在同一章节中?两者是否有共同点?有何共同点?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大丈夫”思想就是“浩然之气”的具体表现形式,凸显的都是对仁义礼的坚守。
3. 列举具有“浩然之气”的人物。
4. 拓展性思考(1)讨论:我们自身是否也具有此浩然之气?(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培养此“浩然之气”?长期坚守自己的良知;在危难面前依然坚守信念。
5. 结语这节课后,如果有人问你,你是否具有浩然之气,我想,只要你心中有着一份坚守仁义道德的信念,那么你可以很坚定地告诉他,我有。
我们只是普通人,也许这份信念、这股浩然之气还不够让你去做一些舍身炸碉堡、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誓死不屈的壮举,这本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有着对自己良知的坚守,那么这个世界就已经会很美好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的这份坚守能够在长年累月中仍始终如一,那么,每个普通人也能在异乎寻常的历史考验面前,表现出巨大的勇气。
其实,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可能成为大英雄。
6.作业布置——根据材料《张正祥勇者无敌》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片段实录】找到课堂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了解社会,学会做人做事师:刚才我们已经明确了“浩然之气”和“大丈夫”思想在本质上其实都是一样的,“大丈夫”思想就是“浩然之气”的具体表现形式,凸显的都是对仁义道德的持守和坚定的实践。
现在,你们能不能列举几个古今中外你认为具有“浩然之气”的人物?生:屈原、文天祥、刘胡兰、董存瑞……(学生踊跃回答,畅所欲言)师:大家举得例子都是一些历史上的大人物、大英雄,那么现在想一想我们自身是否也具有此浩然之气?(PPT)生:(生先是一震,接着恍然大悟似的纷纷回答)有、当然有……师:那你们的“浩然之气”都体现在何处呢?能不能举几个具体的例子?生:让座、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师:拿让座来说,仅仅只是一次两次的让座就说明具有“浩然之气”了么?生:不是,要长久的让座。
师:让座时会不好意思么?生:不会。
师:能不能不好意思啊?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啊?生:因为浩然之气要由心而生的。
师:很好,前面我们分析过了浩然之气具有的特点中有一条,就是要由心而生的,是一种自然反应。
按照孟子的说法,他认为每个人都具有浩然之气的,只是足与不足的问题罢了。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知不足而补足、养足此气。
如果你们做的这些行为都可以成为一种很自然的自觉行为的话,那么你们的浩然之气就已经很足了。
师:那现在我们来总结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培养此“浩然之气”?(PPT)生:从小培养。
师:从小培养不正是体现了前面我们说的“浩然之气”具有的什么特点呢?生:长期积累,持之以恒。
师:那么长期积累什么,对什么持之以恒呢?生:坚持做好事。
师:这个坚持做好事换句话说就是坚守自己的良知。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长期坚守自己的良知。
师:那么大家想想,是不是只要在平常的生活中能够坚守自己的良知就说明你的浩然之气已经养成了呢?生:(思考中)师:大家想想你们刚才自己举例的那几个具有浩然之气的人物,为什么举他们做例子了,仅仅因为他们在平时生活中对良知的坚守么?生:在危难面前依然具有浩然之气。
师:非常好,最后我们总结下,究竟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该如何培养此浩然之气呢?在现实生活中长期坚守自己的良知;在危难面前依然坚守信念。
(PPT)师:最后我想以一段自己写的话作为这节课的结语——这节课后,如果有人问你,你是否具有浩然之气,我想,只要你心中有着一份坚守仁义道德的信念,那么你可以很坚定地告诉他,我有。
我们只是普通人,也许这份信念、这股浩然之气还不够让你去做一些舍身炸碉堡、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誓死不屈的壮举,这本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有着对自己良知的坚守,那么这个世界就已经会很美好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的这份坚守能够在长年累月中仍始终如一,那么,每个普通人也能在异乎寻常的历史考验面前,表现出巨大的勇气。
其实,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可能成为大英雄。
【教学反思】这次公开课的课题主题是:“启发、质疑、探究、创新”。
我选择的开课内容是高二先秦诸子选修第二单元孟子专题的第六课《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篇课文选择了孟子的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是选自《孟子》不同的章节,而编者将这三篇文章统统放置于一起并且统归于“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之下,也正是这本书编排上的特点,将体现孟子同一思想的篇章编在一起,而这三篇文章都体现了孟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养气说。
我主要选了其中的第一、二则选文来讲授。
本堂课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明确何谓“浩然之气”,如何养此“浩然之气”,什么是“大丈夫”精神,进而以课文为依托延伸到课外,找到课堂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引导学生探索普通人身上的浩然之气,并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自身的浩然之气。
在这堂课上我总结了一些亮点。
亮点一:在导入环节设置上我也是花了一番心思的,由文天祥的《正气歌》导入,只是想开篇就点题,引出“浩然之气”这个话题,接着设置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浩然之气”的理解,设置这个环节之前就已经预设到学生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上有一定的难度,但还要设置这个环节,并不是想为难学生,而是让学生明白在这个问题上有知识缺漏,让学生产生疑惑,接着,提出这个说法的首倡者是孟子,让我们来看看孟子是如何来阐述这个“浩然之气”的。
老师通过启发式的提问,让学生带着疑惑去解决问题,这样学习的收效会更好。
亮点二:鉴于编者在编排课文上有着特别之处,在分析文本,分别说明了何谓“浩然之气”及何谓“大丈夫”精神后,学生必定会有疑惑,表面上看,第一选段是讲“浩然之气”,第二选段是讲“大丈夫”思想,字面上看似不相同,但编者为何把它们编在同一章节中?进而提出思考:两者是否有共同点?有何共同点?从而引导学生认识“浩然之气”与“大丈夫”思想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一种对仁义礼有着执着追求的理想人格。
这个环节的设置其实就是从表象到本质的揭示,这是对文本解读的升华。
亮点三:教学设计层层深入,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联系实际,找到课堂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了解社会,学会做人做事。
现在教育说提倡的是学以致用,因此,我们上这堂课的目的不仅要了解孟子的思想,更要通过了解孟子的思想,对社会人生问题进行思考,找到自己立身处世的借鉴。
最后对“我们自身是否也具有浩然之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培养此浩然之气”的思考正是对这一教育思想的实践。
转变人们的思想误区,认为浩然之气只会出现在大英雄、大人物身上,要通过学习,让学生们意识到,其实这些大人物、大英雄也只是普通人,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大英雄不是因为他们一时兴起,而是他们经过平时长年累月、始终如一的做人功夫,使得他们在异乎寻常的历史考验面前,才表现出了巨大的勇气。
所以我们普通人只要坚持养浩然之气,那么我们也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从而引导学生,挖掘普通人身上的浩然之气,从而引导他们培养自身的这种浩然之气。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基本上解决了教学的预期目的,当然在这堂课上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拓展性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培养此浩然之气”的引导上,还是暴露出了我的课堂驾驭能力的不足,原因大致有两方面,一是这个问题因为是说精神层面的,所以它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属于纯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由于对学生反应的预设不足;二是由于年轻,生活阅历不是很丰富,所以对这个问题的把握本身还存在不足,因此在课堂的驾驭力上稍显不足。
我想通过教学经验的丰富,以及生活阅历的丰富,在今后的课堂上对这种开放性的教学会有更强的驾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