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练习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检测题一、选择题1.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田鼠和杂草B.豌豆和水草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3.鼠妇,俗称“潮虫”,生活在阴暗潮湿处,是家庭院落中常见的一种昆虫,要调查一农村院中鼠妇的种群密度,最宜采取的方法是()A.逐个计数法B.五点取样法C.标志重捕法D.灯光诱捕法8.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10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11.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B.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捕获的概率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14.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15.下面三个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A .竞争、捕食、互利共生B .互利共生、捕食、竞争C .竞争、互利共生、捕食D .捕食、竞争、互利共生25.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右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019-2020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4章测评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第4章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和数量变化趋势B。
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C.年龄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D.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解析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其数量变化趋势;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只与出生率有关,还与死亡率有关;年龄组成是种群的特征之一,根据各年龄段个体所占的比例,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答案C2。
下列关于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 t=N0λt表示B.K值会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C。
各阶段的增长速率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大D。
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答案B3.某农场面积约为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
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回原来的环境,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 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鹰与黑线姬鼠之间为捕食关系,A 项正确;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数量N =100×2802=14 000(只),种群密度=14 000140=100(只/hm 2),B 项正确;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的物种数量的多少,黑线姬鼠数量下降,物种丰富度不一定下降,C 项错误。
鹰与黑线姬鼠之间为捕食关系,D 项正确.4。
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练习题
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B. 生态系统的大小可以是一个湖泊、一片森林C.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只有捕食关系D.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 下列哪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初级消费者?()A. 草原上的羊B. 河流中的鱼类C. 食肉动物D. 食草昆虫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A.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B.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逐级递增C.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D.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是单向的4. 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B. 生态农业减少了环境污染C. 生态农业提高了能量利用率D. 生态农业使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二、填空题1.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
2.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 能量流经生态系统的过程被称为________,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过程被称为________。
4. 生态系统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________。
三、判断题1.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循环利用。
()3. 生态农业可以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4. 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
()四、简答题1. 简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2. 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的实际应用。
3. 什么是生态农业?它有什么优点?4. 请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
五、名词解释1. 生态系统2. 生产者3. 消费者4. 分解者5. 营养级6. 能量传递效率7. 物质循环六、连线题1. 草地生态系统a. 生产者b. 初级消费者c. 次级消费者d. 分解者i. 草ii. 兔子iii. 狐狸iv. 蚯蚓2. 淡水生态系统a. 生产者b. 初级消费者c. 次级消费者d. 分解者i. 浮游植物 ii. 小鱼iii. 鲨鱼iv. 藻类七、计算题1. 假设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为10000千焦,如果能量传递效率为10%,请计算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是多少?2. 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藻类通过光合作用每年固定1000千克的碳。
(完整版)生物必修三第四章习题
种群密度a bc 迁入率取决于d 性别比例 生物必修三第四章习题1. 下列所描述的生物,不属于一个种群的是A.全世界的蓝鲸B.珠江里的肉食性生物C.一个菜园里的白粉蝶D.一个湿地公园的白鹭2.下列可以成为种群密度的是( )A .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B .全世界的人口数量C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鸟类D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3.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是A .荠菜B .蚜虫C .蒲公英D .菜粉蝶4.某生物兴趣小组用五点取样的方法,调查学校周圈一片草地上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下表是所获得的一组数据,据此可估算出该片草地上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是A .3株/m2B .4.2株/m2C .5株/m2D .6株/m25.下列4个种群不同年龄的个体数曲线图中,表示衰退型种群的是( )6.右图为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的概念图,a 、b 、c 、d 代表影响因素依次是( )A .年龄组成、死亡率、迁出率、出生率B .出生率、年龄组成、迁出率、死亡率C .死亡率、出生率、迁出率、年龄组成D .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年龄组成7.近几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B.性别比例适当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8.某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组成图的基部比较狭窄而顶部较宽,对此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这是一个衰退型的种群B .幼体比例较大,而老年个体比例较小C .种群的死亡率较大D .种群的出生率较小9.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B.种群是许多同种个体的代数和C.种群具有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D.种群是一个有机单元,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10.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89只鼠,第二次捕获57只鼠,其中有标志鼠30只。
