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游气候资源分析及利用论文
【《自然地理与人文环境开题报告:S市旅游气候资源分析》3300字】

论文(设计)题目S市旅游气候资源分析一、研究目的及意义一般认为,气候对旅游业的影响是广泛和深刻的。
首先旅游业作为一种享受活动回归大自然成为旅游者最重要的选择理由之一,而不管出于怎样的选择,都离不开自然环境这个总体圈子。
气候作为人类无法避免必须选择的一种自然资源,对旅游活动的影响是最根本的。
而更为重要的是,气候资源也是自然风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天气过程、气候条件是自然景观的重要塑造者,云、雨、光、气等天气现象都可以形成奇妙的自然景象,进而形成具有旅游价值的资源。
其次,气候变化的季节性特征也决定了旅游的季节性,直接影响着旅游淡旺季的分配与长短,进而影响旅游地的经济效益。
此外,宜人的气候是开展旅游活动的必备条件之一,气候不仅能诱人也能阻止人们出游,不同气候带的居住者对理想气候的追求,往往成为出游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气候是旅游资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旅游活动的开展和旅游产品的丰富有着重要贡献。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气候不仅是支撑旅游活动的资源,其本身也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而更有学者将旅游业称为对“气候敏感的活动”。
最初开展的旅游气候资源研究主要是对旅游地气候舒适度的评价,而缺少旅游地气候资源经济效益的量化研究、气候影响旅游交通的评估分析、旅游地产品吸引力的研究、游客的旅行选择行为以及客流量与气候因子关系的详细研究。
随着旅游业创造经济效益规模和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增大,对旅游气候资源作综合全面的评价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利用GIS对曲靖市旅游气候资源进行的评价正是基于这一需要而出发的。
曲靖市近年来旅游事业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为了更好的发展旅游事业,对旅游开展影响巨大的气候因素进行研究也就成了非常重要的方式,所以本文选择了曲靖旅游气候进行分析,希望对曲靖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早期对旅游气候的研究着重于气候变化对旅游活动的影响方面。
如部分学者开展了北美滑雪和一些小岛旅游业发展与气候变化的研究。
龙里县旅游气候资源综合评价与利用

1 龙 里 县 旅 游 资 源 概 况
有利 于 各种 动植 物 的繁 衍生 息 , 属旅 游 胜地 。 实 无论 与 同纬 度 城 市相 比 , 是与 国 内外著 名避 暑 旅游 城市 相 比 , 具 有 还 均 夏 季凉 爽 、 气清 新 、 拔适 宜 、 空 海 生态环 境 优 良等 优势 。 度 温
龙 里 县 位 于 贵 州 省 中 部 , 处 贵 阳 东 大 门 , 南 北 大 地 黔
门 , 域 海 拔 高度 5 0 1 0 气候 温和 , 均 温 l . q 县 0 ~ 0m, 2 年 48 c, 最 热 月均 温 2 . , 冷 月 均 温 46℃ , 无严 寒 , 无 酷 34 最 . 冬 夏
10 - 7 9 2 1 )6 0 7 - 2 0 7 5 3 (0 2 1 - 2 2 0
C mp ee s e E au t n a d Utiain o h o r m l t suc n L n l C u t o rh ni v lai n iz t fteT u i Ci eReo re i 0 g o ny v o l o s ma i
周宁县旅游气候资源分析及开发利用

农业灾害研究 2023,13(9)周宁县旅游气候资源分析及开发利用刘翔宇福建省周宁县气象局,福建周宁 355400摘要 基于周宁县旅游资源优势和气候特点,对旅游气候资源舒适度进行评价,认为周宁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均可开展旅游活动,尤其6—8月盛夏周宁县是游客避暑旅游最佳地。
基于此,要围绕“中国天然氧吧”发展生态、休闲、养生、运动旅游活动,并带动农业和花卉种植经济,推动农旅共兴。
关键词 旅游;气候资源;分析评价;开发利用中图分类号:P4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9–0127-03气候对旅游活动的开展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不同的气候条件会形成不同的生态景观和旅游环境。
同时,气候因素影响着游客的舒适度体验,既是打造旅游景观和活动开展的有利因子,又是影响旅游活动和游客出行的主要因素。
周宁县地处福建东北部山区,海拔高居华东地区县城之冠,素有“高山明珠”“云端之城”美誉,境内山奇水幽,生态气候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是全省首批全域旅游试点县之一。
2022年,周宁县共接待游客量423万人次、同比增长2.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5亿元、同比增长7.5%。
选取周宁县气候资料数据,探讨周宁县旅游气候资源优势并对其舒适度进行评价,以期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参考。
1 周宁县旅游资源优势1.1 交通日渐发达近年来,周宁县注重交通与旅游深度融合,不断完善旅游公路网络。
衢宁铁路、宁上高速公路、353国道和纵三线横贯周宁县县境,建设乡村旅游道路376 km,建成一批通往陈峭、楼坪、苏家山、仙风山、玛坑万亩茶园等主要景区的“四好农村路”示范道路,串点成线,路景融合,实现了“一日游”到“二日游”,再到可组合“多日游”的跨步提升,具有便利的区位交通优势[1]。
1.2 生态优势日益彰显周宁县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天蓝、地绿、水清。
周宁加大力度推进造林绿化、森林抚育、封山育林工作,以及“绿盈乡村”建设。
避寒度假的旅游气候资源分析

