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科学(人教版)】水-3学习任务单

合集下载

体验科学——学习任务单

体验科学——学习任务单

体验科学——学习任务单(1-47 )1.明代福船2.洛阳桥3.桔槔石磨水转连磨扇车4.水运仪象台5.公道杯6.古代编钟7.小孔成像8.走马灯9.仰仪10.光路可见吗11.颜色屋12.微观粒子结构探索13.手蓄电池14.静电滚球、神奇的静电15.电磁连连看16.会跳舞的磁液体17.潜水艇18.空中自行车19.物体上滚20.球吸现象21.气流投篮22.惯性车23.耳听为实24.声聚焦25.传声筒26.抽油烟机27.一度电的意义28.冰箱的保温材料29.汽车发动机曲轴30.液压传动31.刹车距离32.不同的工具33.惊奇的传动比34.算算它们的体积35.水钟多壶式滴漏赤道式日晷36.太阳能发电37.风力发电38.核能39.其他新能源40.超导磁悬浮列车41.磁制冷42.会发电的衣服43.磁制冷44.其他复合材料45.双向记忆合金46.液氮表演47.气压发射器明代福船学习任务单学生姓名:学校:指导老师:完成时间:教师评价:学生的学籍号学生完成情况:质性描述及建议:□A —非常好□B —比较好□C —合格□D —需要改进任务一认识福船构造1.说出中国古代福船的主要构造。

2.说出中国古代福船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任务二了解中国古代船舶1.上网查询中国古代“四大名船”中的其余三种名船的主要特点。

2.上网查询帆船航行过程中是如何用帆的。

任务三制作一个小帆船制作一个小帆船,把照片贴在这里。

我的收获和感受课程设计:桂诗章梁学军洛阳桥学习任务单学生的学籍号学生姓名:学校:指导老师:完成时间:学生完成情况:质性描述及建议:□ A —非常好教师评价:□ B —比较好□C —合格□D —需要改进任务一了解我国的古桥1.洛阳桥在我国哪个城市?是哪个朝代谁主持建造的?2.中国古代四大名桥都是哪几座桥?任务二对比古代、现代桥梁特点1.洛阳桥建造过程中的三项著名的技术是什么?2.上网查询各种桥梁的类型和特点,并记录下来。

任务三体验洛阳桥建造制使用木块和AB 胶建造一座洛阳桥。

《水到哪里去了》 学习任务单

《水到哪里去了》 学习任务单

《水到哪里去了》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水的蒸发、凝结等物理现象,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2、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解释日常生活中与水的变化相关的现象。

3、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学习内容1、水的蒸发(1)观察水在不同温度、湿度和风速条件下的蒸发速度。

(2)探究影响水蒸发的因素,如表面积、温度、空气流通等。

2、水的凝结(1)观察水蒸气在低温表面凝结成水珠的过程。

(2)了解凝结的条件和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露水的形成。

3、水的流动与渗透(1)研究水在不同质地土壤中的渗透速度和流动方向。

(2)观察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4、水的循环(1)学习水在自然界中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方式的循环过程。

(2)认识水的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

三、学习资源1、实验器材:蒸发皿、酒精灯、温度计、湿度计、玻璃片、土壤样本等。

2、在线视频:有关水的蒸发、凝结和循环的科普视频。

3、书籍资料:《奇妙的水世界》、《探索水的奥秘》等。

四、学习活动1、实验探究(1)分组进行水蒸发实验,记录不同条件下蒸发皿中水减少的速度。

(2)设计凝结实验,观察并记录水蒸气在玻璃片上的凝结情况。

2、实地观察(1)到户外观察池塘、河流等水体的流动情况。

(2)观察植物叶子上的露水形成。

3、小组讨论(1)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影响水蒸发和凝结的因素。

(2)交流生活中遇到的与水的变化相关的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4、知识竞赛组织水知识竞赛,巩固所学内容。

五、学习评价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结论。

2、书面测试通过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考查学生对水的物理性质、变化过程和循环的理解。

3、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和知识竞赛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六、拓展思考1、思考如何节约用水,减少水的浪费。

2、探究水污染对水的循环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想象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的水资源利用技术。

《探秘水世界》 学习任务单

《探秘水世界》 学习任务单

《探秘水世界》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水的基本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等。