则该种群数量为A .169只B .86只C .190只D .292只11.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宜采用的做法是A .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B .必须要逐一计数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C .对某种植物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D .样方内各年龄段的植物均需统计12.有人把水葫芦引入了一个热带国家,现已阻塞了航道,成了河流和湖泊中行船的主要障碍。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4章-章末综合检测(含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
那么A、B的特征分别属于( )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C.种群;一条鲤鱼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解析:选B。
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是生物个体所具有的,是生物个体的生命现象;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是种群的特征,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体表现。
2.如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解析:选A。
种群密度减小,即为衰退型的年龄组成,老年个体所占比例大而幼年个体数目较少。
3.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1公顷的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公顷,必须积极防治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解析:选B。
“样方法”往往作为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动物常采用“标志重捕法,”本题中所用的方法就是标志重捕法。
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约为68×54÷12=306(只/公顷)。
4.下面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A.衰退型和增长型B.增长型和衰退型C.稳定型和衰退型D.稳定型和增长型答案:B5.下图表示种群增长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曲线表明,种群数量的变化只与时间有关而与其他物种无关B.C~D段种群数量下降,主要原因有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C.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增长率的变化曲线D.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在捕捞期间,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C时期的水平解析:选D。
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练习题
种群和群落一、选择题1.以下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于在自然环境中的种群而言,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B.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定呈“J”型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D.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2.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a、b、c可分别表示同一物种的三个不同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②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是a>b>c③三个种群的出生率的比较是a>b>c④三个种群的迁入率与迁出率的比较是a>b>cA.只有①③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①③④D.只有②③④3.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要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的年龄组成C.种群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4.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 t=N0λt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率最大5.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下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哪个群落不易受到影响()A.群落甲B.群落乙C.群落丙D.群落丁67.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1到8表示的8个物种,每个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下表给出2A.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互利共生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8.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计1个1 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9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10.下列有关“S”型曲线的说法,与事实相符合的是()A.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变化曲线B.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c的水平C.ab段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慢,其主要原因是受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的影响D.该曲线是在理想条件下测得的,人工培养中不会出现这样的曲线11.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
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测试题
必修3第4章测试题1、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正确说法是()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2、右图中表示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小球藻分裂繁殖的细胞数量”,“鸡产蛋数量(每天产一枚)”和“竹子自然生长的高度”这三个现象与时间的关系依次是()A.乙.甲.丁B.甲.丙.乙C.丙.甲.乙D.丁.乙.丙3、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4、把添加少量饲料的一定量的自来水,均分到两个大小相同的水槽甲和乙中,再分别投放少量并且相等的同种草履虫。
以后只对乙水槽给予一次适量的饲料补充,在其它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分别对甲、乙水槽中草履虫进行培养。
以下哪项预期结果合理?(下图中:----表示甲中种群 -----表示乙中种群)5、在什么条件下种群数量才会呈指数增长()A.当只有食物限制时B.在物种适宜的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但还不至于影响到该物种在这里生存C.只是没有捕食者D.只有在实验室内的实验条件下6、右图为1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图。
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A.EF段B.DE段C.BD段D.CB段7、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生态因素对该种群的影响没有作用B.种群的增长率保持相对稳定C.食物将不再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D.出生率再也不会超过死亡率8、右图中的曲线1—4是在W、X、Y、Z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这四种条件是()W—不断提供食物、水、氧气、除去废物X—随着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有害物质积累Y—随着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无毒害物质积累Z—随着时间延续,食物耗尽,由于产生突变的结果,出现了新的菌株,它们能代替原不细菌产生的有害物质。