节性变化的主要因素。社会季节性因素只 与自然季节性因素引起的季节变化叠加。
为影响旅游淡旺季的次要因素。 =、嵩山的旅游气候资源分析 1气温 气温是游客外出旅游时所关注的最
重要的气候条件之一,利用嵩山气象站和
登封市气象局1981—2010年的平均气象 资料绘制逐月平均气温图1。景区年平均
· 227 ·
2湿度 嵩山风景区气候相对湿润.多年平均 相对湿度约64%。月平均相对湿度(如图 2所示)可供分析。由于相对湿度,7月至 9月的日历年平均相对湿度可达80%以上。 当山提高温度降低时。有利于水汽的冷凝。 随着山谷地形的发展。水的蒸发不易扩散。 并且经常凝结形成云雾。因此,本季常常 有云伴随而来,游客往往只是在云中。转 眼就能俯瞰云海。
四、结束语 综合嵩山地区气候资源和人体舒适度 因素。嵩山地区气候最为舒适的月份为4月、 5月和10月,此时最适合旅游;较为适合 旅游的月份为3月、6月、9月和11月, 其次为7月、8月。虽然温度在年内最热. 但仍在人体舒适范围之内。不适合旅游的 月份为1月,人体感觉寒冷,不舒适,旅 游活动受到气温的限制明显。 参考文献: …尹建昌.大九寨核心景区旅游气 候资源研究U】.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9.24(2):187—194 [2】朱兆瑞.应用气候手册[M].北京 气象出版社.1991 【3】夏立新.郑州人体舒适度预报Ⅱ】 河南气象科技
∞∞∞∞∞∞∞∞∞O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局9月10月11月12月
一相对囊度(%) 图2嵩山景区逐月平均相对湿度(30 年平均) 3降水
嵩山年平均降水量为871_7mm,嵩山 的降水大多发生在夏季,其他季节的降水 较少,如图3所示,6月~8月为雨季,降 水量约占全年的80%左右,嵩山年平均降 水日数50.8天,降水量大于10.0mm的仅 有13.8天,对休闲旅游活动不会造成太大 的影响,然而适当的降水不仅可以清新空 气,调节温度。还能对景区生态环境起到 保护作用。
乌兰察布市旅游气候资源评价及利用

2018年4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八pril2018第7 期总第 401 期InnerMongoliaScienceTechnology&Economy No. 7 Total No. 401 r至參:市旅y气候资源评价“x用郭晓丽(乌兰察布市气象局,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摘要:通过分析评价乌兰察布市旅游气候资源的特点和优势,指出该市夏季、冬季和春秋季四季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条件,同时探讨了乌兰察布市旅游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气候资源;旅游;评价中图分类号:F590.3;P463(226)文献标识码:八文章编号:1007—6921 (2018)07—0064—02在大自然中,大气环境是人类所有活动的基础条件,旅游活动更与气候、气象关系密不可分。
近年来,随着现代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气象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1]。
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中部地区,地域辽阔、境内高山、湖泊、草原纵横交错,形成了青山绿水、多彩花海、草丰水美的自然景观。
地处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旅游气候资源十分丰富,夏季清凉宜人、风和日丽、空气清新,是人们旅游避暑的绝佳之地;冬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独具特色的冬日美景吸引着无数的游人;春秋季优美的田园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令人流连忘返。
旅游景观真正达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先后取得“中 国草原避暑之都”“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生机盎然的生态旅游城市。
笔者通过分析评价乌兰察布市旅游气候资源,可以为游客合理安排旅游活动,为旅游经营者拓展旅游经营项目、内容,为地方政府合理开发利用旅游气候资源提供科学的气象依据,从而使旅游业进入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1 乌兰察布市旅游气候的基本特征影响旅游活动的气候因子主要包括气温、降水、日照、湿度、风速等,气候不仅具有造景、育景功能,更是人类旅游活动的基础条件[2]。
关于旅游气候资源分析及利用论文