2、掌握水的化学组成,包括水分子的结构和化学符号。

3、明白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以及其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4、探究水的用途,涵盖生活、工业、农业等多个领域。

5、认识水资源的现状,包括水资源的分布、短缺情况等,并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学习内容(一)水的物理性质1、观察水的外观,描述水的颜色、透明度和气味。

2、进行实验,探究水的沸点和凝固点。

3、了解水的密度,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规律。

(二)水的化学组成1、学习水分子的结构,理解氢原子和氧原子如何组成水分子。

2、掌握水的化学符号(H₂O)及其含义。

3、了解水的电解实验,认识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过程。

(三)水的自然循环1、研究水在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的循环路径。

2、探讨水循环中的蒸发、降水、渗透等环节。

3、分析水循环对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四)水的用途1、观察日常生活中,水在饮用、洗涤、烹饪等方面的应用。

2、了解工业生产中,水作为冷却剂、溶剂等的重要性。

3、研究农业灌溉中,水对农作物生长的关键作用。

(五)水资源现状1、查阅资料,了解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2、调查所在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状况。

3、分析造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如人口增长、污染、浪费等。

三、学习资源1、教材《科学》(相关章节)。

2、科普视频:《水的奥秘》《水资源的现状》。

3、在线课程:水科学相关课程。

4、图书馆书籍:《水的世界》《水资源保护》。

1、自主阅读:认真阅读教材和相关书籍,做好笔记。

2、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操作,亲身体验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观察分析:观察身边与水有关的现象,分析其中的原理。

4、小组讨论:与同学组成小组,讨论水资源的问题,分享观点。

五、学习过程(一)预习阶段1、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初步了解水的基本知识。

2、观看科普视频,激发对水世界的兴趣。

(二)课堂学习1、跟随老师的讲解,深入学习水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等内容。

《水到哪里去了》 学习任务单

《水到哪里去了》 学习任务单

《水到哪里去了》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水的蒸发、凝结、渗透等自然现象,明白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2、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培养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3、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水的蒸发、凝结和渗透等概念。

(2)掌握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2、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和总结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水的变化相关的现象。

三、学习方法1、观察法: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如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等对水蒸发的影响。

2、实验法: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水的蒸发、凝结和渗透现象。

3、讨论法:与同学交流和讨论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水的变化现象,共同分析原因。

四、学习过程1、知识讲解(1)水的蒸发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蒸发。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比如,湿衣服晾干就是水蒸发的结果。

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速度等。

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水蒸发得就越快。

(2)水的凝结当水蒸气遇冷时,会由气态变回液态,这个过程叫做凝结。

例如,冬天窗户玻璃上的水珠就是室内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3)水的渗透水能够透过一些具有细小孔隙的物质,这种现象叫做渗透。

比如,水可以透过土壤,滋润植物的根部。

2、实验探究(1)实验一:探究温度对水蒸发快慢的影响实验材料:两个相同大小的玻璃皿、水、温度计、保鲜膜实验步骤:①在两个玻璃皿中分别倒入等量的水。

②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两个玻璃皿中水的初始温度。

③将其中一个玻璃皿放在室温环境下,另一个玻璃皿放在加热后的环境中(如靠近暖气片)。

④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两个玻璃皿中水的剩余量。

实验结果:放在温度较高环境中的玻璃皿中水蒸发得更快。

(2)实验二:探究表面积对水蒸发快慢的影响实验材料:两个大小相同但形状不同的容器(一个口大,一个口小)、水实验步骤:①在两个容器中分别倒入等量的水。

②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两个容器中水的剩余量。

《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 学习任务单

《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 学习任务单

《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水的组成成分,明确氢和氧在水中的比例关系。

2、掌握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够区分不同条件下水的状态变化。

3、学会通过实验探究水的电解过程,理解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原理。

4、认识水的变化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水的电解实验及产物分析。

(2)水的组成元素及比例。

(3)水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难点(1)从微观角度理解水的电解过程。

(2)水的化学性质在实际反应中的应用。

三、学习方法1、理论学习通过阅读教材、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初步了解水的组成及变化的相关知识。

2、实验探究亲自参与水的电解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对水的分解原理的理解。

3、小组讨论与同学组成小组,讨论水的性质和变化在生活中的实例,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想法,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归纳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构建知识框架,总结规律和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学习过程1、知识准备(1)回顾物质的元素组成、原子结构等基础知识。