高中生物第四章综合复习练习试卷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第四章综合复习练习试卷一、选择题:(60分)1.会导致田鼠种群内个体间斗争加剧的是()A.发生流行病B.鹰数量增加C.繁殖力提高D.迁出率增加2.在什么条件下种群数量才会呈指数增长?()A.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B.在物种适宜的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但还不致于影响到该物种在这里的生存时C.只是没有捕食者D.只有在实验室内的实验条件下3.森林里,松鼠、猫头鹰等多在上层活动,大山雀、柳莺等在灌木丛里活动,而獐、野猪则在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A.种群密度B.适应的普遍性C.群落的垂直结构D.群落的水平结构4.下列实例中属于种内斗争的是()A.培养液中生活着两种草履虫B.人工密植的某种纯乔木林长得细高,利于争光C.鲈鱼得成鱼以鲤鱼得幼鱼为食D.犀牛背上生活着食虫小鸟5.为除去有害于农作物的某种而引入蜘蛛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下图所示的结果。
下列叙述着,正确的是()A.在蜘蛛引入前,害虫没有危害农作物B.在A期间,蜘蛛数量将增加得更快C.在B期间,蜘蛛的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D.在C期间的平衡状态与A期间、B期间中两个种群间的相互资源没有关系6.浅海中牡蛎和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活在一起。
这些生物构成了()A.群落B.种群C.生态系统D.生态因子7.下面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甲)核混合培养(乙)时的种群增长速度。
从该图所示的结果可以推断()A.双小核草履虫比大草履虫个体大B.双小核草履虫是大草履虫的捕食者C.双小核草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D.大草履虫比双小核草履虫个体大8.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下图所示。
其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9.我国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里生活着许多鸟类,其垂直分布有分层现象。
一些叙述错误的是()A.雀鸟总是成群地在森林上层活动B.煤山雀在森林的中层营巢C.血雉在底层觅食昆虫核苔藓D.黄鹂、柳莺和棕尾红雉可生活在不同层次10.下列各项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A.一座山上的树B.校园草场边一排长势整齐的柳树C.一块草地上的草D.一片森林中所有的马尾松11.如图是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环境后的生长曲线图。
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综合检测题
生物试卷3姓名:班级:一、单选题1.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
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
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
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2. 图为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
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
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的制约D. 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3. 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
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
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
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
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4. 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
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 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D。
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木层的水平结构5。
图甲和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它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数量的发展趋势是()A。
衰退和增长 B. 增长和衰退C. 稳定和衰退D. 稳定和增长6. 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对于野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重要意义,图是某海域野生鱼类在实施了休渔(休渔:为保证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长时间,每年在规定的时间内,禁止任何人在规定的海域内捉鱼)保护后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为了获得最大捕捞量,捕捞后种群数量应该保持在b点附近范围所代表的水平上B。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五、六章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五、六章测试题必修三第4、5、6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1○2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B.○1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C.一般情况下,○2为○1的10%~20%D.从能量关系看② >③+④2.科研人员对某海洋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其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点表示种群的增加量最大B.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C.d点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D.从O点到d点,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3.为了降低一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园艺家引入一种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原真菌相似,但毒性较低的真菌,从而使果树增产。
这两种真菌之间的关系属于( ) A.寄生B.捕食C.竞争D.共生4.对于一个隔离的且数量已经大为减少的种群来说,其潜在的危险是()A、丧失了遗传多样性B、基因流动减少C、基因频率不稳定D、不能自由交配5.在社会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
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6.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②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③乙生态系统在S 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②④7.如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B.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加,F减少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D.A→C过程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F→B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8.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
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综合测试题
⽣物必修三第四章综合测试题时间/年⽣物必修三第四章综合练习题1. 在什么情况下,种群中个体数⽬会呈指数增长? A .当只有⾷物受到限制时B .当开始环境适合于这⼀个物种,但后来却不适合时C .只有当捕猎者不存在时D .只有在实验室中的理想条件下2. 农业上应⽤⼈⼯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的雄性个体,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正常交配,致使种群密度A .明显下降B .保持稳定C .迅速增长D .越来越⼤3. 有⼀位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的季节性迁徙⾏为,他研究的对象从⽣态学⽔平看属于 A .⽣态系统 B .群落 C .个体 D .种群4. ⾼⼭上植物沿⾼⼭分布:从⼭脚到⼭顶依次为热带⾬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草甸。