关于旅游气候资源分析及利用论文摘要:利用市1959~200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市的气候特点及优势,结合市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具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对市丰富的旅游气候资源进行了分析。
最后在在分析、总结气候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应在重视文化积淀的同时,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打造休闲、盛夏避暑品牌的结论。
关键词:旅游;气候资源;利用市位于高原东延山余脉与大巴山之间,区域内绝大部分是山地,市大部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属低山和二高山综合地区。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形成了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
近年来,旅游产业的发展,拉动了本市dp的增长,在开发旅游资源进程中,摸清当地气候资源特点,对更好的打造特色旅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利用市气象局自1959年建站至2000年的气象资料,在分析、总结气候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应在重视文化积淀的同时,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打造休闲、盛夏避暑品牌的结论。
1气候资源评价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山岭重叠、溪谷纵横、海拔高差悬殊,局地气候差异大,形成了本地独具特色的山地气候特点。
与同纬度的平原相比,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云多雾大、日照较少、雨量充沛、潮湿亦盛、风速较小等特征。
低山四季分明,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
二高山春迟秋早,湿润多雨,光照充足。
高山气候温凉,冬长夏短,易涝少旱,日照高于二高山,对发展相适应的林、药、牧、特产等较为有利。
丰富的光能资源根据市(海拔:米)地面观测站1959年自2000年的气候整编资料(下同),本市低山年平均日照小时,年平均总辐射量千卡/c㎡,年平均日照百分率28%。
年内日照主要集中在夏季,体现了本地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
各月日照分布见图1。
适宜的热量条件境内大部年平均气温在12℃以上,城区年平均气温为℃,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活动积温3849℃,能满足喜热作物生长需求。
气候变化对生态旅游的影响评估研究分析探讨

气候变化对生态旅游的影响评估研究分析探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显著,其对各个领域产生的影响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的旅游形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冲击。
气候变化对生态旅游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旅游目的地的自然景观。
例如,气温升高可能导致冰川融化,雪山的壮美景色逐渐消失;降水模式的改变可能引发干旱或洪涝,影响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改变生态旅游区的植被景观。
原本郁郁葱葱的森林可能因为干旱而变得稀疏,原本清澈的溪流可能因为洪水而变得浑浊,这些变化都会降低生态旅游的吸引力。
其次,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威胁。
许多动植物物种的生存和繁衍依赖于特定的气候条件。
当气候发生变化时,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受到破坏,食物来源可能减少,从而导致物种数量下降甚至灭绝。
这对于以观赏珍稀动植物为主要卖点的生态旅游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游客可能再也无法看到那些独特的物种,生态旅游的体验和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再者,气候变化还会影响生态旅游的季节分布。
传统上,某些地区的旅游旺季和淡季是相对固定的,但随着气候的变化,季节的特征变得不再那么明显。
比如,原本冬季寒冷的地区可能变得相对温和,导致冬季旅游项目不再那么独特;而夏季原本凉爽的地方可能出现高温,使得游客在夏季选择该地区旅游的意愿降低。
这不仅会影响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效益,也会给旅游规划和管理带来挑战。
此外,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也给生态旅游带来了风险。
飓风、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不仅会威胁游客的生命安全,还可能造成旅游设施的损坏。
比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可能引发山体滑坡,阻塞道路,使游客被困;强烈的飓风可能摧毁海边的度假村,给旅游经营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旅游经营者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加强安全措施和设施维护,这无疑增加了运营成本。
气候变化还会对生态旅游的游客行为和市场需求产生影响。
随着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会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环境可持续性。
基于气候指标评估气候变化对海南旅游的影响