(2)了解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和操作方法。

2、水的组成(1)水的元素组成水是由氢元素(H)和氧元素(O)组成的。

科学家通过实验测定,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约为 1:8,原子个数比为 2:1。

(2)水的化学式根据水的组成,水的化学式为 H₂O,这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3、水的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2)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 100℃,凝固点为 0℃。

(3)水的密度在 4℃时最大,为 1g/cm³。

(4)水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溶解多种物质。

4、水的化学性质(1)水的稳定性在常温常压下,水不容易分解,但在通电等特定条件下会发生分解反应。

(2)水的电解实验实验装置:包括直流电源、电解槽、电极(通常使用惰性电极如铂或石墨)、导线等。

实验步骤:①向电解槽中加入适量的水,滴加几滴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水的组成》 学习任务单

《水的组成》 学习任务单

《水的组成》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等。

2、掌握水的电解实验,理解水的组成成分。

3、能够通过实验现象推导水的化学式。

4、认识到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水的电解实验及其现象和结论。

(2)水的化学式的推导。

2、难点(1)对电解水实验中气体体积比与物质的量之比的理解。

(2)从微观角度理解水的组成。

三、学习方法1、实验观察法通过观察水的电解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水的组成成分。

2、理论推导法根据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定律,结合电解水实验的数据,推导水的化学式。

3、小组讨论法与同学交流讨论,分享对水的组成的理解和疑惑,共同解决问题。

四、学习过程1、知识回顾(1)回顾物质的分类,了解化合物和单质的概念。

(2)复习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如氢(H)、氧(O)等。

2、水的物理性质(1)观察一杯水,描述水的颜色(无色)、状态(液态)、气味(无味)。

(2)用量筒测量一定体积的水,称其质量,计算水的密度(1g/cm³)。

3、水的电解实验(1)实验装置展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介绍电极(阳极和阴极)、电源、水槽等。

(2)实验步骤①向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水,滴加几滴稀硫酸以增强导电性。

②将两个电极插入水中,接通直流电源。

③观察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和液面的变化。

(3)实验现象①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

②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大,体积比约为 1:2。

(4)气体检验①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尖嘴处,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O₂)。

②用燃着的木条靠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尖嘴处,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该气体是氢气(H₂)。

4、水的组成推导(1)根据电解水实验中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1,结合气体的摩尔体积,可知氢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

(2)由化学反应方程式:2H₂O 通电 2H₂↑ + O₂↑,可以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且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2:1。

《水到哪里去了》 学习任务单

《水到哪里去了》 学习任务单

《水到哪里去了》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水的蒸发、凝结等物理现象,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2、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与水的变化相关的现象,并能用科学知识进行解释。

3、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以及对水资源保护的责任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水的蒸发、凝结的条件和特点。

(2)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路径,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

2、难点(1)解释一些复杂的水变化现象,如雾、霜的形成。

(2)体会水的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三、学习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与水的变化有关的现象,如晾晒衣服时水的消失、锅里水烧开时产生的水蒸气等,积累感性认识。

2、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如在杯子里装水,放置在不同环境中观察水的蒸发速度,或者模拟水循环的过程,加深对水的变化和循环的理解。

3、讨论法与同学或家人讨论关于水的去向的问题,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想法,拓展思维。

4、阅读法阅读相关的科普书籍、文章,获取更系统、全面的水的知识。

四、学习过程1、知识准备(1)回顾已有的关于水的知识,如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2)了解常见的水的存在形式,如液态的水(江河湖海)、固态的冰(冰川、冰雪)、气态的水蒸气(大气中)。

2、导入提出问题:“当我们洗完手后,手上的水很快就干了,水到哪里去了?”引发思考和讨论,激发学习兴趣。

3、水的蒸发(1)观察实验:在一个浅盘中倒入少量水,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每隔一段时间观察水的变化。

(2)思考问题:水的表面有什么变化?水减少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3)得出结论:水在常温下会从液态变成气态,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空气流动速度、表面积大小等因素有关。

4、水的凝结(1)观察实验:将一个冷的玻璃杯放在热水上方,观察杯壁上的现象。

(2)思考问题:杯壁上出现了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3)得出结论:水蒸气遇冷会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5、水的循环(1)观看视频或图片,展示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包括海洋中的水蒸发形成云,云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水落到地面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等。