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 .阳光B .⽔分C .温度D .海拔⾼度5. 冬⾍夏草是⼀味名贵中药。
⾍草的幼⾍在⼟壤中越冬时,被⾍草属真菌侵⼊体内,⾍体内部组织被破坏,菌丝充满⾍体成为菌核,夏季菌核萌发,长出具柄的⼦座,似直⽴⼩草。
这种真菌与幼⾍的关系属于:A .共⽣B .寄⽣C .竞争D .捕⾷ 6. ⼀个森林群落中不包括:A .细菌和真菌B .所有动物C .微⽣物D .落叶和⼟壤 7. 以下哪⼀项是初⽣演替的例⼦:A .藓—地⾐—草本植物—⽊本植物B .裸岩—地⾐—藓—草本植物—⽊本植物C .⽊本植物—地⾐—藓—草本植物D .草本植物—地⾐—藓—⽊本植物 8. 在下列的四个种群年龄分布类型中,哪⼀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9. 同⼀草原上的⽺和⽜,同⼀草原上的狼与⽺,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地⾐是真菌和藻类构成的植物体。
以上4种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A .竞争、捕⾷、寄⽣、共⽣B .竞争、寄⽣、捕⾷、共⽣C .寄⽣、共⽣、竞争、捕⾷D .共⽣、寄⽣、竞争、捕⾷10. 在森林中雀鸟总爱在上层采⾷,柳莺却爱在中层筑巢,只有⾎雉喜欢寻觅底层的昆⾍与苔藓,这种现象从⽣物群落的结构上看属于A .垂直分布B .⽔平分布C .结构的分区D .结构的组成11. 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实线.虚线表⽰)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 A .捕⾷关系,实线代表捕⾷者,虚线代表被捕⾷者 B .捕⾷关系,虚线代表捕⾷者,实线代表被捕⾷者 C .竞争关系,实线代表竞争中的胜者,虚线代表失败者 D 12. 某种群的个体数变化如图,在曲线区段中,种内⽃争最弱的⼀段应是 A .AB 段 B .BC 段 C .CD 段 D .DE 段13. 如右图表⽰有限环境中某⼀种群增长的曲线。
高中生物必修三4-6章综合练习题
必修三4-6章练习题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相关概念叙述正确的是()A.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属于群落的空间结构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核心)的数量特征,根据种群密度预测种群未来变化趋势C.一片草地中的所有动物、植物、细菌构成一个群落D.群落的水平结构中,不同种群在同一地段的分布常呈镶嵌分布2.下列有关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组成种群的个体的空间分布也属于种群特征B.样方法可用于估算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C.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的出生率最大D.迁入大量同种个体该种群K值不一定增大3.科研工作者为了预测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采用标志重捕法对该草原1公顷范围内的田鼠数量进行调查,发现在调查的第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调查的第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田鼠种群增长的模型可构建为N1=N0λt,其中λ为1. 5C.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数x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中标记个体数D.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4.群落中的不同种群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关系,这些种间关系可用不同的曲线表示出来.请判断下列有关三种曲线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其中曲线a表示鹰种群的数量变化B.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二者分开一方有利C.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②表示,二者分开彼此有利D.在同一个牧场的牛和羊的关系可用图③表示,曲线a代表占优势者5.下图表示某种群的同化量在三个主要生命活动[①因争夺生存资源(竞争)而消耗;②避免捕食者的捕食所需③繁育后代]分配比例的四种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可能出现在群落演替早期的是情况甲,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B.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量比例就越小,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一定越激烈C.种群的同化量有四个去向:以热能形式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D.通过引入天敌防治农田鼠害,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丁转变,从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6.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表示为:N t=N0λtB.一个物种引入新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7.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①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②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③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④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⑥计数时,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⑦早期培养不需取样,培养后期每天取样一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年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综合练习题1. 在什么情况下,种群中个体数目会呈指数增长? A .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B .当开始环境适合于这一个物种,但后来却不适合时C .只有当捕猎者不存在时D .只有在实验室中的理想条件下2. 农业上应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正常交配,致使种群密度A .明显下降B .保持稳定C .迅速增长D .越来越大3. 有一位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研究的对象从生态学水平看属于 A .生态系统 B .群落 C .个体 D .种群4. 高山上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
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 .阳光B .水分C .温度D .海拔高度5. 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
虫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菌丝充满虫体成为菌核,夏季菌核萌发,长出具柄的子座,似直立小草。
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A .共生B .寄生C .竞争D .捕食 6. 一个森林群落中不包括:A .细菌和真菌B .所有动物C .微生物D .落叶和土壤 7. 以下哪一项是初生演替的例子:A .藓—地衣—草本植物—木本植物B .裸岩—地衣—藓—草本植物—木本植物C .木本植物—地衣—藓—草本植物D .草本植物—地衣—藓—木本植物 8. 在下列的四个种群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9. 同一草原上的羊和牛,同一草原上的狼与羊,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构成的植物体。