基于气候指标评估气候变化对海南旅游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它对各个领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旅游业这样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行业。
海南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其独特的气候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的发展,海南旅游业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影响。
首先,气候变化对海南旅游业的影响表现在气温的变化。
根据多年的气象数据分析,海南岛的气温逐渐上升,夏季的高温越来越明显。
这对于海南的海滩旅游业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游客往往更喜欢在凉爽的环境中享受沙滩和海浪。
高温天气可能导致游客数量减少,进而影响到旅游业的收入。
其次,气候变化还会带来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
海南岛属于亚热带气候,历来以其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如热带风暴和强降雨的次数和强度可能会增加。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不仅对于海南岛本身造成损失,也会对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例如,海南的旅游景点和度假村可能受到洪水和风暴的破坏,导致游客不能正常游览和居住,进而影响到旅游业的正常运营。
除了气温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气候变化还会对海南的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海南的自然生态条件丰富多样,特色明显,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然而,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珊瑚礁的bleaching。
这将严重影响海南的旅游业,因为人们往往会选择到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旅游,而受损的生态环境可能使游客失去旅游的兴趣。
然而,尽管气候变化对海南旅游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和挑战,但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
首先,必须加强气候变化研究和监测,及时预测和应对极端天气事件。
其次,可以通过人工增雨等方式调节和控制气温,保证游客在宜人的环境中度过他们的旅行。
此外,还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保护海南的自然美景,以更好地吸引游客。
综上所述,气候变化对海南旅游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气温变化、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增加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利用xx市1959~20xx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xx市的气候特点及优势,结合xx 市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具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对xx市丰富的旅游气候资源进行了分析。
最后在在分析、总结xx气候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xx旅游应在重视文化积淀的同时,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打造休闲xx、盛夏避暑xx品牌的结论。
关键词:旅游;气候资源;利用 xx市位于xx高原东延xx山余脉与大巴山之间,区域内绝大部分是山地,xx市大部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属低山和二高山综合地区。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形成了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
近年来,旅游产业的发展,拉动了本市gdp的增长,在开发旅游资源进程中,摸清当地气候资源特点,对更好的打造xx特色旅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利用xx市气象局自1959年建站至20xx年的气象资料,在分析、总结xx气候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xx旅游应在重视文化积淀的同时,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打造休闲xx、盛夏避暑xx品牌的结论。
1气候资源评价 xx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山岭重叠、溪谷纵横、海拔高差悬殊,局地气候差异大,形成了本地独具特色的山地气候特点。
与同纬度的平原相比,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云多雾大、日照较少、雨量充沛、潮湿亦盛、风速较小等特征。
低山四季分明,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
二高山春迟秋早,湿润多雨,光照充足。
高山气候温凉,冬长夏短,易涝少旱,日照高于二高山,对发展相适应的林、药、牧、特产等较为有利。
1.1丰富的光能资源根据xx市(海拔:1074.1米)地面观测站1959年自20xx年的气候整编资料(下同),本市低山年平均日照1224.8小时,年平均总辐射量83.400千卡/c㎡,年平均日照百分率28%。
年内日照主要集中在夏季,体现了本地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
各月日照分布见图1。
1.2 适宜的热量条件 xx境内大部年平均气温在12℃以上,xx城区年平均气温为12.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4.2℃,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9℃,稳定通过10℃的活动积温3849℃,能满足喜热作物生长需求。
年内各月年平均气温分布见图2 。
气温年较差大,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1959年8月23日,为35.4℃;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972年2月8日,为-15.4℃。
年内气温较差最大在2、4月,最小在7、8月。
无霜期高低山差异大,一般而言,海拔每上升100米,无霜期缩短3-4天,反之,无霜期增加3-4天。
1.3 充足的水分条件本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44.0毫米。
可降雨量一半左右直接蒸发或渗入地下。
据统计分析,多年平均径流深802毫米,径流总量37.02亿立方米,人平占有径流5200立方米,比全国均值多93%。
降水地域以红椿沟、花椒坪、齐岳山为多,年均在1700毫米以上。
降水年际分布以1998年最多,城关为1615.5毫米。
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多年平均为200.5毫米。
北部主要集中在7月,多年平均为189.6~225毫米,全市5~7月的降水,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0~46%。
根据xx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统计,截止20xx年7月,日雨量达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15次,基本为每3年一遇,为全州大暴雨最少区。
xx 年≥0.1毫米平均雨日178.3天,其中,20xx年最多,为196天,1988年最少,为157天。
全年以5~7月降水最频繁,约占全年降水日数的30%。
上述降水分布特点,同样体现了该地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
其多年雨日雨量分布见图3。
1.4 丰富的风能资源 xx属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一般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
然而地形对气流运行方面有所控制,城区一带地形东西开阔,南北有山体屏障,多东风和偏西风,南北风较少。
据长期观察,晴天转东风,天气变坏;雨天转西风,天气变好。
故有“久晴东风雨,久雨西风晴”的农谚。
由于全市范围地形起伏较大,山脉纵横交错,森林繁荣,下垫面粗糙,风向紊乱,风力较小,风速一般为3~5米/秒。
另外,地方风盛行,山风、谷风多,在长槽(山谷或河谷)出口处,在高山地区,风速特别大,日平均风速最大可达10~12米/秒以上。
2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2.1炎夏的清凉世界从人体舒适的角度考虑,当日最高气温达到30℃时,人们会感觉到热,不舒适。
在我州低山地区的夏季,日最高气温达到30℃的日数一般为70天左右,特别是位于三峡库区长江河谷带的巴东,因背风河谷产生焚风效应及河谷地势低、风力弱等原因,夏季高温日多,高于30℃的高温日数达90~100天,气候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