《水的组成》 学习任务单

《水的组成》 学习任务单

《水的组成》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水的组成元素及实验验证方法。

3、理解化合物和单质的概念,并能区分常见的化合物和单质。

4、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水的组成元素的实验探究。

(2)化合物和单质的概念。

2、难点(1)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水的组成结论。

(2)从微观角度理解水的组成和变化。

三、学习方法1、实验观察法:通过观察水的电解实验现象,获取直观的认识。

2、分析推理法:对实验数据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出水的组成。

3、归纳总结法:总结化合物和单质的特点,形成概念。

四、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回忆日常生活中与水有关的现象和用途,如:水可以用来解渴、洗衣服、灭火等。

2、思考水的存在形式(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在不同状态下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等)。

(二)水的组成的探究实验1、电解水实验(1)实验装置:展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介绍电极、电源、水槽等仪器。

(2)实验步骤①向电解器中注入水,水面略高于电极。

②接通直流电源。

③观察并记录电极两端产生的气体体积和实验现象。

(3)实验现象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多,点燃时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③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2:1。

(4)实验结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₂O 通电 2H₂↑ + O₂↑,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氢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可燃性,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化学方程式为:2H₂+ O₂点燃 2H₂O。

(三)化合物和单质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H₂O)、二氧化碳(CO₂)等。

2、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氢气(H₂)、氧气(O₂)、铁(Fe)等。

《水到哪里去了》 学习任务单

《水到哪里去了》 学习任务单

《水到哪里去了》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水的蒸发、凝结等物理现象,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2、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探究水消失的原因和去向。

3、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水蒸发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2)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路径和作用。

2、难点(1)通过实验数据和现象,解释水蒸发和凝结的微观机制。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关于水去向的问题。

三、学习方法1、观察法仔细观察实验中的水的变化,记录水的形态、体积等方面的改变。

2、实验法亲手进行与水蒸发、凝结相关的实验,获取直接经验和数据。

3、讨论法与同学交流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共同探讨水的去向。

四、学习过程1、导入展示一杯水,提出问题:“如果把这杯水放在这里,过一段时间,水会发生什么变化?水到哪里去了?”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知识讲解(1)水的蒸发定义: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条件: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速度等。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水蒸发现象,如湿衣服晾干、地面的水消失等。

(2)水的凝结定义:水蒸气变成液态水的过程。

条件:降低温度、增加压力等。

举例:冬天窗户上的水珠、清晨的露水。

(3)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讲解水循环的过程:蒸发、上升、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渗透等。

强调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如维持生态平衡、提供水资源等。

3、实验探究(1)实验一:水的蒸发速度与温度的关系实验材料:相同大小的玻璃杯、水、温度计、风扇。

实验步骤:在两个玻璃杯中倒入等量的水。

一个玻璃杯放在室温下,另一个用风扇对着吹,并测量水温。

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两个杯子中水的体积,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分析:比较两个杯子中水体积减少的速度,得出温度和空气流动速度对水蒸发速度的影响。

(2)实验二:水的凝结实验实验材料:冷玻璃片、热水。

实验步骤:将热水倒入一个容器中。

把冷玻璃片放在热水上方。

《流动的水》 学习任务单

《流动的水》 学习任务单

《流动的水》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水的流动特性和相关物理原理。

2、认识水流动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3、掌握水流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二、学习内容(一)水的流动特性1、水的流动性是由其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决定的。

水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吸引力,但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相对自由地移动。

2、水的粘度和表面张力对其流动速度和方式产生影响。

粘度较低的水更容易流动,而表面张力则会使水在一些情况下形成特定的形状,如水滴。

(二)水流动的物理原理1、重力是水流动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水总是从高处向低处流动,形成河流、瀑布等自然景观。

2、压力差也会导致水的流动。

例如,在水管中,当一端的压力高于另一端时,水就会从高压端流向低压端。

(三)水流动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1、河流的流动维持着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为它们提供了食物、氧气和适宜的栖息地。

2、水的流动还能帮助传播植物的种子,促进植物的繁衍和分布。

3、然而,过度的水流或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可能会导致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问题。

(四)水流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1、在农业中,通过灌溉系统让水流动到农田,保障农作物的生长。