以上4种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A .竞争、捕食、寄生、共生B .竞争、寄生、捕食、共生C .寄生、共生、竞争、捕食D .共生、寄生、竞争、捕食10. 在森林中雀鸟总爱在上层采食,柳莺却爱在中层筑巢,只有血雉喜欢寻觅底层的昆虫与苔藓,这种现象从生物群落的结构上看属于A .垂直分布B .水平分布C .结构的分区D .结构的组成11. 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实线.虚线表示)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 A .捕食关系,实线代表捕食者,虚线代表被捕食者 B .捕食关系,虚线代表捕食者,实线代表被捕食者 C .竞争关系,实线代表竞争中的胜者,虚线代表失败者 D 12. 某种群的个体数变化如图,在曲线区段中,种内斗争最弱的一段应是 A .AB 段 B .BC 段 C .CD 段 D .DE 段13. 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K 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 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 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 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14. 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A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B .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D .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A B C D时间个体数15.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的两个种群(a, b)的数量变化如下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到由弱到强到弱C.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D.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只受本身密度的制约16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的个体之间可相互交配繁殖B.一个种群由许多同种个体组成C.种群的个体数量是经常变动的D.种内斗争不利于种群的发展17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和群落的是①某一个池塘边的一棵柳树②一片棉田中的所有幼年有翅和成熟无翅棉蚜③一片农田中所有的普通小麦④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⑤某一池塘中的全部生物⑥某草原的全部生物和无机环境A.①④B.②⑤C.③⑤D. ③⑥18.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该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B.该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D.N=39×34÷1519.与调节雪兔的种群大小无关的是A.以雪兔为食的猞猁的数量B.雪兔能随季节变化换毛色C.栖息地青草的生长状况D.雪兔种群原来密度的大小20.表示物种Ⅰ和物种Ⅱ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关系的是21下表说明有一种必需的生长因子和另一种物质是由两种微生物分别合成的,如果将这两种微生物混合培养,它们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红色酵母菌与毛霉所必需的生长因子和合成的释放物质生物必需的生长因子合成释放的物质红色酵母嘧啶噻唑毛霉噻唑嘧啶A.竞争B.捕食C.共生D.寄生2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地衣→苔藓→灌木→草本→森林五个阶段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23.下列各图中最能准确表示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丰富度的是24.当一条鲤鱼被钓鱼人诱骗上钩后,能迅速分泌一种化学物质遗留在钓钩中,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
鲤鱼的这种习性是一种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C.种间斗争 D.种间互助25.如右图中的种群Ⅰ和种群Ⅱ分别代表两种鸟在某一地区的种群增长和变动情况,在这两种群落中都没有迁入和迁出的情况。
试问:对这两个种群曲线的解释中哪一个可能最符合实际A.种群Ⅰ 表示没有限制的增长,种群Ⅱ 表示有限制的增长B.种群Ⅱ 增长所以受到限制很可能是因为筑巢的位置不当引起的C.在T年时种群Ⅰ 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Ⅱ 的出生率低于死亡率D.在T年时种群I的数量没有超出其食物的来源,种群Ⅱ的数量已超出了食物来源26.不同物种种群之间的竞争在什么情况下最激烈?A.一个种群的数量大大多于另一个种群B.两个物种的亲缘关系最近C.两物种的生活环境和食物都相同D.两物种的生殖方式相同27.(8分)图4-54是1845年至1935年的90年间,北美加拿大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用字母________表示,其数量最多的年份曾达到________只。
(2)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是①______________ ____;②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猞猁的存在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所起到的作用具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分)群落丰富度A群落丰富度B群落丰富度C群落丰富度D(4)在所研究的1890——1935期间,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K值为____ ___左右。
从图中任意一时段看出,当雪兔种群达到K值后,猞猁种群的K值变化是____ ____(答早于或晚于)雪兔的K值出现(注: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
28.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43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
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2头。
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 N=头。
A 98B 121C 112D 129(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条是A 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B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C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D 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
据图分析: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型;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4)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上图曲线29.下图表示我国湿润森林区及山地植被分布情况,据图回答问题:(1)此图表示的是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_________状况。
(2)图中纵排表示该群落的 _________ 结构,且具有明显的_________现象。
这些植被的分布是受非生物因素中________的影响。
(3)图中横排表示该群落的_________ 结构,表明由于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的_________ 种类往往也有差别。
30.有甲、乙、丙、丁四株月季扦插枝条,分别作以下处理:甲株为带芽枝条,乙、丙、丁去芽,但丙、丁两株用两种不同浓度的人工生长素溶液浸泡插枝下端。
栽植后,丙株生根很少,丁株生出大量的根。
请回答:(1)甲株的生长情况是_______ ,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 ,乙株的生长情况是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株生根很少,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丁株生出大量的根,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实验说明:生长素是由_______分泌的;生长素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促进作用,______________起抑制作用。
31、图5–1为几组胚芽鞘向光性实验的示意图。
试分析各级实验的结论(①~⑦),将编号填在适当的括号中。
图注:1.不透光罩;2.切去尖端;3.不透水云母片;4.不透光锡纸小帽;5.不透光锡纸筒;6.琼脂块;7.胚芽鞘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块A()B()C()D()E()①胚芽鞘的向光生长是具有尖端的缘故。
②胚芽鞘是合成生长素最旺盛的部位。
③胚芽鞘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④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
⑤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⑥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并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的生长。
⑦胚芽鞘尖端可能向下传递了某种物质。
32.右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1)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 mol/L,此浓度对根的生长的效应是。
(2)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芽、根生长的效应依次是。
(3)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4)从图中分析,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依次增强是(5)若想培养无根豆芽,配制的生长素浓度应为。
(6)纵观三条曲线可见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单独看一条曲线表明生长素具有。