2、工业生产中,利用水的流动进行冷却、清洗和运输等操作。

3、城市供水系统依靠水的流动将水输送到千家万户。

三、学习资源1、相关科普书籍,如《水的奥秘》《流动的世界》等。

2、网络科普视频,例如在知名科普网站上搜索关于水流动的视频。

3、实地观察,到附近的河流、水库等地观察水的流动情况。

四、学习活动(一)课堂学习1、教师讲解水的流动特性、物理原理以及其在环境和生活中的应用。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水流动的观察和理解。

(二)实验探究1、进行简单的水流实验,如测量不同管径中水流的速度。

2、观察水在不同表面上的流动情况,比较其差异。

(三)实地考察1、安排学生到附近的河流或水利设施进行实地考察,记录水流的特点和周边环境。

2、撰写考察报告,总结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四)项目作业1、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利用水流动的小装置,如简易水车。

《探秘水世界》 学习任务单

《探秘水世界》 学习任务单

《探秘水世界》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水的基本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认识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和循环过程。

3、理解水对生命的重要性以及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二、学习内容(一)水的性质1、物理性质(1)观察水的颜色、状态、气味和透明度。

(2)测量水的密度、沸点和凝固点。

(3)探究水的溶解性和比热容。

2、化学性质(1)了解水的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成分。

(2)研究水与某些金属、非金属的反应。

(二)水的分布与循环1、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1)海洋水、陆地水(河流、湖泊、地下水等)和大气水。

(2)比较不同形式水的储量和比例。

2、水循环过程(1)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

(2)分析水循环对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水与生命1、水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1)作为溶剂,参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

(2)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3)调节体温。

2、生物体中的水(1)不同生物体内水的含量差异。

(2)结合实例,了解水在植物光合作用和动物消化吸收中的作用。

(四)水资源保护与利用1、水资源现状(1)全球和我国水资源的短缺情况。

(2)分析造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如人口增长、污染、浪费等。

2、水资源保护措施(1)节约用水的方法和意义。

(2)水污染的治理和预防。

(3)开发新的水资源,如海水淡化等。

三、学习方法1、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操作,亲自观察和分析水的性质,如电解水实验、水的溶解性实验等。

2、实地观察到附近的河流、湖泊等地进行实地观察,了解水的实际情况。

3、资料查阅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查阅有关水的科学资料和研究报告。

4、小组讨论与同学组成小组,讨论水的相关问题,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想法。

四、学习资源1、教材《科学》(_____版)相关章节。

2、科普书籍:《水的奥秘》、《神奇的水世界》等。

3、网络资源:中国科普网、科普中国等网站上的水相关科普文章和视频。

五、学习评价1、课堂小测验检测对水的性质、分布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水到哪里去了》 学习任务单

《水到哪里去了》 学习任务单

《水到哪里去了》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水的蒸发、凝结等物理现象,明白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2、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如温度、表面积、空气流通等。

3、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科学思维。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水的蒸发和凝结的概念及原理。

(2)掌握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并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2、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水的变化相关的现象。

(2)设计实验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学会控制变量。

三、学习方法1、观察法观察生活中与水的蒸发、凝结有关的现象,如晾晒的衣服变干、冬天窗户上的水珠等。

2、实验法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如比较同体积的水在不同温度、表面积、空气流通情况下的蒸发速度。

3、讨论法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共同探讨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以及水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四、学习资源1、教材及相关科普书籍《科学》教材、《十万个为什么(自然科学版)》等。

2、网络资源科普网站、在线视频,如中国科普网、科普中国等。

3、实验器材量杯、温度计、表面积不同的容器、风扇等。

五、学习过程1、导入(1)展示一杯水,放置一段时间后,水量减少。

提问:水到哪里去了?(2)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如湿衣服晾干、地面上的积水消失等。

2、知识讲解(1)水的蒸发定义: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蒸发。

蒸发的特点: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蒸发过程需要吸热。

举例说明:夏天在地上洒水会感到凉爽,是因为水蒸发吸热。

(2)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例如,夏天的水比冬天的水蒸发得快。

表面积: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如将一滩水摊开,比聚拢在一起蒸发得快。

空气流通:空气流通越快,蒸发越快。

通风良好的地方,湿衣服干得快。

(3)水的凝结定义: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凝结的条件:温度降低、有凝结核。

举例:冬天窗户上的水珠是室内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

《水降下来了》 学习任务单

《水降下来了》 学习任务单

《水降下来了》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理解“水降下来了”这一现象所涉及的科学原理。

2、掌握观察和分析水下降过程的方法。

3、了解水下降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学习内容(一)水下降的自然现象1、降雨后地面水坑中的水逐渐减少。

2、河流在旱季水位的下降。

3、湖泊因蒸发和排水导致的水量减少。

(二)水下降的原因1、蒸发作用(1)定义和原理。

(2)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如温度、湿度、风速和表面积。

2、渗透和下渗(1)地下水的形成和运动。

(2)土壤的渗透能力对水下降的影响。

3、排水和流动(1)河流的流向和流量对水位的影响。

(2)人工排水系统的作用和原理。

(三)水下降的影响1、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动植物栖息地的改变。

(2)物种多样性的可能变化。

2、对农业的影响(1)灌溉水源的减少。

(2)土壤墒情的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3、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水资源供应的紧张。

(2)水下降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

(四)观察和测量水下降的方法1、使用简单工具,如尺子、量杯等进行测量。

2、设立观测点,定期记录水位或水量的变化。

1、相关的科普书籍,如《水的奥秘》、《地球的水循环》。

2、网络资源,如科普网站、视频教程。

3、实地观察,如附近的河流、湖泊、水坑等。

四、学习活动1、小组讨论(1)组织小组讨论水下降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感受。

(2)分析不同场景下水下降的原因和可能的影响。

2、实验探究(1)设计简单的实验,如模拟蒸发过程,观察水的减少。

(2)进行土壤渗透实验,了解不同土壤类型的渗透能力。

3、实地考察(1)到附近的河流或湖泊进行实地考察,记录水位变化。

(2)观察周边环境因水下降而产生的变化。

4、写作与展示(1)撰写关于水下降的观察报告或小论文。

(2)制作展示海报,分享水下降的相关知识和研究成果。

1、知识测验(1)通过在线测验或纸质试卷,考查对水下降原理、影响等知识的掌握。

2、实践操作评估(1)观察学生在实验和实地考察中的表现,评估其观察、测量和分析能力。

《水的组成》 学习任务单

《水的组成》 学习任务单

《水的组成》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和沸点等。

2、掌握水的电解实验,能够描述实验现象,理解水的组成。

3、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能区分常见的单质和化合物。

4、认识到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培养物质守恒的观念。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水的电解实验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2)水的组成的确定。

(3)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分。

2、难点(1)通过电解水实验理解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

(2)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应用。

三、学习方法1、实验观察法:通过观察水的电解实验,增强对水的组成的直观认识。

2、比较归纳法:对比单质和化合物的特点,归纳其概念和区别。

3、理论联系实际法: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水的现象和用途,加深对水的性质和组成的理解。

四、学习过程1、水的物理性质(1)观察一杯水,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

(2)查阅资料或通过实验,了解水的密度、熔点和沸点。

(3)思考:水的这些物理性质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水的电解实验(1)实验准备认识实验仪器:水电解器、直流电源、导线等。

了解实验药品:水、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增强水的导电性)。

(2)实验步骤向水电解器中加入水,液面高度以浸没电极为宜。

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接通直流电源,观察电极上的现象和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

(3)实验现象两个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大,两者体积比约为 1:2。

(4)气体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5)实验结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单质和化合物(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O₂)、氢气(H₂)、铁(Fe)等。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H₂O)、二氧化碳(CO₂)、氯化钠(NaCl)等。

《水降下来了》 学习任务单

《水降下来了》 学习任务单

《水降下来了》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理解“水降下来了”这一现象的含义和可能的原因。

2、掌握与水的流动、水位变化相关的科学知识。

3、培养观察和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

4、提高对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的意识。

二、学习内容1、水的基本性质(1)水的物理特性,如密度、比热容等。

(2)水的三态变化及其条件。

2、水位变化的原理(1)影响水位的因素,如降雨量、蒸发量、河流流量等。

(2)水的储存和释放机制,如水库、地下水等对水位的调节作用。

3、水降下来的可能原因(1)自然原因干旱气候导致降雨量减少。

长期高温天气使蒸发量增大。

河流上游来水减少。

(2)人为原因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大量修建水坝和水库,改变水的自然流动和分配。

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面硬化面积增加,减少了雨水的渗透。

4、水降下来的影响(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河流、湖泊等水域生态系统受损,生物多样性减少。

湿地干涸,影响候鸟的栖息和迁徙。

土地沙漠化加剧。

(2)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农业灌溉用水短缺,影响农作物产量。

城市供水紧张,影响居民生活质量。

水力发电受到限制,能源供应不足。

5、应对水降下来的措施(1)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规划。

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森林和湿地保护,增加水源涵养能力。

治理水土流失,减少土地沙化。

(3)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

加强水库和水坝的管理和调度。

三、学习资料1、相关教材和科普书籍(1)《水文学》(2)《水资源概论》(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网络资源(1)中国水利网(2)科普中国网(3)国家气象局网站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进行实地观察,了解水位变化情况。

四、学习活动1、课堂讲授由教师讲解水的基本性质、水位变化原理、水降下来的原因和影响等知识。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水降下来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生活生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年级【科学(人教版)】改进小船-3学习任务单

二年级【科学(人教版)】改进小船-3学习任务单
推荐的学习资源
图书《揭秘轮船》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学期
上学期
课题
改进小船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7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制作小船需要使用防水的材料。
2.知道合理分配船的各部分,使船保持平衡。
科学探究:
能通过测试,找出设计或制作中的不足,并想办法改进。
科学态度:
能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认真反思、改进自己的设计和作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通过对小船进行改进,初步了解工程设计的过程。
课前学习任务
制作完成并测试过的小船。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分析测试结果不成功的原因。
【学习任务二】
思考如何修改并进行图纸和小船的改进。
【学习任务三】
再次测试小符合要求就再次改进,直至成功。

五年级【科学(教科版)】水的作用-3学习任务单

五年级【科学(教科版)】水的作用-3学习任务单
2.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通过分析、阅读资料了解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地形地貌。
3.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积极参与模拟实验,尊重事实,愿意沟通交流自己的观点与发现。
课前学习任务
课前准备实验材料:泥土、有颜色的沙子、自制喷壶、塑料盒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观察地形地貌图片,描述其特点,并猜测主要形成原因。
泥土有颜色的沙子自制喷壶塑料盒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观察地形地貌图片描述其特点并猜测主要形成原因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水的作用》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 年 7 月
学生信息Βιβλιοθήκη 姓名学校班级学号
学习目标
1.说出雨水降落到地面会侵蚀土地;说明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这些被侵蚀的泥土在水流缓慢的地方又会沉积下来。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降雨前
降雨中
降雨后
地面的样子
我的发现:
【学习任务二】
通过模拟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解释乾坤湾的形成原因。
【学习任务三】
第7课-《总结我们的认识》学习资源准备说明: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降雨器、水
1.观看:BBC纪录片《地球的力量》
2.阅读:DK儿童视觉百科全书《WOW!地球》

二年级【科学(教科版)】地球家园中有什么-3学习任务单

二年级【科学(教科版)】地球家园中有什么-3学习任务单
课前学习任务
准备学习任务单或一张大白纸、笔或水彩笔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画一画。下面的圆形代表地球,在圆形上面和外围画出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学习任务二】
课后拓展。
在家长的带领下,到室外看看,到大自然中找一找,我们的地球家园中还有什么。可以抬头仰望天空,还可以向四周看一看,更是要向下看看地面,做个深呼吸感受一下,静下心来再听一听自然的声音,看看是不是在地球家园中还能发现许多事物和现象。
推荐的学习资源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小学科《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年 7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知道地球家园中有动物、植物、人、山川、河流等。
2.知道地球家园中自然世界的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的,而且缺一不可。
3.会用画图的方式在地球家园图上添加相应内容,表达我们的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二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水》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学习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能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2.知道水有很多用途,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水。
【学习任务一】探究水有固定形状吗?
将水倒入三个不同容器和袋子中,观察水的形状。
【学习任务二】观察一杯水,说说水是什么样的。
用眼睛看、扇闻、舌尝的方法观察一杯干净、安全的水,了解更多水的特点。
【学习任务三】找出哪杯是水
根据水的特点,找出哪个杯子中装有水。
【学习任务四】说说水的用途
交流水有哪些用途。
学习
1.纪录片《水脉》
科学探究:
1.能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2.能根据水的特征辨认水。
科学态度:
1.乐于认识水的特征,讨论水的用途。
2.能如实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养成实事求是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知道水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课前学习任务
观察水,了解日常生活中水的用途。
课上学习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